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底色的作文彙編15篇

底色的作文彙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底色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底色的作文彙編15篇

底色的作文1

《道德經》説:“強者易腐,弱者永恆。”我們不妨用“柔和”作為背景色,用世界變得柔和,用馳騁的世界變得堅定。

玉柔軟乾淨。玉是以“柔軟”為基礎的,以抵禦這樣的高温融化,並把它變成一個潮濕,圓和和諧的外觀。它可以保存在世界上,成為“美”和“高貴”的象徵。玉是用來滋養人的,玉是用來專事德行的,玉是以“柔”為基礎的,這是讚美和流傳的,“柔”是一種用來堅持自然的智慧修飾。

“除了水,水對一切都有好處。”潺潺的流水將“柔和”的智慧與清涼和聰明結合在一起,滋潤着世間萬物。穹頂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流水的痕跡。藍天之外的所有生命都依賴於水。長久以來,水以“柔軟”為底色,以“柔軟”為形式,與萬物完全緊密相連,不可分離。試想一下,如果地震來了或者火山爆發了,有人還能活下來,但是如果水退出了世界舞台,無論發生什麼,無論發生什麼。“柔和”是一種聰明的方式來顯示它的重要性和在世界上的亮點。

過去,屈、與周瑜握手時,都是高擎着手沉思。蘇軾對赤壁笑了笑,談起了過去和現在。陶淵明在南山用鋤頭在月亮上種豆子。陶朱公有三個分散的家庭,在西湖上划船。梭羅拿着他的斧頭走進了森林,這是一個安靜而自然的日子。面對黑暗和不公正的世界,他們不是用“鋼鐵”和“堅貞”來反抗世界,而是用一種“柔軟”的態度悄悄地遠離塵世的喧囂。他們表現出軟弱,但他們緊緊抓住以“柔軟”為背景的第一顆心。在這樣的環境中,有天賦的學者和聖人就像枝頭盛開的花朵,這些柔軟的花朵以一種“柔軟”的方式避開了泥土、灰塵和泥土的命運,枝頭上的花朵顯眼而危險。他們守護着清澈明亮、繁花似錦的欒月和純淨的水蓮。他們與天地同在,廣漆與日月同在。“柔和”是一種明智的安全方法。

然而,現在,在巴赫金的“混亂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憤世嫉俗的軍隊。他們以所謂的“僵化”為背景,以“堅定”為態度,堅決反對生活。事實上,只是憤怒和敵意過早地感染了他們的年齡。他們所謂的“感受世界的荒涼”只是因為他們忘記了“柔軟”是生活的真正本質。為什麼不試着讓焦慮和滿是灰塵的心放下來,以“軟”為背景,看3000英鎊的軟水呢?應該注意的是,太多的韌性有時並不能展現你的“英雄品質”。相反,它會把你推向和諧的深淵。與其爭鬥、奪取和失去你真正的心,失去你的未來,甚至失去你的生命,不如用“温柔”作為基礎,保持你最初的心不變,尋求生活的平靜,甚至成為一個令人欽佩的堅強的人,擁有“温柔”的態度。畢竟,滴水可以磨掉石頭。

“柔軟”的靈魂一定會被朝露和晚霞所祝福。以“軟”為背景,它必將帶來一個開放與和平的新世界。

底色的作文2

盛唐之下,有“且樂生前一杯酒”的青蓮居士,獨自風流,不慕榮利;宋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東坡,我行我素,淡然自若;北末南初,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他們時刻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底色,縱然有狂風暴雨,心也歸然不動。

我們也需要底色。

一、尋找

五花馬,千金裘,卻換美酒同飲。這樣的灑脱我們沒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樣的抱負我們也沒有。於是我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平庸於世,無所作為。可並不是只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熱門品質”可以成為底色,底色其實就是我們由內而外散發的對自己有促進作用的精神。也就是説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堅持的東西。我們可以執着於什麼?

二、尋得

執着於心中的善良。這種善良不是傻白甜的愚蠢無知,你的善良要求你用感性理性相結合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人事物。無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在需要我們施與援手時我們從不吝嗇,但記住善良不意味着犧牲原則傷害自己,你需要堅守的就是這個原則底線;

執着於青春的一腔熱血。這不是古惑仔的肆意妄為,你的青春要求你將汗水灑在陽光正好的拼搏之路上,要知道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功成名就,更是為了磨礪身心,讓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時,我們作為21世紀的弄潮兒本就有的朝陽般蓬勃向上的生機,我們讀萬卷書,更應該去行萬里路,如徐霞客那樣親自尋山訪水,切身實踐,你需要堅守的就是現在的這股朝氣。

這比我們單純的誦讀聖賢偉人的高尚情操要實際的多,也是我們目前所需要的,我們或許暫時做不到狂風暴雨後露出一道宜人的彩虹以示輕鬆,但至少在被積雪壓過後可以抖抖肩膀依舊挺直腰竿。由此可見我們為自己尋得自己的精神底色是多麼重要。

三、迷失

堅守底色,反之則是遺棄與迷失。唐玄宗早年勵精圖治,到後來逐漸沉迷於歌舞笙蕭,最終推了一把唐的衰落;牛頓因為堅信科學的步伐開啟了經典力學新的篇章,可晚年時沒有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研究毫無成果,結果放棄了科學之真,反而去苦苦的證實上帝存在,最後抑鬱而終;現代,本該懷着仁心教導指引學生的學校,近期所暴露出的種種虐待體罰學生的惡行,以上個人或團體的“失禮”行為其本質便是迷失了精神底色。

所以才需要堅守。

四、後記

水滋潤萬物,不與萬物論短長是“上善若水”,我們也需要尋找並堅守底色,使自己的生命有過盡千帆後的坦然自在,然後就可以一路高唱山歌出發前行。

底色的作文3

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上,青年的作用可謂濃墨重彩。無論是五四運動的愛國情懷,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勤勞樸實,無不閃爍着奮鬥的青春光輝。反觀當下,“佛系青年”“積極廢人”……這些熱詞聽起來就讓人有種喪喪的頹廢感,但這些青年“人設”大行其道,廣泛傳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

有的人會説,這些熱詞不過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這麼嚴重呢?

確實,單獨看來,這一系列“喪系”名詞,更多的是帶有一種自嘲的意味。但是,當這一堆“喪系”名詞頻繁地在社會生活中出現、流行乃至火爆時,它就可能不是一種人的自嘲自解,而可能是一個羣體的自哀自憐。這些青年“人設”,傳達出來的是一種消極等待、追求安逸、不思進取的想法:我已經足夠努力了,歇一會兒理所應當。而且這樣的想法在羣體內不斷得到響應,在不知不覺間腐蝕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着青年人的鬥志。

如果放任這樣的“喪系”思想傳播,會懈怠了氣力,軟化了精神。網上流傳的“三和大神”,本是深圳市龍華區三和勞務市場靠打零工為生的“農二代”,他們奉行“今日有錢今日花,明日無錢才打工”的生活原則,找工作,要來錢快、活輕鬆、工資日結;幹一天玩三天,消極度日。與懷抱“東南西北中,發財來廣東”的壯志雄心的“農一代”相比,他們得過且過、無所事事的生活狀態與行屍走肉沒有多大區別。他們離繁華雖近,但離幸福很遠,因為他們沒有活出年輕人應有的精神狀態。

放眼望去,“三和大神”似的“佛系”思想無處不在!許多年輕人寒窗苦讀十餘載,鯉魚躍龍門沒有立刻變成現實,慢慢地,心靈受到創傷,愛上了“宅”。他們沉迷遊戲,不再為自己的人生做遠景規劃和長期投入。這些人和“三和大神”一樣,一面想着改變自我,一面卻沒有走出去的勇氣,陷入一種“低慾望的狀態”。

奮鬥進取型的“人設”才應該是青年們的標杆。出身寒門的河北女孩王心儀,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在一家教育輔導機構打工;出身寒門的雲南小夥崔慶濤,接到北大錄取通知書時還在建築工地上攪拌砂漿。他們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後有500餘名保安考學深造,很多人獲得了本科學歷,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雖然做一名保安並沒有什麼不好,但積極進取、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樣子更美!對於每一位年輕人來説,青春時千萬不要放棄奮鬥,因為奮鬥是青春的底色。

今天,中國正在新時代的路途上昂首闊步前進,國家日益富強起來,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躺在先輩創造的美好世界中,放寬心,睡大覺。青年一代,千萬不要信奉“今天歲月靜好,自有人替我前行”的理念,要時刻警惕被“喪系”“頹廢”情緒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

底色的作文4

立於樹木,底色決定它是否能成為棟樑之材;立於畫卷,底色決定它是否和諧美觀;立於人生,底色決定它是否擁有深度和厚度。為生命注入奉獻的底色,在追夢路上才會行穩致遠。

寒風襲來,落葉歸根,轉眼又是夏去秋來。一夕之間,攀枝花突然降温了,秋風如同一把巨大的刷子,那滿山遍野的綠色彷彿一夜之間被漆成橙黃,我把頭往厚厚的牛仔服裏又縮了縮,但風還是把我頭髮吹起,凌亂了我眼前的視線。為了鍛鍊,我起了個大早,向大渡口的東華山走去。

清晨的東華山,林間的縫隙之間滲透出一縷橙黃,秋雨也帶來濕漉漉的涼意。地上撒下一片光影,疏疏、搖曳,那羊腸小道這一刻彷彿也變得靜謐,望不到盡頭的小徑,靜靜垂在曲徑一側,彷彿早已安排好似的,靜候着有緣人的駐足。

拾級而上,我看見一位穿着一件橘紅色夾克的老人,拿着一把巨大的掃把,正掃着地上的落葉和路人留下的垃圾,老人掃好一堆,又去其他地方掃。他是誰呢?要知道東華山不屬於清潔工清掃的範疇,他是志願者嗎?

他利索地揮舞着掃把,一氣呵成,是那麼的熟練。可秋風這個頑皮的孩子輕輕地跳過去,把剛攏好的垃圾和落葉吹開,又撒亂開來,老人見狀,又走過去掃好這堆,可那堆又散了……

天空泛起絲絲魚肚白,看着老人的頭髮,一片銀白色中,依稀看見幾絲灰黑,那一顆顆晶瑩的、如同珍珠般的汗水掛在髮際,但臉上洋溢着淺淺的微笑。我疑惑起來,像這位老人一樣年紀的很多人都在喝茶聊天,談天説地,可為什麼這位老人不去享福,而在這裏辛苦呢?

與老人攀談得知,他就住在山下、為了保持步道的乾淨。每天五點多就開始清掃,若是碰上下雨,還要把台階的積水清除,讓登山的徒步者方便。就這樣,一年365天,天天堅持,一天往返十八公里。

東華山的小道特別長,一陣大風襲來,這風一吹,又吹散了三堆落葉。老人耐心地將三堆落葉掃完。突然在一棵樹前停住了,我好奇地探頭看了看,那是一隻幼鳥,縮在那裏瑟瑟發抖,應該是被風吹下來的吧,老人輕輕地將那小鳥捧了起來,看了看,開口了:“哎呀,這麼不注意,鳥媽媽該想你了!”

太陽漸漸升起,在山邊,露出半張臉來,橙紅橙紅的。老人站起身,把幼鳥小心翼翼的捂在夾克裏,向亭子邊的長椅走去,一邊走一邊説着:“啊,這樣温暖多了吧!”

老人越走越遠,望着老人的背影,那件橘紅色的夾克慢慢融進橙黃的晨光。那一抹絢麗,潑灑在布着橙黃色的樹林中時,我也頓覺温暖,更明白了生命的底色在於奉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底色的作文5

“底”在《説文解字》中解釋為“下也”,意思是東西最下面的部位,“色”即顏色,底色是一個人最本質最重要的背景色,因而塗好孩子的人生底色至關重要。

家長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底色,為塗好孩子的底色,家長應努力做好榜樣,因為一個新生命誕生時大多像白紙一般,家長往往是塗好底色的第一人。《布魯克林有棵樹》中弗蘭西的祖母雖然沒有文化,卻建議弗蘭西的母親每天堅持給孩子讀《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好讓孩子處於困境中不至於沉淪,每日一頁讓弗蘭西收穫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為她的人生底色抹上了最為明亮的一筆。正如卡拉馬佐夫兄弟所説的“一個好的回憶,特別是從父母家裏留下的回憶,是世界上最強烈最健康而且對未來生活最為有價值的東西”。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深受積極樂觀的外婆的影響,儘管兒時生活拮据,卻能意識到貧窮或富有並不是決定內心的精神力量。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説的就是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但是僅僅靠家長的修養還太單薄,社會的力量也會決定孩子的底色。當下,一切都在飛速的發展,高鐵動車飛機能讓你説走就走,與人聯繫只需在手機上輕輕點幾下即可,空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社會急功近利的心態折射在孩子底色的塗抹上,君不見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速成班鋪天蓋地,彷彿天才如雨後春筍,一夜之間就漫山遍野。然而孩子的的教育欲速則不達,否則,孩子的底色就會變得單調乏味,甚至是荒腔走板,生命一旦陷入速度的泥淖,就像法國電影《雲上的日子》中一句經典的台詞:“腳步太快了,靈魂跟不上。”

為讓孩子人生底色變得飽滿,放慢前行的腳步就夠了嗎?不,更重要的是從古典文化中汲取養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王維的底色,“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是屈原的底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李白的底色,誦讀唐詩宋詞能使孩子的底色更加深厚,心靈更加充盈。作家蔣勛曾經説過:“生命中碰到事業失敗,至親亡故這些事,如果能想起些詩句,或許會有面對生命的平靜。”國學之所以深深吸引着現代人,不正是因為古人的底色在閃閃發光嗎?讀萬卷書,與古人相對接,提升孩子的修養與格局,何愁孩子的底色沒有光芒?

孩子的底色需要家長、社會和古典文化共同塗抹。

底色的作文6

游魚戲水,落花旖旎,荷碧搖曳。一派怡然之景在北宋畫家劉宷的筆下顯得靈動而不僵硬。何以構造如此之妙趣?定睛細看,原來整幅畫中並無一絲水紋,只畫魚兒不畫水,全然以宣紙的本色作底,卻別有一番風味。

古人講究留白之美,畫魚常無水而遊,畫竹則有無風而動,每每手執這樣的畫幅便有清朗明逸之感油然心生,真可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確,諾大一張畫卷中清明純淨的底色更增添一番淡雅之趣。

然而底色並不僅僅存在於尺寸畫幅之中,每個人的生命畫卷上也有自己的底色。

有的人偏愛濃墨重彩,有的人欣賞清麗潔白,底色裝點着我們的一生,無論如何着墨,都因為底色的存在而藴含着我們獨特的性格與情感,當我們走至人生之盡頭,留下最後一筆墨跡,也許,多數人都不會滿意:因為喧囂的色彩早已奪去一幅畫應有的美感,只有少數人用平淡恬和的筆觸適時留白,才留下意藴無窮,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拍遍闌干,這便是淡雅之人生。這淡雅的畫卷中,那些貌似無趣之處,也彷彿若有光。而那熠熠生輝着的,是仁者之智,是道法自然之美。所以清麗潔白才是人生該有的底色。

當我們迷惘於燈紅酒綠之中,領悟本心,聆聽心靈的聲音,依心而走。大多時候,因名因利,人們讓心靈蒙上一層薄薄的塵土,一次次,一層層,直到心徹底被慾望矇蔽。固然,聲名遠揚的人生是濃墨重彩的,但這也就失去了人生原本的平和寧靜,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遵循內心,終得留白之境。

一心向陽,無畏悲傷。人生中太多苦難與悲傷,我們要讓心中住進陽光,用温暖和煦的樂觀之情,慢慢淡去憂慮的深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終以修得心之廣闊,容納萬物之胸懷,不在乎因為情感的噴薄而玷染了純白的底色,在茫茫塵世中,尋找心靈的瓦爾登湖。

自然界裏,有萬事萬物本真的模樣。花一天時間,心無旁騖的端起一杯茶走在亭院裏,走在樹林中,傾聽萬物生長,注視時間流轉,接受心靈洗禮。“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遠離世間的紛紛擾擾,讓一切都歸於寧靜淡雅的本色,令風兒輕輕搽去那些不該留下的痕跡,這便是心靈之昇華,底色之潔白。

從古至今,無論是“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的傲視凡俗,亦或是“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的恬淡寡欲,這些都是純白的人生態度,是生命的留白之美

當每個生命的畫卷都歸於潔淨,那時候社會的畫卷也就變得美好與和諧,一幅幅拼接起來的那些神祕的潔白,以龐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靜,純銀般安謐寬仁的光芒,夢色絕塵般的巍峨與澄明,讓整個世界變得無為而美,成就世界的純淨底色。

底色的作文7

生命原本很白,荒野原本很空,荒涼裏的行走,陰影又在緩慢掠過生命的底色……——題記

穿越了紅塵的悲歡惆悵,和你鐵了心的流浪,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涼,有你的夢伴着花香飛翔。

西塞山前,煙波釣徒彳亍於斜風細雨中,不須歸去。一隻白鷺沖天而起,桃花流水鮮豔成永恆的風景。

面對高官厚祿,你不為所動;面對榮華富貴,你轉身走開……只是想變成一隻蛹,撣盡紅塵恩怨;隻身躲進紅塵的土壇,享受一次蝴蝶的睡眠。

一場大夢,亦記不起這是蝴蝶抑或蝴蝶是自己,他人早已乘風歸去,你卻笑看紅塵萬千,所謂快樂就是笑踞庭院,守候那滿園的菊色。

背過身,紅塵在東籬之外。

那些痛的記憶,藏在春的泥土裏,滋養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

翼角飛雲,欄板印日,樓邊的大江青碧如綢,在波紋疊的歷史唱片上,錄下千年不衰的吟唱。

風一揚手,將遍地的黃撒入眼裏。

秋風擺渡着那一枚枚夢想飛過冬天的黃葉,卻難以擺渡你內心的失落和惆悵。

客棧的燈光照不見遠處的黃昏和遠處的眺望。是什麼讓筆尖硬撐着不願躺下?是什麼讓青春飛揚的黑髮落滿世間的風霜而不改變初衷?平凡的人生,隨紙而動,隨字而飛,只願化作一句精彩的`禪語

芙蓉樓上,遠送友人。

玉壺裏盛滿剛烈的酒漿,杯盞見傾溢純真的情愫。離別匆匆,晶瑩的淚映,在風中散成永恆的思念。

何惆遠謫?青山作證:玉壺冰心未染一絲俗塵。

愛逍遙,琴豁蕭,酒來倒,仰天笑,全忘了,瀟酒如風,輕飄飄,愛或恨,都不要,瀟灑紅塵輕飄飄。

古典詩詞裏,輕啟紅脣的青蓮讓詩人瘦瘦的手指沾染夏天最初的顏色。他的飄逸是對逍遙最好的詮釋,那份瀟灑和絕世的飄柔是否惟有那一池的清水可造就,恪守一分遺世而獨立的氣韻,卻也難逃紅塵的羈絆。

一枝青蓮,在六月夢見一場大雪。

大鵬騰飛,雙蝶折在空中劃出一道完美的弧線,然而網太大,翅,雙鳥折翼。

那場行走在六月的雪,悄然綻放,又悄然消釋在夢的邊緣,只剩徹骨的孤獨與寒意。

斷橋殘秋,臨風颯爽,眼光在風景中搜索又放棄,不是沒有入畫的佳景良晨,只因兩袖攜風,沒有一支懸在腰邊,掛在心裏的妙筆,空有滿腹的希冀和等待吟在不出聲的詩中,有誰知曉。

今夜,煮一壺月光與誰共飲?把酒問月,卻問來一場秋雨。

明日散發弄扁舟,同銷萬古愁。

底色的作文8

“下雨了!”外面孩子們的笑鬧聲引起了我的驚奇與詫異。我不喜歡下雨,拘於城市的鋼筋水泥,疲憊於城市的光怪陸離,盲目於生活的急促與不屑一顧,我已不能再忍受秋雨滑涼的觸感與秋聲凜冽的氣息。

可是......冰冷的防盜窗外是孩子們的王國。她們笑着,鬧着,衝進迷濛的雨簾,找個雨水最旺盛的屋檐下,擺上從爸爸那偷來的啤酒瓶和從媽媽那竊來的小碗。雨聲脆響,檐下人醉,秋葉搖搖欲墜。這宇宙空間永恆的自然之聲,使我沉謐,靜默如謎。

恍惚之間,我看到了天地混沌、鴻蒙初闢的大同狀態。這樣的孩子,這樣瑩明澄澈的心靈,只怕放到陽光下,都是透明的。它們是大自然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裏棲息嬉戲。以宇宙洪荒、造化自然所賜予的樸野底色,在天地間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沙沙的熱烈的雨點向我急切地訴説着那屬於我的生命底色:我曾攀山渡水,穿梭於雲霧繚繞的青山;我曾於花台小草叢雜處,以草木為林、以蟲蟻為獸;我曾於晚霞燦爛的遲暮,吻到山的脊背顫動......“裁花為衣,摶山為缽,扣石為鐘鳴,拂花為琴音。”這是我,這真的是我!

吾心若掛鈎之魚,忽得解脱。我真想當即找一個螢火飛揚,清風襲來的夏夜的小河,在沉靜的天河下,撐一支生命的長篙,劃開河水,每走一步都像敲碎了水晶似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但我不能。在“不忘初心”的時代呼喊下,在“迴歸本真”的人生憧憬中,人們又走進了城市,走進了一個個水泥方格子裏,投身於忙碌的生活,留給山川草木的只是匆匆離去的背影。歷史時長是荒誕的,人生有時是荒繆的。難怪歐陽修道:“人為動物,唯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宜其沃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在歷史的洪流下,在所有人都無法改變的命運之前,迴歸生命底色,有時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難怪木心有這樣的人生追求:“萬樹攢動火樹銀花不必等我,如欲相見,在各種悲喜交集處,我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這句話道出了當代欲歸底色而不能的人們應有的最佳生活狀態,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也不是別無先擇。

不能“採菊東籬下”,那隻能在心裏修籬種菊,只能愛着當下,愛着我們經歷的一些悲歡,愛生活饋贈的一切,對生活抱以積極的態度,虔誠地愛着這個時代。雪飛炎海,此心安處是吾鄉。江山板蕩,銅駝荊棘,胸懷迴歸本真的樸野底色,進入嘈雜的人世修行,長途跋涉的返璞歸真。

活着,走着,看着,愛着,欣喜着,懷有一分“看山青,曉山長”的生命底色,實在是一種美麗的生活姿態。

底色的作文9

曾幾何時,在哪扇掉了漆的大紅鐵門內,擁有着如此的一段的記憶。

那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四棵水杉樹像頂天的柱子一樣佇立在院落的四角,也就如柱子一般撐起了院落的一片天空。青葱的如針的樹葉下,有動人的花和奇異的小蟲和一個天真的我。深褐色的土地總是被那新生的綠意所覆蓋,那是爹爹奶奶種下的小青菜,那是什麼都好奇什麼都不懂的我時常錯認而連根拔起的“野草”。在這些“野草”上高高俯視的是墜滿了像流星一樣的柿子的柿子樹,在四周一圈的白果樹之間,顯得格外耀眼。而在極小的池塘邊的那幾棵極小的石榴樹與之相比則更像是一個靦腆的孩子,用嫩綠的樹葉掩藏着自己無邪的笑靨。這裏總是夢開始的地方。

時常記得春節時移栽來的梅花,病懨懨的,枝枝條條就像有點腐爛的麻繩。自此,便沒有人再去照料,亦或看一眼。可它卻始終不倒,甚至來年經綻放出了一簇簇的奼紫嫣紅。就像爹爹奶奶那時幸福的笑容——這就是生命!爹爹奶奶推開了嶄新的紅鐵門,而迎着門口的就是那株梅花,不管白天還是夜晚,也不怕親友還是盜賊,迎着外界的就是那株梅花。它就是上蒼的禮物,就是快樂和幸福,而爹爹奶奶則將它們傳遞給所有路過的人。我開始喜歡上那裏,天天自己般一個小板凳就去坐在那裏玩,並發現樹下藏着的一把透着泥土的深黃的鏟子和一個鏽跡斑斑的水壺。爹爹奶奶的笑容始終不減。

總是記起對門的姓“豆”的鄰居。他們彷彿無時無刻不在吵架,並且總是會將我嚇得抱着小貓躲進廁所。但我不害怕他們。對待外人,他們總會保持着熱情和親切,並從屋中拎出白花花的還冒着熱氣的豆腐給我們。到了這時,爹爹奶奶就一定會快步走着回家抱來些什麼,並最後笑着告別。至於對他們家的其他印象,也許就只剩下他們家銀白色的大門了。比起有了些鏽跡的紅鐵門,那扇銀白的大門始終光彩熠熠。即使是在深夜,在月光的照射下,它也總是可以毫不費力地為小巷覆上一層華麗的光輝,為來人驅散心中的霧靄,為後來逼近它的剷鬥鍍上蒼白的熒光,為即將埋葬它的暗黃的泥土浸上希望和夢想。

總是慚愧起那片院子,慚愧起爹爹奶奶,慚愧起那扇掉了漆的充滿鏽漬的大紅鐵門和它守護的那個世界。彷彿就在做夢,上午院中的石榴還是火紅,梅花的枝葉還在不停地招展,水杉依舊還印透着陣陣的青輝。而當下午一直悶悶不樂的爸媽和我從外公家回來時就只剩下了深邃的土地和其上的廢墟和廢墟邊倒下的充滿鏽漬的大紅鐵門旁的兩個孤獨的身影。爹爹奶奶轉過頭來盯着爸爸媽媽,並沒有笑,也並沒有哭。

搬了家,家裏的門也是紅的,只是更深。

底色的作文10

“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紅荷的底色是它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的底色是經霜彌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挺拔。

年少時都有過夢想。或許是“揮拆方遒”的豪氣,而如今己在現實的土壤中失去了方向,現實的殘酷與無奈有時會讓你在痛苦的旋渦中掙扎徘徊,於是心底便會滋生出淡淡的失落與憂傷。

可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我們都要堅守心底那一抹純真,永遠不變的。

院中臘梅開了,金黃的身姿,在陽光下着實閃耀。不由得我出了神。這時一個微胖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野中,叫喊着“季市特產,荷葉桂花茵糕。”我回過神,下了樓。

我看見她穿着深酒紅色的外衣,戴着一頂早已褪色的帽子。耳朵,鼻尖早已被風吹的通紅。陽光灑在她身上,似是鍍上了一層金邊。但是那桂花糕卻是散發的騰騰熱氣,還有那沁人心脾的香氣。

我看着她熟練的動作,切分,裝袋。接過了袋子。看着她忙綠的身影,買桂花糕的人總是很多,她的手上很粗糙,還有凍瘡,通紅的手,一看便知她的艱苦,她的勤勞樸實。她臉上總是帶着笑容。

她雖然生活上略有拮据,可是她總是堅持做最好的,她做的桂花糕一直很受歡迎。她從來沒有偷工減料,人們在一天工作的疲勞後,那沁人心脾的桂花糕香總會緩解疲勞。每天在同一時間同一個地點,在陽光下,她那微胖的身影總是忙碌着,她對每個顧客都是微笑着。她總是那樣的温和,臉上總帶着慈祥的笑容。

曾經母親對我説過,她的兒子在大城市有了自己的生活,常年不回來,家裏也就她一個人,她一直靠賣桂花糕為生,儘管貧寒,儘管孤獨,但她卻一直樂觀堅強的面對,堅持底色,

牆頭的臘梅依舊挺立,傲立於枝頭。在陽光下,她忙綠的身影,沒有一天欠缺,臉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顯得那樣的温馨與美好。儘管貧寒,儘管孤獨,可她依然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

拋卻人世浮華,給心靈片刻的寧靜。每一個生命只是一道跨越天際的彩虹,短暫卻絢麗。悲情只是生命色彩中的一抹微藍,淺淺淡淡的塗抹着層生的憂傷。穿越生命的隧道,你才會更加懂得人生的真諦,走出灰色的記憶,生命才會多一份灑脱與飄逸。走出連綿的梅雨,才會更加深切體會到陽光的亮麗。

人生,幾多風雨?雨後,那一抹新綠,會帶給你無限的生機。只有經過“山窮水盡”的艱辛才能體會“柳暗花明”的愜意。

底色的作文11

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素有鴻雁傳書之説。在歷史長河裏,它不單是一種聯繫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面對着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掛;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它卻遭受着一種嚴峻的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聯繫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説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着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説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為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為,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着整齊劃一的電腦打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範疇!

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裏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覆覆地閲讀,也許,你認為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裏麪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

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當鏡頭給到那羣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着笑容,認真地閲讀着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

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並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代文明如何發達,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説: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

底色的作文12

或許,夢的顏色,原本是透明的,所以,你可以把它説成任意的顏色。

寫作,也是透明的。

喜歡陽光,喜歡落日,喜歡在落日的時刻看陽光紅潤的樣子。攜一縷清風,披一肩晚霞,在寂靜的傍晚品讀一本書,抬頭就可以看見天空昏黃的色彩,心情是愜意的。如果有燕子蹁躚而來,將會為風輕雲淡的時刻增添一份迷幻的色彩。散文,是最適合不過的了,短而精巧,清淡而不失熱烈。

喜歡閲讀,喜歡寫作,喜歡把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定格。拿着筆,對着紙,想着心中的事,偶爾興奮,偶爾感歎,我確定,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候。手的移動,心的流露,像風一般吹拂,像雨一般飄灑,像所有優美的事物都在發芽。曾經的傷與痛,現在的苦與樂,一旦融進文字的世界裏就會慢慢縮小,再縮小,最後像所有的色彩一樣漸漸地淡化了,露初原本的樣子。

偶爾投稿,偶爾參賽,那種等待的日子是最美麗的。每天去信箱查看,每天細數着日曆,聽着時鐘走來又走去,看着太陽升起又落下,黑夜白天來回的輪轉,像一個巨大的圓。似乎不為什麼,只是喜歡這種等待的感覺,喜歡我手寫我心,喜歡用文字來編織這個美麗的夢。

有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投稿,第一次發表作文,第一次提交參賽作文,第一次獲獎,第一次出現在頒獎儀式上……用文字編織出的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組成了我生命裏的美好瞬間。

聽着領獎台上學生們的發言,看他們把證書捧在手裏微笑的樣子,窗外雲淡風輕,內心卻無比的熱烈,所有的心跳似乎都把握住了節奏,像渴盼了多少年一樣,那些眼睛裏表達出來的情感,都是透明的樣子。就這樣,很多個年少的夢想被種在了地上,此時,正在破土,正在發芽……

感受,一直在感受,因為我們的心靈是單純的。每一個熱愛文字的孩子,我想,都是會喜歡童話的,那些被塗成各種顏色的夢,都在飛翔,以追逐光明和美的姿態飛翔。每一個水晶宮,都住滿了公主和王子,而會飛的天使,就是他們的朋友。

愛,我們也一直都在愛。心靈被夢的小手一遍遍地擦拭,最後呈現出透明的樣子,像一杯水,以慢慢流動的狀態存在着。心靈不需要任何的裝飾,在大地春暖花開的時節,得到雨露,像柳絮一樣優雅地飛舞。所有的色彩,在透明的心靈裏都會綻放出美麗的花姿,夢,則是托起心靈的羽翼,給夢想插上翅膀,才會飛的更高更遠。

底色的作文13

憶往昔,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那時的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執着的目標——大學。因為那份追求,我們倍感精力旺盛,衝勁十足。當然,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必然存在,當大家都置身書海之時,那些以前蹉跎時間的青年也仿似迷途知返的野馬,拼命的向前追趕,一分恨不得當作幾分用,看書,做題,考試,備考,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着。

我來自西部偏遠的一個農村,沒有豐富的閲歷和個性的生活,只為實現這僅僅的夢想,在而立之年可以擔負家裏的大梁,報答父母多年含心之苦,可能這也與我的出生息息相關,因為我只知道生活的不易,印象之中,父親總是烈日當下的黝黑身影,母親點點燈光印出的鬢髮蒼蒼,使我不斷鞭策自己,不能忘記他們的恩德,當然,我也曾引用古人的話語不斷安慰自己,故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等。求學期間,我遇到了太多困難,我妥協過,差點就要放棄,就在我一蹶不振的時候,是我的老師和同學幫助我克服它們,“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老師告訴我的,這也成為了我的座右銘,所以,自此以後,我不管何樣都不會氣餒,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朝着那份陽光之地不斷前進,奮鬥。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也有了對人生的新的感悟,那就是黨和國家需要我們行動,我們都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雖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我相信,如果我們都投入愛國大潮之中,中國特色之路必然驚天動地。偉大的國家,無私的黨,十幾年如一日的頒佈優惠政策,不斷的資助,千萬人中幸運的我也深受其益,既然提供給我們安逸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我們還有理由不去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嗎?蒼天不負有心人,我也如願考上了大學,之後,我更懂得了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所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知識強化自己,朝着夢想不懈奮鬥。夢想的羽毛因為責任和擔當的負載會產生新的蜕變,現實只是一隻前行的蝸牛,也許更多的笨拙,但是每一步都寫滿踏實;也許沉重,但是每一行的觸動都顯得格外有力;也許速度滯緩,但是始終沿着自己的軌跡,一步一步。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在最高點乘着葉片飛翔,領略那片蒼穹,那片不一樣的風景。

一羣意氣奮發的青年,懷揣遠大的理想,不倦的追求,向夢想彼岸遨遊,雖然在生命中一次次迎來挑戰,荊棘滿地也不曾使他們退卻半步,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結果顯得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因為我們享受整個的過程,不奮鬥,不拼搏,永遠不會成功,奮鬥才會有希望,奮鬥才會有未來,我們,始終堅信自己是明天的主人,奮鬥會是青春永不褪變的底色。

底色的作文14

廚房,大概是人間煙火氣息最重的地方。油鹽醬醋,鍋碗瓢盆,於方寸之間為人生上一桌酸甜苦辣。那裊裊炊煙,不僅瀰漫廚房,更瀰漫在平頭百姓的眼前。

敦實的身材,粗糙靈巧的雙手,在廚房裏日夜忙碌。那是奶奶,她用精湛的手藝喂大了兩代人。樸實温馨的飯菜香氣,瀰漫着她的人生。

父親常常回憶起他的求學時代。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連再簡單不過的烤紅薯,在奶奶的手裏也能散發誘人的芳香。都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奶奶自然比巧婦更勝一籌。在那口土灶旁,簡單甚至簡陋的家常小菜,成為父親一週的期待。等到父親背井離鄉,外出求學,那一瓶瓶醃菜可能代表一個不識字的母親最大的期待。從這些瓶子裏,彷彿能窺見哪一方煙香四溢的土灶,和灶邊哪個忙碌的身影。

後來,父親來到南京工作,直到現在。城市裏的生活總是緊張匆忙的。每當我們過年也無法回老家時,奶奶便來看我們。一個年逾花甲的老人,乘坐十幾個小時的大巴,從千里之外的湖南趕到南京,這是多麼偉大的壯舉!

即使中國的交通飛速發展,奶奶也不坐高鐵。這並不意味着她被新時代遠遠甩開,而是隻有大巴,才能容許她把家鄉味道大包大包地搬過來。當她端着菜從廚房裏出來的時候,食物蒸騰的熱氣暈染了她的雙頰。那親切驕傲的神氣恍惚令我回到了十年前——那時,她依舊以之為豪。但鄰居的老太太為她不值。她們認為南京作為大城市,自然是什麼都有,哪用得着你千里迢迢來送吃的?奶奶總是笑着,帶着難以言説的樸實與自豪:“城裏的雞都是洋雞,哪裏有老家的土雞好!”

我上了高中,一個星期只有兩天在家吃飯,從前對父親的期待落在了我頭上。每到星期五放學,我總是歸心似箭,也從不在路上買小吃。因為我知道,家裏有比路邊小攤更美味的佳餚在向我招手。奶奶總是想着法子給我做吃的,她甚至把吃作為我為數不多的休閒。雖然那些珍貴的食材不常有,但每一道菜都宛若陶器,既實在又精緻。

奶奶常説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但我不這麼想。奶奶認為,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也確實如此,當我們風塵僕僕地回家,最期待的,不是一桌熱氣騰騰的家常菜嗎?奶奶放棄了自己在晚年本該清閒的時光,為我們全家的生活鋪上底色,我們才能做出精美的圖案,她是那個最該收到尊敬和感激的人。

奶奶的一生都帶着老家臘菜的香氣,淳樸厚重,那是隻有經過反覆炙烤,幾經周折才能形成的。她或許沒有文化,但她甘願成為家庭的底色,她甘願將自己的希望寄予小輩們身上,她一定充滿奉獻精神,或許還有大智慧。

底色的作文15

底色,是去除一切繁雜,抹平一切洶湧後唯一的純粹。萬物的底色從世界誕生時便註定迥然不同,它們可以光怪陸離,斑斕繽紛,但它們一定是萬物最真實的樣子。

萬物且是,生活亦然。

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經典的論斷,我們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們也無法和別人活出同一種生活。但樹葉的底色都是滿懷希望的綠,生活的本味也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每個人對生活都有自己的定義,或頂着烈日,化身飛蛾,投向華麗的火焰;或沐浴暖陽,看雲捲雲舒,專心護持自己院子裏的花草。這不過是一種選擇,無關對錯。我們無權評判他人,也不知道自己選擇的是否真的是期盼中的通衢大路。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有過這樣的解釋:“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那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

但無論是哪一種活法,都不會改變生命最原始的意義,我們至深需要的也不過是那一點純粹的快樂。迴歸生命的起點,才發現生命的底色不過是簡單純粹的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不經意間,從白花花的試卷裏抬起頭時,我時常盯着窗外繁茂的合歡樹出神,放縱我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想住在瓦爾登湖旁的小木屋裏,和梭羅一起靜靜坐在河邊垂釣,看着他是如何“深深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簡單,再簡單”;我想脱離時間的束縛,在凌晨四點遇見川端康成筆下的“海棠花未眠”;我羨慕林清玄能夠“以清歡的心活着”,我羨慕村上春樹“擁有小確幸的人生”。

我羨慕所有能迴歸本真,觸摸底色的生活。

但或許現在的我也只能羨慕。

如果生活還是一張白紙,又何來底色一説,如果沒有被挫折、荊棘留下沉痛的一筆,沒有用奮鬥的青春灑上絢爛的色彩,又怎能積累生命的厚度。一點一點的沉澱,才能讓心靈更接近純粹。我們的青春正是為自己積蓄力量的時候,當我們跨過溝壑縱橫,渡過驚濤駭浪,歷盡千帆之時,才真的能享受洗盡鉛華的喜悦。

我想是否真的可以有那麼一天,我積蓄了足夠多的力量,多到能夠在逆流中堅守本心,不求眩目的榮華,不淆世俗的潮浪。

王爾德説:“我們都在陰溝裏,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一切都在日新月異,那些陳陳相因的都將被遺忘在歷史的車輪下,會有更多面朝星辰大海的青年們篤定地不忘初心,堅守始終。

我願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有一顆純淨如底色般的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zuowen/wxd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