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5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5篇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敬畏自然》,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説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蹟,可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人類歷來都是奉行自我中心主義,甚至宣稱要征服自然。特別是隨着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更是按照自己的好惡隨意踐踏自然,肆意破壞環境:開山墾荒、圍湖造田、大肆捕殺野生動物、毫無節制地開採等等。當然,人類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乾旱、水災、泥石流、沙塵暴,還有那可怕的“非典”,這些無一不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鄭重警告。所以,人如何與自然和睦相處,如何創造美好、和諧的生存環境,已是新的時代主題,並且直接關係到民族與人類的未來。於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繼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了諸如《珍珠鳥》等一系列保護動物、善待生命的相關課文後,在本冊中又編排了以《敬畏自然》為首篇的第三單元,它們以不同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旨在引導學生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其科學理性精神,進一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讓學生明白,敬畏自然並不是走向“人定勝天”的反面,而是對“人定勝天”的發展,是對自然的人文性的探究。樹立他們平等對待生命的意識,與自然和諧共處。激勵學生愛自然,愛生命,愛生活。

(二)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感受並理解作者敬畏自然及愛護自然的觀點。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樹立平等對待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學習文章使用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説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及體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分析能力,但對這種比較抽象的議論性散文,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制定了以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體現的是“深課淺教”的原則。

二、説教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那麼教師在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同時,更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做到有序,有度,有的放矢的指導學生學習。見於學生學情實際,特採用情境導入法,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採用品析法,點撥法,探究法等探究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以此為突破口,深化重點,突破難點。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和情感薰陶。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的理念。

三、説學法

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探究法、情境體驗法和資料彙編法等。

四、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美麗的自然風光令人賞心悦目,可自然有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同學們,人與自然脣齒相依,息息相關。優質的自然環境是人們休憩生活的快樂家園,肆意破壞環境,就會使我們陷入無家可歸的悲劇。我們究竟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然?《敬畏自然》會給我們指點迷津。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在這裏將課堂與生活、時政聯繫起來,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二、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其次,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麼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這個環節可小聲播放音樂,為學生創設輕鬆的閲讀氣氛和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讓學生自主鑽研課文,結合大屏幕提示的問題弄清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同時鼓勵學生質疑解惑。

三、研讀賞析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然後彙報交流成果。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於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4、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賞析略)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作為一篇議論性的'散文,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意在讓學生品味此文語言的哲理美和思辨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用擬人手法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説理,如何用反問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啟人深思的。落實品語言,學語言的目的。

四、拓展探究

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己學了文章後有哪些想法,能不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説明?

要求:自主探究自由討論,提出質疑見解

(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讓學生明白保護自然是大家的責任,應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髮言説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激勵他們的思維火花。

五、課堂總結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老人,他有着無與倫比的智慧和無比寬闊的胸懷,他的一切兒女都是平等的。所以敬畏自然,就是熱愛自然,就是熱愛生命,就要樹立平等的對待生命的意識,與自然和諧共處。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平等和諧

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理解文章傳達的理念,培養他們正確的自然觀,人生觀。

六、佈置作業

(1)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此環節(1)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鍛鍊口頭表達能力,昇華他們愛自然的情感。(2)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個環節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室、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關於教材。

《悼念瑪麗居里》是魯教版八年級(下)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文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於 1935 年 11 月 23 日懷着悲痛的心情在居里夫人的悼念會上的演講,作者並沒有按照一般的悼念文,從敍述死者的生平和業績着手寫,而是獨闢蹊徑,在悼文的開頭提出“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強調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質方面的成就大於才智方面,緊接着從人格、品德、力量、熱忱等方面作具體闡述,最後發出呼籲,照應開頭,總結全文。

現在學生的生活時代與居里夫人的年代相距較遠,背景完全不同,因此學生如果對居里夫人生活的時代、文化背景、艱苦的科研環境、不平凡的人生歷程沒有充分的瞭解,難以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質和人格力量,是難以理解作者對居里夫人的高度評價,結合我們以前學習的《我的信念》,簡單補充瑪麗居里的有關事例,使學生了解有關背景。

二、學習目標: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能品味文章語言,學會用精闢深刻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愛因斯坦真摯的感情,感受並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及人格力量。

三、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和人格力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在現代物理學地發展史上,有兩位物理學家是必定會被提到的。他們就是瑪麗居里和愛因斯坦。

2、對這兩位偉人,你知道多少?

3、過渡:1934 年 7 月,居里夫人因病去世。1935 年 11 月,在美國紐約羅裏奇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居里夫人悼念會。安因斯坦懷着極度悲痛的心情,在悼念會上發表了一片著名演講。那麼,作為科學界的巨人和居里夫人的摯友,安因斯坦會在悼念會上説些什麼呢?

4、讓我們共同閲讀安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板書:悼念瑪麗居里)

(二)走進課文。

1、瞭解作者。

2、請大家閲讀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着重從哪一方面悼念居里夫人的?並具體論述了哪些內容?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相關信息,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性地回答問題。

(3)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交流內容只要能圍繞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和人格力量即可,不必糾纏於語言文字的表達。)

3、再讀課文,品位語言、體會感情。

成功的演講,能以機智的語言、誠懇的態度、自信的氣勢,讓思想的清泉流進每個聽眾的心田,讓聽眾產生強烈的共鳴。那麼,本文哪些字詞語句讓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對居里夫人的崇敬讚揚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極度的悲傷呢?

(再讀課文,進一步圈點勾畫寫批註。)全班交流。

4、問題研討:愛因斯坦曾説:“在人生豐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覺得真正可貴的,不是政治上的國家,而是有創造性的、有感情的個人,是人格…… ”在演講對瑪麗居里這麼一位人格高尚的朋友的悼念詞時,他一度哽咽,呼吸急促。那時,他不僅在對居里夫人表示着最真誠地歌頌,更是對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白。

如果讓你來讀這篇演講稿,你會怎麼讀呢?(評價時,不僅要注重語音的準確性和朗讀的流暢性,更要注重通過語調語速表現感情的程度。)

6、問題情境:本文着重介紹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結合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這麼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並以“我從居里夫人身上學到”的句式小結。

板書:

居里夫人 人格 品德 力量 熱忱

愛因斯坦 誠摯的感情

(四)拓展閲讀。

瑪麗居里(1867—1934):

居里夫人 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

瑪麗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她出生(她是他們的第五個孩子)後不久他們就失去了教師職位。為了餬口,他們包下了一些學生的伙食。為此,年輕的瑪麗也要協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的優秀獎章。中學畢業後,她當了家庭教師。1891 年她到巴黎進了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畢業時成績名列全班第一。1894 年她與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相識,第二年他們結了婚。

1898 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祕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祕。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 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 1898 年 7 月和 12 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 190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 1911 年諾貝爾化學獎。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淨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 棗 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 1O0 mg 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 年 6 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 11 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 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 190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 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 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

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鑑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 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鬥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 1934 年 7 月 4 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居里夫人對孩子的“智力體操”,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注意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並善於把握孩子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居里夫人在女兒們不足 1 歲時,就讓她們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們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們與貓玩帶她們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羣,讓她們到水中拍水,使她們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有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活。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數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畫畫做泥塑,讓她們自己在庭園栽花、種菜等。居里夫人還抽出時間與孩子們一起散步,在散步時給她們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裏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等。這種全方位的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良好的性格。

從 1896 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了 X—射線(他因此獲得 190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發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的放射性都要強。居里夫婦於是努力尋找,終於在 1898 年宣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 8 噸廢瀝青鈾礦中製得 1克純淨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 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和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 X—射線這項新技術。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 年 7 月 4 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佈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 1935 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母親卓越 女兒超羣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 8 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冠軍——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並且一生中獲得了難以計數的其他科學殊榮,可謂智慧超羣、碩果累累。她的長女——核物理學家伊倫娜,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是音樂家和傳記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國王於1965 年授予該組織的諾貝爾和平獎,作為普通的母親,居里夫人又是怎樣培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德育教育與品格培養:

居里夫人從整個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上體會出一個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業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響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學生身上,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個方面:

(1)培養她們節儉樸實、輕財的品德。她對女兒的愛,表現為一種有節制的愛,一種有理智的愛。她在生活上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志”。她教育女兒説:“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須依靠自己力量,謀求生活。”

(2)培養她們不空想、重實際的作風。她告誡兩個女兒:“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

(3)培養她們勇敢、堅強、樂觀和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與女兒們共勉道:“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們必須熱愛祖國。除了教她們波蘭語,居里夫人還以自己致力於幫助祖國科學發展和關心波蘭留學生的行動感染伊倫娜和艾芙。尤其使女兒們念念不忘的是:母親以祖國波蘭來命名首次發現的新元素“釙”所表現出的赤子之情。所以,居里夫人的女兒們都成為傑出的人才,尤其是伊倫娜夫婦,不僅繼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學事業,也繼承了母親的崇高品德。1940 年他們夫婦把建造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捐贈給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居里夫人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具有高尚的品格。她還告誡她的子女們儉以養志,不要虛度一生,我們要以居里夫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爭取取得比居里夫人更卓越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春酒》是台灣著名作家琦君女士的思親懷鄉散文,編者放在魯教版以“民風民俗”為話題的八上第一單元本單元豐厚的人文情懷令人陶醉,妙趣橫生的語言藝術讓人痴迷作者以細膩温婉的筆致,把家鄉新年的種種風俗與禁忌,家家户户喝春酒的喜慶,鄉親“起會”置“會酒”的感恩,多年之後“我”按母親的方法炮製“八寶酒”的情思,用“家鄉的味道”一一拾起“我”的天真活潑、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兒時的情趣與遊子思母思鄉的傷感,在這“春酒”“會酒”的杯中氤氲開來,瀰漫成濃濃的民俗民風之美

二、説學情:

本文的散文特質註定了教學應以動情的朗讀來帶動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情感的領悟本節課,我以情讀為主線,緊扣文本,從學習文章的語言文字入手引導學生理民俗、品意藴、悟鄉情,突出了訓練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整個過程,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和語言對話、與作者對話,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使聽説讀寫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1)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作者用詩化的語言話“春酒”,寄鄉思開篇入題,直寫故鄉“新年後的農家邀飲春酒的節目,再度引起高潮”點明“春酒”在“我”心中的分量,言明“我”對它的情有獨鍾因此,我課堂教學的第一目標就是“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探研作者故鄉獨特的民風之美”(《課標》閲讀策略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完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細節是文章靚麗的花朵母親那得意的樣子、笑眯眯的神態、諄諄教誨的話語,款款地流淌在作者筆下,傳神鮮活如在面前結合本文的語言特色和《課標》的要求(“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我把教學的第二個目標確定為“品讀文章意藴深厚的細節描寫,感受‘我’的童趣與母親的品質”

“憑教材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聖陶)學習本文,還應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同時,目透紙背與作者對話,透過作者遠在異鄉,炮製“八寶酒”卻品不出“道地的家鄉味”,理解作品中那海外遊子的惆悵、刻骨的鄉愁為此,我課堂教學的第三個目標是“理解課文,領悟作者濃郁的思鄉情懷”

教學重難點:學習散文就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語言,本文語言淺顯但意藴深厚,值得細細品味因此,“品讀文章意藴深厚的細節,感受‘我’的童趣與‘母親’的品質”成了本課學習的重點兒時的童趣,母親的寬厚那是遠在海外的`琦君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對童年、對母親的思念傾注了她的一生,但對於閲歷有限,又沒有相關生活體驗的學生來説又怎麼可能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呢?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難點定位於“理解課文,領悟作者濃郁的思鄉情懷”(“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標》教學建議)

三、説教法和學法:

作品中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情趣交織在一起,輝映成一支快樂而感傷的樂曲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讀者學習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可以“沉醉”,但課堂不能“散亂”,條理清晰、教學有序是課堂有效、高效的策略之一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頻繁出現在我表述中的“引導”、“理解”兩個詞語,奠定了我教學的思想“道而弗牽”、“不憤不啟”,“引導”是我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是課標的要求朗讀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最基本途徑,因此,“讀”是我課堂教學的主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初讀、解讀、建構[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喝春酒—喝會酒—自制八寶酒);解讀—領悟文本意藴(風俗美,人情美,思鄉情);建構—昇華文本意義(珍民俗,惜童真,懷鄉(國)情的精神家園)]三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

四、説教學過程:

如果説説課是紙上談兵,那麼上課就是實戰演練下面我就開始實戰演練《春酒》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簡短,線索清晰通過七年級、八上及本單元前三篇散文的學習,學生對散文風格的把握、行文意藴的理解、品味語言的能力均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我僅安排了一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目標整個課堂教學我設計了2個板塊,5個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理解課文意藴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感知課文脈絡)

我的導語是: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新年,是吧?誰來向大家介紹我們本地過年時都有哪些風俗?那麼這節課我們就隨台灣作家琦君的散文《春酒》,去我國浙江去看一看她的家鄉新年都有哪些風俗?

生活就是語文,這一問一答,直接入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的情趣、瞭解本地的民俗風情,為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民風之美奠基

多媒體出示問題,教師在《思鄉曲》伴奏下情讀全文,請學生思考問題1

(1、聽老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作者除寫春酒之外還寫了什麼?她的家鄉過年時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這裏一是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以“酒”為線索依次寫了飲春酒、喝會酒、我“炮製八寶酒”三個方面的內容;二是明確風俗有:飲春酒、迎神拜佛、蒸年糕、説話討吉利、分食供果、擺會酒我最愛喝春酒

文章富於兒童的情趣,易與學生產生共鳴,但對文章字裏行間瀰漫的淡淡鄉愁學生初讀時無法領悟,故教師運用自身的朗讀資源優勢(教者是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示範引路,營造一種甜美而綿綿傷感的氛圍,引導學生一進課文,落實課標提出的“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的要求,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瞭解課文寫了些什麼為第二板塊的教學――情讀作鋪墊

(第二板塊:品意藴、體悟人情<童心、親情、鄉情>美)

2、請同學們瀏覽課文18段,思考:從文中的哪些語言可以讀出“我”最愛喝“春酒”呢?

學生可能找出的細節描寫見投影

[(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我的急切心情、率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鄰里的熱情、大方、好客)”

(2)“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我’迫不急待的神態)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嚐鮮、喜愛之情),已經不知舔(童趣盎然)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3)“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裏只倒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存手裏,酒卻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傳神的動作描寫、感受氛圍的小酒仙情態、酒的香淳躍然紙上;映襯母親的心靈手巧)

(4)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母親的慈祥、對我的寵愛)我總是説:“只喝一杯,因為裏面沒有八寶,不甜呀”母親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濃郁的鄉情、鄉鄰的和睦,我的淘氣、純真)

(5)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急切的心情)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鄰里感恩、酒席特講究)

(6)她總是笑眯眯地説:“大約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沒有一定分量的”[謙虛]但她還是一樣一樣仔細地告訴別人[和藹、熱心腸]可見她做什麼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説:“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做事細緻、為人嚴謹]]……

這裏對學生合作交流的引導至關重要無論學生讀出哪一句,都要引導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從這段話中你能讀出一個怎樣的“我”?這句話應讀出怎樣的情趣?請學生試讀,再相互評價讀得怎樣?你為什麼認為應這樣讀?(如第一句要通過“一馬當先、不請自到、鼓鼓的、蜜蜂、捧一大包”的重讀,讀出“我”的率直,鄉人的淳樸、大方對“母親”一詞要讀得深情,有淡淡的鄉愁味)讓學生明白朗讀中經過技巧處理的詞語其實也就是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地方,這樣既掌握了朗讀技巧又習得了一定的品讀方法如此在讀中習得語言、領悟情趣、感受形象讀的過程既是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也是教師引領提升品讀能力的過程;讀的過程更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過程還是生生、師生互助加深理解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閲讀教學建議)的過程

問題3、請用一句話歸納從文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我”?

這是為了把前面賞析的內容來一個梳理,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領悟能力通過學生的情讀,教師適時的點撥、學生的合作歸納,一個天真活潑的“小酒仙”便在學生的眼前呼之欲出了

第4、情境設置:剛才的朗讀,我們讀出了一位率直、純真愛喝春酒的小酒仙,她最愛喝的“八寶酒”是誰泡製的呀?母親!哦!這裏還藏着一位重要的人物――母親那我們又能從文中讀出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請瀏覽課文作批註交流

這一問的目的的三:

一是引導學生再一次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當學生交流時,用“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明確母親的慈愛、勤勞、儉樸、大方、熱心、處事嚴謹是通過具體的語言、事件來刻畫的

二是在討論到“會酒”時引導學生思考:什麼是會酒習俗(答謝、感恩)?置酒席有何講究(地點、酒席、送禮物)?會酒習俗能讀出什麼樣的民風?層次分明的解讀“會酒”的內涵(民風美、人情美、人性美)[需要説明的是:如果學生討論問題1時,找到了“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就在這裏適時解讀]

三是引導學生朗讀描寫母親的文字(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引導讀出神態、讀出情味

這樣引導學生三進課文,從而融朗讀、評議、賞析、概括訓練為一爐,一個慈愛、勤勞、熱心的母親形象便在學生心中栩栩如生

五、説作業設置:

請瀏覽課文思考:為什麼作者在千里之外的美國“如法炮製”的“八寶酒”卻品不出“道地的家鄉味”呢?

明確作者“思親懷鄉”後再多媒體出示作者生平簡歷,明白《橘子紅了》的作者去世後還葉落歸根的原因,昇華家國情

最後請同學們在《思鄉》樂曲聲中自由情讀課文,並找幾句與之相關古詩文送給作者,以慰藉作者的家國情懷

這裏目的有二:一是學習一字一詞一成語[“醅”的讀音;“道地”即地道:真正是有名產地出產的,如道地藥材;真正的,純粹此處應為第二個意思,詞語倒裝,讀來音韻悠遠,情感纏綿;“如法炮製”:依照成法(固定的方法)炮製藥劑,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即母親自制八寶酒的方法]落實基礎;二是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現在已是“物是人非”,沒有了自己天真活潑的童年、沒有了寵愛自己的母親、沒有了淳樸熱心的鄉里有的是對母親、對家鄉的風土人情、對故土刻骨銘心的懷念用多媒體出示作者生平簡歷,引導學生和作者親切對話,瞭解琦君其人,體味情感至此,作者的思親懷鄉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最後在《思鄉》樂曲聲中自由情讀課文,找古詩文點評,昇華學生的感受、體驗,受到情感人文的薰陶(《課標》閲讀教學建議指出: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

六、説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把課文最簡要、直觀、形象地反映了出來,讓學生對學習的目標、內容一目瞭然它像一個平放着的酒瓶,盛進這些觸動作者心絃的材料,形象直觀的展現了作者的創作思路,又體現了文章的情致――酒者愁也,濃酒者綿綿的鄉愁也其含蓄藴籍的風格又暗含題目《春酒》這樣的板書設計能在學生心中引起“酒酒”的波瀾

兒時的我:天真活潑、純真童心率直

母親:心靈手巧、慈愛寬厚 思情

鄉親:熱情大方、淳樸感恩 鄉情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4

【説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敍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幹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受到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説教學目標】

因為本單元閲讀教學要求學生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並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感知課文內容,概括人物性格。

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

【過程與方法】

情景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説教學重難點】

餘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體驗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內涵豐富,打動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語言之舟,又負載着思想的重量,把現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內涵/體味學者厚重的語言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上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教學難點

揣摩質樸、典雅而又警闢的語言。

【説教法學法】

為了調動每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我制定瞭如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

情境創設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學法

通讀感知文意、品讀賞析語言、精讀探究拓展。

【教學過程】

包括“解題導入”/“探究感悟”/“品讀賞析”/“拓展延伸/“總結感言五個環節,下面,我具體講一講本課的教學過程。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5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今天我主備的課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下面我從教材、學生、考點、教學過程與策略幾個方面闡述,供大家討論。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圈點閲讀法,本課是第一課,所以要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並初步掌握圈點閲讀法。本文特點是,構思精巧縝密、語言優美明快,極具典型性,同時它又篇幅短小,適合在課堂鑑賞。

二、學生分析

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也不斷加深,並且在七年級、八年級以及九年級前段時間,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對散文的基本特點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考點分析

20xx年至20xx年五年會考中,都考查了散文,出現頻率之高值得我們關注。20xx年會考考試説明中,對散文提出瞭如下的要求:

1、理解文句、文段、文章的意思和內涵,能進行適當的欣賞、評價和遷移等。

2、能品位重要詞語和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內涵和作用,能找出並正確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能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段、文章的主要意思。

3、瞭解五種表達方式、八種修辭方法,並能初步體會運用上述方式、方法對於文章意思與情感表達的作用,初步感悟作品中的重點內容的內涵,從中獲得一定的啟示。

4、能結合自己的實際,以簡明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體驗。能對作品中的景物、人物、語言、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評價和初步的賞析。

鑑於以上的要求,我對本課教學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要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寫景的生動含情及表現手法的別緻多樣。

2、《綠》這篇課文中洋溢着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

3、在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説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鑑於本文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特點,我把文章的語句的賞析和體會作者的情感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法。

我在教學中將採用圈點閲讀法,自主探究法。同時為創設教學氛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四)、教學過程。

鑑於以上分析,本課在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和字詞教學後,集中精力研讀,重點學會賞析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學生運用圈點讀書法閲讀,按照課本上給出的示範,圈出文中的生字詞、描寫綠的語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以及自己難以理解的語句。在此環節要讓學生理解文意,知道作者寫的是什麼。20xx年淮安市會考試卷以及20xx年金湖課改區試卷均考查了對文本內容掌握情況。

2、在聽錄音、教師範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已經劃出的有關綠的語句進行反覆誦讀,充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讀出自己感情。在此環節要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重點字詞的輕重音。20xx年會考試卷考查了對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情況.

3、指導學生通過文中已經畫出的描寫綠的語句分析綠的特點。

一、感知課文

1、導入新課:在臨水騁懷單元我們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見底,領略了黃果樹瀑布巨大的聲響和驚心動魄的氣勢,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朱先生對水的全新演繹。課件顯示課題

2、熟悉課文

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標段序。

課件顯示問題:

1、建立我 的字詞庫和同學交流。

2、請從課文中找出能概括全文內容的句子 。

3、請找出兩個能概括梅雨譚綠的特徵的詞語 。

二、研讀課文

1、課件顯示問題

課文中有一個從寫梅雨瀑過渡到寫梅雨潭的句子,請找出來。並分析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麼作用?

2、解決問題

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早已沒有瀑布了

(1)從寫開始追捉過渡到寫步步追捉;

(2)明確關鍵句是點明上段寫梅雨瀑的目的,在於襯托美的令人驚詫的梅雨潭的綠。

3、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於景的。

課件顯示文中幾個重要動詞分析解決問題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吸引)着我們;

--招引緊扣閃閃的綠,似乎它本身用閃閃的綠光在主動招呼誘引遊人,動態感強。這正是驚詫的原因之一。反襯了我急於賞綠的迫切心情。吸引則顯得一般。

我們開始追捉(追逐)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閃閃的綠的意思,點點閃光如星星螢火蟲,似伸手可捉。追逐則沒有這層含義。

揪着草,攀着亂石,小心探身(彎)下去,

--探身與小心相呼應,準確的描寫了向下走時腳試探性的朝下伸的樣子。

例詞還有鑲、踞、展、浮、送、鑽、扯、揪、攀、裁、挹、拍、撫摩、掬、吻

2、問:對梅雨潭的綠,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明確:

比喻:彷彿一張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厚積着的綠;

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

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樣嫩;

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温潤的碧玉,

擬人: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撫摩着你。

-

寫出了綠的迷人可愛。

對比:綠楊太淡了,綠壁太濃了,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太暗了。寫綠的明暗適度、濃淡相宜。

想象和聯想:裁你為帶,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

挹你為眼,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睞

3、課文結構

(1)第二段為第三段鋪墊和蓄勢,強有力地襯托出綠的令人

驚詫的美。

(2)開頭與結尾首尾呼應,強化了感情的力量

三、主題昇華

1、通過課件小組交流單元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學習如何以情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色進行了細緻的描寫,抒發了對綠的由衷喜愛,那麼,作者為什麼如此熱情的謳歌綠色呢?

2、通過課件我的收穫單元接收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

四、拓展延伸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再次感受綠色之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珍惜綠色,珍惜環境的美好情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五、佈置作業

摘抄文中所有比喻句,並寫出比喻句的作用,背誦課文第三自然。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兩篇短文是古今傳頌的名篇,內容都具有典型意義,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陋室銘>輕鬆活潑,清新別緻,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愛蓮説>描繪蓮花形神兼備,作者借蓮花自況,表現了高潔的節操。

二、教學設想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對於瞭解古代社會的狀況和作者的思想傾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於認識今天的社會,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2、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最好通過比較閲讀,找出兩篇短文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從而突出特點,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表情達意的,而語言又是思維的外殼,因此指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是學文言文的重中之重。4、進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掌握學習規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於和同學們切磋探究,質疑解惑,提高學習能力。

《陋室銘》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介:《陋室銘》是蘇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過讚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鮮明,構思精巧,韻味深長而臉炙人口,流傳百世,顯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顯易懂文言文”,“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全文。2、技能目標: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3、情感態度目標:理解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時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評價古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本文篇幅簡短,語言優美,音韻鏗鏘,讀起來充滿音樂美,學生也會很愛讀,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又可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我還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這對正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

二、説學情

我班是個學習成績較好的班級,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也形成了較好的閲讀習慣。對古詩文的誦讀訓練以往也進行過,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強朗讀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也就成為必要。前一個單元剛學習完,學生對託物言志的寫法的掌握估計不會太難,但需要鞏固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張揚師生個性,突出學生主體,重視學生感受,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實行合作探究,加強能力培養。在這理念的指導下,我採用導讀教學法和提問朗讀教學法,並指導學生用以讀會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來學習本課。

四、説教學程序:

(一)課前三分鐘屏幕展示“教學目標”這一設計,從教的方面來説,它具有“導向作用”(《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讓學生一起來掌握教學要求,有利於達到教學目的;從學的方面説,它具有“激勵作用” (《當代目標教學》張 雄)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要求,目標明確便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故事導入並解題:上課之前我為學生講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的故事。唐順宗時,劉禹錫熱心於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失敗後被貶到和州當刺史。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策知縣又將他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到此景,又作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氣得臉都發青了,乾脆將劉禹錫的房子調到城中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憤然提筆寫下一篇文章,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啞口無言,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陋室銘》。(屏幕顯示兩幅對聯)解題: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這個故事的導入,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薰陶,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懷創設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讀——感受語言美:針對“銘”這種文體的語言句法特點,我除了要求學生大聲讀,讀正確,讀流利外,還特別引導學生從用韻和講究修辭方面去充分體會本文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朗讀前的這一指導,十分必要,充分體現了教書重在“授之以漁”,學習重在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

(四)再讀——瞭解內容:在學生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也就是學生自行對照課文註釋,查閲工具書,讀懂課文。在這過程中,學生可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討論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這一設計,在於訓練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也有利於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學生的自主閲讀,交流合作,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符合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不是強硬灌輸,包辦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問不講,而是發揮主導作用,提醒學生掌握一些重點詞句,如:“名”、“靈”、“上”、“入”、“鴻儒”、“白丁”、“絲竹”、“勞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顯示重點詞句及意思)。

(五)三讀——領悟內涵:先要求學生邊聽教師背誦課文,邊想像陋室中的畫面,體會作者感情,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啟發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用抑揚頓挫的 語調,讀出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最後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教師範讀,一方面讓學生彌補自己朗讀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想像畫面,重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愛因斯坦曾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則是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也便於創設融洽的教學氛圍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讀是思的基礎,思是讀的途徑。

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下列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屏幕顯示思考題)

1、在讀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兩個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讀?(“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結合你們想像的畫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勞形”)

3、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失雅緻地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

4、處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我們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生活態度?(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表見解,教師引導學生擇善而從)

5、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陋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是什麼寫法?(託物言志)

這個環節的實施,我主要採用提問朗讀法,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有關語句,學生尋找有關語句的過程,就是學生閲讀的實踐過程,也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過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我還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進行討論探究,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後,各自還只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則有兩個思想。這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理論基礎。

(六)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自行設計板書,目的在於讓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加深記憶。

(七)遷移練習(課後作業)讓學生借鑑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儘量做到語言優美。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諸葛廬

水(龍)靈 託物言志 自比 “何陋之有?”

景 人 事 不陋 子云亭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説》説課稿

下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它們是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愛蓮説》是現行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課本164頁上已明確指出:要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覆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本文和《陋室銘》一樣,都是託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學習時要反覆誦讀,用心品味,以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同時也要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教學目標:(1)、德育目標: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知識目標: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學習以蓮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3)、能力目標:誦讀能力;表達能力。

3、教學重難點(1)、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2)、以花喻人的含義及託物言志的寫法。(難點)

二、教學方法

1、對國中的學生來説,疏通課文的字詞句應是其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內容,在疏通課文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提問答疑法”,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由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疏通課文的字詞句,以此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並獲得相應的自學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課中“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是一種新的表現手法,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設想借助於現代多媒體的手段,為學生設計問題,輔以相關的資料,運用“討論法”、“遷移法”,來實現這一教學目地。

總之,本堂課我所注重的是通過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指導來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養,在最近發展區內推動學生進步。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通過欣賞蓮的形象,讓學生覺得蓮花美並能説出蓮花美在哪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從感官上吸引學生,為本堂課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請欣賞—(展示蓮花組圖)(蓮花是美麗的,那麼我們學過的讚美蓮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寫蓮花的詩句並展課件:針對寫蓮名句進行解説,讓學生對本課有初步的認識(我設計這一環節是這麼考慮的:首先,通過提問,一方面複習舊的知識,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其次,為本堂課的內容服務。)

2、簡介文體及作者:以提問並藉助多媒體展示的方式介紹文體“説”及作者周敦頤的相關知識。此環節的目的是:檢查預習,讓學生了解“説”這種體裁的特點,獲得有關作者的信息:

3、朗讀訓練 完成教學目標:學習文言文,朗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誦讀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即本課的教學重點)及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朗讀訓練通過以下五步來完成:

①、課件展示課文朗讀,讀時請學生注意字詞讀音,注意讀課文的語氣。多媒體展示重要字詞讀音。

②、再播放一遍課文朗讀,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

③、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④、同學之間相互提問,相互答疑,疏通課文的字詞句。重點字詞句課件展出:

⑤、當堂背誦第一自然段。

4、設疑討論:這一部分,我主要設計了四個問題:

①問題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花?表現了蓮花哪些品格?此問題設計的目的是——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標。

②問題2。課文寫了蓮,還寫 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麼?這三種人分別代表了哪三種處世的態度?

③問題3。文章題為愛蓮説,為什麼還要寫其他花呢?回答此問題後齊背這三個排比句。(予謂菊……君子者也)

④問題4。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⑤託物言志的寫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第二段的句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那麼,本文中又“託”了哪幾種“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學生思考後,展課件:針對課件詳細講解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5、拓展訓練(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當堂訓練,(訓練內容略)這個訓練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準確地把握志與物之間的聯繫,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並暗示性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6、佈置作業 :這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能準確地把握志與物之間聯繫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其描寫能力,從而能使物與志達到完美的統一。強化本節課的難點內容。以上4、5、6三個小環節:設疑討論、拓展訓練、作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的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能通過本課基本掌握使用託物言志這一表現手法的能力,也為今後寫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後以概括性的語言對本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並讓學

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説 周敦頤

生長環境:不同流合污

蓮 體態香氣:正直通達君子

風度氣質:端莊嚴肅

託物 言志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7

【序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基於這一理念,我申報了温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並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這篇説課稿就是根據校極公開課改編而成的,從中可見本人踐行課題的歷程。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説明文,《橋之美》《説“屏”》則是帶有一定説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説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閲讀現代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説“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説明語言。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

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導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説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説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

限3分鐘快速閲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通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 這個句子,因為它 ”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 。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

(4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説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説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

該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藴,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課無法完成,可佈置學生課後探究。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8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美麗的西雙版納》,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美麗的西雙版納》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民族風情的遊記。作者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向我們介紹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字裏行間流露出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八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學過《小石潭記》、《阿里山紀行》,對遊記的學習有了一些基礎,且遊記屬於散文的一種,這類散文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因此我的目標設置為: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課文感知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瞭解運用小標題來構建文章的方法。

3、學習通過對照手法表現西雙版納神奇秀麗自然風光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結合文中相關注解,理解文章內容。

2、倡導學生課前查找收集關於版納的資料增加感性認識。

3、課堂上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會傣族人民獨特的人文風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美麗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瞭解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難點:

1、通過對照手法體會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的神奇秀麗和人文景觀的質樸意深的特點。

2、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

教法

教學中通過圖片,音樂等輔助手段,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西雙版納的自然風光,感受當地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多想才能體會得出。

對照手法的運用是難點,在問題設計中我用了填空題的格式做引導。為了幫助學生賞析語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賞析格式。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學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所採用的教法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下學法:

①養成快速閲讀的習慣。學會快速閲讀,並掌握在快速閲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②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並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三、教學程序

本課兩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有兩個目標:

1、通過欣賞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雙版納神奇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質樸意深的民俗風情。

2、體會對照手法的運用,深層次感悟“美”的內涵。

(一)、故事導入

上課開始,我講述了關於潑水節傳説的故事,目的之一:激發興趣:之二:為後面講解傣族人對待水的態度蓄勢,提供鋪墊。

(二)、感受美(瀏覽課文,探美)

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並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説説第一次讀課文之後的感受牽出神奇秀麗心馳神往這條明線後,再要求以"《西雙版納》美在……"説説版納的美。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瞭解西雙版納的景物特徵。

(三)、品讀美(朗讀課文,尋美)

這一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方面體會西雙版納的美。

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通過問題由淺入深地體會熱帶雨林的特點,其中穿插對照手法是為了點明西雙版納的神奇的特點。如果説自然景觀的美是大自然對版納的恩賜,那麼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則是這個民族獨特的魅力,文中多處信息向我們展示了傣族質樸意深的民風民情。讓學生閲讀課文從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觀的美,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瞭解傣族的風俗文化,進一步感受西雙版納的人文景觀的美。

人文美是重點,在問題的設計上與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達,對“嫵媚”一詞含義的理解是難點,目的想點明作者對這幅風情畫的喜愛之情。概括,西雙版納的風俗美美在互助友愛、善良虔誠、樂觀從容、質樸意深……

(四)、表達美(神遊圖片,悟美)

出示西雙版納代表性景觀圖片,配葫蘆絲樂曲。增加感性認識,結合課文內容深切感受西雙版納之美。

暢遊西雙版納回眸那個金孔雀飛出的地方,那片神祕珍貴的熱帶雨林,那顆我國西南部邊境線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迴歸線上唯一的綠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物王國”的美麗的西雙版納……

美就大聲贊:西雙版納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總是濃的化不開的碧綠。

美在水,無論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軟軟地淌,嬌嬌地流。

(五)、內化美

在我看來,西雙版納之美,美在神祕、美在包容、美在和諧、美在自由、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的圖片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對比播放,為了喚醒同學們善待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提示:你從傣家人對待水的態度中感悟到了什麼,我們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這個永恆的.話題。

表達: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遭到破壞,美麗的西雙版納未來的命運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達你對“美”的理解。

設計意圖:我認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裏,美先在心裏才會在眼裏。真正的美是心靈美,是善良,是真誠的態度。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後的深刻體會。課堂最後以不圓滿結束,前一節課安排見學生時我已預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客觀原因:

1、學生之前沒有接觸課文,對內容較陌生對西雙版納沒有一點積累和印象。

2、由於對信息把握不準,我按第二課時準備的學案。3、我所抽的班級沒有固定的小組,上課前才臨時分的導致課堂效率過低。

主觀原因:

1、個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

2、對學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沒有堅持在課堂上使用。

3、備課過於注重實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總之,這次任務完成了,無論結果如何我盡力了。在這過程中我收穫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訓,有對今後教學的思考。至少,這個過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淨化,我完成了一次“尋美”的歷程,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許這就是語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語文老師的幸福。感謝這次公開課的洗禮,致敬!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分析教材

這是一篇關於日軍侵華歷史的報告文學作品,所以一要注意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揭露日本右翼勢力的醜惡嘴臉,二要注意結合報告文學的風格特點來講述課文。讓同學瞭解史實性報告文學真實細節的衝擊力以及引用資料的重要性。文章比較長,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在培養學生情感的時候,注意創設情境,調動同學的情緒。

教學目標:

1.瞭解日軍侵華歷史,瞭解南京大屠殺詳情。

2.理解課文,瞭解報告文學的總體特徵與本課的獨特風格。

3.鼓勵學生查閲資料,培養自主閲讀的能力。

4.增強青少年對民族、國家、人類的責任感,明確人生方向,發奮圖強。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態度。

2.把握報告文學的特點和整體風格。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內容編排設計以及用史料為證表達自己態度的方法。

具體步驟:

第一課時瞭解課文的背景,歸納文章的大意;通過誦讀對情節進行初步的感知。

第二課時重點分析精彩段落,解決疑難問題。

第三課時繼續分析並瞭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部分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導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也想借此機會同各位老師研討探究,哪一個導入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1)中國有一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我們也有一位一衣帶水的鄰居,他就是日本,看看一看這位日本鄰居都做了什麼“好事”吧。讓同學説出最近一段時間日本與我國產生的各種摩擦。緊接着由日本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事件導入,出示各國人民對此事反應的圖片。

問:你能從圖片上讀出哪個詞?提示:憤怒。

問:為什麼各國人民,尤其是中國人民對待這件事的態度很堅決,他的嚴重性體現在哪裏?

提示:因為他否認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戰爭。

問:這位鄰居對我們國家做了哪些惡行?

引出南京大屠殺。

這個導入步步深入,不但讓同學瞭解到了最近國際上發生的大事,而且引起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2)今天老師先做個導遊,帶大家遊覽一下我國的古都南京。出示風光片、南京美麗景色的圖片。那麼如果有人想要破壞這裏人們安靜祥和的生活,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但是在1937年,就有人破壞它,把這座美麗的城市變成了人間地獄。而且一直拒絕承認這件事,他的名字叫日本。出示南京大屠殺的的圖片,這個導入會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前後的對比會激發閲讀課文的.興趣。

(3)相信同學們已經多次讀了本課,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那場血腥的屠殺,(出示圖片)問兩個問題

a:南京大屠殺中的“大”字有什麼含義?

b:如果讓你們用幾個詞來形容這種行為,你會用那些詞語?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我們同學口中那種“(同學總結出來的詞語)”的行為究竟是怎樣的?

這個導入可以鍛鍊學生語言提煉和表達能力,而且開門見山,快速進入課文當中。

二、授課

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將成為蒐集日軍南京大屠殺證據的偵探,讓我們再次把歷史的真實呈現在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面前,出示在那些大言不慚地説“不”的偽君子面前。

請大家帶着問題讀課文。出示4個問題

提問:

1、在文章在中找出南京大屠殺各個事件涉及到的人、時間、具體位置、相關數據。(要求隨時上黑板寫,其他同學繼續讀課文。)

......

意圖:這個問題回答的方式的設置很獨特,希望配合着音樂,越來越多的在黑板疊加的數字會把本文悲涼的情境創設出來。通過分析,同時把段落層次總結出來。

2、黑板上的證據是真實的嗎?為什麼?

提示:真實,因為有多樣的證據.

人證:大屠殺倖存者,日本參加屠城的軍官。當年的外國人。

物證:紀實日記,當時出版的報刊,畫冊。軍事法庭的查證。

意圖:為了讓同學找出來文章中涉及到的人證物證。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0

一、説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習作者細緻的景物描寫的方法,掌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用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質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深情。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我”被稱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三、説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説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儘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難:流亡、飢餓、受迫害、被捕、監禁、坐牢、受審判、勞動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用筋骨還能飛奔一千里汗血馬 撲倒在生命的頂點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離開家鄉56年,但家鄉的滹沱河邊高粱林幾乎伴隨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漢。著名詩人、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有詩集《温泉》(獲全國優秀詩集獎),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螢火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過渡:開頭有這麼一句話“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麼關係?“為甚麼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塊説?”我們深入到課文進行進一步的瞭解。 )

二、速讀思考 理清層次

思考:作者圍繞滹沱河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讀思考

滹沱河是一條怎樣的河?我對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明確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嚮往

2、“我”第一次見到的滹沱河----乾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異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丟盡了我的臉了!我怎麼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節)“……我懷着滿腔的悲傷向她們説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尋我那個失落的夢,在滹沱河那裏尋找我心中的滹沱河。”(第5節)

“灰灰的”、“無知無覺地”、“躺”、“盡是”等詞表現出了“我”的'失望;

乾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祕感,其實越失望,説明期望值越高,對滹沱河更關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説來就來”

我的心情:[恐懼]

[如]被“鎮住”、不吭聲、不僅手涼,心都涼了

4、第9節尾句“現在我才明白她們為什麼説我是個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沒有完全明白,因為“我”還沒有親眼見過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間接瞭解了它的情況。

5、咆哮的滹沱河

氣勢宏偉、野、難管束……

文中從哪些方面逐步體現了滹沱河的氣勢?

(從“我”與滹沱河的接觸入手進行分析,還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聽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會兒像是從深深的地下噴出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天空在打悶雷,像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

[側面] “它們的聲音被吞沒了”、“……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

看滹沱河 (點擊詞彙——“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問:劃出句中的動詞,並從“滹沱河”和“我”兩個角度去分析。

插入問題: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現出了“我”想親眼見見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為什麼長輩們都説:“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因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難管束;(説來就來)

之前我們品讀了第三部分,領教了滹沱河的“野、難管束”,那“我”的“野、難管束”又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從文中找相關的描述)

7、分析加點字的含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析]這既説明了“我”對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説明“我”認識滹沱河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

8、品讀結尾:

為什麼説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與河脾性合一(野、難管束);它是故鄉的代表,我愛滹沱河,也熱愛這生我養我的故鄉。

——這裏的“很野,很難管束”是貶義褒用的,這其中還包含了無畏、勇敢,充滿鋭氣的精神。[聯繫第一節] 課文對滹沱河的描寫,實際就是對自我的描寫。“我”的性格脾氣與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鄉的極富特色的河,是故鄉的象徵。作者通過對滹沱河的描寫,寄託了對故鄉深深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融於對滹沱河的認識過程之中

老師總結:的結尾既是拓展,又是總結,也是抒情。

四、討論總結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總]故鄉情思(單元主題)

2、前後呼應(請學生在文中尋找)

(五)作業

寫一段記憶中的故鄉的場景,字數兩百字

建議: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和修辭。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1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本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隨感式的小品,學習本文主要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本文為自讀課文,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2、説目標:

⑴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⑵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質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⑶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3、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説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説學法】

1、朗讀法;

2、欣賞法;

3、默讀法;

4、討論法。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教師選取《丁香花》這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目的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閲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

二、品味課文(跳讀、精讀)

1、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誇張造作。

2、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説説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繼續讓學生朗讀課文,領會運用排比、問句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研讀課文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説一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四、學生遊戲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做聲音遊戲,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五、課外拓展

寫出對《丁香花》感受。(100字左右)

佈置此項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汪冬妮。很高興能在這裏為大家説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橋。大家熟悉的長江大橋,學校裏的小橋。無論是哪種橋,對於我們來説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可以很方便的與對岸聯繫在一起。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篇目就是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下面我將從教材的處理、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為大家闡述。

一、教材的處理

《中國石拱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説明文。所以,在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要注重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介紹事物的,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以及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二、學情的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接觸的一般都是記敍文。《中國石拱橋》應該説是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接觸到的第一篇説明文。對於有一定文學基礎的八年級學生來説,讓他們就某一事物的特點來介紹事物不難,但是在沒有系統的瞭解説明文的情況下,讓他們理清説明順序、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八年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徵説明事物的寫作方法,瞭解説明順序(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時間由先到後等順序)

(2)學習運用準確周密的語言,感受作者嚴謹治學的態度

四、教法學法

我將遵循新課標提出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對於本課,我將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導讀法

在我的帶領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培養他們的閲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

(二)提問法

包括學生向老師提問和老師向學生提問,瞭解學生的'優點和薄弱方面,通過讚揚他們的優點來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3)比較法

在《中國石拱橋》這篇文章中,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橋樑,通過對這兩個橋樑的對比。能讓學生更形象的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徵與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個性特徵。

在運用了上述的教學方法之後,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新課標的要求,儘可能讓每個環節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採用了以下的學法:

(1)圖表法

作者在文中舉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橋樑,趙州橋和盧溝橋,讓學生畫出表格並把兩座橋的異同點填在表格中。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以及兩座橋各自的特點。

(2)討論法

在通讀課文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練習法

根據“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並重的原則”和“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習相促進的原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法,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因為本課內容比較豐富。所以我設計了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先向學生展示關於“橋”圖片,這些圖片裏面包含了幾種不同類型的橋,讓學生就圖片中橋的特點進行討論,這些橋共同的特點以及每個橋的各自特點。進而進入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

介紹作者茅以升。

2、通讀課文

運用導讀法和自主探究法,放手學生自行閲讀課文,處理文中的生字詞。在此過程中,思考問題:

(1)文章從第幾段開始寫中國的石拱橋?

(2)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

(3)作者舉了哪兩個橋樑作為例子來介紹中國石拱橋?

讓他們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分組討論

運用討論法對上面三個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請同學起來回答。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老師進行總結。

4、講解知識

在討論了上述三個問題之後,我會向學生介紹什麼是“説明文”。

5、問題遺留

(1)本篇文章能分為幾個部分?分別給每個部分取個小標題。

(2)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3)把趙州橋與盧溝橋的異同點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來。

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繪製的表格,讓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的表格,進行評價。在PPT上展示自己繪製的圖表。讓學生初步瞭解抓住事物的特徵説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2、品讀課文

讓學生通讀全文,提問兩到三個學生,即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小標題是什麼?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然後學生進行討論和補充。最後老師進行總結。讓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以及瞭解説明文的説明順序。

3、細讀課文

在瞭解了文章的整體的脈絡後,向學生介紹一些常用的説明方法(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文中劃出這些句子。

重點講解有關數據的句子(精確的數字、大概的數字)

4、佈置作業

挑選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一篇説明文。不少500字。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3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有介紹我國各地的節日風俗的,也有講民間藝人軼事的,也有描繪街頭商販吆喝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無窮的樂趣,還能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雲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唱歌情景,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瞭解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雲南民風民俗,還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這種認識,本課我確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①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

②通比較閲讀三個歌會場面,培養學生的比較閲讀能力。

③讓學生領略民族風情,培養他們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敍事類文章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但是對文章內容把握的準確度和對文章主題理解的深度上還有待提高。而且我們北方的學生對雲南的民風民俗可能感到陌生,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

2、領略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難點]:

引導學生賞析文章中的描寫。

第二、教學方法、手段

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採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同時藉助於現有的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領會雲南歌會的美妙。

第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和同學們在電視或廣播中接觸過的演唱會、音樂會大不相同,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呢?今天這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一起來領略一下雲南少數民族的風俗。

幻燈片出示雲南民歌簡介和雲南大理石寶山歌會的有關知識,先讓同學們有個瞭解。

(二)出示教學目標和生字詞(幻燈片出示)

(三)快速閲讀,整體感知

我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並提出問題(幻燈片出示):

1、“雲南的歌會”有哪三種形式?

2、三種歌會形式的各自有什麼特點?

目的是讓學生歸納出“山野對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興自由歌唱)、村寨傳歌(民歌傳承)”這三種雲南歌會的形式。

(四)精彩賞析,感悟美點

讓同學們出聲的反覆朗讀三個場面中的最精彩的部分,並體會其好處。然後再由個別同學在班上示範朗讀一下自己喜歡的地方,並説一下自己喜歡的理由,再請別的同學進行評論,我有意引導同學們在描寫方法、修辭、體現作者情感方面多動動腦筋。為下一個環節作準備。(五)合作探究,質疑解惑(重點)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同學們以四個人為一小組,進行議論讀。(幻燈片出示)

1、比較閲讀歌會的三個場面,體會在內容的側重點和寫作手法上的差異。

2、第一個歌會場面中,寫了雲南女子的獨特服飾和高超的打鞦韆本領,有什麼用意?

3、第二個歌會場面中,自由歌唱寫的少,而作者在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上,卻着墨不少,你怎麼理解?

4、你讀了第三個歌會場面,有什麼感想?

5、你猜想一下,作者寫下本文的初衷(即主旨)是什麼?

(六)體驗感悟,加深理解(幻燈片出示)(難點)

1、這節課,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或你有什麼大的收穫)?

2、你認為流行歌曲和民歌,哪一個更有生命力,為什麼?(為下一個環節鋪墊)

(七)拓展延伸,學以致用(難點)

播放電影《劉三姐》對歌的片斷,和一個流行歌曲片斷,讓同學們説一下它們各自的特色,讓學生用流暢的語言,把他們活躍的思維表達出來,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

(八)小結歸納,佈置作業

《雲南的歌會》,不僅能讓同學們瞭解到了雲南歌會的獨特之處,還讓他們瞭解了民俗文化,感悟了生活的美好。

課下作業(幻燈片出示):

1、課下閲讀《沈從文散文選》。

2、寫一篇介紹家鄉民俗的作文。

第四、教後札記

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師生受了一次民俗文化教育,領略了一下祖國傳統民歌的無限活力,特別是對熱衷於追星的學生們來説,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民族文化教育。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同時在思想上,也使他們得到了一次淨化與昇華。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奇妙的克隆》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課,是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所寫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章從介紹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到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從不同的側面説明克隆,前後邏輯聯繫緊密。運用多種説明方法,把艱深的科學道理作了深入淺出的説明。 教學目標

根據説明文教學的文體特點,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掌握本文運用的'説明順序和方法。 3、培養學生收集、篩選、利用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本文運用的説明順序和方法。 教學難點:

對克隆問題引發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二、説學生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克隆知識,語言形象、生動,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藴含的克隆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物常識重點突破。

能力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説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三、説教學方法與手段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延伸拓展法。

四、説媒體

多媒體課件。

五、説學法

教師主導下的分小組合作學習。六、説教學設計

第一步: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用《西遊記》中孫悟空分身術的故事導入,(設計這一導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他們的一種求知慾、好奇心,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學習。) 第二步:自由朗讀,自主掌握生字詞。

老師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補充解釋一些專業性很強的生物學名詞術語。 第三步:用大屏幕提示要積累的詞語,讀寫結合,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第四步: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思考下列問題:

1、文章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麼作用?四個小標題分別説明了什麼內容?

2、本文的説明對象是什麼?在説明克隆含義時採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説明的?

3、依次找出克隆試驗部分試驗的對象有哪些?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順序? 設計這些問題,旨在讓學生掌握説明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本文的説明順序。

(同時完成板書)

第五步:走進克隆大觀園

通過學習,同學們對克隆知識有了初步瞭解,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中外克隆成果。通過這些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克隆技術已經在自然界廣泛應用,並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如果克隆技術應用到人類社會呢?

第七步:拓展討論,注重人文:

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討論完成後由小組發言人進行闡述。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足,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這個環節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重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也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完成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七、小結

學生小結

要求學生課下以“我學到了??”開頭,寫一寫你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穫或感受,進行總結。

老師小結:(見ppt)

八年級語文説課稿1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老王》。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説教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課文,其中幾篇課文講訴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老王》講述的就是一個普通車伕的故事。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情操。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思想活躍,敢想,善於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鮮事都令他們感興趣,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此,許多同學只知道一味的接受愛,而不懂得如何感謝愛,更別説去回報愛了。像老王這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不瞭解,更別説去關心了。我認為,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文學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狀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語言,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3、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關愛弱者。

〖教學重點

1、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難點

領會從文章語言及人物刻畫中滲透出的愛的博大

【説教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採取合作探究法、板書輔助法、質疑法、誦讀法、點撥法、表演法等,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説學法】

1、學生充分預習:

我認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很重要,如果每一課都能把課前預習落實好,課堂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要想達到這種效果,就要把預習要求明確,讓學生知道怎樣預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預習題:

⑴ 利用工具書疏通生字詞。

⑵ 熟讀課文。

⑶ 對課文質疑。

讓學生學會質疑,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得。我們也知道,學生能對教材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圈記出來,以便課堂交流。做好了這些預習,就可以進入到高層次的師生平等對話了。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一個課時,為了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有效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我把這堂課分為:懸念導入、作者簡介、檢查預習、學生質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六大版塊。

1、導入新課:

首先設懸念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個車伕能跟作家成為朋友嗎?一個幸運的人會怎樣對待不幸的人呢?信賴真的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今天,就讓我們跟着楊絳,一起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

2、作者簡介:

接着介紹作者楊絳及她的丈夫錢鍾書

楊絳,原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説《洗澡》。

錢鍾書(1910~1998),江蘇無錫人。學者,作家,著有小説《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等。

3、檢查預習:

用題目的形式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並把下列生字詞讀一遍進行鞏固。

選出下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B )

A、塌(tā)敗 荒僻(pì) 蹬(dēng)車

B、眼翳(yì) 骷(kū)髏 傴(qū)身

C、取締(dì) 湊(còu)合 惶(huáng)恐

D、滯(zhì)笨 愧怍(zuò) 攥(zuàn)着

4、學生質疑:

這個環節是真正體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主探究課文,鼓勵他們、把不懂不理解的都大膽的提出來,然後教師點撥,請同學作答,最後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這個環節要求教師必須對課文吃得很透,因為學生的思維很活,他們的問題會遍佈課文的每一個角落,甚至超出你預計的範圍。我認為,即便這樣,也不能用繩子捆綁住孩子們想像的翅膀,因為教學相長,學生思維的飛翔會帶動教師教學的飛躍。

5、合作探究: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綜合性的題目。

⑴ 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用老王是一個( )的人,表現在( )。的形式表達出來。

(這個題目既鍛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又緊扣課文,加深了學生對老王這一形象的理解,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板書結合起來,更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

板書:

老王

孤苦伶仃

苦 生理缺陷

謀生困難

老實厚道

善 善良淳樸

知恩圖報

⑵ 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刻畫老王這一人物形象的?

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來歸納,然後再重點賞析對老王進行細緻描寫的8~14段。

學生活動:

① 配樂齊讀8、9段。

② 請兩個同學表演第8、9段,讓學生模仿老王的神態、動作。角色扮演是一種比較好的'體驗方式,它能讓學生在換位體驗中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③ 分角色朗讀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讓學生通過體會老王的語言從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

⑶ 讀了本文之後,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6、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通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

總有一種聲音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張照片讓我們隱隱作痛。在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一羣和老王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展示圖片)

師:(點擊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同學們,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熱情,應該拿出來為別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請大家以下面的形式,把你的心願表達出來。

假如我是一團火,就為他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為他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 ,就為他人 。

我設計的這個仿句練習是一個靈活機動的題目,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就讓學生當堂練筆,然後請一些同學把成果展示出來,把祝福送出來。如果時間不夠的話就可當作課後作業。

7、最後教師作課堂小結:

同學們,跟周圍這些不幸的人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呀!今天,我們能坐在這麼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呀!那麼,幸運者應該怎樣對待不幸的人呢?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不應該去歧視他們。同學們,請記住不要放棄每一次幫助別人的機會,因為,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我的説課完了,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zd52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