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漢語知識 >典故 >

與牛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牛有關的成語故事

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引人人勝、寓意深遠的故事,藴涵着豐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有關牛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與牛有關的成語故事

牛的典故1:

弦高販牛

鄭國的弦高幹的是長途販運牛的生意。他趕着牛走在路上,正遇見一支打算偷襲鄭國的秦國軍隊。弦高急中生智,把販運的牛獻給秦軍主帥,説是奉鄭國國君之命前來勞軍,秦軍主帥以為陰謀敗露,便撤兵而回。

牛的典故2:

牛衣對泣

西漢時有個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這年冬天,天氣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鋪一層厚厚的草作牀,身上蓋的是亂麻和草編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來。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訣別。他妻子是個堅強、賢惠的女人,勸慰丈夫説:“我們雖然很窮,只要你養好身體,發憤讀書,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變的,為什麼要這樣絕望呢?”王章聽後,很受感動,決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顧下,他的身體果然一天天好起來。終於功成名就,漢元帝時官至左曹中郎將,漢成帝時又從司隸校尉選拔為京兆尹。“牛衣對泣”這一成語,用來形容生活貧窮和困苦。

牛的典故3:

九牛一毛

漢朝名將李陵帶兵討伐匈奴,不幸戰敗投降,漢武帝聽説後大罵李陵叛國。司馬遷認為李陵不是真心投降,而是在等待立功贖罪的機會,漢武帝聽到不同意見非常生氣,把司馬遷關入大牢,處以殘酷的腐刑。司馬遷本想自殺,但又想到自己只是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之一毛,與螻蟻何異。”司馬遷堅定了要活下去的信念,含辛茹苦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世著,留芳千古。

牛的典故4:

仲文斷牛

講的是南北朝後周時,有個聰明的少年叫於仲文。這天,村子裏的任姓和杜姓人家各丟了一頭牛。兩户人家派人去找,但只找回了一頭牛。任家、杜家都説這牛是他們家的,告到州里,州官無法斷案,有人建議請於仲文來幫助處理此案,於仲文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頭牛,他在一旁冷眼觀察,見任家的人很心疼,而杜家的人蠻不在乎。他隨即向州官説明了看法。接着,讓兩家都把自家的牛羣趕來,把被打的牛放開,只見那牛直奔任家的牛羣。於仲文立即宣佈,那頭牛是任家的。

牛的典故5:

搏牛之虻

《史記·項羽本紀》:“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原意是説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蟲一樣去滅掉秦國,而不是像消除蟣蝨那樣去與別人打仗。後來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抓牛身上的虻蟲,是無法除去牛身上的蟣蝨的。換言之:想要去除牛身上的蟣蝨,抓虻蟲是沒有用的。

宋義是將虻蟲比喻為秦將章邯的軍隊,把蟣蝨比喻為秦國;既然楚軍最終目的是要打敗秦國(蟣蝨),那麼攻打正在圍剿趙國的章邯軍隊(虻蟲)是沒有效率的戰役。所以與其耗費軍力與章邯軍對抗,不如先觀秦、趙二軍對打,再來個坐享其成。

標籤: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hanyu/diangu/6gz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