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散文精選 >優美文章 >

關於思鄉的文章有哪些

關於思鄉的文章有哪些

家鄉有許多值得我留戀的東西。常常都會思念起家鄉,思念那裏的一切。關於思鄉的文章有哪些?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思鄉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思鄉的文章有哪些

關於思鄉的文章篇1

濃濃思鄉情一首思鄉情深的詩詞,一篇滿懷思念之情的文章打動了你我的心。

今天我們隨着濃濃的思鄉情,開展了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班隊課活動,來展示大家在此次活動中不同的感受。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一陣動聽的飽含深情的朗誦聲,讓人感受到了對家鄉的思念,這天籟之音是從哪傳出來的呢?它像是一股清泉,像是甘甜的雨露,一縷温暖的陽光……哈哈,這當然是非王瀛、鄧若冰和温涵文莫屬。接着,我聽到了丁睿主持人,激情澎湃的説:“下面,有請毛晗敏等四位同學為我們表演課本劇——梅花魂。”四位同學的精彩表演,讓我彷彿一幕幕場景出現在自己眼前,還讓我感受到了劇中的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還有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深深的印在我心裏。最後,一首飽含思鄉之情的詩,勾起了在場所有人對家鄉的思念。我沉浸在濃濃思鄉情中,回味着自己在家鄉度過的歡樂時光。這次活動在濃濃思鄉情中落下了帷幕。

通過了這次的活動,我知道了漂泊在外的人們對家鄉始終有種濃濃的思念,對親人有説不盡的牽掛……不管走到哪裏,心中都有着故鄉的家。

關於思鄉的文章篇2:望鄉台帶來的思鄉

那時,我乘遊輪遊覽三峽時,曾去長江岸邊的名山鬼城酆都一遊。在天子殿旁的懸崖邊,我見到了那久負勝名的“望鄉台”。 傳説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望鄉台是亡魂們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故鄉的機會。

傳説中的陰間望鄉台建造得甚為奇特,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無論鬼魂們的家鄉在何處,站在上面,都可一覽無遺,鬼魂們甚至還能看到親人們守靈時的哀容,以及今後的生活。望鄉台上傳出的鬼魂們的悽慘哭聲,就連鐵面無私的判官鍾馗和主宰陰司的閻羅王聽了都難免觸動惻隱之心。 而現在遊客們看到的望鄉台,是1985年名山區修復時重建的一座兩樓一底,有着重檐四翹角之頂的新式望鄉台,樓台高二十餘米,台上配置有現代的望遠鏡,登台俯瞰,江城全貌和沿江景物盡收眼底。遊人們興致勃勃地在台上觀賞風景,笑容滿面地拍照留念。畢竟是陰陽兩隔,陽世的遊人們大多是循着民間傳説來此看古蹟玩樂的,哪會真在意那陰間的鬼魂望鄉思鄉的悲切呢? 回國探親順帶旅遊的我當然也是這些普通遊客中的一員。

然而,當我看見“望鄉台”三個字的那一剎那間,心中忽然一動,又一痛,淚水頓時盈滿眼眶。哦,我雖不是鬼魂,卻是個漂泊異國他鄉多年的遊子,我,還有和我一樣的海外遊子們,哪個的心中不都是高聳着一座類似的“望鄉台”呢? 我向來自稱是屬於家鄉觀念淡薄的一族,也曾經特別欣賞“無產者四海為家”的豪言壯語。孩提時跟隨父母搬過多次家,從市鎮到鄉村,從鄉村到城市,幾番變化;少年時住校讀書已算一半離家,但還是恨不能立馬全部脱離父母的卵翼出去闖蕩,見識世界;青年時果然如願以償,揹負行裝告別父母出外遠遊,又從城裏到鄉下,從鄉村到城市,從南方到中原,再到北方。

一步步,越走越遠;一日日,家鄉意識更為淡薄。 記得小時候曾問過父母,家鄉是什麼?故鄉又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在哪裏,家鄉就在哪裏;離開了父母獨立成家,父母在哪裏,哪裏就是故鄉。 是的,如果有人問我是哪裏人,我會很快地説出我填表時的籍貫所在地(其實追溯起來,我的先祖數代前卻也不是那地方的人)——我父親的故鄉。可要是問我的故鄉(具體城市)在哪裏,我總是不好選擇。説我出生的地方吧,幼兒時我就隨父母離開了,對那裏我根本就沒有印象。説我度過童年的地方吧(我一直是把那裏當作我的第一故鄉的),在那裏我卻沒有一個親戚,找不到別人回鄉親友滿堂的熱鬧感覺。青年時呆過的地方更是幾年一換,去時就沒打算久呆,走時也懷着“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心情。唯一能説出的只有我父母現在居住的城市——雖然,30年間,我在那裏居留的時間包括探親、度假等全部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兩年。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北京住久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也就認同了北京這個新的家鄉——儘管一開口,老北京們就會知道我是南方人。雖然也會時時想念千里之遙的父母,可我對家鄉也好,故鄉也罷,都沒有太多的在意。後來,上幼兒園的女兒也問過我同樣的關於家鄉、故鄉的問題,我也用當年我父母的話回答她。

她於是跳了起來歡快地叫道:“那我的家鄉就是北京,我的故鄉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的地方!” 再度漂泊,來到異國。心目中對異鄉、家鄉、故鄉的定義範疇似乎並沒有多大變化,所不同的是內涵產生了不同的指向和解釋。我對我所住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存有一分牽掛,它們都是我的故鄉,可我也免不了有些遺憾,它們又不是我心目中那個無可替代的故鄉!異國社會的陌生,生活的壓力,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都使人更加思念故鄉。故鄉這個詞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有吸引力。而故鄉的概念也擴大為中國——祖國,祖國所有的山水,風景,事物,食品,習俗,還有往事都變得那麼親切温馨,那麼回味無窮…… 那“望鄉台”就這樣一磚一瓦地在海外遊子的心中壘建起來了。

夜半苦讀時,那厚磚般的書本砌起了一座望鄉台,朦朧中看見父母殷殷期望的眼神;辛勤打工時,那滿池的碗碟堆起了一座望鄉台,恍惚間聽到父母心疼的唏噓聲;春節聚會的餐桌上,遊子們自制的各色中華美食搭起了一座望鄉台,似乎地球另一邊的全家喜放的鞭炮聲中也有自己點燃的一掛響鞭;每月一次給父母的問候中,電話線連着的是兒女踮腳遠眺的一座望鄉台,説的都是開心的話,而不開心的事情都壓在肩頭自己默默承擔。唐人街的牌坊是一座遊子共用的望鄉台,思鄉了,全家大小去那裏品一次中國某地的風味菜;新屋後面的木陽台是一座私家獨用的望鄉台,想家了,悄悄地上那裏聞一下故鄉也有的金銀花香。想家想得難受時,出門登山,山山都似望鄉台;刻意消除鄉愁時,下河戲水,卻水水倒映故鄉景…… 思鄉、望鄉,是遊子的專利,從不離家的人怎能體會?海外遊子的思鄉、望鄉,是苦也是甜,是一種斷不了的心疼,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一筆留給後代的精神財富。 日子在當父母的思鄉望鄉中,也在孩子的逐漸長大中一天天過去。終於有了回鄉省親,帶孩子旅遊去認識給她講過千遍萬遍的壯麗河山的機會。站在這望鄉台前,想起這十年思鄉望鄉的酸甜苦辣,雖然與眾鬼魂不是一回事,卻也不由我不感慨萬千。 手扶欄干,盡情欣賞山下大江波浪奔騰,遠處青山疊翠的美景。

可是,眼前怎麼卻隱隱約約地顯現出遠在異國他鄉的那幢二層小樓的熟悉影像。想起唐朝詩人劉皂的七絕《旅次朔方》:“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難道我也和劉皂一樣,在不知不覺的十年歲月中,異國他鄉的“幷州”竟成了“家鄉”麼? 女兒説:“我可記得媽媽當年的話:父母在哪裏,家鄉就在哪裏!離開了的家鄉,就是故鄉!” 唉,到底是鬼城的“望鄉台”,似乎帶着某種魔力,就看了這麼一眼,就如同一覺醒來,異國他鄉竟然變成了也讓人日夜惦記的家鄉!好在故鄉還是我們永遠的故鄉,中華民族發源、壯大的神洲大地也永遠是我們的祖裔國。

那“望鄉台”啊,海外遊子的望鄉台!站在此岸望彼岸,站在彼方望此方,哪一處都是連着心扯着情的鄉土,都是割捨不了的家呀!

關於思鄉的文章篇3:思念家鄉

望望天空,下着淅浙瀝瀝的小雨,我看着這一滴一滴雨珠,心中有種湧上來的衝動,匯成一句詩是李白的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也許是因為離開家鄉太久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從兒時出世我有一大段時間都是在家鄉度過的所以我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的熟悉,那怕是把我的眼睛蒙上,我也能從村口走到我家。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我的心裏盡是難捨。每一次推開家裏那條佈滿灰塵的家門時,心中總有一份喜悦,而每次離開家鄉時鎖門的時候手都在打抖。到了村口,還不忘記再回頭多看幾眼家鄉這美麗的景色。

家鄉有許多值得我留戀的東西。每天晚上想到家鄉總會夢見我從前在家鄉玩的情景,夢中總是出現着那幾副畫面,一副畫面是明亮的月光下,門前的小石桌前,坐着一個天真的頑童,和一位老奶奶,聽着奶奶講那一個又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可總是覺得十分好,回回都拍手叫好。還有在後園裏一個兒童用鋤頭的“頭”在理出一塊地來,準備種心愛的桃子…每當這時,我總是會被驚醒,一醒就再做那個夢,可卻做不到了,這時,我哭了,天那!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仄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中幻出故鄉的面影.

每當想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就有點和王安石有同一種感覺似的。現在是冬天,冬風已經把我的家鄉“刷”白了,而我只有到過年才能回去呀!

※本文作者:※

標籤: 思鄉 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jingxuan/youmei/nrlz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