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5篇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合集5篇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數學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為社會、人類創造豐厚的價值。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創造數學的價值,就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靈活駕馭教材。

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特色、教學建議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第二學段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角過程;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較。

2、數學思考:通過探索理解角,能用量角器畫角、交流信息,建立角概念。

3、解決問題:嘗試用量角器量角;體會在討論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與態度:知道通過測量、討論、歸納得出的結論;體驗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內容標準:

內容標準分四個領域。

“數與代數”主要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空間與圖形”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它們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統計與概率” 主要涉及條形統計圖,是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實踐與綜合應用” 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內容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角的度量”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認識常見的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畫角。

下面我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來談談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編寫特點:

特點一:優化大數認識的編排結構,突出數學的文化特色,提供豐富素材,培養學生的數感。

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是認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冊實驗教材“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極為豐富。不僅結構合理,而且內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選擇突出了數學的文化特色。,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活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這樣的編,學生使能夠接受豐富而系統、邏輯較為嚴密的數概念內容;便於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獲得新知,形成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特點二: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四則計算的知識與能力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國小階段計算教學的分量比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價值。通過計算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繫,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打下基礎。本冊實驗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特點三: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本冊實驗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圖形,如線段、角、平行四邊形等,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過。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冊教材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

特點四: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本冊所學習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是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在統計量上進行了分類對比,來表達數據、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特點五: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套實驗教材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這一數學思想的引入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特點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閲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編寫體例:

教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編排,以體現數學課程的特點,編寫體例是:激發興趣的主題圖(整體感知、提出問題)――促進思考的例題(促進理解、解決問題)――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多層次的練習(深化理解、拓展應用)――全面的整理和複習(整理鞏固、提高升華)

單元內容結構:

第二單元的內容有: 認識射線和直線;角的定義;比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認識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鋭角、鈍角和直角之間的關係。

每一小節又包括其枝幹內容。其中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説知識的立體式整合:

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下冊,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並能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

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學生在二上年級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因此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藉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後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另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時,注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數學規律。通過畫射線、直線,測量角,操作活動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紙折角等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教學建議:

1.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把有關角的知識分了三個階段編排,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但前後又有連貫性。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和目標意識,從整體着眼把握教學目標,明確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理順學科教學總目標、學段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繫,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兒童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但數學畢竟是抽象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線的概念就比較抽象,教學時很難藉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數學中所説的“點”是沒有大小的,“線”是沒有粗細的,“面”是沒有厚薄的。正因為如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不都能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有的生活經驗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幣的單位名稱“角”等時常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干擾。因此,教學時必須注意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適時和適度地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

3.加強動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對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已經學會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教材中的許多結論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以及量角和畫角的步驟等都沒有直接給出,並在練習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動,旨在讓學生這些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並形成畫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同時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知識基礎,在加強操作活動的同時,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4.努力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數的計算,形的研究,貫穿始終的恰恰是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就可以滲透極限的思想、猜想和驗證的方法。

評價建議:

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平台,利用好這個平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潛能;能促使師生彼此走進心靈、情感互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1、課堂表現

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自學與合作探究過程,這個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覺能力。教學“角的畫法” 時,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巡視參與時,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通過手勢、眼神、表情和語言等方式適時鼓勵。然後結合整體的學習過程從“認真操作,積極討論,得出結論和大膽彙報”幾個方面按A、B、C三個等級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每週統計一次,期末總評。這種形式的呈現既體現了定量的評價,又體現了定性的評價。

2、知識掌握

知識只有掌握的紮實,才能應用的準確,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會知識的情況採用了“評比+評語”的方式,從作業和測評兩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和每次測評的結果分優、良、合格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同時,站在學生的高度上,寫上賞識激勵的語言,幫助樹立信心。如 “你的角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樣認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學生對測驗的結果覺得不滿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勵學生重新解答:“試題在向你挑戰呢,去戰勝它。”學生通過努力做對試題,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答卷給以評價,並給出鼓勵性評語。這種“推遲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推遲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3、應用能力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宗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點評,如,借鑑哲理督促聰明卻懶惰的學生:“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要戰勝惰性。”用精妙之語,激勵愛鑽研的學生:“你肯定還有高招,我為你驕傲”。有效的評價能開啟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加燦爛奪目,進而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生活處處皆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走入數學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效開發校內資源,合理運用校外資源。

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插圖,多媒體教學光盤,網上有助教學的圖片、視頻,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小數的知識。

教學角的度數時,需要學生動手測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模擬學具和身邊真實物體這兩大資源來幫助教學,如:測量書本、文具盒、桌椅、門窗、黑板等;學射線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帶着手電筒。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有利資源,學生的自學、交流的過程又將其生成為學習資源,特別是彙報時的錯誤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學的重要資源。

數字是跳動的音符,數學是神奇的學科!做為數學教師,當我們把數學教學當做追求,潛心研究時,我們會伴着優美的旋律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藝術般的快樂!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新課開始,我用課件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坐井觀天》故事,使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初步體會到觀察位置不同,觀察的範圍也不同,為新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在由低到高觀察物體時,由於內容很抽象,如果讓學生去想象,有一定難度。我巧妙的使用三維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將課本上靜止的圖片做成形象逼真的動畫,給學生提供了空間形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並很快判斷觀察位置低——觀察的範圍小,觀察位置高——觀察的`範圍大。

在由遠及近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我利用課件展示課本中A、 B兩個觀察點,讓學生體驗觀察的範圍:位置遠----觀察範圍大,位置近----觀察範圍小後,我大膽的創設了一個C點,讓學生再次感知觀察點離小屋越近,觀察的範圍就越小,這樣效果就會很理想。

在解決試一試時,題目要求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能看到的樹的範圍這個問題時,我先用課件演示小明站在A點所能看到的範圍,這樣演示科學規範。為學生畫出B點小明的觀察視線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使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範圍的大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拓展練習時,課件展示一組畫面,有由低到高的觀察順序,也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總之,本課的課件從教材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注重圖像、聲音、文字設計的合理性,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課件中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鈕釦、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説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遊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遊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盪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説教學流程】

由於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裏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遊戲。

課前遊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例)從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一)導學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着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着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麼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願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二)示學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三)施教施學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着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説: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裏搗蛋去了。看這裏,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説: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説: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麼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後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後,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總結後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説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八冊第82頁例3。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組成特徵。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應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是數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後的學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的精神,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做數學”等過程,並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學有價值的數學。引悟教育的目標,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由“獲得知識結論快樂”轉變為“探究發現知識快樂”。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引悟教育的目標、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以及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四年級數學《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説課稿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實踐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係。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教學難點

理解性質中的“任意兩邊”。

二、説教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因此,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導入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等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三、説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剪一剪、圍一圍、比一比、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中提高能力,獲得知識。

四、説教學程序四年級數學《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説課稿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置境引入,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成為一種需要。

教育情境的設計,是引悟教育的基礎性工作,這種帶有準備性的基礎工作,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本節課開始,我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創設了這樣的數學情境:(課件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小明去學校一共有幾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憑着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走哪條路更近,但卻苦於表達不出其中藴含的道理,就使得對於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內化成學生的一種需要。(適時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二)聯結感悟,經歷、體驗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形成、發展過程。

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精神,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得以發展。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二個層次的操作活動:

活動一、動手操作,大膽猜想

為每位學生提供小棒,讓學生用剪刀隨意剪成三段,試着圍三角形。在圍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能圍成和不能圍成兩種情況。我抓住這一契機巧妙設疑:為什麼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不能夠圍成一個三角形呢?這裏面隱藏着什麼祕密?帶着疑問開始活動二。

活動二、小組合作,再次操作,深入探究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説的課題是: 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後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後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於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並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於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二)、説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悦。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設計理由:藉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後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後全班彙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説説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麼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裏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後觀察算式,説説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説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麼?)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練習題設計了五個層次的練習。1、判斷題,讓學生明確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個數的和。培養學生對減法性質的掌握;

2、連線題。

3、在() 裏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4、用簡便方法計算。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在簡算中明確方法,掌握方法。

(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找出簡便計算的方法;)

5、拓展練習

(整個聯繫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穫。)

6、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在總結中回顧所學,昇華所學知識。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瞭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便於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r9v2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