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菜根譚》讀後感精選15篇

《菜根譚》讀後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菜根譚》讀後感精選15篇

《菜根譚》讀後感1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堅持寫東西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最近聽到兩位網路小說作者一直在很痛苦的強行堅持更新章節,其中一位有時候坐在電腦前三四個小時卻寫不了上百字,另一位有種想跳樓的抑鬱,而這兩位作者的小說點選量都是非常高的。以前聽到一個人對我說過:高曉鬆做《曉說》欄目,做了一年之後,感覺身心被掏空了,已經沒有內容和素材可以堅持下去了。

因為,我們一般情況下都是靠知識儲備和思維去寫作、講課、做節目等,卻不知再多的儲備也會消耗掉,思維會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比如藝術創作等,多半靠的都是思維靈感,但是思維靈感卻不是想來就會出現的。

我最開始在昊天雅居講課也是如此,講了6次課之後,覺得已經沒有可講的內容了,自己那點儲備都用完了,之後的課程都是靠每週提前大量的閱讀和記憶堅持下來的,可是這樣的知識搬運會使課程沒有任何質量可言。

前面這些說的都是我們一般的普羅大眾,但是對於真正的重量級人物,達到開悟的境界,隨時都能信手拈來,萬法為我所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源不斷,所講的一切都是自性生萬法。

這次讀《菜根譚》又遇到了類似的寫作瓶頸,昨天讀到這句《菜根譚》的時候異常的高興,覺得這句話就是至理,可是想要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卻是模模糊糊的,不知怎麼理順思路,不知如何下筆,所以就沒有繼續碼字了。

自己隱隱約約的覺察到了,是我內心太亂了、心浮氣躁了,果不其然今天情況更加嚴重。導致這種狀態的原因,其實就是被物累俗情所纏縛,以前找不到原因,現在卻是可以很快的明瞭清楚。所謂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只有心不躁動、心不浮動了,才有可能頭腦清明、內心清晰、智慧湧現,看的才更加的.通透、更加的長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要堅持做什麼,也就是淡泊明志與寧靜致遠。儒家《大學》也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而讓狂心頓歇的第一步就是止,修止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坐、拜佛、跑步等,這三種方式對我來說都很有用。於是今天我選擇了跑步,結果跑了十幾公里後,那些因物累俗情導致的狂心不已停止下來了,身心也泰然,思維變得活躍,智慧開始湧現出來。

被外在慾望交織綁縛的太多,好比心靈蒙塵。所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慾望就是灰塵,需要時時擦拭,只要不停的擦拭,才有可能顯見妙明真心、真如自性。

按照物我、身心、智識的修行次第來說,物我層次即是被貪嗔痴強烈的束縛著,出現對物和外境的強烈執著,這是一種深深的習氣,包括各種不良情緒心理等。只有突破物我之境,才有可能進入身心階段,大致體會心是怎樣的存在、身與心的關係、心與性的關係是什麼。很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的修學眾(包括我自己),一直在物我這個階段反覆著、跳脫不出來。

明白了上面的法理,對於“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滅除得物累便超聖境”,就很容易理解了。

《菜根譚》讀後感2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鑑。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並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裡面的內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開啟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現在,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於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後感3

《菜根譚》誕生於明萬曆年間,是一部有益於人們修身正心、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在這部書中,作者洪應明將儒家的自強不息、佛家的寬忍巨集大和道家的超脫玄妙融為一體。雖然已歷經數百年的滄桑變幻,卻始終讓人品味不盡。問世以來,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讀之,可當清涼散;萎靡不振者讀之,可當益智膏”的極高評價。毛澤東讀《菜根譚》時曾說過:“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讀《菜根譚》,感觸頗深:“無事便思有閒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訊息。”但在現實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同志卻整日怨天尤人,說沒有好爹孃給自己聰明的大腦、沒有好老師教會自己治世的學問、沒有好領導安排自己施展才華的陣地,等等。但就是忘了照照鏡子,看一看自己滿臉灰,拍一拍自己渾身泥啊。在我們的鄰國緬甸有這麼一句俗語: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淺,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見自己的容顏。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真正能夠找到和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卻很難很難。正因為如此,才要“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內省找到和正視自己的缺點才是修身養性、壯大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

自古以來,我國有注重內省的傳統。孔子在《論語》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高德友檢察長在談到如何“嚴以修身”時強調,“內省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君子求諸己”,意思就是遇事首先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只有經常內省,才能及時洗去思想上的灰塵汙垢,淨化思想,提升人格,避免“積小惡為大惡”,認識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內省?在我看來,作為檢察人員,內省就是要時刻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檢查、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要見賢思齊,對照英模找差距,對照政績看問題,對照宗旨看思想,對照要求看紀律。內省還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正確看待和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內省還要做到以史為鑑、以人為鑑,“聰明人以別人的教訓教育自己,愚蠢的人以自己的教訓教育別人”。

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湮沒了古代的風情,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面對著與日俱增的物慾、焦慮、煩躁、戾氣,多少人迷失在燈紅酒綠之中,丟掉了最真的自己。《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有很多很多,它就像一溪清泉、一縷清風,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在感覺到壓力繁重的時候,如能常常讀之、思之,定能幫我們滌洗心塵,吹去積煩,還我們一個寧靜的內心世界,幫助我們發現最真的自己。

《菜根譚》讀後感4

培根說,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而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則是一部不啻於集歷史與道德、詩歌和哲理、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於一身的一本書籍。

說來慚愧,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還以為是與做菜有關的,後來大學摯友在臨別畢業時贈予我此書,可能當時太年輕,囫圇吞棗、草草翻閱後未覺深意,書,便被放在了書架最底層。如今,有了些許社會經驗後,偶然翻閱,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義,理解摯友的良苦用心。

書中闡述了為人處事、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可謂字字珠璣。

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我們同樣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譚》這樣的清流來洗滌我們的.精神,浸潤我們的心靈,滋養我們的三觀。

《菜根譚》說,人生的福禍苦樂,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禍境區,皆念想造成。古釋氏雲:“利慾熾然即是火坑,貪受沉溺便為苦海;一貪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這話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與苦惱全是由自己的觀念所造成的,人生苦樂轉化,全憑心定。我們在人生路上,會不斷的獲得,不斷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間我們無法衡量它們的價值,我們無法衡量哪個是好,哪個是不好。衡量的標準又是什麼?金錢?權勢?健康?快樂?這些也只是分子,還有個分母——慾望。名利的慾望太強烈,無異於使自己跳入火坑;貪婪之心太強烈,就等於使自己沉入苦海。我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的慾望之火越來越旺,而唯有清靜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萬別。

那麼如何保持我們的清靜之心呢?我們同樣能從《菜根譚》中找到獨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淺,點雜亦淺;歷事深,機械跡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我們的成長必將進入一個更加複雜的社會,體悟人情的冷暖,而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越經歷世事,城府越深,真誠越少,處事越圓滑,爾虞我詐防不勝防。我們該如何自處?——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風,去豁達一些,保持純真的本性。只有在紛繁蕪雜的社會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純真,才能在人來人往潮起潮落中巋然不動,才能出走社會多年,歸來仍是當年少年模樣。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靜之心,笑看花開花落。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更是一本答案之書——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書,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讀後感5

《菜根譚》是明朝的洪應明所著的書,在日本企業界已被追捧為“奇書”,從此便能知其修身養性的力量之深。都說: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見,人只有經歷了平淡艱苦的生活,才能使經驗有所增長,人格有所昇華。這便是《菜根譚》這本書的宗旨,靜心讀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讓失意者變得徹悟,讓成功者懂得長勝不衰的方法,讓居官者明曉如何仁政廉潔,讓平凡人也自能從中領悟生活的道理。而這本書中的感恩的言論,也自是講得十分有理。有這樣一句話: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意思是說,我對別人有功勞不必掛念,但如果自己有過於人,卻不能不計較;別人對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卻,要想著去回報,但有仇怨卻必須忘掉。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句話說得多麼迂腐,還不如“德怨兩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兩忘,恩仇具泯”只是針對自己給予別人的恩怨來說,我們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所以,對於別人的恩情我們要時刻銘記。別人的仇怨,我們只是把它寫在沙地上,讓它可以隨風流逝,不再計較;但別人若有恩於我,卻必定要深刻在心上。其實,看到這句話時會有觸動,是因為我覺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媽媽對待我的行事準則: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卻從不會在我面前提及勞苦;媽媽日復一日忙家務,即使汗如雨下也不會叫一聲累。而我如果在母親節或父親節那一天,給他們小小的表示,他們卻比以往都要顯得開心。那麼,這句話為什麼不可以成為我的行為準則呢?為什麼只是沉浸於爸爸媽媽所構造的幸福與恩惠中,而不去報答呢?

《菜根譚》中還有一句話: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暫且不說別人給予的恩情,光說我們受到了爸爸媽媽莫大的恩德不知回報,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極點麼?這樣的.情況當然要避免。對爸爸媽媽的回報,應該不只是在節日請他們吃飯,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給他們溫暖的感覺。而我們要做的這些,《菜根譚》中也都有體現:如“知足者藜羹旨於高粱,布袍暖於狐貉”。我們要滿足於爸媽提供給我們的環境與條件,知足才能常樂,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編民不讓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具非矣”。回報父母便不要去計較得失,掛念他們會不會給誇獎,不然這種感恩之情也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與價值。再如“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面對父母不掛記自己的回報,其實也是在為自己所積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報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深厚,福澤也會綿長。

在靜心凝神的《菜根譚》閱讀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菜根譚》讀後感6

完名讓人,歸咎於己: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大意:不論如何完美的名氣和節操,都不要一個人自己獨佔,必須分一些給旁人,只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來災害,從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擔幾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慧而多一些修養。

註解:

韜光:韜,本義是劍鞘,引伸為掩藏。韜光是掩蓋光澤,喻掩飾自己的才華。蕭統《陶靖節集序》說:“聖人韜光,賢人遁世。”

遠害全身:遠離禍害保全性命。

養德:修養品德,據諸葛亮《誡子書》說:“君子之行,以靜養身,以儉養德。”

菜根譚讀後感:

類似這樣的話語、類似這樣的道理、類似這樣的事例,我們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但是真正入心的卻很少很少,可能100人當中不超過20人吧,能夠按照這樣的道理去實踐的人,估計100人當中不超過10個人吧。

此處是站在修身養性的角度來說的,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這是最基本的累積前行資糧的辦法。前兩天看見蕅益大師寫的《十大礙行》,裡面就有兩句也是表達相似的道理:(1)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2)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貪利毀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站在世俗成功學的角度來說,這也是必修的課程。古往今來,我們多數人公認的成功人士,這一條是他們共同具備的品質。

我這麼寫文字,同樣的還是有點落入假大空、不接地氣的感覺。那我就結合自身的情況,站在剖析自己的角度來認知這句話吧。

前些天老師微信裡主動問我課程活動做的如何了,我說難得偶爾有那麼一兩個人。

接著老師問道:“安守禪位否?”

我回答說:“最近心態調整好了,就是有時候準備不足,可能有這個原因。”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生木,木生火。你要走這五步”。

“以前老師給我排八字也是說要有仁義之心,建巨集二字也是仁木要出來,跟著老師修學大道也是如此,從小到大碰到的坎坷也是這個原因。”

我一直認為,這人啊,肯定是有使命要去完成的。或者與其說是使命吧,不如簡單來說,他心性中肯定有個最重大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具體這個最重大的問題是什麼,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靜下心來認真的總結一下,認真的剖析一下自己,是能夠發現的'。回溯一下過往成長的經歷、成長的軌跡以及目前的狀態,我們會發現其中有個隱形的規律存在的。

對於我自己來說,正如對話中提到的,這就是我必須要解決的。說實話,這種必須要解決,的確是很無可奈何的被逼到絕境了不得不去接受、面對、處理。

是否安守禪位,首先得思維認知你的禪是什麼,你的禪位在哪裡,這種禪的認知應該是一種歡喜的狀態;然後才是如何在平時生活工作中時時刻刻的安守住。

《菜根譚》讀後感7

學而時習之,讀了一些資料之後,我仍會經常翻讀過去的東西,有些句子很喜歡,所以讀幾遍有幾遍的讚歎。

昨日讀到這句,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視一檔普法節目,一男司機與公司女總成婚,婚後小人得志升為副總。蜜月中男帶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機,男乘醉應之。女因無空職不應,遭男人耳光,此後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終女將男起訴,二人以家庭暴力離婚。所以看到這前三句,我就聯絡到這個杯具。

開始時,兩人未必不是以相愛開始,但此後因為男人一躍升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帶關係升職,這本身就很危險。再者,傳統的中國男人從心裡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於自已,這就為這場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筆。升得快往往會飄飄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為這下子女人連同公司都屬自已囊中之物,能夠任意操縱之,但女人是個有手腕的女人,一個百依百順的女人想當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觀的女人是不會任這個沒有定好位的男人為所欲為的。關鍵是他們婚前都以為感情能夠高於一切,但婚後都以為對方能夠無條件為自已著想,但事實是他們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對方。

乘喜而輕諾,人的本質發揮了根本的作用,高興時一切好商量,人們總會乘著適宜的時機談條件,適宜就是高興的'時候,高興起來平時繃緊的神經會放鬆,掌握的度就和緩許多,規矩靠邊站了,事情往往就好辦。因醉生嗔,酒後,人就容易趁著酒勁做些平時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實是以酒蓋臉而已,情緒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緒的本事,虛榮嫉妒狂妄偏激這些惡劣的本質大概誰都或多或少有一點,但當它們毫無節制的釋放時,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於瞬間以催枯拉朽之勢,摧毀一個人積攢了N年的光輝形象,甚至苦心經營的人際關係,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鏡,基於這種狀況,個人認為還不如素面朝天,平時就呈現一個基本真實的自我,別太繃著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與第一句雷同,春風得意之時,就難以檢點,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當然這一切還是基於一個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質使然。如果故事中是個天性懂得憐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絕不會出現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隨便原諒了他的第一記耳光,也就沒有此後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請記得,男人的第一記耳光絕不僅僅是唯一的一記,而它僅僅是第一記而已,如果想原諒他,那麼就等於默認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這也貌似男人的出軌,如果你打算原諒不忠的男人,那麼就請做好“下半生即將應對自已N次照一個變形了的破鏡子”的準備。

《菜根譚》讀後感8

很久之前就曾聽兄弟姐妹提起《菜根譚》一書,兄弟姐妹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時刻閱讀品鑑。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並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裡面的資料。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明白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因此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領悟。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領悟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開啟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十分強的教育好處。過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我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潛質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此刻,我知道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愉悅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就應是愉悅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愉悅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咱們,得意不好忘形,失意不好心冷。對於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應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只有加倍發奮,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發奮,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愉悅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持續警醒,在挫折面前學習並領悟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應對生活,應對工作,應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期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後感9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閒暇之餘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向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鑑。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了這本書,並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裡面的資料。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後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於是藉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於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夢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奏高頻率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心。就像我,每日忙於工作,忙於生活,經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彷彿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開啟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心,改變著我的心態,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十分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向迷失在物質的慾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自我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本事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此刻,我明白了,物質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當是歡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歡樂的一種心態,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於剛從銷售轉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應對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挑戰,僅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歡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堅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應對生活,應對工作,應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期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閒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譚》讀後感10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啦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啦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啦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啦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啦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啦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啦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能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11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巨集毅,任重而道遠。”此為高遠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裡,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省;別人曾經對我有恩應常記於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裡總處在平衡狀態,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儘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麼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明曉利害”,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偽始末和是非曲直,擔負事情的時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於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在的書籍、雜誌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段段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對於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鑑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於跟聖人交流。

《菜根譚》讀後感12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能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13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裡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裡,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檯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我的心靈理解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思考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我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我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但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我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但是上天卻在他著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十分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我的修養、道德以及潛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到達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潛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我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後感14

讀《菜根譚》頗有感觸:“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並沒有什麼深奧玄妙之處,只但是是將自我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到達了真善美高度統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並沒有什麼個性的地方,只但是是將自我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樑、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裡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並不統一,甚至會發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衝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裡,“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執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麼你必然不會有什麼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麼你也肯定不能有什麼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一樣的主角,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主角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能夠扮演多種主角,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鬥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並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務必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係,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節。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麼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願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慾,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菜根譚》讀後感15

讀公司領導推薦的《菜根譚》一文,結合自身工作頗有體會,雖說《菜根譚》不像《孫子兵法》、《論語》等出名,但在為人處世和工作交往方面,內容就顯得更加精闢,值得學習。文章中的:“遇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此段話是文章的精髓和主題,體會如下:

1、工作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總要依靠上級的支援,部門的協調和同事的積極配合,只有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依靠團體的力量,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讓領導省心和滿意。

2、家庭生活上尊敬父母,工作上尊重領導,是人在社會上生活的根本。如果沒有上級領導的支援,工作將會十分被動,既然領導給與了機會,就要盡全力而為。個人認為:把工作做好,讓領導省心,就是工作中最大的尊重。

3、學會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能自以為是,始終要保持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多向領導請教,同事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才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就像本次機組迎峰度夏檢修前,向同類型機組(徐州華美電廠)借鑑長週期執行、檢修經驗,精心組織,調整執行,有效保證機組了在迎峰度夏期間4個多月安全長週期執行。

4、學會寬容。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習性不同,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遇見問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能化解不必要的誤會,作為二期具體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各部門的特點,積極協調各部門的協作,瞭解職工的思想動向,及時改變管理方法,保證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5、學會感恩。首先人應當感恩,領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工作以後,又有領導的關懷之恩和同事的幫助之恩。尤其是工作中,只有領導給與發展的平臺,提供機會,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可以說知遇之恩和提拔重用之恩是與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同等最重要的,也是最應該報答的。只有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幹好每一件領導交代的工作,不添麻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為八一熱電二期工作具體負責人,我要感恩領導給予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今後的工作中逐步加強二期機組節能降耗、安全執行、增加機組利用小時率的管理;加強領導,健全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等機制,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革創新,面對困難不退縮,遇事多想文章裡的“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將節能降耗、安全執行緊密聯絡起來,為八一熱電公司爭優創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4nlj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