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心得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銅葵花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

在茫茫人生歲月中往往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當這些困難來臨時,你會怎麼做?是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就放棄;還是咬咬牙,繼續堅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很容易回答。但真正做到的,又曾有幾個?這本《青銅葵花》就是最好的詮釋……

書中的青銅和葵花因為一個特別的機緣,成為了一對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青銅家雖然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們面對困難,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正視困難,不向困難低頭:在村裏鬧蝗災時,村裏的糧食被洗劫而空,大家都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但青銅和葵花仍堅持着,他們挖蘆根,捉水鴨,為的就是能填飽肚子;冬天氣候惡劣,為了一家人能照張相,就拼命做蘆花鞋,讓青銅忍着嚴寒,到油麻地鎮上去賣蘆花鞋;奶奶得了重病,為了讓奶奶能有錢看病,葵花就背井離鄉到離大麥地很遠的江南去撿銀杏……青銅一家面對困難,他們會勇敢地挑戰困難,永不言棄!

那麼,如果把我們換作青銅和葵花,我們還能像青銅和葵花那樣勇敢地面對困難嗎?這時,以往的一幕幕景象浮現在我眼前:那天我已經跑了800米了,累得氣喘吁吁,雙腿也變得沉甸甸的,猶如注了鉛塊似的,但爸爸要我還要繼續堅持下去時,我心想:反正我今天已經跑了800米了,又那麼累,今天就到此為止吧。何況明天還要跑,明天補也行啊。於是我便放棄了,稱自己已經吃不消了,再也跑不動了。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有些慚愧啊!比起青銅、葵花他們遭遇到的困難,我這點小困難還算什麼呢?他們遭受的痛苦是我的一千倍、一萬倍!

還記得有一次,家庭作業上的一道題難住了我。儘管我絞盡了腦汁,可我還是做不出來。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我的內心倍受煎熬,就在我想放棄時,我想到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我想到了青銅和葵花在面對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我控制住自己那焦躁的情緒,沉下心來,仔仔細細地再把題目審了一遍,查看自己前面所做的方法和步驟,想着、看着……突然一種解題方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的思路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在我歡呼雀躍時,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時,我也收穫到了面對困難,永不言敗傳遞給我的那正能量。是的,如果我這次在面對困難時,選擇了放棄,或許我就無法掌握到解題思路。堅持下去,風雨之後總會有彩虹。

是啊,人生有太多的艱難和波折,我們要學會去適應生活,讓自身融入到環境中,但是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去迎接困難打來的一個個浪頭,在拼搏的過程中,體悟人性的温暖和感動。在遇到困難和波折時,不能輕易放棄,要進全力去克服困難,不能半途而廢,更不能向困難低頭,勇敢地去面對它,做生活的強者,做學習的強者!當困難來臨時,你會怎麼做?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説:“我要像葵花一樣昂着頭,朝向天上那一輪金光四射的太陽!”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2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後,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幸福,總是抱怨這兒、抱怨那兒的,可是,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還有比我還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親情,友情,眼淚,微笑,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會永遠不離開你,一直陪伴着你,守護着你!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穩穩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坎坷。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雖然它們的生活很貧苦,但它們樂觀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生活得很快樂,那是精神上的美。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為這個家、為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為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為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為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抬起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 還 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濕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青銅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苦難中參雜美。假如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我們在面對苦難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那麼,

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他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他們互相關心,互相理解,愛的氣氛緊緊地包圍着他們。葵花並不是他們的親人,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温情讓我感動。看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的淚水泉湧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會説話的青銅無意中大聲喊了一聲:“葵花——”。

《青銅葵花》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我覺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快樂。羅曼·羅蘭説過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嘗不值得讚頌!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麼這個世界該會多麼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麼都重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3

暑假裏,我讀了許多書:幽默風趣的歷史小説《明朝那些事》,充滿奇特想象的《陳土的頭髮》,內容豐富的《實用文摘》……其中一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那就是曹文軒的純美小説《青銅葵花》。

這部小説以唯美動人的語言描繪了一段美麗感人的故事,主要講了城裏的葵花和鄉下的青銅因為一個特別的機緣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將女孩葵花召喚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常常遙望蘆葦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鄉下男孩青銅在一場火災中不幸成了啞童,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他沒有向厄運妥協,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而是以樸實、善良打動了每一位讀者。有一次,葵花要參加學校的文藝宣傳節目,奶奶用青銅媽媽年輕時的嫁衣為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大家都説還差一條項鍊,但是家人連飯都吃不飽,哪裏有錢給葵花買項鍊呢?表演那天,葵花卻帶着晶瑩剔透的項鍊站在了舞台上,原來那項鍊竟然是青銅用房檐下的冰凌做成的!多麼善良的青銅!多麼聰明的青銅!我不禁為青銅對葵花那一片真誠深深感動了。是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愛,才能讓人間更加温暖!

書中像這樣的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可怕的蝗災過後,飢餓像惡魔般襲來,青銅為了讓奄奄一息的家人吃飽飯,頂着烈日在蘆葦蕩的水窪旁苦苦守了半天,終於捕獲了一隻野鴨,讓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頓,而懂事的青銅卻只喝了一碗湯……讀到這裏,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平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都是投入到學習中,與語數作戰,向英語進攻,簡直就是一台瘋狂運轉的學習機器,從沒有想過自己也是家裏的一分子,也應該為家裏盡一份責任。我多想有一些空閒時間,能有機會像青銅那樣為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呀!

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讀完《青銅葵花》這本書,我感到一種愛的正能量遍佈全身,明白了人的本性是善良美好的!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4

我喜歡的書有很多很多,比如:《我的雀斑會跳舞》、《親親我的媽媽》、《黎明前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書要數曹文軒的《青銅葵花》了!

《青銅葵花》這本書,不僅有優美的詞句,裏面還有非常具體的動作。但是我覺得裏面的人物非常多愁善感。葵花是一個清秀的小姑娘,可她的爸爸因為一次在河上作畫,失足掉進了河裏,葵花的爸爸不會游泳,最後……爸爸沒了,葵花成了孤兒,青銅一家收留了葵花,青銅和葵花成了兄妹。哦!差點忘了青銅是個“啞巴”,雖然青銅語言有點困難,但是葵花卻能明白他的意思。到了最後,城裏人要來接葵花走時,青銅躲在了別處,葵花回家了,是城裏家。青銅竟然説了一句:“葵花……”這是多麼不可思議,一個啞巴為了親情開口説話了,這就是愛的力量。

這本書深深地感動了我,我不僅被情節所感動還被裏面的人物所感動。當時,我看到最後時,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從我的眼睛裏滑落下了,一包紙巾都快不夠我用的了,(當然這是誇張的説)。不要説書本了,就連生活也需要愛,可是現在這樣的越來越少了。

有一次,我隨媽媽去商場買東西,看見一個老奶奶正在買菜給一個人,那個人看起來就是個混混。一隻手插在口袋裏,一隻手伸出來像是在問老奶奶要錢。咦?不是應該付錢嗎?怎麼變成要錢了!帶着重重疑惑的我在一旁看。

“老太婆,快點拿錢來花花,本大爺錢不夠用了!”那個混混大聲吼道,投來的都是大家異樣的目光。

“……”老奶奶沒説話。

見老奶奶不説話,那個混混用自己骯髒的手把老奶奶的菜全部扔到了地上,還用腳使勁地踩那些菜。一旁好心人都去幫老奶奶撿起沒有踩爛的菜,還有人訓斥那個人:“嘿!嘿!嘿!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啊!”那個人看也不看他,轉頭就走。我本來也想去訓訓那個人,被媽媽拉住了,對我搖搖頭,示意我不要去,我點了點頭。

一個小姑娘,走到老奶奶身邊,扯了扯老奶奶的衣角,説:“乃阿尼,為什麼哥哥變得這麼壞?”她那天真無邪的笑容,讓老奶奶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乖孫啊!只要你好就行了!”説完奶奶用衣袖擦拭了一下眼淚……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5

《青銅葵花》是我看的第一本曹文軒老師的書,也是最喜歡的`一本。國小時,我偶爾在書店見到,隨手一翻,覺得它的文字讓人很舒服,就記住了——《青銅葵花》。

當我一天天長大,經歷了諸多不如意,看過人與人之間的世態炎涼,再來看《青銅葵花》時,又有不一樣的感受。

葵花與青銅原是毫不相干的兩個人,葵花爸爸意外去世,青銅家將她接了回來,親情一天天變濃,在這個家中,他們相互關心。生活的艱難讓他們變得堅強:為了讓葵花照張相,全家出動,製作蘆花鞋賣掉補貼家用,大冬天的青銅將一百雙蘆花鞋全賣掉,自己卻赤着腳:葵花也很懂事,不求吃穿,把省下來的錢換成紙筆來圓青銅上學的願望——這就是家,他們的家就像一輛吱呀作響的破馬車,當車走不動時,全家就會下車把馬車推動,沒有人抱怨,也沒有人偷懶,因為他們都把承擔這個家當做自己的責任。

當然,生活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嘎魚和青銅葵花的生活環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當青銅家的全部生活來源都依靠在那畝茨菰時,嘎魚卻驅動他的鴨子將青銅家的茨菰吃的精光,有句話這樣説:“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當我看到嘎魚沒有上學時,就知道他的教養為什麼那麼差了。但是,還有句話是:“人誰無過,善莫大焉。”奶奶病重時,他們家卻出人意料地送來兩隻鴨子給奶奶補身體。對於嘎魚家,我一直不喜歡也不討厭的態度,嘎魚變成這樣子,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爸爸,嘎魚爸不怎麼關注孩子的教育,只在意他的鴨子每天下多少個鴨蛋。嘎魚喜歡欺負葵花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我很同情嘎魚,他從小到大不被爸爸關心,每天只有放鴨子。雖然不用上學,但是當別的小夥伴都去上學了,只有他一人時,會不會感到寂寞和格格不入。對於他,我已無話可説。

在全本書中,我最感動的情節是葵花瞞着全家人到江南去撿銀杏,青銅在半夜驚醒,夜夜提着燈籠站在橋頭等着葵花回家,以及嬸嬸們在路途中精心照顧葵花。生活的艱辛,鍛煉出孩子們堅強與為他人着想的高貴品格。人與人之間毫無保留的信任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東西,還有責任和擔當,是我們所追隨的。

曹文軒老師的文字很乾淨,很觸動人心,也很細膩,讀他的文章能讓一個人的心回到温柔的年代;語言平和,彷彿在敍述很平常的鄰家事,裏面卻又好像藴含了那些人們想要探尋的東西。

青銅葵花,青銅製就的葵花,清冷又熱烈,一如青銅與葵花的故事,震撼了每個讀它人的心,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着,從容堅韌地應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世界以痛吻我,我卻抱之以歌”,沒什麼困難能攔住我,大聲歌唱回饋現實!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6

讀《青銅葵花》有感——痛苦的風度

他,一個老實忠厚,愛護妹妹的男孩——青銅。

她,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孩——葵花。

讀完《青銅葵花》,我心中就深深記下了這倆個孩子的名字。在那個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又快樂地生活着,從容堅韌地應對着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然而數年後,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原來的城市,和妹妹分離的 痛苦使啞巴青銅仰天大叫,終於從他心底喊出一個名字——“葵花”!

青銅,葵花。

葵花,青銅。

兩者密不可分。

書中,作者曹文軒這樣寫道:“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有一種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我想:是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永恆的。痛苦從生命誕生之初,就存在了,所以,今天的我們不必為自己的痛苦大驚小怪。

步入21世紀,我們更要有一種痛苦的風度。而現在,一些人往往遇上一些雞毛蒜皮,算不上痛苦的小事就會手足無措,例如:考試失誤,這一點,我們得充分地向宇宙之王霍金學習,他遇上的苦難痛苦程度對任何人來説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絕症,癱瘓,不能説話……但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努力,堅持,奮鬥,創造了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輝煌成就!他靠的是什麼?就是這種痛苦的風度!相比之下,我們的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説實話,沒讀《青銅葵花》之前,我也不能確切地回答什麼是痛苦的風度。我想,很多人認為這種風度是在痛苦時,無視它,忘記它,不糾結,不煩惱,不放棄,放下一切,重整旗鼓,捲土重來。這種理解雖是正確的,但還缺少了一個層面:對痛苦的深刻認識。只有深刻認識了苦難,我們才能打到它,戰勝它,超越它!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棵平凡不過的掃把樹(當地俗稱,一種用來做掃把的一種生植物)。這棵掃把樹比它的同類要高大許多,主杆粗壯堅硬,葉子繁茂碧綠。我好奇地撥開它的葉子,一下驚住了,不僅因為它長在牆角的裂縫內,更因為它兩個枝杈間竟卡着一個長約30公分鏽得發酥的鐵片!我試着將它拔出,廢了好大勁才把它搞定,只聽“啪”一聲,鐵片斷了,掃把樹的枝杈間留下了兩道深深的鏽痕……

這棵掃把樹能長得如此茂盛,不僅要克服高温、缺水、蟲害,鐵片等生長困難,還要有超人的意志。那些曾在雨後成片長出又在烈日下成片死去的幼苗,也許就是缺乏那種痛苦的風度吧!

苦難伴隨人的一生,坎坷、跌落、背叛、波折、破滅、淪陷、被拋棄、被抹殺、雪上加霜、漏船偏遇頂風浪……這差不多是每個人的一生寫照,而面對苦難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種痛苦的風度,堅持、努力、拼搏、奮鬥……

《青銅葵花》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7

寒假中,我在家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7歲的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但十二歲那年,女孩葵花被命運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着蘆蕩的盡頭,遙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讓我熱淚盈眶的有兩處,第一處:青銅奶奶為了讓葵花上學,悄悄出去,把身上有價值的東西除了金鐲子其它都賣了;第二處:青銅奶奶為了能讓青銅和葵花能穿上棉襖,騙家裏人説去會會她的妹妹,回來時,她就病倒了,青銅一家也沒有能力給她治病,葵花想退學給家裏省下一筆錢,如果自己直接跟家裏人説肯定不同意,她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期末考試時,把試卷寫得一塌糊塗。(當時期末考試不及格需要留級或退學)

像葵花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學習還那麼好,我們現在已經開展了九年義務教育,父母掙錢給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麼好的條件下,我更要好好學習,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8

故事發生在江南水鄉的農村,城市女孩葵花因為一個特別的機緣,來到了大麥地,成為大麥地最窮的一户人家的女兒,成為淳樸善良的啞巴男孩青銅的妹妹。家裏貧窮、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青銅一家將唯一能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妹妹;為了給葵花積攢照相的費用,青銅頂着風雪,在大樹下賣蘆花鞋;為了家裏能蓋上新房子,青銅與爸爸一起到海灘割蘆葦;為了給孩子們做新棉衣,頭髮花白的奶奶還要堅持去鄰鄉摘棉花……種種困難接踵而至,一家人毫不畏懼,相互扶持,從容不迫地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裏,流露出的是人性的美,人情的真,人格的偉大。青銅一家人樂觀勇敢地生活着,正如一顆顆面對太陽生長的向日葵。讀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温情的氣息一直縈繞在身旁。不知為何,我想起了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青銅葵花》是在真真切切的詮釋苦難與痛苦。

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踏上平川坦途,也會遇到沒有橋的河岸。我們不能逃避困難,坦然面對,泰然處之。冷靜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明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從容不迫使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的優雅姿態。苦難也正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一次次機遇。如何面對,以怎樣的姿態面對,完全取決於我們。面對不如意,堅持下去,帶着那顆勇敢的心,不放棄,全身心投入,一切艱難阻礙都是暫時的。堅毅地走下去,想起曾將讓你痛心的事情,你會回眸一笑,因為你已經勇敢地走過了讓你困惑迷惘的階段。曾經讓你步履維艱的沼澤地,你現在可以輕鬆走過,毫不費力。因為經歷,讓你愈加勇敢。

痛苦地度過一天,你的身心俱疲,甚至愈加悲觀沮喪;在挫折中奮起,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別有洞天。苦難是生活的常態。所以,適時調整心態吧。心靈的天空上,不時被陰雲遮蓋,很正常,每個人都會如此。面對苦難不抱怨,遇見問題找解決的方法,你方能成長,經過淬鍊後,方可守得雲開見月明。因為歷練我們的機會已然來臨,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唯有改變自己,付諸努力,才可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苦難所帶來的痛苦是美麗的。生活晦暗,但我們有能力找到擺渡的船。人生充滿勞績,但我們還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9

天,陰濛濛的,下起了小雨,我的心也變得煩躁起來,隨手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隨意地翻看起來,呵!竟然是曹文軒寫的《青銅葵花》,我愛看的一本書。

青銅 5 歲時,因為一場大火,從一個口齒伶俐、能説會道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一言不發地啞巴。

葵花的爸爸在葵花很小的時候被水淹死了,最後青銅的家人決定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將葵花帶好。從此他們倆成了以兄妹相稱的好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日子一天天變好,可城裏人卻要將葵花帶走,青銅傷心極了,天天坐在草垛上等着、盼着葵花歸來。一天,他好像看到了葵花,便大叫一聲:“葵花!”青銅竟然開後説話了……

這個故事非常感人,青銅不知默默地為葵花做了多少事,每個人都會有痛苦、挫折,在面對痛苦、挫折的時候,不要傷心,不要氣餒,要振作起來。挫折、痛苦、磨難是鍛鍊自我,增強自己承受能力的好機會,挫折會使人變得更加堅強、自信、勇敢。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地成功,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麼才能見彩虹呢 ! ”

合上書本,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青銅葵花》這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我們細心品味的好書。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0

這學期,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青銅葵花》。讀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

書中講了男孩青銅與女孩葵花的故事。葵花原來是個城裏人,她的爸爸來到大麥地這個小村莊勞動,她也隨爸爸來到了大麥地。一天,葵花的爸爸翻船落水,不幸身亡。青銅一家領養了葵花。青銅和葵花一起度過了雖坎坷但愉快的 6 年時光。這 6 年裏,青銅和葵花經歷了一次次旱災、水災、蝗災……但他們絲毫沒有放棄,克服了一次次磨難。出乎意料的是,最終,葵花還是告別了青銅,回到了城裏。

這本書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那次蝗災。蝗災使大麥地的莊稼遭到了巨大的損失。為了謀求生計,青銅一家省吃儉用,借了不少糧食,但糧食供應還是很緊張。但他們毫不放棄,挖野菱角、找蘆根、採野菜、抓野鴨 …… 想盡了各種辦法 , 最終渡過了難關。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樂觀面對生活,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

青銅的奶奶也讓我深受感動。一次 , 水災沖毀了青銅家的房屋。為了蓋好茅草屋,她不顧年老體弱,東奔西跑,四處借錢。為了湊齊租茅草地割茅草的錢,奶奶甚至把自己最珍愛的耳環賣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青銅和葵花能夠住上更好的房子,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這令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我的奶奶也為我操碎了心思,而我卻不懂得奶奶的苦心。今後,我一定要多多接受奶奶的教導。

我想到了從前為祖國奮勇殺敵、團結抗日的一個個八路軍戰士們,他們為了保家衞國,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當然也有不少人被敵方所俘虜。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對巨大的困難與考驗,他們屈服了嗎?他們沒有!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小小的困難中退縮,那麼遇到像八路軍戰士所遭遇的困難時,你會怎樣?所以,我們應當主動向困難挑戰,而不是逃避困難。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但也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能悲觀消沉,更不能輕易放棄,這樣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1

最近,我讀了曹文軒的小説《青銅葵花》。不得不説,這本長篇小説還是很適合青少年閲讀的。小説主要講述了兩位少年青銅和葵花,一次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長大,一起經歷風風雨雨,一起度過一道又一道難關。

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地方是“冰項鍊”一章。青銅在得知妹妹葵花因為新年文藝表演沒有項鍊戴而發愁時,他產生了做一個冰項鍊的想法。他從屋檐上採下十幾根不一樣的冰稜,坐在草垛下,細心地把冰稜吹成想要的樣子,他足足吹了一下午,腮幫子都吹疼了,終於在夕陽的餘暉下完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冰項鍊”。文藝晚會開始之前,青銅把項鍊給了葵花,冰項鍊的出現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過了好一會兒,台下才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淚水矇住了葵花的眼睛……

讀到這裏,我真的好感動。這對親如親兄妹的青銅和葵花是那麼純樸、善良、充滿愛心,青銅對葵花的兄妹之情是多麼的深厚啊!我們現在的孩子被太多的人愛着,卻不會去愛別人,覺得什麼都是應該的,跟青銅和葵花相比,我太慚愧。我要學會去愛家人,愛朋友,要學會感恩。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2

當拿到這本書時,就像有魔力一樣,把我帶進了葵花的世界裏。

葵花是一個懂事、聰明、乖巧的孩子,但她用開朗的性格,很快就適應了鄉下的生活,成了名副其實的“葵花”。

剛到鄉下,葵花因為是從城裏來的,大麥地的人都怕委屈了這麼一個黃花大閨女,都不肯收養。可老天卻把葵花給了青銅一家,雖然青銅一家是最窮的,但他們不會虧待葵花。奶奶為了葵花,兩度賣掉家族遺傳下來的金耳環。饑荒時,奶奶為家裏能過得好一點去了妹妹家,不顧身體、年齡去棉花地採棉花,最後病倒,離開青銅葵花,離開人世。而青銅更是喜歡葵花,在沒有糧食時,連自己的一點點糧食都要讓給葵花,餓暈時也只吃一點草。而且老牛也對青銅一家非常好,村裏人都知道,惹怒了老牛,就等於惹怒了青銅一家,而且他們都非常的愛乾淨,即使窮,也乾乾淨淨的,連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都沒有,但每天都可以看見青銅媽媽在河邊洗衣服。而他們也很喜歡葵花,砸鍋賣鐵供葵花上學,可葵花也沒有辜負他們,成績名列前茅。

曹文軒爺爺用樸素而又不失華麗,精彩而又不失調皮的語言講述了葵花小時候的故事,描寫時濃墨重彩,卻每一筆都恰到好處,用葵花悲慘、華麗、歡愉的一生和我們對話,青銅和葵花都擁有一種性格,是我們城裏的孩子想學也學不來的,那就是—孩子氣。我們城裏的孩子冬天休息時都喜歡呆在家裏,吹吹空調,喝喝熱水,可鄉下的孩子們呢,打雪仗捉迷藏,一個個頭上都有水,那不是水,是汗。而且在學校,很多孩子的家長很有錢,孩子們也免不了攀比,但鄉下的孩子他們沒有,他們不會攀比。雖然他們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比我們多,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3

讀完這本小説,青銅最後那聲“葵花”彷彿還在耳邊迴盪。一個啞巴少年在失去妹妹後聲嘶力竭的吶喊,令人痛心。那一定是對生命的吶喊。

作者説:“讀這本書不流淚是不可能的。”的確,小説中有太多感人的畫面,在作者美好柔軟的文字中呈現。即使青銅家是整個大麥地裏最窮苦的人家,在收養了葵花後,也從沒有苦着她。青銅的家像一輛破舊的馬車。在坎坷不平的生命道路上前行。馬車雖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風景。一家五口人沒有一個嫌棄這輛馬車。一路風雨兼程,都同心協力。青銅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水,只有從肉到心的乾淨,因為有一個乾淨了一輩子的奶奶,所以,雖然窮苦,也讓全村人都敬佩。而啞巴哥哥青銅對妹妹無聲的付出也讓人為之動容。他曾在妹妹受欺負時挺身而出;將家中唯一讀書的機會讓給她,還每日“護送”她上下課;馱着妹妹看完了演出;親手為她做冰項鍊。或許沒有人知道這個少年心中在想什麼,但是他從見到葵花時就明白,在他無聲的世界裏,葵花是他唯一的夥伴,讓他知道他並不是世界上最孤單的孩子。所以他也從沒讓讓失去父親的葵花孤單。他們的心緊緊相依,也不曾在風雨中迷失了自己。

“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作者在小説代後記中這樣寫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是火災,水災,蝗災的肆虐摧殘,而是面對這些苦難,大麥地裏人所展現的意志。他們在風雪,嚴寒,飢餓的折磨中挺立,“挺成一棵棵筆直的樹”,所以,這不僅是個人更是整個民族對待苦難應有的風度!大麥地裏的人們,到底是如此的樸實與善良,永恆地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所以大火風雨都沒讓大麥地失去生機,她仍在生命的道路上緩緩地前行。

曹文軒的作品,總是描繪得如此美妙。對美好事物的細膩描寫總是如同温暖和煦的陽光,照亮人們的內心。就算在描寫苦難中,也會使讀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人性的光芒。我所讀到的《青銅葵花》,是兩個少年成長過程中展現的純真品質與風度,是青銅一家人在求生路上呈現的不屈與堅持的意志,是整個大麥地人在面對悲慘環境中表現的堅韌品德。我所看到的《青銅葵花》更多的是美好。

“《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他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他是對苦難和痛苦的詮釋,也是對苦難和痛苦的確定。”正如曹文軒描述,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當然它是永恆的。它可能是自然災害的突襲,不同時代血腥與野蠻的爆發。我們都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歡笑與幸福,這條路上並不是只有鮮花相伴。我們幸福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也感受着不一樣的真實與殘酷。青銅雖然不會説話,但他清楚地聽到那些痛苦的聲音。但面對痛苦,他倔強,他反抗。當然,他聽得見大自然美好的聲音。似乎沒有人知道他到底為什麼而高興,只有他自己清楚。因為他的心是乾淨的,純潔得不染一絲污垢。

每個時代都是對這個時代人的歷練。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青銅葵花所在的社會環境更多的是對他們的肉體上的磨練,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而處於信息時代的我們在生活中卻也經歷着精神上的各種壓力和磨難,我們是幸福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人生總有風雨相伴,我們在生命的長河中游走,奔跑,有時候也缺失了一些看似平淡卻是重要的東西。面對苦難,更多時候選擇逃避放棄。回首尋找時才意識到我們已經失去了最開始的那一份執着,也在歲月裏丟失了那份純真。《青銅葵花》要告訴我們的正是如此,或許更多。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4

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因為一個特別的機緣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可是世事弄人,葵花十二歲時,命運將女孩召回屬於她的城市。從此男孩時時遙望蘆葦蕩的盡頭,時時遙望女孩所在的城市……

男孩青銅,很孤獨。這是一隻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孤獨,一匹馬獨自擁有草原的孤獨。女孩葵花,年幼喪父。一個嬌嫩的嬰兒失去了父母的庇護,就像一隻弱小的雛鳥失去了翱翔的希望,一朵明媚的鮮花失去了雨水的滋潤。

當葵花走進青銅的家,兩個孩子的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倆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同面對生活的艱辛。因為窮,家裏買不起燈油,於是青銅去河岸邊捉最亮最大的螢火蟲,把它們放入紙燈籠裏,做出了大麥地裏最亮最美的燈,葵花再也不需要去別人家蹭燈油了。

為了貼補家用,青銅會在冬閒時期帶着做好的蘆花鞋到市場上賣,為了儘可能地多賺錢,甚至不惜連腳上僅有的一雙蘆花鞋都賣掉換錢。蝗災蔽日,顆粒無收時,他們倆也一起勇敢承受,沒有放棄對生命的希望。

他們遭受着本應屬於大人的痛苦,蝗災和貧困都沒有擊垮他們心中的希望,他們依然坦然面對。從未懼怕,從未膽怯,從未逃避,從未躲閃。他們如同歷經風吹雨打的翠竹,永遠傲然挺拔;如同冬天裏的那枝梅花,永遠傲然怒放。而反觀我們自己,卻都是温室裏的花朵,脆弱得不堪一擊。面對苦難,我們只會抱怨,只會叫苦連天,從未想過獨自去面對,獨自去解決。我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還挑三揀四,嫌衣服不漂亮,飯菜不合口味。這在青銅和葵花眼裏是永遠不可能,我們卻永不滿足。他們有因為生活貧苦,抱怨過嗎?他們有因為收入微薄,爭吵過嗎?

我們不缺糖,我們缺鈣;我們不缺疼愛和保護,我們缺歷練和磨難。只有擁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才是真正的強者。

青銅葵花讀書心得15

這本書是另外一種聲音,是一種我們聽不到,但這是從青銅葵花兩個孩子發自內心的聲音!

這是一個男孩青銅,女孩葵花的故事,一個機緣,讓青銅與葵花成了兄妹。他們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但是,十幾年過後,命運卻又將葵花帶回了大城市中,青銅從此一看到葵花走的地方——蘆葦蕩。就會看很久很久……

就在我讀完《青銅葵花》後,我看到作者寫出了羅曼?羅蘭德一句話。

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是呀!一個人在苦難當中感受到了痛苦,可就是在這時,人的心靈才會感受到:苦難時應懂得珍惜每一樣事物,幸福是難道更不應該珍惜嗎?當你從苦難中站起來後,你會知道,這一種幸福,更加得來之不易!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經歷坎坷、跌落、波折,怎麼得到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人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很痛苦,當他得到幫助時,又會很快樂,幸福不一定就是有錢,有地位,有時也會是一個人,一句話,青銅葵花這兩個孩子,他們在苦難中仍然很勇敢,我們不應該這樣嗎?

《青銅葵花》是一本心靈美、內容美的書,我感受也為之甚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xindetihui/q3o3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