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習慣的作文

習慣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慣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慣的作文

習慣的作文1

我實在不是一個很會整理東西的小孩,總喜歡把東西沒頭沒腦的直接塞進抽屜,久而久之,抽屜就大爆滿了,有時想打開都很困難,更不要説找東西有多麻煩了。大人一罵我,我就會稍微整理一下,但沒幾天有恢復垃圾堆的規模了。

爸爸看在眼裏,常常搖頭歎息:“你怎麼這麼懶惰,虧你爸爸我是個收納高手耶!來!爸爸教你,好好的整理一下吧!”

爸爸以身作則,把收納的原則跟我分享,也先自己整理自己的抽屜和書桌給我看。他把全部的東西分成:一天用一次、一週用一次、一個月用一次、半年用一次、一年用一次……,越常用的就放在越上面,根本用不到的,就乾脆扔掉。爸爸説:“你需要的東西要固定放在一個地方,不需要的就要捨得丟棄,不然小小的空間,哪裏裝得下越來越多的東西呢?”

如果連基本的抽屜收納都做不好,我看我的頭腦也會很昏亂,光是找東西就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

於是我決定開始我的收納計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一定要持之以恆的養成收納的好習慣,朝“收納王”的目標前進,謝謝爸爸的教導,我會加油!

習慣的作文2

我的外婆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她一直是家裏最疼我、最關心我的。可是就在那明媚的四月,一場疾病冷酷無情地帶走了她。

對於外婆的死,我的內心是悲痛的。總是在夜裏大聲哭泣,一股傷感的情緒一湧而來,似乎是內心的難過無法訴説,只能用這種方法來表達。

週六的上午,爸媽出門辦事,讓我中午做點飯吃,下午幫他們打掃家裏。然而我像往常一樣睡到八點半還不起牀。突然聽到門外有一絲動靜,我以為又是外婆讓我起牀吃早飯,於是不耐煩地回了一聲:“我不餓!不想吃飯!”之後的門外沒有傳來一點聲音,愣了兩秒,我才反應到外婆已經離去。心中再次泛起悲傷,夾雜着那濃厚的思念。鼻子酸酸的,非常想哭,可是又想:我不能一直沉浸於悲傷無法自拔,我要振作起來!於是硬是把眼淚擠回眼眶。

中午,我把昨晚吃的剩菜放進微波爐,因為之前都有外婆做飯,以至於到現在八年級的我還不會煮飯,就將就着拿了塊硬饅頭就着菜吃。因為是剩菜,味道沒有剛做時鮮美,吃起來味道變了許多,真的不怎麼樣。饅頭也是非常硬,很難咬。從前外婆燒飯很好吃,每天中午都會做鮮美的菜餚,給我夾很多我愛吃的菜讓我多吃些。現在她走了,飯桌上就只剩我一個人咬着硬饃吃着剩菜,同時回想起與外婆的往昔,心中各種酸甜苦辣不好受。我決定自己開始學做飯,不能再像這樣“無能”下去,我要改變被愛、被寵溺的習慣,變獨立。

下午開始做家務時我才發現自己有多沒用。我甚至連怎樣洗拖把都不會。之前我每次做家務,外婆都會攔着我,她總説做家務很累,不讓我幹這種活。地上的水很多,沒站住的我一屁股滑到在地。傷心、委屈、難過的我終於堅持不住,眼淚似乎不能停止地流出眼眶,沒完沒了地在地上抱腿痛哭。這時候的我多希望外婆在我身邊關心我、幫助我,可這隻能想想。悲傷的我用哭泣訴説着內心的疼痛、思念……慢慢地,大聲哭泣的聲音變成抽泣,受盡挫折的我不想再這麼沒用,反而眼神中充滿了信心、能力。我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要振作,我要獨立!拿起拖把,我打算開始拖地。雖然一開始我不熟練,控制不了拖把,可我想起以往外婆的拖地方式,很快我就掌握了方法和要領,把家裏拖得一乾二淨。看吧!只要自信,只要堅持!我也可以成功!我不再是那個只知道被愛的女孩了!

被愛是好事,但我不能放縱自己一直被愛,這樣只會阻礙我前進的步伐。雖然我非常想念外婆,但我也要振作,學會獨立,走向成熟,不能使被愛變成習慣!

習慣的作文3

我有孝敬父母的好習慣。我的媽媽是一位國小老師,她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一天下來累的精疲力盡,每天下班回家還要幹許多家務。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我主動承擔了拖地,刷碗,收拾房間等家務事。每天晚上,媽媽的洗腳水都是我為媽媽準備的,媽媽的襪子我也承包了。媽媽身體不好,經常感冒。有一天晚上,爸爸不在家,媽媽發燒了,一量温度,39度,我急忙為媽媽端水拿藥,讓媽媽吃上藥,過了一會,媽媽退燒了,我才睡了覺,這時已經快10點了。

我不光對媽媽好,對爸爸也不薄。爸爸每天都在電腦前寫材料,每天晚上,我都給爸爸端上一杯熱水;爸爸累了,我幫爸爸捶捶背,以此消除爸爸的疲勞,爸爸媽媽都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父愛是座山,母愛是片海,有了“山”的庇護,有了“海”的滋潤,才能使我健康,茁壯的成長。父母在我身上花費了許多心血,父母對我傾注了無限的愛,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用雙倍的努力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讓爸爸媽媽因為有我這個兒子而驕傲。

習慣的作文4

記得前幾天,我的二姨到我家來串門。我的.媽媽出去扔垃圾,我情不自禁地説了一聲:“媽媽再見!”而二姨卻説:“這還用説‘再見’?”我不知如何回答。

現在,我知道了。其實這是一個習慣。使我知道了一個道理:一個往往令人忽視的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品質。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非常有素養的人到公司面試,老闆特意在地上放了一本書,前面來面試的人都邁過了這本書,而他卻撿起這本書,放到了老闆的桌子上,最後,他被錄取了。這也僅僅是一個“習慣性”的動作,這個好習慣是他的到了好運,得到了這份工作。

不僅是在這種場合下才會有習慣。

在我們的生活中,好習慣也是處處存在的。比如:同學的書本掉了,我們可以隨手將它撿起來,同學對自己的印象也會升高;當自己家裏的人出門的時候,我們可以説一聲“再見”親人會覺得我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甚至我們每一天早晚都刷牙、洗臉,都可以使我們在別人心中的樣子更完美。

今天,二姨又來我家了。我胸有成竹地告訴她:“我知道我為什麼會説再見了,是因為我有一個好習慣。”

習慣的作文5

書是我們人生當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也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它給我們帶來知識,帶來快樂,帶來精神上的妙不可言,讀它漸如吃飯一般,一天不讀“餓”得慌,細嚼慢嚥間,品嚐它的滋味,便感受到無窮的樂趣。

好的書才會有好的收穫。我們往往不知該選擇什麼書而感到困惑,其實我們應該“不讀無用之書”,如一些無聊的雜誌漫畫類,就不太適合我們的年齡段。要讀就讀好書,否則不如不讀,如一些中外世界名著,其中的知識性、文學性大大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就書而言,太幼稚的沒有知識學習性,太深奧的我們看不懂又提不起興趣,所以我們要挑選一些有益的、適合的書籍才好。

我非常喜歡曹文軒的作品,如《青銅葵花》、《草房子》、《根鳥》、《山羊不吃天堂草》、《細米》等。他的書總給我們帶來唯美純情的畫面,讀他的書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和昇華。書中寫的都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擁有純潔多情的心靈空間,天真爛漫的童年亦如我們一樣,有着酸甜苦辣,有着疼痛和快樂。目光行走在這種書的字裏行間,感動着,共鳴着,震顫着,誰能説這不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呢?

從小我就愛看書,逛書店時,一頭扎入其中便再也不想出來,圍着琳琅滿目的書籍,我便如飢似渴的看起來,拿起這個,又捨不得那個,貪婪的如那個看見西瓜扔玉米的小猴子一般,往往是囫圇吞棗,走馬觀花,覺得豐富但不過癮。每次的離開總是一種戀戀不捨,一種難以割捨。若是買上一兩本便喜不自禁,定會擠出時間來看細細讀完。

知識是一種積累,也許這種過程要經歷許久才會有所成效。但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因讀書我的作文大大提高,從沒有感到過棘手,雖不敢説下筆如有神,但至少不會無從下筆。每當我的作文被當做範文在班裏讀,每當我的作品見諸於報刊,我的心裏便填滿了幸福和喜悦的感覺。從20xx年開始,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以“白雪嫌春晚”的暱稱開通了校訊通博客,在連續兩屆的書香班級活動中獲得“閲讀天使”的稱號,並被評為“20xx年度最受歡迎寫手”,不但結識了許多愛好寫作的朋友來交流心得,而且得到了許多優秀圖書作為獎勵。感謝書為我帶來的榮譽和驕傲。

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讓書籍陪伴我們成長,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習慣的作文6

當一個行為或思想被重複超過二十次之後,便會形成一種習慣,之後便是習慣左右你的行為乃至思想.所以,當我們重複着好壞不同的行為思想,習慣之後將帶給我們好壞不同的影響。

習慣之後,我們變得冷漠麻木。我們在車站等車時,總會看見一兩個乞討者在到處晃悠,乞討着錢財,或者説,乞討着同情。可是,真正施捨錢財的人卻很少。本來,等車的人們手上肯定有一些零錢。但大多數人看見乞討者就轉身離開或搖手拒絕,一句話也不肯多説。到底是什麼讓人們如此冷漠?是人們已習慣了隨處可遇的乞丐。起初,看見他們殘臂斷腿,衣衫襤褸,我們都會起惻隱之心,可是久而久之我們便習慣了。習慣了乞討者可憐的神情,習慣了乞討者伸出的雙手,習慣了乞討者乞求的話語。習慣之後,我們收起了同情;習慣之後,我們變得冷漠了。

習慣之後,我們變得思維定式。陳光標捐款從來都是大筆大筆,且非常高調。這時就有人認為他是故意炒作自己,提高知名度。可是炒作自己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嗎?為什麼不想想,陳光標也許是真的發善心捐款,也許是想借自己來呼籲眾人做好事,也許是出於商業目的……但人們總是盯着那最消極的一面。因為媒體時常報道明星捐款,並曝光捐款數額,甚至做出了捐款排行榜。所以,眾人習慣了名人借捐款炒作自己,也就習慣性地認為所有名人都是以炒作自己為目的才捐款的。其實,習慣時候我們變得思維定式是正常的,但我們要避免極端思想的出現,要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這樣才有益於自己和他人。

習慣之後,我們變得理所當然。從小父母就陪伴在我們身邊,照顧我們的起居。我們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受他們關心照顧,父母之於我們可以説是仁至義盡了。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父母有越來越多的不滿。當父母稍有不如我們意的地方就發火,衝他們喊叫。就好像他們應該要按照我們的意願才對一樣。但是,即便是父母的愛,那也是有限度的。父母是會離我們而去的。習慣了父母的愛和照顧,我們變得理所當然,從來沒有想過回報。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終明白過來時,後悔已晚。

當我們習慣了冷漠,習慣了思維定式,習慣了理所當然,我們又怎能適應改變呢?所以,要調整自己,讓自己習慣變化。習慣之後,才能更好的發展。

習慣的作文7

在我的書架上有好多我喜歡而且讀過的書,有《十萬個為什麼》《格林童話》《西遊記》《紅樓夢》等……但是在這學期放假後我喜歡上《習慣與未來》這本書。

走進這本書,有好多教育我的東西,知識面也很廣,更讓我體會到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心胸寬廣,會感恩。在這裏面也讓我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裏面的故事也時時的感動着我,對我印象對深刻的一篇就是《餵雞求學的諸葛亮》講的是諸葛亮上學的事,每天到雞鳴時老師就下課,不肯多講,諸葛亮為了延長講課時間就往口袋裏裝些米,當雞快叫的時候就給喂點米,雞吃飽便不叫了,這種強烈的學習慾望讓諸葛亮精通天文,地裏,軍事。

這則故事讓我知道了:人一定要不斷的努力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勤學苦練才能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樑。

也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習慣的作文8

他們説,人生總要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才能夠保證自己以後不會走錯路。

可是電視劇和電影所引導的一種人生,我們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拖沓,即便是不需要別人開口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從這些細節方面,我們似乎也能學到不少。

我知道,別人的稱讚和誇獎,其實都只不過是想要和你拉近一點距離。

也許有時候,確實是因為你的出色,讓別人對你青睞有加。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你驕傲的藉口。在未來的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人在尋求結果和答案。

也不是所有人都把你當成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人,或者是必須的人。

有時候他們會把你當成多雨的人,就如同路旁的小花小草,不僅不惹人注目,而且想讓人出之而後快。你總是把自己看的太過重要,這是你的缺陷。

未來的人生,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能急躁,不能慌忙。也許每個人都能夠從自己的選擇中看懂人生,如果他們對自己太過於依賴,也許就不知道合作的重要性。相反,如同他們太過於依賴別人,可能就會低谷自己的力量。

相反相成,講究的是中庸。

我們還在學習的路上漸行漸遠。

習慣的作文9

因為教室裏有六十多個孩子,所以衞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個不大不小、牽扯精力最多的一個常規問題。只要每個人不小心掉一張小紙片,那麼教室地面上便會有至少61張小紙片,合起來大概會有一撮子那麼多。何況每天還不止一人掉一張,而且還有其他的垃圾產生,於是每當課間,地面上髒的簡直可以與什麼什麼的窩相媲美。等到了中午,就更是沒法睜眼了,好容易打掃乾淨的地面等到了傍晚更是髒的可以!常常為班級的衞生問題困擾,也在不斷的嘗試各種方法提高班級的衞生指標――懲罰、激勵、樹立榜樣、監督檢查、責任到人……每種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好使的時間如曇花一現。好的習慣真的是靠老師和學生持之以恆地不斷努力啊!

在生命的路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人徘徊於岔路的干擾,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在困難面前從容不迫,應付自如,所以他們脱穎而出。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就曾説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恰恰在於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準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裏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範我們的行為。其次,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裏、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佈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的時候,採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着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着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爭做社會小標兵吧!

習慣的作文10

習慣,這詞對大家並不陌生,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或好或壞。習慣讓人擺脱不掉過去的一切。好習慣讓人終生受益,壞習慣讓人後悔莫及。我養成的壞習慣説好不是,説壞也不是,可把我害苦了。

從小我就有個習慣,喜歡看書,看書是件好事情、好習慣,可卻害了我。

喜歡看書,這當然是件好事,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看書的慾望,我便每天晚上靠在牀上看書半小時,本知道這是一件壞事,視力下降。但克服不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這個不好的習慣。這個習慣養成後,起先對我並沒有什麼影響,於是我就這樣持續下去,日益發展。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金視康查視力,視力下降到0.2。經過兩個月的治療,視力上升到了0.6,卻又因拍電影,耽誤了一個月,降到了0.5。我這治眼睛生涯啥是結束呦!

記得上課時,由於功課比較緊,加上我睡在牀上看書,導致我眼睛看東西模模糊糊的,上課看黑板上的字看都看不清,只得看同學的筆記。可媽媽不讓我的鼻樑上架起“漂亮”的天窗,説幹什麼事都不方便,眼睛會變形。我可真想戴眼鏡呀!

這都是不好的習慣所給我帶來的不便,現在已後悔莫及了,天下有後悔藥賣就好了。現在我想告誡其他小朋友:不要靠在牀上看書,否則後悔莫及。

習慣的作文11

經科學家論證,連續21天做相同的事和擁有相同的思想,就會成為一個習慣。

有的習慣不用21天,便可以養成。在一個新生命成立時,"愛"這個字就連同名字被附屬了。

幼兒時,母親教我們牙牙學語;上學時,父親教我們生活常識;進入社會後,父母教我們待人之道。看似簡單的幾個過程,既漫長又短暫,回憶過往,對於我們漫長了半個世紀的過去,好多事依稀記得,但也遺忘了不少。但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我們所發生的事情父母卻歷歷在目,就彷彿是昨天所發生的。拿起幼時的照片相比,父親母親顯得蒼老很多。

我四歲那年做了兩次手術,表妹生日那天,我去她家玩。我們拿沙發的扶手當馬騎,我們玩的很開心,後來不小心把沙發的坐墊弄掉了,因為我坐在前面坐墊一滑,我沒抓穩就直立倒了下去。然後,悲劇發生了,我的眼睛直接撞到了茶几的玻璃角上,眼角流了很多血。很幸運的是眼珠夾在了玻璃角和眼角的中間沒有碰到,還好表妹也沒有事。然後我就去了醫院“做客”據後來媽媽的説法,骨頭都看到了。還未滿一個月時,本來已經準備去拆線的前一天,我又出意外了。堂哥在學摩托車時,我非纏着他,他就把我抱到後面坐。他開的時候,我想爬到前面去。結果,他一停車,我沒踩穩,摔了下去,他為了抓住我,也滾了下來。後來,同一個月,同一個人,同一個醫院,同一隻眼睛的旁邊又多了一條線。當然,那以後我都不怎麼坐摩托車了。去年當大人們提起時,我才知道,一向愛笑的媽媽,因為我偷偷哭了兩次。一向冷靜的爸爸,在醫院為我忙上忙下時竟也摔了兩跤。頓時,覺得自己是個麻煩,是習慣——讓父母總是付出。

親情習慣的力量又何止這個,因為親情,我們得以生存;因為親情,我們得以無憂無慮的成長。

青春期的我們很叛逆,不經意中某些言語總是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就連小心翼翼保護我們的父母也因我們的不理智和我們產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吵架後又後悔自己太沖動,還不願意用多餘的時間和父母溝通,是“習慣”——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傷害至親的心。但最後,這種傷害還是被包容了。是習慣——讓父母總是寬容。

對於父母我們應心存感激之情,所以要連續着21天向父母給予誓言“因為親情,我會努力,做一個對的起自己的人。""

習慣的作文12

放學了,我回到了家裏。

我開始寫作業。我寫語文作業的時候磨磨蹭蹭的,一會兒玩兒橡皮,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又要喝水。而且有的時候,我的語文書也找不見了,看看桌子上,沒有;再看看書包裏,也沒有。啊,原來在牀上!

媽媽在旁邊催促我:“快點!快點!”

寫完了語文,我又寫數學,可是,我的數學書又找不見了。我看看牀上,沒有;再看看書包裏,也沒有。啊!原來在桌子上!

鐘錶在牀頭“滴答‘滴答”地響:“太慢了!太慢了!”

寫完了數學,我又開始複習英語,但是,英語書又找不見了。我看看桌子上,沒有;再看看牀上,也沒有。啊!原來在書包裏!

心兒“撲通!撲通!”地跳:“晚啦!晚啦!”寫完了作業,我看了一下表,已經10點了,根本沒有時間再看電視了。

所以磨蹭和丟三落四的壞習慣很嚴重。我現在已經慢慢地改正了。

習慣的作文13

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眾生受其累。是呀,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對於我們來説多麼重要呀!

守信,也是一個好習慣,説到就要做到。曾子殺豬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有一天,我答應明天給林諾一個掛鈎,可是第二天我忘了,直到來到校門口才忽然想起,我心想,這可怎麼辦呀!同時我的心中又有一個天使和魔鬼在戰鬥,天使説:“不行,你一定要取買,錢財沒了可以賺,可是信用就很難挽回了!”魔鬼卻説:“沒事,走進去吧!林諾是你的好朋友,沒關係的!偶然一次沒什麼。”我十分糾結,異常矛盾。天使佔了上風,於是,我拿起自己僅有的十元錢,來到小店裏買掛鈎。

節儉,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好習慣。還記得十歲以前,我花錢常常大手大腳,見到喜歡的東西就纏着爸爸媽媽給我買。可是,我讀了一本書,裏面講述了貧苦人家艱苦的生活,於是,我便問自己:“他們一分錢也沒有,解決温飽都困難,我為什麼不能把自己不需要的買東西的錢捐獻給他們,讓他們稍微舒適一點,哪怕只有一點呢?”後來,我學會了節儉,不再浪費金錢。

成功是一種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讓我們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把!

習慣的作文14

今天老師在第二節課為我們舉行了一次左手運動會。

“左手寫字”第一項比賽活動正式開始了!“一、二、三——開始!”可還沒等老師喊完口令,有些同學們就違反規則迫不及待地寫了起來。我生怕落後,趕緊夾住筆也寫了起來。平時寫字都用右手,這次左手寫字,還別説真彆扭。筆握在手裏,沒一點分量,手就像凍僵了似的,很不聽使喚。你瞧,平時字寫得好的肖倩,這次也神情緊張,正在一字一畫地緩慢地移動着筆尖,像是在刻鋼板似的。同桌的周岐偉,趴在桌子上,手顫顫巍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額頭上幾乎冒出汗來了……教室裏大多數同學正在緊張地寫着,也有些同學覺得好玩,邊寫邊嘻嘻嘻地笑……“五、四、三、二、一,停”“唉——”一分鐘啦,可我只寫了9個字,看看同組的,最多也只不過寫了11個字。左手寫字真難!現看看這些字,龍飛鳳舞,歪歪扭扭,一上一下,真像螞蟻爬山,難看極了。它們有的好像在睡覺,有的好像在嘲笑我們:“小主人,你怎麼把我寫得這麼難看,叫我怎麼去見人呀?”第二項比賽是“左手打結”。老師一聲令下,我趕緊伸出右手,把繩子的一頭緊緊地按住在桌子上,左手立即抓起繩子的另一頭,先繞了一個圈,把繩頭穿過去,剛想騰出食指來拔,那繩頭滑落了。真急死人!哼,難道連第一個結也打不成,我就不信!我又把繩子重新繞了一個圈,拇指一扣,食指和中指迅速一夾,嘿,夾住了,用力向後一拔,就這樣第一個結成功了……你瞧那些結,就像久別重逢的朋友好幾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有的沒打緊,咧開大嘴正笑着呢。左手做事真不習慣,你越心急,結就越打不成,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心平氣和,掌握要領,才能辦好一件事。

第三項活動是“左手用筷子夾石子”。“一、二、三、開始!”一分鐘的比賽又開始了。同學們叮叮咚咚地撈起桌上的筷子,匆匆忙忙地向瓶子裏伸去。我夾住了一塊圓溜溜的小石子,可一用力,它溜走了。我再夾,它再溜。它就像一條又活潑又機靈又淘氣的泥鰍,左蹦右跳弄得我不知所措。放棄它吧!我雙眼直直地盯住另一塊不規則的大一點兒的石子,迅速地撲向這塊美食。“夾出來了,夾出來了!”我情不自禁地大聲尖叫,心裏樂滋滋的,好象教室裏只屬於我一個人的。

只要多加練習,不習慣也能變成習慣。

習慣的作文15

“現在請四、五、六年級出操!在操場上排好隊!”體育老師用話筒將命令傳到了四、五、六年級每個同學的耳朵裏。

“怎麼又出操?真是煩死人了,讓老師也做一做操嘛!讓他們知道這節操的‘快感’。”同學們又説了每天出操時都説的話。

“原地踏步走!立正。”體育老師下達命令。

“一、二!”四年級全體同學同時大聲喊出。

“你們是四年級的了,不要再説一、二了!”體育老師看向四年級。

“稍息。”體育老師剛説完——

“ 一、二!”這響聲又進入了每個人耳朵裏。

“你們怎麼又喊?這習慣你們改不過來嗎?”體育老師提高了嗓門,帶着一些威嚴説道。

可是四年級的這個習慣還是改不了。

“立正!”體育老師剛説完——

“一、二!”

“稍息。”體育老師剛説完——

“ 一、二!”

......

習慣,這個東西,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心理學角度講,需要二十一天;但想要改掉一個長期養成的習慣,我看難。二十一天行不?

標籤: 習慣的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zuowen/xj9r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