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寓言 >傳説 >

八月十五拜扁擔

八月十五拜扁擔

民間口頭傳播的神話故事傳説故事和生活故事尤為重要,成為諸文學形式的奠基。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八月十五拜扁擔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八月十五拜扁擔

《八月十五拜扁擔》

元朝末年,有個叫鐵木爾的蒙古人在洛陽做官。一天,他到邙山去遊玩,正玩着哩,天下起了大雨。他見山坳裏有個茅庵,就跑去避雨。茅庵裏住着姓李的父女倆。李老漢六十多歲了,心眼兒好,為人厚道。鐵木爾自幼在這裏長大,穿的是漢族衣,説的是當地話。李老漢把他讓進屋裏,又讓女兒把乾衣裳拿出來,叫鐵木爾換上。外面雨還沒停,倆人就吸着煙説起話來。正説哩,來個蒙古族少爺,領了一幫子打手,要來搶李老漢的女兒。李老漢上前阻攔,卻被這個少爺推倒在地。鐵木爾認識這少爺是州官的兒子,就上前勸説。少爺不聽,他們打了起來。多虧鐵木爾武藝好,三下五去二,把這一夥人打跑了。

李老漢被鐵木爾扶起來,直罵蒙古人壞。鐵木爾説:“老伯,你看我是啥人?”李老漢説: “你是咱漢人,要不咋會救俺父女倆哩?”鐵木爾説:“我也是蒙古人,名叫鐵木爾,在城裏做官。蒙古人裏有壞人也有好人,漢人裏也有好人壞人,那些打手們不都是漢人嗎?”

李老漢一聽,也是理。倆人越説越對勁兒,當晚沒叫鐵木爾走。第二天,鐵木爾臨走留下二十兩銀子,還説有事就進城去找他。

轉眼到了這年八月十五。一大早,門軍進來遞給鐵木爾一包圓麪餅,説是個漢人老頭兒送給他的。鐵木爾知道是李老漢送來的。這幾天,漢人家家都來回送麪餅,説是過中秋節哩。

吃晚飯的時候,鐵木爾掰開一個麪餅吃哩,發現裏面有個紙條,上面寫着“速帶家眷出西門”七個字。原來,那時候元朝腐敗,好多漢人都想造反。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温出了個計策,趁過八月十五,叫各家各户都做圓麪餅來回送禮,餅子裏都夾着寫有“八月十五殺韃子”

(韃子是古時漢族對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統稱)的小紙條兒。這樣這家送那家,那家送這家,全國漢人都傳遍了,要在八月十五動手。李老漢也接到了這號餅子,就冒死給鐵木爾送個信兒,好叫鐵木爾一家逃命。

鐵木爾早就看出來這些天有點不對勁兒,知道元朝的氣數已盡。當下他趕緊叫妻子換上漢人衣裳。一雙兒女還小,夫妻倆一人抱一個,開開後門跑了出去。這時城裏已經是殺聲一片。他們跑到西門口,引起一夥漢人的懷疑,被圍了起來。眼看一家四口就要喪命,正好李老漢掂個扁擔跑過來,喊着説:“這是我兄弟,自己人。”那夥人認識李老漢,就放了鐵木爾一家。

李老漢領他們出了西門,又找兩個條筐,把扁擔遞給鐵木爾説:“兄弟,快挑着孩子逃命吧!”鐵木爾兩口“撲通”跪倒在地,流着淚説:“您的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永世不忘!”李老漢忙把他們扶起來,囑咐他們一路多保重。

鐵木爾擔着孩子,領着妻子,也不知走了多少路,來到唐河岸邊一個小村子裏,改姓李,假稱漢人住了下來。房子安置下來後,鐵木爾把那根扁擔用紅綾子包住,擺在神台上。

以後每年八月十五夜裏,在漢族人拜月時,鐵木爾就領着全家人在屋裏拜扁擔,然後再到院裏拜月。後來子孫們多了,弟兄們分家時,也要先買根扁擔供在新家裏。這風俗一代代傳了下來,一直到現代才不興了。可這拜扁擔的來歷,族裏好多人都知道。

標籤: 扁擔 十五 八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yuyan/chuanshuo/q3l7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