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精選】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精選】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錦集九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數星星的孩子》是國小語文第四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章,講述了張衡兒時數星星的故事。這—單元的課文是以走進科技世界為專題編排的。以往很多老師上此類課文,一不留神就上成了科學課。通過鑽研教材,我認為:《數星星的孩子》雖然也提到了天文方面的知識,但這篇課文更確切地説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通過張衡如何數星星反映了張衡態度認真,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側面反映張衡的刻苦。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因我班學習已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且能在預習中能較好地掌握要求認讀的生字,加上本課生字都是常用字,不生僻,因此第一課時,學生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品質;第二課時,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綜合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再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確定第一課時的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9個生字,會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小時候如何喜歡星星,如何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全文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因此我把“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張衡如何認真、刻苦地觀察星星”定為教學重點及難點。為突破重、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概括到具體,從最後一段着手,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精講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思維、主動探索。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入境。我先出示“星光燦爛圖”,提問:“晴朗的夜晚,天空佈滿星星,你數過星星嗎?數清了嗎?”待學生議論後,引出課題:“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個孩子也在數星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數星星的孩子》。”然後學生讀課題,老師問:“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梳理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數星星的孩子是誰?他是怎麼數星星的?他數清了沒有?”這樣從題目入手,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建立積極的閲讀期待。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能力”。

此外,本冊第二單元已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默讀訓練,朗讀前的默讀是十分必要的,沒有潛心地默讀,後面的朗讀很難有悟有得。因此,我先安排學生默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後面的感悟打基礎。學生默讀要求讀懂以下內容:數星星的孩子是誰?他是個什麼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對張衡作了簡要的介紹,因此,我從最後一段入手,先認識張衡,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解決其它兩個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課堂教學有起有伏,水到渠成。

三、品讀課文,於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品質。

訓練是閲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

思維在訓練中發展,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指導,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在詞句教學中,進行紮紮實實的訓練。在抓重點詞句,品析人物品質這一環節,我打算這樣操作:

課文第一自然段,詳細描寫了張衡怎樣數星星。我指導學生抓住“坐、靠、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和“一顆,兩顆,”中的“逗號”,不“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自己仰起來頭來數數。再聯繫課文第一句話:“天上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句中“滿天、無數、撒”等詞從另一角度反映了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閃一閃,分佈的不均勻,又給張衡數星星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從感性上體會到數星星的難,從而對張衡刻苦、認真的態度產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藴含的情感。在讀的訓練中,我將採取“範讀、指名讀、重點句段反覆讀、創設情境男女同學對比讀”等多種形式,力求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

課文二、三、四自然段,講敍的是祖孫三人議星星。其實也是從側面表現了張衡是怎樣刻苦、耐心地數星星的。我指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奶奶和張衡的對話,感悟張衡執着認真觀察的品質。如奶奶説:“你又在數星星了。”一個“又”字,説明張衡不止一次這樣做;又如張衡分析説:“星星沒有亂動,兩顆星之間的距離總是那麼遠。”説明他已注意到了星星運行的規律,這都是他長期觀察的成果。學習這兩段對話時,我將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話含義,感悟人物品質,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文中爺爺用一段很長的話,向張衡介紹了跟星星有關的天文知識,對這一段內容我這樣處理:讓學生反覆默讀,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設置“天文知識講解員”的環節,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把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因為課前已佈置學生收集天文方面的資料,因此還可以讓學生談談他所掌握的其它天文知識。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天文知識,拓展了視野,又對學生進行了説話訓練,一舉幾得。

四、總結全文,激發探索熱情。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思想教育較濃的文章,課標中指出:“要在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過程中,注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繫,正確地進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抓重點詞句,品析人物品質之後,我安排學生回憶全文內容,嘗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談談張衡數星星與他成為天文學家的關係。也可以拓展,用這樣的句式,談其他傑出的人物。

在學生談完後,老師小結:“正因為張衡從小愛好天文,長大後又認真、刻苦鑽研,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為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不僅如此,他還位傑出的文學家,在數學、地理、繪畫等方面也表現了非凡的才能,這都與他認真、耐心、刻苦的品質是分不開的。”這樣,文以載“道”,文“道”結合,達到“隨風潛處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總結完全文後,我提問:“學完課文,你還有什麼疑問?你還想知道什麼?”以此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課文學完了,但探索才剛剛開始。

教學本課,我希望達到以下教學效果:隨時隨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張衡刻苦、認真的品質。同時在品詞析句中,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結合。”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及編寫意圖

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的第一課時。第三單元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情感。第九課以詩歌的形式展現隆重,熱烈的國慶場面,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七個生字。會寫"歡,慶".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3),情感目標: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難點: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朗讀課文,體會愛國之情。

 二,學情分析

1,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國慶的資料和圖片,這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二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所以在識字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3,學生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各不一樣,他們閲讀時各自的感受體會不同,因而要讓他們暢所欲言,要尊重他們的閲讀心理。

三,説教法

本課以詩歌形式讚美偉大的祖國,文字優美簡潔。以"讀"貫穿始終,理解課文,感受愛國之情。同時本課還有重要的識字任務,讓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形式充分地識字。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新課開始前播放歡慶國慶的熱烈場面,把學生帶入自己與家人歡度國慶的美好回憶,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給詩句配畫,使簡單的文字符號變得生動具體,從而填補了教材的空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安排大量有層次,多形式的有目的的讀。在讀中交流,悟讀法,抒發情感,昇華認識,引起共鳴,使學生受到愛祖國的情感薰陶。

3,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營造和諧,寬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心理平台。讓學生充滿自信心地積極參與。通過語言激勵,儘量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方法,內容。

四,説學法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於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

1, 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國慶和祖國變化的資料或圖片,學生借圖練説,使學生在積累語言中學習運用語言,掌握語言的表達規律,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陶冶審美情感。從圖片的收集整理,到與同桌的討論交流,直至當眾的展示介紹。既鍛鍊能力,又學習語言,還陶冶情操,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不僅有教學目標中"知識和能力"的取向,還有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取向。構建的是"三個維度"的多元教學標。

2,學生自主學字,記字,寫字,從而掌握識字的方法和規律。

3,學生質疑問難。在讀中積累語言,仿説,習得語言,讓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掌握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式,實現自主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介紹國慶節的來歷,重温普天共慶的場面。

(二)識記"歡,慶",學寫"歡,慶".

學生説怎樣識記這兩個字,觀察在田字格中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些什麼,教師範寫後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同桌比較,自我評價。

(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放手讓學生自主學字,記字,寫字,從而掌握識字的方法和規律,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聽課文錄音後,學生自由讀,要求學生生字要讀準 ,讀不準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後課件展示詞語和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詞語的學習情況。

(四)再讀課文,學習新知,深入體會

1,學生自由讀,質疑問難。

2,教師範讀,讓學生閉上眼睛產生聯想,説一説彷彿看到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選擇板書詞語,也就是這首詩中描繪的"田野,藍天,鴿子,大海,楓林)

3,多媒體演示歡慶的不同的場面。

(練習朗讀句子,依圖説話。)

教師先讓學生結合圖片自由讀課文的前四行。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開火車讀,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在唱什麼歌 鴿子在説什麼 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即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又充分尊重學生自主讀的權利,尊重學生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正如洛克所説"與教師相處的時候,思想感到安適與自由……心理才能接受新的知識".教師善意地促進學生的"反應",甚至是空發奇想。尊重學生語言的自由表達,並尊重非語言因素表現出來的親情感,意志, 慾望和能力等。教師在這裏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營造的是有利於教學對話的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心理平台。這也是語文" 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

4,,議課文,多媒體展示

(教師提問:圖片中畫了哪些人 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是什麼日子 )[設計這樣的圖片,意在讓學生體會到"十三億孩子"就是指全國人民,因為他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十月一日這天人們都在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

展示詩的後四行,練習朗讀。

5,再讀課文。多形式讀。(男女同學接讀,同桌互相讀,個人挑戰讀)

問學生:你知道了些什麼

6,賞讀課文,讀自己喜歡的詩句,讀給同桌聽,並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五)拓展練習

1,教師展示圖片範説後,學生在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並結合圖片説話。

2,師: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有人寫了這麼優美的詩,今年祖國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你想對祖國媽媽説什麼 (教師相機展示圖片)

(教師相機展示圖片)

2,學生為這首詩配一幅圖,建議他們國慶節時辦一期畫展。

(讓學生的語文知識與美術學科有機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這樣來加強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讓學生透過有限去追求無限,延伸了課堂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對《歡慶》這篇課文所作的這一系列教學設計,主要是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為學生創設有利於他們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揚。在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瞭解後,誘使學生產生新的聯想,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思考,讓他們有疑問,有猜想,有爭議,有聯想促使他們在思考,表達等活動中理解,鞏固知識,使他們的綜合能力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祖先的搖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現代詩。這首詩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祖先在她的搖籃----原始森林裏自由快樂的生活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以及保護環境的願望。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祖、掏”等7個生字;會寫“祖、啊”等9個生字,會寫“祖先、原始”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第二、三小節的問句。

3.能展開想象,仿照第二、三小節説出人們還會在祖先的搖籃裏做些什麼。

4.能認讀含有“摘、採”等動詞的詞語,並體會動詞的恰當使用。

對生字詞的認識以及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是重點;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是本課的難點。

三、説學情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這篇課文的內容不難理解,因為這篇課文所描繪的場景是學生日常生活常接觸的。可是對主旨的把握,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

四、説教法

1.圖片引入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用原始森林的圖片引起學生興趣,同時引入課文的學習。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祖先生活的自由及美好。

3.在讀中感悟文本,瞭解祖先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説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識字教學中,我讓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同學們在掌握自己總結得識字方法的同時,還能學習別人的識字方法。這樣,在學習的同時還培養了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

1.圖片引入,激發興趣。

用原始森林的圖片引入,激發學生一探究竟的慾望。

2.讀詩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師範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思考:祖先生活在哪裏?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裏,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習了生字後,我要求學生讀這首詩,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不讀錯字音、不讀錯句子。

3.精讀這首詩,體悟文本。

抓住第二小節和第三小節來讀,體會祖先生活的快樂,體會詩歌中充滿的童趣。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原始森林的美好,激發他們和環境和諧相處的願望,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總結提升。

總結全詩的基礎上,感悟作者寫作意圖,並以此為課外拓展的出發點,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體現“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5.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體現了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同時也體現出作者的主旨。

七、説預期效果和教學反思

預期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了重點、難點,培養了學生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達到了預期目的。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注重對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把握,因此,同學們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達到了能力的培養。不足之處在於個別同學對寫作意圖的把握還不夠準確。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敍述: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剛才我們之間互相談話、互相問好,就是在使用語言交流。(板書:語言)可是,語言並非只是人類的專利。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3.師敍述:大自然還有許多有趣的語言呢!跟老師一起走進這奇趣無窮的大自然,仔細聆聽一下它的語言。

[本環節以“語言”為切入口,談話導入,讓學生感受語言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工具。大自然也有語言?它的語言怎樣?我們能讀懂嗎?帶着這些疑問,讓孩子去學習,去發現。]

二、品味詩句,合作研讀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詩歌,找出詩中幾種大自然的語言,標畫出來。

[在學生閲讀詩歌時讓學生在文中畫出描寫大自然語言的句子,注意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詩中發現的大自然的語言,並把它們填進表格裏,並組織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相機出示課件表格,相機結合資料理解“三葉蟲”。

[在這裏通過讀書理解文章內容是三年級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習詩歌內容時,引導學生用表格法來幫助學習總結。並鼓勵學生能將這種表格學習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學習上。這樣既結合語文天地裏的“金鑰匙”的要求加強學生概括能力的練習,又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有法可依”。]

3.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一個詞形容大自然的語言。教師指導理解積累“妙不可言”一詞。

[此處的設計注意培養學生積累運用好詞佳句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4、品讀揣摩,體會情感。

(1)指名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朗讀。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個小節,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文字美。指導朗讀這一節的詩句。

[語文教學應立足文本,所以此處我們又引導學生迴歸文本,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在説出自己喜歡該小節的原因時,引導學生充分體會詩中的文字語言美。]

(2)自選最喜歡的一個小節,説出自己喜歡它的理由,再想想要怎麼讀好這個小節,最後自己放聲朗讀出來吧。

本環節着重指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在朗讀指導中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並藉助插圖、課件適當滲透文中的修辭手法。

(3)師生引讀全詩,引導學生邊讀邊注意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小節中感興趣的詞語、句子。

[學編詩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如何化難為易呢?教學時設計了兩處鋪墊,此環節是第一處,旨在讓學生去找找哪些詞語能表達自己發現時的興奮心情,並在師生引讀詩歌時讓學生邊讀邊注意最喜歡的那個小節中感興趣的詞語、句子,為仿寫作好鋪墊。]

三、知識拓展,練編詩歌

1、讓學生藉助資料卡,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這個環節是指導學生學編詩歌的第二處鋪墊,旨在讓學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語言,讓學生在創編詩歌時言之有物。這樣指導仿編詩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2、選擇一種你查找到的大自然的語言,仿照詩歌編一小節。

3、學生交流彙報點評。

  四、總結延伸,佈置作業

1.引導學生髮現只有愛學習、勤于思考才能發現大自然的語言,鼓勵學生繼續用心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

2.佈置作業

(1)繼續把詩中好詞佳句抄到積累卡,再把積累卡夾到自己的積累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

(3)你還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語言”?繼續仿照詩歌寫一段。

[本課教學力求能充分體現葉聖陶先生的“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的教學思想,並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法、以讀代講、談話講解、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把讀與悟、想與説、課內與課外、科學知識與詩中文字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情感體驗。]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富有兒童情趣,語言自然樸實。對二年級孩子來説,畫畫他們並不陌生,而且都很喜歡,但是,對於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的風“這樣一種抽象概念,我估計他們還不大能明確地、理性地理解和接受。對於畫風更是茫然。他們所缺乏的是瞭解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係,懂得用具體事物來表現抽象事物。所以,我認為課堂上我所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明白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通過體驗去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理解這一抽象的客觀存在,從而懂得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遇事勤於動腦。

對於本堂課,基本的設想如下:

一、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展開教學。

《課程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中提出,無論是什麼形式的課,都存在着一個需要重點突破的主攻方向,沒有重點的教學是低效的。要求我們把不同層次、不同類羣的目標在主攻方向的提領下匯聚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篇課文內容相對來説淺顯易懂,不宜採用過多的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教學時,我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怎麼畫風"來穿全文。從一開始的三個小朋友是怎麼畫風的,到每個小朋友他們各自是怎麼畫風的,再到你是怎麼畫風的,把整一堂課的過程串連起來。同時通過大量的讀讓學生理解、體驗。

二、“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只有讀,才能喚起孩子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情感,只有讀,才能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所以,本節課我確定了在教學中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書,力求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設閲讀平台,以讀為本,以讀促思。通過讀書,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引發他們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突破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中我也提供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如在讓學生通過默讀,劃出三個小朋友是怎麼來畫風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再次對三個小朋友各自畫風的方法有了更具體的瞭解。在對趙小藝他們的畫學習以後,我又讓學生進行了做動作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讀的層次來説,有開始的初讀理解讀到後來的有感情讀,品讀等,隨着學習的深入,也相應的由淺入深。各種各樣酣暢淋漓的“讀”,相信孩子們不僅能把課文讀通順,也能在感受中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自主中求個性,在合作中求共進。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閲讀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選擇,以學生潛心讀書為本,還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現。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這樣,閲讀課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作用。如在學習了趙小藝的二張畫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讀一讀4、5、8三小節,並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注意描寫趙小藝的句子,想一想從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從眨眨眼睛,想一想可以看出趙小藝是動了腦筋的,他是先想了才畫的。從他説的我能中,可以看出趙小藝是很自信等。在對第九小節的學習中,我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小節,並想一想從中你讀懂了什麼。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讀,對於好像都動了,還有一張張畫更美了,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與收穫。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針對我們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在劃畫風的句子後,讓同桌相互交流、啟發,從而形成正確的答案。保證劃句子的正確。在分角色的朗讀中讓前後的四個同學進行自主分配角色讀一讀2-8小節。又如在説畫風的這個環節中,我先安排了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再讓二個學生來説。在寫字環節中,也先讓學生説一説寫字時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更多的體現出了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同學間的合作,共同探究,一起提高的學習方式。

四、讓課堂更符合低段的語文教學。

1、重視生字的鞏固與寫字的指導,培養良好的識字與寫字習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一開始是對上節課所學生字的鞏固,我採用了一方面是讀生字卡片,另一方面是把生字放到相應的語境中讓學生來進行認讀。以及寫字時的認讀,都為了讓學生達到熟練的程度。同時也把無意識識字放入了教學中,在進行分角色讀時,在小朋友的頭飾上,我特意加上了三個小朋友的名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再次來複現生字,本課裏的生字就是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在對寫字的指導上。我先是讓學生讀一讀所要寫的生字,一是再回想一下,同時也是照顧到一些困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試想一下你在寫的過程中,哪些地方要注意的,然後提醒全班的同學。再則是讓學生指出難寫的字。老師有針對的進行寫字指導。二年級的生字較多,不可能做到都寫,我也不是自己來確定一個,而是讓學生看一下,以他們的眼光與認知來確定難寫的字,體現了寫字教學的指導以學生為本的特點。

2、落實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根據本篇課文在語言文字上的特點,與學生年齡和語文學習的實際,在教學中我沒計了讓學生按照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進行仿説練習。又如對呼呼地轉動,讓學生聯繫課文進行了理解。

3、重視説與寫的訓練。課文中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畫出了風。其實學生讀了課文以後早已躍躍欲試。文中的學習小夥伴提出了你想怎麼畫風。這簡簡單單的一“問”,將激起多少層浪。於是在這裏我安排了説話訓練,先讓學生同桌互説我想怎麼畫風,然後再指名學生來説一説。先給了學生自我練習的時間,再請好的同學為大家作好示範。接下來,我安排了讓學生把想的內容寫下來。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熟練,語句不那麼生動,但在這愉悦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條理化,同時給學生練筆的機會,訓練語言的表達能力和寫話的能力。

語文教學是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創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靈享受。本堂課中,我教學的落實上可能還與設想存在着一些差距。希望大家能夠提出寶貴意見與建議。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葡萄溝》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篇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內容:一、葡萄溝盛產水果。那裏不僅有人們最喜愛的葡萄,還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二、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夏季,種在梯田裏的葡萄長出了茂密的枝葉,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掛在綠葉底下,十分美麗。三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四、葡萄溝不僅物產豐富、景色美麗,而且那裏的人也特別好。淳樸的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當葡萄成熟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拿出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和課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通過虛擬的情境中理解課文,讓孩子在葡萄溝遊覽一番,在情感的世界裏深深感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運用多種方法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及句子。

3、運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整體感悟課文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三)説教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趣”貫穿全文,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情趣。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要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説、畫、看、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驗,在發展語言的同時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節課設計上我做到: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閲讀教學要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讀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課時的閲讀教學中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益知、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2、創設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動是排演成熟後的成果展示,而課堂表演不一樣,表演的過程也就是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並如何“形諸於外”的排演過程。是一種深讀課文,感受語言含義,提高閲讀能力和審美情操的手段。在本節課中,請師生分別扮演遊客和老鄉,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

3、開放課堂,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在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在課前請學生蒐集有關於葡萄溝的資料,課內請學生共享教師提供的網上資源,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以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地方?你知道新疆在哪嗎?

2、課件出示地圖,在地圖上找到新疆的位置。

3、你對新疆有哪些瞭解?(結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説)

4、老師帶同學們到葡萄溝一遊(看課件)看後有什麼感受?

二、初讀識字

1、初讀圈畫生字

2、交流識字方法

3、鞏固識字:做遊戲“郵遞員送信”

三、品讀感悟(略)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也沒有主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體系的理念,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覆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並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2個二類字,這個智能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三、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培養語感

滲透學法,自主探究

四、教學設計

我打算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説説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認識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吧!接着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讓我們到課文中找答案。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導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着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讀中感悟。

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自主讀文,合作學習。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着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啟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後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隻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着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藉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動學習、輕鬆學習奠定基礎。這裏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説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裏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敍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説説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着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説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着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着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悦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讓學生聯繫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隻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麼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説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説説此時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説些什麼。

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於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於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説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隻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通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四)、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 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閲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 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 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 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 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説,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 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説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瀆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説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台: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閲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閲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 模擬文本情 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你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誇第三個兒子,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 關於板書

23、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 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泉水》是魯教版第四冊第二單元的開篇之作。這篇課文文質兼美,就像一股清泉,潺潺流淌,灑下一路愛心。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課標要求,我擬定本課學習目標:

l知識目標: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書寫“泉、股、鵑”等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3情感目標: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

目標1、2是重點,目標3是難點。

二、教法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採用了“朗讀感悟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

三、學法:

從一年級我們班就進行了夥伴同構學習法的實驗,目前我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本課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模塊。

(一、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開課就播放泉水的圖片。觀看着多姿多彩的圖畫,傾聽着優美動聽的音樂,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在觀察評價中共享寫字情趣

識字環節中,讓學生先自學,然後夥伴互助互學,學習夥伴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由老師幫助解決。這樣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體現了以學定教的理念。

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我是運用了兩個遊戲:第一個遊戲是把和詞語有關的音樂或者圖片獎勵給學生,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詞語。第二個遊戲是玩捉迷藏。兩個小小的遊戲都實現了玩中學。

為了遵循“低年級的一堂課要滲透識字寫字教學”理念,我還進行了寫字指導,重點放在總結“月”字的變化規律: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

(三、在潛心品讀中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我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閲讀實踐。

我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鬆的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成功的樂趣;指導背誦,教背誦方法,讓學生豐富了語言和方法的積累;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段落間的異同,領悟文章的寫作思路。

(四、在讀寫遷移中享受創作美好

根據課標要求,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能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所以我設計了有梯度有層次的説話、寫話練習。仿寫的練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給學生打開了一個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該重視實效性,我板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體現寫字指導,第二部分是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品賞詞語。

六、説教學評價

新課程理念指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本節課我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會自我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既關注了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

總之,本課我立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但由於水平有限,我的課有許多不足之處,真誠地請求大家給予幫助和批評。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ednj6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