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有關漢書的大全

《漢書》卷六十杜周傳第三十
  • 《漢書》卷六十杜周傳第三十

  • 杜周,南陽杜衍人也。義縱為南陽太守,以周為爪牙,薦之張湯,為廷尉史。使案邊失亡,所論殺甚多。奏事中意,任用,與減宣更為中丞者十餘歲。周少言重遲,而內深次骨。宣為左內史,周為廷尉,其治大抵放張湯,而善候司。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久系待問而微見其冤狀。客有謂周曰:“君為天下...
  • 12869
《漢書》卷四十七文三王傳第十七
  • 《漢書》卷四十七文三王傳第十七

  • 孝文皇帝四男:竇皇后生孝景帝、樑孝王武,諸姬生代孝王參、樑懷王揖。樑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樑王揖同日立。武為代王,四年徙為淮陽王,十二年徙樑,自初王通曆已十一年矣。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其明年,乃之國。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文帝崩。二十...
  • 20918
《漢書》卷八十五穀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 《漢書》卷八十五穀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 谷永字子云,長安人也。父吉,為衞司馬,使送郅支單于侍子,為郅支所殺,語在《陳湯傳》。永少為長安小史,後博學經書。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壽聞其有茂材,除補屬,舉為太常丞,數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發,詔舉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太常陽城侯劉慶忌舉永待詔公車。對曰:陛下秉至...
  • 3214
《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
  • 《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

  •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呂皇后。帝年五歲,高祖初為漢王。二年,立為太子。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賜民爵一級。中郎、郎中滿六歲爵三級,四歲二級。外郎滿六歲二級。中郎不滿一歲一級。外郎不滿二歲賜錢萬。宦官尚食比郎中,謁者、執楯、執戟、...
  • 24401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 《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許皇后,宣帝微時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壯大,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
  • 5224
《漢書》卷九十一貨殖傳第六十一
  • 《漢書》卷九十一貨殖傳第六十一

  •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於皂隸、抱關、擊者,其爵祿、奉養、宮室、車服、棺槨、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僣大,賤不得逾貴。夫然,故上下序而民志定。於是辯其土地、川澤、丘陵、衍沃、原隰之宜,教民種樹畜養;五穀六畜及至魚鼈、鳥獸、雚蒲、材幹、器械之...
  • 2495
《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 《漢書》卷五十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 公孫弘,菑川薛人也。少時為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説。武帝初即位,招賢良文學士,是時,弘年六十,以賢良徵為博士。使匈奴,還報,不合意,上怒,以為不能,弘乃移病免歸。元光五年,復徵賢良文學,菑川國復推上弘。弘謝曰:“前已嘗西,用不能罷,願更選。”國人固推弘,弘...
  • 21232
《漢書》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 《漢書》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 薛宣字贛君,東海郯人也。少為廷尉書佐、都船獄吏。後以大司農斗食屬察廉,補不其丞。琅邪太守趙貢行縣,見宣,甚説其能。從宣歷行屬縣,還至府,令妻子與相見,戒曰:“贛君至丞相,我兩子亦中丞相史。”察宣廉,遷樂浪都尉丞。幽州刺史舉茂材,為宛句令。大將軍王鳳聞其能,薦宣為長安令,治果有...
  • 29405
《漢書》卷四文帝紀第四
  • 《漢書》卷四文帝紀第四

  •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誅陳豨,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後崩,諸呂謀為亂,欲危劉氏。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等共誅之,謀立代王。語在《高後紀》、《高五王傳》。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
  • 30696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 《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 韓信,淮陰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其母死無以葬,乃行營高燥地,令傍可置萬家者。信從下鄉南昌亭長食,亭長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絕去。至城下釣,有一漂母哀之,飯信,意漂數十日。信謂漂母曰:“吾必重報母。”母怒曰:“大...
  • 29761
《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 《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 魏豹,故魏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時封為寧陵君,秦滅魏,為庶人。陳勝之王也,咎往從之。勝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立周市為魏王。市曰:“天下昏亂,忠臣乃見。今天下共畔秦,其誼必立魏王后乃可。”齊、趙使車各五十乘,立市為王。市不受,迎魏咎於陳,五反,陳王乃遣立咎為魏王。章邯已...
  • 4182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 《漢書》卷九十九上王莽傳第六十九上

  •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輔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馬,語在《元后傳》。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羣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
  • 11247
《漢書》卷一百上敍傳第七十上
  • 《漢書》卷一百上敍傳第七十上

  • 班氏之先,與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後也。子文初生,棄於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故名穀於菟,字子文。楚人謂虎“班”,其子以為號。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間,因氏焉。始皇之末,班壹避地於樓煩,致馬、牛、羊數千羣。值漢初定,與民無禁,當孝惠、高後時,以財雄邊,出入弋獵,旌旗鼓...
  • 5633
《漢書》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 《漢書》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縣人也。宣帝時,天下和平,四夷賓服,神爵、五鳳之間屢蒙瑞應。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辯士王褒頌漢德,作《中和》、《樂職》、《宣佈》詩三篇。武年十四五,與成都楊覆眾等共習歌之。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達茂異士,召見武等於宣室。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當之哉!”...
  • 17661
《漢書》卷十成帝紀第十
  • 《漢書》卷十成帝紀第十

  • 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宣帝愛之,字曰太孫,常置左右。年三歲而宣帝崩,元帝即位,帝為太子。壯好經書,寬博謹慎。初居桂宮,上嘗急召,太子出龍樓門,不敢絕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上遲之,問其故,以狀對。上大説,乃著令,令太子得...
  • 11956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其不足採者輒報聞罷。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
  • 29881
《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餘傳第二
  • 《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餘傳第二

  • 張耳,大梁人也,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嘗亡命遊外黃,外黃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父客謂曰:“必欲求賢夫,從張耳。”女聽,為請決,嫁之。女家厚奉給耳,耳以故致千里客,宦為外黃令。陳餘,亦大梁人,好儒術。遊趙苦陘,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餘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高祖為布衣時...
  • 28600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 《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 孝哀皇帝,元帝庶孫,定陶恭王子也。母曰丁姬。年三歲嗣立為王,長好文辭法律。元延四年入朝,盡從傅、相、中尉。時成帝少弟中山孝王亦來朝,獨從傅。上怪之,以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從其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故盡從之。”上令誦《詩》,通習,能説。他日問中山王:“獨...
  • 27460
《漢書》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 《漢書》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 稱“蠻夷帥服”,《詩》雲“徐方既倈”,《春秋》列潞子之爵,許其慕諸夏也。漢興至於孝文時,乃有弓高、襄城之封,雖自外來,本功臣後。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亞夫守約而爭。帝黜其議,初開封賞之科,又有吳、楚之事。武興胡、越之伐,將帥受爵,應本約矣。後世承平,頗有勞臣,輯而序之,續元...
  • 11081
漢書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漢書的意思和解釋是什麼

  • 漢書【意思解釋】書名。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東漢班固著,部分內容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馬續寫成。全書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體例大致沿襲《史記》。記錄了西漢一代的主要史事,是研究西漢歷史的重要資料。...
  • 8037
《漢書·劉向傳》中的名言名句
  • 《漢書·劉向傳》中的名言名句

  • 1、君子獨處,守正不撓。出自:《漢書·劉向傳》有德行的人單居獨處,也堅守正道,不肯屈從。——《漢書·劉向傳》...
  • 22597
《舊五代史》卷一百八(漢書)列傳五
  • 《舊五代史》卷一百八(漢書)列傳五

  • 李崧,深州饒陽人。父舜卿,本州錄事參軍。崧幼而聰敏,十餘歲為文,家人奇之。弱冠,本府署為參軍。其父嘗謂宗人李鏻曰:“大丑生處,形奇氣異,前途應不居徒勞之地,賴吾兄誨激之。”大丑即崧之小字也。同光初,魏王繼岌為興聖宮使,兼領鎮州節鉞,崧以參軍從事。時推官李蕘掌書,崧見其起草不工...
  • 7237
騎牛讀漢書的成語用法和成語意思
  • 騎牛讀漢書的成語用法和成語意思

  • 騎牛讀漢書拼音qíniúdúhànshū簡拼qndhs近義詞反義詞感情色彩成語結構成語解釋形容刻苦攻讀。成語出處《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的緱山,往從之。以蒲韀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成語用法常用程度一般...
  • 28000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 《易》敍宓羲、神農、黃帝作教化民,而《傳》述其官,以為宓羲龍師名官,神農火師火名,黃帝雲師雲名,少昊鳥師鳥名。自顓頊以來,為民師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書》載唐、虞之際,命羲、和四子順天文,授民時;盜四嶽,以舉賢材,揚側陋;十有二牧,柔遠...
  • 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