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寓言 >歷史故事 >

蘭陵王的歷史故事_歷史上的蘭陵王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的歷史故事_歷史上的蘭陵王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名為高長恭(約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蘭陵王的歷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蘭陵王的歷史故事_歷史上的蘭陵王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的歷史故事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朝代,它被夾在三國兩晉和隋唐的中間,本該是收這些朝代的影響而被人孰知,然而它卻因此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裏,那個時代烽火連天,英雄輩出,充滿了詩意和悲情,他就是——南北朝

而在這個時代中,將星雲集,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人,便是這個朝代中的一個人物——北齊蘭陵王高長恭!

高長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肅,字長恭。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算是皇室宗親,用現代慣用的稱呼就是王爺。他本該被人們記住,但是卻並沒有,20xx年台灣曾拍攝出了一個電視劇《蘭陵王》,這才使得他這樣一個美麗的人兒,出現在了人們視線中。

現代的社會,有一個詞叫顏值,而蘭陵王在當時,乃至在整個古代都是一個顏值超高的人,他與潘安、宋玉、衞玠同為古代四大美男,同時,蘭陵王雖然沒有畫像,但對於他的美貌,在史書上是有跡可循的,《北齊書》上説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舊唐書.音樂志》上説他“才武而面美”;《隋唐佳話》上説他長得如白得想美婦人一樣……其實,總體來講,蘭陵王的美麗是一種陰柔的美,而並非那種崇尚武力的美。

當然,他一生的傳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相貌,還有他的武藝,在一點上,民間還有一個傳説,説他因為長得太過柔美,不足以震懾敵人,因而每次出站都要戴上一副猙獰的面具,不過至於蘭陵王到底戴不戴面具,專家學者有很多説法,比較常見的就是説他並不戴面具,因為《北齊書》上有這樣一段記載:“長恭免胄示之面”,而這裏的胄值得是頭盔,而當時的頭盔是可以遮住臉的,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説,是因為受《蘭陵王入陣曲》舞者臉上所佩戴面具的影響。

而提到《蘭陵王入陣曲》,就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一場戰役——邙山大捷,公元564年十二月,周軍起兵二十萬,大舉攻齊。這次的戰役焦點在洛陽---周軍以全軍圍攻洛陽將近兩個月而不克。北齊以段韶、斛律光、高長恭為帥領兵救洛陽。總兵力大約八萬。齊軍從晉陽疾馳而來,很快就到了洛陽城下,兩軍在洛陽的邙山遭遇並就此開始戰鬥。當時齊軍搶佔了山坡的高處,段韶在左,斛律光在右,蘭陵王領中軍。戰役開始,周軍以步軍為前鋒,向前猛攻,齊軍步步收縮,向山上退去。等周軍的戰線逐漸拉長,勢頭開始衰退的時候,齊軍陣後的精鋭從兩翼開始了猛烈的反攻,周軍頓時支持不住,潰敗下來。這時蘭陵王獨領五百精騎殺入敵陣,穿透重重敵軍,直抵洛陽城下。洛陽城中守軍不知來者為誰,不敢開城,蘭陵王脱下頭盔(即兜鍪),仰面示之。城中認出是蘭陵王,歡呼聲震天,遂開城與城外的援軍共擊周軍。在內外夾擊下,周軍十幾萬大軍全部崩潰,不可收拾。洛陽邙山之戰,以北齊的大勝而告終。蘭陵王一戰成名,威名遠揚。《北齊書》記載:“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之曲》。”

世傳《蘭陵王入陣曲》,與後世的《秦王破陣樂》並稱。其面具據考證為唐代歌舞戲乃至後世京劇臉譜的源流。

而他的光輝不光是在武藝上,蘭陵王最讓人尊敬的是他愛兵如子,《北齊書》上記載:“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享之”,同時史書上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高長恭入朝,僕人們都走散了,只有一個人跟在身邊。高長恭回來後,誰也沒有責罰;史書上,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蘭陵王初到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高長恭貪贓枉法,高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進攻定陽時,陽士深也在高長恭的軍營中,他很害怕高長恭會藉機殺了自己。高長恭聽説此事後道:“我本來就沒有這種想法。”便找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讓他安下心來。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不管是在正史還是野史,同時,在南北朝那個所有人都放縱情慾的年代,蘭陵王卻很專情,她一生只有鄭妃一個妃子,後來雖然史書上説,皇帝賜給他二十個妾,他為了不抗旨不遵,只收了一個,但是至於她到底是否納了妾,這還是有爭議的。

蘭陵王貌美、勇猛、愛兵如子、私生活嚴謹,近乎完美,很多人也不禁好奇他的結局,然而如果我告訴你他的結局,你一定會驚訝,他和岳飛的結局有幾分相似,都是冤死的。一次,皇帝召見蘭陵王。皇帝關切地對他説,你作戰的時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敵陣,很危險。(史書上為“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蘭陵王一時口誤回答説,這是我的家事。(史書上為“家事親切,不覺逐然”)聽了這話皇帝就睡不着覺了,你和我還想分家不成?這不是要篡位奪權嗎?一般人説錯這話倒也未必會怎麼樣,但蘭陵王是戰將又有 地位 ,皇帝是怎麼也不能放過他的。於是皇帝就賜了毒酒送到他家。蘭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憤。他説我一生為國,現在幹錯了什麼,老天要這樣對我?(史書上為“吾忠心以上,何辜於天”)原本為了自保,他連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給自己身上抹黑,顯示自己貪財,可是到頭來還是難逃一死。

其實,現在有人説要怪他自己説錯話,但是其實這和明顯皇上是故意的,問他那句話的是高緯,其實算是蘭陵王的侄子,而高緯説的是邙山大捷,而邙山大捷的事是在高湛在位時期也就是高緯的父親還在位的時候發生的,結果他這明顯是翻舊賬,而且,那個時代,為了權財叔叔殺侄子,兒子殺父親,都是正常的,結果蘭陵王這個皇叔看到他侄子,也就是皇上如此關心的話,他能不激動嗎?因為蘭陵王本身沒有心機,自然不知這裏面有詐,他很單純,這也就是他喜歡和武將結交的緣故,但是他並不粗魯,反倒給人有些文人墨客的感覺,這從故事裏,你們應該能體會到,誠如詩云,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蘭陵王死時的年齡沒有詳細記載,但是估計是正當英年。

在他臨死之前,他依舊幹了一件讓所有人敬佩的事情,他焚燒了所有人欠他的債卷,點燃的債捲揚起飛塵,飛舞在他俊美絕倫的臉前,橫絕了千年的時空,如同它們為他跳的最後一支舞。

其實,當時北齊有三個厲害的武將,段孝先、斛律明月和蘭陵王,蘭陵王逝世前,段孝先病逝,而後來斛律明月也是被冤死,可以説,當時的整個北齊全靠蘭陵王一個人支撐,很多人叫他北齊最後的支柱,而在蘭陵王逝世的四年後,高緯自毀長城的結果就出現了,北周攻下北齊都城鄴城,北齊王室成員幾乎全被屠殺。亂世的殺戮之中,人心如火海,蘭陵王的美,如血中飄蕩的一縷白梅香,令人腸斷神傷 。

秦朝丞相李斯臨刑前,想的是做一個匹夫,和兒子牽着黃狗自在逍遙地走出上蔡東門;東晉名士陸機被殺前,想的是年輕時在松江華亭臨風舉杯,聽天上飛鶴清遠的叫聲。而蘭陵王在走向他生命終點的最後時刻,不知在想些什麼?是不是那在邙山下領着五百鐵騎躍馬衝向敵人如林般槍尖時的剎那?

《蘭陵王》那部電視劇,雖然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光輝和情意,卻始終沒有讓人們看到他的悲傷,他的心其實早已千瘡百孔,有人説他的忠心,是愚忠,因為當時其實他早已知道皇帝猜忌與他,而且他也有那個勢力和人心,可以成為皇帝,保全性命,但他寧可用給自己臉上抹黑的方式,希望藉此可以消除皇上的猜忌,但是很明顯,這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他姓高!

北宋最有才華的文人蘇軾在晚年寫詩道:人生憂患識字始。對於蘭陵王高長恭---這天生的武士來説,也許從他馳騁在疾風鼓盪的晉陽城郊的那一天,就是他人生憂患的開始吧。

歷史上的蘭陵王是怎麼死的

北齊後主高緯性格懦弱,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餘,殘暴稍次之,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卻毫不手軟。公元565年長恭邙山之戰勝利(此後就有了《蘭陵王入陣曲》)後,高緯開慶功宴,宴席上高緯説:“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內心不免激動、熱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正是這句表親近、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史載:“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因為在小心眼的後主高緯看來,家事是我高緯的,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説的。開始猜忌擁有兵權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國事”變成“家事”。

蘭陵王説錯話後,深感大難將至,整日惶恐不安,儘管一再低調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終是躲不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劇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後主高緯派使者看望蘭陵王,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

蘭陵王悲憤至極,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説:“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説:“何不求見天顏?”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討回性命。而蘭陵王自己心裏明白,向後主高緯討個説法根本沒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萬念俱灰的蘭陵王,扔下一句“天顏何由可見”,遂將鴆酒一飲而盡,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死前燒掉所有債券。

死後被安葬在都城鄴(今邯鄲臨漳縣境內)以西。重要軍事統領蘭陵王的遇害,預示着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四年後,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

歷史上的蘭陵王簡介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祖籍渤海調蓨,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詳。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將領,一説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高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累次升任至幷州刺史。初封樂陵縣開國公,從弟高殷即位後晉爵為蘭陵郡王,後歷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討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眾。前後以戰功別封鉅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

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將其擊退。次年,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後主高緯賜死。時年僅三十三歲。死後北齊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歷史上的蘭陵王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高長恭出生,是東魏權臣高歡長子高澄的第四子。高長恭因為其生母之地位卑微,故其早年之仕途經歷遠不如其兄弟。直到天保八年(557年),方才起家被授為通直散騎侍郎。天保九年(558年),封樂城縣開國公,進上儀同三司。天保十年(559年),加授儀同三司,開始出任地方官,以本官行肆州事。高洋死後,高殷即位。北齊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長恭受封蘭陵王。 後來累次升遷至幷州刺史。在乾明之變後,其叔孝昭帝高演登基,給予蘭陵王高長恭進一步重用, 邑通前一千五百户,轉中領軍,加開府儀同三司。武成帝高湛即位之後,大寧元年(561年),被授使持節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刺史。大寧二年(562年),別封鉅鹿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户,進領軍將軍。

金墉解圍

河清二年(563年),北周楊忠與突厥木杆可汗合兵自恆州而下攻齊,直逼併州,高長恭參與了擊退突厥的作戰,奮力將突厥人擊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戰時,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高長恭與幷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因為懼怕北周的兵力強大,不敢前進。段韶利用謀略打敗北周軍隊,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着頭盔,城中的人不確定是敵軍或是我軍,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脱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開始放箭保護他,之後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高長恭在此次場戰役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次戰役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長恭被任命為尚書令。

歷封郡公

高長恭後來歷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長官。 武平元年(570年)七月九年級日,擔任錄尚書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擔任太尉。 三月,北周齊公宇文憲從龍門渡過黃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華谷,宇文憲攻取了斛律光新築的五座城池。高長恭與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聯合進攻蹺谷,率軍抵禦北周的軍隊,進攻柏谷城,攻克後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晉公宇文護派中外府參軍郭榮在姚襄城南、定陽城西修築城池。六月,段韶包圍定陽城,當時段韶生病,對高長恭説:“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兩道河壕,無路可走;恐怕只東南有一條路,賊寇一定會從這裏突圍。應當挑選精兵專門防守這條道路,這樣一定能夠捉住他們。”高長恭便派一千多名壯士埋伏在東南澗口。城中的糧食吃盡,宇文憲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進。楊敷率領現有的士兵乘夜突圍出城,被高長恭的伏兵攻擊,全部俘虜。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長恭被任命為大司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擔任太保。 高長恭前後因各項戰功被封為鉅鹿郡公、長樂郡公、樂平郡公、高陽郡公等。

君臣相忌

在邙山之戰後,北齊後主高緯對高長恭説:“這樣衝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説:“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而後主高緯因為他説的“家事”,又聽到士兵們唱的《蘭陵王入陣曲》,便開始猜忌高長恭。

定陽之戰時,高長恭代替段韶的職務統率軍隊,但是常常收取賄賂,聚斂財物,他的親信相願問他説:“大王受到朝廷的重託,為什麼要如此貪心呢?”高長恭沒有回答。相願繼續説:“是不是因為邙山之戰大勝,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長恭回答説是。相願説:“朝廷如果忌恨你,這件事情更容易被當成是罪名,這不是躲避災禍而是招來災禍!”高長恭哭着俯身向相願詢問解決的計策,相願説:“您之前已經立下戰功,這次依然打勝仗,聲望太大,最好假託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國家的政事。”高長恭聽從他的計策,但是沒有辦法成功隱退。 等到朝廷對陳朝用兵,高長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將軍,歎息説:“我去年臉上長癰,現在為什麼不發出來!”從此有了病也不肯醫治。

冤屈遭鴆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蘭陵王妃)説:“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裏有辜負皇帝,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説:“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帝解釋呢?”高長恭説:“皇帝怎麼可能會見我?”於是就飲毒酒而死, 年僅33歲。死後北齊朝廷追贈為太尉,諡號武。

標籤: 蘭陵王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yuyan/lishi/6e7q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