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童年》讀後感_1200字

《童年》讀後感_12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後感_12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讀後感_1200字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童年》讀後感_1200字2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以作者高爾基自己的童年為寫照寫的。

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從小就失去的父親,然後便被母親送去了外祖父家,故事便從這裡開始了。剛到外祖父家就特別不喜歡外祖父,感覺外祖父對他的不懷好意,所以就格外的留心外祖父的一舉一動,對外祖父懷有一種好奇心,同時又很害怕他。在一次好奇心的驅使中,阿廖沙把白布丟進染缸因此被外祖父狠狠的打了一頓,阿廖沙更加害怕外祖父了。外祖父主掌家中的一切事物,視財如命,以打人為樂,阿廖沙因為調皮時常犯錯所以也經常被外祖父毒打。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是完全繼承父親的殘暴,因為分家兩個人互相殘殺,不顧兄弟手足大打出手。他們間接的害死了阿廖沙的好朋友“阿茨岡”,對此阿廖沙更加的厭惡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舅舅的一把火把作坊燒的差不多了,但因此他的妻子因為難產去世了,這也算是上帝給他的一個懲罰。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阿廖沙覺得十分壓抑。

而外祖母的出現就猶如黑暗裡的一束光芒,她照亮了阿廖沙的整個童年,外祖母會經常講故事給阿廖沙聽,給他關愛,讓他相信世間還是有真情的,這份愛驅散了阿廖沙內心陰暗的一面。同樣帶給阿廖沙溫暖的還有,樂觀樸實經常保護阿廖沙的小茨岡、勤勞正直的老人格里戈裡、知識淵博的“好事情”。

阿廖沙又回到了外祖父那,可是外祖母和外祖父完全各過各的了。阿廖沙跟著外祖母,在這種日子中,阿廖沙知道了貧窮的可怕,年少懂事的他利用節假日、放學後的時間去外面撿破爛掙錢。在這期間,阿廖沙碰到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在和他們相處的日子當中阿廖沙找到了一種叫友情的東西。他們那種純真、毫無惡意、善良的性格讓阿廖沙感到從所未有的溫暖。

不久,在親眼目睹母親死後,阿廖沙出去謀生了。

與阿廖沙的童年相比較我的童年是快樂亦或是幸福的。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在那裡,春天可以看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麗景象;夏天,可以和一群要好的朋友爬樹抓知了;秋天,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裡金燦燦的稻穀,風一吹,它們就像穿著金黃色連衣裙的美麗女孩翩翩起舞;冬天,可以欣賞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灑下來的樣子,還可以同一群小孩推雪人。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個個動聽的音符將童年串成一首悅耳的歌,在風中飄揚。

我也是和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我的外祖父比較嚴厲,他會很注重禮儀,比如說;和長輩吃飯的時候得讓長輩先動筷子,不能亂說話,所謂“食不言,寢不語。”夾菜得夾自己那方不可逾越。但我外祖母是個非常慈祥的人,她會很寵溺我,會接受我許多無理的要求,我也會經常跟外祖母撒嬌,時不時爬上她的肩頭“騎馬”,與外祖父比較我跟外祖母會更親近。

我的童年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嫉惡如仇,有的只是天真爛漫,它在我心中純潔就像一片白紙,不允許讓任何人玷汙。

童年就是這樣,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它離開了。只留給我們無限的回憶。我的童年是如此,我想阿廖沙的童年亦是如此。待他人生垂暮時,再回憶起童年,也許是嘴角的一抹釋然的笑;也許是渾濁的眼睛裡閃動的淚光。不管怎樣,童年總是最令人回味的。

《童年》讀後感_1200字3

《童年》,是高爾基先生中期創作的代表作,是高爾基先生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內容包括了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斷面。

《童年》這本書,不!應該說是高爾基先生的童年,令我感觸至深。阿廖沙彼什科夫(即高爾基先生在故事中的名字)三歲喪父後,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裡,而外祖父家裡沒有幾個是好人,個個都粗野、自私、性情暴躁、貪財,“外祖父家裡,瀰漫著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地參加一份。”高爾基先生是那樣描述外祖父家裡的人的,從中可以想象幼小而天真的阿廖沙在這個所謂的“外祖父家”過得怎麼樣,無疑是逃不了一頓又一頓的打,甚至有一次,外祖父居然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覺,還大病了一場。阿廖沙的兩個舅舅慘無人性,把自己的老婆活活打死,還讓那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岡”被十字架活活砸死!這恰恰反映了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特徵,鞭撻了小市民的卑鄙靈魂。

我覺得阿廖沙就像是在水裡長著的那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高爾基先生在開頭就說道:“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以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或許你會覺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阿廖沙會不會也被那醜惡的腐蝕人的靈魂的黑勢力所玷汙呢?不!他不會!相反,他卻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善良的人,而這些堅強,勇敢,正直和自信並不是那些處在黑勢力的人給予他的,而是他那最光輝最富有人性的外祖母給予他無私的愛,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還有被舅舅害死的那善良無比,樂觀,有同情心的“小茨岡”使阿廖沙懂得了人性最高貴的善良,更有那忠厚老實,教導阿廖沙做“正直的人”的老工長格里戈裡和那獻身科學的進步知識分子“好事情”等眾多好人,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精神。

與自己的童年比起來,我無疑比阿廖沙要幸福地多。至少我不像阿廖沙一樣,生活在那慘無人性,充滿仇恨的家庭。相反,我生活在無比幸福洋溢著愛的搖籃裡健康成長。而阿廖沙最終的結果是處於我預料之外的,這正也告訴了我,與黑暗並存的還有光明!世界不可能只有黑暗卻無光明。正如“一枝獨放不是春天”一樣。巴爾蒙特說過,“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這應驗在了像阿廖沙一樣善良,正直,樂觀的人身上,因為他們會處於光明之中的!

此外,《童年》的最大特點是其創作不論就其表現手法還是藝術風格而言,都凸顯了新時期創作的特點,還有高爾基先生那凝練而質樸的筆法,冷靜而執著的感情,在批判歷史的同時,又清醒地把廣闊的血淋淋的生活畫面連同深邃的哲理思考相結合,展現未來的巨集偉遠景,阿廖沙的形象無疑是一代新人的代表。整個創作雖然寫的是痛苦的過去,卻無不洋溢著明快的樂觀主義精神。

《童年》讀後感_1200字4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好書,它揭開了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本書,作者蒙臺梭利博士詳細而生動的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來,我對這點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了,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抗議,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並作出讓步。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例如我家現在讀幼兒園的女兒,在吃晚餐時,對餐桌旁邊誰坐哪個位子很敏感,平時,她習慣坐在爸爸媽媽中間的位子,爺爺坐在最旁邊的位子。記得有一次,吃晚飯時,我坐在我女兒的位置吃飯,女兒馬上就說,爸爸你坐錯了,並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級裡的學生,他們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們在教室裡上課之前,會很自覺地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當有一名學生總是站著,或者在搗亂,其他學生總會覺得不習慣,從而會對他產生反感,當我到了教室裡之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地舉手告訴我這個學生怎麼樣不遵守紀律。

蒙臺梭利還告訴我們,成年人應該去努力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闢教育的新紀元,才能真正給人類帶來幫助。首先要滿足孩子的睡眠需要,“為了保證兒童的健康,應該讓他多睡些”。新生兒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為主,一天的'非睡眠時間只有幾小時,幼兒園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時以上,到了國小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時以上,才能滿足睡眠。但是,蒙臺梭利也告訴我們,千萬別讓兒童過量睡眠,過量睡眠,會讓他們缺乏必要的活動時間,不利於身體的正常發育,不利於成長。我女兒說,睡太久了,上幼兒園會遲到,要早睡早起。現在的國小生,由於作業量過多,有的同學寫得較慢,一直寫到晚上十一點的現象較為普遍,中午也有作業,不能午睡,這樣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這樣,怎麼能滿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臺梭利說,成人能夠以兒童的身份去代替兒童做某件事,但決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強加於兒童,而應該讓兒童自己去做。一旦發生成人替代兒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兒童自願去做,而是成人藉助兒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兒來說,因為擔心她自己吃飯會吃不飽,因此都是大人餵給她吃,但最近我發現,在吃飯這點,她早已落後於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兒園裡吃飯排名倒數。我在想,這就是我們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飯的鍛鍊,難怪在幼兒園裡吃飯很慢。這幾天,我們不喂她了,讓她自己吃,幾天來,她進步很快,還會用筷子吃飯夾菜了。我也在暗暗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讓她自己吃呢?為什麼我們要幫她呢,讓她自己來不是很好嗎?有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因為寫家庭作業時寫得慢,陪伴的家長又沒有耐心,為了趕時間,家長會幫著寫,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快速完成寫作業。學校衛生大掃除,低年級家長會主動地幫孩子班級搞衛生,這樣包辦代替,也不利於孩子的勞動能力的提高。

《童年》讀後感_1200字5

上學這麼多年來,尤其是中學階段,覺得所謂教育就是在學校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考個好大學就是最終得目標,大學得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測,豐富多彩得,大學之前都是些小兒科。而且中學之前,更是覺得自己沒受過什麼教育,一路就這麼玩過來得。

直到今天,讀了蒙臺梭利《童年得祕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童年乃至剛剛來到世界得那一刻起,教育就無時不刻在影響著我得成長,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現在得自己。其實童年時期得教育,相比與成年人得教育,更加是一個複雜得過程。某種意義上說,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得是知識上得增長,科學知識得複雜並不代表教學過程得複雜;而童年時期得教育相比與成年時期,知識層面並不顯得那麼重要,更重要得是對一個人性格得塑造、影響與思維上得開發。

在“導論”中,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得陌生人。更確切地說,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這不禁讓我想起蝴蝶效應得原理,也許在兒童時期得某種小得刺激,就完全改變了這個人得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後天形成得精神病抑鬱症甚至最早會在兒童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不得不說兒童其實比我們想象得要複雜得多,怎樣才能對兒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幼教所面對得是一個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生機勃勃,充滿動力得,卻又不善於以成年人得方式表達自己得個體。很多時候,我們對兒童得行為很難理解,甚至無法理解,也往往會對兒童得行為作出不合適得教育方法。

正如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得工作還存在有一個明顯得差異。那就是兒童並不尋求獲利或是幫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層面,記得在我們國小得教育中,“自己得事情自己做”仍然記憶猶新,這樣得一句話就好像暗示了兒童是懶惰得,沒有主動能力得一樣。我認為這樣得教育是不對得,蒙臺梭利指出:兒童擁有一種趨動力,它不同於成年人得趨動力。成年人總是為了某些外在得目得而行動,這種目得要求他奮發努力和艱苦犧牲。是得,兒童時期得活躍,或者說“調皮”都是發源於內心得,這是兒童“工作”得動力,然而成年人並不瞭解,也沒有做到很好得對兒童進行引導,反而更加誤解了兒童。蒙臺梭利進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這個祕密,他們對兒童得工作得理解就永遠不可能比過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們在兒童工作得範圍設定障礙,認為休息將是他適宜得生長得最大幫助。成年人為兒童做每件事,而不讓兒童按他所應該遵循得規律活動。成年人感興趣於花費最少得精力和節省時間。由於成年人更有經驗和更敏捷,他們就試圖給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車帶著他們到處轉。重新整理兒童得房間而不讓兒童插手。

兒童得世界非常複雜,成年人對兒童有太多得誤解,但是,讀了蒙臺梭利得書,讓我收穫了很多,每天學習物理學得我,突然有一種想去研究兒童教育得衝動,我相信,只要我們成年人多一點留心,認真得揣摩兒童得成長過程,總會探索出最好得兒童教育方式。這樣我們人類在兒童時期得成長髮育更加順利,不知不覺中,當一個兒童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就會變得更加健康更加貼近與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與創造力。社會得文明也會向著更加自然與和諧得方向發展。

《童年》讀後感_1200字6

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然而構成我們生活分豐富多彩的原因有哪些呢?作為一名學生來說,讀書就可以使我的生活豐富多彩,因而讀書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便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童年》。它是蘇聯作家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讀了這本書後,給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原來這位偉大作家高爾基小時候是在苦難中長大的。小說中寫到阿廖沙的外祖父是一個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作坊主,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阿廖沙生活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的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裡,也不乏溫暖與光明。這就是意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這使我想起了人的一生,在生命的長河裡,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磨難與挫折,有些人一直不堅定而一蹶不振,有些人則憑著頑強的信念,與困難做鬥爭,最後贏得光明與勝利。在這期間,也有一些人給我們鼓勵,正如外祖母一樣,讓我們體驗到快樂的生活。阿廖莎還有兩個舅舅,他們也是粗野、自私的市,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的虐待自己的妻子。現今社會中,仍然存在著這樣的現象。

一些較富裕的人家,兒女為了家產整天勾心鬥角,絲毫看不見親情,難道“兄弟手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這麼難嗎?還有那些年邁的父母,養育了兒女幾十年,最後卻因財產問題鬧“分離”可以說是人生舞臺上的一場悲劇。這是阿廖沙剛來到外祖父家時所經歷的一幕生活場景,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小說的開頭記錄的事阿廖沙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對外祖父的貪婪吝嗇進行的尖銳的諷刺,對外祖母的寬厚善良和阿廖沙的董事能幹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外祖父和外祖母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到頭來,竟幹出這等事!令人憤恨。同時我也很敬佩阿廖沙,因為他的勤奮讓他和外祖母的生活得以維持,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為這樣的人。讀完這本書後,給了我人生很多感悟,讓我知道了人生難免有挫折,只要你不灰心、不放棄,就一定能夠戰勝它。現在,我知道了如何在讀書中尋找樂趣,讀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童年》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作品,這部自傳體小說寫的事高爾基的童年的悲慘生活,不但孩子們讀了感到受益無窮,作為家長的我更是如此。

整部小說以家庭的暴力與仇恨為背景,從而襯托出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作家高爾基以其自身經歷詮釋著當代統治者的腐朽統治,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小說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高爾基那段痛苦的生活經歷。那是他三歲到十歲的童年往事,一個孩子,在如此小的年齡竟能承受如此多的挫折,也不得不讓人敬佩。在現今社會與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大風大浪,從古至今,有幾人能夠笑著過完一生,又有幾人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殘酷的現實中,只有堅強的毅力與不屈的精神,我們才能與困難作鬥爭,最後走向成功。因此從小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是培養孩子意志的重要時期。《童年》這部小說中蘊含著太多的人生哲理,細細揣摩,會帶孩子帶來很多啟示,使他們終身受益。所以,讀書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童年》讀後感_1200字7

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已走過十個盛夏了!毫無疑問,讀一本好書,寫一篇讀後感是假日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於是,假期剛來我便和媽媽專程去了書店,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尋覓著好書。不經意間,一本藍盈盈封面的典藏版書躍入了我的眼簾,我走近一看,竟然是“教育部語文新課標”推薦書目中的《童年》,此書作者是原蘇聯時期被譽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的高爾基。我急切地打開了書,一瞬間,這位聞名於世界的大作家以及精湛的俄羅斯藝術風格的封面設計已緊緊地吸引了我……

《童年》是高爾基第一部自傳體的作品,他以自己的乳名“阿列克謝”作為書中主人公的名字,描寫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人民的生存狀態及其在此時代背景下的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

書中,阿列克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憐的阿列克謝是不幸的,三歲喪父的他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沉陷於度日如年的窘境。面臨絕路,母子投靠於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的外公家,而已被社會碾壓至狂的外公,經常將自己的怨氣轉嫁到可憐的阿列克謝身上,每天的辱罵與毒打已成了他童年最驚悚的惡夢。最後,在外公家難以舒心的媽媽,無奈多次改嫁之後,不幸染病而亡。僅僅十一歲的他在家中變故後竟被外公趕出了家門,流落到社會去自謀生路……

孤苦的阿列克謝又是幸運的。雖然他不斷遭受到外公、舅舅、表哥以及學校同學的羞辱與欺凌,但是溫和慈祥的外婆對他的關心與呵護給他帶來了諸多的溫暖與光明,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其次活潑開朗的小茨岡伊凡等人的陪伴也使得童年的他變得堅強而樂觀。

這本書不僅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真實地再現了作者童年時期歷經磨難的點點滴滴,他很細節性的在書中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經歷、所承受的方方面面,生動描繪了社會的黑白與人物的善惡,表達了阿列克謝愛憎分明的立場與情感,《童年》對作者後來所著的《在人間》《我的大學》形成的自傳體三部曲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他一生中作品豐盈,社會影響巨大,最終成為一名令世界矚目的文學導師!

《童年》的確是一本好書,但是書中小主人公阿列克謝的全部經歷所呈現出的苦難,對當今我們新時代的兒童意味著什麼?是磨練與成長!我們在燦爛的陽光下生長,雖然不再有《童年》生活中的苦難,但是我們也有成長的煩惱,從天真無邪的幼兒到知書達理的學童,面對朝朝夕夕的學業,我們有著不進則退的壓力。而面對酷愛音樂的我,每天只能擠出時間去練習難免也有不盡如意的失落。然而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就要立定精神、激發意志,經得起磨練方能成長。

你再看,《童年》的精神不也正體現了中國“苦難興邦,窮則思變”的真理,體現了中國古代聖賢“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育人哲言嗎?我們應當明白,任何人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困難,不可能沒有挫折,只有在面對逆境時,樹立起“艱難只會磨練我的意志、困苦只能增強我的堅韌”的這種百折不饒精神,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

《童年》讀後感_1200字8

暑假裡,我讀了《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

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身的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

我為自身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身有疼愛我的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幫我買了幾條小金魚,但她沒告訴我怎麼養就走了,爸爸媽媽媽又不在家。我看到櫃子上有一個插著花的花瓶,靈機一動,把花瓶拿下來,丟掉裡面的花,加了點水,把小金魚放了進去。

看到小金魚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心裡樂滋滋的。到了晚上,媽媽回來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動不動地看花瓶,就笑著問我:“你幹嘛呢?”“看金魚呀!”我回答道。媽媽一聽,說道:“啊?不會吧!你把金魚放在花瓶裡了。不行,這花瓶一會兒姥姥還要拿走呢。”我二話沒說,把花瓶抱進房間,就是不讓她們拿走。最後,媽媽拿我沒轍,只好打電話給外婆,告訴她事實,姥姥聽了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童年》—讀書筆記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這本書是是寫了高爾基的童年。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想要什麼有就會有,但高爾基的童年並不是那麼快樂的,而是悲慘,悽苦的。在這本書中,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的父親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慘,這給阿廖沙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與母親和外祖母相依為命,後來跟隨外祖母來到外祖父的家裡。

但在這,阿廖沙並沒有過上好日子,他在這裡看到許多醜是,舅父們為爭財產而互相反目為仇,愚弄弱者,毒打兒童……但他卻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經常給阿廖沙講許多好聽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故事的薰陶,健康的成長,不像他的舅父們一樣。

阿廖沙從小就喜歡讀書,他渴望讀書、拼命讀書的精神使人感動,但他也為這吃了不少的苦頭,經常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讀書。與貧窮的勞動人民接觸,深入社會,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吸取知識養料使他真正成長起來,並最終成為一位文學大師。

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高爾基小時侯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才會使他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和高爾基簡直是天差地別,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我覺得我們擁有一個比高爾基幸福的童年,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童年》讀後感_1200字9

人人都不會說自己是白痴,可今天我讀到的這篇文章就叫《我是白痴》。剛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或許會想:這一定是個髒話連篇的文章,實際不然。這篇文章在簡樸的文字中傳遞著濃郁的正能量。

文章講述了“我”是一個智力發展遲滯的人,在大多數人眼裡,“我”就是個白痴,甚至在妹妹眼裡也如是。“我”從國小啟智班上到了國中七年愛班。有幾個同學嘲笑“我”,可“跛腳”卻為我打抱不平,“我們”成了朋友。“我”天天為班級服務,得了獎。這是“我”在新班級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一天,數學老師有點不想教“我”了。因為他天天給我補課,用切柳丁的方法給“我”講分數,“我”卻不明白為什麼補課要吃餅。還有媽媽給“我”和妹妹報了英文補習班,但妹妹不想跟我一起去,媽媽和爸爸很生氣。路上妹妹讓“我”在她後面,不讓“我”說是她的哥哥。一次,妹妹摔倒了,“我”並沒有扶她,暗暗為她鼓勵,她站起來後罵“我”沒有她,“我”說下次肯定扶,她瞪了我一眼,卻在笑。

這篇文字透過“我”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一個智障孩子的生活。在我們健全人的眼中,智障人的生活是艱難的、是孤獨的、是悲傷的,在我看來整個人就像是被困在濃濃的迷霧中,什麼都不懂,使我不敢再想下去。可是文章最後,卻來了點睛之筆:“我”是白痴,“我”很快樂!為什麼“我”是白痴還快樂?文章倒數第二段朋友“跛腳”的話中告訴了我們答案“很多時候,因為不懂才會快樂。”短短一句話,卻是全文的.一個概括,一個昇華,更是一盞人生的明燈。

在“妹妹跌倒了”一節中,作者通過對生活細節簡單細緻而又傳神的描寫,把一個好強、愛面子的妹妹與一個智障哥哥之間微妙而又深切的同胞情誼格外真實而豐滿地表現了出來。妹妹十分愛面子,不讓“我”說是她的哥哥,是因為那樣會很丟臉。但是妹妹的那一笑卻值得我們深思。雖然哥哥是個白痴,但畢竟有同胞情誼,所以那一笑,是表現親情、對比鮮明經典的一個動作。

人世間最美的就是愛,而親情更是最美的。從母親對妹妹的斥責:“是外人重要還是哥哥重要?”很明顯能看出這點。有了親情,即使是身處險境也像是在溫暖的家;有了親情,即使是受了挫折,也像是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有了親情,即使是傷心流淚,也有一縷特別的陽光灑在你的身上。是親人在黑暗的炕洞外向你伸出溫情久違的手;是親人在茫茫的大海中,向你駛來溫馨的小船;更是親人無時無刻地陪伴在你的左右,溫暖你的心田。

“我”的夥伴“跛腳”在初識時為“我”打抱不平的情景歷歷在目。很多人都嘲笑“我”,但他不僅沒有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或許是因兩人都殘疾,但更令我相信的是他那善良的心,這就是愛的第二種境界——友情。友誼不是可以亮的蠟燭燒了一會兒就焚盡了;也不是手電,一直亮著;而是大海中的指明燈,在迷茫時為你指引方向。

“跛腳”指引的正是“我”那單純、澄淨的善良。這讓我想起一件事:那是小時候,主人公是我奶奶村上的我的朋友陸一。那時他好像三歲,我和他還有其他小夥伴玩,陸一突然摔倒了,哇哇大哭,眼淚像六月的雨說來就來,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擦乾淚花勇敢地站了起來,又哈哈大笑了。他真是個有趣又童真無邪的孩子,促使他站起來的正是單純、澄淨。若換成是我或其他比他大的夥伴,摔倒了能站起來也難免留下一個“陰影”,玩得就沒那麼盡興了。

太陽,是我的,也是你的。白痴,同樣可以享受陽光得到快樂!

  作者:孫一鳴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0

環境汙濁,無法抹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童年坎坷,也擋不住阿廖沙執著的追求。《童年》使我領略到了別樣的童年經歷,阿列克賽不幸的身世,悲慘的童年生活,讓人深深的同情。但是他最後的成功也與他的童年有關:正是因為他的童年中養成的勤奮,不好吃懶做的習慣,外祖母等人又給予了他光明和愛,他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人,偉大的人,俄羅斯無產文學奠基人。

那我們呢,我們的童年跟他比就是天上人間,但我們這麼好的環境都是上一代人,上上一代人打拼出來的。網上曾經有個段子,一位老爸訓斥她的兒子說,我們那時候學習比你勤奮多了,兒子反駁說,那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比你們好呢?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好的環境是上一輩人打造出來的。他們的童年可謂十分的貧苦,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作《水邊的文字屋》,其中有一篇文章叫《關於肥肉的歷史記憶》裡面談到過:那是一個全民渴望肥肉的時代;土地乾焦焦的,腸胃乾焦焦的,心乾焦焦的`,甚至連靈魂都是乾焦焦的;油水,在那個時代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詞,是大詞,是感嘆詞。還寫了一件事:我們大學組織開荒,不允許私自買東西吃,但我們因為太餓偷買了一罐肥肉罐頭,八天後一位同學來傳達通知時竟然在我們寢室還聞到了罐頭味兒……誠然,他們的生活十分貧苦,條件也不好,但這使得他們大部分人都會發奮讀書,而且心地善良,所以都會有一個光明的前程。這說明有時候童年吃苦也是有好處的,它能鍛鍊我們的一些能力,幫助我們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但是我們現在都生活在蜜罐裡,家務事基本上不過問。就拿我去比賽來說,跟我一間房的那位隊友。基本上沒洗過衣,縱然洗過,也只是開水一燙了事。相比之下,外國的學生確實比我們更好,日本學校的食堂都是學生自己分配人員,這幾個去食堂端飯,吃好飯,自己都要放好餐具。那幾個留下來打掃衛生,打掃完了再回教室,老師根本不用操心。美國的學生上學全部都是自己背書包,連總統的子女也不例外。孩子揹著大小包,父母兩手空空是常事。不像中國,一放學,父母就把書包接到了自己的手上。家長包攬了一些我們的一切事物,我們只用管學習和玩,相比之下多麼的自在。所以其他國家優秀真不是意外和幸運,而是一直以來自律,獨立品質的養成。

我想這可能是現在中國遊戲風揮之不去的原因。法國可為此立法定罪。而中國呢?因為青少年不用操心任何事,無聊,遊戲便作為一種消遣和打發時間的工具而出現,然後玩多了不就上癮了嗎?我們的球隊一共有五男三女,我和另一位男生住,剩下三男一間房,第二天我去那三個男生的房間,看到了一屋子的狼藉,他們就在這樣的房間裡打了一晚上的遊戲與三國殺,還不打掃房間……看到了吧,他們已經沒有自己打掃自己房間的意識,原因就是平時一有空就打遊戲這個習慣的養成,並沒有自己打掃衛生的習慣。

所以有時苦真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人成功,讓人沉穩,不吃苦哪來的真正的成功。但如果我們把吃苦當作一種不光彩的事呢,那它就會讓人自卑,其實吃苦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不是有一句話說了嗎,“勞動人民最光榮”。

但有一點要記住,蜜罐是我們的權利,而不是我們的權力,我們可以不選擇呆在蜜罐這樣的生活中,但我們不能把它當作是我們理所當然的生活環境。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1

本書講述的是高爾基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孃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從此還是一個孩子的他,只得在社會上自謀生路……

感想與感受:童年,是每個人自己都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時光。對於我來說,童年是我最珍貴的收藏,然而大師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感受頗深。首先,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在家裡,父母寵愛著,關心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真正可以說是無憂無慮。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汙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汙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國中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也許你正在為媽媽沒有帶你去買你想要的東西而抱怨著,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爾基的童年,那麼你將會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動幫助媽媽工作!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

高爾基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竟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傑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發表過的文章數也數不清。高爾基從來不放棄可貴的光陰,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克里母。薩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臨終都沒有完成。這部小說作品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反映了各個階級和社會集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高爾基於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爾克病逝。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多麼美好!我認為,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好環境中浪費時間實在是天大的錯誤。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是生命”“珍惜時間是成功的祕訣”。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環境,是多麼難得呀!所以我們不是更應該去努力嗎?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把握未來!

每個人的心充斥著暴力,麻木不仁,他們放縱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窮困,病痛的折磨,那種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難熬過,大家記得書中那句話嗎?漫漫日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在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面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我想這就是對(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詮釋!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2

“在昏暗窄小的屋子裡,我父親躺在窗下的地板上……”讀著讀著,我彷彿身臨其境。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得難以形容的生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奔流了。一幅幅殘酷的畫面,一陣陣亦有亦無的腐朽的氣息,從我腦海中閃過。可憐的“我”自小生活在貧困中,自從父親走後,在外祖父家更讓我感到了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暴。父子之間的仇恨與吝嗇,兄弟之間的財產之爭,孩子之間的捉弄與譏笑……更多的不為人知的黑暗。

《童年》一書是高爾基根據自己的童年生活續寫的一部書,從生活中看似瑣碎的小事裡,充分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

整本書看完後,我簡直自愧不如,書中小主人公在這樣黑暗的環境中能勇敢、自信地面對挫折,他的童年是那麼的無趣與辛苦,反過頭來想想自己,雖然生活在無憂無慮的日子裡,卻還不知足,父母叫乾點家務不願意,老師多佈置點家務就喊累,就連有時被父母批評幾句,都還要嫌他們凶。現在想想,自己還真是無知。沒捱過打不知什麼叫痛,沒幹過活不知什麼叫累,沒受過窮不知什麼叫苦。

也許,現在的孩子實在太幸福了,由於父母過多的寵愛,變得很嬌氣。很多事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領略其中的滋味。我不否認自己也是這樣一個人,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瞭解到生活的艱辛。那是一個雙休日,我和表弟表妹們一起去外婆家玩,湊巧,那天外婆和外公要去田裡種菜,於是,帶著一股新奇,我們拿著小鋤頭來到了田裡,等外婆給我們分配好工作,大家便忙開了。我是負責把一籃子菜苗種完,一開始,我“玩”得正起勁,心想:“原來種菜那麼容易,不就是挖一個洞,把菜苗的根放進洞中,最後用土蓋上嗎!”不到五分鐘,表弟表妹們就種得不耐煩了,一個個都忙著捉青蛙去了,嗨,看他們那麼悠閒,我還真有點兒羨慕,可是,我都這麼大了,怎麼能像他們那樣輕鬆呢?為了保全顏面,還是得堅持到最後。

不過幹了一會兒,我就堅持不住了,腳發麻,背也很酸,再看看自己的鞋子,粘滿了泥土。“唉我怎麼就這麼倒黴呢?以後我再也不會幹這種苦差事了……”我心裡不停地抱怨著。大約種了大半籃子,老天彷彿聽見了我的訴苦聲,下起了小雨,外婆見此情景,就叫我們立即回家避雨,聽了這話,我如魚得水,心情一下子愉快了不少,可我剛要走,卻看見外婆和外公戴上了斗笠,披上了蓑衣,依舊幹了起來,看著雨中外婆外公那一起一俯的身影,我心中突然一酸,嚐到了又鹹又澀的味道,我不知道這到底是雨還是淚,可我深深地體會到,外婆和外公是那麼的不容易。雨依舊下個不停,那雨聲彷彿在訴說我的淺薄無知。以前外公拿蔬菜來給我們吃,我總覺得不直一提,可我想,當我下一次再看到那些充滿泥土氣息的蔬菜時,我一定會感到這比金子還珍貴,因為這是外公外婆用汗水換來的.。

我和高爾基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他的童年是充滿痛苦與悲慘的,我的童年卻處處可見歡樂和陽光。說實話,童年真的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正如很多人所說:童年是孩子美麗的夢,童年是海里激起的浪,童年是風吹來時銅鈴的作響……在現在這樣和平、美好的日子裡,望每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都能好好珍惜、把握自己的童年!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3

記得最初讀完高爾基的《童年》的時候,我感慨頗多。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書就像是我們的一位老師,能為我解開解惑傳道。

記得當時看完這本書,知道了整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可憐的孩子阿廖莎,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接著又失去了母親,他卻仍然懷抱著一顆求知的心,過著坎坷而悲慘的生活,很讓人感動。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 一天,阿廖沙出於好奇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裡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阿廖沙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 後來外祖父遷居了,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後來母親再婚,她經常挨丈夫打。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其他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先是高爾基的父親離他而去,後來小弟弟也死了,這不僅是對他的打擊,也是對他家人的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被悲慘的命運打倒。最後連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但他依然堅強地活著,不向悲慘的命運屈服。全書讓我最感動的一句話就是,主人公說:“我很少哭,哭也是因為受了委屈,而不是因為疼痛什麼的。”主人公的堅強不屈,正是高爾基高尚品格的體現。

黃河有時會流到很寬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兩岸叢山疊嶺,絕壁斷崖,黃河流於其間,迴環曲折,極其險峻。而高爾基的'生活,其經歷亦復如是。其實,如果面對一個個接踵而來的挫折與困難他都沒有挑戰的思想的話,那麼,也可能他在生活道路上遇到崎嶇和坎坷就會後退。我們要學習他站在厄運面前有著打不垮的信念,要學會獨立學會勇於面對困難有不懈努力的精神,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不會在經歷那個悲慘的年代,生活中也不會遇到太多的狂風暴雨,我們是生活在“蜜罐”裡的一群被寵壞的孩子。我們不可能像高爾基一樣在極其狹小的境界中仍能衝破阻礙,浩浩蕩蕩地往前流過去。我們只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有堅定的信念,努力克服學習的困難,認清事情的好與壞。

一個山裡的小男孩總是想著要走出大山去完成自己的夢。有一天,他爬過了一座山,但是他卻看到還有一座大山在他面前,他沒有退縮,堅定的信念讓他勇敢地爬了過去,可是,他又看到了一座大山,但他還是沒有動搖的想法......就這樣他翻越了許許多多的大山。終於,他翻越了最後一座大山。最終他通過不懈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高爾基正如這個小男孩一樣。高爾基曾意味深長地說:生活的情況越艱難,我越感到自己更堅強,甚至也更聰明。是的,我們要把挫折與困難當作是一種冒險,把學習和生活看做是一種冒險,當做是對自己理想的一種磨練和一種考驗。

我想,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難免對遇到艱難困苦,也會在這些挫折中成長。我們只有微笑著去面對,才能讓自己的在沿途的過程中,能體會到更多的東西,並能變得愈發自信成熟。走向人生的道路上。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4

《童年》讓人不得不感慨在那個年代裡,至真純真的人活的辛苦。“金錢”才是他們遇到彼此後的寒暄,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只是用金錢覆蓋的語言為自己辯解,自己的立足之處不能被別人所佔據。至真純真的人在那些人眼裡可就是要揹負打罵的。

《童年》講述了小男孩阿廖沙喪父跟著母親瓦爾瓦拉和外祖母到外公家,阿廖沙在外公家飽受打罵,他遇到了小茨岡,小茨岡幫著他,可小茨岡卻被阿廖沙的兩個舅舅拉去搬十字架,舅舅們故意讓小茨岡被十字架壓死。之後他又認識老匠人格里戈裡,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針捉弄格里戈裡,當格里戈裡瞎了的時候,外公竟然把他趕出染坊,外祖母說格里戈裡是黴運,沒錯,十年之後外祖母與世長辭,外公傾家蕩產,格里戈裡卻只扔下一句“唉,你們這一些人啊”。然後他又結識了新來的房客“好事情”,但外公不同意他們來往,於是讓“好事情”搬走了。過了不久,母親帶了個繼父回來,但繼父經常打罵母親,阿廖沙便在母親家和外公家徘徊。外公家產盡光,他和外祖母在金錢上有著分別,就連茶葉外公也很吝嗇。最後,阿廖沙在人間謀生了。

《童年》中悲催的氣氛從頭至尾的蔓延,我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怎麼想的。先是那兩個舅舅,他們一心想著分外公的家產,只想著自己致富,更甚至妒忌之心剝奪了他們的良心,他們曾經聯合起來讓阿廖沙的父親險些被閻羅王給抓取,他們還藉著那搬十字架,考慮到他們的父親會藉助小茨岡再開一個染坊,他們就用十字架壓死了可憐的小茨岡,鮮血還不足以洗刷他們的良心。更讓人酸心的是,當阿廖沙問外祖母為什麼當外公無理打她的時候,幹嘛不還手,如果外祖母一出手,那外公別說打了,他自己都顧不了。外祖母卻說她上帝讓她與外公所結對,便是讓外公管束她的,有一次,外公打她,甚至讓外祖母的'髮卡活生生地入了她的肉,那得多疼,阿廖沙那時用枕頭向外公扔去,外祖母還罵了阿廖沙。憑什麼,外祖母得受這樣的氣。外祖母恐是隻懷著一顆想保護阿廖沙的心,一顆堅守純真的心面對著外公的毒打,而鮮血的湧出是為了以後傷疤的結痂,為了能更應了自己的心。

像舅舅們一樣的人很多,他們對親情的冷漠比不上對金錢的熱情,他們的心猶如冰火兩重天,面對利益成堆危險也很大,他們顧不得那危險,火一般地去做,可反過來面對那些親情,不冷不暖,多一句話也是浪費生命,是冰;像小茨岡好事情的人很多,他們喜歡交友,就算別人怎樣看待自己,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在他們眼裡放人之心可無,就如小孩子一樣,與別人談話就是那樣的真性情,自己的故事可以毫無顧忌地講給自己信任的人聽,在朋友困難的時候,自己便什麼也不顧了,就是幫,就算給朋友一起受罵捱打也是開心的;像外祖母的人很多,他們很和藹,什麼事都為著別人著想,他們在鏡子裡只能看到別人過得好不好,自己的生活全然但卻,總想著為別人搬一塊磚造房,總忘了為自己拔一棵草填肚。

心,應該是透明的,沒有一點瑕疵,重要的不是心的地位而是它的純真,因為一顆純真的心才能如孩子般看待生活,心的突口是明確的,它的血液知道該往哪裡流,該為誰流。這個年代,不能說是太平,因為有太多的潛在隕石存在,它會不停地摧毀這個純真的心。保持一顆純真的心活在這個凌亂的年代,能讓一個人明白什麼叫做善良,什麼叫做忍耐,什麼叫做無私可愛。

《童年》讀後感_1200字15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之一,因為講述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寫得十分傳神。

主人公阿廖沙三歲時父親去世,迫於家庭生計,被寄養在外祖父家。外祖父開染坊,此時因為社會原因,經濟困頓,外祖父的生意已經開始衰落,他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專橫暴躁,時不時就打人。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天天吵著要分家,分財產,家中整天烏煙瘴氣,讓人特別壓抑。有一次,阿廖沙在表哥的慫恿下把白桌布染成了藍色,導致外祖父的毒打。阿廖沙的母親因為受不了如此壓抑的環境,丟下幼小的他,離開了。在這樣缺少愛的環境下,阿廖沙變得更加孤獨。

但外祖母阿庫林娜是一個勤勞、善良的人,也是給予阿廖沙關心和愛護的最多的人,也是對阿廖沙影響最大的人。當家倉庫燃起大火時,所有人都望而生畏,只有外祖母衝進火海中,將會爆炸的硫酸鹽提了出來,減小了家庭損失,保護了更多人的安全;在外祖母和鄰居吵架後,阿廖沙為外祖母報仇,將在地窖中的鄰居鎖了起來,外祖母知道後,馬上去開門,並且將阿廖沙狠狠的數落了一頓;她還從一隻貓的嘴中救下了一隻受傷的`八哥;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對阿廖沙講童話故事……外祖母用行動對阿廖沙進行教育,阿廖沙從她身上學到很多優秀品質,為阿廖沙後來走向社會帶來很大影響。此外,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玩伴“小茨岡”、鄰居“好事情”都給予了他人生很大影響。小茨岡在外祖父毒打他時替他阻擋,這是珍惜朋友之情的表現。後來高爾基身上都具有這些優秀的品質。阿廖沙珍惜這些人,願意和他們交往,他愛外祖母、愛夥伴和鄰居,因為從他們身上他學到很多。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阿廖沙是個自律性很強、懂得珍惜的人。

我的身邊有許多愛我的人。在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繞我轉,無微不至。每天媽媽燒好飯、洗好衣服,才叫我起床,吃過飯後,送我到校,然後匆匆上班,晚上陪在我身邊,看著我做作業,有什麼不懂得,細心為我講解;爸爸雙休日總會陪我放鬆,帶我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去,讓我瞭解社會,增長閱歷;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帶一些家鄉特產給我吃。讀後感·在學校,我能感受老師和同學對我的愛,我是讀國中才轉到縣城去的,剛開始感覺自己很難適應,節奏跟不上,基礎又不牢,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很讓我灰心,曾經很長時間很消沉,也對爸媽講過要回老家學校。老師和同學沒有放棄我,他們經常給我講解題目,當我考試進步時適時給我鼓勵,讓我信心大增,至今仍忘不了語文老師獎勵給我的蛋糕。七年級第二學期我已開始適應,成績有了一定進步。媽媽不止一次地說過,我能這個班級學習是我的幸運!

相信每位同學都和我一樣,享受愛都是滿滿的。同阿廖沙相比,我們身邊都是關心、愛護我們的人,我們不缺愛,但為什麼有一些人不能感受到並珍惜呢?有些同齡人卻經常和父母做對,逃課,幹違紀違法、對己對人都不好的事,真是不應該。

懂得感受愛的人,才會愛人;懂得感恩的人,才有愛心。我們應該懂得自律,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標籤: 讀後感 _1200 童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tw/fanwen/duhougan/3q2n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