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現代詩 >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1

近代社會對中國來説是一個充滿變數,急劇變化的時期,各方人物爭相上台,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國門被迫打開,歐風美雨席捲而來,中國向何處去?這是盤旋在每一箇中國人腦海中的疑問。

台灣史學家蔣廷黻説近代中國社會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能近代化嗎?如果能,那中國必將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不能,中國必將被歷史淘汰。從19世紀60年代時開始,受歐風美雨的影響,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探索新的救國道路,近代化起步,在此過程中,社會幾度更迭,中國社會在曲折中艱難跋涉。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就為我們多方位全程展示了這樣一個過程。作者認為,和中國古代那種靜態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會不同,中國近代是一個動態的、新陳代謝迅速的社會;和西方從中世紀到近代是通過自我更新機制來實現社會變革也不一樣,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接踵而來的外力衝擊,又通過獨特的社會機制有外來變為內在,推動民族衝突和階級對抗,表現為一個又一個變革的浪頭,迂迴曲折的推陳出新

本書語言優美,角度新穎,處處可見發人深省的觀點,讀後讓人愛不釋手。中國近代史在必修三冊上都有內容,並且因其在中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近代史的內容相對重要。

下面我簡單列舉幾例,與大家共饗。

“立憲派是維新派、保皇派一脈相承的資產階級改良勢力。因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爭奪的着重點不一樣,依次形成為三個不同段落的分稱:戊戌變法時為維新派,戊戌政變後為保皇派,日俄戰爭後為立憲派。這些變換的稱號反映了各自的主旨,也略寓褒貶,但改良派一直是他們的總稱。”在講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時對這些名字我也是略懂一二,但不甚瞭解,給學生講解也是半天説不明白,經他這麼一説,簡單明瞭。

“在中國古代,‘衣服有制’……因此變異服飾並不僅僅是個人的興趣愛好問題,而是一種政治鬥爭和文化衝突的外在表現。它的更新,往往是社會制度和風俗習尚變遷的一個標記。正因為如此,近代一些力主革新的進步人士常常把異服飾同政治變革相聯繫。”這個時候我們才更加明白了為什麼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才推動服飾革新,這裏面不僅僅是外表的好看與否,還藴涵了更多的內容,從而使我們對課本的理解更深。

作者對義和團的論述為:“暴烈的排外主義行動中藴含着經濟意識……義和團對於‘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燬,這都含着經濟上的意味,都有幾分是工業經濟壓迫的反動’……多重的歷史內容,決定了義和團運動的民族正義性,又決定了這種正義鬥爭的歷史侷限性。”辯證的看待義和團運動,短短數語,思想的深刻性已顯現出來。

書中這樣淺顯優美的文字處處可見,有見地性的論點也是層出不窮,幾百萬字的著作,讀着都讓人不覺得累,我想這就是大作的魅力。“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要想在課堂上擁有“胸藏萬江憑吞叱,筆有千鈞任翕弘”的氣度,引經據典,妙語連珠,這取決於我們的文化底藴,這底藴只有讀書能給我們。

有人説,教師是天生的職業讀書人,職業的學習者,閲讀是教師實現專業維持的主要手段。黃庭堅“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現在我們的工作壓力很大,尤其是高中老師,每天學校裏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從我來説,很多時候就總是自己原諒自己,為自己不讀書找理由、開脱。有時候想想,長久下去,坐吃山空,自己也覺得非常不好,哪怕是隨便翻翻。希望,每個人都能從讀書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2

讀《新陳代謝》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西學東漸和中國人的'現代化歷程。從鴉片戰爭被大炮打開國門時期只有林則徐為代表的少數幾個人覺醒,到二次鴉片戰爭後洋務派學習西方的技術以自強求富,再到甲午之後維新派學習西方制度以自強保種,隨着西方侵略、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的知識分子學習西方也逐漸鞭辟入裏。在中學歷史中,描述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時常常説它們失敗了。然而我越來越覺得,無論林則徐、奕李鴻章還是康梁,他們都是領先於時代的人。它們每走一步,都會受到守舊勢力的阻撓,也不免帶有時代的侷限,“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在這條路上每走一步,就把中國社會新陳代謝的歷程推進了一步。書中在敍述公車上書時説“知識分子是民族的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他們是政治的先驅也是教化的楷模,無愧於知識分子之稱。

《曉寺》中説“時代如驟雨般激烈動盪,無數的雨滴灑落到每個人的頭上,每個命運的石子都遭受了淫雨的侵襲。”每個人在承受侵略者帶來的腥風血雨之時,也感受到了隨之而來的西方和風細雨。如果説政治方面的新陳代謝是血雨腥風,那麼社會生活方面的新陳代謝則是潤物細無聲。電影、小説、新式戲劇、新式婚姻等等,這些新的事物在改變國人生活方式的同時更傳遞着西方的近代價值觀,新陳代謝從物質層面漸漸深化於精神層面——“始於變俗終於變禮”。

近代化如洪流攜裹每一個人前進,讀到第十一、十二章,我才有了這樣的觀感。義和團運動代表了久受壓迫的民族意識的反抗,雖正義、雖勇猛,但仍是反潮流的。辛丑之年,其失敗帶來全面的臣服和西化,半殖民地制度正式確立,回到中世紀的逆流已不能成行,而新的變革又醖釀其中。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讀後感3

依然不知道正式的書評應該怎麼寫,讀完《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依然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是的,看書的過程中時刻能看到高中近現代史書裏的文字,總結性質的,判斷定論性質的,但是這些結論的得出是那麼自然流暢,合情合理。高中歷史書是給了一個空蕩的骨架,而本書展現的則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的歷史。如果我高中能下功夫看看這些書,文綜就不至於那麼悲催了。還好現在得看也不晚。

漸漸喜歡這些社科書的原因是,你能在看書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的諄諄教導,就像一位有着真正學識的老人,拉着你的手,向你傳授他的知識,而非課堂上那些胸無點墨的裝逼老師。説胸無點墨也許誇張,但是既然我起點已經這麼低了,為什麼還要受“非大師”的荼毒呢?讀書的自我拯救意義在此吧。還有這類史書中作者的情感寓於字裏行間,那些熱血,那些激揚,都剋制在平實的敍述中,可你卻能被這些剋制的情感影響,甚至熱淚盈眶。這些思維的體驗真是自找的享受。所以我越讀書,越不想去兼職、做社團、和無關緊要的人聊毫無意義的天。每一分的時間都是那麼重要,雖然每一分的快樂和體會都難得有人分享。有點遺憾。

本書從清廷末期寫起,直到歷史選擇共產黨結束。皇皇三百年大歷史,從廟堂到人間,各色人物粉墨登場,各層階級發揮力量。鴉片戰爭、簽訂不平等合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派遣留學生、太平天國、義和團、民間起義、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幾百年的歷史,幾代人的顛沛浮沉,無非幾個關鍵詞而已。然而站在歷史的後面才看見,那些站在時代頂端的人有多麼重要,上層的政策決斷對整個國家有多麼大的影響。“寧為太平犬,不做戰時人”?無論哪個時代,感覺真正的“人民”都是無關緊要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如若領導者英明神武,則身在好年月,如果決策者罔顧人民,那百姓就會活得更苦一點。作為平凡人,看到亂世的中國人如何頭破血流一往無前地探索、實踐、想讓國家更好,人民生活更好,不免感到敬佩和崇拜。無論年齡,能力,這些人的精神和態度,才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原因,這些才是智慧之光。

那麼,於大格局觀之,誰又不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能力有高低,心願殊途同歸。即使歷史不選擇你我,即使被人之惡迫害誤解以至心寒受盡磨難,於己卻一生無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jingdianshi/xiandai/mdo9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