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讀後感 >

《名人》讀後感

《名人》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讀後感

《名人》讀後感1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之志。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與心靈也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上的,他在鬥爭和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的,對神的是他不懈地用筆尖向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理和,理和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使我們的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自己的、真理和,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為一種崇高。

《名人》讀後感2

爺爺與我談心時常常説道:“堅忍不拔是成大事之基。凡謀大事者,如果缺少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是難以成功的。”雖然當初我對爺爺這句話並不太理解,從未入耳入腦。可最近我在植物園讀書屋偶爾看到並仔細閲讀了法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傳記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撰寫的《名人傳》,給我教育和啟發很大,也使我對爺爺講的那句話中所包含的道理有所領悟。

《名人傳》講述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苦難與坎坷的一生。

貝多芬: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最終耳聾的音樂家,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這個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時卻有着鮮為人知的一面。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損壞了,無法同樂器和他人交流,他失去了朋友,為掩蓋自己的弱點,他選擇了逃避,離羣索居;米開朗基羅:憂鬱症患者,是一個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個捨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心靈的折磨和奴隸般無休止的勞作,使他的一生飽受折磨,對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獄;列夫·托爾斯泰:一個自我折磨,自我折騰的人,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便安撫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擁有了財富、名譽與地位,但他卻像一個瘋狂的信徒一樣,不斷地剖析自己,不斷地懺悔,以至於為了自己的信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世俗的歡樂,最後做了一個離家出走的老者,客死荒郊。

作者筆下的.三位主人公雖然國度不同、事業各異,但他們都是不同尋常的人物,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都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或是病痛的折磨,或是悲慘的遭遇,或是內心的惶惑,或是三者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停止了呼吸,毀滅了理智。面對上天給予他們的痛苦和極為不公的命運,他們並沒有屈服,反倒進一步堅定信念,創造出極不平凡的業績,最終成為一代大師。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靠的是對人類生活的熱愛和對目標追求的堅強毅力。貝多芬的音樂是他用痛苦換來的;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是他用血和淚凝聚的;托爾斯泰作品中所描述的萬千生靈,無論渺小與偉大,都是他用來傳播愛之種子的媒介。

《名人傳》雖然講述的故事離我們十分遙遠,乍看似乎只是個案,但它揭示了一個共性的道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學習也是一樣,好的成績並不只是想出來的,得靠紮紮實實練出來,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地日積月累。理想是可貴的,但離開堅定的信念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紮紮實實的苦幹,再美好的理想也是難以成為現實的。這或許就是《名人傳》的真諦吧!

《名人》讀後感3

假期裏,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讀完後,我獲益匪淺。

這本書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坎坷的一生。他們身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貝多芬出生後不久母親去世,父親酗酒,年幼的他開始獨自承擔家庭的重任。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他去波恩大學學習。不幸的是,在26歲那年,他患了耳聾。這對任何一位音樂家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他卻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憑着對音樂的執着和熱愛,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米開朗基羅是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國小時,米開朗基羅因喜愛素描所以經常被人看不起,還多次遭到父親的毒打。1489年,他去雕塑學校研讀,老師非常賞識他。他努力學習雕刻可卻被教皇徵去替他造陵墓,他忍受着學非所用的痛苦,但他並未放棄對雕塑的追求,最終成為著名的雕塑家。托爾斯泰3歲喪母,10歲喪父。但他並沒有消極悲觀,而是刻苦鑽研。並創作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著名的長篇小説。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受啟發,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都是在挫折中獲得成功的。舜出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正如孟子所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名人原來都出身貧寒,經過一番挫折後才獲得成功的`。

我們在國小課本中曾學過一個叫談遷的人。他完成《國榷》的底稿後,底稿被小偷偷走了。但他沒有被厄運所擊倒,而是四處奔波,收集資料,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國榷》。在英國,也有一位史學家的命運與談遷極為相似。他就是《法國大革命史》的作者卡萊爾。卡萊爾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底稿全部託付給自己最信賴的朋友米爾,請他提出寶貴的意見。可是底稿卻被米爾的女傭當廢紙燒成灰燼了,而卡萊爾又沒有一絲底稿。開始他十分沮喪,但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嘔心瀝血地寫出《法國大革命史》。讀了這則故事,我為卡萊爾越挫越勇的精神感到敬佩。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當我們遭受挫折和坎坷之時,我們應想想這些名人的事蹟。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當我們遭受苦難與災害時,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讀後感4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於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説是為我們譜寫了一部“英雄交響曲”。

“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傅雷先生説,“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

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20世紀文學崇高德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着,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名人》讀後感5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平庸風俗的人,那是一場無休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和寂寞中展開鬥爭。——題記

在無盡的黑暗中,在冷漠的社會下,在宗教的壓迫下,能夠不向孤獨屈服的恐怕只有他們了。他們從沉默的人羣中脱穎而出,頂着外界的打壓,家族的反對,身體的缺陷,宗教的束縛,強忍着內心的痛苦,精神的折磨,依然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成為不朽。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人道主義思想家羅曼·羅蘭,同時他還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談從小愛好音樂,醉心於托爾斯泰和雨果的作品,形成非暴力主義的人道主義思想。他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同黑暗進行不屈的鬥爭。羅蘭當時處在一個騷動不安,瀰漫着腐敗氣息的歐洲社會,這樣的社會破爛不堪,需要英雄來拯救痛苦的世人。由此,羅蘭寫下了《名人傳》,通過敍述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來頌揚他們高尚的品質與頑強奮鬥的毅力,鼓舞世人。

然而,《名人傳》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的一生怒吼:“誰也不能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又殘酷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去學習各種樂器。當他稍大一些,又一件厄運使得他悲痛欲絕,他喪失他最愛的母親,只有寫信向朋友們哭訴。

當貝多芬長大以後,曾有過一段快樂的時光。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到莫扎特,後來又拜海頓為師,漸漸地,貝多芬開始斬頭露角,嚐到了喜悦的味道。

突如其來的耳聾,使貝多芬感到壓抑和痛苦,再加上兩次愛情的破滅,又給貝多芬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傷害。耳聾,對平常人來説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對音樂家來説是整個世界的死灰。然而,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耳聾後所創作的,可有人想到這背後的付出,流下的淚水。

多少次,他將痛苦化作歡樂的樂章,多少次,他把祝福送給那些苦難的人們。而人們往往驚羨於他凜人的天賦,去不曾想到他一個人,坐在鋼琴前,將內心的世界,不屈服的勇氣呈現在那氣勢磅礴的演奏中。一首《命運交響曲》真實的展現了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以及閃耀在他內心火焰。

我對他們感到由衷敬佩,真正英雄就應該像他們那樣面對困難,不抱幻想直麪人生,與其搏鬥,經受得住殘酷的命運。

《名人》讀後感6

即使身在黑暗裏,也能找到自我,不丟初心,《名人傳》中的三位名人,很好地為我們詮釋了這句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人類羣星閃耀時,他們站在巔峯,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羅曼羅蘭為感歎19、20世紀的混亂,寫下了這篇不朽名著《名人傳》,這本書是由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廣泛地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木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真實樸素地敍述了三位名人不朽事蹟。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困苦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他們為了事業擠盡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想卑微,他們希望能儘自己的所能,為自己的國家乃至整個歐洲作貢獻。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運用暴力強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痛苦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這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繼續拜海頓為老師。後來,貝多芬漸漸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再度來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弱,他的內臟也受着猛烈的苦痛煎熬,但他仍然瞞着所有人,一直到再也掩飾不下去了。才致函洽豐格勒醫生和呵曼達牧師這而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程度是漸漸增加的.,但是有絕對聾,可謂,貝多芬的作品幾乎都是耳聾後寫的,貝多芬用他剛強的心志,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去除愁悶的思想、最後變成著名人物。

於肖邦、莫扎特等音樂家來説,我以為貝多芬的音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面對不安的社會背景,貝多芬的創作中大都包含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枕以及對社會的悲憤,他把這些事都融進了音樂,巧妙有力地表現出來。音樂真的很神奇,你可以完全地信任他它,依賴他它。將想談的話説給它聽,他宅會為你的話作最好的詮釋,它有生命。

貝多芬性格古怪,但正是因為古怪的性格,他才能完全與藝術融為一體。他孤獨嗎?或許是的,他一生追求愛與美,終於得到了心愛之人,卻只是瞬間即逝的幸福。曲終人醉,他的一生孤苦伶仃的,只有一個醜陋、卑鄙的侄子。

他將所有的精神寄託,全部投入了音樂。幸運的是音樂沒有辜負貝多芬,他們相互扶持,走完了一生。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多,《名人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光輝的背後,往往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汗水。

《名人》讀後感7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説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説,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名人》讀後感8

半開的窗户,柔和的陽光,微風翻動着書頁,牽扯着我的思緒。寒假中,我讀了《名人傳》,書描述了米開朗琪羅、貝多芬、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他們都是家喻户曉的著名人物,其中貝多芬的一生帶給我的感觸最深。

貝多芬自幼學習音樂,在其父的嚴格訓練下很早就顯露出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台演出,在藝術方面進步飛快。但貝多芬從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最終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説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他並沒有輕言放棄!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頹廢或隱退,相反在那個封建、禁止言論自由的年代依然堅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通過言論和作品展現出來。貝多芬這種敢於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無不令人心生敬佩。

貝多芬的命運既是痛苦的,更是幸運的,他曾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與莫扎特交流,拜海頓為師,他開始初次品嚐勝利的果實。但好景不長,他的聽力慢慢衰退,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可是面對種種困難,貝多芬並沒有放棄音樂,這需要他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呀!所以有人説,貝多芬的眼神中既有天才的光芒又能看到他悲慘的命運。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困難,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罷,上帝是公平的。這時的成敗便取決於自己,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自己要走的路也是自己選擇的,困難和失敗其實並不阻擋自己前進的方向,只要你能鍥而不捨,勇於與命運鬥爭,而不是唉聲歎氣,怨天尤人就會有所成就。

我有時會思考,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錢、權,或是其他?現在我終於懂了,人活着的意義是為了為社會、為人類作出貢獻,物質上的財富終有一天會消失,可是精神上的財富卻是永恆的.、無價的。就像貝多芬創作的一首又一首樂曲,許多年來一直是音樂界的經典,豐富着人們的精神生活,那些旋律好像永遠也不會停止一樣,伴隨時光一同流淌。

我總是習慣性地把困難擴大化,考試失利、老師批評、難題難懂……這些在我眼中天大的不順似乎沒有那麼嚴重,只要我們把每天學的知識複習好、鞏固好,那麼這些問題是否全部解決了呢?答案几乎是肯定的,作為學生的我們有着較重的學習壓力,但在同學中總有幾個人學習好又十分輕鬆,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學、怎樣學,並且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們難道不該學習貝多芬的這種不畏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嗎?

《名人傳》的作者羅曼·羅蘭告訴我們:只有克服悲劇的苦難,才能幫助我們坦然接受命運有時的殘酷,努力向前!

《名人》讀後感9

人生如潮流,如果沒有島嶼和暗礁,難以形成精彩的浪花。

——題記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最傑出的作品集。《名人傳》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人生經歷及成功的故事。

貝多芬出身貧寒,從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充滿了艱難與困苦,但他從未放棄與命運做鬥爭,他沒有朋友,他一直孤獨的活着。他的家人辜負了他,給他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他卻一直堅強地活着。他開始從事音樂事業。這時,上帝卻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他的雙耳失聰了。雙耳失聰後的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更加努力的從事音樂事業。這位大音樂家,一直痛苦地活着卻創造出了一首首不朽的傳世之作。最終,他戰勝了命運、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困難、戰勝了痛苦。他成功了,他爬上了生命之巔,成為了一名留名與世界的大音樂家。從此,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他的歌聲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迴盪。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不肯屈服與命運的堅強精神,他的`精神震驚了世界。貝多芬告訴我們,要敢於與命運作鬥爭,不屈服於命運。

米開朗基羅出生在佛羅倫薩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官,而他的母親則在他六歲時死去。母親死去後,米開朗基羅被寄養被寄養在一個是講的家裏。幾年後他被迫為教皇作畫,每天受着教皇的差遣。看着這些不完美的作品,他幾乎嘗受着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但她卻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又過了幾年,他的家鄉捲入了戰爭。他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家鄉被破壞,自己的親人被殺害,自己的作品被毀掉,而他自己卻無能為力。他一直默默地堅持着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最終,他也成功了,歷盡千辛萬苦,他成為了一名傑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像走遍了世界各地。米開朗基羅這個名字永遠的留在了人們心中。米開朗基羅告訴我們,要永遠的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

托爾斯泰出生在富裕的貴族家庭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並且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出生於而過最黑暗的時期。托爾斯泰曾獲得過多次成功。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放棄了一切。他真正的走入了廣大的俄國下層人民中去進行寫作。他認為只有召赴俄國下層人民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不久,他為俄國下層人民做的三部曲出版了,這給俄國下層的那些受苦受累的人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托爾斯泰也實現了人世的價值。托爾斯泰告訴我們,要去幫助那些受苦受累的人。

縱觀全書,《名人傳》告訴我們要敢於與命運作鬥爭並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人生就是奮鬥的過程,只有奮鬥才會幸福。

《名人》讀後感10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過不少課外書。其中,令我深受啟發的一本書是《名人故事》,這本書裏的一個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受益匪淺。其中有兩個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樂壇“拼命三郎”》講了我們最喜歡的音樂家聶耳的故事。聶耳自幼喜歡音樂,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劇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練習生。聶耳知道自己基礎差、起點低,於是他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雜耍的時候,抓住這寶貴的時間,勤加苦練,每天至少要練上七八個小時。因此,被人們稱為“拼命三郎”。正是憑着這股勤奮和拼命勁兒,聶耳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好作品。

《墨池的故事》講了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酷愛書法的王羲之每天勤學苦練。有一次,他在書房練字,書童給他送來饅頭和蒜泥,而他心思全在練字上,母親來書房看他,卻見他拿着饅頭蘸着墨汁往嘴裏送。他每次練完字後,總要到門口的池塘邊清洗毛筆和硯台。起初,池塘裏的的水還很清澈,可由於他不停地練習書法,不停的清洗筆和硯台,天長日久,清澈見底的池塘竟變成了黑黑的墨池……

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使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過一番磨礪,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勤學苦練,不斷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邁進。

我現在是一名國小生,和他們相比起來,真是自歎不如。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是把課堂學習的生字寫三遍,我覺得非常簡單,一會兒就寫完了。媽媽下班回來看到我在玩,便問我作業是否完成。我信心滿滿地回答:“做好了”。但同時又不安起來。因為我自知這次的字寫得“龍飛鳳舞”,匆匆忙忙完成後便和我的新夥伴——芭比娃娃玩嗨起來。媽媽看完後一臉嚴肅地批評了我,説我對待學習太不認真。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説:“王羲之,聶耳,他們獲得成功,都是因為能堅持努力啊!無論什麼時候學習都要認真,來不得半點馬虎。你的字也只有認真寫認真練,才能寫得好,知識也才能記得牢。”聽了媽媽的話,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是啊!我們成長在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優越的時代,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學習呢?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名人們勤奮好學,努力拼搏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名人》讀後感11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知識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任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他們為去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從而獲得更多。

《名人傳》非常好的印徵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智。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展開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貝多芬從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着,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痛苦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

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祈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的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

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的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的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這僅是我所收穫的,但我覺得只要更加細心定會挖掘出更多財寶。

《名人》讀後感12

《名人傳》是一部近代文學著作,是對偉人的讚歌,是歌頌拼搏的詩,是描繪歷史的畫。鋼鐵般堅強的失聰音樂家貝多芬,有着對工作狂熱認真態度的米開朗琪羅,;和那眉宇之間透着睿智的列夫·托爾斯泰。

傅雷先生曾説過:“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米開朗琪羅成功因他的意志,失敗也在於他的意志。他不在乎自己過着窮苦非人的生活,雖然出身很好,但被自己的家族利用。不斷被自己身邊的人榨取財富,還要被教皇當奴隸一樣使喚,這是因為他的精神是在於自己對藝術的追求。但他生不逢時,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他的性格使他有着創造奇蹟的能力,但同時也使他孤苦無依。身為文藝復興的巨人之一的他在老年卻是如此的不堪。但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到臨死的那一刻都要投身於藝術的精神。他留下的不朽鉅作讓我明白了只有在磨難中意志堅定的人才能成功。

我讀《名人傳》時最有感觸的還是《貝多芬傳》。貝多芬從小就被酒鬼父親逼着學音樂,但貝多芬憑很高的音樂天賦,支撐起家庭的責任。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曉的音樂家,這時命運卻無情地摧殘了貝多芬的聽力。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來説,失去聽力就等於失去一切,就好像小魚離開了水。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一切困難。就正如貝多芬自己所説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失聰後,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裏,讓木棒接觸鋼琴來感知聲音,他的很多經典著作都是在失聰後所創作的。可以説,是音樂讓他堅強地活着。命運並沒有摧毀他,他的命運交響曲正是表現了他與命運抗爭到底的精神。

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一個靈魂高貴的人需要怎樣的思想,不在乎外表,只是為了心靈。他的孤寂映襯了他桀驁不訓的靈魂——歷經磨練,書寫世間,喚起內心的力量。他的作品是一位老人對世間疾苦的道破,對硝煙戰爭的憎惡,對榮華富貴的蔑視。他寧願放棄美好的生活,只為尋求生命的真諦。

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怨天尤人,而是要跟隨自己的意志。

《名人》讀後感13

《名人》主要講述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本因坊,指日本江户時代的圍棋四大家之首,以侍奉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日海“本因坊算砂”為開祖的家系;名人,指自唐代開始使用的用於描述圍棋第一高手的頭銜)秀哉,在他64歲那年,要以一局棋來告退棋界,一位年輕棋手的代表大竹被推上了舞台,記錄這場棋局。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雙方限時40小時,期間,由於秀哉名人的健康狀況,棋局中斷了三個月。最終棋局以秀哉的失敗告終,不久名人秀哉去世,結束了他如櫻花般絢麗的一生。

作者川端康成筆下的秀哉,是一位真正的大師。只要他在棋盤前坐下,就會生出一股習習和風,使周圍變得清爽暢快。他是在病中接受挑戰,不但要強忍着病痛在棋盤上下棋,還要忍受對手利用新規則的種種便利。在這時候,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但是,要在棋盤上留下美的棋譜的想法,一直支配着他去下完這一盤棋。他下棋的態度十分嚴謹和鄭重,因為圍棋中有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讀過這本書,發現這場針尖對麥芒的對弈能夠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棋局的本身,而是對弈的兩個棋手都是職業精神的代表,雖然時代不同,兩個對於圍棋的理解也不同,名人秀哉追求的是美,而挑戰者大竹追求是勝利,但是每個人都是極具職業精神,把圍棋事業當做生命來看的`人。

回想起自己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使用精度為萬分之一的天平稱量時,手不由的發抖,總是害怕稱量不準確。這應該是自己在學生時代因為職業精神不到位,沒有掌握真才實學的後果。看到老實驗員手腕輕輕一抖把稱重準確完成,頗有四兩撥千斤的架勢,心裏滿是敬佩和崇拜之情。後來,自己在獨立實驗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練習和嘗試,手抖的毛病慢慢得到改善,心裏也漸漸明白這些老試驗員為什麼做實驗這麼熟練,這麼標準,是因為他們的用心,把實驗工作漸漸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經過自身的思考與總結,才能駕輕就熟。這難道不是一種職業精神的體現嗎?

職業精神體現在我們公司特有的“幹事文化上”:想幹事,認可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熱愛自己的職業;會幹事,從自己的職業出發,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幹成事,從自己崗位出發,形成一套符合職業發展的體系;不出事,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公司的紀律;好共事,有集體主義精神,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能夠促進公司的和諧發展。身為在公司工作兩年的員工,發現自己應該把更多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自己從事的事業當做生命的一部分來看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詮釋職業精神,做一名合格的金隅人,爭取成為行業內的“名人”。

《名人》讀後感14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説明的——那是能夠總結他的一生,能夠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到達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説:“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我。”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最後,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説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那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那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此刻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我們的靈魂也被所昇華為一種崇高。

《名人》讀後感15

家,如一團金黃色的火焰暖烘烘地燃燒在我們心頭。但在托爾斯泰的心中,家卻是那樣的沉重,冰冷和無奈。

以往,從老師口中觸到他神祕的面紗,他蒙着面紗淡淡一笑,離去。指間徒留那冰涼的觸感。

我也笑他,無知地笑他痴,笑他傻,笑他年至垂暮還玩離家出走的把戲,卻不知,這一齣戲的幕後,藏着多少愁苦,多少無奈。

托爾斯泰面容醜陋至極,目光犀利如寒劍,正視他,他的眼眸能長驅直入直刺內心,正因此特點,托爾斯泰思想與家人格格不入,另外宗教信仰的衝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無法想象,至親至愛極力反對自己,擊傷自己是怎樣的場景,外人不理解也就罷了,連唯一的家人也......

心中的信仰,心中的追屬只能含淚埋葬在心底,滿腹愁苦無處可訴,生活苦澀如一杯陳年舊茶,日子的心中沉澱着苦悶與無奈,強逼着自己灌下那一杯杯苦膽水一般的陳茶。

該怎麼辦?能怎麼辦?

那是一個解不開的謎,尋不到的答案。

面對至親至愛,選擇擁有,等於選擇失去,而選擇失去,換來的,是捆綁一生的'痛楚。

無奈,不得不含淚離開。

眼睜睜地看着熟悉的房屋漸漸模糊,渺遠。踏上去往他鄉的路,沉重,冰涼。

生命,在那一刻飛逝。

是什麼,釀成這冰霜一般的悲劇?我不敢妄下結論,只覺得心中有一絲絲閃動的火光在噝噝作響。

生活,何必要斤斤計較。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何必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頭上?

倘若現在瑩藍的天幕中鈎着一彎淺月,要説這月兒像什麼,一般情況下,沒人能保證每個人都異口同聲地説:像小船兒。

又如盧溝橋的獅子,一百多隻惟妙惟肖的獅子形態各異,妙趣橫生,這也是不同思維模式的結果。

在數學這門學科中,也有定向思維和逆向思維。

倘若全世界都信仰同一個宗教,説同樣的話,守同樣的禮節。還會有這堂皇的教堂麼?還會有繽紛的語言文化,多彩的風俗習慣麼?那時,生活只是一杯冒着氤氲白氣的白開水,索然無味,單調枯燥。

與其造成那樣的結果,不如互相尊重,友好相處,共同進步。

湛藍的天空下,雪白的鴿子銜着嫩綠的橄欖枝立在濃翠的樹間,樹蔭下,不同膚色的孩子歡跳着唱着歌謠:

小皮球,圓又圓,阿姨帶我去公園......

淡金色的陽光下,純淨歡快的童聲圓滾滾地碰撞着歡樂的樂音,如煙如霧,在空氣中繚繞。

夢醒,遠方,又一聲炮起,又一聲劃破黃昏嘶啞的呼喊......

為了孩子,停手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mo/fanwen/duhougan/80mw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