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清明節作文【範例13篇】

清明節作文【範例1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作文【範例13篇】

清明節作文1

清明節是每月的4月4日或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清明節中有很多風俗特點,比如包青餃、踏青、祭奠祖先……在我的老家過春節的時候又有了四大風俗,分別是:吃青糰子、吃清明螺、踏青(踏春、春遊)、放風箏剪線。

在清明時節,我們這江南有吃着青糰子的節日風俗習慣,青糰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膄,而這青糰子也是我們,這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掃墓的必備食品之一,也正因如此,這期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俗之中,地位格外重要。

到了清明不知吃清明螺,怎麼能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清明節呢?在清明之時。也正是採食螺螄的佳節,這時螺螄還未繁殖,正是螺肉最為肥美的時候,固有“清明螺螄抵只鵝”的説法。清明螺的施法頗多,可以與蒜、薑片、醬油、料酒和白糖同炒香味兒,平時我一個人就可以吃一大盤呢!除了香炒也可以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火候”得當那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啊!也就是這清明螺讓我喜歡上了吃螺螄。

踏青呢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的踏青又叫春遊踏春,清明正是萬物復甦之時的春季,必定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別樣的'美景與風趣,而且在它靜止時找一塊空地來放放風箏,把美麗的風箏送上藍天白雲,讓它在天空中飛翔,等到一定高度時。再把連接風箏的線剪斷,讓它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着,它會何去何從,誰也不知,而剪斷風箏線在古代中也有剪斷晦氣的意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中還有着點點綠色與紅花這可真是一幅朦朧而美麗的山水畫啊!

清明節作文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和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下面着重談談剛剛過完的清明節吧。

清明節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據傳説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於此日祭祖、掃墓、禁火、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秧、植樹。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還有一些禁忌:民間忌使針、忌使衣。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相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而清明節的確定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六天,因兩者日子非常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雖然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但我在網絡上看到有人在網上説給錢可以幫別人祭祖加錢還可以哭喪,而且還有好多人訂呢。但我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沒時間做清明,可以不在清明節是去祭祖,到有時間再去也可以啊,如果你請別人幫你祭祖,那對祖先也太沒誠意了吧!我們應該親力親為。

以前傳統節日不被人們和國家重視,後來慢慢的人們和國家重視起來了。國家在傳統節日是還放假,並舉行有關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維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能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清明節作文3

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可今年的清明,晴空萬里。

當天春光明媚,我卻起得很晚,足足睡到了九點。我十分興奮,因為下午要去掃墓了。按理説,掃墓令人心情沉重,可是我一想到彎曲的山路、茂盛的雜草和登上“勝利的高峯”時要點燃的`鞭炮,心裏還是有些小激動。

到了下午,我並沒有看到鞭炮,心中有些不快。於是去問爸爸。爸爸語重心長地説:“放鞭炮是一種陋習,這幾天網上對清明該不該放鞭炮看法眾多,但多數人堅持不放的觀點。”我低下頭,陷入了沉思,也想到了班主任吳老師在放假前囑咐我們:能不放鞭炮,就不放鞭炮。我抬起頭,看到了蔚藍的天空,也就釋懷了許多。

臨行前,爸爸囑咐我説:“找一根棍子,山上草多怕有蛇!”我聽了並不覺得害怕,因為就算遇到蛇,就把它捉了。我精挑細選,終於找到那傳説中的“打蛇棍”。

就這樣,吭哧吭哧地上路了。一路上,我拿着那根“打蛇棍”披荊斬棘。可未碰到那“可憐的蛇”。想必定是被我手中的“神物”嚇破膽了吧。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墳前。

面前很多樹枝、樹藤相互纏繞。正當我想使用“神物”時,只見刀大俠——爸爸,手起刀落。一陣陣刀光劍影中,可惡的樹枝、樹藤紛紛化作“浮雲”。

奶奶在我六歲時,掙脱了癌症的折磨,去了天國。我們非常悲痛。每當這時,我們向奶奶問好並向她祈禱,願她在天國保佑我們平安。

今年的清明節有點不一樣!

清明節作文4

星期六,這一天是清明節,這一天是我感受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

我們早上出發,來給祖先掃墓,而這清明節的由來就是晉文公為了悼念介之推而來的。這一天下了小雨,奶奶為祖先準備了很多水果,終於,我們起身了,由於下雨,路上很泥濘,當我們來到了墓前,上面有很多雜草,大人們拿起鋤頭就開始除草,奶奶則擺好食物,而我們幹完後,就開始祭拜,我們點燃了蠟燭,跪下來磕頭,之後我們就開始燒紙錢,奶奶嘴裏説着一些祝福的話語,我們放了鞭炮。我們每個人都在墓前吃了一些東西,表示對長輩的尊重。看上去是熱鬧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淒涼的,我們與親人陰陽相隔,只能與這種方法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小雨淅淅瀝瀝,彷彿是親人對我們的迴應。奶奶的`心是沉重的,因為我知道,奶奶的媽媽,在奶奶不到9歲時去世了,是她一手把其他的弟弟妹妹拉扯大的。奶奶心裏思念着自己的母親,我們的心也是沉重的,我為不曾見面的太爺爺和太奶奶上了柱香,寄託我對他們的哀思。在這一天,所有人的心都是沉重的,親人去世了,使他們陰陽相隔。每當清明,我們都會吃寒食,不生煙火,這也是清明的習俗之一,這也是對死去親人的尊敬。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心中默默唸着這首詩,默默等待下一個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三字大家都不陌生,可是瞭解清明節的又有幾個呢?那麼我就帶領大家認識清明節吧。

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兒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介子推走到僻靜的地方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下。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從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時候他流下了眼淚……19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繼位後,普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打抱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老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普文公聽説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經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合談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的介子推已經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普文公見狀痛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普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在清明節時我們可以出門踏青。不説了我準備好了!一起走吧。

清明節作文6

又是一年清明時。因為放假,父母帶我回鄉下過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我都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青團,有豆沙餡、芝麻餡、蝦肉餡兒的、春筍肉餡兒的……我可喜歡吃了,簡直可以和揚州茶館的包子媲美呢!

走進廚房,我撩起袖子就要“幫忙”。奶奶笑得臉上的皺紋像一朵花:“小祖宗,你先得仔細地看才行!”“嗯”。只見奶奶先把一種叫“艾草”的`青色野菜放在開水鍋裏燙一下,然後撈出放在攪拌機裏打碎,成了糊狀。隨後把它倒在雪白的麪糰上不停揉搓。很快,麪糰成了淡青色的。“哦,我知道嘍,青團為什麼是青色的。”我拍着手興奮地喊。

開始包青團了,奶奶把一個青色的粉團給我,讓我照她的樣子捏成一個碗狀,然後把各種餡料放進去,慢慢地捏合收口。可是,我怎麼也收不住口,就只得向奶奶“求救”,在奶奶那雙巧手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爛尾樓工程”就能得到“圓滿竣工”。一個個青團猶如一顆顆綠色的大寶石奪人眼球,我拿起一個裝作往嘴裏送“啊嗚”——。一旁的奶奶也被我逗樂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它們全被放進蒸鍋裏,恨不能立刻熟了,哪裏肯離開半步?我不停地看鐘,怎麼還不熟呢?”青團終於出籠了,奶奶先盛上一盒,我馬上伸出手,卻被擋了回來。媽媽在旁説:“待會兒我們要用它掃墓,拜祭祖先。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在清明吃青團的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呢。”原來吃青團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呢!

清明節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有一個重要的議程,那麼就是掃墓祭奠,這是對已逝先輩們的尊敬,我跟着爸爸一起去掃墓,到達了掃墓的地點,墳墓的右邊有一條彎彎的小路,前面栽有幾棵松樹,長得挺拔清秀,墓地四周長滿綠綠的雜草,還不時有幾隻小鳥在墳墓的四周飛來飛去這裏是安葬我奶奶爺爺的地方,我們開始打掃爺爺奶奶的墳墓,把四周的雜草清理的乾乾淨淨。這才是對已逝的老人的尊重,清理完之後就開始點蠟燭了,點完了蠟燭就插在香爐上,再點香。爸爸讓我拿着香給我的爺爺奶奶磕頭。爸爸叫我許願望,我許三個願望,第一,就是我自己的努力把學習成績提上去。第二就是讓我的爸爸媽媽們身體健康平安。第三就是我的哥哥工作順利,節節高升。給爺爺奶奶磕完了頭之後還要給他們燒錢,希望這些錢能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裏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望着那熊熊大火,望着奶奶的墳墓,總是讓我禁不住想起奶奶活着的一些事情。

奶奶是慈祥的'。記得有一次,我發了高燒,奶奶聽説了,就連忙起來給我喂藥吃,就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有穿,還給我測體温。第二天,天剛亮,奶奶就起來摸我的頭,發現還是高燒不退,就急急忙忙的把我送到醫院,在醫院的牀上,我正在輸液。奶奶不時就摸着我的頭問:“你舒服一些了嗎?好些嗎?”直到我的病好,奶奶才放心了,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清明節作文8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習俗之一,在清明節這一天,所有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須回家鄉爬山掃墓,給我們去世的親人們燒紙,燒衣服,燒香等等。

我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燒肉、香、陰燒紙、鏟子……清明節還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爬山了。我們去世的親人是住在山上的,所以爬山是不可避免的。想要為去世的親人們送東西,那就必須通過爬山這一關!爬山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每次爬山我都是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但這次我不會像上次一樣了。因為我長大了,我不可以像以前一樣。

開始爬山了,山路已經長滿了草,還有一些帶刺的草,我們要小心翼翼地從那些草邊走過。我們要邊長草邊,走在路上我還被吵次來次去,感覺腳像被1萬支針刺中了。終於,我看到了勝利的光芒,終於終於要到了,爺爺給我們分配任務,爸爸,奶奶常常其他人掛白掛白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沒有這麼簡單,我們要找石頭和棍子插在這裏,但如果棍子不夠尖,就插不進土,如果太過脆又會斷。石頭麻一定要尖。

我們拿出了貢品,有白瓷,燒肉,酒等等……我們要燒東西了,爺爺叫我把乾的樹葉和可燃物都掃走,因為如果不掃走的話,可能會引起森林火災。刷完東西了,我們還要拜一拜,並説一些祝福語,比如保佑順順利利等等……最後一件事情就是燒鞭炮了。這次是時候該到我出手了,我一個手拿着火機,一手拿着鞭炮,一點燃馬上就跑。在跑的過程中還不信摔了個狗啃泥……

雖然科技發展的很快,但他永遠不可能替代我們傳承了5000年的節日。

清明節作文9

每年清明放假我們一家人都會去山上上墳。那裏到處都是竹林,放眼望去,都是綠色。竹林裏到處可見盛開的野花、野草、野菜,比如能做青團的艾草。難得有機會到山裏來,我們也摘了一大袋,準備回去做青團。

做艾草青團首先要處理艾草:挑出雜草—去除老枝留下嫩葉—清洗—熱水中燙一遍。並且水中一定要記得要小蘇打,去除澀味。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成汁。

接着將2份糯米粉、1份粳米粉、開水、艾草汁混合,揉成團。並把麪糰均勻分成小份。麪糰就準備好了。並且準備了兩種餡兒,一種是豆沙的甜餡,另一種是雪菜筍肉的鹹餡。我早就把手洗乾淨,擼起袖子,準備包了。

我先拿一小塊麪糰,搓圓,捏成空心的半球形。然後放入餡兒,再把敞開的口收起來,一個青團就包好了。看媽媽做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第一個因為餡兒放太多,就把清團撐破了,做第二個的時候,我減少了餡兒,可還是破了。因為麪糰沒搓夠,有點幹,脹裂了。做第三個的時候,我沾了點水來搓,終於做成功了。還做了燒麥型、餃子型的`青團。以便區分甜的和鹹的。

忙活了半天,終於下鍋蒸了,真想快點吃到青團!於是我拿着碗站在鍋邊一直盯着它,直到大約10分鐘後蒸好!我立馬夾了一個熱騰騰的青團,媽媽提醒我:小心燙。我小心翼翼地咬了小口,軟糯的皮中有股艾草的清香,我吹了吹熱氣,大口把它吃完了,甜甜的,味道真不錯!今天我上墳紀念了祖先,又學會了做青團,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作文10

今天是星期五,本是個上學的日子,可是我們卻來到了鄉下,哦,原來今天是清明節。

我們一家人吃完早餐,走進鄉下的山林中。我聽到了許多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有嘩嘩的溪水聲;小鳥的鳴唱;微風在樹葉間的低語……啊,大自然的聲音真動聽!

終於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前,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爸爸在割爺爺墳前的雜草,伯伯在用鋤頭挖土掃墓,叔叔在爺爺墳前插樹枝,並且在枝上掛上白色的`紙條,我和哥哥就在焚燒紙錢。

我問媽媽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媽媽給我講述了關於清明節來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他不顧一切的救了國王的命。但過了一段時間,那國王竟然忘了介子推救了他的命。在其他大臣的提醒下,國王非常慚愧,便派人去請介子推,可介子不想當官,也不想受賞,於是就逃往山林,不想見到那國王。可國王回想起介子推對他的恩德,不想放棄,於是派千軍萬馬搜尋介子推。但介子推執意不見國王,國王無法,只能用火焚燒山林來尋介子推。介子推寧願被活活燒死也不願見國王。國王為了紀念他,就設這一天為清明節。

我聽完這個故事,明白了原來清明節是為了紀念先輩們的豐功偉績。於是我跪在爺爺的墳前扣了三次頭,並心裏祈福:爺爺,希望您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安康!

清明節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用來形容我現在的心情是多麼的貼切。這個清明節我過得可不一般,因為清明節的前兩天,我可親可愛的老奶奶去世了。想到七年前的老爺爺,也是在清明節後三天去世的,所以清明節對我來講,是一個傷心的日子。

因為老奶奶去世的日子是星期三,我還要上學。想到老奶奶以前對我的好,如今連最後一程也不能陪她走完,我的`心崩潰了,眼睛裏充滿了淚水,眼前便浮現出曾經的一幕幕。

以前,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每週星期日都會回去看望老奶奶。老奶奶每次看到我回來都會好高興地拍拍我的肩,慈祥地對我説:“鈺衍,你回來看我啦,我可想死你了,快來,我給你點零食吃。”於是我扶着一瘸一拐的老奶奶進了房間。老奶奶坐在牀頭上,從櫃子裏掏出一大把零食塞在我手裏;老奶奶吃完飯後,我扶老奶奶回到她的電腦桌前,幫她打開她最喜歡的紙牌遊戲,老奶奶總會重重的表揚我,説:“哎呀,你看我這個孫啊,好乖哦!”;每次老奶奶被病痛折磨得不開心的時候,看見了我總會露出開心的笑容説:“你就是我的開心果啊”;春節遠在加拿大的小姨奶奶趕回來,五個小家庭在一起團團圓圓過大年的日子老奶奶是多麼的興奮……現在老奶奶去世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回想不能去做了,因為老奶奶去世了,以後這個大家庭也很難再到一起團聚了,想到這裏我已經淚流滿面。老奶奶,老爺爺要是你們還在,那該多好啊!

這個清明節我很難過,因為老奶奶和老爺爺都去世了,也許老奶奶覺得老爺爺一個人在天堂太孤獨,也許天堂沒有病痛,願老奶奶一路好走。

清明節作文1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是從4月4日至4月6日。

清明節的氣氛非常熱鬧,公園裏,去踏青的,去玩耍的',超市裏的人更是數不勝數,真是人山人海!但是,清明節的氣氛有時也很難過和失落。在墓地上,人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心裏很傷心。

清明節也有許多習俗,例如:踏青、煮雞蛋、掃墓。人們去公園裏爬山、踏青,興高采烈。清明節的早晨,要煮雞蛋,還可以把雞蛋染上顏色,畫上美麗的圖案,有一部分人也會去掃墓,去墳墓上掃地,紀念和祭奠死人。互助友愛一個習俗是插柳,把柳枝插到門前。在清明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踏青,去相山公園裏看看那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看!那一片“花海”裏的花朵彷彿在跳起了優美的集體舞。又像一隻只五顏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這真像是進入了美不勝收的夢境一般。

現在,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説吧!古時候,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中途飢餓得暈倒了,介子推把他大腿上的肉割了下來,煮成了肉湯,給晉公子吃,救了晉公子重耳。後來晉文公成為了王,卻忘記了介子推。他想起來了,但是介子推也已經帶着母親隱居在綿山中了。晉文公在山上放火,逼介子推出來,火燒了三天三夜,山裏一點兒動靜也沒有,於是晉文公發覺要去深山中看看,原來介子推和其母已經死在了山中,晉文公想讓介子推做官,可他卻已經死了。這一天就是清明節,第二年這一日,晉文公去祭奠介子推,看到了一棵死去的柳樹,上面寫着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又一年,老柳樹竟死而復生,柳樹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不屈,因此,清明節這一天要禁火,吃涼的食品,插柳枝,還要紀念介子推。

這就是清明節的傳説與習俗,可讓我豐富了不少知識呀!大開眼界!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我們中華民族有祭拜祖先、給去世的親人掃墓的習俗。我們不僅要給親人掃墓,還要去祭拜那些為了祖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

3月31日,我們香報小記者跟着小記者工作人員來到了第一站——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紀念館。

老師給我們介紹,為了打敗軍閥吳佩孚,1926年8月27日,汀泗橋戰役後,北伐軍乘勝追擊,於8月29日奪取賀勝橋。汀泗橋一戰北伐軍陣亡129餘人,受傷250餘人。為了紀念此次戰役,緬懷烈士,1929年,當時的政府在汀泗橋附近修建了一座烈士墓,以此作為革命紀念。

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又乘坐大巴車來到了第二站——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遺址。

巨大的烈士墓碑上刻着一列醒目的`大字: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座墓碑不僅埋葬着為祖國而犧牲的129位革命將士,還埋葬着中華民族曾經被侮辱的歷史。

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朵鮮花,排隊給烈士們獻花。當輪到我時,百感交集,有説不出的激動和悲傷……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為烈士們默哀了一分鐘。

掃墓結束後,我們來到了當年北伐軍打仗用的碉堡。

碉堡不高,但能看得很遠。碉堡裏光線很暗,四面八方都開了“窗户”。碉堡俢建得比較平整,但樓梯卻很陡峭、凹凸不平。看到這些歷史實物,彷彿看到了濃濃硝煙和無數英烈們奮勇殺敵的情景。

正是他們用生命的代價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安寧!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每年清明節,都要去祭拜烈士們,給他們獻花。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祖國而犧牲的英雄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zuowen/g2xl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