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字經》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字經》有感合集[15篇]

讀《三字經》有感1

有一本書,它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小孩轉變成一名有知識、有思想的國小生。那本書就是——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別看這就短短的幾句話,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剛生下來都很善良,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會使習性的差距變大,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不再善良了。媽媽就曾經給我講過與這個有關的故事。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孩子,長得很可愛,媽媽總喜歡把他抱到鄰居家去玩。而有一次,他無意中把鄰居家的一根繡花針帶回了自家,讀後感《讀三字經有感》。媽媽看了,説:"孩子,你真聰明,還知道把這個拿回來"孩子聽了,很高興。於是,他就養成了拿別人東西的習慣。長大後他成了一個小偷,還犯了大案,就要被處死。而在執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見母親一面,母親淚流滿面地跑過來,小偷説要親一下母親,母親同意了。小偷湊上去,然後一口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母親罵她不孝,他卻説:"媽媽,當我第一次拿別人家裏繡花針的時候,你能告訴我那樣做是不對的,今天,我就不會走到這個地步。媽媽,我恨你!"

我們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接受家長和老師好的引導,就有可能走上歪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害的人。這就是三字經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同學們要謹記啊!

讀《三字經》有感2

它是一團火,燃燒熾熱情懷;

它是一簇花,馨香愛的心房;

它是一股水,盪滌你我胸襟……——題記

微風激起我心中層層漣漪;陽光四射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愛的便利貼貼滿我心全部。

它是寬容卻不是縱容。

我是白雲,它是藍天。我肆意地縹緲在它的懷抱中,卻不由己亂飛。

因為,我始終孕育在它博大的胸懷中。

我是小樹,它是園丁。我快樂地生長在它的管理中,卻不亂冒枝杈。

因為,它愛的利剪無時無刻不在修剪着我。

寬容卻不縱容的它,讓我沒有成為温室裏的花朵,經受風雨洗禮後的我才會成為“人”。

它深情也無情。

我是小溪,它是大海。我歷盡千辛萬苦擁有它的懷抱。愛撫,微笑,於是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一切,我想霸佔它所有的愛,它深情地安慰而又無情地拒絕。由此,我懂得了分享。

它疲憊卻不厭倦。

我是一本書,它是讀書的人。我有錯,它改錯;看到我的亮點,它褒揚卻不引我驕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讀了我千千萬萬遍,卻新意盎然。

它自私也無私。

我是電視劇中的王大春,它是醜娘。它長得極醜,但心靈卻極美;我無情將她拋棄,她卻不怨,不恨。我自己振振有詞,它卻在寂寞角落默默落淚。我有時也心痛,但它卻竭力安慰。將傷心悲痛自私地埋葬,包裝出的幸福卻無私盪漾。

它的無私,它的自私,讓我無地自容……等我要改錯的時候,它卻悄然離去……我只能壓抑一輩子。

不要提起荒寂的道途,不要赴往陌生的.旅程,你眉梢鬱結着憂愁,你眼眶淚珠盈盈,那緊緊鉗閉的嘴角,不要再唉聲歎氣,不要等韶華虛度,百花飄零。它——我們的父親母親,我們所霸佔的父愛母愛,不能長久逗留,不要再説自己還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快用你的雙手,將那歲月的痕跡撫平!

“首孝悌,次見聞!”

讀《三字經》有感3

寒假裏,我學習了《三字經》,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作者乃南宋王應麟。此書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字。它共包括6部分內容。第1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教育和學習對兒童的重要性。第2部分“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講述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長。第3部分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了一些生活常識。第4部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了一些古代重要的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第5部分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介紹了中國的'歷史。第6部分從“口而誦,心而惟”至“戒之哉,宜勉力”,教導我們要從小認真學習。

我發現《三字經》中的很多話都是金玉良言,尤其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等到被窩暖和了,他才請父親上牀。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於是我就向黃香學習,替媽媽暖被窩。媽媽説:“孝敬父母不僅表現在替父母暖被窩,更重要的是要明事理,讓父母少操心。”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也給了我很多啟發。漢朝人孔融家裏種了一棵梨樹。他四歲的時候就把大的梨讓給兄長,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我要向孔融學習,像他那樣謙讓同學。

“披浦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這一段話説的好。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扭轉貧苦的命運,我要向路温舒和公孫弘學習,兒時努力學習,將來成大器。

“頭懸樑,錐刺股。”分別講了晉朝的孫敬在讀書時把自己頭髮拴在屋樑上以免自己打瞌睡、戰國時的蘇秦每當讀書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以免自己睡着的故事。從這句話我想到了讀書不能因為一點疲倦就放棄,疲倦時也要自我督促。

《三字經》真是一本千古名作!它能讓我們的品行變得更完美,怪不得學校要求我們讀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4

昨天中午,我加班把《青銅葵花》這本書看完了。書的內容很感人,看到好幾個部分時,我都被感動地哭了。

書中講了一個叫葵花的小女孩兒從小就失去了媽媽,她的爸爸帶領着她來到了大麥地村。可是,爸爸在畫完葵花(大麥地種的葵花)獨自駕船過河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把爸爸捲到了河裏淹死了,幼小的葵花就這樣成了一個孤兒。最後,她來到了青銅的家。青銅的家很窮,雖然日子艱苦,但她卻很幸福。最後,兩個阿姨和青銅葵花市的市長把葵花接回了城市。青銅和葵花分開的那一瞬間,青銅會説話了,他大聲的喊着:“葵花!葵花!”

合上這本書,我從葵花聯想到了我自己。我自己可以説,比葵花幸福10000倍。葵花上學的錢是家裏人省吃儉用,賣蘆花鞋攢出來的。葵花知道,家裏人很辛苦,所以她不亂花錢,她還揹着家人自己乘坐一艘輪船到南方撿銀杏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打工。而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手大腳地花錢。誇張一點兒可以説是揮金如土。上街買這買那,我要吃什麼,媽媽買,我要玩什麼,媽媽也買。葵花卻什麼東西也不敢買,反而自己還掙錢。

我真敬佩葵花,敬佩葵花不亂花錢的`好品質。葵花不但不亂花錢,而且還很懂事呢!

葵花到了青銅家裏,從來不撒嬌,很體貼家人。家裏很窮,要做作業的時候,為了節省燈油,到夥伴家借燈光寫作業。夥伴們不讓借了,青銅就給葵花捉了很多很多的螢火蟲,放在一個瓶子裏,葵花接着螢火蟲的光寫作業。爸爸媽媽有時候批評她了,她也虛心接受,不犟嘴。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奶奶得病了,葵花的心裏就出現了念頭,第一就是掙錢,第二就是在期末考試那天成績不考好,這樣就不用交學費,爸爸媽媽就可以把省下來的學費給奶奶當醫藥費。我想一想,心裏實在有些羞愧。

葵花那麼懂事,那麼節約,我真需要向她學習學習。從今天開始,我要讓爸爸媽媽監督着我,我只買我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東西一律不買!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葵花一樣懂事的好孩子,珍惜我現在的幸福生活!

讀《三字經》有感5

寒假裏,我按照學校的要求,誦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作《三字經》。雖然,我只會背誦一點點,但是裏面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很受啟發。

有一句話是“香九齡,能温席”。媽媽給我講了這個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那時候的.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而且農户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人們很難入睡。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為了讓父親少挨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脱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他的故事人人稱讚。

今年過了年,我也九歲了,和那時候的黃香一樣大。我從來沒有認真想到過要為爸爸媽媽做什麼事情,有時候我認為我為爸爸媽媽盛飯或者自己洗一雙小襪子,我還覺得自己很能幹,很了不起呢。看了這則故事,我很慚愧,我以後也要多孝順父母,像黃香學習。

讀《三字經》有感6

去年的寒假,我翻了姐姐的書架,無意翻到了一本《三字經》,我帶着好奇心認真讀了這本書,讓我收益很多。《三字經》這本書講述了人從生來的本性到兒童再到少年時期父母師長對他的重要性。

在這本書中,列舉了古時候孟子的母親培育孟子,她特選擇適宜的鄰居相處,但是孟子就是不認真讀書,孟母氣得把織布機上已經織了一半的.線剪斷了,以此教育孟子學習就像這織了一半的布被剪斷線半途而廢。孟母真是讓我敬佩。

《三字經》中有幾句話讓我記憶憂新,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它讓我明白從小要好好學習,不能錯過最好的學習機會,更不能做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像“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用扇子扇涼蓆。他的細心和孝順是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而“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讓我體會到兄弟間要相互謙讓,做兄長的要呵護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長。雖然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但我們有夥伴,有同學,所以我們對同學和夥伴也要相互謙讓尊重。

《三字經》讓我受益匪淺。

讀《三字經》有感7

我讀過很多課外書,《三字經》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記載了許多歷史文化,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記憶猶新的《三字經》有許多,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它讓我明白了人生下來就要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等於一個平庸無知的人,我讀了之後懂得人務必要學習。比如,我剛剛學《三字經》時,只會讀,不明白它的含義,之後,我經過查資料才理解它的'意思,並把它記住了。之後不管看到那一句《三字經》,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了。

“融四歲,能讓利。弟於長,宜先知。”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明白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自私自利是每個人從小就就應懂得的。我明白了兄弟姐妹、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尊重。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如果所有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來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久祥和,所以每個人都就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讀了《三字經》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積累了很多豐富的詞彙,瞭解國家的歷史,學會了怎樣為人處世

讀《三字經》有感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最近,在我們班能聽到孩子朗讀《三字經》的聲音。

開始,我以為孩子們只是喜歡《三字經》的朗朗上口,沒想到孩子們也喜歡聽裏面的小故事,也聽懂藴含的道理。《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温席》讓孩子學會尊敬父母,關心他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讓孩子們懂得人為什麼要學習的'道理。

《三字經》的學習剛起步,在今後的學習中,孩子們會懂得很多很多的。

讀《三字經》有感9

上學時媽媽給我買了兒童讀物《三字經》,並告訴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古人認為,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讓我沒事時讀一讀。我很好奇就根據注音慢慢讀了起來。我發現它三字一句,很上口,裏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懂得小的時候不學習,長大什麼都不會,有什麼用呢?“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實禮儀。”讓我明白:我們從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讓我知道: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行為,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學會的。“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蠶能吐絲,蜜蜂能釀蜂蜜。人如果不學,什麼都不會,連一些動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為我們講道德,論古今,有名人英雄,有歷史戰爭,有學習方法,有自然規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通過誦讀《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讀《三字經》有感10

過去,我是個學習不太用功的學生,成績一般,興趣平平。後來,在誦讀三字經過程中,我受到了啟迪,逐漸愛上了誦讀,喜歡上了學習。

記得上國小低年級時,我性格很內向,上課不愛發言,經常迷迷糊糊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習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下游,加上自己不愛和同學交流,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有什麼事都憋在心裏。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總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失去了自信心,也開始厭學了。爸爸媽媽看到我沒精打采的.樣子,只是乾着急,也束手無策。

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我們班同學都開始背誦三字經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就打開三字經背了起來,當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時候,看着下面的註釋,我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會成為出眾的玉器;天資再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國家棟梁。

是啊,如果我年少時不用功學習,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不斷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怎樣面對人生的考驗,拿什麼本領去建設祖國呢?到時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想到這,我突然發現以往自己的學習態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努力提高成績,長大考一所好大學。

現在,我已將三字經熟背於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寫在了紙上,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牆上,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在開始。

讀《三字經》有感11

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這本書分成上、下兩本。

《三字經》這本書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兒童必須要學的、要讀的一本書,可見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經》被錢文忠分成了三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講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的是史,即歷史,《三字經》從三皇五帝一直講到了清朝。第三個

《三字經》開頭的六個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講的是學,即勤奮好學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這六個字卻有着豐富的內涵,它講的是一個關於人性本質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説,人性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也就有了“性惡論”與“性善論”。

在《三字經》中,講了一個很有趣的學説,那就是五行學説,“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五行分別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

讀《三字經》有感12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孟母的做法讓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讓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又是跟我買點讀機,又是幫我買學習資料,每次暑假的時候還要把我送去參加一些培訓班。以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他們給我買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説我一下,我還會不服氣的跟他們頂嘴,認為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讀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做了,他們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之下一個個都成了小皇帝,他們唯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什麼東西都是揀好的拿,不知道謙讓,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還要懂得孝敬父母,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

總之,學習了《三字經》之後,我真的是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13

“讓閲讀成為習慣”這是我們學校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一種思想。今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一次“讓好書鏈接世界,讓書香滋潤心田”的讀書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讀了很多書,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三字經》了,在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道理,有感恩的、有勤學的、有做人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一段“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意思是説:漢朝的路舒温家裏很窮,把借來的《尚書》寫在用蒲草做的席子上學習,公孫弘則把竹子削成片抄下《春秋》。他們雖然都很窮,買不起書,但仍很努力學習,最終獲得成就。晉朝的孫敬讀書時用繩子把頭髮懸在屋樑上,只要一打瞌睡就回被繩子拉住。蘇秦讀書讀累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們雖然沒有老師督促,卻很自覺地學習。晉朝的車胤把螢火蟲裝進紗袋裏,以此照明看書;孫康則就着屋外雪地上的月光的反射光來讀書。他們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的李密,放牛時把書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為了讀書,他們一點都不怕累。這段話所説的前輩,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想盡辦法都要讀書,經過他們千辛萬苦的學習,最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使我十分感動。使我感動的不是他們的成就,而是他們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讀書的這種精神,這種勇氣。這種精神、這種勇氣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重大的震撼。他們當時的條件和現在的條件來相比真是天淵之別,我們現在有設施設備齊全的學校,有兢業、優秀的老師來教,書本學習用品一應俱全,不懂的可以問老師、問家長等,條件不知道優越多少倍。但是我們現在的人和他們相比,這種拼勁、這種勇氣是遠遠比不上的。我們要向前輩們學習,要好好的珍惜眼前的大好機會、大好時光,抓緊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用自己的進步回報社會,回報家長。切勿“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三字經》有感14

《三字經》相信大家都在國小階段讀過或背過,大家都有所瞭解,下面就談談我對它的理解和感悟吧!

《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古代名書,是國小階段必備的課本。《三字經》主要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講禮貌,還要有孝心和愛心。其中,對我感悟最深的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段話,講的是母親把我生下來,不僅僅是要讓我們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父親沒有教育好我們,那就是父親的'失責,同樣,我們一定要自覺學習,以後報答父母。相同,在學校裏,如果老師不把我們管嚴,那也就是老師沒有做好,但我們班的老師可好了,她上課嚴肅,下課就像朋友,感謝可敬的老師,您讓我們在快樂中收穫知識。還有,玉不琢,不成器。我更喜歡這句話,是比喻一個人就像一塊玉,學習了,等於把這塊玉打磨,進行加工,就成為一個物器。相反,如果不學習,那塊玉等於碰也沒碰過,就是塊普通的石頭,沒有價值。最後: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是説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他這種兄弟情誼,不自私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其實,這種行為也可以用在生活當中,比如:不要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你爭我搶,而是要懂得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是好的。

《三字經》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要認真並快樂地學習。同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父母和老師,這不是在喊口號,我要一步一步用實際行動做好,要做個“沒有我,地球就不轉了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15

《三字經》中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這個故事講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讀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後來成了大學問家。

我讀了後,從心裏佩服這個有耐性有決心的蘇洵,從而想到我自己,像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後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現在年紀輕輕,更應把握大好時光,發憤讀書,才不至於將來後悔,並學習蘇洵的耐性和決心,對我將有很大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xindetihui/wxm7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