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教學計劃 >

有關教學計劃集合6篇

有關教學計劃集合6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教學計劃集合6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延續了上冊教材內容,繼續貫穿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的學科為基點。加強動手實踐與創造,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的個性發展。本冊教材分為八個主題單元。都是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快樂的課間”、“童心”等等。內容按聆聽、表演、創新與活動三大塊安排,聆聽包括十一首外國作品,九首中國作品,其中十一首為聲樂,九首為器樂。結合歌曲的教學合理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在提高識譜和合唱方面有所加強。

二、教學目標

基於對以上的教材內容分析,在本冊教學活動,擬製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能聽辨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分辨出男聲和女聲。知道常見的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2、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感知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3、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運用體態、線條、色彩作出反應。能聽辨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4、區別合唱與齊唱,齊奏與合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説出曲名、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樂於參加各種演唱活動,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2、背唱4首歌曲,並能做到節奏準確,富於感染力。

3、能夠適當的選擇演奏的`方式,為歌曲進行伴奏。

4、能夠在律動、音樂遊戲、歌表演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5、認識,,的含義及強弱規律,認識“▼”,“”。

6、能單獨視譜演唱簡單的旋律。

(三)、創造

1、能自制簡易樂器,或用人聲、樂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能即興創編與歌情緒一致的舞蹈,即興創編音樂故事,並參與表演。

3、創作2-4小節旋律或節奏。

三、教學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加強音樂的聽、視、動結合。

2、突出音樂學科的審美性,堅持以學生為本。

3、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力求課堂教學有效多彩。

4、採用多元評價體系,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

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繫的教學,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基本情況分析:

所教班級九年級級七班、八班、九班、三個班共有學生185人,通過上期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作大致評估,大多數學生對八年級學年的物理基礎知識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識只限於表面瞭解,機械記憶,忽視內在的、本質的聯繫與區別,不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靈活運用,特別是少數學生對某些章節或者是一問三不知,或者是張冠李戴。每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較多,兩級分化較突出。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成績都有一個大的提高。

教學內容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11—20章。全書共10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三、教學目標

1、教師教學成績目標:

A等率超過15%,B等率超過35%。

2、學生認知目標:通過本期的'學習,知道物理學科研究的內容,瞭解物理對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學習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學習物理的意義,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認識物理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能力達成目標:教學過程採用探究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正確傳授知識,精巧講練。並進行形成性測試,及時反饋、矯正。情感教育目標:通過本期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物理的應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物理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在民主、和諧、合作、探究、有序、分享發現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使所有學生在物理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儘可能接近其發展的最大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科研目標

本學期要加強對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科研理論的學習,增強科研意識。確立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思想,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力爭有一個科研課題,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力爭上一堂高質量的教改實驗課。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教改的工作重點一是從課堂教學入手,課改研討會等活動進一步加強不同課型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形成體現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二是從備課改革入手,通過開展教學設計評選活動,加大對備課改革的研究力度。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新的教學理念貫徹到九年級教學的教學理念貫徹到九年級教學中。

2、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效益,備好課,上好課,做到“功在課前,利在課堂”。

3、加強集體備課,鑽研教材教法,做到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統一作業、統一測試。

4、加強實驗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開足開好,並適量增加新實驗、小實驗。

5、加強課堂練習,及時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每堂課保證5~10分鐘學生練習,並即時上交、批改、評析。

平時教學宜採用“小坡度、低密度、勤反饋”教學方法,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對學有餘力學生注意培養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學生態度端正、情感美好、意志堅韌、習慣良好。

7、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

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8、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繫。

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由於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着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繫,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儘可能採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CAI課件進行教學。

在閲讀理解,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後作業的一部分。

儘可能讓學生得用身過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讓物理貼近生活,讓學生用物理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教學計劃 篇3

設計思想

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過去的單一式人才轉變為對綜合性人才的需要,不僅對學生的知識量的要求提高,同時,對於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應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因此新的課程標準對於課程的開設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多方面的調整,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體育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在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習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模塊是為了實現明確的教學目標,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通過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而設計的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元,是構成目的基本單位。根據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要求,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以學生的需求和愛好為主讓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來達到技能的學習、身體的鍛鍊的目的,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習慣,以形成將深刻影響學生體育態度和行為的運動專長,同時從體育更長遠的教育效果考慮,讓學生掌握一項可以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通過體育運動來讓學生理解身體健康、社會健康、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平衡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在遵循教育性原則、全面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終身性原則下,根據東沙中學的場地、設施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設計高一排球教學模塊,希望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相關的排球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排球的規則,通過各種趣味比賽讓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排球運動、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能力。也提高學生對運動的理解和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球類運動的樂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進步和成長,培養學生成為敢打敢拼、團結合作的精神。

本模塊教學以能掌握墊傳發扣四種基本技術及其動作組合的提高為主,同時讓學生開展小型的比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材分析

《高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將排球作為選修教材內容,要求凡是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都應積極開展排球課。除了技術動作的教學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心理品質、參與意識、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1、 可能遇到的問題:

學生在國中主要會考項目為主,只有個別學生參加排球訓練隊,加上球類技術性強,及升入高中後學習壓力增加,同時男女同學在對於體育方面的不同反應,部分同學對體育的不重視,不能理解體育對於身體發展的重要性也增加了教學難度。如何解決學生在這一階段所出現的狀況,調動其積極性,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終身熱愛運動的素質和能力,提高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實踐能力,形成輕鬆愉快、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社會經驗的積累等方面的問題是在教學中要着重解決的問題。

2、 存在的問題:

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部分同學的積極性不高。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

學生現階段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多變階段---對基礎較差學生都希望能更多的鼓勵而較好的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肯定,因此面對學生心理的變化要給與充分的重視。

3、採用的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儘量提高自主的能力,給學生自主設計和展示的過程,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機動性,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尊與自信。

合作學習---體育中很多情況下需要合作與幫助,共同面對問題時積極進行交流與溝通,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

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提供多種途徑,並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達成學習目標的途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意識。

模塊目標:

1、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結合排球運動的特點可以提高人的靈敏、彈跳、力量、速度、耐久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排球活動的能力和技巧,培養團結協作、勇敢、頑強、拼搏奮進等優良品質。

2、學生的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通過排球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排球基本的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以及比賽規則,通過學習和鍛鍊,發展學生奔跑、跳躍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全面發展,進一步增強體質,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3、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培養團結協作、勇敢、頑強、拼搏奮進等優良品質。

4、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競爭、分享、合作、共處、突變、角色和角色轉換、成功與失敗等情景,從容不斷增強自我意識,規範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基本掌握排球運動的傳、墊、發等基本技術動作並能在運動狀態中合理運用。

教學難點:學生能在比賽中熟練的運用技術和戰術。

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把教材內容,通過講授、技術的傳承,教會學生掌握了技術動作就算完成了任務;而是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積極地思考、探索,瞭解排球的價值,學習和掌握排球運動技術的規律,同學間、師生間互動起來,提高排球教學的質量。同時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示範和講解後,給予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採用分層式教學方法,通過示範、講解、提問以及比賽等方式。並在進行實踐練習的時候,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觀摩、比較、相互指導、體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對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模塊學練目標:

運動參與方面:通過排球的學習,表現出積極的練習興趣

運動技能方面:能掌握墊傳發扣四種基本技術及其動作組合,並能開展小型的比賽

身體健康方面: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力,使身體得到勻稱的發展

心理健康方面:形成樂於參與教學互動、勇於克服困難、敢於創新、自信自強、體現良好表現欲的學練情境

社會適應方面:主動服從練習角色分配,學會合作練習的方法,加強同伴間的交往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模塊學練內容:

運動知識:1排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2排球運動的特點及鍛鍊價值;3排球運動的技術原理

運動技能:1墊、傳、發、扣的基本技術動作;2墊、傳、發、扣技術方法組合

相關方法:1、排球的基本技術練習方法;2、排球的相互合作學練、相互評議的方法;3、相關安全知識技能。

教學計劃 篇4

隨着我國社會逐步推行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和教師開始關注如何推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觀念的影響,學前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地重視。其中學前教育美術手工的教學作為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界人士也是在不斷探討與研究,旨在激發孩子對美術手工學習的興趣,提高對事物的審美能力,進而推進孩子更好地發展。

一、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目的和作用

(一)學前教育美術手工的教學旨在通過學習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同時手工的實際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啟蒙階段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對美的認知,提升對美的敏感程度。美術教育手工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親近自然,親近社會的過程中,在大腦中留住美好事物的表象,以幫助其形成對美的意識,陶冶情操。

(二)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作用在於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下,自由地表達自己,增加其接觸外界事物和環境的機會,感受美好的事物,接受美的薰陶以及藝術的培養。

二、當前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現狀分析

由於學前教育在近些年來才得到廣泛關注,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諸多的問題,下面主要探討美術手工教學的'一些問題。

(一)課程設置上不合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在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中,大部門的內容仍舊停留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以及專業知識的灌輸上,一味地使用傳統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的需要,同時脱離了課程開設的初衷。長期如此,學生的興趣將大大喪失,最終失去美術手工教學的意義。

(二)缺乏對學前教育中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視程度。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由於一些學校對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師資隊伍方面嚴重匱乏,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使得課堂教學相對隨意,沒有完整的教學規劃就會使不同班級在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差距。其次課堂上教師往往是讓學生通過模仿完成作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不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材的配備上嚴重不足。教材是學前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的約束會嚴重阻礙美術手工教學課程的開展,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目標也難以達到,同時沒有完整的教材也會使教學隨意設置,最終失去課程開設的目的。

三、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新思路

針對上文論述中學前美術手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想發揮美術手工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研究設置合理的、適合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課程。首先要區分學前教育美術手工課程不同於普通的美術課程,它更加註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恰當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引導幼兒多動手。通過對幼兒的繪畫、手工教學,提升其對美的基本認知,同時在動手的過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性意識。

(二)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專業人才。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正確對待教學,嚴格按照課程的標準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在課堂上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積極動手,親身實踐感受動手的樂趣,逐步推進幼兒對手工美術的喜愛程度。

(三)提高對美術手工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強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投資力度。新時期,人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尤其重視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所以學校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高度重視對美術手工課程的設置與安排,加大各方面的投資力度,不僅引入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教材的選擇上也要下大功夫,推進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發展。

四、小結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作為啟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學校要高度重視這一階段的培養,在課程中不斷髮現具有藝術天賦的學生,加強引導,提高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鑑賞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不斷提高美術手工教學的水平和質量,為學生提供發揮自我的空間,在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使學前兒童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促進其全面發展。

作者:劉穎 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沅.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研究[J].藝術科技,20xx(2).

[2]周迎紅.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手工課程微課教學設計製作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xx(4).

[3]張哲.師範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手工師資建設[J].教育與職業,20xx(36).

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P55-59頁,《找規律——用平移的方法找出圖形覆蓋總次數》以及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

在數表裏框出幾個數、在牆面上貼瓷磚、選擇連號的參觀券或座位等實際問題,都可以和圖形的覆蓋現象聯繫起來。圍繞覆蓋了哪裏、有多少個位置可以選擇等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其中的規律,能感受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裏的事物和現象的工具,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培養樂於探索的精神。教材編排了兩道例題,例1裏的覆蓋比較簡單,覆蓋的位置只有一個維度上變化。例2裏圖形的覆蓋位置,在兩個維度上變化。練習十運用例題裏的思想方法和認識的規律,解決日常生活、數學遊戲中的實際問題。

(一)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基礎:

四年級上冊考試,學生已經探索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的規律、對幾個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和簡單的週期現象的規律。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基本經驗和方法。從四年級開始,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列表、畫圖、枚舉等方法解決問題的的常用策略。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重要基礎。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能進一步提升學生掌握規律的意識和水平,提高學生從數學角度認識和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二)編排依據:

本單元的編排特點如下:

1、有層次地安排教學內容。大量同類現象,很可能藴藏着某種規律。因此,教材教材注意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認知特點,有簡單到複雜有層次地安排探索規律規律的內容。例1教學把圖形沿着一個方向平移,根據這兩個方向平有一的次數推算被該圖覆蓋的總次數。從具體安排來看,例1分三個問題,第(1)題教材具體呈現把圖形平移的過程,讓學生藉助直觀,發現平移次數於被該圖覆蓋總次數的關係;第(2)(3)題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思考,進一步發現類似現象中的規律。“試一試”在立體的基礎上,改變了被覆蓋的對象,引導學生初步運用規律解決問題。例2分兩步安排,第一步讓學生自主嘗試平移圖形,第二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進而概括規律。“試一試”則改變了用覆蓋圖形,引導學生運用規律解決問題,進一步體會發現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突出探索規律的過程。

找規律的教學要讓學生體會規律本身的內涵,並初步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更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運用和發展策略意識,形成對規律的體驗,提高發現和概括數學規律的能力。例1引導學生通過把圖形進行平移的操作,初步感知其中的規律;接着提供兩個類似的簡單覆蓋現象,讓學生累積對規律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所獲得的數據,通過啟發提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發現並概括規律。教學例2 ,先鼓勵學生利用例1的學習經驗,自主嘗試探索,尋找規律。教學要怕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增強發現規律,應用規律的能力。

(三)相關聯的學習內容:

在國小階段,相關的學生學習內容有:

時 間

學 習 內 容

四年上冊

列表法、有趣的搭配

四年下冊

畫圖法、間隔排列(植樹問題)

五年上冊

找規律:枚舉法(列舉)、計算法、簡單週期現象

五年下冊

倒過來推想

六年上冊

替換法

六年下冊

轉化法

三、課時安排: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各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第55—56頁的例1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十的第1、2小題。第二課時教學第57—58頁的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十的第3題。另外還可以加入實際應用的內容。

四、目標定位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把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思考是解決問題的策略之一,進一步培養髮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顧反思探索規律過程的意識。

3、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在先求穩,再求快的生活意識。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的過程中,體會有序列表思考等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規律的發現過程。

教學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是把圖形非你別沿兩個方向平移,根據這兩個方向平移的次數,推算出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

六、教學設計理念

創造一個和諧、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心態下投入學習,學生學得更自在、更投入、更快速。另外, 在設計思路上,主要採取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引導下,讓學生充分地探索思考,並在實際操作中體驗畫圖策略的優越性。

七、教學設計思路:

(一)遊戲貫穿,輔助理解

課前設計兩個小遊戲 :一個是拍手傳遞,一個是掰手指活動,用這兩個活動座位鋪墊,讓學生理解相鄰與傳遞。例1的編排也是一組充滿趣味的數學遊戲。

(二)自主實踐,形成規律。

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樂於探討,循序漸進,形成規律。

(三)學以致用,形成能力。

對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體會到它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內化成自己的策略。課後的練習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學有所用,提升能力。

八、教學建議:

教學例1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一)要讓學生冷靜分析,明確題意。

可以先讓學生理清題目意思和要求,特別要明確“移動紅框”就是説明所框出的兩個數一定是相鄰的,而不是任意的兩個數,以免學生冒失做題。

(二)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時,第(1)題可以先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引導學生交流想法。要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體會無論四列表還是平移框數,都應該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才能避免不重複也不遺漏。更要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到把長方形框平移的次數和可以得到的不同的和的總個數的關係。第(2)題,應該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平移找到答案,讓學生在平移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平移次數於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之間的關係。第(3)要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結果:可以平移操作、可以在頭腦中想想平移過過程等。

(三)回顧反思,探索規律。

在操作過程中,把三個問題中的“每次框出幾個數”、“平移的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填入表格。根據表格,思考:

1、“每次框出幾個數和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

2、“平移的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有什麼關係?

3、和“得到的不同和的總個數”和“平移的次數”有什麼關係?

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小組裏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現的規律。

(四)應用規律,體驗成功。

“試一試”要鼓勵學生用發現的規律直接推算出答案,並要求説説各自的思考過程。學生找到答案後,也可以結合平移的操作,讓學生再猜體會規律是可靠的。

“練一練 ”要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在讓學生獨立解答。要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題中所藴含的規律於例題是一致的。

教學例2是,要注意的是:

(一)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心理,循序漸進,得出結果。

首先要讓學生結合直觀圖理解題意,知道浴室的一面牆長有8格,寬有6格。然後,引導學生獎例1中解決問題的經驗遷移過來,先考慮將有4快轉組成的圖案貼在左上角。然後分別考慮沿長邊貼,即貼最上面一行,有幾種貼法(7種);

這裏建議不要急於沿着寬邊貼,因為學生在理解這一環節有一定的困難。很多學生,不能馬上聯想到把寬邊次數和長邊次數相乘可以得出總個數。教學不宜牽強結論。再説,這麼快用上貼寬邊,會造成學生思維定勢,以為所有的類似圖標的題目都是把長邊貼出個數乘寬邊貼出的個數。

接着問學生:把圖形向下平移一格後,還沿着長邊平移,得到第二行共有7種貼法;

以此類推,第三行也有7種貼法;第四行、第五行同樣是7種貼法。

再問: 這五行是怎麼來的?

此時才提醒學生,這五行是沿着寬下移得來的。

最後問:整面牆一共有幾種貼法?就得出每行7種,有5行,所以一共有35種貼法。

還要提醒學生:除了一行一行地貼,也可以以列一列地貼,一列就有5種貼法,沿着長平移,可以得出7列,也是有35種貼法。

最後引導學生:一共有多少種貼法等於沿着牆面的長和寬的貼法種數的乘積。

這個過程能有效掃除學生,特別是中下生對“為什麼寬邊次數和長邊次數相乘可以得出總個數”的困惑。

這裏不要求學生有統一的説法,更不能死記硬背。

(二)抓住難點,逐一突破。

“試一試” 是用凸字形瓷磚貼牆。難點就是如何讓學生理解到:雖然是凸字形,也要把它看做是一個長3格、寬2格的小長方形。所以還是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凸”字形靠左右邊時,上半部分無法靠到左右兩邊上,於是就等於有兩個空白個子和凸字形結合乘一個小長方形。

這裏一定要讓學生通過交流、想象中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形成方法,突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鞏固對規律的認識。

(三)深挖編者意圖,合理處理題目。

練習十的第3題。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掌握 “十字形”圖形的覆蓋規律。“十字形”圖形的覆蓋知識,除了是覆蓋的總次數以外,更中途要的價值是,找出每次框出的5個數的和與中間的數的關係。建議把第3個問題提前解決後,集中精力解決第1、2兩個問題。

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課程的選擇是從同學身邊事物開始,其主要思路是圍繞“我與家家庭、我與學校 、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等綜合性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展開。

二、同學分析:

1、通過一學年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同學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本科學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學年多的學習,同學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同學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3、對活動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本年級共3個班,每班都有60人左右。大部分同學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活動目標:

1、同學的發展,圍繞發展同學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同學、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始終把同學當作學習的主人。

2、重視同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同學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同學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

3、重視同學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同學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同學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視同學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5、使同學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四、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同學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同學的探究興趣。 加強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同學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同學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同學的個性,使同學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 鼓勵同學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同學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同學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 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益友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 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同學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同學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同學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同學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同學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標籤: 教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jiaoxuejihua/5je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