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有關規則的作文4篇

有關規則的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規則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規則的作文4篇

規則的作文 篇1

聰明的規則 有兩個關於規則的故事。

其一,不斷更換的“警示牌”

某小區綠地,工作人員為了保護草坪,立了一塊警示牌,上書:“禁止踐踏草坪!”語言簡潔明瞭,無人不懂,無人不曉,可惜,無效。於是改用婉轉語,寫道:“小草依依,踐踏何忍”,雖看似觸動人心,但沒過多久,依然失效。最後,工作人員不得已而採用“欺騙之術”,警告:“草坪下有電線!”什麼,有電線!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後因一頑童誤入草坪安然無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規則,難矣!

其二,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個個貪心吝嗇。生怕別人多佔一分自己損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鍋粥,該怎麼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種方案,任君選一,

方案一:從五人中選一名大家認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

方案二:從別處找個人來分粥;

方案三:每人輪一次,最後商議而定;

方案四:選一個人分粥,另一人監督;

方案五:選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後拿粥。

君子曰:

方案五,甚妙!

如此關於規則的'故事在生活中可謂數不勝數。社會需要秩序和協作,而秩序需要規則維護,協作亦需規則的保障,勸説教育人們遵守規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人們“不得不”自覺遵守,這樣既可以維護秩序,又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分粥方案五,難道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的經典規則嗎?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闡述了權力之間相互制約平衡的道理。推廣到規則制度,是否可以理解為規則制定者與被制約者之間的平衡制約呢?

任何一種精彩的規則,無不體現“公平地制約”。違反規則者能夠受到相應的制裁——此為公平;掌握權力者無法公為私用——此亦為公平,只有這樣的規則才真正擔負起賦予它的使命。

君子曰:規則社會,多一些聰明的規則。

規則的作文 篇2

叮鈴鈴,鬧鐘響了,“哇!七點了!上課要遲到了!”我猛地驚醒,立刻穿好衣服,顧不得洗臉,抓起一片面包便和媽媽走了,剛出家門,便看見一輛公交車開進站台,我們三步並二步,大步流星衝向公交車,上車的人排了老長的隊,我們呆住了,這麼多人,怎麼上車呢?忽然,我想:反正我個子小,從側門擠進去沒事。好,就這麼定了。我邊想邊向車門邊跑,誰知,媽媽一把把我拉了回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你看,哪裏不是有請按順序上車的字樣嗎?你擠我擠大家擠,車站不就全亂了嗎?”媽媽的話讓我羞愧萬分,上公交車時一定排好隊,我和媽媽便有序上了公交車。雖然心裏有一點沒有找到座位的遺憾,但更多是遵守規則的喜悦。

小朋友們,遵守規則其實很簡單,就是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古人曰:“不以規則,不成方圓。”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規矩的人,讓規矩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規則的作文 篇3

那是九歲那年,我的身體很不好,爸爸媽媽每天像對待炸藥包一樣對待我,生怕我又出什麼意外,爸爸媽媽常常説我太嬌弱了,像個瓷娃娃,一不小心就會摔破。

這不,爸爸向班主任請假,要帶我去武漢比較有名的同濟醫院看病,一路上,爸爸滔滔不絕的向我介紹同濟醫院,説每到雙休日,醫院裏就擠滿了人,用‘人山人海’這個詞來形容是決不算誇張的。聽了爸爸這番話,我顯得憂心忡忡,因為只要人多的地方,就會很擁擠。到時候怎麼辦呢?我悄悄打起了小算盤:待會兒插隊吧,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我懷着一顆忐忑不安的心來到醫院。一直令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醫院的每個掛號處都站滿了人,人羣匯成了一條長龍。我心想:沒有辦法了,只好插隊了!正當我剛想實行‘計劃’,卻看到一幕令我吃驚的景象,我發現竟然沒有一個人擁擠,人與人之間還都隔着一定的距離,也沒有一個人因為等得不耐煩而大聲喧譁。這時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我為自己的想法而自慚形穢,我自覺的站到了隊尾……

沒錯,到最後我和爸爸的確等了很長時間,但是我並沒有為此而惱怒,相反而言,我的.心裏始終洋溢着一種快樂,因為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規則之美和人性之美。

其實,規則本身無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們自覺遵守規則,才擁有和諧有序的美好景觀,不是嗎?規則的美,最終是要靠人來顯現;規則的制定,要靠人去遵守,去維護,才能顯示規則的好處與美麗。其實這些‘美’是由我們來創造的,讓我們一起創造更多這種規則之美吧!

規則的作文 篇4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規矩”,便是事物發展的規則。天地萬物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種規則,這更是一種習慣。

規則不是法律條文,不需要明文規定,卻能規範人們的一言一行。從待人處世應尊老愛幼、顧全大局,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覺排隊、上廁所後沖水,都是規則意識的引導,久而久之,我們便形成了習慣。然而,這規則意識本身也來源於習慣。

習慣很奇妙,他會讓人下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他可以養成,卻很難改掉。有人也許覺得遵守規則是一種“束縛”,可是當他將“不得不遵守規則”作為一種習慣後,遵守規則也就相應變成了他的活動準則。

我們都知道,“狼孩”在回到人類社會後很難按照正常人的行為原則生活,例如,吃飯時他會為了護食而表現出十足的警惕,而想要什麼東西時,他會選擇直接撲上去爭搶。正是他成長的環境使他養成了靠力量和速度來得到一切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應該是由他幼時不得不遵守狼的生存規則所致。當狼孩回到人類社會,雖然有專門的'人在教育他,他仍舊會出於習慣去遵守動物社會的生存規則,因為這些規則早已化為習慣融入他的生命,無論他是否處於這個社會,他都會去遵守。而與之相對,有教養的人也會有他出世的習慣:習慣於不在公共場合喧譁,習慣於遵守交通規則,習慣於待人謙和禮讓,習慣於讓自己的一切合乎規矩。他所處的環境使他清楚:要想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必須遵守規則,而要想時刻遵守規則,必須養成這樣的習慣。

我們無法想象德國人有一日會“靈活變通”而去插隊,我們也無法期望一個從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突然轉性而開始走斑馬線。所謂“規則”,不過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正確做法,而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便無所謂“規則意識”。

看來,遵守規則確實是一種習慣,一種社會習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假如人們都願意花一小段時間讓自己遵守規則,那麼個人就會在全社會的帶動下,在個人努力下,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到那時,我們的社會必將變得更加井然有序,我們的生活必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zuowen/w20n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