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談魯迅作文

談魯迅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魯迅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談魯迅作文

談魯迅作文1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這句話想必大家就算沒有聽過100次,也得聽個幾十次了吧,魯迅這個作家在我們的課本中常常可以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聽到魯迅的語錄,由此可見,魯迅對我們的影響之大,那麼今天我就來談談魯迅。

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作家。我們之所以認識魯迅,除了他的品格之外,還是通過他的文字,魯迅的文字文筆犀利語言讀完之後令人拍案叫絕,由此可見,魯迅首先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然後才走進了我們的視線的,那麼我們就得先談談他寫作的一件事情。魯迅為什麼寫作呢?很多人知道魯迅棄筆從文,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魯迅為什麼棄筆從文,因為魯迅早年去仙台留學學醫,他在那裏,他受到當地學生的嘲笑和偏見,魯迅考出來的成績比別人好,別人就會想是教員給他漏題了,而且魯迅的生活環境遠比其他的學生要差,雖然是安排了宿舍的,可是唯獨魯迅住的地方十分嘈雜,在受到這些不公平的待遇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令魯迅終身難忘,並且直接導致他決定棄醫從文的事情,那便是看電影事件,看電影事件,顧名思義就是看電影引發出來的事件,由於魯迅是學醫的,學的是生物學,所以教員們在教課的時候,常常需要放一些影片給同學們看,讓同學們更直觀的去接觸那些生物,課上完之後,教員們就通常會放一些最近的新聞,或者一些電影給同學們看,由於當時日俄戰爭剛剛結束,教員就放了一部關於日俄戰爭的影片給同學們看,其中有一個片段,讓魯迅終身難忘,一箇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被日本人抓住了,準備執行槍決,旁觀的都是中國人,槍響之後所有的中國人竟然都在拍掌稱好,魯迅很痛心,他感到,如果一個人精神上是麻木的,不管他身體如何健康,那麼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他告別了他的老師藤野先生,棄醫從文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他寫的文章是為人民寫的,為人民發出喊聲,可是他又指責人民精神上不該如此麻木不仁,他發出吼聲一面為人民發聲,一面又鼓舞人民起來反抗,這正是魯迅文章的妙處之在,他寫的文章從來不直接表述觀點,而是通過某一件事例,通過某一種敍述,通過細節描寫使人們直接感受到魯迅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東西能夠體會得到,可是魯迅又沒有直接説出來,這也是魯迅一直倡導的,讓人們要思考,不要看到什麼就覺得是什麼。很多時候如果不加思考,如果沒有把他們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那麼你看上去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努力,實際上你只是假裝在努力,這也是魯迅的文章給我帶來的感受,魯迅的文字給人的感受就是文筆犀利,用筆獨僻,他不會用各種各樣的修辭交叉讓我們覺得很豔麗,他不會用華麗的詞商去修飾,但是正是那些平時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那一句句話語背後的希望。而魯迅也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由此可見,魯迅他作為作家的身份,他的影響力是多麼大。

魯迅是一個為人民發聲的戰士。在那個底層人民根本沒有發生的權利的時候,是魯迅站出來了,他抨擊舊封建舊道德,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以筆為劍,將它作為匕首,狠狠地扎向敵人的胸口,他為人民發聲,他喊出人民自由的口號,他熱愛人民,他曾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點從他的侄女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來,他的侄女寫魯迅的時候寫到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作者和他的父親一起去魯迅家裏吃飯,在半路上,她和父親看到一個拉黃包車的車伕,那個車伕把車放在一邊,雙手捧着腳,嘴裏呻吟着,父親走過去問道:“發生什麼事了?”經一番細問,那個黃包車車伕由於沒有錢買鞋,光着腳拉車腳踩到玻璃上,走不了路了,不經聽了,趕忙拉着作者來到魯迅家裏,魯迅聽了,拿起一個醫藥包就往外跑,來到車伕身邊,魯迅和布丁一起把車伕扶上車,然後一個蹲着,一個半跪着幫車伕包紮,包紮完之後,魯迅從兜裏掏出一些錢來,塞到車伕手上説:“回去好好休息幾天,這幾天不要拉車了。”從中我們就不能看出魯迅,不僅熱愛人民,而且把人民看得比自我還重要,正是這一種高尚的品格支撐的魯迅在受到壓迫之後仍然堅持戰鬥,鼓舞着魯迅在半夜裏仍然挑燈夜戰,寫出一篇篇犀利的文章。

魯迅是民族魂,我們應該沿着他的腳印繼續向前走,不負他對於我們青年一代的期望。

談魯迅作文2

《藥》的故事開始於秋的後半夜:屋外是烏藍的天,見不到陽光。一些夜遊的東西在四處遊蕩。此時屋內,一箇中年男子忽然做起,接着擦着火柴,他的臉在火柴的光下忽明忽暗,甚是可怕。就在這時,裏屋又傳來一個老女人的聲音,這聲音不是少女聲音的柔和,也不是青年聲音的強壯有力,而有些異樣。這個人走向一間黑的屋子,裏面傳來窸窸窣窣的怪聲和人的咳嗽聲。

這就是故事的開端,開端就引人進入一種陰暗、怪異、恐怖的氛圍中。

接着向下讀,文章的環境描寫穿插着詭異的色調。

老栓走向刑場的路上吃了好幾驚,若是普通祥和的氛圍,人一樣不會總吃驚,心態是很平和的。他看到有人從他前面走過,回頭看自己的眼神像是見了食物,眼裏閃出攫取的光。讀者不禁會想,這哪裏是人,分明是野獸。不!野獸不會有人的身軀,分明是鬼。緊接着,魯迅就寫到,老栓見許多古怪的人,鬼似的徘徊。老栓接着走,看到了兵,衣服上有大白圈、暗紅色鑲邊。這或許能與下面的鮮血饅頭照應吧!不管怎樣,它讓我想起了死人用的花圈。老栓看到了一羣人的後背,像被無形的手捏住了,如鴨。畫面此時定格了,讀者不禁覺得文章更加古怪了。

終於到了讀者明白老栓意圖的時候了。

魯迅是怎麼寫的呢?他先寫的劊子手。一個渾身黑色、眼光如兩把刀,手中撮着一個鮮紅的饅頭。他不像是人,簡直一個地獄使者。黑白紅三色給讀者超強的視覺衝擊,尤其是滴血的鮮紅饅頭,再加上黑衣人,昏暗的天,鬼影似的行人,不得不使人心起寒意。

老栓終於到家了。讀者的心似乎也該放下來了。可接下來。對燒饅頭吃饅頭的描寫又讓人心中一震。

碧綠的荷葉包上鮮紅的人血饅頭。怎麼想,怎麼讓人不敢恭維。平常都説紅花綠葉美,可魯迅筆下的.鮮豔的紅綠搭配着實讓人嚇了一跳。燒饅頭的火焰是紅黑色的。紅色與黑色此時顯得如此滲人,讓我想到什麼“黑風老妖喝人血”之類的故事。

不一會兒,饅頭弄好了。散發出一種奇怪的香味。香味到可以理解,革命者的鮮血嘛!可奇怪的香味就讓人心生怪異。紅白饅頭變得烏黑,打開它的心裏竄出一道白氣。如果這是個童話,我肯定會想,白氣裏説不定會竄出個妖怪,出來作惡;要不然就是一個神滿足別人的一個願望。不管怎樣,這裏的饅頭竄出的氣總讓我覺得奇怪,和小栓一樣,有種説不出的奇怪。

迷信害人,神也不會可憐小栓。蘸了革命者鮮血的饅頭也不能治肺結核。結局是悲涼的。

故事的結尾,魯迅安排小栓的母親和革命者的母親一同出現,多麼戲劇性的一幕!魯迅對死屍的描寫很嚇人:宛然闊人家裏祝壽的饅頭。又是饅頭,屍體像饅頭。讀者八成在想,但願自己在吃饅頭時別想到這個比喻。

革命者的墳頭開出了紅白的花,圓圓的排成了一圈。這讓華大媽和夏夫人都大吃一驚。這裏或許是魯迅對這個曾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的特殊關懷吧。“這花不像是自己開的”一句又營造出些靈異氣氛。墳地周圍是死一般的寂靜,枯草如銅絲,還有令人倒胃口的烏鴉。這樣的場景如同《父與子》的結尾對墳地的描寫一般。但屠格涅夫一句“不管埋藏在墳裏的是怎樣地有罪,長開墳上的花朵卻用它們天真的眼神安然的望着我們”。簡潔的話語就讓讀者心生感動與温暖。但讀《藥》的結尾卻沒有這種感覺。魯迅讓兩位母親都悚然的回頭,都害怕的回頭,望着箭一般的烏鴉飛走,畫面永遠定格於此刻。兩個肌肉緊繃的面頰,四隻驚恐萬分的眼睛,微張的嘴

魯迅的筆就在這種恐怖氛圍中停止了。《藥》的文章底色就是灰暗的,詭異的。而且文章總在出其不意間出現恐怖景象。如黑衣人突然出現在老栓面前,突然拿出鮮血饅頭。日本的恐怖片之所以嚇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出其不意:夏夜的涼風吹拂着小A,小A安穩地睡着。突然,一個鬼出現在窗外……我想有哪位導演再想拍恐怖片,可以看看《藥》,相信定會從中找到靈感。

我想《藥》之所以把文章底色定成“鬼片”風格,是因為故事本身是悲涼的。在寂寞裏奔馳的勇士真的很寂寞,很悲涼。他的死沒有喚醒民眾,反而遭來鄙薄。而舊時的民間迷信真的好愚昧,本身也詭異。人血竟然能治肺結核?可悲的是相信它的民眾更愚昧。文化的落後讓魯迅對中國文化進行了批判,批判得那麼有力深刻,直指人性中的陰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zuowen/ne60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