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寓言 >寓言故事 >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學體裁,誇張但又獨具幽默諷刺意味,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1:噤若寒蟬

東漢末期,有一個叫杜密的人,為人厚道,做官清廉,剛正不阿,依法辦事。他任太守等職期間,參加打擊宦官集團鬥爭時,執法嚴明,對宦官子弟有惡必罰,有罪必懲。

隨着年歲漸高,杜密告老還鄉。常言道“無官一身輕”,但杜密仍十分關注國事,他經常去拜訪潁川的太守和陽城縣令等地方官員,一起議論天下大事,並不斷向官方舉薦本地官吏民眾的好人好事,批評和揭發壞人壞事。

當時,有個叫劉勝的官吏是杜密的同鄉好友,劉勝原任蜀郡太守,後來也辭官還鄉。劉勝的為人與杜密迥然相反。這個人辭官回到家鄉以後,便奉行明哲保身的思想,整日裏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對好人壞人一概不聞不問。

有一次,杜密又來到潁川太守王昱的府上,反映鄉間的一些情況。言談話語間,王昱向杜密談起劉勝的情況,稱讚劉勝是個“清高之士”,是個“好好先生”,他對鄉里的事情不聞不問的晚年生活方式頗受地方官員們的稱讚。

杜密聽出來王昱這番話的用意,名為表揚劉勝,實則批評自己“好管閒事”。杜密便直言道:“劉勝原本是一位大夫,像他這樣地位很高的人,應當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對好人不予舉薦,對惡人壞事不敢揭露批評,明哲保身,就像冷天的知了一聲不吭。他只求自己平安無事,卻對國家不負責任。這樣的人實際上是個罪人,有什麼可稱讚的呢?!而我與他相反,我發現賢人就向你們推舉,發現壞人壞事就向你們揭發,使你們能夠懲罰分明,揚善除惡,這不也是為國家盡了一點個人的微薄之力嘛!”

聽了這番話,王昱這才看出了杜密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在慚愧之餘,十分敬佩杜密的高風亮節,此後,對杜密就更加敬重和厚待了。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2:竭澤而漁

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佔着明顯的優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説:“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説:“我聽説善於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徵求另一個大臣雍季,並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讚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説:“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意思是説:把池塘裏的水弄乾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後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啊!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採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三次後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就緊逼不捨,結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束。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3:簞食壺漿

戰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事。公元前320xx年,燕王把燕國的政權交給了相國子之,然而,將軍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氣,想殺掉子之。於是,子之率軍反攻,殺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國大亂,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這個時候,齊國軍隊趁機取得了燕國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就一舉擊敗了燕國軍隊,攻佔了燕國的大部分領土。

齊宣王非常得意,想借這個機會完全佔領燕國,便對孟子説:“有人勸我佔領燕國,而有人不同意我佔領燕國。我想,燕國並不比我們弱小,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勝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這恐怕是天意吧!看來,天意是要我們吞併燕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災禍懲罰我們。我想,我們還是徹底佔領燕國吧。你認為怎麼樣呢?”

孟子聽完齊宣王的一番話,説:“佔領不佔領燕國,要看燕國老百姓是否歡迎我們。如果他們歡迎我們,那麼可以佔領。古人也有這麼做的。比如武王滅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國老百姓不歡迎我們,就堅決不能佔領。古人也有這樣做的。比如文王不滅商就是這道理。現在,燕國老百姓用簞盛着吃的,用壺裝着喝的,來歡迎齊國的軍隊,這還能有別的原因嗎?無非是想結束原先那種水深火熱的沉重生活。如果您佔領了燕國,使水更深,火更熱,老百姓就會避開這更為痛苦的日子,離您遠遠的,那麼即使您佔領了燕國,統治時間也不會太長的。”

“簞食壺漿”即從孟子的言辭中引申而來。此外,還引申出成語“水深火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yuyan/gushi/9nl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