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勵志 >勵志故事 >

經典勵志故事6個

經典勵志故事6個

一些比較經典的勵志故事,鼓勵你積極向上,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經典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經典勵志故事6個

經典勵志故事1:歲逐夢也不遲

靜下來想想我們的未來:50歲,半百之年的我們開始倒數,期待退休時刻快點到來;60歲,花甲之年的我們沒了工作的負擔,遊山玩水成為我們晚年的樂趣;70歲,古稀之年的我們步履蹣跚,坐在搖椅上回憶着光輝或平凡的歲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經歷:50歲時,25歲就出版第一本小説未獲成功的他,時隔二十幾年重新開始筆耕不輟的生活;60歲,他才憑藉以18世紀的宗教審判隱喻葡萄牙後獨裁時代的小説《修道院紀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25歲到50歲,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思想活躍、文筆日臻成熟的階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階段。可是,老天卻和薩拉馬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説的出版讓他由焊工成為作家,可是隨後的20多年卻沒讓他在文學上獲得更大的成績。這20多年,薩拉馬戈開始了新聞報道和戲劇創作,雖然和文字依舊有着緊密的聯繫,和文學的夢想卻有了不小的偏離。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薩拉馬戈不會再有新的作品問世,更不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薩拉馬戈心底懷揣着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從來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卻過。當薩拉馬戈50歲那年,選擇重新以寫作為業時,身邊的親友們嚇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勵薩拉馬戈:“50歲逐夢也不遲,加油吧,夥計!”

《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薩拉馬戈無比地悲傷。在感歎歲月無情的同時,薩拉馬戈更加勤奮地寫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記》在內的多部優秀作品。後來,《失明症漫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温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獲得了姍姍來遲的肯定和榮譽,當然要感謝忠實的讀者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但是更應該感謝自己50歲開始逐夢的決心。或許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薩拉馬戈拼盡全力去爆發,去開拓自己的無限潛力。薩拉馬戈曾説過:“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開始,對我來説都是一個挑戰。我寫的每一本書都有可能是我的絕唱,如果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不盡如人意,那會是很可怕的。”

薩拉馬戈給我們的啟迪是:

如果想成為超級成功人士,哪怕是從50歲開始逐夢也不晚,成功的大門不會輕易關閉。其實,任何人成就一番豐功偉績,不在於從15歲還是50歲開始逐夢,而在於是否有將夢想進行到底的熱情和決心。

經典勵志故事2:改變一生的“當頭棒喝”

有個叫詹姆斯的推銷員,來到一個小城鎮,拜訪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讓他參加一門名為“銷售與商業管理”的課程。經紀人很感興趣,卻遲遲不發表意見。詹姆斯見狀只好試探説:“您很想參加這個課程,沒錯吧?”誰知經紀人猶豫了一會兒,説:“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參加。”詹姆斯白費半天口舌,一無所獲,感到很失望,便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不過,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決定全力以赴地做成這筆生意。於是他説了下面這番令經紀人大吃一驚的話:

“先生,我要向您説一些不太恭敬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請您先看看您的辦公室,地板很髒,牆上全是灰塵,打字機老得該送博物館了。您的衣服又髒又破,鬍子沒刮乾淨,眼光裏也顯現出失敗的陰影。我完全可以想象,在您家裏,您的太太和孩子吃的穿的都不好。您太太一直忠實地跟着您,你們剛結婚時,她或許以為您將來大有成就呢!但事實並非如此。請您不要誤會,我並不是為了您能參加我們的課程才這樣説的,即使您現在就報名並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在我看來,您不會有進取心,去完成這門課程,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中有失敗者。

“現在,我告訴您失敗的原因——您不具備拍板的能力。您已經養成了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您生活的任何事情作出明確決定。即使您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詹姆斯這番“重炮”的轟擊,令經紀人目瞪口呆,他呆坐在椅子上,低下了頭,看得出來他的心裏很不平靜,但並不準備對這些尖刻的指責進行辯解。

詹姆斯説了聲再見,走了出去,隨手關上了房門。很快,他又打開門,走了回來,滿臉微笑地在經紀人的面前坐了下來,説道:“也許我的指責傷害了您,但我倒真的希望能觸怒您。在這場男人對男人的談話裏,我要告訴您的是,我認為您並不欠缺智慧和能力,然而不幸的是,您養成了一種引向失敗的習慣。但您可以重新站起來!請您原諒我剛才的不敬。假如您相信我,我可以幫助您。您不屬於這個小鎮,這裏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

詹姆斯的話剛説完,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經紀人竟抱頭痛哭起來,哭了好久才停下來。他似乎很努力才站了起來,與詹姆斯握了握手,表示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他向詹姆斯要了一張報名表,報名參加了那門課程。

幾年後,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在大城市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是當地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他常年僱用60名推銷員,每一位推銷員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會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聽他詳細講述自己的蜕變過程。

這個房地產經紀人是幸運的,在他因逃避責任而變得平庸的時候,有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他,把他推向了成功。

一個人成功還是失敗,根源性的問題在於:你是否渴望改變現狀?你是願意繼續忍受失敗的折磨,還是願意通過艱辛的勞動,奮發圖強,改變自己眼下這種不盡如人意的局面?

不管有沒有人來推動我們,我們都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立即採取行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經典勵志故事3:生存沒有絕境

大海邊,一漁民家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默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説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隻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着刺骨的寒風,脱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這時奇蹟出現了:成羣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裏,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着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里生活着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温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着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們的白眼,經受着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着廢品,也積攢着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着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裏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濕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着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住了腳跟。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你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存沒有絕境,其實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經典勵志故事4:哈佛,凌晨4點半

哈佛大學圖書館有這樣一條館訓:“現在睡覺的話,會做美夢;而現在讀書的話,會將美夢變為現實。”我到美國旅遊時,首站就選了哈佛大學。而參觀哈佛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維德勒圖書館。

維德勒圖書館藏書345萬冊,是哈佛大學100多座圖書館中極為普通的一座。然而,這座普通的圖書館卻極不尋常。

由新英格蘭紅磚砌築的堅實牆體外,聳立着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的碑文是:“維德勒,哈佛大學學生,生於1885年6月3日,1920xx年4月12日與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塊碑文為:“這座圖書館由維德勒的母親捐建於1920xx年6月24日。館內最有意義的一本書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

原來,當泰坦尼克號沉沒之時,維德勒和他的母親一起正準備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維德勒轉過身,讓母親先上小船,自己卻轉身要返回船艙。他告訴母親:“我忘帶《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讓這本我喜愛的書沉入海底!”就這樣,愛書如命的哈佛學子維德勒,為搶救一本書,最終和書一起沉入海底。

在圖書館中廳的一角,終於找到了我渴望已久的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它擺放於一個不大而密封的玻璃框內,書已完全褪色。此書是維德勒的母親捐建該圖書館後,購買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在此已經靜靜地躺了95個年頭了。書的下方寫着一行字:“書與維德勒同在!”

我懷着異樣的心情走出維德勒圖書館,深情地望着正沐浴在燦爛陽光下的哈佛校園。哈佛的塑像屹立於舊校園的牆前。路上的行人,不見濃粧,沒有豔服,只有匆匆的腳步;湖邊、樹下、草坪上,到處是學子們讀書、做記錄、思考問題的情景。

哈佛佔地154公頃,沒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用新英格蘭紅磚建築的圖書館。哈佛人愛書如命。可以説,在哈佛大學每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

哈佛的博士每天要啃3本大書,還得嚮導師交上頗具獨到見解的閲讀報告。英國一家電視台曾做過一個題為《凌晨四點半》的專題節目,內容反映的是,在一個普通的凌晨4點半,哈佛圖書館內座無虛席,已經坐滿了靜靜地看書、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的哈佛學子……

我在哈佛大學旁的旅館住了下來,決定親自目睹一下哈佛校園的凌晨4點半。

第二天凌晨4時剛過,我再一次來到哈佛校園。美麗的校園沉靜於晨光曦色中,湖邊、路邊,許多學子正在聚精會神地晨讀。走進哈佛大學圖書館,只見每間閲覽室都燈火通明,每個座位上都坐着看書的學子……

如今的哈佛大學,已經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人的成功,離不開圖書館,他們愛書如命。他們通過認真讀書,大膽創新,將一個個夢想變為現實。

經典勵志故事5:誰的成功可以複製

世界上沒有人不期待成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凡是標有“成功”二字的書都非常暢銷的緣故。據説有人做過統計,在圖書館裏涉及到“成功”的書有上千種,而論及“失敗”的書,卻只有區區幾十種。

那些孜孜不倦尋找成功的人有福音了。一本名為《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的書,由“打工皇帝”唐駿所著,飆紅於各大圖書排行榜。別的且不説:這名字就足以打動那些沒那麼成功的人——大家瞄着唐駿的頭銜,瞄着他的薪水,眼紅無比。

不過很快方舟子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曝光唐駿的個人簡歷造假。在他説來,所謂“西太平洋大學”只是個賣文憑的野雞大學而已,其學士、碩士和博士的文憑曾經明碼標價,2500美元左右一個。而且由於肆無忌憚地銷售文憑,這所野雞大學早已被美國政府勒令關閉。唐駿對方舟子的指責不予迴應,反而表示: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別的姑且不論,唐駿的學歷是否像方鴻漸的“克萊登大學”那樣充滿水分也姑且不談,其實我們不妨動腦筋想一想:一個人的成功是否真的可以複製?

從整個社會的層面來看,成功指的是一種超出別人的狀態。如果混同於其他人,甚至比其他人更低,那毫無疑問稱不上成功。因此,可以複製的“成功”,稱不上成功。

道理很簡單。當大家都掙1000元一個月的時候,掙1500元的人可謂成功。而如果這種成功可以複製,那就變成了一個普遍現象。而如果所有人薪水都是1500元,成功又從何談起呢?

在社會的層面上,成功無法複製,倒是在個人的層面上,成功卻可以複製,這是因為它有着截然不同的意義:一個人的成功,應該看做是自我目標的實現。而所謂自我實現,其內涵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目標”。無論是期待月入100萬,還是期待找到美嬌娘,只要能夠實現這個預設的目標就算成功。

那些期待複製唐駿成功的人要失望了。唐駿在“造假門”事件出來之後,面對方舟子的步步緊逼卻始終表現出一種頹勢,讓人不得不對他的誠信表示懷疑。作為普通人,可以把誠信當個屁那樣放過了事,但對於一個職業經理人,一個號稱“打工皇帝”,並且願意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拿來與人分享的人,缺失誠信,就意味着構建他成功基礎的基石出了問題。

對於想成功的人來説,什麼樣的成功可以複製?這成功必須符合幾個基本法則:

1。這成功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哪怕它看起來荒誕無稽,但只要嘗試就有可能,而拒絕嘗試則一點兒可能也沒有。不要説什麼“我要出人頭地”之類需要經過比較才能得出的結果,而是直接實打實地給自己一個目標。

2.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儘可能少地違背自己的本心。不得不承認,在現在的社會上要想做成事情,往往需要自己做些違心的事。有可能是請客送禮,有可能是用假象來包裝自己等等,但這些事情能少做還是少做。做得多了,對自己是個壓力,同時也是讓自己離第一點所説的目標越來越遠。

3.確定目標後,向着目標努力便是,不要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在關於“成功”的問題上,周圍人永遠是自己最大的死敵,他們會用種種類似於“審時度勢”或是“見賢思齊”這樣看似名言實則陷阱的話來引誘別人。要記得,再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你自己那樣瞭解自己。只有你最清楚自己要什麼,最清楚該怎麼達到目標。

誰的成功可以複製?或許你的父母、你的朋友裏就有你可以複製的人。但是,忘記“西太平洋大學”,忘記現代的方鴻漸們吧。他們的成功,不值得你複製。

經典勵志故事6:學會剋制自己

零售商特瑞需要一個小夥計,他在商店裏的窗户上貼上了一則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剋制的男孩,每星期4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美元。“自我剋制”這個術語引起了議論,引起了小夥們的思考,也引起父母們的思考,自然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

“能閲讀嗎?孩子。”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特瑞把一張報紙放在小夥子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特瑞把他帶到自己的私人辦公室,然後把門關上,特瑞把一張報紙送到小夥子手上,上面印着他答應不停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閲讀剛開始,特瑞就放出6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腳邊。這太過分了,男孩經受不信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由於視線離開了閲讀材料,男孩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讀錯了。當然,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特瑞打發了30個男孩。終於,有個男孩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特瑞很高興。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特瑞問:“在你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腳邊的小狗嗎?”

男孩回答:“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麼,為什麼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我告訴過你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意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特瑞在辦公室裏走着,突然高興地説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天7點鐘來,你每週的工資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發展前途。”

後來,男孩的發展確如特瑞所説。

人生感悟:剋制可以説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同樣也是成功的一大祕訣。在生活中,太多人由於不能剋制自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當然,學會剋制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各種各樣的誘惑太多,總有人的精力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最終無法使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是否能夠剋制自己可以説是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一個最大的區別。

一些比較經典的勵志故事,鼓勵你積極向上,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經典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經典勵志故事1:歲逐夢也不遲

靜下來想想我們的未來:50歲,半百之年的我們開始倒數,期待退休時刻快點到來;60歲,花甲之年的我們沒了工作的負擔,遊山玩水成為我們晚年的樂趣;70歲,古稀之年的我們步履蹣跚,坐在搖椅上回憶着光輝或平凡的歲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經歷:50歲時,25歲就出版第一本小説未獲成功的他,時隔二十幾年重新開始筆耕不輟的生活;60歲,他才憑藉以18世紀的宗教審判隱喻葡萄牙後獨裁時代的小説《修道院紀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25歲到50歲,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思想活躍、文筆日臻成熟的階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階段。可是,老天卻和薩拉馬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説的出版讓他由焊工成為作家,可是隨後的20多年卻沒讓他在文學上獲得更大的成績。這20多年,薩拉馬戈開始了新聞報道和戲劇創作,雖然和文字依舊有着緊密的聯繫,和文學的夢想卻有了不小的偏離。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薩拉馬戈不會再有新的作品問世,更不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薩拉馬戈心底懷揣着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從來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卻過。當薩拉馬戈50歲那年,選擇重新以寫作為業時,身邊的親友們嚇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勵薩拉馬戈:“50歲逐夢也不遲,加油吧,夥計!”

《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薩拉馬戈無比地悲傷。在感歎歲月無情的同時,薩拉馬戈更加勤奮地寫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記》在內的多部優秀作品。後來,《失明症漫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温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獲得了姍姍來遲的肯定和榮譽,當然要感謝忠實的讀者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但是更應該感謝自己50歲開始逐夢的決心。或許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薩拉馬戈拼盡全力去爆發,去開拓自己的無限潛力。薩拉馬戈曾説過:“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開始,對我來説都是一個挑戰。我寫的每一本書都有可能是我的絕唱,如果我的最後一部作品不盡如人意,那會是很可怕的。”

薩拉馬戈給我們的啟迪是:

如果想成為超級成功人士,哪怕是從50歲開始逐夢也不晚,成功的大門不會輕易關閉。其實,任何人成就一番豐功偉績,不在於從15歲還是50歲開始逐夢,而在於是否有將夢想進行到底的熱情和決心。

經典勵志故事2:改變一生的“當頭棒喝”

有個叫詹姆斯的推銷員,來到一個小城鎮,拜訪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讓他參加一門名為“銷售與商業管理”的課程。經紀人很感興趣,卻遲遲不發表意見。詹姆斯見狀只好試探説:“您很想參加這個課程,沒錯吧?”誰知經紀人猶豫了一會兒,説:“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參加。”詹姆斯白費半天口舌,一無所獲,感到很失望,便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不過,他很快就改變了主意,決定全力以赴地做成這筆生意。於是他説了下面這番令經紀人大吃一驚的話:

“先生,我要向您説一些不太恭敬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請您先看看您的辦公室,地板很髒,牆上全是灰塵,打字機老得該送博物館了。您的衣服又髒又破,鬍子沒刮乾淨,眼光裏也顯現出失敗的陰影。我完全可以想象,在您家裏,您的太太和孩子吃的穿的都不好。您太太一直忠實地跟着您,你們剛結婚時,她或許以為您將來大有成就呢!但事實並非如此。請您不要誤會,我並不是為了您能參加我們的課程才這樣説的,即使您現在就報名並預繳學費,我也不會接受。在我看來,您不會有進取心,去完成這門課程,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中有失敗者。

“現在,我告訴您失敗的原因——您不具備拍板的能力。您已經養成了逃避責任的習慣,無法對影響您生活的任何事情作出明確決定。即使您想做什麼,也無法辦得到了。”

詹姆斯這番“重炮”的轟擊,令經紀人目瞪口呆,他呆坐在椅子上,低下了頭,看得出來他的心裏很不平靜,但並不準備對這些尖刻的指責進行辯解。

詹姆斯説了聲再見,走了出去,隨手關上了房門。很快,他又打開門,走了回來,滿臉微笑地在經紀人的面前坐了下來,説道:“也許我的指責傷害了您,但我倒真的希望能觸怒您。在這場男人對男人的談話裏,我要告訴您的是,我認為您並不欠缺智慧和能力,然而不幸的是,您養成了一種引向失敗的習慣。但您可以重新站起來!請您原諒我剛才的不敬。假如您相信我,我可以幫助您。您不屬於這個小鎮,這裏不適合從事房地產生意……”

詹姆斯的話剛説完,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經紀人竟抱頭痛哭起來,哭了好久才停下來。他似乎很努力才站了起來,與詹姆斯握了握手,表示願意接受他的勸告。他向詹姆斯要了一張報名表,報名參加了那門課程。

幾年後,這位房地產經紀人在大城市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是當地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之一。他常年僱用60名推銷員,每一位推銷員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會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聽他詳細講述自己的蜕變過程。

這個房地產經紀人是幸運的,在他因逃避責任而變得平庸的時候,有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動了他,把他推向了成功。

一個人成功還是失敗,根源性的問題在於:你是否渴望改變現狀?你是願意繼續忍受失敗的折磨,還是願意通過艱辛的勞動,奮發圖強,改變自己眼下這種不盡如人意的局面?

不管有沒有人來推動我們,我們都應該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立即採取行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經典勵志故事3:生存沒有絕境

大海邊,一漁民家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了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默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説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隻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迎着刺骨的寒風,脱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這時奇蹟出現了:成羣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裏,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着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里生活着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温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着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着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着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拾荒。忍受着人們的白眼,經受着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着廢品,也積攢着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着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裏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濕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着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住了腳跟。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你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存沒有絕境,其實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標籤: 勵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lizhi/gushi/nrq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