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悦、新的收穫,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教學教學計劃,歡迎閲讀與收藏。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強教師職業素質,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實現促進歷史教學水平。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兩個班級,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兩個班級的學生在個性、學習風格等方面截然不同:一班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但是不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導致老師不能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消化程度,可學困生較少;二班學生學困生較多,大多數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發散思維不發達,理解能力不強,成績不高。兩個班級都存在不喜歡動手書寫的問題,甚至有些個別學生只會説,不會寫,而且語言表述不規範。

三、本學期教學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21課,結合歷年會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課堂上要管住學生

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學的主渠道,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就得關注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教師用多麼新奇的教學方式,學生的不參與、不主動是最令人頭疼的還有課堂紀律,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要隨時關注、及時反饋,嚴格要求,必須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一句話,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在課堂要管住學生,當然,前提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

2、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

(1)認真備課,做到心中有數

(2)培養學生看、聽、説的能力

(3)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以“開放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為主。採取先慢後快的進度,前三週較慢,待學生熟悉教材與教法、學法時按正常進度上課。儘量使用“學案導學”教學方法,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注重預習質量。

3、注重培優補差

(1)培優: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先練後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嘗試,使學生在嘗試中體會成功。

(2)補差: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的。為此,在對待後進生方面,我將採取如下措施:建立後進生成長檔案;對後進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分層次教學;利用課餘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常常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

4、重視教學反思

最有效的'教研是教師的自學和反思。在每堂課結束後,不妨思考思考成功的、失敗的以及學生的可取之處。平時不妨通過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雜誌,學習教學課例,聽別人説課評課,聽成功教師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反思,努力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模式來,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

五、教學目標:

進入全中心校第一二名或者全縣前十名。

六、教學內容及課時、進度安排

本學期共22個教學周,每週2課時,詳見教學進度表。

時間

教學進度

第一週

第一課、第二課

第二週

第三課

第三週

第四課、第五課

第四周

假期

第五週

第六課、第七課

第六週

第八課、第九課

第七週

第十課、第十一課

第八週

第十二課、第十三課

第九周

第十四課、第十五課

第十週

第十六課

第十一週

第十七課、第十八課

第十二週

第十九課、第二十課

第十三週

第二十一課

第十四周

開始下冊第一課、第二課

第十五週

第三課、第四課

第十六週

第五課、第六課

第十七週

第七課、第八課

第十八週

期末複習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2

一、教學目標: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潛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潛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潛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資料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資料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最後《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三、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必須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於教材資料比上學期繁多,對於理解、分析潛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説,學習起來會有必須的難度。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 、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 分鐘的利用效率。

2 、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狀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並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以及對社會的瞭解及適應潛力。

4 、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個性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用心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五、教學進度表:

最新部編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教學進度表

第 1 周 隋唐時期 第 1—3 課

第 2 周 第 4 課,第 5 課

第 3 周 第一單元複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 4 周 遼宋夏金元時期 第 6—7 課

第 5 周 第 8 課 第 9 課

第 6 周 第 10—12 課

第 7 周 第 13 課 機動

第 8 周 第二單元複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 9 周 複習

第 10 周 期會考試

第 11 周 明清時期 第 14 課第 15 課

第 12 周 第 16—18 課

第 13 周 第 19—21 課

第 14 周 第 22 課 機動

第 15 周 第二單元複習檢測

第 16 周 第三單元講評

第 17 周 總複習

第 18 周 期末複習

第 19 周 期末工作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中國現代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基本情況、教材情況的分析:

1、對學生現狀的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基礎差,且自覺性不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這就需要老師遵循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原則,以符合國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為前提,避免僵硬的知識灌輸,採取多種教學方式,用準確、生動、有趣、流暢的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及時發現、督促,使每個學生都不掉隊。

2、對教材的分析:

《中國歷史》第四冊敍述了我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共六個單元,24課。本書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書中正文部分為基本要求,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

(二)本書中用的文獻資料和表格,只極少數學生要求掌握。

(三)本書中用楷體字打印的.內容、圖畫説明和註釋,不屬於基本要求。

(四)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圖畫、地圖多,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其中,極少數圖畫、地圖,要求學生識別。

三、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着眼於提高學生素質,注重從國情教育入手,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鞏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

2、教材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新中國的建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

五、教學方式和方法:

1、認真鑽研大綱,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及其所對應的層次,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2、加強探究式的教學

3、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狠抓課堂教學,增強趣味,幽默感,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4、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切實做好扶優輔差工作,充分調動班主任和家長的作用。

六、本期教研課題:

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以及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七、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的教材使用中華書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共

21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每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民族政權競立和南方經濟的發展”,實際涉及兩個主題。先概述民族政權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單元“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通過《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瞭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後《明清經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以“簡述

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閲讀,“動腦筋”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六、擬用的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為方式。)

2、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七、教學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閲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據;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

八、教學進度

第一週

3.1—3.7

隋唐的統一

第二週

3.8—3、14

貞觀之治

第三週

3、15—3、21

盛唐氣象

第四周

3、22—3、28

唐朝的民族政策與科舉制度

第五週

3、29—4.4

唐朝的對外關係

第六週

4.5—4.11

葫蘆節放假

第七週

4、12—4、18

隋唐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

第八週

4、19—4、25

北宋和遼、西夏的並立

第九周

4、26—5.2

南宋和金的對峙

第十週

5.3—5.9

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

5.10-5.16

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週

5.17—5、23

兩宋時期的社會生活

第十三週

5、24——5、30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統一全國

第十四周

5、31—6.6

宋元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

第十五週

6.7—6、13

明朝加強中央集權制度

第十六週

6、14—6、20

明朝經營邊疆與中外交流

第十七週

6、21——6、27

清朝的制度與政策

第十八週

6、28—7.4

清朝對外邊疆的經營

保衞國土奠定疆域

第十九周

7.5—7、11

明清的科學技術、文化藝術

第二十週

7、12—7、18

期末考試,放假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紮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當名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與實踐活動;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應用能力差,學習態度消極,厭學情緒濃。成為制約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世界歷史。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八個單元,共二十四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閲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 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同時為了給下學期學生會考複習節省一點時間,這學期加下學期部分課,具體課時看實際情況而定。

四、教學措施

1、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正確闡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2、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根據"內容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的不同層次要求組織教學。

4、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特別要注意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繫;同一歷史時期的橫向聯繫;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繫;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繫和滲透等。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7、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薰陶。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為指導,在學校教學部門的領導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 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二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任務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消滅幹坐率,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7

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總體目標:

以我校教學計劃為指導,形成先進的課程教學理念,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以應對會考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單元,世界現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單元。使用的是《世界歷史》(中華書局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為線索。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加側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三、學生情況分析:

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積極性和向學性,需要老師採取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綜合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就是個別學生手懶,不願寫,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採取提優補差措施,提高優秀率是當前最主要的,使學生的成績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識為世界歷史,內容寬泛並有時間的跨度,有會考的任務,在動員學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歷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使所有學生在會考中都能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首先是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要堅持基礎性和科學性原則,準確傳授基礎知識,切實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2、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課堂教學堅持整體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始終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全面整合,使學生全面發展,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4、教學語言規範,精神振奮,按時上下課,關心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蒐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相關的材料;敍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

5、教學中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從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啟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減輕學生的負擔。

6、有效的作業,是學生複習鞏固所學知識,教師發現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佈置有效的學習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爭取在課堂中完成習題。對於考試和作業做到及時批改和反饋。查漏補缺。

五、自我提高

1、認真完成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積極參加組內組織的學習活動,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最好歸納和總結。

2、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積極參加聽課活動。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1、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和頒佈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要求,把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面完成歷史必修2《經濟成長曆程》規定的各項具體任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

2、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幫助學生認真學習,理解課表要求,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在教學方式上,着眼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努力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經過第一學期的熟悉,相對來説容易融合到歷史老師的教學習慣中,但一方面由於本學期重新分班,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上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看到,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下學期歷史教學仍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學校推行學案制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喜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製作學案的同時也製作ppt,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多媒體直觀淺顯、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三、工作重點及具體措施:

(一)工作重點:

1、總的要求: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興趣。

2、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情、備學習方法。

3、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5、努力學習,加強理論學習和教學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二)具體措施: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創新與改革。

(1)優化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針對我校實行學案制的情況,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備課、説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各個教學環節,得到全面優化。做到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高效落實,平時聽評課開誠佈公,課後認真反思提升質量。

(2)努力嘗試三種課型的模式

結合其他優秀教師的經驗,在教學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培養自己的教學習慣。

第一種課型,新授課。它的基本環節:課標導航,制定學案,創設情境,模式學習→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落實知識,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提升拓展→反饋訓練,鞏固知識。

第二種課型,複習課。它的基本環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重點難點,合作探究→知識梳理,點撥歸納→典例評析,深化提高→變式鞏固,拓展完善。

第三種課型,講評課。基本環節:考情展示→個性糾錯→典例分析→變式鞏固→補償訓練。

(3)進一步完善學案導學模式

針對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的情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功能和“合作學習”的智慧共享,讓全體學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學習時間,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集中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消化重點、難點,解決思想、方法問題。課前精心編制的學案,充分發揮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課堂高效落實學案的導學功能;課後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延展功能。

(4)在鞏固環節上,力求做到每課一練,每單元一練。

(1)每堂課最後留一些時間檢測本節課學習情況,做到每課一練。

(2)每單元總結測查,把前面所學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單元一練。

(3)利用學校教導處、級組組織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補缺,讓老師做到心中有數,讓學生知道得與失。

2、虛心向科組的其他歷史老師學習。

根據科組的安排,教學結對子活動中,與夏培榮老師結成教學夥伴,互相之間多聽課、多指導,加在備課、教學重難點把握、課堂語言表達、授課板書設計、作業批改、試卷講評等教學過程所有環節的互相學習,促進我校歷史學科建設的成長。

3、充分利用科組教研活動,展開高效交流。

歷史科組人數少,高一年級歷史老師就本人一人,集體備課的落實只能在科組教研活動或課後進行。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集體研究,做到課前一週認真準備,寫好教案;課間向40分鐘要效益;課後及時反思成敗得失。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9

一、教學資料:

本學期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下冊教學及進行第二、三輪複習。第二輪複習加強專題綜合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本事以及思維分析本事;第三輪複習(大學聯考之前),查漏補缺,挖掘潛能,深化知識。

二、學情分析:

本屆文科學生的情景不容樂觀,歷史基礎知識很不紮實,理解運用本事較差。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整體複習中的一大挑戰。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進度平均為6個課時左右,授課時間為16周。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史》選修、《中國近現代史》上、下冊和《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基礎知識,並進行專題複習。

2.要求學生掌握教材資料中的歷史基礎知識,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教學,注意啟發學生進取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正確進行分析,比較、概括的本事。

4.認真學習教學大綱,研究新課程,不斷關注大學聯考動態,紮紮實實抓好本屆高三歷史複習工作。統一複習計劃,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各項評析工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項指標

四、總體措施:

1.加強團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就每一節課的`教學資料、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難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麼方式呈現給學生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善。

2.認真搞好試卷評講課。針對高三後一階段訓練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試卷評講課的功效關係極大。每次訓練做到有練必批、有練必評。讓學生在訓練中感悟命題的意圖,明確複習目標;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經過評講後的追蹤訓練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切實提高綜合訓練的效率。

3.精選、精練、精評。在廣泛蒐集資料基礎上精選試題,難題、偏題要放棄。並且每練必改,每練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實效性,並根據練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紮實搞好提優補差工作,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一樣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5.最終階段複習要夯實基礎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線索基本結論以及階段性特徵。迴歸課本,注重對知識的查漏補缺。

6.掌握學科內及學科間知識的聯繫。整合知識模塊,多角度思維,強化知識的遷移本事。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注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以我校總體工作規劃為指導,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創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課堂,注重學生髮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重視學生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會考應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力爭歷史通過率達到65%以上,優秀率達到40%以上。

三、學習情況分析:

我教的兩個班,從上學期的教學情況分析,(1)班裏優秀的學生很多,但後進生也很多,也就是説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但學困生學習嚴重厭倦,基礎知識不夠紮實;(3)班級整體沉悶,只有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願意動腦思考。其他同學遇到問題都有嚴重的等待想法,所以自己解決問題比較困難;但是(3)班級整體素質還可以,但是優秀率不高。目前這兩個班會考整體氛圍並不強,沒有學習的緊張感和緊迫感。

針對以上情況,這學期我會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培養和教育,認識到會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緊張,讓學生儘快進入狀態,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重點是鞏固基礎知識,強調基礎知識,反覆記憶和訓練,並在此基礎上訓練一些學生,提高他們的技能。

四、複習計劃:

(a)審查要求:

1、認真學習《歷史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把握會考歷史的方向。

《歷史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標準,是複習的主要參考資料。明確考試的範圍、內容和要求,逐個落實知識點。

2、認真學習教材,貫徹基礎知識和學科知識。

會考試卷中相當一部分題目來自課本。即使是綜合題,也是基礎知識的加工、組合、拓展。只有説好、學好、用好教材,發揮教材的優勢,挖掘教材的潛力,才能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科知識是最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觀念和歷史發展線索。基礎和骨幹知識是載體,是分析問題的基礎,是理解和思考問題的支撐,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為了更有效地記憶和掌握基礎和主要知識,教師應教會學生建立知識網絡和線索,全面系統地閲讀教科書,熟練使用教科書中提供的目錄和年表,教會學生善於總結和概括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和比較。

(2)具體工作:

(1)備課:

九年級複習課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明確單元階段或專題的特點,學生可以自主整理基礎知識。第二步包括討論思考問題。鑑於關鍵點

優質高效課堂,落實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思維發展。隨着命題思想的逐漸轉變和會考改革的不斷完善,對九年級教師尤其是複習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從“細談”過渡到“精談”,談新東西,談新意境;從“演員”過渡到“導演”,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把重點難點問題講透,把大量剩餘時間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學效率,在會考中取得好成績。

(2)練習和試卷訓練:

科學作業體現層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力求舉一反三。第二,要選好習題和試卷。強化訓練主要體現以下原則:適度原則。事實證明,學生做的練習越多越好。相反,他們會認真做一定量的練習。九年級複習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學習時間很有限。為了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在選題過程中應堅持適度原則。要精選習題,讓學生獲得學習收益。

誠信原則。本學期複習期分為兩輪。第一輪複習,根據新的會考歷史評價,按照章節順序進行知識整理,以指導學生完成各個單元的基礎知識;第二輪複習,進行專題歷史訓練和綜合卷考。選題要突出熱點,聯繫實際,做到綜合訓練,提高能力。

適應性原則。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注重學生在知識轉移、問題思考和解決過程中的能力、態度和價值觀。注意綜合要素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況

1、學情分析

由於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會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本學期將《世界歷史》(上)授完。

2、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六個單元,21課,結合歷年會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具體措施

1、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以“開放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為主。採取先慢後快的進度:前三週較慢,待學生熟悉教材與教法、學法時按正常進度上課。

2、力求知識趣味化。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狠抓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4、練習要求規範認真。作業批閲及時、認真。

5、及時檢測,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教學進度:

第1周9.1至9.7 九年級上冊1、2課

第2周9.8至9.14 3、4、5課

第3周9.15至9.21 6至至9課

第4周9.22至9.28 複習1至9課、測驗一至三單元並講評試卷

第5周9.29至10.5 10至至12課

第6周10.6至10.12 13、14課、複習第四單元並測驗

第7周10.13至10.19 講評第四單元試卷,15、16、17課

第8周10.20至10.26 18、19、20課

第9周10.27至11.2 21、22、23課並複習第五八單元

第10周11.3至11.9 第五至至八單元測驗及講評

第11周11.10至11.16 九年級下冊1至4課

第12周11.17至11.23 5至7課,複習1至7課並

第13周11.24至11.30 第一至至三單元測驗及講評試卷,8、9課

第14周12.1至12.7 10至13課

第15周12.8至12.14 14至17課

第16周12.15至12.21 18、19課,複習第四至至八單元,測驗及講評試卷

第17周12.22至12.28 複習九年級下冊

第18周12.29至1.4 複習九年級上下冊,準備期末考試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2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由中國小蒐集整理,提供於廣大教師免費下載使用。同時本站還配套有大量的學科同步免費教案,免費課件及免費試題等資料供大家下載。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五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幹好,現計劃如下: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又紅又專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努力培養“赤誠、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集體。 九年級年級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還面臨着要升學等實際問題,隨着課時和知識複雜程度的加重,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有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迷惘,對前途失去信心,趙宇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工作顯得更加複雜和重要。在這個學期裏,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既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把教育和娛樂融入一體。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規劃、料理、調空自己,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班集體的建設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責,努力做學生的榜樣。

三、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使後進生以失敗者來,以勝利者走。 後進生的教育 和管理歷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的難點,卻又是影響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深入調查摸底,搞清他們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及時對後進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後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悦。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教師及課程基本情況高一隻有本人一位歷史教師,中學歷史一級教師,9年教齡,負責六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兼任班主任,平均每班每週2節課,每週坐班2晚共6節晚自習。課時相對每班不多,但是教師的整體課時量不少,所以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額外增加教學時間。

2、教材分析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嶽麓版)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繫,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相對國中歷史而言,學生比較適應編年體的教材,當今的高中歷史教材,以模塊化設置,更加需要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針對性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2、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四、教學安排:

針對學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及必修一前幾模塊知識比較重要的的特點現在考慮給予前幾模塊相對較多的教學課時,最後幾個模塊適當加快速度,做到有重有輕,合理安排。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考成績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優秀率 。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閲讀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這一單元的8節正課,在人教版舊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對應的內容,也能在新課標中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只有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和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略顯例外。 新課標中,有關隋朝的內容比較少,只是在科舉制度和科學技術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學生明白唐朝為何“繁榮”、如何“開放”,僅僅從唐朝歷史的角度去陳述,恐怕略顯蒼白。因此,教科書設置了《繁盛一時的隋朝》這一課。課文用“南北重歸統一”“大運河的開通”兩個子目,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介紹了隋朝的發展情況,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榮與開放打下了基礎。

關於科舉制的創立這一內容,原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雖有涉及,但一般不會展開。鑑於新課標將科舉制作為內容標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特意安排了一整節課來講述科舉制的誕生、完善與影響。與以往的教學大綱不同,新課標此前沒有談到中國古代官制的內容。瞭解中國古代如何選官、如何任官,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對本課內容的探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瞭解唐詩成就為何輝煌,唐詩創作為什麼能夠步入黃金時代。

為了突出主題“繁榮與開放”,這一單元的課,對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以及唐朝中後期的歷史,包括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唐末農民戰爭等傳統教材經常寫到的內容,較少涉及。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繁榮”與“開放”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這裏“民族關係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並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但要在有限的篇幅裏簡單明瞭地説明它們特別是後者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之間的關係,卻並非易事。因此,教科書調整了課標內容標準的順序,採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權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如此安排,既增強了課文內容的邏輯性,又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這一單元中,像“經濟重心的南移”“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這樣的內容,傳統教材中雖然也會有所涉及,但以之作為課題,卻不曾有過。教科書緊扣課標主題,集中敍述相關內容,有利於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印象,也為完成本單元活動“觀察《清明上河圖》,圍繞宋代城市社會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等,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議論,比較古今異同”奠定了基礎。

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除兩節文化課文外,教科書以《明朝君權的加強》《君主集權的強化》兩課對應“瞭解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與衝突》《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來“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講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瞭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後《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

與以往的教科書相比,本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在列舉經濟發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 擬用的教學方法

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五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保考試取得圓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後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複習階段,要認真制定複習計劃,精心組織複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8、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敍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教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期末測試綜合評價力爭進入全縣鄉鎮中學前五名。

三、基本情況分析

1 、學生情況分析

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不感興趣,沒有課外閲讀材料。

2 、教材分析

本書分為三個單元,敍述我國隋唐至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其中標有星號的內容,供各地的學校選用。前兩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與以往的教科書相比,第三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在列舉經濟發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八年級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模式:

預習+展示+反饋

五、擬用的教學方法

2、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習小組為單位)

3、講述式、談話式、啟發式、提問式等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注重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精講多練。

3、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4、注重反饋,以單元為單位認真組織檢測,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5、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七、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八、教學設想

1、做好導學過程。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放大學生的優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嘗試開展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jiaoxuejihua/nex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