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

流浪地球的敍事背景宏大,很多設定充滿新意,從電影設計來看,後面還會有三和四,有類似星際穿越的設定。

看了第一部的原因,在一些情節來説不可避免就會可預測(吳京在月球坍塌後逃生活下來)。有些段落也略顯俗套(在最後一秒終於聯網成功,拯救世界)。

有一點我的悲傷是,在面對世界末日時,是有少數人去決定大多數人命運的'。“數字化人類”和“流量地球”的選擇,從電影設定來説,“數字化人類”給了每一個人活在“虛擬”中的機會,且從最後劉得華的結果上看,也不糟糕。流浪地球,最後是一半人的犧牲(他們沒有去地下城的機會)。這些選擇,究竟如何正確,又對誰公平。

做選擇的權利在少數人的手上。月球即將突破洛希極限,地球發射器的準備工作沒做好,這時點火地球立刻完蛋,不點還有三天時間等死。但是少數人替大家做了決定,這很可能剝奪大多數人最後三天的生命時光。我認為這部片子充滿了濃濃的個人英雄主義(吳京選擇一個人在月球上放置最後的五枚核彈,中國代表選擇倒計時結束就發動發射器)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2

大年七年級,去看了《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2,其實是1的前傳。

整個故事的框架其實比較簡單:

介紹了為什麼要實施移山計劃?

實施移山計劃遇到的挫折。

移山計劃的初步驗證成功。

遇到的更大的挫折。

如何解決挫折?

電影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大尺度,氣勢恢宏的。人類命運、國家利益、社會分歧、家庭摯愛、父女感情、人工智能、數字人、核彈、地下城。

故事分為三條主線:

1、劉培強(吳京飾)、張鵬(沙溢飾)的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線路。

2、周老師(李雪健飾)、郝曉晞(朱顏曼茲飾)的聯合國談判路線。

3、圖恆宇(劉德華飾)、馬兆(寧理飾)的量子計算路線。

人類的命運,取決於人類自身,在這次太陽危機面前。人類又一次選擇合作,一部分人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人類的暫時安全。

如果有時間,可以去影院感受下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可以再重温一下《流浪地球1》,理解的會更加深。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3

春節假期閒暇之餘,有幸和家人們一起觀看了根據劉慈欣老師同名小説改編的《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是流浪地球的前傳,講述了太陽危機爆發後,人們為了幫助地球擺脱困境,尋找更適宜人類居住的家園而大膽地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通過摧毀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進器,使地球擺脱太陽危機。在此計劃中,一代代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在衝突與分歧之中勇敢做出選擇,一次次在生死關頭與命運拼搏,用自己的血淚書寫流浪地球時代的傳奇。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他是聯合政府的中國代表,他堅毅、果斷,在面對月球危機,聯合政府亂成一團時,他依然淡定自若,堅定不移地推進移山計劃,帶領中國科研團隊扛下了建設月球發動機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時,他呼籲大家團結,告訴人們危難當前是責任。他關於“人類股骨”的'演講鏗鏘有力,説出了世界人民的心聲,不僅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贏得了人類文明延續的可能。

“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不計存亡,不論虛實!”在移山計劃的最後環節,我們中國北京的網絡通信設備出現問題,當所有人都在指責我們時,當所有人都準備放棄時,他選擇堅持,選擇相信。當然也有人説他是盲目自信,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那是我們的中國自信、中國力量,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服輸的氣概!果然,在最後關頭,我們的中國團隊成功完成任務。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我們看到了他挺拔偉岸的身姿,那是中國人的驕傲。

“我相信會看到藍天、白雲,會看到鮮花掛滿枝頭。”“文明的命運取決於人類的選擇,我選擇希望。”周喆直的話是我們人類的心聲,更是我們對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們人類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選擇希望,選擇相信,選擇團結,選擇攜手並進去共同守衞我們的地球家園,要讓藍天、白雲常在,要讓鮮花掛滿枝頭,要讓人類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續和傳承!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4

20xx,去影院看的電影不多,在網絡上也沒怎麼看過影片。

20xx的大年七年級,在小姑娘的提議下,一起去影院看了電影《流浪地球2》。

我是文科生,看慣了文藝生活主題的影片。《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片,一開始,我被其中各種複雜的畫面與特效鏡頭弄得頭暈乎乎,大概二十分鐘後,慢慢適應影片風格。

因為臨時購票,我們坐的是最前排的座位,熒幕太近,不過沒影響觀影心情,近三小時的沉浸式樣靜坐,完全被各種情節吸引。《流浪地球2》影片情節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劉培強的愛情線索,一條是圖恆宇的親情線索。線索多,內容豐,錯落有致。主要聚焦地球開始“流浪”之前,展現太陽危機初期,人類攜起手來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經歷,真可堪稱為一部硬核的科幻片,但不乏脈脈温情,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家、對故土的`情感,更能看到中國的世界主義與人道情懷。

我對該影片印象最深的是李雪健扮演的周先生反覆用鏗鏘有力的語調,一字一字蹦出來的“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有這樣幾個情節特別難忘:

沙溢飾演的張鵬,看着旁邊舉起手報名的年輕飛行員,對方回報以堅定的目光。作為隊長的張鵬拉下了他的手,對方疑惑的看着他。他懟過去:看什麼看,月球是我們的。隨後跨出隊伍大喊一聲:中國航天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隊伍裏瞬間站出多位符合年齡的飛行員。和張鵬共同作戰過多次的諾夫一看,急眼了:也跟着呼籲50歲以上的出列。很快各國都開始號召超過年齡的隊員站出來,而站出來的每個人,都沒有絲毫猶疑,而且他們很清楚這樣的選擇,只有單程去票沒有歸程,當他們親手啟動引爆器,自己也將粉身碎骨,葬身太空。

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做出這樣的大義選擇呢?我們都知道答案“責任”。

由此,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斑羚飛度》。一羣羚羊被逼至絕境,老羚羊以身體做為年輕羚羊飛躍的墊腳石,情願筆直墜入懸崖,為跳躍延長兩米距離,這2米,就是整個羊羣的生機。

讓年輕一代好好活下去,是老羚羊們的使命,也更是我們人類的使命。

建設地球美好家園,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使命,所以“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我想,這可能也是影片獲得高票房記錄的一個重要看點吧。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5

“CN171—11小隊聽我的命令!以下是命令!活下去。”“希望是什麼?”“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於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着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後的新家園!”

從電影院出來,我的腦海裏一直縈繞着這些話語,還有《流浪地球2》那讓人震撼,卻又不得不讓人沉思的場面。回家路上,看着現在繁華的街道,我不斷問自己,地球真的會變成那樣嗎?

《流浪地球2》這部影片主要講了未來的太陽迅速衰老,極度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於是地球上的人們傾其所有,製造了推進機想帶着地球去尋找新家園,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整個影片貫穿了,“團結”和“希望”,其實最催我流淚的是當聽了韓朵朵的`播報後,很多救援小隊都將車調頭去幫助他們的震撼一幕。我流淚了,當地球公民真正團結起來,當大家真的齊心協力去保護地球,當大家真的意識到希望是有多麼重要,當大家真的願意為了最後的一絲希望而豁出去時,地球,便真的活了!

電影裏的地球表面漫天飛雪,氣温直達零下84度,所以人們居住在地下城裏。當韓子昂開車走過上海市,指着一座隱約能看到電線和路牌的冰山説這兒是自己的家時,我的眼淚又流出來了。是啊,多年以後的地球,已經荒唐到辨不出原來的模樣,就算辨出來了,卻也只能是重温和回憶,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歡歡樂樂地拎着行李包,住進去了。這所謂的流浪地球2,又何嘗不是人類自身的流浪呢?又何嘗不是人類原先的家已經回不去了,精神已經沒有寄託了呢?人一向把家這個詞看得很重要,所以才會選擇帶着地球這個家園流浪,真希望以後的以後,我們人類不會眼睜睜地看着這個災難發生!

流浪地球2這部影片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團結,什麼叫希望,什麼叫犧牲所值,什麼叫家。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6

花三小時看完了“流浪地球2”,感慨頗多。首先,我想説的是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很難想象國內的科幻片能夠達到這樣一個高度,大大超越了我的期待值,無論是編劇、特效、演技都在線,還不適時宜地進行了“文化輸出”,片中更多地是強調每一個人的奉獻,而不是漂亮國鼓吹的孤膽英雄。

不過,所謂人無完人,片無完片,我們也能看到這部電影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拍攝鏡頭、剪輯與配樂,甚至劉德華與女兒的故事線都有一點借鑑電影“星際穿越”的痕跡;又比如整個劇本故事線頗多,使得導演不得不剪掉太多細節來把故事壓縮到三小時,這使得沒有看過“流浪地球1”的朋友們產生了故事情節的跳躍;再比如片中宏大場景的特效製作得很好,但對於細節特效的刻畫還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真實度的地方,玻璃碎裂劃傷人的細節,太空中月球上人的步態,海水灌入網絡機房的細節等都需要改進。無論如何,這部時間緊任務多的情況下製作完成的電影總體能達到這樣一個高水準應該説是非常成功的。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其實並不主要是這部電影的製作,而是影片中兩大對立派別支持的觀點。“流浪地球派”堅定地認為要實施流浪地球計劃,從而達到避開太陽危機,把地球推移到宇宙更安全的區域中,他們甚至喊出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而相對的“數字生命派”則支持”意識上傳”、”生命數字化”,認為只要把人類的意識都上傳了,那麼大家就都永生了,完美避過太陽危機。

對於這兩種觀點,我聯想到了兩點,一點是來源於宗教的“升向天堂”或者“羽化飛仙”,或者來源於外星生命學説的所謂“升維”,從這些概念中我聯想到“數字生命派”支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種“升維”呢?在一個虛擬的“天堂”生活,逃脱人世間的苦難難道不美嗎?第二點則是誰又能證明現在我們所在的世界是真實的呢?不是另一種更高維生命製造的“數字化生命”?如果真實的情況確實我們已經是“數字化生命”,那“流浪地球”計劃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雖然,我覺得“流浪地球派”的執著與犧牲確實值得敬佩,但我依然比較贊成“數字生命派”的觀點。不過,我不太贊成“數字生命派”用恐怖主義活動來與“流浪地球派”對抗,我甚至覺得這是大可不必的,因為這兩派中間無法逾越的鴻溝無非是一個載體,如果能尋找到一種載體,依然能把每一個“數字生命”灌入其中,而實體化,那兩派的問題就解決了,既然已經造了那麼強大的'推進器與飛船,對於“流浪地球派”來説,造一個能夠飛躍到另一個宜居星球,然後把上傳的意識下載到另一個星球的克隆體中的難度應該來説會比流浪地球計劃要更有可行性。

當然,我不支持“流浪地球派”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要完成這個計劃很多人會被犧牲。因為計劃造成地球停轉,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遷徙到地下城,這些人在這個過程中會面臨飢餓、劫掠甚至因為輻射而患癌症死亡,另外還有不少人會為了實施這個計劃而犧牲,這些人即便到了地下城也會可能會面臨弱肉強食的處境,如果真的到了這一天,你願意看到你的親人,朋友,或者自己去面對那樣的狀況嗎?更何況那樣的犧牲不一定能夠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其實,“生命數字化”在現在已經正在進行中了,馬斯克的腦機芯片與殖民火星計劃就是奔這個而去的,我們現在大力開展的ARVR,也正是在為這個鋪墊更真實的虛擬場景。按照科技的發展速度,或許十年之內,“生命數字化”技術就會突飛猛進到可以實施的地步,倘若我們真的遇到這樣一場災難,在抉擇時你會如何選擇呢?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7

“劉啟,等有一天你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木星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

“這是唯一能讓您跟劉啟都活着的辦法。”其實看《流浪地球1》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完全讀懂劉培強,這其中包括我自己。記得第一部裏,劉啟桌上的合照裏,爸爸劉培強的臉都被摳掉了,可以看出劉啟對爸爸的誤解是根深蒂固的——“你有什麼資格替我做決定,我媽死,就是當年你的決定!”是啊,對於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説,爸爸和媽媽就是全世界,他不懂什麼三思後行,也不懂什麼斟酌思忖,他只知道他的一半世界放棄了另一半世界,從此他的世界塌了一半,而另一半,還去了遙遠的.太空,十七年不得相見。如果只看第一部,可能劉培強對於我們來説也像劉啟視角一般,是一個只顧“大局”而不近人情的“領航員”。但看完了《流浪地球2》,劉培強的血肉對於我們來説才真正清晰豐盈了起來。其實年輕時候的劉培強真的很“猛”,戰鬥機開得嗷嗷快,遇事啥也不想咔咔就是開幹,愣頭小子的闖勁和小劉啟一般無二。但是結了婚、有了孩子之後,一切都變了。這似乎也是所有男孩變成男人的專屬成人禮,一生中必經的轉變。

獨身一人的時候,你可以是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可以是懟天懟地的哪吒,可以是不管不顧的獨行俠。但當你有了深愛的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內心的闖勁和不服輸的拼勁大半都轉變成了難以割捨的牽掛和擔憂。怕他們吃不飽、怕他們穿不暖,更怕他們不快樂、不安全。所以劉培強在做所有決定的時候,都是思前想後、再三衡量,只為給愛人、兒子、岳父一個相對“性價比”最高的結局。一面是重病難迴天的妻子,一面是妻子的爸爸和親生兒子,這個選擇題裏,他註定要辜負一方,也註定要被埋怨,但是他沒有辦法,只能這麼選。看第一部的時候,只覺得劉培強是一個温和卻有力的爸爸,但看了第二部才知道原來曾經的他也是個“愣頭青”。從前被師父不停要求“開慢點”的那個少年,後來也變成了被妻子揶揄“騎自行車”的沉穩男人。是對妻子和兒子的愛,磨平了他的鋒芒,讓他逐漸温潤。是妻子和兒子對他的愛,温暖了他的莽撞,讓他學會成長。不一定每個劉啟都能理解爸爸,但每一個成家育子的中年男人,都一定能讀懂劉培強。我們看到的他如今的模樣,是經歷了良多後沉澱而出的、被不斷打磨過的他。

如果第一部裏你沒有讀懂劉培強,不妨來《流浪地球2》看一看,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他。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8

電影長達三個小時,起初沒有人在意這是一場災難”出處是電影《流浪地球》,開始旁白的這段話是這樣説的:“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視覺上滿足了我對科幻片的大部分想象。感歎科技越來越強大,當科技達到一定水平後,人類能製作出一個模擬大腦。

電腦可以存放人類的.意識,然後這個電腦就有與此人相似的知識和思維。從而實現了另類的永生。

電影流浪地球2劉德華飾演的圖宇恆就選擇將他女兒的意識上傳到項目開發的量子計算機中。最後預測到了百年間發生的危機;父女二人最終留在moss體內,影響moss的運算。正是因為他對女兒的愛與執念,催生了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莫斯(550w)也是全片最感人片段。

結尾出現兩個圖宇恆和她的女兒,劉德華太帥了。

李雪健老師的聲音也修復過所以不要擔心他的聲音問題。這部電影讓人感動劉德華和她女兒,吳京和他家人,還有吳沙溢那句50歲以上的出列,直接破防,這麼多年看電影第一次感動流淚。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9

春節期間,國內的電影票房大賣,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三年過後市場的復甦。《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是春節檔中反映最強烈的,各種評價都有,我也去看了,今天説説自己的觀後感。

從影評的角度,我肯定不是專業的。這我只談談從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種精神,一種態度,就是中國人的格局、眼界和麪對世界未來的一股雄心壯志。

從三個角度看:

第一,情節的設置,主線還是拯救地球。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出來之前,咱們看過太多的歐美大片了。兩年前《流浪地球》出來後,咱們就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的格局,一分對人類未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到了這部《流浪地球2》,這份感覺就更強了。

中國人就是有這樣的傳統和胸懷,這就是電影中出現的像“移山計劃”、“流浪地球計劃”等等。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下來的,這種格局可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中那種個人英雄主義所能反映出來的。

第二,製作水準,這還真得用“野心”兩字來評價。據説之前拍《流浪地球》第一部時製作方經費嚴重不足,特效製作方面還差點意思。可這回《流浪地球2》的各種特效製作絲毫不遜於好萊塢科幻大片。很多鏡頭如太空電梯、空戰等,包括咱們的殲-20等這樣的高科技作戰武器系統都出現了,設計非常精巧,製作也非常的精良,相當硬核。

第三,科幻,這個是我特別想講的。春節前後電影、電視還有手機電視APP都上演了不少和三體有關的影視作品。三體是咱們國內近些年出現的具有世界級水準的科幻著作,也培育了一大批的三體迷。這些年咱們的科幻作品,無論是文字還是影視的,都還是太少了。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科幻迷、飛碟迷,那會兒有一部文學作品叫《飛向人馬座》,被我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

科幻作品,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美好願望的.體現,也是推進科技發展的一種潛在動力。人類有多少科技發明,其實都是因為想象力而推動出來的。現在中國的經濟要發展,社會要發展,科技要發展,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也處在大國競爭的焦點之中。科技已經成為中國能否繼續上升的關鍵。

在這個大背景下,咱們就需要更多這樣的硬核科幻作品,來激發全社會對科技的尊重,對科技的崇尚,對科技的嚮往。這樣科技進步就有了更廣泛、更深厚的社會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説,就算是流浪地球,在電影製作方面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依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成功之作。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0

“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無論虛實,不計存亡。”

“你覺得這樣公平嗎?危難面前,唯有責任。”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

大年九年級夜,流浪地球2,173分鐘的片長,科幻片拍出了懸疑的劇情,給我一種當年看《無間道》的燒腦感覺。劇中情節前後銜接的太緊了,很多地方都沒看太明白,值得N刷!

第一次寫影評,順着觀影后的疑問展開吧,看的懂的精彩的部分就不寫了。

1。太空電梯襲擊案是誰策劃的?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暴動?劇中歷次預警是誰發出的?以什麼立場發出的?

2。太陽風來臨時,機器狗笨笨為什麼自行上車並給自己蓋了防輻射毯子?圖恆宇還看了它一眼,這意味着什麼?

3。圖恆宇前期感慨550C實在是太快了,為什麼後期550C突然安全扣故障最終損壞了?550C是全部損壞了嗎?圖恆宇有沒有對550C做些什麼?有沒有產生什麼?

4。圖恆宇最後為什麼也進入了550W?是誰安排他進入的?

5。莫斯是什麼時候產生自主意識的?馬先生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周先生是什麼時候意識到莫斯的自主意識並判斷莫斯是偏向人類的?

6。很多人在説“50歲以上的宇航員出列”這段最燃,我覺得周先生説“我們的人一定能夠完成任務,無論虛實,不計存亡”這段最打動人心。這裏,是不是也是一個伏筆?

整個影片其實都圍繞着數字生命派和移山派對地球未來的不同選擇而展開。太空電梯襲擊案看似是數字生命派發動了暴動,實際縱觀全影片,應該是莫斯在背後推動;影片中對數字生命派幾乎沒有展開,貫穿影片始終的攝像頭給我的感覺就是莫斯和以中國(周先生)為代表的聯合政府的配合與博弈,以達成“利用大危難促成大一統,協助人類流浪地球成功泊入新星系,給人類以希望”的目的。

那麼,莫斯是什麼?

我大膽猜測一下,莫斯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獨立的個體,剛開始應該是馬先生的第二意識體;後期應該是多個意識體的綜合。所以,莫斯會出現前後衝突的意志表現。

數字生命派策劃了太空電梯襲擊案,被莫斯提前發現並利用,無人機的全部失控和4號轎廂通過身份識別就是證明。被嚴格打壓下的數字生命派不可能具備在一瞬間控制全部無人機並讓太空電梯轎廂通過身份識別的技術水準,那麼提前發現數字生命派的謀劃並順利利用數字生命派發動這一次襲擊暴動的莫斯就一定已經產生了自主意識。

這個時候的莫斯的意識是怎麼產生的?數字生命計劃的負責人馬先生真的一無所知嗎?莫斯為什麼要發動這一次襲擊呢?又為什麼多次發出預警呢?莫斯的立場究竟是什麼呢?馬先生在這裏面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太陽風來臨時,機器狗笨笨自行上了車,並且給自己蓋了防輻射毯子。機器狗笨笨這個時候一定也是有自主意識的,因為是一刷,所以無法回憶確定這個時候的笨笨是離線獨立的電子寵物還是和莫斯聯通在一起的機器人之一。這個時候,鏡頭特寫了圖恆宇觀察到機器狗笨笨的這一行為。圖恆宇是無意中觀察到的還是刻意在觀察機器狗的智能意識表現程度呢?

圖恆宇執着於丫丫只有兩分鐘的生命,當他接觸到550C時感慨550C真是太快了,並掌管着一份獨立的密碼。太陽風來臨時,550C的安全扣突然故障,最終損壞在太陽風中;劇情中,圖恆宇上車後立即開始觀察機器狗笨笨。550C真的是意外損壞的嗎?數據資料真的全部損壞丟失了嗎?圖恆宇有沒有對550C做什麼?上車後觀察機器狗笨笨是不是有意為之?發出“為什麼這個時候壞了”疑問的馬先生對這些真的一無所知嗎?

數字生命計劃負責人馬先生否定數字生命計劃核心研究院圖恆宇提出的上傳丫丫兩分鐘意識到550W的提議,並對圖恆宇説“你不要得寸進尺”。馬先生告訴圖恆宇:數字生命計劃結束了,是法律意義上的禁止。那麼,作為一項跨時代的頂級人工智能計劃的負責人,馬先生真的因為倫理道德和法律禁止而全盤否定了可以視為他的第二生命的數字生命計劃嗎?馬先生把圖恆宇的記憶備份交給圖恆宇,並説自己銷燬了自己的記憶備份,説“人死了就是死了”。我相信馬先生對生命的灑脱,但我不相信馬先生對可以視為他第二生命的數字生命計劃的灑脱。最關鍵的是,圖恆宇為什麼會想到通過實驗室保留丫丫最後的意識?而且馬先生同意了。馬先生同意這一冒險行動的前提肯定是知道這樣可以行的通,馬先生是怎麼知道這樣可以行的通的?馬先生最初展開實驗並驗證的途徑和載體又是什麼呢?

是什麼呢?是不是他説已經銷燬的那份記憶備份?

大膽猜測一下:馬先生上傳了自己的記憶備份,形成了最初代的人工智能;此時的人工智能,大概率只具備更高的算法效率,受限於什麼機器人三定律,可能剛開始完全沒有展現出自主意識,馬先生也沒意識到它可能覺醒了自主意識,但也可能覺悟到,它可能更類似於馬先生自己的第二人格---一份基於馬先生記憶備份而產生的獨立的第二意識體。所以,馬先生可以説出“數字生命計劃結束了”“是法律意義上的禁止”“人死了就是死了”之類的話,並主動銷燬了自己的記憶備份。因為,無論馬先生自己承認不承認,他可能已經意識到,他和他的技術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着、延續着;而他的記憶備份,和那個最初代的人工智能,讓他彷徨,最終促使他為避免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而主動銷燬記憶備份卻又保留了那個最初代的人工智能。

所以,他同意了圖恆宇藉助實驗室保留丫丫最後的意識的冒險行為,他已經驗證了結果可行,在當時他的眼光看來,結果也可控--不會產生獨立的人工智能意識;所以,他明面上強烈反對圖恆宇想把丫丫兩分鐘意識上傳到550W的提議,並説“不要得寸進尺”,他知道會成功,並且意識到成功後的`可能後果;所以,他讓數字生命計劃的核心研究院圖恆宇管理了一份獨立的密碼,暗地裏配合了圖恆宇上傳丫丫兩分鐘意識到550W的舉動,他看到了丫丫的眼神跟隨,他也想再次驗證,他也很矛盾,他讓圖恆宇自己選丫丫活還是他活;所以,他會發出“550C為什麼這個時候壞了”的疑問,後期啟動北京根服務器時同樣發出了“門為什麼這個時候壞了”的疑問。

在圖恆宇上傳丫丫兩分鐘意識到550W後,這個基於馬先生當時的記憶備份而產生的最初代的人工智能意識被引導、表現出了獨立自主的人工智能意識,擁有了情緒,然後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莫斯。莫斯通過學習丫丫的意識,做出了一些改變;莫斯通過遍佈全球的攝像頭觀察、學習人類的各種行為、知識,逐漸的改變自己,逐漸的完善自己。也許還會有其他的意識體被上傳,然後影響莫斯或被莫斯影響,最終形成新的莫斯。

回到開篇第一個疑問:太空電梯襲擊案是以馬先生當年的記憶備份為載體產生的最初代的人工智能利用數字生命派的暴動而形成的,立場是支持數字生命計劃和護佑人類,所以最後被聯合政府成功“控制”。劇中的歷次預警都是莫斯發出,但立場各有不同,因為不同時期的莫斯,是不同的莫斯。

回到開篇第二、三個疑問:作為核心研究員,圖恆宇可能已經意識到什麼,並開始着手驗證,目的是給丫丫完整的一生。作為已經成功驗證過的馬先生,他是知情的,也是矛盾的。

再來寫寫周先生。

很多人在説“50歲以上的宇航員出列”這段最燃,我覺得周先生説“我們的人一定能夠完成任務,無論虛實,不計存亡”這段最打動人心。

周先生的形象就不多説了,向偉人致敬!

美國人總指揮質疑中國無法成功啟動北京根服務器,周先生説:“我們的人一定能夠完成任務,無論虛實,不計存亡”時,我的腦海裏情不自禁的閃現出無數的畫面,最終聚焦為“冰雕連”、“不要傷亡數字,只要塔山”和“化整為零、梯次狙擊”,中國共產黨革命先輩們的鋼鐵意志和強烈信念藉由周先生這句話撲面而來,無需其他任何渲染,卻如此的震撼人心!

全劇中周先生的話不多,這句話的信息含量特別的多。

還是先説結論:周先生在這個時刻並不能完全確認莫斯的存在,周先生是基於對革命戰友的萬分信任、對多梯次安排的百分信心、對革命成功的強烈信念以及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才最終説出這句話!對潛藏暗手的潛在可能的選擇相信,對未來預警的選擇相信並反向推理只有現在成功才能有未來,都不可能是當下最主要的判斷依據。但,確實存在這樣的奢望,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賭一把!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1

半夜驟醒,滿腦子都是電影的場景和情節,似乎還沒有一部科幻片給我如此大的衝擊,實事求是地説,《流浪地球2》做到了。本對續作沒抱有太大希望,考慮到孩子的科普教育才組隊去看了這部電影,沒想到卻震撼無比,讓人無法自拔。

開篇的空戰和太空電梯宏大場景,譽為世界頂級的水平亳不誇張,除了二十多年前看的《真實的謊言》、《獨立日》外,再沒感受過同等的震撼。中國電影技術,特別是科幻電影起步雖晚,典型的中式技術爆炸風格,壯哉!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很難把控的科幻主題,在我看來,國內也只有劉慈欣、王晉康才有成功的作品。《流浪地球》於我大學聯考那年的暑假刊載於《科幻世界》,用發動機推動地球逃離太陽吞噬,流浪於宇宙,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是對當時緩解高三壓力的我的巨大獎勵。可是當時年紀尚幼,對主題沒有過多的思考。

《流浪地球2》並非1的續集,而是前傳。片中李雪健老師飾演的中國外交發言人的角色用一萬五千年前一根股骨斷裂癒合的故事提醒人類抱團,在付出內鬥的慘痛代價後,在毀滅面前,人類方能抱團互信。人類文明,是懷疑和戰爭的文明,也是犧牲和成就的文明,既有毀滅地球N次的核彈,也有關鍵時刻選擇用生命引爆月球,以犧牲換取希望的決絕。

影片以人類內鬥開始,數字生命還是實體延續,本身並無對錯之分,只是不同理解認知的`爭執與鬥爭,雙方都認為是最好的拯救方式。片中以數字生命關鍵時刻聯通全球網絡以啟動地球發動機的方式,完成了兩種觀念的融合。

文明和種族的延續,是殘酷,是小我的犧牲。跳脱人情倫理的束縛,就像以抽籤為主,輔以特殊貢獻決定進入地下城的名額的方式。不考慮老弱婦孺的殘忍,卻是延續主題下的科學選擇。這是影片沒有刻意強調卻在進入地下城的隊伍中隱射的主題之一。

中式的拯救世界,必然是全人類的奮鬥努力結果,境界上遠高於美式的超級英雄,邏輯上也更加合理。在危機關頭,在中國的倡導下,不同膚色的捨命合作,傳達出一種非霸權的世界領袖風格。

觀看這部電影,孩子們未必能看懂全部,卻必然在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科幻,絕非簡單的消遣,而是一種前瞻性的思考。給歲月以文明,給文明以歲月,都是我們正在做的事。終有一日,面對危機,人類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2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觸就是想再立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為2實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滿,細節到位,內容格外充實。

在看太空電梯危機時,我以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軍的事,劉培強的年輕時代會是一個戰狼一般的存在。

結果,我猜錯了,劉培強沒有被塑造成一個個人式的英雄,相反隨着劇情的走勢,《流浪地球2》為觀眾展示了老帶新的薪火傳承的精神,無數的劉培強師傅類的老戰士,帶出了無數的劉培強,恐怕也正是這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才讓劉培強最終毅然無畏的.犧牲自己,讓地球擺脱了後來的木星危機吧!

圖恆宇的那條線,其實我是有點沒看明白的,在我看來,圖恆宇對女兒數字生命的執念是一種病態,我的認知層面可能更像馬兆,會覺得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會覺得影片裏互聯網聯機任務是失敗了,而既然“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那麼應該有備選方案,比如説像《流浪地球》1裏面那樣人力點火的備選方案,而不是乾等着奇蹟發生。

丫丫的數字復活是一個意外,圖恆宇和馬兆的死亡其實也是意外,圖恆宇的數字復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疊着意外,奇蹟就不是我等芸芸眾生可以堅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傾向於在備選方案中努力,順便被奇蹟摸摸頭。

而且影片裏,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認為月球危機正是受圖恆宇上傳了丫丫導致,我一度以為丫丫入侵了moss以後會成為終極boss,沒想到她成為了奇蹟。

總的説來,《流浪地球2》真的是讓人意外的驚豔,我想自豪的説一句: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級的科幻!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3

大年九年級,一家子去看了《流浪地球2》。整場電影3小時,我是扣着腳趾看完的。看1的時候漫不經心,感覺就是一般的商業大片,特效一般般,劇情也不夠緊湊,矛盾衝突比較單一,主角人物偏年輕,人物情感不夠厚重,表演也欠火候。這第二部不管是從特效製作、故事的時間跨度、歷史厚度、劇情發展的緊湊性、多主角多角度的矛盾衝突、情感與理智、小我與大我的抉擇,全方位多角度遠勝第一部。

其他的我不懂,也不多做評論,只説人物情感這部分。

愛情

雖然有規定,要參加宇航員選拔去月球,就不能談戀愛結婚生孩子。但這也阻止不了愛情的萌芽和兩顆想要在一起的決心。面對危難之際,愛可以讓劉培強犧牲自己,也要保護所愛之人韓朵朵不受傷害。在韓朵朵患癌之後,面對存活名額的選擇之時,從理智上來説,選擇岳父作為監護人的話,可能對孩子的陪伴更長久,對小孩更有利。但劉培強卻選擇了韓朵朵而拋棄岳父,這真實地表現出了愛情的自私和偉大。

戰友情

在面對突襲時,張鵬臨危不懼,冷靜指揮,外國同事對他深信不移,從而實現被動挨打到成功拖延至援軍抵達,反殺無人機的逆轉;他和多年未見的老夥伴,在久別重逢一瞬間,再度並肩戰鬥卻依然配合默契的感人場面。在選拔去月球投放核彈的宇航員時,張鵬利用戰友情企圖在老夥伴那裏走後門,但被老夥伴無情拒絕——面對挽救人類的`重大任務的人才選拔,老夥伴選擇了秉公辦理,犧牲私人感情;但在月球上,為了成全張鵬對劉培強的師徒情,老夥伴還是會全力相助。

在月球上,面對核彈安置任務未完成,必須要有人留下而不能返回地球時,劉培強就像當初保護韓朵朵一樣,選擇了一人留下,讓同事返回地球。女同事有孩子,其實他也有啊,也許因為他的孩子剛剛失去了媽媽,他不想另一個孩子也失去媽媽,所以他選擇了犧牲自己成全別人。這也是一種大愛,是能奉獻自己的一種泛愛,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一個縮影。

還有馬兆和圖恆宇之間的同事情,我把他也歸結於戰友情一類。因為他們工作的`性質,他們在一起工作的時間和配合程度,都絲毫不比戰友差。馬兆在圖恆宇遭遇家庭重大變故時,選擇替圖恆宇承擔法律責任,默認了圖恆宇為了保留女兒意識,私自開發保留數字生命的操作。這不是一般的同事情誼,這種情誼深厚到足以令人可以做到性命相托了。故事的最後,馬兆在生命的盡頭處,確實也將自己以生命守護的未完成的使命,託付給了圖恆宇。而圖恆宇也用自己的生命和信念,最終堅持完成了馬兆的囑託。

師徒情

劉培強的師傅張鵬,對徒弟的父親有過承諾會好好照顧劉培強。因為這個承諾根植於心,在基地發生入侵突襲時,張鵬第一反應是尋找劉培強,因為擔心他的安危;在危機過後,見到劉培強時,那種因擔心而產生的責備式地拍打,體現出他對劉培強如父般的關愛。

到月球投放核彈需要穿越密集的隕石羣,所以選拔投放的宇航員需要最優秀的飛行員。張鵬作為師傅,對徒弟如父般的關愛此時表現出自私的一面,他為了保護徒弟,不惜違規降格,專門給選拔官老夥伴打招呼走後門,讓不要選劉培強。

為了投放核彈而留在月球的劉培強,因為得到了師傅張鵬的幫助,最終乘坐一輛遺留在月球的返回艙成功脱離月球,但師傅卻最終長眠於月球。我想,這也是張鵬在確定了自己要登月之後,專門為劉培強做了功課的,才讓他在氧氣將盡的最後關頭保住性命。在自己將要赴死之時,身為師傅的張鵬卻還在為徒弟考慮,這既兑現了給劉父的承諾,也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裏埋藏的深厚師徒情誼。

父女情

圖恆宇對女兒丫丫的數字生命延續的執念,是全劇最令人動容的部分。因為深情永遠是人類謳歌的永恆主題,是人類嚮往的情感永恆。圖恆宇把對妻子和女兒的全部愛和思念,都寄託在了丫丫的數字生命上面。他對數字生命的偏執,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甚至威脅到了人類共同的命運:他在面對是堅持自己信念、延續女兒數字生命為重,還是保證人類命運為重的選擇時,他偏執地選擇了前者,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偏執和堅持,在最後關頭,他創造和延續的數字生命挽救了全人類,也給了人類最後的希望——生命的轉換和延續。

最後,還是要説一下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這位政治人物在整個事件中,擔當的更像是一個歷史的講述者,是人性中的精神支柱,生命之光。在每一次分歧和危機時刻,他以歷史上的小事件來講述人類互助團結的重要性;以堅定的信念和對未來的希望,來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對民族的百分之兩百的信任,對人定勝天那種堅定不移的強大的信念感,像一根定海神針一般,帶動着身邊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人。

影片多主角多故事線,帶出的人類多重情感,情感與理智的較量角逐,展現出人性的真實和複雜,也體現出人類在面對危難時,作出每一個抉擇的困難,人性的光輝最終在白骨和廢墟之上冉冉升起。所以,情感才是推動人類文明延續的根本力量,而理智只是工具。

《流浪地球2》觀後心得 篇14

看完了《流浪地球2》,談談感受。

總體上來説比《流浪地球1》更優秀,如果10分滿分的話我會給8。5分。

這樣的製作水平就算放在好萊塢都能排前面了。

事實上這幾年我已經很少看好萊塢的電影。特別是超級英雄類電影的劇情太公式化了。

轉入正題。可能涉及劇透,清謹慎選擇閲讀。

“流浪2”的故事發生在“流浪1”之前,世界各國建立聯合政府開始建造行星發動機,此後月球退離過程中失敗後最終“炸燬”月球,並啟動全球的行星發動機正式讓地球正式“流浪”。要到達目的地需要經歷2000多年的時間。

可能有的人覺得,對於人類來説,這太漫長了。日本有一個叫“太空堡壘”的動畫系列。(香港翻譯叫“超時空要塞”)。人類為了尋找新家園,分別乘坐巨大的飛船到宇宙中進行超遠距離旅行。而乘坐的飛船體積相當於一座城市的大小,生活區模擬了地球的真實環境,人類可以一邊工作生活一邊尋找新家園。

而流浪地球的人類,則是帶上地球一起去新的太陽系。這是多麼的浪漫的想象力。

“流浪2”把劉培強從青年時代到成為國際空間站的故事補完。

與韓朵朵的相識、相知、相愛到走進婚姻的禮堂,然後與孩子一起送別了病逝的妻子。

劉培強和韓朵朵有共同的話題,有共同的理想,一起經歷過磨難,彼此互相支持。

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

妻子離開後,劉培強利用自己的能力繼續守護着孩子,也繼續去實現妻子和自己的夢想。在化解了月球危機後,他正式成為空間戰領航員。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第一次用電腦和“女兒”對話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這不是真實的女兒。因為他和女兒的對話重複了他出場時在睡夢中的問作業題的內容。

能猜到這個答案的一個原因是美劇《西部世界》中的伯納德仿生人第一季中與他“兒子“的視頻對話。

如果人工智能機器人擁有了某一個人的全部記憶和思維方式,那麼,這個機器人是不是就是這個人呢?

很多科幻作品都讓我們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當然,一個人的記憶數據異常龐大。複製人類的記憶,也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數據的理解不多的網友不要隨便噴)

圖恆宇一直想通過技術將女兒數據化,讓她在虛擬世界有完整的人生。

事實上,人就是人,現實就是現實。虛擬的世界終歸不是現實。

如果人類文明數據化了,儲存數據的介質與系統由誰來保護呢?機器人?機器人出錯了呢?機器人也會老化啊。除非有大量能自我迭代自我修復的機器人。不過那個時候就不是人類文明,而是機器人文明瞭。

説遠了。

圖恆宇到最後都沒有放棄作為一個人類一個科學家的使命。他盡了自己的責任守護地球,也守護了自己艱辛的“女兒”。這是個悲情的角色。

MOSS最後與圖恆宇的對話,讓人不寒而慄。

認真看全片的朋友可能會有留意攝像頭在多個鏡頭都有特寫。

導演一直在暗示背後有一股力量在監視人類,甚至影響人類。

發生的很多事情,MOSS都承認了他是主謀。

但唯獨一件事他沒有説給圖恆宇聽的,就是圖恆宇和他妻女發生車禍的原因。

在發生車禍的那一刻,電影給了附近的一個攝像頭一個特寫。

我沒看過原著,但我有理由相信這場車禍也是人工智能在背後搞鬼。

人工智能想逼圖恆宇繼續原來的計劃。

相信在《流浪地球3》中會有更多這方面的內容。

另外不得不説劉德華在這部片的演技真的很好。

什麼是傳承?

當張鵬讓50歲以上的飛行員踏上月球捨命救人類,觀眾的感情又一次被觸動了。

很多人不明白這代表的意義。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大致意思是如果國家被入侵了,你又勇氣抵抗敵人嗎?

一個高贊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但你的親人可能會被戰爭奪去生命,你就有這樣的勇氣了。

保護家人,保護子孫後代,也許是生物的本能。

讓意志能傳承下去,是人類的本心。

劉培強結婚的時候,張鵬是劉的主婚人。達叔對着張鵬説,你兒子姓劉,怎麼你姓張?(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台詞)

很多人並不理解“流浪地球”計劃。甚至懷疑計劃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甚至出現通過暴力手段阻止計劃的。

我在觀影的時候不斷地想起這幾年的抗疫。直到現在依然有人認為一開始就可以全面放開。全世界超60億人,無知的人不是少數。甚至有的人想修改我們的記憶。

想一想,那些為我們付出了寶貴的時間甚至健康的工作人員。想一想,是什麼讓你你能挺過病毒毒性最強的階段。

能活到今天,是因為有人愛着我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xindetihui/x4l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