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關於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6篇

關於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6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教學教材:

《16、17、18 減幾》是義務教育教科書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內的退位減法95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15 減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將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16、17、18 減幾中來,強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也為今後繼續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16、17、18減幾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深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初步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 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從中,讓學生掌握算法,能正確計算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

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合 作中完成教學,併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激起學生回憶,通過遷移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的思維過程。

一開課,多媒體呈現口算題,説説是怎樣算的。然後直奔主題:今天我們一 起來學習16、17、18 減幾。通過口算喚起了學生回憶,這樣會讓學生將前面所學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本節課中,會讓他們感覺到輕鬆,讓課堂輕鬆愉悦。

2、創設了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新課開始,我談話進入,多媒體一步步呈現例1,然後讓學生觀察,找出數學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所以我在課堂活動中設計找朋友的活動,一個孩子舉起算式卡片大聲問:我的朋友在哪裏?另一個孩子舉起結果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裏。這樣又會激起孩子們學習的熱情。

3、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中,我不強調各種計算方法的優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

4、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採用了同桌學習方式,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深交流,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的快樂,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喚起回憶。

在新課之前,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是提高孩子口算水平和學習數學的基礎。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通過口算和説算理,喚起了孩子們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回憶,為本節課的學習作出了準備。

二、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談話進入,孩子們,在我們的校園內有許多花和樹,它們美化了校園、淨化了空氣。為了讓這些花和樹健康地成長,每天老師都讓兩位小朋友給樹澆水。我們一起去看看今天輪到哪兩個小朋友了(ppt 出示)。你們看,原來今天給小樹澆水的是小華和小紅,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找出數學信息,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列出算式。

設計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從熟悉的校園環境進入新課,一方面可以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只要注意觀察、思考,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另外, 讓學生從所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獲取信息,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 藴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感受到計算與 生活聯繫密切。

三、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因為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115減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我試着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然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設計此環節是為了節約教學時間,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方法的普遍適用性,強化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思考,交流算法。

17、18對於17、18減幾,學生有了16 減幾計算方法的遷移,我大膽的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然後在四人小組裏交流自己的算法。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較大的交流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提高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課堂活動,鞏固新知。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我安排了兩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同桌進行:一人出16、17、18 減幾的算式,一人口算。

第二個活動:一個孩子舉起算 式卡片大聲問:我的朋友在哪裏?另一個孩子舉起結果大聲回答:你的朋友在這 此環節的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六、課堂練習,效果檢測。

完成練習二十1、2。

七、總結評價。

讓學生説説這節課裏有什麼收穫?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的這種方式的提問,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展。

八、板書設計

板書上呈現課題16、17、18 列出的算式:16-9=7,還有例2的兩個算式:17-8=9 和18-9=9。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習了比較,並且已經接觸了減法,是總數減部分數等於另一部分,和這節課的減法意義有所不同,而且“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這樣的數學語言學生敍述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課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根據情境讓學生從圖上發現信息,再根據得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接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不當之處老師做以引導。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從擺圖形到用語言敍述“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再到列算式解答,這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形成過程,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上課中間安排了“唱首歌輕鬆一下”的活動。為了鞏固新知識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題目鞏固練習,二是拍手遊戲,使學生參與活動面更廣。最後把直觀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也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體驗,由實物抽象為數字的比較,可以找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一次比賽,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並且使他們有一定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循環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循環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循環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説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説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通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祕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通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着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國小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通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國小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説教學程序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説“在數字王國裏,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台,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説説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説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説出為什麼要填大於號、為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説説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説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教學目的:

1、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對南京地鐵作調查,收集有關信息。

2、學生準備計算器,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坐過地鐵,乘坐地鐵你有什麼感受?

生:舒適、快捷。

生:爽!

生:坐得時間短,還不過癮。

師:課前同學們都分小組收集了南京地鐵的有關信息,請每一小組的代表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收集的信息。

各小組代表彙報,並在實物投影儀上顯示。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信息,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圖片中附相關的文字數據)

配音: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於20xx年9月1日正式開通,地 鐵全線是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全長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區。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個區間。地鐵票價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定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8—11個區間票價3元;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通過介紹,你又知道了哪些有關地鐵的數學信息,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並交流。

出示下表

共設:16站台(有15個區間)

票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

8—11個區間票價3元;

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數學問題,南京地鐵中就藴含着許多數學問題。(板書課題: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出示南京地鐵1號線線路圖)

師:圍繞乘坐地鐵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組成員商量一下。

生:從小行站上車到奧體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生:用5元錢從小行站到紅山動物園站,一個來回夠不夠?

生:地鐵從邁皋橋站行駛到奧體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鐘?

生:地鐵一天運營多少趟?總共能載客大約多少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把問題分類。

師:我們一道來研究其中幾個數學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購票問題,好嗎?

[評析] 在數學學習中,提出數學問題有時比解決數學問題還重要。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的意識,也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二、解決實際問題

1、購票問題。

師:如果我們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到新街口站需要買幾元的票?到紅山動物園呢?(2元,3元)

師:除了用現金購票,我們還可以刷卡,這樣可以更便宜一些,這節課我們只研究用現金購票的問題。

師: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你可以坐到哪些站台下車出站?

(同桌先互相説説再彙報)

師:同樣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最遠能到哪一站下車出站?你是怎樣想的?

生:往西走最遠可以到奧體中心站,往北走最遠可以到鼓樓站。

(課件演示地鐵從小行站分別到奧體中心站和鼓樓站走過的路程)

師:從小行站出發一共可以到達多少個不同的站台下車出站?

師:如果給你2元錢,你能從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車出站?

學生在小組內先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2、乘車時間問題。

(課件模擬演示地鐵運行情況)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別從邁皋橋和奧體中心兩個底站同時相對發出第一班列車,以後每隔7分鐘再發一趟列車。地鐵對於時間的把握驚人的準確,每一站之間行駛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邁皋橋站、南京站、鼓樓站、新街口站四個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時從兩個底站相對開出最後一班列車。每列車有6節車廂,平均每節車廂載客約200人。

整理成表

運營時間: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

發車間隔:每7分鐘發出一列車。

每個區間行駛時間:約是2分30秒。

每個站台停靠時間:每站停30秒。(邁皋橋、南京站,鼓樓,新街口等四個大站停45秒)

每列車:有6節車廂,每節車廂一趟平均載客200人。

師:如果這個週末爸爸媽媽有空,你最想讓爸爸媽媽帶你乘地鐵去哪兒?乘車途中需要多長時間?

解決短距離和長距離各1個時間問題,讓學生拿出計算器來算列車行使時間。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演)

從小行站出發 奧體中心站下車 從小行站出發 紅山動物園站下車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師:如果這位同學乘坐的.是早晨8點從小行站出發的地鐵列車,大約什麼時刻能到達紅山動物園站?(8點33分15秒)

3、客流量問題。

師:小組內商量並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

(1)從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到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地鐵公司一共發了多少列次車?(262列次)

(2)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多少人次?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後,小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時40分-6時30分=15時10分

15時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發了262列次車。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314400人次。

[評析]讓學生經過討論與交流,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悦。

三、總結評價

師:正因為地鐵運行的快捷、方便、載客量大,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我們南京已經開工建設了地鐵2號線。 ,將來還要建地鐵3號線、4號線……(課件出示2號線、3號線……規劃藍圖)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體會?

學生回答略。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利用收集來的一些南京地鐵的數學信息研究了有關購票、時間和客流量等方面的問題,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統計》。這節課是在學生對用數槓進行統計,100以內數的數數和寫數的一定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為此,我設定了:

1、認知目標:

(1) 能將信息整理分類。

(2) 能對每類的對象進行統計並將結果登入表內。

(3) 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

2、情感目標:

(1) 通過信息的整理、分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3、思維拓展目標:

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瞭解統計的'優點,會對生活中的簡單事例進行統計。

二、説教法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對統計的認識非常的淺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來是用學生的生日作範例,進行統計認識的教學。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日並不瞭解,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書本第55頁的小調查作為新授的切入口。從學生喜愛的水果入手,引起他們的興趣與注意力。從學生自己的需求出發,作為一項遊戲來完成信息的整理、分類與統計。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總體設計:

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

1、詳細對學生喜愛的水果進行統計。

第一個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我來重點説一説我設計的教學環節。

在開始時,第一個步驟是通過實物的出示。用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們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狀態中。通過對個別學生最喜愛的水果的調查,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並請回答的學生嘗一嘗水果,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着學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是通過要分這些水果給學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愛的水果,再進行分配。從此開始新授內容的探究。又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運用舉手表決或排隊分組等形式進行,完成了對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類以及統計表的填寫。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把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

第三步驟是請學生根據統計表來繪製統計圖。通過教師繪製一條到學生小組完成一條到最後每人在書上繪製一條。通過統計圖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與少。突出了統計圖的優點。

2、學生自己對生日進行統計。

這一環節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估計學生沒有什麼難度。只要按照第一環節的步驟,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為鞏固練習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以上就是我對《統計》節課的説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shuokegao/3rlo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