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第二十六的大全

《北史》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北史》卷三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裴駿(從孫敬憲莊伯從弟安祖)裴延俊裴佗(子讓之孫矩皇甫和)裴果裴寬裴俠(子祥肅)裴文舉裴仁基裴駿,字神駒,小名皮,河東聞喜人也。父雙碩,位恆農太守、安邑子,贈東雍州刺史、聞喜侯。駿幼而聰慧。親表稱為神駒,因以為字。弱冠,通涉經史,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蓋吳作亂於關中,汾陰人...
  • 10829
《宋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王敬弘 何尚之
  • 《宋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王敬弘 何尚之

  • 王敬弘,琅邪臨沂人也。與高祖諱同,故稱字。曾祖暠,晉驃騎將軍。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晉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國左常侍,衞軍參軍。性恬靜,樂山水,為天門太守。敬弘妻,桓玄姊也。敬弘之郡,玄時為荊州,遣信要令過。敬弘至巴陵,謂人曰:"靈寶見要,正當欲與其姊集聚耳,我不能為桓氏...
  • 6330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政要》卷六 貪鄙第二十六 凡六章

  •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貴重,若以彈雀,豈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即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羣臣若能備盡忠直,益國利人,則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榮,遂妄受財物,贓賄既露,其身亦殞,實可為笑。帝王...
  • 30991
《宋史》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 《宋史》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 ◎律歷六○崇天曆步交會交終分:二十八萬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交終日:二十七、餘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交中日:一十三、餘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十八半。朔差日:二、餘三千三百七十一、秒五千七百二十三。後限日:一、餘一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千八...
  • 4566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 ◎紇石烈良弼完顏守道(本名習尼列)石琚唐括安禮移剌道(本名趙三子光祖)紇石烈良弼,本名婁室,回怕川人也。曾祖忽懶。祖忒不魯。父太宇,世襲蒲輦,徙宣寧。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歎曰:“吾輩學...
  • 28070
《周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周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趙善元定楊扌剽(韓盛)裴寬(弟漢尼鴻)楊敷趙善,字僧慶,太傅、楚國公貴之從祖兄也。祖國,魏龍驤將軍、洛州刺史。父更,安樂太守。善少好學,涉獵經史。美容儀,沉毅有遠量。永安初,爾朱天光為肆州刺史,闢為主簿,深器重之。天光討邢杲及万俟醜奴,以善為長史。軍中謀議,每參預之。天光為關...
  • 13861
《前漢紀》前漢孝成皇帝紀卷第二十六
  • 《前漢紀》前漢孝成皇帝紀卷第二十六

  • 四年。秋。雨魚於新都。長五尺。勃海清河河水溢。灌縣邑三十一。壞官亭民舍四萬餘所。丞相御史李尋。以為陰氣盛溢。則水為之長。故一日之內。晝減夜增。所謂水不潤下。猶日月變見於天也。應之以政。災變自除。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宜因其決。且可勿塞。以觀其勢...
  • 13363
《明史》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 《明史》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

  • ◎禮四(吉禮四)歷代帝王陵廟三皇聖師國先師孔子旗纛五祀國馬神南京神廟功臣廟京師九廟諸神祠厲壇歷代帝王陵廟洪武三年,遣使訪先代陵寢,仍命各行省具圖以進,凡七十有九。禮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唐堯,虞舜,夏禹,商湯、中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
  • 26321
《新唐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 《新唐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 ◎五行三《五行傳》曰:"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謂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壞鄉邑,溺人民而為災也。又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常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雷電、霜、雪、雨、雹、黑眚黑祥,惟火沴水。"△水不潤下貞觀三年秋,貝、譙...
  • 30619
《金史》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 《金史》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六

  • ◎刑昔者先王因人之知畏而作刑,因人之知恥而作法。畏也、恥也,五性之良知,七情之大閒也。是故,刑以治已然,法以禁未然,畏以處小人,恥以遇君子。君子知恥,小人知畏,天下平矣!是故先王養其威而用之,畏可以教愛。慎其法而行之,恥可以立廉。愛以興仁,廉以興義,仁義興,刑法不幾於措乎?金初,法制...
  • 26613
《宋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宋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 高宗三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張俊及守臣劉洪道擊卻之。丙午,帝次台州章安鎮。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虔州問安太后。庚戌,金人再犯明州,張俊引兵去,浙東副總管張思政及劉洪道繼遁。癸丑,貶郭仲荀汝州團練副使、廣州安置。丙辰,詔原兩浙州郡降金官吏。丁巳,婁宿...
  • 8509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陳丞相平者,陽武户牖鄉人也。【集解】:徐廣曰:“陽武屬魏地。户牖,今為東昏縣,屬陳留。”【索隱】:徐廣雲“陽武屬魏”,而地理志屬河南郡,蓋後陽武分屬樑國耳。徐又云“户牖,今為東昏縣,屬陳留”,與漢書地理志同。按:是秦時户牖鄉屬陽武,至漢以户牖為東昏縣,隸陳留郡也。【正義】:陳留風...
  • 9133
《南齊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宗室
  • 《南齊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二十六◎宗室

  • ○衡陽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子遙光遙欣遙昌安陸昭王緬衡陽元王道度,太祖長兄也。與太祖俱受學雷次宗。宣帝問二兒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內潤,皆良璞也。"隨宣帝征伐,仕至安定太守,卒於宋世。建元二年,追加封諡。無子,太祖以第十一子鈞繼道度後。鈞字宣禮。永明四年為江州...
  • 3590
《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
  • 《韓非子》守道第二十六

  • 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必完法。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極者賞厚,情盡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極於權衡,而務至於任鄙;戰士出死,而願為賁、育;守道者皆懷金石之心,以死子胥之節。用力者為任...
  • 20476
《新唐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二十六
  • 《新唐書》卷一百一 列傳第二十六

  • ◎蕭瑀蕭瑀,字時文,後梁明帝子也。九歲,封新安王。國除,以女兄為隋晉王妃,故入長安。瑀愛經術,善屬文。性鯁急,鄙遠浮華。嘗以劉孝標《辯命論》詭悖不經,乃著論非之,以為:"人稟天地而生而謂之命,至吉凶禍福則系諸人。今一於命,非先王所以教人者。"通儒柳顧言、諸葛潁歎曰:"是足針孝...
  • 12121
《三國志》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 《三國志》卷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 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也。年十八,為郡督郵。時郡內李朔等各擁部曲,害於平民,太守使寵糾焉。朔等請罪,不復鈔略。守高平令。縣人張苞為郡督郵,貪穢受取,幹亂吏政。寵因其來在傳舍,率吏卒出收之,詰責所犯,即日考竟,遂棄官歸。太祖臨兗州,闢為從事。及為大將軍,闢署西曹屬,為許令。時曹洪...
  • 29399
《元史》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 《元史》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六

  • ◎祭祀四○宗廟下親謝儀,其目有八:一曰齋戒。前享三日,皇帝散齋二日於別殿,致齋一日於大次。應享官員受誓戒於中書省,如常儀。二曰陳設,如前親祀儀。三曰車駕出宮。前享一日,所司備儀從、內外仗,與應享之官兩行序立於崇天門外,太僕卿控御馬立於大明門外,諸侍臣及導駕官二十四人,俱於...
  • 30489
《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
  • 《商君書》定分第二十六

  • 公問於公孫鞅曰:「法令以當時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無私,奈何?」公孫鞅曰:為法令置官置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以為天下正者,則奏天子;天子名,則主法令之民,皆降受命發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謂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遷徙物故,輒使...
  • 30273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 《莊子》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
  • 13256
《宋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 張宏趙昌言陳恕(魏羽劉式附)劉昌言張洎李惟清張宏,字臣卿,青州益都人。高祖茂昭,唐易、定節度使。曾祖元,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業《春秋》,一舉不第,退居丘園,後唐天成中以賢帥後補協律郎,至平利令。宏,太平興國二年,舉進士,為將作監丞,通判宣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館,遷著作郎,賜緋...
  • 10406
《後漢書》卷三十六 鄭範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 《後漢書》卷三十六 鄭範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 鄭興字少贛,河南開封人也。少學《公羊春秋》。晚善《左氏傳》,遂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天鳳中,將門人從劉歆講正大義,歆美興才,使撰條例、章句、傳詁,及校《三統曆》。更始立,以司直李鬆行丞相事,先入長安,鬆以興為長史,令還奉迎遷都。更始諸將皆山東人,鹹勸留洛陽。興説更...
  • 20055
《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六

  • 楊愔(燕子獻宋欽道鄭頤)楊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弘農華陰人。父津,魏時累為司空侍中。愔兒童時,口若不能言,而風度深敏,出入門閭,未嘗戲弄。六歲學史書,十一受《詩》、《易》,好《左氏春秋》。幼喪母,曾詣舅源子恭,子恭與之飲,問讀何書,曰:"誦《詩》。"子恭曰:"誦至《渭陽》未邪?"愔便號...
  • 28363
《舊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 《舊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 ◎經籍上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聖作明述,同源異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后王準繩。《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學者非他,方策之謂也。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歷代哲王,莫...
  • 27203
《管子》戒第二十六
  • 《管子》戒第二十六

  • 桓公將東遊,問於管仲曰:“我遊猶軸轉斛,南至琅邪。司馬曰,亦先王之遊已。何謂也?”管仲對曰:“先王之遊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夫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先王有遊夕之業於人,無荒亡之行於身。”桓公退,再拜命曰,“寶法也!”管...
  • 6446
《隋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 《隋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六

  • ○宇文述雲定興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後從其主為宇文氏。父盛,週上柱國。述少驍鋭,便弓馬。年十一時,有相者謂述曰:"公子善自愛,後當位極人臣。"周武帝時,以父軍功,起家拜開府。述性恭謹沈密,周大冢宰宇文護甚愛之,以本官領護親信。及帝親總萬機,召...
  • 3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