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工作計劃 >

關於組教研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八篇

關於組教研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八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組教研工作計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組教研工作計劃範文合集八篇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教學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音體美教師的技能和每一個人的特色。完善教研工作機制,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合作交流,探索研究切磋的意識。加強教師對班級的管理能力。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各項教育方針,遵守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打造成一個有特色的教研組。

二、具體措施:

1.認真開展教研組制定的各種教研活動。

2.學習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和溝通教育教學中的新信心。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和交流,大膽創新,以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育教學質量。

3.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形成和諧共進的學習,工作氛圍。形成相互協作,團結,謙讓,愛護,關心的良好教風和學風。

4.在教學中做到,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協助者。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做到愛學習,樂學習的好習慣。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髮散思維和創造學習的能力。

5.加強教學班級的常規管理,更要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自身管理的能力。抓好班級紀律。瞭解學生思想動態,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

6.認真組織開展好興趣小組的活動。培養學生藝術特長的分格,發展音體美特長生。

7.建立集體備課制度。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要求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新概念,新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愉快、主動探究性地學習。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培養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8.每一位教師,爭取做到每一節課都要進行反思交流不斷提高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教育教學的能力。

9.積極參加教育局、學校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

10.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端正學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本學期音體美組工作具體安排:

二月份

1.音體美各學科制定上交相關各類方案、計劃

教學工作計劃、學科課題計劃、(田徑隊、繩毽隊、葫蘆絲組、舞蹈組、繪畫組、手工製作組、書法組)二課堂小組訓練計劃、音體美綜合實踐計劃、體藝2+1活動實施方案;微課上傳

2.上學期教學質量分析;上報一節教研課

3.音樂:葫蘆絲、舞蹈小組、合唱小組訓練

體育:體育達標測試

美術: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籌備xxxx區藝術節書畫大賽參賽作品及本學期六一書畫大賽作品。

三月份

音體美進行説講評活動;教研組長進行第三屆家校開放日活動總結;

音樂:葫蘆絲、舞蹈小組、合唱小組訓練

體育:跳繩、踢毽子比賽

美術:參加連片教研講課;繪畫、手工製作小組訓練

四月份

參加聯合體教研開放活動

音樂:葫蘆絲、舞蹈小組、合唱小組訓練;參加葫蘆絲大賽;音樂教師參加區説講評活動

體育:長跑比賽;

美術:繪畫、手工製作小組訓練;上交區藝術節美術繪畫參賽作品及名單。美術教師參加説講評活動

五月份

音樂:葫蘆絲、舞蹈小組、合唱小組訓練

體育:足球比賽

美術:迎六一書畫大賽作品展

六月份

音體美學科複習、考試,整理各種資料總結、上交各種資料裝檔案盒。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數學教研組以學校“三年內涵發展思路”為主導,緊緊圍繞“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劃”,以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為中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強化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的開發及教研組的建設,為我校創全國示範中職學校奠定紮實基礎,促進學校新一輪的發展。

二、工作目標

1、落實教學常規、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及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重點工作)

2、加強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探索專業教研與跨專業的學科教研結合模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3、加強專業建設:

結合我校的專業設置,制定各專業的課程標準。

結合電子專業修訂該專業的課程標準,研發電子專業的實訓課校本教材。

4、繼續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爭取完成區級技能大賽名列前茅的目標。(重點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狠抓教學常規,加強教學管理

1、規範課堂教學行為

繼續推行並深化“1112111”教學管理模式。

要求全組老師,統一理論課、實訓課的教學內容和進度,本學期1篇規範的教學計劃、規範的上好每1堂課、認真做好每1次作業批改、每學期完成2節聽評課、每學期1次多媒體公開課、每月1次階段性的考核、每學期1篇教學反思

搞好教研活動和教學日常管理。

一是教研活動:間周開展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一方面向組內老師傳達學校精神,另外主要是大家一起商量、討論教學相關內容,每次均為內容。

二是加強日常教學常規學習,在組內儘量號召大家集中備課、聽課、評課、講課,隨時檢查老師備課情況、作業批改及教學進度執行情況。

2、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改革考核制度。

為加強過程教學管理,本學期各位教師將按學校要求及班級實際制定半期目標和期末目標。取消半期考試,將半期考試的.檢查制度該為隨機抽查,以此促進教師過程教學,期末學生成績評定以證書考核和綜合評定為主要方式的考核辦法(3:3:4綜合評定辦法)。要隨時能接受學校考核小組的考核。

(二)加強教學研究及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組內老師專業化發展,規範教學研究。

我組將逐步分為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兩個方向。教專業理論方向:麻建浪、麻燎原、章建合、應小婭、邵新國。專業技能方向:李曉頂、孫純燕。

加強教研活動發展,教研活動做到“五定”(定時—在校教研活動後的第二天中午1點進行、定地點—電子樓506辦公室、定人、定主題、定內容)。每兩週一次教研活動,對缺席者,報教務科進行處理。

圍繞數字校園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要求組內多使用多媒體,不少於周課時的1/3。每位教師每學期自己做一節優質課件。

2、加強組內新老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積極配合教務科和科研處讓老師們參與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按教師不同層次落實教師素質的“七個一”。新進教師抓好:一手好字(鋼筆、粉筆、毛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手好課件;其他教師抓好:能主研或參研一項科研課題,能勝任一門相關學科教學,儘量能培訓一項學生技能競賽,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區、校)級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共3頁,當前第1頁123

各組內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現狀,提出自己打算培養方向。在各組內開展對新教師“傳、幫、帶”活動,促進新教師的迅速成長。

按照教務科要求,認真、繼續落實教師“三課活動”,即新教師的合格課(要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每位教師的公開課。

按照“訓、導、賽”的培養思路,調動教研組的積極性,與教務科和科研室協調配合,採取隨意抽籤的方式每組1—2名教師上展示課,進行教學能力大比拼,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加強專業建設,樹立“立信實訓品牌”。

1、加強各專業的硬軟件建設和管理。

硬件建設:協助學校完成電工電子、維修電工等的建設,完善新實訓室各實驗、實訓室的內部配套建設;配合學校為使我電子專業申報市級實訓基地建設的前期工作作努力。

強化、規範實訓室管理,形成立信實訓品牌。

①逐步實行專業模塊化教學。按每完成一個模塊教師均要求學生完成一份考核報告,然後進行下一模塊的教學。

②加強設備、器材管理,妥善保管各個環節相關計劃資料。進一步發揮專職實驗員的職責,加強實驗、實訓室中間及以下環節的管理,同時加強對專職實驗員工作情況的考核力度。

③全面加強實踐教學檢查工作。堅持實驗、實訓室安全檢查制度,不定期檢查各實驗、實訓室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情況,科室將加大督促、檢查、處罰力度,對不認真負責的老師及時針對處理。

④成立電子協會,人員由電子班的學生組成,老師推薦、學生報名篩選的方法定人。

協會職責如下:

l協助老師進行實訓室簡單的維護。

l協助實訓課老師上實訓課。

l上完實訓課後進行設備儀器的檢查和清潔、水、電、門、窗進行監督。

l發放和回收實訓報告冊並整理存檔。

⑤針對現目前本專業班級多而實訓室少的狀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訓課分配方案,以改變以前先到先選室、先上,後到沒得選甚至沒實訓室上的情況。

2、加強校本教材建設。

校本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教務科帶領下繼續完成《電子技術基礎》校本教材的開發。

(三)科學規劃,提高學生理論、技能水平,做好各級技能大賽

1、科學制定考核目標,狠抓學生常態化培訓。

加強專業技能教學,協助教務科加強、組織學生技能鑑定指導工作,讓電子專業技能鑑定合格率達90%以上。

常抓學生過程考核及常態化培訓,科學組織、實施電子專業學生技能的開展。配合學校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全面、大眾化培訓學生,讓更多學生技能得到提高。

2、做好校(區)級賽點承辦和競賽工作,完成預期目標。

配合學校,制定並組織好學校師生技能大賽方案和競賽。

配合後勤科對賽點承辦所需設備請購及檢查落實設備到位情況;配合教務科進行賽場佈置,營造良好的賽場氛圍。

(四)其他工作

1、組織、號召教研組全體成員,認真落實學校佈置給教研組的有關活動和任務。

2、為了規範、加強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讓組內老師更多參與新建實作室規劃、建設中來。

周次

內容

主要責任人

3

a、教研組制定教研活動計劃

b、制定個人教學進度計劃

c、舉行教研組會議,落實各項任務

李曉頂

4

a、本校技能選拔比賽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教研組以“二期課改”為指針,貫徹學校“以人為本、發展特長”的教學思想,圍繞“大氣、雅氣、靈氣”的校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學校的有關工作安排,圍繞“兩綱教育”這一中心任務,以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教學水平為宗旨,以研究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不斷研究和探索適合我校師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認真鑽研,勇於探索,踏踏實實搞好教研組工作。

二、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工作目標:建設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優秀教師團隊,有效發揮綜合組的優勢,努力做到目標清晰化,過程措施精細化,成果效益最大化。

2、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習慣培養,在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教師的教學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學生樂學善學,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二)具體工作目標

1、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教研組、備課組的活動要提前做好計劃,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主題、有記錄,隨時研討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問題,並研究制定對策,教研活動要圍繞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主題展開。

2、督促組內全體教師學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精心備課,認真上課,關心後進生的學習,及時做好教學總結和反思,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使教研組成為貫徹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陣地。

3、綜合組本學期就實施拓展課探究課課程教學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力求使教學內容豐厚、塊面清晰、難點由淺入深,課堂教學實實在在。教學探究和拓展的着落點明確,重在學生實踐。豐富教師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探究和拓展的興趣與積極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生活中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目標旨在對拓展課探究課嘗試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三、教研組任務

(一)理論學習

1、各學科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本學科課程標準,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各科的現代教學價值觀,並能牢固掌握和運用。

2、挖掘研究性學習理論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的資料,把課題的研究確實落實有成效。

3、研讀本學科系列教科書,瞭解本學科各年級知識點的縱向發展聯繫及向其他科目橫向滲透情況。

4、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經常相互聽課,評課,汲取新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並注重自我反思。

5、瞭解時事政治,多閲讀一些報紙雜誌,閲讀學校下發的各類書籍,要有所讀有所思。

(二)教研活動

1、認真組織好單週三的教研活動,每次教研活動要有記錄和專項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數,有較高的質量,保證其有效性。

2、深入開展本組教研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位教師必須完成校規定的聽課節數,聆聽學習各學科新時期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教學方法,推動學科教學的改革,強化自身的教育教學的基本素養,成為校二期課改的領先者。

3、努力抓好各學科常規教學,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五大環節。每位教師要構建具有自我獨特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4、教師備課可採用“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方式,倡導集體備課,規範新課標的備課要求,體現三維目標,分工協作,課後反思。教案及時送檢,一學期不少於六次,配合學校搞好教學大檢查。組內、校內展示課均做到一課三備。

5、加強興趣小組的管理,各興趣小組活動要有計劃、有記載、有總結,認真上好、準備好每節課,紮紮實實開展活動,使興趣小組活動有較大的顯性效果。興趣組要做到期初有計劃,期終有小結,活動有實績。

6、認真負責做好拓展課探究課的準備工作,提前完成課程計劃,寫清楚每課時的具體內容,按課程計劃進行,每節課準備充足的材料和詳細教案。在學生培養方面體現區別,拓展課着眼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具有開放性;探究課着眼讓學生髮現和提出、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創新、合作和發展意識。嚴肅課堂紀律,規範學生的考勤,若發現問題,請及時與班主任聯繫,並作好相應記錄。

7、制定好各科課程計劃,安排好教學進度。期末進行考核反思,平時注意資料的積累,歸類整理。

(三)學科任務

學科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應做好計劃編制、組織管理、過程實施和具體指導,根據學生個性及興趣,培養出一批有特長的學生。

1、美術:重視學生基本功訓練和審美能力培養,教師學生多寫、寫好作品。組織興趣小組的同學搞一次優秀作品展活動。

2、音樂:致力於持之以恆的輔導特長生,讓一些學生脱穎而出,成為小小演奏家和小小歌唱家。抓好合唱隊的`建設工作,專人負責,抓好訓練。

3、信息:在教學活動中,有機的滲透網絡信息技術,使學生養成自覺運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習慣,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培養學生上網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4、科學: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培養,提高動手能力。積極參加各級比賽,爭取好成績。

5、體育: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組織運動隊的訓練,保證足夠的訓練時間,積極參加市、區的運動比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每天1小時的鍛鍊時間。

(四)教科研

本學期教科研的總體思路是:“認識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隊伍再培養、研究更實際。”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學校與教師之間教科研信息的傳遞和溝通,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科研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成功的平台。

1。本組每個成員根據學校學科特色,努力創新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機會。

2。針對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在教研工作中,加強案例及論文的撰寫研討工作的力度,留心收集創新學習的案例,並多撰寫論文和教學體會完成階段性的論文,在學期結束時有成果展示。

綜合教研組本學期將繼續以體藝特色為目標,以校本研修為依託,以課堂教學為抓手,以現代技術為手段,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夯實基礎,不斷提升教學工作水平。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研組將根據學校教務處課改精神,以“發展”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改革”為依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實驗,規範教學常規管理,強化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研究、服務、指導等功能,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二、工作要點:

(一)、認真學習,大膽實踐,深入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

1、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大膽實踐探索。根據我校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本學期將全面推行新的教學模式:先教——後學——當堂訓練。力爭在本學期內讓組內所有教師都能熟練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部分骨幹教師能夠探索更為先進的多樣化教學模式。教學改革中,全組教師要認真紮實地開展探索實踐,用課改理念指導和改革課堂教學,深入領會教材修訂的指導思想、編寫思路、結構、體系以及教學要求的變化,用新觀念、新教法教老教材。課改過程中,要確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意識,通過舉辦不同層面的課堂教學展示研討活動,多評議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動中發現、研究、解決所遇問題。要切實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將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適度的探究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重視興趣的激發、獨特體驗的激活和朗讀作用的發揮。上課既要有課前的預設,又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對於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創造火花,教師應敏鋭地抓住它,並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發散共享,從而超越預設的目標。

2、加強課改過程管理。本組教師要積極切磋教法學法,積極上好課改實踐課、研究課,開展評課交流,及時反思、提煉和總結經驗。同時要努力將教研組建設為學習型組織,重視組內和組際之間的團隊學習和合作學習,加強教研組信息化建設步伐,整體促進教研組業務水平的提高,爭創學校先進教研組。

3、繼續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語文課程標準》等教育文件,轉變觀念。要潛心研究瞭解語文課程改革背景、指導思想、改革目標,熟悉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繼續注意轉變以下教育觀念: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教學觀, 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人才觀,從培養“筆桿子”走向育人“打底子”;科學觀,從“封閉”走向“開放”;目標觀,從“單一目標”走向“三維整合的目標”。要繼續努力將教改基本理念轉化為語文教學過程的具體行為,整合優化教學過程。

4、改革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價要從重教師轉向重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生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評價,注意從三維目標的角度考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努力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基礎性評價和創造性評價相結合。提倡學生採用成長記錄袋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自己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在評價中獲得體驗和發展。

5、加強課題研究的力度,規範課堂管理。上學期已經申報了課題《國小生閲讀能力評價研究》的實驗課題,本學期要做到重視理論學習與專題培訓,重視研究反思與資料積累,重視相互協作與橫向交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悉心指導,優化服務,規範語文教學常規管理。

1、繼續規範和加強教學“六認真”工作。要加強管理,做到沒有教案不進課堂。備課應注意備學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彈性。作業練習要基礎性跟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合理搭配,本學期教研組將配合教導處就以上要求及時調研、指導、服務。

2、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要重視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審題、閲讀、寫字等習慣的養成,採取切實的措施經常抓,反覆抓,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要將語文教學質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評價上,減少或消除錯誤積累。要控制期末複習時間,提倡期中調研分析,特別重視提優補差工作。教研組將配合教導處多次、小範圍地進行隨機質量調測,及時分析反饋調控。同時加強各類素質競賽,如朗誦比賽、故事大王賽、聽寫比賽等,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三)加大力度,催長骨幹,積極搞好教師隊伍的建設。

1、加強教師的培訓。教研組將在教導處指導下定期開展多層次的校本培訓,切實轉變教師觀念,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結構、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時,組織教師配合學校創建學習型校園,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完成5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每月寫兩篇有關工作方面的文章;在教研組活動中作一次讀書介紹等。

2、重視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跟蹤培養和使用工作,注意做好推薦開課、講學培訓、外出參觀學習、課題研究參與等催長活動。同時也要重視發揮非骨幹、非青年教師在語文課改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注意教師的均衡性發展,落實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3、認真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評優活動,為青年教師的脱穎而出提供更多的機會。本學期將組織進行“每人一課”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上出一堂好課,並請學校領導、專家進行組織評優。活動分兩階段:首先由年級組為單位開展每人一課活動,並推選出1—2名優秀者上報學校。其次,由學校組織各年級的優秀代表開展全校性的展示活動,並評選出三名優秀教師準備參加全校各學科的“每人一課”比賽活動。(時間學校另定)

附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表:

周次

教研內容

地點

第一週

制定計劃,學習學校工作計劃精神

小語辦公室

第三週

參加新課改專題研討會

小語辦公室

第五週

優秀課改案例摘錄

小語辦公室

第七週

優秀課改教案交流

小語辦公室

第九周

課改教學比武

小語辦公室

十一

課改的認識及反思

小語辦公室

第十三週

課改對學生期會考試成績的影響

小語辦公室

第十五週

交流課改説課稿

小語辦公室

第十七週

課改案例分析

小語辦公室

第十九周

交流課改論文

小語辦公室

第二十一週

總結交流會

小語辦公室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重點,以校本培訓為依託,深入開展教學研究,讓課程改革促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的學習和研究,從而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工作目標:

1、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現代教育觀,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指導平常的教學工作。

2、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3、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使教師的自我反思行為縱深發展。

三、具體工作措施:

1、開學初組織教師學習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及教研組工作計劃,組織教師學習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新課標、新教材,集中備課,寫好計劃。

2、按照學校要求,每學期進行兩次教學常規檢查(期中及期末各一次),檢查的內容包括計劃、總結、備課、批改、上課、輔導、考核、聽課、評課等內容。各項的'要求有:

備課要求教師做到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積極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開展創新學習的研究,突出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的落實,同時在每一堂課後寫上這一節課的教學反思。

教師每週至少聽一節課,做到記錄詳細完整,並有評議和建議。

作業佈置,每授完一課時佈置一次作業。作業要求教師做到全班統一格式,排版合理,書寫工整,作業封面填寫規範。教師批改要及時、詳細認真,批語規範工整,打分準確,必要時還要做到有批註。

認真抓好輔導,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輔導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發展學生的特長,課外輔導要做到抓兩頭,促中間,達到全面提高。

按學校要求抓好單元考核及期中期末、特長生競賽的考試。單元考試要及時統計好三率一分送交教導處。及時查漏補缺,力爭三率一分達標。

3、抓好畢業班的輔導工作,培養尖子生,迎接水平檢測考試。

4、抓好一到五年級課改實驗工作,組織教師學習班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進行課堂研究並做好課後記、教學隨筆、教學案例分析、教學總結、試卷分析等文字積累工作。

5、做好師徒幫帶工作,促進年青教師儘快成長。

6、大力推進信息教育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7、抓教師的專業成長,利用網絡教研的方式,促進教師進行教學專題的研究。鼓勵教師參與新課程教學的實踐與反思探討教學中的疑難與困惑,並積極寫博客,把自己在教學中的所得所失所想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6

一、鋼琴、小提琴技法的研究

本部分從鋼琴、小提琴的基礎技術訓練講起,着重強調訓練中的基本要領及各個階段的不同技術要點,使技法能被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並得到提高。同時,每個老師將自己的認識、體會、教訓和想法歸納、整理出來進行探討。技術的訓練,對於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每個學期教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課題。

二、鋼琴、小提琴藝術歷史與現狀的研究

鋼琴、小提琴學習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訓練過程,同時學生應該瞭解和掌握多方面的

相關知識。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從教學角度,還是藝術審美的角度,都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

在更高層面上對鋼琴、小提琴藝術有一個更為廣泛和深入地瞭解,也進一步豐富自身的藝術底藴和提高其整體的藝術修養。增加這部分的教研,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三、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動向的研究

這部分將對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學的藝術水平、科研水平、教學質量以及提高學生的整

體綜合素質發揮十分有利的作用。下學期,小提琴、鋼琴將進行教材的統一、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修訂與調整;資料的彙集與整理。這項教研對各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能力、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四、教學教材的分析與編排

教研活動離不開教學,教學離不開教材。教材的分析研討可以使學生能更直接、更準確地掌握書中的精髓,作為教師也能夠明白怎麼教、怎麼學以及怎麼去應用。各位教師對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進行分析、探討,拿出自己的點滴心得與經驗共同交流、分享。從而使學生最快最直接地掌握最具使用價值的練習方法,取得長足的進步。

總之,我們綜藝組全體成員會更加努力的工作,認真開展教研活動,羣策羣力,讓藝術之花展開的愈來愈豐色。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7

本學期,我校進入了建校以來最關鍵的年頭。我校能否真正成為一所區內一流、市內知名的四星級高中。質量是學校的生命,而教學質量的提升關鍵在課堂。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必須緊扣我校的工作目標,結合我校具體情況,準確把握新課程的要求,合理有序地安排課程,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做到消滅無效教學,落實有效教學,促使教學質量的提高。現就我組全體教師的具體工作計劃制訂如下:

一、日常工作安排

(一)集體備課安排與要求:我組共有教師9人,其中35週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有4人。由於有一名教師負責整體審核,對其餘的八人按照“老帶新”的原則,平均分成四組,充分利用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年輕教師的新視野和信息技術進行導學案的編制。兩組負責導學案,兩組負責午練、周練,月測試卷由每組教師輪流出,備課組長負責把關。提前一週備課,每週二下午全組教師在辦公室集中研討,教師無遲到早退、缺席、並要積極準備發言,力求發揮集體智慧。主要是對上一週的教學進度、教學得與失進行總結,對下一週的教學內容、課標要求、課時分佈、例題選講,作業佈置進行研討。

(二)午練安排與要求:每天中午12:15——12:45進行當堂訓練,內容以教學進度最慢者的教學內容為主,兼顧前兩三天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決定題量,基本控制在6至8題,但必須有一道解答題,當天批改,當天反饋,及時補救。

(三)周練安排與要求:一週一份練習,週五放學由學生帶回,週日交回檢查並反饋。內容形同單元過關練習,滾動進行。題量為十四道填空題,四道解答題。

 (四)過程檢測安排與要求:每學期期中前過半、期中後過半各一次,具體時間、試卷由學校教務處決定,題量為十四道填空題,六道解答題,分值為160分。內容為近四至六週的所學內容,儘量能反映近期學生平時練習中的易錯知識點及重難點知識。

(五)教研安排與要求:行政每週聽三節課,備課組長每週聽兩節課,其餘每位教師每週聽一節課。雙週週二下午有一位教師開設一節校級公開課,其餘教師聽課,課後及時積極互評到位,評價要實事求是,不能只撿好的説。單週週二下午部分教師參加區、市組織的教學研討,回來後積極傳達研討的內容和精神。

組教研工作計劃 篇8

【工作目標】

以深化常規改革為突破口,以加強研究強化學習為根本,持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穩步推進教與學的行為方式,追求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良好的德育效果。

【工作任務及措施】

一、抓細節,抓本質,落實好教學常規。

通過了解,就思想品德學科的常規落實來説,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注意以新學期中想方設法加以解決。

1.個別教師在常規改革尤其是備課改革上止步不前,備課方式及質量仍一如既往,毫無改進。備課只是列框框,寫條條,了無新意,只是應付公事。

2.有些教師雖備課學案化,也多停留在形式和環節上,從內容和設計角度看,與傳統備課無本質區別,有的其實就是課堂練習。學案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行設計,學案環節安排應體現學生的學習思考過程,學案設計要體現學科特點,突出德育教育,符合學生認識規律。

3.在業務學習和積累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重視學習不重視積累,筆記本不少,內容不多;只顧積累,忽視消化利用;內容雜而無序,等等。

二、全面優化教學各要素,穩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大力提高德育實效。

思想品德課教學承載着學校德育的重大使命,既教書又育人應是各學科教學的任務,但在思想品德教學上表現更應突出。通過思想品德課教學讓學生記住一些東西,會解答一些問題,只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很初級的目標,我們更應該在啟發學生思考,培育學生豐富情感和優秀思想街道品質以及良好行為習慣上下功夫。因此,強調以下幾個方面:在設計教學案時,統一格式,超前準備,盡心備課,內容豐富、深刻;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綜合考慮影響課堂教學各方面的因素,選擇豐富而又得體的教學內容,選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避免死教書,教死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要適應課改要求和學生需要,儘量體現三貼近原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在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案的設計和課堂教學其他方面設計)上要做到:

1.教學內容情景化。思想教育的效果往往取決於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寓思想教育於無形之中,應該是思想教育最高妙之處。在教學設計時應想方設法藉助典型生動的教育素材,用“形象”説話,寓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於生動感受人的情景之中,創造最佳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得到啟迪,得到薰陶。巧於情景設計,是衡量課堂質量優劣和教師教學設計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尺度。

2.教學情景問題化。思想教育講求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沒有固定不變的形式。但德育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象散文那樣,講求“形散而神不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重視教學問題的設計,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每個教學情景都圍繞一個核心的教育問題展開,情景是依託,問題引導下的“思想教育點”是靈魂。那種有情景沒問題,有靈活形式無思想教育內容,為情景而情景,為熱鬧而熱鬧,放而不收,放而難收的課堂,是應該避免的。

3.教學過程活動化。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活動是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定的,活動設計要根據需要,抓住關鍵環節,圍繞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重點或難點),活動設計過多不現實也無必要。要處理好課堂“動”和“靜”的關係,給師生互動的時間,也要給予學生自我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教學活動的含義,這裏説的“活動”當然包括師生間或生生間顯性的表演、表達、討論、交流等顯性的活動,同時更重要的應包括學生的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和思維活動,我們不能把活動的含義人為窄化,否則會影響活動的價值含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gongzuojihua/g246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