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唐前詩詞鑑賞 >樂府詩詞 >

唐詩中的五言樂府《塞上曲·蟬鳴空桑林》鑑賞

唐詩中的五言樂府《塞上曲·蟬鳴空桑林》鑑賞

《塞上曲·蟬鳴空桑林》

唐詩中的五言樂府《塞上曲·蟬鳴空桑林》鑑賞

作者: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韻譯】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

出塞後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傑,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遊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誇耀。

【註解】

⑴空桑林:桑林因秋來落葉而變得空曠、稀疏。

⑵蕭關:寧夏古關塞名。

⑶幽並:幽州和幷州,今河北、山西和陝西一部分。

⑷共:作“向”。

⑸遊俠兒:都市遊俠少年。

⑹矜:自誇。紫騮:紫紅色的駿馬。

【賞析】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這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寒蟬、桑林、蕭關、邊塞、秋草都是中圍古代詩歌意象裏悲情的代名詞,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後來的反戰主題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寫戍邊徵人,寄寓深切同情。“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幷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局。末兩句,以對比作結,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於馳騁,耀武揚威地遊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遊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生活的嚮往。前面講的幽並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麼貶意,字裏行間裏還隱約可見對於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用“遊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誇耀自己養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此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徵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遊俠,又讓人看到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誇風氣。

擴展閲讀: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唐朝的邊塞詩發展到了頂峯,僅就其數量就有近20xx首,達到了各代邊塞詩數量的總和。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疆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傑出的詩篇。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藴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代表的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擴展閲讀:王昌齡的文學成就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説,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並高適、岑參而三,四傑以後,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遊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後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緻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藴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豔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了齊樑歌詠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面,就藝術表現而言,王昌齡又發揚了六朝華美豔麗、精雕細琢的表現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tangqianshi/yuefu/mdmv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