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寓言 >民間故事 >

本地的民間故事

本地的民間故事

我們中國很多本地的民間故事,而且都很動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國本地的民間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本地的民間故事

本地的民間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傳説

傳説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後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穀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穀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着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種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用七十七種穀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種滿。除草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雜草除乾淨。收穫的時候,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收完。收回來的七十七種穀物,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翻曬,搬運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曬乾揚淨,裝進倉庫。

因為那時凡間的人們還不會種出五穀雜糧,沒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裏去採摘山果充飢,或者追捕野獸野禽。沒有棉花和麻,人們就用獸皮蔽體,抵禦寒冷。人們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忍受着。凡間人們的貧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見了。幺姑娘是一位聰明、賢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見凡間的人們整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到頭來還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她實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裏,幺姑娘就憂心忡忡地對神仙説:“阿大,我們在天上有七十七種穀物,吃飯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間的人們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鐵石心腸也看不下去啊。”説到這裏,幺姑娘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她看見神仙不吭聲,就試探地問:“阿大,如果我們把天上的穀物種子送一些給凡間,那凡間就不會這麼苦了。”誰知神仙聽完了幺姑娘的話立即板起臉來,冷冰冰地説道:“幺姑娘,凡間的人們必須再等三年,才能得到這七十七種穀物的種子。”“還要等三年?”幺姑娘一聽,脱口反問一句。天神很不高興她的衝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後説:“幺姑娘,這種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間人們是否温飽,我只曉得服從天規天條。”説罷,轉身走進屋裏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皺緊眉頭。幾天後,幺姑娘為了解救人間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曬穀子的機會,悄悄地把一袋谷種帶到人間。

幺姑娘來到人間,變成人間一位的老爺爺,然後把稻穀種子分給了人們,還教給人們栽種人們栽種稻穀的辦法。遵照她的指點,春節以前人們就忙着挖田開溝。陽雀叫了,人們又趕着翻犁田地、撒稻播種。燕子飛來的時候,人們起早貪黑地忙碌着,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過的田裏。功夫不負有心人,雨季快要過去的時候,天氣漸漸涼了,魚雀快要叫了,人們就開鐮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飛走的時候,人們又動手翻犁板田,開挖新的田地,為下一年收穫做好準備。

後來,神仙見到幺姑娘違反他的旨意,把稻種偷種凡人栽種,不由火冒三丈。當幺姑娘返回天上時,神仙就把她抓起來,吊打了一頓後,又把她送進天牢裏。但是,幺姑娘為了讓凡人都能吃到五穀雜糧,都能穿上棉、麻紗織的衣服,她想方設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把另外七十六種穀物種子也偷了,帶到凡間教人們栽種,還教人們紡紗、織布、做衣服。從此,凡人才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個個有飯吃的好日子。

神仙發現幺姑娘偷下凡間,一再觸犯天條,就把幺姑娘捉迴天上,吊起來狠狠打了一頓,並罰她永遠不準再回到天上。説着,神仙就把幺姑娘變成一隻母狗,貶下凡間。幺姑娘變成母狗以後,再也不能和人們一起勞動了,就幫人們看門守户。

從那時起,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時節,把第一批稻穀收割回來後,都要殺豬宰羊,煮上新米飯,舉辦一次嘗新米節。過節時,在吃飯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飯給家裏飼養的狗吃,表示哈尼族人永遠不忘記幺姑娘。

本地的民間故事:魚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過端節時祭祖用魚包菲菜,意在懷念祖宗,不忘民族之根。這裏有一個關於"魚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並非此地的土著居民。相傳水族遠祖從南方向北遷移時,一位老者給遠行者送來一包食物:"帶上吧,這裏的菜會成為你建成新居後待客的一道家鄉菜的。"途中,這位遠祖走得又累又餓,打開老者送的東西一看,原來是一包夾有九種青菜的煮魚。他吃後覺得渾身是勁,便加緊趕路,終於來到美麗的都柳江畔落户。後來,這位遠祖將這道菜傳播開來,便成了水族新居落成、節日宴客的佳餚,並用它來新年祭祖,以紀念南方祖居的親人。

本地的民間故事:

小夥子口不離笙,姑娘手不離針;不會吹笙的不是苗家的達亨(小夥子),不會繡花的不是苗家的達佩(姑娘)。蘆笙,黔東苗族方言叫"給"(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製作而成。每把蘆笙六根管,在蘆笙歌中有"蘆笙三節筒,長瓢裏頭空;瓢兜六根杆,吹來向轟轟"的描述,它與方言、服飾一起,是區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標誌。在苗族傳説中,古老的時候天下沒有人煙,天帝就派了小女兒勾素下到地上來造萬物。有了萬物後,有一天賈、兇(即杉木和竹子)兩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討要幾件供人娛樂的器具。天帝的女兒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個手指和一隻手臂,做成了一把蘆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蘆笙交給賈、兇兩兄弟説:"這就是你們的母親,以後凡事必須經過她(許可),她會給你們帶來幸福"。苗家自從有了蘆笙,便過上了安定、美滿和幸福的生活。

幾乎苗族每個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隊)蘆笙,這是一個村寨生活是否美滿幸福的標誌。在貴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蘆笙隊由芒筒和大號、中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六種蘆笙組合而成。芒筒與其他蘆笙不同,它沒有六根管,只是一個三四尺長的園筒,筒裏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聲音低沉、渾厚。大號蘆笙就是笙母,高達兩丈左右,只吹不動,需兩人抬。

本地的民間故事:壯族三月三的傳説

很久以前,壯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一無所有。有一年,狀鄉大旱,鄉親們求達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糧,達桂跪奏道:“狀鄉百姓顆粒無收,吾伴千歲前往視察。”達桂伴駕來到狀鄉,只見田土龜裂,禾穗枯焦,一羣羣面黃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達桂跪下説:“千歲親見,萬望免糧。”土皇帝無奈只可免去狀鄉皇糧。打那以後,他對達桂恨之入骨,可是鑑於達桂的聲望,又找不出什麼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計,陰謀陷害達桂。

一天,他把達桂喚道跟前:“達桂,你向來很能幹,現在想叫你給我辦件事”達桂聽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懷好意,但他還是從容地説:“請千歲道來。”土皇帝半眯着眼説:“我正在建一座樓閣,缺少瓦片,聽説狀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經久耐用,我要你在兩個月以內給我弄900張狀人皮當瓦片用,到時重重有賞,如果完不成,定要從嚴懲罰。”達桂輕鬆的答道:“到時就請千歲親自到城門下點貨驗收吧。”

一個月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五十九天過去了,達桂依然沒有動靜。限期到了,達桂才召集900個壯家大漢,每人帶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麪,來到皇城腳下,架鍋煮糯米飯,煮辣椒菜湯,一個個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門下飲酒,喝辣椒湯,吃糯米飯。正當個個酒足飯飽,滿頭大汗淋漓的時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轎趕到了。達桂連忙上前施禮道:“貨物已經給千歲送來了,可是這幫賤骨頭張張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嗎?”土皇帝下轎一看,一個個黑裏透紅的皮膚上都是濕漉漉的,象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樣,臭氣撲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皺着眉頭,後退幾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説完,調轉轎子回宮殿去了。

一計未成,又生二計。快到清明節了,土皇帝又把達桂換到跟前,裝着十分誠懇的樣子:“達桂,你向來很聰明,現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幹。”達桂一聽,就知道土皇帝又懷惡意,但達桂好不畏懼地説:“請皇上明説。”土皇帝眯着眼睛説:“清明節我需要一個象宮殿後面那座大山一樣重的豬頭來祭祖,你給我在一個月內弄來,到時重重有賞,過期誤了大事要從嚴懲罰。”達桂十分輕鬆地笑道:“好辦,好辦。”

二十天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三十天過去,達桂依然沒有一點動靜。限期過了,土皇帝派兵來抓達桂,達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見土皇帝:“皇上大人,壯家比山頭還要大的豬頭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宮殿後面的大山有多重,請皇上用這桿秤去稱一稱,我好回去把豬頭抬來。”“這......”土皇帝啞口無言了。

土皇帝見達桂聰明過人,留在宮殿裏是禍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條毒計。一天,他把達桂叫到跟前:“達桂,你向來聰明能幹,再過一個月就是皇后坐月了,聽説壯家的公雞蛋很有營養,你給我在二十天內弄490個公雞蛋來,到時重重有賞。”達桂滿口答應。限期到了之後,土皇帝派兵去抓達桂,達桂連忙施禮道:“非常對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壯家的規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後才能出門,到時我會給皇上送去公雞蛋的。”兵差大喝一聲:“天下男子怎麼會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雞怎麼生蛋?”兵差無言以對。只好回去報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達桂。

壯家百姓聞訊立刻送達桂到山上的楓樹林藏了起來。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圍,只見山林裏有剩下的糯米飯,就是不見人,皇上下令放火燒山,這天正好是三月九年級。皇兵走後,鄉親們上山在一棵合抱不過來的楓樹洞裏找到了達桂的屍體,大家含着眼淚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墳前放聲痛哭。哭呀!哭呀!淚水灑在墳上,墳上頓時長出了一棵棵嫩綠的小楓樹,一叢叢翠蘭的紅蘭草。為了紀念達桂,鄉親們又在墓旁邊建造了廟宇,名曰:“達桂堂”。因為達桂生前喜歡喝酒,吃糯米飯,用喝酒、吃糯米飯的方法戰勝了皇帝,後來又因為拿不出公雞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九年級這一天,狀鄉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飯和熟雞蛋到達達桂墓前祭奠。正當人們陷入哀思時,天空突然雷聲大作,從廟堂裏衝出一條五色大蛇,這條大蛇向鄉親們點了點頭,就直奔宮殿把皇帝給咬死了。

從那時起,壯族人家為了紀念達桂,年年到三月九年級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為傳説在外喪生的亡靈不能進家,因此人們只好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糯米飯等祭品供祭達桂的亡靈,在布棚周圍唱起讚美和感謝達桂的壯歡。一代傳一代,就形成了現在趕三月三歌迂的習俗。

我們中國很多本地的民間故事,而且都很動人!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國本地的民間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本地的民間故事: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傳説

傳説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後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穀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穀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着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種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用七十七種穀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種滿。除草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雜草除乾淨。收穫的時候,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收完。收回來的七十七種穀物,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翻曬,搬運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曬乾揚淨,裝進倉庫。

因為那時凡間的人們還不會種出五穀雜糧,沒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裏去採摘山果充飢,或者追捕野獸野禽。沒有棉花和麻,人們就用獸皮蔽體,抵禦寒冷。人們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忍受着。凡間人們的貧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見了。幺姑娘是一位聰明、賢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見凡間的人們整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到頭來還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她實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裏,幺姑娘就憂心忡忡地對神仙説:“阿大,我們在天上有七十七種穀物,吃飯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間的人們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鐵石心腸也看不下去啊。”説到這裏,幺姑娘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她看見神仙不吭聲,就試探地問:“阿大,如果我們把天上的穀物種子送一些給凡間,那凡間就不會這麼苦了。”誰知神仙聽完了幺姑娘的話立即板起臉來,冷冰冰地説道:“幺姑娘,凡間的人們必須再等三年,才能得到這七十七種穀物的種子。”“還要等三年?”幺姑娘一聽,脱口反問一句。天神很不高興她的衝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後説:“幺姑娘,這種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着凡間人們是否温飽,我只曉得服從天規天條。”説罷,轉身走進屋裏去了。幺姑娘看着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皺緊眉頭。幾天後,幺姑娘為了解救人間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曬穀子的機會,悄悄地把一袋谷種帶到人間。

幺姑娘來到人間,變成人間一位的老爺爺,然後把稻穀種子分給了人們,還教給人們栽種人們栽種稻穀的辦法。遵照她的指點,春節以前人們就忙着挖田開溝。陽雀叫了,人們又趕着翻犁田地、撒稻播種。燕子飛來的時候,人們起早貪黑地忙碌着,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過的田裏。功夫不負有心人,雨季快要過去的時候,天氣漸漸涼了,魚雀快要叫了,人們就開鐮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飛走的時候,人們又動手翻犁板田,開挖新的田地,為下一年收穫做好準備。

後來,神仙見到幺姑娘違反他的旨意,把稻種偷種凡人栽種,不由火冒三丈。當幺姑娘返回天上時,神仙就把她抓起來,吊打了一頓後,又把她送進天牢裏。但是,幺姑娘為了讓凡人都能吃到五穀雜糧,都能穿上棉、麻紗織的衣服,她想方設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把另外七十六種穀物種子也偷了,帶到凡間教人們栽種,還教人們紡紗、織布、做衣服。從此,凡人才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個個有飯吃的好日子。

神仙發現幺姑娘偷下凡間,一再觸犯天條,就把幺姑娘捉迴天上,吊起來狠狠打了一頓,並罰她永遠不準再回到天上。説着,神仙就把幺姑娘變成一隻母狗,貶下凡間。幺姑娘變成母狗以後,再也不能和人們一起勞動了,就幫人們看門守户。

從那時起,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時節,把第一批稻穀收割回來後,都要殺豬宰羊,煮上新米飯,舉辦一次嘗新米節。過節時,在吃飯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飯給家裏飼養的狗吃,表示哈尼族人永遠不忘記幺姑娘。

本地的民間故事:魚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過端節時祭祖用魚包菲菜,意在懷念祖宗,不忘民族之根。這裏有一個關於"魚包菲菜"的故事。

水族並非此地的土著居民。相傳水族遠祖從南方向北遷移時,一位老者給遠行者送來一包食物:"帶上吧,這裏的菜會成為你建成新居後待客的一道家鄉菜的。"途中,這位遠祖走得又累又餓,打開老者送的東西一看,原來是一包夾有九種青菜的煮魚。他吃後覺得渾身是勁,便加緊趕路,終於來到美麗的都柳江畔落户。後來,這位遠祖將這道菜傳播開來,便成了水族新居落成、節日宴客的佳餚,並用它來新年祭祖,以紀念南方祖居的親人。

本地的民間故事:

小夥子口不離笙,姑娘手不離針;不會吹笙的不是苗家的達亨(小夥子),不會繡花的不是苗家的達佩(姑娘)。蘆笙,黔東苗族方言叫"給"(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製作而成。每把蘆笙六根管,在蘆笙歌中有"蘆笙三節筒,長瓢裏頭空;瓢兜六根杆,吹來向轟轟"的描述,它與方言、服飾一起,是區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標誌。在苗族傳説中,古老的時候天下沒有人煙,天帝就派了小女兒勾素下到地上來造萬物。有了萬物後,有一天賈、兇(即杉木和竹子)兩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討要幾件供人娛樂的器具。天帝的女兒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個手指和一隻手臂,做成了一把蘆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蘆笙交給賈、兇兩兄弟説:"這就是你們的母親,以後凡事必須經過她(許可),她會給你們帶來幸福"。苗家自從有了蘆笙,便過上了安定、美滿和幸福的生活。

幾乎苗族每個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隊)蘆笙,這是一個村寨生活是否美滿幸福的標誌。在貴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蘆笙隊由芒筒和大號、中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六種蘆笙組合而成。芒筒與其他蘆笙不同,它沒有六根管,只是一個三四尺長的園筒,筒裏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聲音低沉、渾厚。大號蘆笙就是笙母,高達兩丈左右,只吹不動,需兩人抬。

標籤: 民間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yuyan/minjian/546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