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名人簡介 >中國教科文衞名人 >

榮獨山簡介

榮獨山簡介

榮獨山:中國放射學事業的開拓人

榮獨山簡介

王扶雄  

榮獨山,放射學家,畢生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對發展中國放射學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曾與臨牀、基礎各科合作,對二氧化釷造影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後參與矽肺分期標準的制訂,指導研究周圍型肺癌的早期診斷。

榮獨山,又名寶嚴,1901年12月18日生於江蘇無錫縣榮巷鎮。幼年在本鎮的公益國小讀書。1915年考入上海華童公學,3年後轉入聖約翰大學中學部。1919年春因參加愛國運動而被迫退學,改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學。1920年9月考取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在醫預科讀書期間,曾參加反對英國在滬的暴行運動。他又酷愛文藝體育活動,喜打網球,擅長京劇。曾與同學林巧稚演過英語話劇《啞妻》等,獲得好評,但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考核要求極為嚴格,他為此而耽誤了部分學習。個別醫學院教授曾戲稱,如果他改行學文藝,必能出人頭地。1929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協和醫院任放射科住院醫師。他工作積極努力,善於思考,不斷研究、改進工作。並經常參加各科查房,與臨牀醫師討論解決疑難病例的診斷問題,深得各科教授的讚賞和信任。在謝志光主任於1932年出國期間,他能獨立擔任放射科的全面工作。

1933年10月被學校派送到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隨sherwood moore教授進修放射診斷。該醫學院附屬的barnes醫院同時聘任他為臨牀助教,參加醫院內日常的x射線診斷工作。因為當時他進修的課題之一為國內最常見的疾病肺結核,他又特地到紐約市康耐爾(cornell)大學醫學院隨病理科eugene opie教授學習肺結核病理四個月。1934年12月學成回國,繼續在協和醫院工作,任放射科主治醫師。1935年晉升為講師。

1936年5月應國民政府衞生部的邀請,任南京中央醫院放射科主任。八一三事變後,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救護大隊。他一面制定捐購x線機的計劃,一面主持訓練x線技師,還親自至各醫院為傷員作透視和攝片檢查。抗日戰爭中,南京危急,中央醫院奉命撤退時,他主持留守工作,直至南京淪陷前夕方隨部隊撤離。1937年11月到達長沙,12月去漢口參加中國紅十字會總隊部,任x光隊隊長,後任醫務股主任及代理總隊長等職。1938年夏救護總隊部在長沙曾組織4個醫療隊攜帶醫療用品和器材,包括輕便x線機,分赴陝北和山西工作。其中一台x線機裝在延安山澗中應用。救護總隊部還撥給新四軍不少藥品器材,併為白求恩在陝北設立的和平醫院運送器材。後救護總隊經祁陽至貴陽圖雲關。1942年,他辭去救護總隊部職務,任戰時衞生人員訓練所附屬陸軍醫院醫務主任。他在貴陽圖雲關期間曾開辦x線技術員和放射科醫師訓練班,培養基層工作人員。同時為貴陽醫學院、湘雅醫學院以及成都聯合醫學院講授x線診斷學課程,直至抗戰勝利。

1946年,他作為隨軍訓練團工作人員,再度被派往美國,在密蘇里州立腫瘤醫院隨放射治療專家juana.delre-gato教授進修放射治療。他參加該院的日常放射治療工作,進行腫瘤病人的隨訪檢查,並和各科專家作病例討論。於1947年冬回國,繼續任國防醫學院放射科主任、教授,同時兼同濟醫學院教授。1949年初國防醫學院決定全院遷往台灣,要求榮獨山同去,並代為購買飛機票,但被他拒絕。他於1949年7月離職。

1949年9月他同夫人林飛卿教授一起參加上海醫學院的工作,任放射學教研室主任,兼附屬中山醫院放射科主任。1956年被評為一級教授。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歷史問題受到隔離審查。1972年回科室任一般醫師工作,他恢復工作後依然認真負責,主動要求退居二線。積極培養中青年醫師,並著書立説。

他工作非常細微。閲讀x線片上的每個細節,包括攝片條件和暗室處理是否正確。對各個疑點作深入的複查。特別對作胃腸檢查的病人,有時反覆檢查觀察達三四次。

他常常親自檢查病人,並要求科內工作人員對病人作必要的臨牀檢查。

他為人寬厚,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他廉潔奉公,從不以公家物品作私用,但常常為科內添置教具等物品。

他與國際放射學家和友人有廣泛的交往。美國放射學會授予他名譽會員(honorary fellow)的稱號,並贈閲放射學雜誌達數年之久。

他熱心家鄉的醫療衞生事業,為建設榮巷醫院,捐贈了一架大型x線機,並義務擔任醫療顧問和無錫市衞生局的顧問。

他以多年的積蓄與其夫人林飛卿教授在校內共同設立榮林氏獎學金。在病重期間又捐款在放射科內設立榮獨山圖書室。

1987年冬檢查發現患晚期腎癌,1988年8月5日清晨去世。

多方面的放射診斷學研究

作為中國最早的放射學專家之一,榮獨山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期間,完成了許多科研工作。早期科研成就是與著名胸外科專家c.m.van allen教授完成的實驗研究,論證手術後肺不張的成因。他們發現單純肺葉分支氣管的結紮並不形成肺不張,這是由於側支呼吸的關係。他們所著的《手術後肺不張與側支呼吸》的論文,在美國第14屆胸外科年會中宣讀,並發表於美國journal of thorathic surgery(《胸外科雜誌》)創刊號上。關於側支呼吸的新觀點,為各國醫學家所重視和接受。他還與外科、解剖學科、神經科等合作,進行了一系列關於二氧化釷的實驗。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國際上曾一度以二氧化釷膠體溶液作為造影劑,用於血管造影、腦室造影和肝脾造影等。他們研究發現二氧化釷膠體會積聚在網狀內皮系統細胞內,不易排泄,並會引起各種組織反應和出血性紫癜等疾病。他們發表的文章常為後人引用,為最後廢棄二氧化釷作造影劑提供了確切的依據。

矽肺為嚴重影響有關工廠和礦山工人健康的職業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榮獨山對矽肺的x線診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親自到淮南煤礦和江西盤古山鎢礦等地,深入礦井作業現場作實地調查,訪視了礦工醫院內的矽肺病人,閲讀數以千計的廠礦工人胸部x線片,與國內外專家進行討論,並參閲有關病理標本。1957年應衞生部邀請,主要負責編寫矽肺x線診斷及其分期。

榮獨山早年曾進行關於膈運動功能的研究。以後在縱隔腫瘤和先天性心臟病的x線平片診斷等方面發表了一些論著。在指導博士研究生的工作時,又對周圍型肺癌作了詳細的研究。特別重視病理與x線的對照,研究了肺與腫瘤交界面,胸膜凹陷徵與空泡徵等。

此外,他在消化系統和骨骼系統疾病方面,也作過不少有關的研究。如慢性闌尾炎、嬰兒的先天性骨梅毒、胃良惡性潰瘍的x線診斷和鑑別診斷,以及單個椎體壓縮性病變的x線診斷等。

開拓中國的放射學事業

他畢業工作後,就注意到中國一切x線機件都需進口,深感中國醫療工業的落後。在貴陽時曾一度準備試製x線機配件,但未得到當局的支持。1950年上海成立了精密醫療機械廠。他積極支持並參加了該廠x線試製規劃。協助該廠於1952年製成中國第一台200毫安x線機,安裝於中山醫院內試用。

他將國外放射治療工作的經驗,應用於建立放射治療室的各項基礎常規制度。又開展新的治療方法,如全身放射治療應用於慢性白血病。

他在國外進修期間,獲得了有關應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知識和經驗。1955年他參與成立上海的同位素實驗室。

他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早在貴陽圖雲關時已開設了放射科醫師和技術員的訓練班。從1956年開始培養研究生。

1952年他與謝志光、汪紹訓等創辦了中華放射學會和《中華放射學雜誌》。他是中華放射學會的副主任委員和《中華放射學雜誌》的副主編。還是上海放射學會50年代時的主任委員和中華醫學會總會的理事。

著書立説,教書育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x射線方面的中文教材非常缺乏。他編寫的《普通x線診斷學》一書於1953年出版,至1955年共陸續發行了5萬餘冊。成為當時非常有用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他與汪紹訓、胡懋華等合作,編寫了高等醫學院校x線診斷學教科書。1961年初次出版。1965年重新修訂出版了第二版。

“文革”後期,他在出來工作後不久,即投身於大型參考書《x線診斷學》的編寫工作。他親自制定編寫大綱,撰寫了一些重要章節,還校閲了幾乎全部的教研室內其他人員所寫的章節。這部大型參考書集中了整個教研室在5個附屬醫院放射科內所積累的大量資料。全書共190餘萬字,附插圖近4000幅。1982年他又主編出版了《x線診斷學進展》。該書是編譯國外各學者的重要文獻,包括論文摘要和各系統的進展綜述。他擔任《醫學百科全書·x線診斷學》分冊的主編。

簡歷

1901年12月18日 生於江蘇省無錫縣榮巷鎮。

1915—1918年 在上海華童公學讀書。

1918—1919年 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中學部讀書。

1919年 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讀書。

1920—1929年 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預科學習。

1929年 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任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住院醫師。

1933年 赴美國進修x射線診斷。

1934—1935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講師。

1936年5月 任南京中央醫院放射科主任。

1937—1942年 任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x光隊隊長、醫務股主任、代理總隊長等職。

1942—1946年 任戰時衞生人員訓練所附屬陸軍醫院醫務主任。

1946年 赴美國進修放射治療。

1947—1948年 任國防醫學院放射科主任、教授。

1949年9月 任上海醫學院(現上海醫科大學)放射學教研室主任、一級教授。

1988年8月5日 因腎癌並肺部轉移逝於上海。

標籤: 獨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jianjie/jiaoke/d62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