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自然之道説課稿1

“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

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觀念看事物、看世界,而觀念的對錯,卻從不去考慮,先入為主地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就是不作為,就是什麼都不做。

一、説教材

《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迪: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迪;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具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具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假如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假如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迪。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迪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七 、説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表演法、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學生受到啟迪,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為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初步讀文,邊讀邊思考文章,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a.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感悟自己的愚不可及之處,閲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書裏去顯得尤為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找準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信息落差,用"主問題"——"換位思考,我們的行為怎麼‘愚不可及’的"進行引路。讓學生佔有大量的靜心閲讀的時間、解決心中的疑團,梳理閲讀的感受,真正把培養學生閲讀能力放到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

進一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説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 違背

保護 傷害

五、説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學生受到啟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為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説課稿3

本課是第三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啟示”。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受到保護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探究自然規律的教育。因此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繫,注重學科整合,蒐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時,我以“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導火線,引出什麼蠢事?這個蠢事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以及“我”和同伴以及嚮導的思想感情變化。圍繞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一中心句,從“救幼龜”,“害幼龜”,“受啟發”三個版塊進行教學。

基於以上認識,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的。

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採用聯繫對比、換位思考、抓重點詞等方法,重點體會“我和同伴”的行為和“嚮導”的話語,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情境,感受領悟文章內涵,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烏龜的資料、小黑板

教學流程:

1.“救幼龜”部分

我首先抓住重點詞語“躊躇不前”理解,並講出當時幼龜的處境,誘導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與遊客和嚮導的想法心情聯繫對比,突出救幼龜的常人舉止。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以讀促思。

2、“害幼龜”部分

這部分分四步:先是讓學生充分的.自學,畫出感受最深的部分,簡單寫寫感受。在集體討論蠢事以及帶來的後果,藉助插圖説説當時海島上幼龜被啄的情景;接着從課文中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來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並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3、“受啟發”部分

主要採用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遊客和嚮導的無奈和悔恨,逐步揣摩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自然之道説課稿4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先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潛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資料,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文章主要資料。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適當展開聯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啟示。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直觀法、引導學生想象法、拓展學生思維法等。

五、説學法:

朗讀加聯想,自主品讀、畫重點句等。

六、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道”?引發探究興趣。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資料。(《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資料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資料的一般方法。(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資料。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講的。)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讀中想象加領悟的方式。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情緒變化開展。可愛的小海龜們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⑴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述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體會嘲鶇的情緒。範寫“啄”字。

⑵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樣想的?找關鍵詞,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抓住“若無其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體會“極不情願”。帶着問題讀書“為什麼嚮導這樣説?”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嚮導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飛走了。

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透過比較,並聯系課禮貌確:嚮導的情緒和做法之間的矛盾與無奈,以及後文的故事發生。

救了小龜,我們的情緒如何了?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情緒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情緒:“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潛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潛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必須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的教訓,説説看。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必須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5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遊。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a.指名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拼讀生字;b.進行默寫填空

you( )龜 zhen( )察 tui( )喪 qi ( )圖

我用這個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a 默讀課文 帶着以下的問題:

*這個故事使你受到什麼啟發? * 一邊讀一邊動筆劃出成語,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b 再次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精讀

我這裏要求學生再次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在讀中把握理解字詞。

問題:*在朗讀中注意剛才不理解的字詞

*當嚮導救起那隻幼龜,發生了什麼事情?從中體會到什麼?

*讀兩遍嚮導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體會嚮導的話,他為什麼這樣説?

*嚮導一邊走一邊悲歎,嚮導為什麼悲歎?從嚮導“悲歎”這個詞中可以知道嚮導當時怎樣的心情?(板書:後悔,慚愧)

我這裏採用分小組交流 / 指名回答討論結果 / 學生先評 / 教師補充評 。在這裏,我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朗讀,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然會弄巧成拙;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評,提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能力,最後教師再對學生的點評進行補充。

(三)換詞訓練,理解關鍵詞

a 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成羣的幼龜從巢口爬出來。

b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通過這個訓練,引導學生體會恰當的用詞方法,培養學生的用詞能力。

(四) 課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語,用成語寫一段話

“爭先恐後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氣喘吁吁 ”等

我用這個方法,讓學生感悟文本表達,文本語言,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略)

食肉鳥

沙灘

眾人

自然之道説課稿6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課文《自然之道》,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教學過程、作業及板書等幾個板塊來展開本次説課。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篇講述人與自然關係的課文,文中講了我和幾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一行九人,結隊到一個小島旅遊,偶然發現一隻幼龜出巢入海,馬上可能成為食肉鳥的美食時,我和同伴不顧嚮導勸阻,執意要求嚮導出手相救。正當我們為此善舉而得意之時,卻發生了讓我們極為震驚的一幕:扮演偵察兵角色的幼龜安全後,後面成羣的幼龜因此獲取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紛紛出巢,結果導致大量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食。於是眾人深為懊悔自責。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與生活規律,人類如果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往往就會好心辦壞事,這便是自然之道。

(二)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

認寫生字詞,積累文中的詞語。

2、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豐富見聞學識。

3、情感態度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任意違背。

(三)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並從中受到啟發;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

多媒體直觀法、質疑問難法,引導學生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學生思維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解題、初讀

多媒體播放關於克隆綿羊多利的畫面及克隆的相關知識,因為此文的題目較抽象,所以新課開始,我先以克隆為話題來引入,克隆應當是精確地複製植物或動物,綿羊可以克隆複製,那麼人可以克隆複製嗎?後予以否定。

再指出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父母自然的創造,而克隆人違背了自然規律,會帶來太多嚴重的缺陷和後果,以此引出課題自然之道,道即道理、自然規律之義(以克隆這個新鮮而不太熟悉的話題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對題目的理解)。

聽老師範讀,學生再邊讀邊思考:課文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來説明自然之道理,分段讀文,糾正字音,概括主要內容。多媒體出示探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魚貫而出、若無其事、愚不可及等字詞的音義。

(二)激趣悟道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表演真實再現場景,更好激發學生思考,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受傷害,出示句子,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什麼這樣説呢?先布臵學生自由朗讀、體會,然後分角色來演3、4、5三個自然段的場景。

1、分析第三自然段:一人朗讀,一人扮幼龜,一人扮嘲鶇,其他同學找出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表演後點評,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

2、分析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4段中表示我和同伴以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然後自由朗讀,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並揣摩此時人物的不同心理。後分角色朗讀,再指名錶演,向嚮導表演者發問: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潛台詞是什麼呢?引導學生理解此句的意思,結果是嚮導極不情願地施救了,嘲鶇頹喪至極。

3、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表情達意之作用,特意提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其異同:a、我們幹了一件蠢事!b、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比較,聯繫課文,學生便不難明確:我們的確是好心辦了壞事,是愚不可及。其後果是怎樣的呢?多媒體展示二幅圖畫,一幅偵察兵小海龜面臨危險;第二幅:幾十只幼龜慘遭大屠殺(直觀地對比展示,讓學生內心產生極大的觸動,於是更能意識到違背自然規律後果之嚴重,也更能體會文中人物此時的心情)。並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幼龜頃刻喪命,食肉鳥們飽餐一頓,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再比較句子,讓學生表情朗讀天啊!看我們做了什麼、並體會低着頭、悲歎等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讓學生體會此時因自認為好心的一個舉動卻給小龜們帶來滅頂之災的後悔自責,愧疚及悲哀等心理)。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反映出人物的心理。

4、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龜,否則違背初衷必然會適得其反。

(三)道入人心,讀寫結合

1、此時此刻,如果我們也在海灘上,親身經歷了這一幕,我們除了也會悲歎,還會思考些什麼呢?請把你的思考寫下來。

我走在沙灘上,回想起剛才的一幕,心想:。(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根據學生的思考、想象、發言,稍加點評)。

2、全課小結,拓展延伸,你們:這些思考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美國作家伯羅蒙塞爾在他的原文中這樣寫道:魯莽相助,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3、適當拓展延伸,讓道深入人心。

大自然有其一定規律:比如動物的遷徙不能挽留,老虎只能是肉食動物,而野牛不會改變吃草的本性。湖海之魚不能在魚缸中存活等等,所以我們必須遵循自然的規律,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説作業:

還能再舉幾例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所做的蠢事嗎?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讓學生進一步關注此類現象,加深對人類此種蠢事的認識。

五、説板書

遵循→→保護 自然之道 小龜 違背→→傷害

尊重自然,遵循規律

設計此板書可以對比展示遵循與違背自然之道所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後果,且再次詮釋了自然之道的含義即尊重自然、遵循規律,使人印象深刻。

自然之道説課稿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認讀並理解 "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 、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理解課文中"自然之道"的含義。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豐富見聞,能聯繫生活和閲讀中的經驗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道"

1、導入:同學們,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

2、齊讀課題,思考提問:你認為這裏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

二、初讀課文,感知"道"

1、自讀課文,讀順讀懂

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有不懂的詞語要聯繫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讀完後思考一下這個故事主要講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幫助時表揚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

2、檢查詞語,想象畫面

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老師這兒有幾組詞語想請你們讀一讀,出示第一組:巢穴 欲出又止 偵察 躊躇不前 嘲鶇 用尖嘴啄 企圖

① 看,誰會讀這組詞語?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仔細。抽一生讀詞語。

②讀着這些詞語,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説)

③能把畫面讀出來嗎?(齊讀)

出示第二組:焦急 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頹喪

① 抽一生讀詞語。(生讀)這些詞是描寫誰的?

②現在會讀的同學舉手,我們一起來讀。

出示第三組:魚貫而出 爭先恐後 結隊而出

抽一生讀詞語。(生讀)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出示第四組:補救 氣喘吁吁? 飽餐一頓 響徹雲霄 後悔不已???愚不可及?????

能用上這詞語説一段話嗎?

3、抓關鍵詞,練説主要內容

①把這四組詞語連起來想一想,選上一些詞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②選擇上面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我也寫了一段,誰能選上面的詞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愚不可及)地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讓食肉鳥(飽餐一頓)。"我們"(氣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後悔不已)。

三、換位思考,感悟"道"

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一)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因為不懂得綠龜的生存之道,好心辦了一件蠢事,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用課文的詞語説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較):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説明了事情是錯誤的,為什麼還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愚不可及"呢?

書寫"愚蠢"都是形聲字,愚:心裏想的和平常人不同,違背常理。板書"愚" "蠢" 形聲兼會意字,春天到了,許多小蟲子從冬眠中甦醒過來,開始蠕動,如成語蠢蠢欲動,後由蟲蠕動時緩慢蚩蚩的樣子引申出愚笨、苯拙之義。

讀讀這句話,你認為作者在説這句話時帶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後悔與自責。)讀

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4自然段,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在旁邊寫上批註。(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四分鐘後)

我們每個人都能靜心讀書。好,現在把自己的想法説一説,你們怎麼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先讀課文再談感受。

生:(讀文)"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談感受、理解詞語、感情朗讀)

同學們能從書上找到有關的句子,這一點很好,怎樣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理解呢?你們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遊客,我是這樣想的:

(二)指導把書本語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老師舉一:(課件出示書本語言和老師轉化後的語言比較)

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

我們的確愚不可及,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感覺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還看到嘲鶇啄烏龜的頭。其實已經知道這隻烏龜是偵察員啊,為什麼沒有想到不要阻止綠龜的行為呢?

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

象老師這樣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説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彙報,出示語段

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

1、嚮導看到了嘲鶇啄烏龜的頭一點也不吃驚,還説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什麼,我們還不相信,太不信任嚮導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2、我們是很蠢,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我們怎麼沒有想到嚮導的提醒是正確的呢?

3、嚮導説這番話,其實自己已經對幼龜離巢入海心知肚明瞭,才這樣的冷淡、這樣若無其事的。我們卻不明白。

4、嚮導的神態是那樣平靜,説話的語氣也是若無其事,言下之意是説,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我們竟然不相信,還責怪嚮導,嚮導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極不情願地把小烏龜抱回大海的。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

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後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羣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學生齊讀

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儘管我們來回奔跑,儘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出示句子:(生讀文)"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一隻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出示句子:(生讀文)"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一隻嘲鶇飛走了,數十隻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禦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出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課文最後2個小節裏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着作者那難以言説的痛苦!因為——(再出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詞語盤點,寫話練習

1、我們深深自責,我們追悔莫及,因為我們自作聰明,好心辦壞事。現在只能向綠龜表示深深的歉意,請拿起筆,可以給他們寫信,可以寫寫你心裏的感受,或是從這件事中受到的教訓,得到的啟示。課文裏有許多好詞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記一記,把他們存入我們的記憶倉庫裏。好!給你們5分鐘寫,待會兒交流。

2、其實,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們學習過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蘆》、《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本,內化"道"

1、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

2、讀青少年知識普及讀物《大自然的啟示》

自然之道説課稿8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課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自然之道》。

一、 説教材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説教法

在教學時,我主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本篇課文我準備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其三個課時目標大體是:第一個課時導入、生字教學及熟讀感知。第二個課時感情朗讀、教學課文及理解關鍵字詞句。第三個課時是總結全文,領悟道理及讀後感受。本次説課我着重講第二個課時。

三、 説課時教學目標

1、(在前一節課生字掌握及初讀感知到的前提下)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認識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將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藴意。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從課文中發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

道”

教學難點:理解嚮導説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 説教學過程

(1) 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開始,我會先講一個人人曉知的故事《拔苗助長》,學生猜出故事的題目。隨後提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引導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 “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了使學生能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會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的每一部分各講了什麼?(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語文閲讀要求就是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精講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2) 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引導找出關鍵句“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而提出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蠢事”?找到課文三、四、五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理解 “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説説“嘲鶇”的動作,體會嘲鶇的心情。

(3)、而在接下來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感悟朗讀。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讀,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4)、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在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練習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體會課文最後一段關鍵句嚮導的感歎,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5)、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昇華部分)

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會大自然的規律,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總結: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一隻被圈養的老虎,在管理員的指揮下言聽計從,可見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發展的規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類的動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則,更有它避難的本能,如果人為的去破壞它,阻礙它,就會違背自然規律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9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自然之道》。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本課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看到幼龜離巢進入大海的情景時,誤救一隻被食肉鳥咬啄的幼龜,結果致使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我主要説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結合本課內容,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事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適當展開聯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學生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最後,為了倡導大家遵循自然之道,我將以一首詩歌來結束本課,與大家共勉:

給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別讓酸雨淋濕了我的夢。

別讓煙霧遮蔽了我的.真誠別讓我看不見藍天。

別叫我內心天藍的熱帶雨林讓位給一棟棟冷漠的洋灰鋼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壺龍井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銀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過一管牧笛悠悠地迴盪在晚風夕照裏。

那一片紫色的天空。

自然之道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孩子的見識,使孩子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孩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孩子瞭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孩子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孩子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孩子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孩子聽課文範讀。孩子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孩子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孩子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孩子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孩子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孩子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孩子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孩子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孩子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孩子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孩子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孩子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孩子發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孩子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敍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説説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裏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説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説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説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裏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説:“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説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説説。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自然之道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我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設定為教學重點,將“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通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藉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導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想一想課文裏講了什麼人、什麼事情。

學生讀完後,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並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説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本,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為什麼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通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嚮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於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嚮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於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願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為,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為什麼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為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歎”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歎?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自然之道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同學的見識,使同學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同學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同學瞭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同學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同學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同學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同學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同學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同學聽課文範讀。同學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同學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同學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同學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同學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同學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同學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同學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同學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同學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同學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同學發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同學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四、説板書:

自然之道

遵循 違背

保護 傷害

小海龜

五、説課後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運用了表演法、朗讀法、比較法、想象、揣摩人物內心、填空等多種方法力求在同學充分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同學進行人文薰陶。在交流討論中,在分析比較中同學受到啟示,更深入的感受到人類應按自然規律辦事,更好地為自然服務這一思想。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表演,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致力於同學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的目標。

自然之道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 “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⑴ 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⑵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

自然之道説課稿15

為了能在實踐教學中突出新課標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愛和時代氣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我想把這次説課內容的主標題定為“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並以此作為理論基座和貫穿説課各環節的主線。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設想、教學程序安排、教學設計特色幾個板塊進行一一説明和體現。

一、感悟教材:

<自然之道>主要講了我和我的同伴們在美麗的小島上發現一隻幼龜正面臨着被食肉鳥吃掉的危險,從而萌發救助之心,然而卻導致更多幼龜被食肉鳥吃掉的悲慘後果。從而説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這篇課文圍繞”大自然的啟示”的主題取材,通過生動的事例説明道理,是説理性比較強的課文。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還處在待發展狀態,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比較低,學習主動性不是十分高,對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師的影響,或者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因而,在課堂上就很難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有一點很好,就是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究慾望高,喜歡和他人交往,善於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教學時,我將針對學生的餓這些情況,有效的落實教學方法。

三、教法設想: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完美體驗,促進表達與發展的過程。所以,為了落實課改精神,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將營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並輔以問題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在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發現這篇課文的可以大體的分為兩段,一是我們好心救助那隻危險的小幼龜,二便是我們救了它卻發現我們做了一個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兩段的情感有較大的起伏,對學生的情感衝擊較大。我發現這既是文本的難點重點同時也是一個突破點。學生能不能對這篇文章產生共鳴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個關卡。於是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將教材用分批呈現的方式來進行解讀。

用一羣同樣的主人公幹的同樣的一件事來串連兩個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那個小嶼上美麗的風光下,爬着一隻弱小而可憐的幼龜,然而在它的背後卻正盤旋着一隻可怕的食肉鳥,眼看這隻可憐的幼龜就要被這隻兇惡的食肉鳥當成美餐了,畫面就定格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這時我將拋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會怎麼做?一強一弱的強烈對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原有的情感積澱,正義感和一顆除強扶弱的`心讓學生不能不對這個的畫面動容,救助小幼龜的強烈呼聲在他們的心底湧起。

這個時候,我將極力地肯定他們這份愛心,畢竟他和學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於是我再將故事講下去:那羣可愛的旅客們也是這樣做的,也許這個時候還有學生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為那羣旅客也為那隻險被吞食的幼龜而慶幸。 就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勝利感充拆着他們的時候,我將呈現第二份的教材,同樣是這羣人,乾的同樣的這件事,後來到底如何了呢。通過研讀學生才得知”我們幹了一件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這個結論就猶如重型炸藥,為什麼我們除強扶弱反而卻害了別人呢?這個時候才是思維迸發的突破點,新的理念與原有道德觀念的衝擊會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教師只有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閃光,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殿堂,最後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

當然最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有個小結:強調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後我的想法是利用一個”蛹化成蝶”動人故事,而告訴同學們在我們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或是那樣奇妙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慾望。

四、教學設計特色:

1、緊緊把握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閲讀教學必須擺脱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預設的教學中,從整體着眼,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整體解讀課文,感悟課文,並從中獲得語言和思想的共鳴,達到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真正使語文課堂得到了開放。

2、抓住課堂閃光點,着重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本篇課文藴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主要抓住讓學生自由暢談這樣一個機會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潛能,鼓勵學生去創新,去大膽想象,並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訓練語感和提高創新思維。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人文關愛為出發點,以新課標精神為理論依據,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悦、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有效的學習,並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mxxw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