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演講之前,先問在座的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們是怎麼評價自己的父母的?每當我聽到身邊的人抱怨父母,我都會覺得有些詫異——我好像從未有這樣的感受,難道是我 “另類”?直到我讀了《傅雷家書》,認識了傅雷夫婦後,我才知道我不是“另類”,我只是幸運地遇見了睿智的父母,而我的父母也幸運地遇見了我這樣懂事的兒子。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傅雷家書》,細細閲讀,我深刻地認識到“好家教可以成就孩子的好未來”。這本書整合了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夫婦寫給兒子的家信。12年,204封信——從藝術到人生,從做人到做事,從生活起居到開會旅遊,從親朋好友到領導同事,從教導子女到反省自己……字裏行間,深刻又温暖,飽含為人父母的智慧以及對兒子的深情。

傅聰留學歐洲期間,學識淵博的父親更是在他的學業上提出了許多建議,並且不吝誇獎之詞,給予了兒子很多鼓勵。

聽了兒子的演奏錄音,傅雷這樣寫到“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妙,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好。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時期你真是從低窪到半山腰了。希望你能堅持不懈,將來一定能攀登峯頂。”

這一段,傅雷對兒子鋼琴演奏的分析和讚賞,讓我感觸很深。傅雷夫婦沒有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很多父母一樣,嚴肅寡言,不懂鼓勵,也不善於表揚。他們關注着孩子的'每一個成長腳步,熱情地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孩子處於低谷時,周全地建議和鼓勵,使他振奮;孩子位於峯頂時,又飽含期待,讓他更進一步。這樣既樹立了孩子的信心,又給孩子指明前進的路線和發展的方向。

這些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發現我的父母與傅雷夫婦有許多共同的地方:我的父母同樣嚴格又睿智,他們很少用責罰這個武器,當我犯錯誤時,他們耐心地勸導我;當我失敗時,他們理性地給我建議;當我有進步時,他們真誠而熱情地表揚我,他們出來都沒有以“忙,沒空”為藉口對我不聞不問,而是會很耐心地陪伴我,耐心地回答我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就這樣,小小的孩子長成了今天陽光自信的我!

有人戲言説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是“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父親常年出差無心管教孩子,母親在家天天擔心兒子的學習,給孩子報了許多補習班,總是批評孩子,結果收效甚微,反而還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我更加慶幸和感恩我有這樣的好父母,讓我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法國的作家、哲學家愛爾維修曾經説過“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傅聰就是因為有着好的家教,才成為了叱吒樂壇的“鋼琴詩人”。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家教對於孩子的未來是多麼重要啊!好父母教養好子女,好家教成就好未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畢業後就很少看課外讀物了,主要是靜不下心來好好的重新讀一本書,説到讀書,除了對專業知識書記感興趣外,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讀過的一本《傅雷家書》,這本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1954年到1966年。我認為這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對現在的年輕人很有教育意義,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然而這一切都是傅雷夫婦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成功體現。一封封的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以及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最好闡釋。

通過讀傅雷家書,我能夠了解那個時代的傳統美德,他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我們都有一個愛自己的爸爸,雖然沒有傅雷那麼偉大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一些大道理。但是同大多數父親一樣用他的深沉的愛影響了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也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傅聰在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樣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都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替代的。甚至於兒子寫信有錯字也會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使得我感受到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及其貫穿始終,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的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以上是一讀《傅雷家書》後的一些感想。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後感只能記錄我的一些收穫,更多的則寫不出來,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的目的。

讓愛讀書成為一種人生習慣,從“要我學”的態度轉變過來,樹立“我要學”的態度,真正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享受。要把“投己所好”,逐步培養好讀書、樂讀書的習慣,讓讀書成為人生的一部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大家工作都很忙,很難有整段的集中的時間學習讀書,這是實際情況。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只要大家真正靜下心來,不白白浪費掉大好的時光,排除雜念、心無外物、六根清淨。學習是我們一生的追求,要一如既往的把學習作為一種境界,作為終生的任務來對待,特別是要注意學習崗位所需要的新知識、新本領,用知識武裝頭腦,做一個有豐富內涵的人。處處留心皆學問,時時處處學習,向實踐學習,多讀書,多思考,不斷充實自己。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來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發達的今天,紙質手寫書信可以説已經成為稀世珍品了。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寫過或收過一封親筆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當我翻開這部家喻户曉的親子通信集《傅雷家書》並認真讀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書》,由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長子傅聰著,次子傅敏選編。始於194年長子傅聰出國留學習練鋼琴之時,止於1966年傅雷夫婦由於受政治迫害而雙雙赴死之際,共174篇。嘔心瀝血,拳拳深情都付於此。

通過這些信我學習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犢親情。

首先,我認識了一個不完美而善於反思的父親——傅雷。

信中傅雷説:"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他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兩個兒子的教育過於嚴苛,傅聰甚至有離家出走的經歷。在和妻子訂婚及以後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於他人的情況,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後的信中,傅雷不斷反思並警醒兒子傅聰在育子方面和夫妻關係方面千萬別走自己的老路,並給了兒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議。試問我們誰是完美的?勇於反思、及時改正難道不是最可貴嗎?

其次,我認識了赤子傅雷。信中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就會創造一個世界。"那麼什麼樣的人是赤子呢?我個人認為是單純至極而執着於追求的人。那麼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麼呢?我想首先是藝術,傅雷熱愛繪畫藝術、雕刻藝術、建築藝術、音樂藝術、學藝術……其次他熱愛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兒子傅聰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接觸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找尋音樂的靈感。再次他熱愛祖國,他叮囑自己的兒子學有所成要報效祖國,他自己積極投身到新中國的化建設之中,指點江、激揚字,而這都在政治風暴臨之際成為刺向他的'利劍。在生命的後期,他忍受貧、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頭上不愛國的帽子,於是革之初他選擇了和妻子雙雙赴死的悲劇抵抗這頂帽子,實在讓人扼腕歎息。我曾思考,為什麼他不能像沈從、楊絳等人那樣或幽默、或堅毅地熬過那段荒誕的歲月呢?我想是愛之深、責之切吧。是他固執地把愛國和政治混為一談,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鬧劇和醜劇的犧牲品。

再次,我想説説《傅雷家書》教給了我什麼。

它教我熱愛生活中的美好,它説: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給我如何做人,它説: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它告訴我為什麼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説:日常生活有規律,並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節省更多的精力做些有用的事,讀些有益的書,總之是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給我如何擇偶、怎樣和睦夫妻關係、如何育兒、如何解讀中國化……

這樣一部親子通信集,以書信的形式將生活的智慧向我們娓娓道,若我們將其束之高閣,它一定遠在天涯,若我們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讓我們讀起吧,讓我們更加地熱愛藝術、熱愛真理、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親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記得國中課本的課外閲讀裏有這本書的節選,因為當時看那一小段的節選很有感觸,所以印象比較深刻。雖然説從國中就知道這本書了,但是卻一直沒好好讀一讀這本書。今年暑假算是把這本書看完了。186封書信,不是單純地表達父母對身在遠方的孩子的思念與關懷。作為父母,傅雷夫婦不止重視子女們的起居飲食,冷暖開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同樣也重視對子女思想道德,情操和傳統文化修養方面的教育。

這本書除了傅雷不斷地傳授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傅聰儘量減少生活上還有學習上的阻礙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點就是,傅雷夫婦完全把傅聰當做知心朋友,跟他交流藝術,向他傾訴生活裏的小煩惱和工作上的煩悶。我想別説在那個年代,現在也很少有父母會像傅雷夫婦一樣吧。

像一九五四年五月五日的那封信,可能是所有信中最短的一封吧。信中傅雷就像對待朋友一樣跟傅聰交流,不是單純地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的煩心事也會跟孩子説。而在印象中,一般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永遠是孩子,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懂也幫不上忙;又或者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煩惱,作為父母,煩惱怎麼説都要自己抗。這一點我真的是深有體會。常常看着父母皺眉在想什麼事情,每次問了都是相同的答案:你好好學習就夠了,作業完成了沒有?然後就這樣被岔開了話題。我想也許是這種想法,使得孩子和父母的溝通變得不夠深刻,單純停留在父母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上,孩子不曾瞭解父母。不曾瞭解父母才會不夠親密。不夠親密,像“我愛你”這種可以輕易對其他人説出口的話對父母卻説不出來。所以我個人很喜歡傅雷跟孩子的這種像朋友一樣的親子關係。當然,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可以更主動一些去了解父母,至於怎麼主動,日後慢慢實踐。

另外,傅雷在信中常常跟傅聰聊藝術,像詩歌,繪畫,音樂,喜劇各種各樣的關於藝術的東西。其中説得最多的應該是音樂吧,對於沒有學音樂的人來説看這本書可能有時候會覺得看不懂,因為書中説到了很多鋼琴曲的'欣賞和評價。當然對於我這種鋼琴菜鳥來説,有些也是看不懂……這些在日後值得好好去研究研究。當然,除了藝術上的東西,書中很多關於生活上思想道德上的東西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體會,這裏就不多説了。

總而言之,原諒我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強,我只能説這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的書,如果好好去讀幾遍,相信是受益匪淺的,畢竟這是老前輩一輩子的生活經驗。用《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來説就是:年紀大的人終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得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並沒有大錯。

以上便是讀了《傅雷家書》後有感而發的東西。書中有共鳴的東西肯定不止這些,但是不多説,留在腦袋裏好好體會。

傅雷家書讀後感5

“聰,手一開動,大家都受成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首。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眼淚。”這是傅雷先生於一九五四年1月28日給兒子傅聰的信。兒行千里母擔憂,儘管兒子才剛剛離開家,但傅雷夫婦已經忍不住開始思念兒子,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父母對孩子深深的牽掛。父母的愛,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父母的關心,總是那麼小心翼翼。“親愛的孩子,等了多久,終於等着了你的信。你忙,我們自然想象得到,也自然原諒你寫信寫的遲。只擔心一件事,怕你吃東西不正常不努力,營養不夠”,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心。沒有繁雜沉長的句子,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只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温暖的愛。

我們總説,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無論我們走到天涯海角,他們的牽掛總是無處不在,他們的愛,總是愛到骨子裏,他們的關心,總是隱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人生的苦難,主題不過是這幾個,其餘只是過客而已。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可以比較冷靜。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擔心與思念。傅雷先生以自身言傳身教,他的心隨着兒子的近況起起浮浮。兒子開心,他便開心,兒子難過,他便擔憂,他,此時此刻,只是一位父親,一位合格的父親,一位為洋彼岸的兒子牽掛的父親。微黃的燈光下,書桌旁,一位雙發微白的父親正伏首給在太平洋彼岸的兒子寫信,他寫道:音樂院長説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里斯朵的象徵。

天舅舅説你小時候常以克里斯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萊茵,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一鐘聲,響遍世界,向遍每個人的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位父母心裏所希冀的。傅雷夫婦也不外乎,他們對新中國對兒子充滿着希望。當兒子有所成就時,他們為此而感到驕傲。此時的傅雷,只是一位為兒子而驕傲的父親。唯有把過去的思想包袱,一齊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精神上的'和平恬靜,才能真正心胸開朗地繼續前進!孩子,勇敢些!別怕!別鑄讁!沒有過激的語言,只是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兒子別怕,別鑄讁。此時的傅雷先生心中應該是擔憂的吧,只是,他未曾將自己的擔憂傳達給兒子,只是鼓勵。也許,這就是父親,他只會用最簡單,最原始的方式保護我們。

精神上的折磨也無法阻攔傅雷先生夫婦對兒子的牽掛。儘管自己已處水深火熱之中,但對兒子的思念卻是不受控制的。這種愛,愛到了骨髓深處。不知此時太平洋彼岸的傅聰是否能感受到。這份愛,令我悄然淚下。看《傅雷家書》時,我落了很多次眼淚,應了那一句“情到深處淚自流”。看着傅雷先生給兒子寫的一封封信,我置身其中,久久無法自拔。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撐着我看完了整本書。

我只知道,在我的心中,傅雷不再是那位著名的翻譯家,他只是一位父親,為兒子擔憂,為兒子牽掛的父親,一位普通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這本書主要寫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教導兒子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時不氣餒,獲大獎時不驕傲,對於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提出了意見與建議,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父愛的經典名篇。

讀這本書首先讓我感受到了非常炙烈的父母對孩子的那份舐犢情深。這本書開篇第一封書信就是寫於1954年1月18日晚,在第一封書信中他説“聰,車一開動,大家就哭成了淚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當兒子傅聰遇到了挫折心生苦悶的時候,傅雷在信中安慰他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每個人都有栽跟頭的'時候,關鍵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應對這種事情,年輕人要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這樣才能不被失敗的陰霾侵蝕,活的越來越堅強。傅雷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的話即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也是一位哲人點燃青年赤子之心的火把。傅雷的感情總是見於生活細節之中,同許多中國家庭的父親一樣,愛子之心於如大海,澎湃深沉。

何為父?傅雷説“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即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影子覺得厭煩。”“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呢?儘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別少,但我精神上之前是温暖的,不孤獨的,”對孩子做最壞的打算,抱最高的期望,我想這是傅雷能做到與孩子做朋友的祕籍。

“以演奏而説,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的變化確實很多,我們聽到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你幾句才好,回想到一九五四年四月你從昆明回到上海的時候,你真是從低窪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這個修養,將來一定能攀登頂峯。”從這段可以看出傅雷從不吝嗇對孩子的誇獎,他對孩子給予肯定,讓孩子感受到他有着和孩子共同努力拼搏的決心以及成功的信心,我想這也是他的兒子能最後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讀傅雷家書讓我感受到傅雷這位大翻譯家不僅對文學,同時對音樂、對美術、對建築等各個藝術領域的機深的造詣,《傅雷家書》雖是他寫給兒子的家書,但是我們從中可以讀到他的思想的光芒,讀到他在語言之間帶給我們的藝術魁寶,正如傅雷先生所説,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對藝術的欣賞,將文學與藝術修養融入到生命中去,讀到他對兒子的希望,希望他能夠懂得國家的榮辱與藝術的尊嚴,能夠去做一位德藝兼備的、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想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所啟發的。

父母要讀《傅雷家書》,學會給孩子做一面忠實的鏡子。青年人要讀傅雷家書,提升自己的文筆和思想。中學生更要讀傅雷家書,因為它已經被列為語文必讀書目。從做人道理到藝術修養,傅雷家書裏的每一封信都是一份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傅雷於1908年4月7日生於原江蘇省南匯縣,字怒安,號怒庵,著名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畢業於法國巴黎大學,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早年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後著有《夢中》等,於19656年9月3日辭世。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之間的書信,由傅雷、朱梅馥、傅聰編寫,傅敏編著的書籍。本書體現了作為父親的他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體現了濃濃的父愛,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還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和發展。此書貫穿了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一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的確是為了傅雷的名聲才去讀的這本書,可越讀越不忍放下,漸漸被傅雷的舐犢之情和赤子之心感動。他坐在書齋中,卻無時無刻不跟隨孩子萬水千山的跋涉,苦口婆心的為他講授學習方法,苦心孤詣地鍛鍊他的思維,語重心長地勸他注意身體,嘔心瀝血地為他翻譯藝術著作,寄給他書本,督促他寫信,設身處地,凡事都能從他的角度着想,他彷彿比孩子更能認清國外的形式,更瞭解孩子所處的環境,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能做到如此,支撐他的不是愛那是什麼?

傅雷的教育,是真正的啟發式教育,他盡其所能把自己的經驗都教給孩子,卻不曾用自己的思想去禁錮他。一封封長篇累牘的家書是從每天翻譯日課中擠出來的,同時也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時時刻刻,隨處給他做個警鐘,不論從做人方面,生活細節還是藝術修養,演奏姿態方面,傅雷一直都是傅聰的一面“忠實的鏡子”。

讀傅雷的家書,時常讓我有種聆聽父母師長教導的`感覺,或許是每一個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歷和問題,都需要開解和引導,於是傅雷家書便成了最好的洗禮,儘管時隔五十年依舊可以從中得到教誨,感悟,豁然開朗,找到正確的人生態度。

手捧《傅雷家書》時而穿梭於文學長廊,欣賞到唐詩宋詞的妙處,懂得李白蘇軾的精神內涵;時而徘徊於音樂之都,聽到貝多芬的抗爭和莫扎特的恬靜;時而遊溯於歷史之河,走過文藝復興時人的覺醒,亦走過巴洛克時的浪漫;時而又來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下,飽覽瑰麗的自然風光,不覺陶醉其中。傅雷讓我們漸漸領悟到古典主義的真諦以及東西方文化的文明共通。

在信中,傅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於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

閲讀了傅雷家書,我看出傅雷與傅聰之間除了血肉相連的父子關係,還有人生和藝術上的知音,親密無間的朋友。

傅聰從事音樂工作,因此傅雷談到莫扎特的藝術特色與內心情感的關係,與傅聰交流,循循善誘,感情真摯,放下書,讓人回味無窮:原來學識可以這樣淵博,人格可以這樣偉大,作風可以這樣嚴謹,愛,可以這樣深沉;惟願那封封家書是薪火。

濃濃的且深沉的父愛,苦心孤詣地教導,無不體現傅雷對兒子的器重。“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這便是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也是對自己一生的寫照,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閲讀一下這本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8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為有了愛世界才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為重要。

《傅雷家書》是我最為欣賞的一本書。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為一名理智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

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脹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説道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説:“孩子,我從裏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必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讀後感9

讀完《傅雷家書》後,我對其中的一段話可以説是倒背如流,並且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這些書信的意義所在。傅雷先生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的gossip,而是由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潛質,如果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是千篇一律,那肯定是要犯錯誤的。傅雷先生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和文藝評論家,如果他不充分的發掘兩個兒子的天分,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那麼傅聰和傅敏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終其一生,可能也只是在他們父親的光環下,而不能綻放屬於自己的燦爛。由此可見,在認識並認知人或者事物時候,不能一視同仁,要抓住每個人的特點,針對其獨有之處,區別對待,往往能夠有更好的效果。

我對因材施教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首先,因材施教,就是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對於人生,對於幸福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呢?怎樣才會感到幸福呢?幸福是智慧得來的境界和感覺。因人而異,智慧不同,境界不同,對幸福的.理解和感覺不同。持濃烈人生哲學者,自然是積極主義了;但執恬淡生活觀者,也不能説是消極主義。奮鬥者可敬,進取者可欽,所向披靡者可佩,熱烈擁抱生活者可親;但是,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種的積極。

作為一個個體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你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你有你的道路,有你自己的思想,有你自己的幸福觀,對於別人也是如此。因此不用羨慕別人的幸福,不用嫉妒別人的富有,我所擁有的,就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最寶貴的財富。

其次,因材施教,就是針對不同的病人,給予不同的護理。

作為一名普通的護理人員,每天要與很多病人打交道,要給予他們悉心照顧,一個人在生病的時候往往是最脆弱的時候,更是需要我們發自內心的關懷。但是,是不是每個患者所需要的護理和情感訴求都是一樣的呢?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就算是同一種病症,所需要的護理也不盡相同。因此,在給予患者護理前,要首先摸清楚患者的情況,對症下藥,不能千篇一律的對待所有患者。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依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所在來培養孩子,而不是一味的鬍子眉毛一把抓,這樣不僅不能事半功倍,很可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讀着讀着就讓人對這麼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着父愛,藴涵着真理。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每個人都怕別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每點每滴,因為我們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擁有一個誰也闖不進來的地方。回想着自己從識字開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學,知識更是增長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筆多好,卻吝嗇得從不給父親寫一封信,小時候經常見面,大了就只靠這電話來溝通,幾乎都不用寫信,就連朋友都只是發發E—mail,很少抓筆寫字。現在即使情感是多麼地氾濫,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誌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後就把那篇剛剛寫好的日誌刪除,在生活裏很多時候都在隱藏着自己的情感,從不敢輕易地讓別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現代的世態炎涼比以前嚴重了嗎?還是人的意識發展得太快,社會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裏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説戀愛。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着媽媽的話,按照着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説了也白説或着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儘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麼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麼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着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麼一根線,牽着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麼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着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為家裏的那一根頂樑柱——父親!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雖然我們沒有家書,沒有像傅雷那樣知識淵博,是著名文藝評論家又是文學翻譯家。我們的父親很普通,但是我們擁有的父愛卻是不能用這些社會上的名銜來衡量,每一個父親都是他們孩子的力量支撐。我們沒有家書,但是我們有的是對父親的惦念,對家的依戀,那是我們精神的最終去處,也是一樣的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是做音樂家,最後是做鋼琴家”。這兩句意義深刻的句子都出自《傅雷家書》,其作者也就是傅雷了。《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用書信的形式給他們的兒子講述自己的經歷,並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雖然家書是無聲的,但卻滿滿承載着父母對孩子們濃濃的愛意。

書中,傅雷對兒子説道:“不是説你應當時時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説你應當從客觀的角度重視自己:你的將來對中國音樂的前途有那麼重大的關係,你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更應當戰戰兢兢,鄭重其事!”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在希望兒子學有所成時還跳動着一顆真誠的愛國之心。我們為師者,更要要時時刻刻熱愛我們的祖國;有國才有家,有了國家的保護,我們才能擁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務必要將愛國思想灌輸給孩子們:告訴同學們,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能依舊享受着繁華與快樂,因為,我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阿富汗的一夜變天,百姓飽受戰火的苦難的場面,更加告訴我們,今生,無悔生於華夏!幸而生於華夏!

在讀書求學這方面上,傅雷曾這樣教導兒子:“我認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點,學得慢一些,但所學的必須牢記,這樣才能基礎紮實。”“除了直覺以外,仍需要理論方面的邏輯方面的,歷史的發展方面的知識來充實,即使是你的直覺,也還要那些學識來加以證實,自己才能放心”“所謂冷靜、客觀、謙虛,就是指這種實際的態度。”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兒子能嚴謹務實,持之以恆。我們何曾不是如此,學習,要慢慢的積少成多,貪多務得,是不行的.,為師者,必須要有長流水!我們也要有恆心,要謙虛;有句話是這麼説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我想大家都想前進吧,所以做人得謙虛,還要嚴格的要求自己,畢竟付出才有回報,而且付出和回報都是同等的。

《傅雷家書》那一封封書信中,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傅聰也從中體會到了父母對他深厚的關愛。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對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又有哪些孩子會真的言聽計從?反觀自己,又有幾次能嚴格要求自己?反觀孩子,又能有幾個青春期的孩子,不打着“我是青春叛逆期”的藉口,一次又一次的褻瀆父母、傷害我們的父母!曾記得,我班某位原本品學兼優的孩子,因為2020年的疫情,居家學習的時間,開始沉迷手機,白天黑夜顛倒,直至返校,依舊無法擺脱手機,依舊白天黑夜不分,學習與生活無法正常,父母無計可施。最後,窮途末路的家長只能求救於我。我以班主任和語文老師的身份,讓她在一個星期內,讀完《傅雷家書》,看完所有抗戰白衣天使的視頻。兩個星期後,欣喜地重新看到原來的她!這,確實是優秀作品的力量!

《傅雷家書》讓我們學會讀書求學,讀懂至愛親情,收穫成長。這真是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我會將這優秀作品教育、感染、引導無數的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讀完這本書後,心中似乎只留下一種感覺,那便是温暖———導言

記得初開啟這本家書時,心中還並不是十分期待,因為想想只是家書,除了父母的嘮嘮叨叨,還能有什麼呢?但是,之後,我很快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在保存僅少的傅聰家信中,我可以看見他的成長,,從一名上台表演忐忑不安、情緒化的鋼琴家,晉升為初露鋒芒的音樂家,轉變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最後便成為了一個活得有價值的人。這一過程,我們見證並感悟着,正如傅聰父母教育他的信條一般;“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他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無數次的努力做到了,不是嗎?

其實,在這本書中,每一篇家書都有一段深刻的哲理值得我們去銘記,所以,我既不想錯過任何一段,也不願顯得過分囉嗦,思索之下,我決定來分享一下較我而言印象比較深刻的幾段內容。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名翻譯家,一名父親,一位園丁,傅雷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原則: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這樣的原則也同樣感染着他的兩位孩子。是的,在學問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在晚年身體欠佳的情況下,仍堅持譯書,還能夠將優秀的書目推薦給自己的孩子閲讀以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這一點,讓我體會到父親的良苦用心。在藝術方面,從家書中可以看出他對藝術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曾在傅聰遠赴國外時,與其共同探討中國的詩史,他們父子共同地崇拜李白,認為李白是天縱之才,但也同時提出“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思想。他們也喜愛田園詩,認為其灑脱自然古樸,可使人心神安定,舒適安閒。而欣賞詩作畢竟側重於精神,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他不止一次地叮囑傅聰去大自然中走走,多沉思默想。也曾説過:“人需要不時跳過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與想法,也能有正確的自我批評。”對藝術有這樣深刻的理解,帶給我的震撼很大,在真理方面,我只能用四個字形容:永恆不變。也許是我的側重點不同,我希望以父親、朋友這樣的角度去看待他。就此一筆帶過了。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即。”這段話彷彿給了我當頭一棒,使我頓時清醒,是啊,許多人都在追求完美,但它真的存在嗎?就算再美麗的藝術品也會有瑕疵,又何況是我們人呢?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只要堅信這只是一種考驗,那麼當我們跨越這一道道坎,便會變得更堅強,不可擊倒。那麼我們便不會在意完美的虛有虛無了,而只關注生活的幸福與人生的意義了吧!而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誰勝誰敗,而是個人的隱忍與捨棄,放棄鬥爭,以換取精神上的和平寧靜,即所謂幸福,所謂極樂。

在這本滿溢親情的書中,我體會到了親情、友情與愛情的珍貴,藝術是歷久彌新的,縱使它不完美,但正是因為它的不完美,才能使我們互相包容,互相扶持,才構成了這個大千世界,人類家園。

在此,我向世界上所有的父母,為你們的苦心孤詣,為你們的嘔心瀝血致敬!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翻開泛黃的紙頁,濃濃墨香中,是家裏流露出的真摯父愛。讀罷全書,傅雷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他真誠直率的人格魅力,無不令人欽佩和感動。《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部苦心孤詣的教子篇,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嚴肅、一絲不苟的對待一切,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作為父親,傅雷教子極嚴,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動的真誠和樸實。

在送走將去波蘭的傅聰後,離別之悲不由的喚起傅雷對往事的回憶。在家書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後悔自己當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父親能夠對兒子真誠的道歉,一切的愛,都在父親的懺悔中彰顯出來。傅雷教子,始終保持着以德為先,做人為本的原則“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藝術。”很少有人教育藝術學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謂嘔心瀝血。

他告訴傅聰,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只有心靈無比純潔才會將藝術表現的動人,這與傅雷的直率和坦誠是分不開的。父親從小給予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沒有白費,即使遠在波蘭,傅聰仍然熱愛着祖國,堅持父親給預的信條,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當然,對於傅聰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傅雷也是由衷的為他驕傲和自豪,在高興之餘也為傅聰的堅強,不為勝利衝昏頭腦而安慰。“多少過分的諛辭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傅雷就是兒子的良師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讚美,衷心讚美不忘諄諄告誡,深沉無言的父愛,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書,將相隔萬里的兩人的心連在了一起,一邊是孩子勤奮的練習,另一邊的父親卻殷切地注視着他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在前行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情景,並替他做出預案,為他寄去各種書籍作為養料,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藝術造詣,也看到了一顆崇高的父親的心。傅聰也從書信中吸收了豐富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家書給予傅聰成長的力量,讓他去戰勝各種困難和魔障,找準自己人生的方向。傅雷就是這樣將自己的愛與期望訴諸筆端,寄給遠在異鄉的兒子,從不間斷。

在一封封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的真意:“我還不甘落後,還想事事、處處追上你們,瞭解你們,同時也想竭力把我們的經驗和理智獻給你們,做你們一支忠實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們感到這根手杖是個累贅的時候,我會銷聲匿跡,決不來絆你們的腳。”肺腑之言,舐犢之情,不經意間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掀開扉頁那張照片,傅雷專注的給孩子寫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動,那份執着真摯的愛在心中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讀完了,而天下父母愛子之心是永遠不變的。所以,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鐘,用心感受父母的愛吧,這也是做為子女的最好報答。

國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600字(二)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關於《傅雷家書》,很難講,翻書評,褒貶不一。在我這,更想以傅聰為引子來講一講。

傅聰是有一定音樂天賦的,在三至四歲時,就愛聽古典音樂,這一點也是被傅雷發現了。就這樣,抱着一種多一項藝術也是好處的想法,將傅聰推上了一條音樂路。

傅雷為傅聰鋪了一條路,一條音樂路。

而傅聰在音樂領域中,也是在不斷地成長。這條路上,有坎坷,有辛酸。

九歲半,傅聰在梅百器先生門下待了三年。好景不長,在一九四六年八月,梅百器先生故世了,傅聰不得不換教師,但一個合適的也沒有。問題兒童,一個令人不喜的稱號就掛在了他的頭上。

可他學音樂的念頭並沒有放棄。

離開雲大後,他拼了命地練習,衣褲盡濕,也不稍休。加上本身對音樂有一定的天賦,對音樂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於是,在他的音樂路上,他開始慢慢成長,慢慢獲得成就。

勇於打破常規,他將生活一切美的事物,強烈的感受融入音樂,豐富了藝術的意境,也彌補了音樂傳統的不足。

他越來越成熟。

因此在後幾年,他被波蘭的教授們認為富有肖邦的靈魂。有一句評價是這樣説的: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給傅聰多麼難得的天賦,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國藝術的意境。

傅聰對音樂的理解,變得深刻,這也使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更遠了一步。

有的人認為,傅聰學音樂,是被傅雷逼着學的,望子成龍的強烈意願使傅聰不忍心辜負。可,子非魚,安之魚之樂?正如你不是傅聰,又怎知他後悔,他不喜歡他的音樂路?

傅聰活的快不快樂,我們誰都不知道;但至少,他活得成功,他走的是一條通向成功的路。

就是在傅聰的成長路上,最離不開的,是傅雷。

他在傅聰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慢慢發芽。在這之間,他對傅聰進行了本國語文的教學,將語文知識、道德觀念和文藝薰陶結合在一起。所以傅聰才能被稱讚富有肖邦的靈魂,肖邦的意境像中國藝術的意境,因為中國藝術教育在傅雷的引導下已經慢慢根深蒂固。

換一種説法,傅雷推動了傅聰對音樂的認識。

他還説過,他的教育並不是沒有缺點的,尤其是用的方式過於嚴厲,過於偏激,傅聰的童年時代與少年時代,遠不如一般青少年的輕鬆快樂。是望子心切沒錯,但也不能否認傅雷的`教育就是失敗的。

不僅僅是傅聰,傅雷在他的路上也在越走越遠。

就像他説的那樣,不管傅聰將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藝術園地耕種,他這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他是一位智者,也是一個好父親。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因此教育方式不同,行為習慣不同。與其批判不足,更要做的,應該是發現閃光點,並汲取經驗,化為自己的教育方式。

每個人都有一條路,付聰是,傅雷也是。

在傅聰的路上,傅雷為他打好了基礎;

在傅雷的路上,傅聰使他不斷對自己有新的認知。

所以啊,這不僅僅是傅聰的路,也是傅雷的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給傅聰所寫的家書中的一句話,傅雷逝世後,這句話作為墓誌銘鐫刻在墓碑正面,它像是一句靈魂誓言,言説着傅雷正直、純潔、真誠、高尚的一生,又時刻提醒世人,永遠保留一顆赤子之心。《傅雷家書》不僅僅是簡單的父子之間家長裏短的敍述,更充溢着整個國家民族大背景下的家國情懷;不僅僅有偉大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和鋼琴詩人之間深刻的對話,還有以一個孩子的角度,所感受到的情重於山的父母之愛。

相隔萬里的離別是從1954年開始的,從此,傅聰父母聯繫就只能靠那一封封熾熱的家書來堅持,一張張輕薄的紙,承載着數十年不變的愛與關懷。作為父親,傅雷從來都是以嚴父的形象出現的,從幼時對傅聰傅敏近似嚴苛暴力的在各方面加以管教,在發現傅聰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後,安排了更為嚴格的練習計劃,到之後因為跟兒子在音樂方面有意見分歧之後將兒子氣得離家出走,一件一件類似的事情發生着,傅雷嚴肅暴脾氣的形象在眾人的心裏是越來越真實而堅不可摧。可是也許是現實中遙遠的距離拉長了對彼此的思念,所以在以寫信作為一種間接的交流方式時,他收起自身的稜角,用温和且理智的'姿態,表達自我對兒子最真實的愛。

在傅聰離家去北京學習和出國波蘭初期,父親給予了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生活細節,如吃穿用度,情感問題,父親都有提出自我的提議和勸告,此時的傅聰,在父親眼裏就像是羽翼未滿的飛鳥,還需要不斷提醒,幫忙。而不管大道理講了多少遍,就像傅雷所言,他是以一個父親的心去愛他的,總想着要他好,所以才會不厭其煩的重複。之後傅聰在波蘭如飢似渴的學習,知識和本事得到不斷的提高,這時候的父親更像是朋友多一點,他會和兒子談論音樂,文學,國事等問題,並且經常要求傅聰多多講述音樂方面的事情,然後和傅聰一齊分析研討,傾聽他的觀點。慢慢的傅聰已經開始嘗試在天際翱翔,父親就像是明燈,給予朋友一樣的陪伴,同時也有光亮去指引方向。隨着分別的時間越來越長,相隔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親近。父母親像是真正陪在他身邊一樣,看着他學業有成事業出色,收穫感情家庭美滿,無論他走到哪裏,父母的家書就陪他到哪裏,和他一齊分享成功的喜悦,走過音樂的低谷,指引着他更好的生活。家書從開始到沉重氣息所籠罩的最終一封,父母的愛從來都沒有冷卻平淡過,永遠都是熱烈真摯。在生活上,有父母對兒子事無鉅細的提醒和勸告;在事業上,精闢,滲入靈魂的交流一向都伴隨在傅聰的學習

之路。

除了父親對兒子莊嚴偉大的愛與指引,書中還涉及了不少專業,高屋建瓴的思想,比如他的為人處世準則和對於感情婚姻的深刻意識;還有家書背後的家國背景和情懷,涉及到的數不勝數的古今中外名著。《傅雷家書》不只是記錄小家裏發生的單純的愛與教育,它還是能在各個領域給予不一樣人羣以反思的大書。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無論何時重讀,都會給人以不一樣的啟發和領悟。而《傅雷家書》就是這樣的一部經典,每一次翻開,每一次都熱淚盈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duhougan/8l0l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