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我眼中的家作文3篇

我眼中的家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眼中的家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眼中的家作文3篇

我眼中的家作文1

家,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一個温馨的字眼。而自從有了“家”這個詞,也就有了相應的漂泊,漂泊的終點卻是找到自己心靈的樂土??回家。

遭遇離騷的屈原,在放逐的過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個家??郢都。所以無論多少苦難,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長劍,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國破家亡之時,他便知道這個世界已沒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個更遙遠的地方,那裏就是他的家。

也難怪人説,“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經歷這樣的時刻:“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李白再飄逸,也會“低頭思故鄉”;杜甫再無私,也知道“家書抵萬金”;辛棄疾“半夜裏挑燈看劍,沙場秋點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後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思,也只是對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懷念……封建時代的文人們或許是因為前途,或許是因為戰亂,或許是因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嶺裏,斜陽古道下,但當他們看到城市裏的`萬家燈火與大江上的零星漁光,或者看到蕪山野嶺的數縷輕煙,又怎麼能不憶起美好的家,湧出萬般感慨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詳的年代,對家的依戀也仍然是那麼強烈。“我的家庭真美麗,幸福安詳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諧……”。《北京人在紐約》講述了海外的中國人對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內,一家人歡樂地團聚在一起。《似水年華》裏黃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鄉所特有的底韻與齊爺爺那裏的書的味道。

我們這個年齡對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見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自己佈置,自己生活;誰與我遠遠漫步雲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聽那俗世的喧囂,要一種乾淨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這樣想的,乖孩子可不是這樣的,他們願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將以前的家和未來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我眼中的家作文2

一間屋,五口人,這是別人對我家的看法。而在我的眼中的家,卻遠不止這樣。

我們家的五個人住在一個小鎮上的一條小村莊的一間屋子裏。其實屋子不算小,因為鄉下的地便宜。雖然房子不小,但卻很簡陋。而且這屋子是十年前我在澳門的三姑媽出錢蓋的。我們的生活很樸素,媽媽買菜總跟攤販討價,費盡三寸不爛之舌,為的只是省下一元幾毛的飯錢。因此,我覺得我們家很窮。至少五年前我是這樣想的。

可漸漸的,我對我家的看法改變了。五年前,我為了我的理想和對父母的承諾——考上清華大學,帶爸媽去看一次雪而努力讀書。因此成績開始在年級名列前茅,也開始在鎮上初露鋒芒了。一天我和爸爸逛街,遇上當鎮文化辦主任的鄰居叔叔,叔叔對我爸爸説:“這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爸爸聽了這番話,心裏高興得開了花。但他也深知現在的.經濟能力還不足以供我上好的學校,於是他決心改變現狀。從那開始,爸爸沒天早出晚歸,埋頭苦幹。那是他只是工地的工頭,整天在十幾層樓間上上下下,晚上回家就一直喊腿疼。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辛苦的付出,總是有回報的。五年間,爸爸有沙塵滾滾的工地到了豪華的別墅再到了辦公室,職位也從工頭到工程設計師到製衣公司的企管。

而媽媽呢,除了日常家務,還替人家做雜活。奶奶雖然年邁了,但她一直在旁鼓勵我讀書。而當時我只顧着在“書林筆雨”中搏鬥,爭強鬥勝,沒有顧別的事情。

就這樣,在各自分工的努力下,我們家的收入翻了幾番,而我也穩居全鎮第一的學習成績。但當時我對家的看法轉變不大,只是覺得我們家簡單地富有了。

到了上中學的前一晚,我眼中湧起了各種憂慮,特別是財政方面。我找爸爸談心。我一開口就問:“我讀書要這麼多錢,家裏會不會有負擔?”可爸爸沒回答,只是一隻説他努力掙錢供我讀書的原因,就是那我早已忘記而又倒背如流的往事。最後,爸爸用他那粗糙的大手,裹住我與筆為伴的手,説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話,那是他從未對我説過的話:“沒關係,值得就好。”這話像強而有力的大錘一樣,敲得我的心支離破碎:自我獲得功名以來,我一直注重金錢的輕重,卻忽略了那偉大而又暗淡的親情。我強忍着淚,笑了笑。

從那以後,我更努力讀書了。不過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像當七年級樣,為了我的家人。因為我終於看到我擁有的家。洋溢着愛和支持,這就是我眼中的家。

我眼中的家作文3

提到“家”,或許我們眼前浮現出一幕情景:温暖的家裏,一家人和樂融融地在一起有説有笑。“家”這個形象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誠然,家是温暖的,它可以使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可以使孤獨的心靈找到方向,但就像一句俗語裏説的一樣“萬物都有兩面性”。在這温暖的表面下是否有一層我們沒想過的危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思這個問題。

朋友,你是否經常看到電視裏隔三差五地報道有的年輕人因長期呆在“家”這個圈子裏,二不會自立,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沒有自理能力的新聞?你又是否聽過有的人因沒有生活在“家”中,心靈扭曲,迷戀上網的事?我們不禁疑惑,是有“家”者好,還是無“家”者好呢?其實我認為導致這樣的結果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

一個家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要有存在的價值,愛,則是一個家的核心,沒有愛的家庭是殘缺的,或者只能算一個“空殼”,但過度的愛也會讓家危機四伏,讓家不再是“家”,而是一個裝飾着美麗花環的扼殺人年輕心靈發育成長的牢籠。中國人總是認為要將財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要讓自己的子孫在家中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誠然,這是一種愛“家”的表現,但它也會讓“家”背上惡名。

記得小時候看《動物世界》裏鷹媽媽把還不會飛的小鷹扔出“家”,讓它自生自滅,這看起來很殘忍,但這正是愛“家”的另一種方式,如果讓小鷹繼續留在“家”中,就會毀滅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氣質。

這讓我又聯想到另一個故事,瑞士因為很富裕,提供給國民很好的補助,父親如果休產假,不僅可以得到和平時工作一樣的工資,還有政府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孩子從出生起就一切免費,想去上大學了,就讀吧,反正國家也跟你包辦;不想讀了,又不想工作,直接去拿國家的補助金吧;老了,還有養老保險金,各項金額加起來相當於一箇中國白領的收入。看起來如此愜意的生活,卻讓瑞士每年自殺人數一直都居全球第一。原因是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認為自己沒有價值。

這兩個故事不禁讓我們深思,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家不是隻是表面上的温暖,不只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要讓子孫們學會一個生活技能,為他們只是一條生活道路,讓他們睜開眼睛去看廣大世界,讓他們擁有理想。小“家”是如此,一個國家亦是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zuowen/erz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