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範文彙編5篇

【熱門】説課稿範文彙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説課稿範文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着眼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閲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為教學重點,後者為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閲讀簡單説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説學法與教法

(説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説教法:讀中思---學中引---堂上清

先“整體感知讀”--再“重點研讀”--最後“堂上清”。 “整體感知讀”環節,採用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通過“整體感知讀”,使學生對整體文本知識有個原始理解,再通過“重點研讀”(第二段至第五段),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方法,經過學生的合作討論與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在原始理解的基礎上有一個後續理解,綜合以上兩步使學生最後達到對教材的基本理解。在教學中為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閲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是準確説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説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最後通過“堂上清”對學生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檢測,瞭解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2.説教法:

在“讀中思---學中引---堂上清”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小組競賽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對別人的活動過程進行評價,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像,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像,這樣更有助於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於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徵描述事的方法嗎?(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採用兒歌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後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二)連線作者作品:

作者介紹: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三)整體感知讀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你能讀準下列生字嗎?

馴良( )矯健( )帽纓( )榛子( )松鼠説課稿

橡慄( )蟄伏( )苔蘚( )櫸實( )

你能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馴良 矯健 蟄伏

(有督促自學的效果)

2、班裏展示朗讀(注意:符合朗讀要求,學生聽後評價)

3、本文説明的對象及其的總特點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介紹這一特徵的?

4、除了以上內容,作者還補充説明了哪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詞語,理清文章脈絡,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四)重點研讀(課文2-5端)

1、找出各段的説明對象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説明這一特徵的?

特徵

從幾個方面來説明

説明順序

漂亮(2)

面容和肢體、好看的尾巴、吃食的樣子

由外到內

由主到次

邏輯順序

馴良(3)

活動範圍、活動時間、主要種類

乖巧(4-5)

動作、築窩

這一過程中先指導朗讀,再觀看四幅幻燈片,讓學生在原文找到相對應的説明文字,然後選擇其中一幅做簡要描述。(於漪老師曾説“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

漂亮: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點時,抓住“清秀”“矯健”“翹起”等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學習抓住特徵進行生動説明的方法。

馴良:請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閲讀,再觀看幻燈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然後聽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説,並串編成一個故事。讓學生説説松鼠的“馴良”表現在那裏,並改正故事中的錯誤,用幻燈片輔助教學,顯示本段要點。(“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閲讀課文,記憶更紮實,理解更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

乖巧:速讀課文,觀看幻燈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每一幅圖片擬題。説説松鼠的“乖巧”表現在哪裏。重點學習描述松鼠搭窩的一段文字,圈點描寫松鼠搭窩的動詞,讓學生用簡單的道具模擬松鼠搭窩的動作,以小組為單位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動作先後的詞語做簡要複述。(觀看松鼠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模擬松鼠搭窩,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更動腦,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領會松鼠“乖巧”的特點。)

(這樣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閲讀與觀察相結合,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對於揭示事物特徵的作用,為下文的學習提供範例。)

2、文中“漂亮、馴良、乖巧”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這三者是從外貌方面、生活習性(由外到內)進行講解的。同時這三個詞的順序還決定了2-5段的説明順序。

(五)強化記憶讀

1、你認為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結合具體句子説説你的體會。

讓學生對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進行總結。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緻的觀察是説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説明事物特徵的關鍵。)

2、説明文的語言要求準確,本文除了符合這一基本要求外,它的語言還比較生動。找出相應的句子加以分析。(一些擬人句的理解及本文的文體:文藝性説明文)

(本環節主要還是依據文本回答,加強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

(六)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後,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徵;d、恰當選用説明方法。)

2、讀完本文,你願意成為一隻可愛的小松鼠嗎?當你左邊是閃亮的屠刀、右邊是漆黑的槍口、眼前蔓延着樹樁,你還願意嗎?當“誰知盤中餐,最愛是松鼠”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你是否還願意呢?

那你願意為保護這些像小松鼠一樣可愛的人類的朋友作點什麼呢?

為了喚起人們保護動物的良知和責任,放飛你想象的翅膀,用你喜歡的方式,為保護這些處境日益艱難的人類的朋友獻出自己的愛心吧!(公益廣告、漫畫、表演……)(將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七)堂上清

1、根據下列詞義找出在課文中相對應的詞語。

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 )機靈巧妙( )

系在帽子上的穗狀裝飾品。( )和順善良( )

動作迅速而靈敏。( ) 對情況的變化察覺得快。( )

2、填空

《松鼠》一課的文體是 ,作者 是 國的學者、作家,著有 等。作者通過勾畫這種小動物 的外貌, 的習性和 的性格,突出了它令人喜愛的特點。本文是以 的邏輯順序安排材料的。

3、本文共6個自然段,下面()種分層方式是正確的。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詞語中寫松鼠生活習性的是( )

1 玲瓏的小面孔 2 不敢下水 3 四肢輕快 4 經常在高處活動 5 尾巴老是翹起來 6 在樹上做窩 7 尾毛可以製成畫筆 8 用爪子和牙齒梳裏自己的毛 9 不冬眠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 10 毛是灰褐色的 11 過了冬就換毛

5、閲讀理解

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叉的地方,又 又 。它們搭窩的時候,先 (弄、搬、找)些小木片,錯雜着(堆、壘、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 (編扎、捆紮、纏繞)起來;然後把苔蘚 (捏、擠、踩)緊, (壓、踏、踩)平,使那建築物既 又,可以帶着兒女住在裏面,既 又,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上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窩裏。

(1)準確的説明來自細緻的觀察和詞語的恰當運用, 、 、三個詞,寫出了搭窩的步驟。松鼠搭窩的複雜動作,是用一系列動詞寫出的,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動詞填空。

(2)在文中畫橫線的地方填入下列詞語:

舒適 暖和 乾淨 堅實 寬廣 安全

(3) 這一段是介紹松鼠 的生活習性的,表明了它的 a 馴良 b 乖巧

(八)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數學生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分析課文,生動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對於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我採用學生出自測題、和他測題的方法,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強化能力點,完善思想教育點。

説課稿 篇2

一、 教學內容的定位

1、 教材解讀:

《鮮花和星星》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教材,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選取生活中最常見的花和星星巧妙地聯繫,體現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第一節中“這裏一朵”“那裏一朵”和第二節中“這裏一顆”“那裏一顆”不僅描述了鮮花滿地,繁星滿天的情景,而且再現了兒童看鮮花、數星星時的天真爛漫,充滿了童趣。

這首詩歌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是一篇朗讀的佳作。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2、 教學內容的選擇

那麼,基於我校的語文課題《基於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在一下全冊課文中為何要選擇這樣一篇課文呢?

我們翻閲整冊教材,不難發現,一年級的課文大多與學生的生活情境聯繫緊密,尤其注重通過語言文字對孩子們進行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薰陶。如識字1為“春天春風春雨”春景詞串,識字3“小舟竹子石頭”為自然景物詞語和祖國河山小詩。而後的第二單元是春景文,第五單元識字為夏景詞串。而本課所在的第六單元還有《放飛小鳥》《這兒真好》《世界多美好》等,它們又組成了一幅和諧温馨的自然畫卷。鑑於教材這樣的安排,我們發現本課承前啟後,既具詩情畫意,童趣童真,又能使教材內容前後的整合點自然豐滿。所以,選定了這樣一篇課文。

二、 教學目標的確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那麼,如何運用這樣一篇詩歌,讓孩子在有限的40分鐘內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地達到這樣的課程年段目標呢?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課標的年段要求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讀準詩歌中的輕聲音節。會讀多音字“數”,寫好“顆”“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着背誦課文。

3、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的生活情趣,引發兒童對身邊事物及大自然的關注及熱愛。

4、能結合學過的課文內容模仿詩歌句式仿寫、創作小詩,發展語言。

教學重點為:識字,朗讀、背誦詩歌;難點是感受課文的優美,激發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熱愛。

三、 教學環節的呈現

針對以上教學目標,立足於《基於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活動設計:

課前互動猜謎,活躍氣氛(1)猜謎導入,鋪墊情感(2)初讀感知,準字、通句、順文(3)識字、誦讀,激發詩情(4)拓展延伸,發展語言(5)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因為具體細節已在教學中呈現,時間寶貴所以不再一一贅述。接下來就結合我校課題,具體談談本課“整合要點的把握”

四、 整合要點的把握

1、 學科本位設計:暨語文學科自身教學內容的整合。

(1) 教材系統化整合:這可以是本冊、本年級教材前後內容和教學方式上的整合,也可以是不同年級上下的內容整合。由於是一年級,接觸的教材還不夠豐富,所以這節課主要體現的是本冊教材前後內容的整合。如:在“識字、誦讀,激發詩情”環節中學習第一小節,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鮮花圖談談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花,這就引起學生對前面第5單元夏景詞串中花的回顧;同樣,在學習“數星星”的環節中,引進識字6夏夜星空的回顧,談談你瞭解的星星的故事。以此充實它們的語言交流內容。這裏只是內容的整合,對交流語言形式上沒有作要求。而到第4個學習活動“拓展延伸,發展語言”時,就結合本文“我最喜歡 ,這裏 ,哪裏 ”的語言形式,整合課文“春到梅花山”和“草原的早晨”學習內容,然後延伸至課外。這樣,藉助教材系統化整合不僅充實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內容,層層遞進地為發展學生語言服務,而且也會逐漸培養孩子前後關聯,有序閲讀,自我整理學習內容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從課堂反饋來看,這三處的整合效果明顯,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促進了學生語言的有效訓練。

(2) 多角度拓展化整合:這一點是指整合的內容還可以立足文本內容,將整合的面擴大至相關的課外閲讀資源。如開頭的猜謎激情,是尊重兒童的閲讀積累,進行整合,又如這篇小詩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作品,所以課後引導孩子走近金波,去閲讀他更多的童趣小詩。其實還可以引導孩子去讀讀《日有所誦》等書目中描寫自然事物的小詩。因為是低年級,課堂以識字、讀書、寫字為主,學習容量有限,若是中高年級,我們還可以將這些與課內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源有機融合進課內,拓展閲讀視野。

2、 多學科立體化整合: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

教學中引進《小星星》的歌曲,作為前後銜接的過渡,又作為放鬆調節的課間操,極好地調節了孩子的學習情緒,渲染了寧靜又有趣的學習氛圍。獎花、貼花將美術和手工製作品作為教學手段,符合低年級孩子形象性學習的特點,為創設寬鬆充滿情趣的學習氛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6~9的認識。這部分教材是數的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學生在未學本課之前都能説出、數出6~9各數,對各數的順序及大小也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去接觸到這些數;但在孩子的頭腦裏,還沒有形成6~9各數的概念,如何正確書寫還比較模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有限。

三、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認識應會讀寫6~9,掌握6~9的順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初步的數感,感受生活處處有數學,能夠運用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與同伴交流探究的意識。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6~9各數的的含義,並且能夠正確的書寫各數。

本課難點是:經歷6~9各數的抽象過程,正確理解6~9各數的含義。

四、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出示“套圈遊戲”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4人一組充分説一説這些美麗畫面上都有些什麼,並有序的一一數出,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舉例説明法 在授完新課後,要求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6~9中的任意一個數説一句話,通過學生舉例説明,既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又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獲得用數學的體驗。

3.發現法 教學6~9各數的認識時候,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比一比,通過擺小棒,讓學生髮現在5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6,在6的基礎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7,從而瞭解數的順序。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二、説學習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本課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以讀為主,以讀定教,通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文章所藴涵的道理。課標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為訓練的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採用多種手段感受閲讀的興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讀書,能主動地讀書。

三、説學習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能借助拼音識記生字,熟讀課文,有簡單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較好掌握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課文能讀通順,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整體的瞭解。知道風娃娃幹過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特制定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複習檢查課後的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個人讀,集體讀、品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四、説學習重點

感情讀文

五、説學習難點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六、教與學的.方法

教法:情境創設法,圖文結合法,扶放相結法

學法:自學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習準備

課件

八、學習過程

一、直入課題,巧設情境:

1、直入課題,板書課題。

2、聽風,出示風娃娃圖片,和風娃娃打招呼

(富於特色的情境教學顯現出了它越來越多的優越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以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為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鮮活、生動、有趣。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和能力。所以,在課始,我就用聲音,圖片,言語創設了虛擬的情境,使學生們帶着美好的童話般的想象和期待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當學生們對這節課充滿着興趣和喜悦的時候,這節課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複習檢查、認讀字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認讀課件上出示的12個課後生字。重點:給極和吸組詞,區分字形;再讀駛和示,區別音近字;箏,輕聲。

3、開火車讀12個詞。

(通過指名認,開火車認這兩種方式快速地檢查同學們對12個字詞的掌握情況。將幾個容易出錯的,重點的字,進行強調。如:給“極”和“吸”通過組詞來區分字形,給“示”和“駛”通過比較讀來區分字音,還有“箏”的輕聲讀法。以鞏固學生們的識記。)

三、圖文結合,深入研讀

1、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

(在深入學文的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風媽媽的出現,讓學生們獲得了更真實的角色體驗,風媽媽的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此自然巧妙地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

2、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這節課的教法設計當中,第二段是重點指導,重點學習的段落。我設計了幾個層次的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字理行間所表露的感情。像先觀察圖再讀,通過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斷斷續續”來讀句子,這一點符合新課標對於1、2年級的閲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然後學着風娃娃的樣子做動作讀句子,最後用“高興”和“高興極了”做對比使學生準確體會風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讀文前,不管是指名讀,還是齊讀,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讀的目標,帶着要求讀,帶着問題讀,帶着感情讀,這樣才能讀出效果。將這一段學精,讀透,能保證學生們下面的自學順利的進行。)

3、半扶半放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結構,句子排列,感情變化。所以,這一段的學習就相對簡單,處於半扶半放的狀態了。只是通過觀察圖片體會縴夫們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幫助的心理,以此襯托風娃娃們在聽到感謝後極其高興的心情。在想象縴夫們會怎樣表達謝意這一點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4、提讀第四自然段。疑問:只要有力氣就行了,是這樣的嗎?

(第四自然段是研學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這兩個模塊的轉折點,風娃娃的想法也是淺顯易懂的。這一段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用關聯詞説話的環節。這是一個隨文進行的説話訓練,目的是將知識能力目標滲透在學文中。)

5、自學5、6、7、8四個自然段。

(有了前面兩個自然段學習的基礎,後四個自然段就放手讓學生自已學。自讀自想,自已動筆圈畫,考慮黑板上的板書,以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不會的地方和同桌商量或請教小組內的其它同學,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這一部分的學習集中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在第五自然段中,使用了一個省略號,這是課文的留白部分,是最適合學生髮揮想象的時機,我讓學生再看看圖,圖上除了大風颳走了風箏,刮跑了衣服,刮斷了小樹,還造成了哪些破壞,圖上沒畫出來的,你能想象到嗎?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想象才會有創造。這一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看圖觀察能力,圖文結合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有訓練。)

四、啟發思考,突破難點: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告訴風娃娃,為什麼它想幫人們做好事,可人們卻還要責怪它呢?(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2、談談生活中,你象風娃娃那樣經常幫助別人嗎?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本課的難點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通過前面的深入學文和自學所知,同學們應該可以順利地幫風娃娃解決問題。再用“生活中,你像風娃娃那樣常幫助人嗎?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嗎?”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們帶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同學們跳出課文,迴歸自已。通過教師的言語引導和學生們的集體交流,使同學們更加明晰地瞭解風,瞭解課文所藴涵的道理,並將其應用到自已的生活實際中。我想語文的學習有了生活的源泉,才會有生命和活力。課堂是用風媽媽的話開始,又用風娃娃的話結束,這在情境的創設上是完整的,能起到首尾照應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鞏固積累:

1、總結課文。

2、讀根據這篇課文改編的“三字經”

風娃娃,風娃娃,做好事,大家誇。大風車,轉得歡,秧苗長,樂哈哈,吹帆船,幫大忙,呼啦啦,呼啦啦。風娃娃,風娃娃,做壞事,責怪他。大風箏,翻跟頭,吹衣服,折小樹,出蠻勁,盡惹禍,呼啦啦,呼啦啦。

六、作業:明白道理的風娃娃又會做哪些好事呢?

七、板書設計:

吹風車

吹船帆 做 好事 笑臉

風娃娃

吹風箏

吹衣服 好心辦壞事 哭臉

吹小樹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課題是《長江的訴説》,這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可愛的祖國》中《沿着江河走下來》主題下的第二個內容。

《長江的訴説》作為二單元《可愛的祖國》裏的一課,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學習感受到長江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從而產生對母親河——長江的感激和熱愛之情,併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長江的訴説》我打算分三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瞭解長江概況以及瞭解長江上游流域的文化。第二課時:感受長江中、下游流域的繁榮、美麗、富饒。第三課時:懂得保護長江。而我今天説課的內容則是第一課時。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為了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瞭解長江的概況,知道長江的源頭、流經的省市自治區,及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

2、 瞭解長江流域的文化,從而產生對長江的熱愛。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識圖、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到長江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從而產生對母親河——長江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長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長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難點:瞭解長江的概況,知道長江的源頭、流經的省市自治區,及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

説教法、學法:

課標中提到: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而“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學生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因此,針對五年級學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對新鮮、好奇的事物願意自己主動探究的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想主要採用教師講授法、資料調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並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活動,並製作(包括圖像、音樂等),地圖、投影儀等進行直觀教學。採取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討論及全班交流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在交流、合作以及處理信息和口頭表達方面的能力。

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較之中段,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知識,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通過《我們生息的國土》這一主題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識,一些學習方法:如看地圖、製作圖表、繪製簡易的地形地勢圖,尤其是蒐集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學習了黃河以後,學生對長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做課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有趣拼圖的比賽、快速記憶比賽等。而課前,也讓學生利用假期去參觀了三星堆,這樣也為這節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視頻導入。

播放一段關於長江的視頻,讓學生從整體感受長江的美麗,告訴他們,千百年來,長江像母親一樣養育着我們,接着揭示本節課的課題《長江的訴説》。(這一環節採用多媒體的方式導入,其目的是為了更直觀地展現長江的概貌,讓學生先從整體感受長江的美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二、瞭解長江的概況。

《課標》裏提到:“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因此,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 尋找長江的源頭

以一段錄音開頭:長江的述説。(也就是教科書62頁內容),然後叫學生在小組裏準備的地圖上找出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並讀出它的海拔高度。(通過《黃河東流水》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識圖,並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地理位置。)

2、 長江流經哪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1)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先在地圖上查找長江流經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並用藍色的筆在地圖上標明;再把流經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長江從西至東的流向進行排列,寫在白紙上。(這一活動側重於學生主體參與,通過合作性探究、交流研討等實踐性活動,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

(2)學生反饋:請每組派同學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學習結果,並且邊看圖邊説出流經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這一活動既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也是鍛鍊學生大膽、大方地展現自己,學會向他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對學生的反饋情況簡單小結,並用多媒體出示歌謠,幫助學生識圖並記憶:第一大河是長江,發源青海西南部。流過川、藏、滇,穿過渝、鄂、湘、贛、晥、蘇、滬要記住。全長六千三,注入東海水力富。(通過《我們生息的國土》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各省的名稱及簡稱。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歌謠來幫助學生識圖,並記住長江所流經的省份名稱,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難點,在課堂上還可以採取“速記比賽”、拼圖比賽以及課後採取繪圖比賽等活動來鞏固學習。)

3、瞭解長江上中下游的分段

教師講授:長江全長6300千米,從河源至宜昌市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為中游段,湖口以下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橫跨兩個地形階梯。長4529千米,佔長江長度72.0%。流域面積100.6萬平方千米,佔流域面積的55.6%。②中游段。長江出三峽從宜昌以下,進入第三級階梯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寬,水流緩慢,河道彎曲。長927千米,佔長江長度14.7%。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佔流域面積37.6%。③下游段。水深江寬,從湖口到入海口,長844千米,佔長江長度13.3%。流域面積12.3萬平方千米,佔流域面積的6.8%。

(在《三級階梯上的國土》中,學生已經知道中國地勢分為三級階梯,而黃河、長江的流向都是從西至東流,這也是與中國的地勢地貌有着密切關係的,為了鞏固前面知識的學習,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鋪墊,因此,這個環節裏,教師不會單一的講授,而是會採用多媒體,用《長江之歌》作為背景音樂,並將上中下游的文字資料與教科書60-65頁插圖相結合,讓學生從整體感受長江源遠流長,地勢上跨越了三級階梯,再展示幾張長江所到之處都是美麗、繁榮、富饒的圖片。當學生欣賞完後,馬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提升情感:長江多麼美麗啊!從而感歎道:長江真不愧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三、感受長江流域的文化——蜀文化

1、教師講授:長江流域不僅物產富饒,而且水系發達,龐大的水系、豐富的物種,為遠古先民們生息、發展和從事文化活動創造了條件。

2、接着出示舊石器文化、都江堰、金沙遺址、三星堆文化及四川風景名勝區的圖片和資料。其中,重點學習三星堆遺址,因為三星堆的發掘不僅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向到5000年前,更是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最具輝煌性的傑出代表。具體活動如下:

(1)請去過三星堆的孩子將自己參觀三星堆遺址的感受、拍攝的圖片給大家講一講。(由學生的親身體驗為教學活動之一,更具有説服力。)

(2)老師借用圖片及資料,補充三星堆文化及它在長江流域的地位。(學生的介紹畢竟不全面,老師的小結就是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授課內的知識,更應該拓寬學生視野,點撥學生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我們對長江的熱愛絕不僅僅是自然風光的由衷欣賞和讚美,更是對千百年來,長江對中華大地文化的滋潤,對中華民族的母親般的養育。因此,這一環節,我主要以圖片的展示、教師的講授為主,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看圖片、看文字瞭解、感受到長江對中華大地文化的滋潤。)

四、感謝長江,熱愛長江

1、出示關於長江的一份資源表,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長江給我們作出的巨大貢獻,從而產生感謝長江。

淡水資源——近1萬億立方米,居全國七大江河之冠。

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2.68億千瓦;可開發量1.97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萬億度,佔全國的53.4%

水運資源——總通航程7萬公里,佔全國70%以上

農業資源——有耕地3.5億畝,佔全國的25%

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流域內已建立了約100處多保護目標的自然保護區

淡水魚資源——長江流域湖泊眾多,河川如網,魚類的品種、產量均居全國首位,長江水系淡水魚已知274種

礦產資源——在全國已探明的130種礦產中,長江流域有110餘種,佔全國的80%

旅遊資源——重慶、南京、南昌、長沙等歷史文化名城,以及風景名勝峨眉山、九寨溝、三峽、張家界等都是全國著名的遊覽勝地。

2、展示:長江流經的省市如今的繁榮、發展、美麗、富饒的圖片。問學生,看到這一切,你想對長江説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昇華情感,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五、歌唱《長江之歌》,總結全文。

千百年來,長江像母親一樣哺育着我們,沒有它,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一起歌唱《長江之歌》來表達此時此刻我們內心的感激之情,熱愛之情吧!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l40x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