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經典詩詞鑑賞 >詩詞集 >

韓非子的詩詞有哪些呢?

韓非子的詩詞有哪些呢?

韓非子的詩詞篇一

韓非子的詩詞有哪些呢?

《師曠撞晉平公》

作者:韓非

原文:

晉平公與羣臣飲,飲酣,乃喟然歎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師曠侍坐於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壞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師曠撞晉平公》譯文

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興時,他就得意地説:“沒有誰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只有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説:“樂師,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説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晉平公説:“説話的是我呀。”師曠説:“哎!這不是為人君主的人應説的話啊!”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説:“放了他吧,我要把這件事(或“師曠講的話”)當作一個警告。”

韓非子的詩詞篇二

《智子疑鄰》

作者:韓非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智子疑鄰》評論

從鄰人的老人説,好心沒好報,歸到交淺言深上,從此人情練達,沉默是金。這一層不説。這擺明了是批評主人家不對,同樣的意見因為親疏遠近而態度迥異,所謂“薄者見疑”。意即親疏厚薄是一種妨礙,妨礙了主人家對真相正誤的認識。

其實韓非本意倒非批評“智其子疑其鄰”的主人家,這則寓言見於《説難》篇,意思是勸説別人是何等的困難,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這是被韓非當做一個事實接受的,所以他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那些能夠有助於讓別人聽取自己意見的注意事項。交淺不可言深就是注意事項之一,所以韓非這則寓言的本意是批評富人的做法——因兩人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被韓非當做事實接受的“薄者見疑”,在今天有更加技術化的解釋。“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的説法換成經濟學語言,就是因信息的不對稱狀態而導致交易費用的迥異,從而影響每個人的判斷和行為選擇。韓非子在《説難》中的一切努力,就是今天信息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問題,即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讓對方説真話,讓對方相信自己的話,最終與對方達成契約。

其實除了上帝,沒人能夠批評失竊者的懷疑。因為上帝知道究竟是誰幹的,我們都不知道,所以破案之前不能説三道四。而韓非子講故事很缺德,最後沒説案子破是沒破。這懷疑就一直都很合理。“親疏”的差別這裏有兩個意義,兩方面都構成我們判價分析問題的重要進路,而非妨礙。其一是利益立場的分殊。之所以智其子而不疑其子,因為他兒子是財產權的共同受益人和繼承人,除非爺倆的關係另出問題,他兒子顯然缺乏盜竊的合理利益動機。其二則是信息的不對稱。交易費用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瞭解對方和建立信任機制的成本。“親”意味着這一成本很低,“疏”意味着成本的高昂。所以建立起現代法治秩序和信用體系之前,交易的半徑總不太可能超越“親疏”的圈子(差序格局),而延伸到陌生人環境中去。

兒子是什麼樣的人老子自然很清楚,鄰人是怎麼樣的人卻不瞭解。這是懷疑的合理基礎。一個重要細節是案發之前,主人對二人的建議並沒有因為親疏遠近而厚此薄彼。鄰人“見疑”是在案發之後。我們設想一番,牆壞和失竊之間,只有短短几個小時。半天時間知道這一事實並利用這一事實的人很有限,古人地廣人稀,鄰里原本很少。人口流動性又差,外來人口會非常引人注目。這案子交給美利堅、不列顛、俄羅斯或者爪哇國哪一家警察局,根據已有線索,這位鄰人也必將是最重要的嫌疑人。

在一種非法治文化中,“被懷疑”是一種羞辱,甚至會直接導致司法的有罪推定或人際中的歧視。其實這才是“智子疑鄰”遭到批評的深層文化心理因素。在一種法治文化中,“懷疑”是一種合理的、大方得體的態度。不懷疑對方可能違約,就不用籤合同。不懷疑政府會濫用權力,就不需要憲政民主。而和自己爹媽做生意,也可以不籤合同,你不能沒來由的説人家法律意識差。因為不籤合同的成本可能更低。這和智子疑鄰是一個道理。

韓非子的詩詞篇三

《濫竽充數》

作者:韓非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濫竽充數》賞析

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樂隊中裝模作樣地湊數,竟然可以得到賞賜,一旦要自己憑真實本領單獨演奏時,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這個寓言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裏面充數,或是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南郭先生也成了濫竽充數者的代名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優點:能夠毛逐自薦,主動請纓;能夠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樂隊中混跡,而不被識破;能夠一眼看透齊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後主動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齊宣王: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選舉皇家吹竽樂隊的成員的,該制度導致了讓一點不會自己專業的人都可以在從事專業工作,不是他無能就是其周圍的管理樂隊的人有問題,可以推論行賄/受賄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樂還裝風雅,連一個不會竽的人都看不出,難道不是濫竽充數嗎?憑空養三百吹竽的人,以滿足個人的喜好,浪費納税人的錢,視百姓如糞土古以有之。

齊湣王:子承父業,連喜好都繼承了,但帶來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樣子他是懂點吹竽的,一個一個的聽或欣賞,這才會有濫竽充數的故事。一個一個的聽,淘汰了南郭先生,下一個淘汰的是誰呢?肯定是那些比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個個緊張,汗流如注。然而他也同齊宣王一樣,以滿足個人的喜好,浪費納税人的錢。更有甚者,一個一個聽,勢必花更多的時間在享樂,而忽視朝廷的公務。常此以往,國將不國,歷史就是如此!好一個濫竽治國!

三百吹竽的人:與南郭先生長期共事,必知道其不會吹竽,但從不向王彙報。典型的官官相護,明哲保身,對周圍的不正之風聽之任之,助長其發展,難道其中沒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嗎?他們對先王必是感激不盡,宣王從不管他們的能力好壞,能吹就行,不會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場和熱鬧。對齊湣王必沒好感,人人過堂,競爭壓力,朝不保夕。

標籤: 韓非子 詩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jingdianshi/shiciji/6ed9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