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打餈粑作文(精選23篇)

打餈粑作文(精選2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打餈粑作文(精選2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打餈粑作文(精選23篇)

打餈粑作文 篇1

每年的臘月,老家的大人們都忙着打餈粑。

餈粑是老家的特產,它相當於年糕,但又不同於年糕。年糕是粳米粉做的,餈粑是用糯米飯做成,而且形狀也不同於年糕的長條,餈粑是長方塊。餈粑是過年中自家和招待客人的主要點心。

打餈粑在夜裏進行。早上將糯米浸泡在大水缸裏,黃昏時將泡脹了的糯米放在大蒸籠,蒸熟後由一個身強力壯的人抱起裝滿糯米飯的蒸籠,將飯倒扣進大石米窯裏,緊接着由三四個人用T形木棍搗那熱氣騰騰的糯米飯,一個人喊着號子,其他人跟節拍圍着米窯快速轉圈,不一會就將糯米飯搗成粘糊狀。這時候大人們開始給小孩捏餈粑糰子,小孩們來看打餈粑就是為這時候能吃到香噴噴的餈粑糰子。小孩們吃足以後,搗餈粑的人收起T形木棍,由一人掄起大石錘,使勁向石米窯裏的餈粑打下去,並由一個人不時地將餈粑翻動。整個過程的作用相當於和麪,將飯敲打成了和熟的面。

打熟了後再平鋪在撒有幹米麪粉的門板上。每打一米窯鋪一層。

第二天早上,餈粑幹了,用切菜刀劃成一個個大方塊,餈粑就算做成了。

老家打餈粑是集體互助活動,每家有一米窯或兩米窯,打好以後,疊放在一個門板上,早上自上而下,等着各劃各的,然後挑回自家。

餈粑有各種吃法,油煎、水煮、火烤都非常可口,但我還是最喜歡火烤的餈粑。冬天的晚上在火宕的炭火上支個大鐵火鉗,再把餈粑放在火鉗上翻烤,將餈粑烤得鼓脹鼓脹,然後在鼓脹的肚裏灌進白糖,那不僅是小時候的美味,就現在我也沒遇上比那更好的燒烤。

現在每年春節前我都託人從老家帶來餈粑,現在的餈粑跟從前的餈粑沒有不同,所不同的是早已不用手工製作,而是用機器製作。那打餈粑的場面再也難見了。

打餈粑作文 篇2

如果説喝雄黃酒是端午的習俗,吃年夜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打餈粑就是清明節特有的習俗了。今年清明節,我就親眼見到了餈粑的製作過程。

做餈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淨放入一個木桶中,將木桶放在一口盛滿水的大鍋上,下面生起火來,不一會,熱氣就冒出來了。經過一番蒸煮,木桶裏的糯米熟了。熱騰騰的糯米出桶時,白花花的霧氣迎面撲來,一股糯米香直衝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個大石臼中,大人們開始用石錘擊打。打餈粑可是一項體力活,那石錘少説也有幾十斤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動,因此需要有好幾個壯漢輪流擊打。一錘子下去,即使是再堅硬的東西也會被砸碎,何況是這柔軟的糯米,因此同時還需要一個靈巧的人來控制形狀,添水揉糯米。

開始時,身高八尺、力大無比的舅舅首先上陣。只見他兩手一前一後托住石錘柄,與動作靈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舅舅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別看舅舅打得興致勃勃,但沒過幾分鐘,他就體力不支,敗下陣來。於是,後面的人就自告奮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輪下一個,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

待打得顆粒均勻時,糯米就變成了餈粑。熱氣騰騰的餈粑出臼後,倒入覆蓋着一層面粉的面牀上,用手和擀麪杖扒平,然後劃成一條條的形狀,放入各種餡料,用刀切開,如同包餃子一般包起來,再拉長拉細。這樣,香糯可口的餈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打餈粑作文 篇3

“八月裏,中秋到,家家户户打餈粑。快喊爹,快喊娘,燒開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搗糯米。”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最讓我開心的就是中秋節打餈粑。

餈粑最講究的就是蒸和舂。首先要選材,糯米粒一定要選那種圓圓的才會更糯更香。把米粒洗乾淨後再上蒸籠蒸,蒸出來的糯米飯晶瑩剔透,噴噴香香,整個村子都聞見那種香味,讓人感受到節日的喜慶。糯米飯蒸好後必須馬上放石臼裏舂,不能冷卻,否則就會舂不餈,會有很多米粒夾在中間。

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糯米飯放在石臼裏。糯米飯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動;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麼粗的木棒用力舂打。一開始,有年輕人自告奮勇地來舂,可他們力氣不夠,方法不對,那晶瑩冒着熱氣的糯飯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麼也舉不起來了。於是外公這位”老將”出馬了。只見外公輕輕一舉就舉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飯上,發出”咚”的聲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飯黏在木杵上。舂飯、提起,再舂再提起,漸漸的,糯米飯越來越碎,也越來越了黏,糯米飯條就拉得越長。我也想要嘗試一下,使出來全身的勁都舉不起來。

外公不斷用力舂打,大約十分鐘,一粒粒的糯米飯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飯糰,這個時候糯米飯就算舂好了。外婆趁熱把飯糰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團,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給鄰居們一些。外婆説:"大家都吃才會更香,好東西要一起分享。”我使勁點頭。

餈粑怎麼吃呢?必須準備好豆粉和白糖搭配着糯米飯糰。先用筷子夾出一小團,然後在外面裹一層豆粉和白糖,看起來都讓人流口水,顏色也十分誘人。輕輕咬一口,糯米的軟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讓人頰齒留香。吃完餈粑後每個人的嘴角粘滿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這節日的歡聲笑語中……

每年的中秋節總少不了餈粑,香甜的餈粑寓意着團圓和甜蜜,而打餈粑也成為我美好的童年回憶。

打餈粑作文 篇4

家鄉是我記憶深處美好又模糊的影象。寒假裏我回到了家鄉,那裏的房子都修築在水塘邊,只要站在家門口眺望,目光所及之處哪裏不是綠色?只要抬頭仰望,天空便會在你的瞳仁中滴上鮮亮的藍墨,或是俯身凝望水面,那真是好靜好美的一幅畫喲,是誰畫的呢?

畫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們的存在給這畫作添了不少生氣。我們親手製作了又香又糯的餈粑。打餈粑是個體力活,也是個細緻活,李伯伯用三輪車拉來了石頭缸,缸一着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噴噴冒着熱氣。木錘也洗淨了,就開始搗米,搗了一會兒,重頭戲來了,開始打餈粑。氣氛一瞬間活躍起來,一下一下地錘,一聲一聲地喊,糯米變得勁道起來,也更加有粘性,拉拽的時候就更費力了。“哎呀,不好!”不知誰喊了一聲,孩子們愣在原地,看見錘子上粘着一個白淨淨的東西,那不是餈粑嗎?李伯伯接住了差點“毀容”的餈粑,人羣裏沒有責怪聲,反而傳來一陣陣清朗的笑聲。李伯伯笑着説:“打餈粑的確是一門手藝,你們幾個年輕人沒經驗,讓我來吧。”李伯伯一上場,餈粑像見了老朋友,乖乖聽話,任憑李伯伯給它按摩,捶背,李伯伯果真是好手藝啊!在幾個人的配合下,餈粑變得又軟又糯,捶了那麼久,依舊熱氣騰騰,香飄十里。幾個嘴饞的小孩兒沒等裹上面粉就掐下一小團,品嚐着香香甜甜的味道在嘴裏化開,大家笑得滿足極了。之後我們把蒸好的餈粑送進裏屋,郭奶奶給他裹上面粉,餈粑像穿上了新衣,姐姐還捏了一個餈粑小人,白白胖胖,樣子可愛極了。我吃着香噴噴的餈粑,心裏美滋滋的。

餈粑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鹹的,好比我們的人生,反覆捶打,反覆磨練。這門打餈粑的老手藝值得傳承,下次我也要去學一學這門手藝。

打餈粑作文 篇5

小時候總覺得打餈粑是體力活,得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一下一下地把糯米放在石槽裏翻打。但這次回老家過年,我才真正瞭解到,那是以往的事了,現在大家都是用機械來打餈粑。

在親戚家,有一台奇怪的“鐵傢伙”,讓我和妹妹疑惑不解。爸爸告訴我,這是打餈粑的機器。我和妹妹圍着看了半天也沒看個明白。這時,姑奶奶端着一個冒着熱氣的木桶從後院裏走了過來,掀開蓋子,裏面是一桶白花花的糯米飯,糯米飯的香味瞬間撲面而來。我們頓時着急了,叫大人趕快開工打餈粑。

姑爺爺和姑奶奶兩人一起,一個用大湯勺往機器口放糯米飯,一個用木棍搗,你一下我一下,我看着覺得好簡單,心裏癢癢的,忍不住想要自己嘗試,但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挺難。

我用力地往機器口搗着糯米,但糯米在我的手裏卻變得一點不聽話,經常整塊整塊的粘在木棒上,被我提起來。好不容易整好了糯米,又因力氣不夠,出口處斷斷續續,遠不如姑爺爺搗得那麼大塊。真是一件累人的活!才搗了幾下,我就累得氣喘呼呼,在大冷天竟直冒汗。

好不容易打完餈粑,我在手上抹上茶油,準備捏餈粑。

白白胖胖、熱乎乎的餈粑被放到了桌上,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捏起了一坨,但隨後像被電了似的,縮回了手,放在嘴裏吸吮着。那種想捏,但又怕燙的樣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在一旁的姑奶奶則嫻熟地捏下餈粑,滾成一個小糰子,遞給我,讓我放到竹台上按開。

拿着捏好的餈粑糰子,我左右手倒來倒去,迅速地把這些白又圓的小糰子放在竹台上,用手掌輕輕按開,一個圓圓的餈粑做了出來。按照這個方法,我和妹妹在不知不覺中越做越好。最後,我拿起一塊蘸着糖和妹妹一起吃了起來。自己捏的,果然又香又軟。

這次打餈粑的快樂,我將永遠收入記憶夾中。

打餈粑作文 篇6

"度過了三百六十五個晝夜,地球轉了三百六十五圈,我們企盼了三百六十五個日月,終於迎來了這歡慶的日子——春節。

每到這時候,我的家鄉都會有打餈粑的習俗,今年也不例外,因為餈粑象徵着豐收、團圓和吉祥。

別看餈粑小小的一個,做出來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個晚上,接着把米放進木桶中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米飯拿一個“T”型的大木錘反覆在石槽裏敲打成飯泥,再拿一個木板,在木板上灑下面粉,把打好的飯泥放在木板上揉搓,分成一個個平均大小的米團,再用另外一個木板放在這上邊壓一壓,不一會兒,一個一個又扁又嫩的餈粑做好了,賣相極佳,讓人看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快望出來了。這時你要是站在這希望兒,肯定也很想吃呢,這可不行,這樣的餈粑還要放置陰涼處風乾,風班幹後放在水中泡起來,再保存個兩三天,就可以拿出來細細品嚐啦。

做餈粑也是聚會的大好時機,大人們不停地忙碌,小孩子們也不閒着,忙來忙去地幫大人們搬東西,這個場面右真是熱鬧,地無法形容,不過,這才是家人過年其樂融融的樣子嘛!

來,廢話少説,我來給你科普科普餈粑的吃法。餈粑可以煮着吃、煎着吃、蒸着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經常在火爐上烤火,在火爐上搭個鐵架子,把餈粑放在鐵架子上烤,烤餈粑時火不能太大,要不就只會把外皮烤焦,而裏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性急。等到餈粑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餈粑里加些糖,這時你可不要被這它的外表誘惑地急於下口哦!不然燙得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舌頭了,咬一口餈粑,那真是濃深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澤,一口則令人流連忘返,二口則令人其樂無窮,三口則令人樂不思蜀,四口則令人醉生夢死,五口則令人飄顠欲仙……

餈粑好,餈粑妙,過年忙,餈粑香!怎麼樣?呼了我的敍述,想吃餈粑嗎?"

打餈粑作文 篇7

“糯米珍珠粒粒勻,木棍石臼往來頻。”

大年九年級這天,我隨媽媽回到小陶鎮上湖口村的舅公家。一進院門,就看到了眼前這幕打餈粑的精彩表演:剛剛蒸熟的糯米飯,一粒粒晶瑩飽滿,如珍珠般透亮,香噴噴;把糯米飯倒入石臼裏,幾個舅公就輪流上陣,揮動胳膊,手拿木棍,點入臼窩,轉着圈兒將石臼中的米飯搗碎,間歇還“喲一嗬,喲一嗬”地喊着號子,聲音伴着杵棍聲有節奏地散向四周。

好奇的我看着他們輕鬆的樣子,也想動手試試。可木杵被石臼裏黏稠的餈粑粘住,難往上提,即便有爸爸的幫忙,才打兩下,我就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了。舅公忙接過木杵,笑着告訴我,打餈粑可不僅是個力氣活,速度要快的同時還要控制力道,速度慢了就米飯變硬,輕了餈粑又不能成形。看來,我只能站在一旁,靜靜欣賞了。

剛剛打好的餈粑又軟又黏,趁熱依喜好裹上鹹口的肉菜餡,或者甜口的花生糖漿,都好吃得不得了!你看,像奶酪一樣還能拉絲呢!

打餈粑、吃餈粑、鬧新春、迎新年。媽媽告訴我,這餈粑早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食物,更是一份情懷和黏住友情與親情之間的紐帶。同學們,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一定要嘗一嘗!

打餈粑作文 篇8

快要過年了,我們村又在開始打餈粑了。今天我和爸爸也去打麻餈,可我們來得太早了,走到那兒冷冷清清一個人沒有,過了一會兒人慢慢地多起來了。

開始打餈粑了。我見他們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蒸了,説這是打餈粑的第一個環節,我們拿來的米都已泡了一天呢。他們在蒸的時候。我們那些小孩子都去玩了……

之後他們把剛蒸的飯倒到古臼裏,我爸爸他們用一根粗大的木頭打麻餈,還有一個人在餈粑上一點點地加水。過了一會兒,一個人打累了就換一個人接着打。我看到在打的是二個人,一個高個子,一個矮個子,可是,那個高個子很快沒有力氣了,相反那個矮個子力氣倒很大。很快餈粑打好了。

接下來他們開始了第二個環節剪餈粑。剪餈粑的時候一定要給它拌上豆黃粉,他們説這樣會更香,可我聞了一下,感覺很“臭”。後來他們剪好了,走過來了很多人,都是來吃餈粑的,他們可能是沒有吃過我們的楓橋餈粑吧!邊吃邊都説很好吃。

我也是第一次吃人工做的餈粑,真的很好吃哦!想嘗一嘗的話,到我們這兒來做客。

打餈粑作文 篇9

“噼啪噼啪”,一串鞭炮在門前響了起來,一股股餈粑粑的糯米香飄着。是過年了吧?是!

過年是少不了一樣:打餈粑。

“呵喲,呵喲”大漢子一聲聲喚,掄起錘子使勁地錘,姑娘趁錘抬起時把粑粑翻過來,一捶一翻,真是一幅熱鬧的場景。我也來掄掄這把大錘!

雪白的糯米一粒粒地洗淨,放進大鍋,半個時辰後,一揭,哇!一大堆水蒸汽像關了好幾十天的小牛犢一下子見了天,迫不及待地衝了出來。我們幾個小夥伴將大鍋子裏的飯倒進一個裏面凹進去的“大石杯”中,將糯米用手揉一下。幾十雙小手指放進“杯子”裏揉來揉去,你這兒掐掐,我這兒捏捏,你笑笑,我打打,開心極了!

來錘咯!2個大漢子一個在左一個在右,輪流打。那團糯米被打得軟綿綿的,但還是頑強的躺在那裏,一動不動。這麼容易?我也試一錘?此話當真!來,接過錘子,看得容易,拿着難,似有萬斤似的,抬不起來,剛準備下去,卻被錘子給“扯”了過去,哎呀,疼死了!摸摸頭,真不應該耍威風,哎……

吃餈粑呢!一口咬下去,酥酥的,嫩嫩的,外酥裏嫩,又彷彿有一絲甜味,讓人不知不覺感到甜蜜,快樂。過年了,吃餈粑!

打餈粑作文 篇10

今天是星期天,吃過早飯,我和媽媽還有媽媽的同事一起乘車來到蒲團鄉的一家農院裏,我們此次來的主要任務是打餈粑,雖然我吃過餈粑,但是餈粑是怎樣做成的,我還真不清楚,今天我可要弄個明白。

這家農户是媽媽同事的老家,家裏的爺爺奶奶非常熱情,讓人感覺到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樣。很快,我們準備打第一桶餈粑了,我仔細地詢問了做餈粑的程序,先要把糯米洗淨,放在温水裏泡上幾個小時,糯米泡好後放在一個大木桶裏用旺火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石臼裏,用特製的木棒反覆搗。大人們開始打餈粑了,熱火朝天的,我也忍不住加入了打餈粑的行列,我們一邊搗一邊圍着大石臼轉,剛開始搗起來非常輕鬆,慢慢地搗碎的糯米變得越來越黏稠了,搗起來越來越費勁了。但是大家還是很賣力的用勁搗,餈粑終於打好了,大家齊心協力地把餈粑從石臼里拉了出來攤在桌子上,我一看,好大一塊餈粑喲!還冒着熱氣呢!我們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餈粑那味真是又香又甜,軟糯可口!我們在勞動中享受着生活,體會着快樂!

我喜歡快樂地生活,親身體驗各種有趣的事情,這讓我感覺生活是無比美好的!

打餈粑作文 篇11

春節來臨了,可是今年的春節感覺不到一點年味,於是我纏着老爸讓他講講他小時候的春節。

爸爸告訴我,他小時候過了臘月二十五,村裏的人就紛紛忙着打餈粑了,那場景很是壯觀,三、五户相約,將浸泡好的糯米搬到村中一個寬敞的大院內,準備好大灶大鍋以及乾柴,先將糯米倒入一個大木桶的蒸籠內,蒸籠放在大鍋裏,點燃乾柴,熊熊的大火不一會就將蒸籠的糯米蒸的熱氣騰騰,香糯的蒸汽香飄數裏。趁大人們將蒸熟的糯米倒入“地窩子”裏抓上一把香噴噴的糯米塞進口中。接下去有四五個壯年男子各持一根木棒,圍着“地窩子”快,準,穩,狠地杵起來。“嗨喲!嗨喲!,”十分有節奏感。小孩子們也圍着“地窩子”蹦跳蹦跳。過了不大一會,潔白的糯米飯就被打成了白色的黏糊了,男人們用木棒將白色黏糊撬起來,放在撒有面粉的桌板上,幾位心靈手巧的阿姨用塗滿油的手將糯米做成了一張張大圓餅,象徵着團圓和圓滿。

原來這就是爸爸小時候的過節習俗呀,我恍然大悟。

打餈粑作文 篇12

每到臘月底,老家都有打餈粑的風俗。去年回老家的過春節的時,我終於知道了怎麼打餈粑。

前一天晚上,爺爺把糯米用井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脹鼓鼓的糯米端上桌來,倒進木桶裏。用熊熊烈火來蒸。我們則把事先準備好的石盆、木棒拿出來,擺在門外。等屋子裏飄滿米香時,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關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爸和伯伯操起兩根木棒,往裏面使勁一搗,還喊起了號子。媽媽則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沾着水給糯米翻個身。每搗幾下,就要沾點水,才不會粘。

爸爸他們越打越有勁,糯米漸漸成了糊狀。剛開始搗還挺輕鬆,後來,糯米不是顆粒了,十分粘手。一搗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須搗一下,就沾點水才行。不一會兒,爸爸他們就滿頭大汗了。好不容易幹完了,爸爸累的頭髮都濕透了。媽媽把打好的麪糰放在竹篩上,上面鋪了一層面粉。媽媽把麪糰扭成條狀,不時揪下一團。我們則把麪糰做成餈粑。先在手掌心滾成球形,再用手一壓,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順着中心一邊按一邊轉,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大家熱火朝天地幹着,忙的不亦樂乎。終於餈粑出爐了,我急忙搶了一個,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

我望着美味的餈粑,心想:正是我國這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才造就了餈粑這等美食啊。我們一定要繼續把這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打餈粑作文 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説的就是春節,在我的家鄉福安,過春節有一種習俗,那就是打餈粑。

先備一大桶用木桶蒸熟的糯米飯,再把糯米飯倒入石臼中,加入些許清水,然後一人用巨大的木槌反覆的捶打,一人在一邊用手在木槌抬起的瞬間,用手沾着清水調整糯米的位置。就這樣,糯米逐漸的,越打越粘糊,變成了糯米糰團;再上百次的捶打,變成了還可辨認出星星點點米粒樣的糯米糊;再捶打,再棰打,再上千次的捶打,終於有了一絲餈粑影兒了,似一個大面球,但還是會十分的粘手。再捶下去,整個的,倒像在耍雜兒的了:一人用一巨大的長木槌,去捶打一個不知名的,十分有質感的白麪球,一人在木槌抬起的瞬間用沾了水的手,把微彈起來球團按回臼中。那球是越打越韌。味兒,也按耐不住了,從團中,槌中,手中,漸漸的散發出來了,縈繞在空氣之中這是一種糯米的清香。十分微妙,令人難以形容。

整個打餈粑的過程看着十分有趣又帶着點小驚悸的,因為那手,似乎總差那麼一點就要被木槌打着了,但,就是從差那麼一點兒,一直不帶粘邊的那種,讓人看着,忍不住的揪心。

一個過程下來,少説也要半天以上,現在幾乎只在鄉下還有見。

餈粑打完了,按傳統,是會分給全村人的,因為這個象徵着全村的團團圓圓,粘在一起,萬眾一心!

打餈粑作文 篇14

我的家鄉是湖南省郴州市,那裏羣山壞饒,自然景觀非常秀麗,人們每當過春節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做餈粑。今年我回家過年了,看到爺爺奶奶也在做餈粑。

做餈粑前,爺爺對我説:“餈粑又叫糯米餈、狀元餈,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龍赴京應試,村裏家家户户都送餈粑供他路上吃,並預祝他金榜題名。路上,鄒應龍渴了,喝上幾口清泉,餓了,啃上幾口餈粑。經過長途跋涉到了京都,由於才華出眾,殿試對答如流,寧宗皇帝御筆親點他狀元及第。當他把從家鄉帶來的餈粑呈獻給皇上品嚐時,連皇上也讚不絕口,賜名‘狀元餈’。”聽完爺爺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開始做了,爺爺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兩個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裏不斷地砸糯米飯,隨着不斷地撞擊,糯米飯形成了一大塊潔白的糯米糰,幾輪下來,兩個大男人已累得滿頭大汗,接着,準備一張又長又大的乾淨木板,把糯米飯糰放上來時,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許多個小糯米糰,壓平弄圓就形成了一個個餈粑,最好玩的就是在餈粑上畫畫了,我拿起筆,蘸上顏料,在餈粑上一會兒畫哭臉,一會兒畫笑臉,使一個個餈粑變成了許多個“活娃娃”,趁餈粑熱時,咬一口,一個字-----棒!

同學們,看起來做餈粑的步驟很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做餈粑可是一項技術活:砸糯米飯時,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規律;做餈粑時,把糯米飯糰分成小糯米糰時要小心燙。

今天的收穫可真不少,既增長了見識,有嚐到了餈粑,真是一舉兩得!

打餈粑作文 篇15

在大華,我們燒烤完,又參加了一個活動,那就是做餈粑。

我到那裏時,大人們已經摩拳擦掌準備開始打餈粑了。一個婆婆把煮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裏,又拿來了一個大木槌,打餈粑開始啦!

首先打的是一個表叔,它每槌都很用力不過樣子很狼狽;到我爸了,它用盡了全部的力氣,動作一點也不優美,打了十幾下就不幹了,他的臉上全是汗。大人們就這樣輪着打,最後把表哥推了上去。表哥拿起木槌用力一砸,唉,糟糕!砸歪了。再一砸,又歪了。

把米飯打成了糯米漿後,就到按餈粑了。我們小孩立即分成了兩組,我們這組有我、妹妹、表哥、爸爸和表伯。有兩個人要負責把餈粑漿柔成球,給我們按,按餈粑開始了,先把糯米粉倒在桌上,放上小球就可以開始按了。左一按,右一按,上一按,下一按,反覆按,一個餈粑就做好了。我按了幾個奇形怪狀的餈粑,還按了幾個圓圓的餈粑,按着按着,糯米漿就沒有了。我也快變成個小雪人啦!

今天我按得很高興。

打餈粑作文 篇16

隨着春節的臨近,我們村又開始玩汽巴了。今天我和爸爸也去打麻木感了,但是來的太早了。當我們到達那裏時,沒有人。過了一會兒,慢慢人多了。

開始尷尬了。我看到他們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蒸,説這是做糯米的第一步,我們帶的米飯泡了一天。當它們冒着熱氣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孩子都去玩了。

之後,他們把蒸好的米飯倒進古代的臼裏。父親用一根粗木頭打麻,另一個人一點一點往麻餅里加水。過了一段時間,一個人累了,另一個人繼續玩。我看見兩個人在玩,一個高個子和一個矮個子。然而,高個子很快就失去了力量。相反,矮個子有很大的力氣。很快就準備好了。

接下來,他們開始了第二步切割。切的時候一定要和豆黃粉混合。他們説這樣會更香,我聞了聞,覺得“臭”。後來他們切了,來了好多人,都是來吃糯米糕的。他們可能沒吃過我們楓橋糯米糕!他們邊吃邊説好吃。

也是第一次吃人工糯米糕,真好吃!如果你想嘗一嘗,來參觀我們。

打餈粑作文 篇17

每到春節臨近的時候,爺爺都會為家人做上香甜可口的手工餈粑,那滋味真是好極了。

今天,爺爺又準備開始做餈粑了。首先,爺爺把浸泡過的糯米放進蒸鍋裏蒸熟,然後拿出來放在一塊乾淨的布上開始使勁揉,爺爺説:“這樣子的揉搓方法可以使做出來的餈粑更有粘性,更加香軟可口!”一邊揉,爺爺一邊又灑了一些水在已經變成泥狀的糯米糰上,使它能變得更軟糯一些。待爺爺把糯米糰搓成長條形之後,揉搓的工作終於告一段落,爺爺的`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我連忙拿起紙巾為他擦汗,爺爺高興地笑了。

爺爺把餈粑晾乾之後,切成小塊,然後放在油鍋裏煎至兩面金黃,看得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我夾起一塊餈粑,蘸了糖,迫不及待地往嘴裏送,那軟糯香甜的滋味久久縈繞在我的舌尖。

那滋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打餈粑作文 篇18

假期裏,在外公家,有一天吃過早飯,外公對我説:“楊雨溪,你少有來外公家裏耍,今天我做餈粑給你吃,好嗎?”我一聽高興的差點跳了起來,雖然我吃過餈粑,但是餈粑是怎樣做成的,我還真不清楚,今天我可要弄個明白。

很快,我們準備打餈粑了,外公首先準備好糯米,淘洗乾淨放在温水裏泡上幾個小時,糯米泡好後放在一個蒸鍋裏用旺火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個鋼盆裏,用木棍反覆搗。我和外公開始打餈粑,剛開始搗起來非常輕鬆,慢慢地搗碎的糯米變得越來越黏稠了,搗起來越來越費勁了,弄的我滿頭大汗,幹活少了的表現。但是我們還是很賣力的用勁搗,餈粑終於打好了,大家齊心協力地把餈粑從鋼盆裏拉了出來攤在簸箕上,先還要在簸箕上灑一層米粉,我一看,好大一塊餈粑喲!還冒着熱氣呢!我們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餈粑那味真是又香又甜,軟糯可口!

因為我是一個小吃貨!

打餈粑作文 篇19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去湖南老家看望外公外婆。春節時到離外婆家有一千多米的親戚家打餈粑。

那天早晨,我被早早叫醒,聽説去打餈粑,我很興奮。一路上呼吸着山村清新的空氣,很快就到了親戚家。

親戚對我們這些從新疆遠道而來的客人非常熱情。早早準備好了工具:兩個大木錘,一塊中間有深窩窩大石頭,兩塊木板。大人們把提前兩天泡好的糯米蒸熟,每當蒸好一鍋糯米,我都會跑過去吃一點。我們再把糯米倒入石窩窩裏,用力的砸成餈粑。接着把餈粑揉成餈粑團,當一團團白白的餈粑整齊的擺放在木板上,上面又蓋上一塊木板,我們幾個孩子站在木板上開始壓餈粑。歡笑聲迴盪在小院中。

香香糯糯餈粑讓人流口水。如果在餈粑上放上豆腐乳或者蜂蜜,餈粑就會變得更香更好吃。我不止知道餈粑的做法,還知道餈粑的儲藏方法:就是把餈粑放到冷水或冰箱裏。

那是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我吃到了盼望已久的餈粑。

打餈粑作文 篇20

“臘二八,打餈粑”,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間習俗。每到農曆臘月二十八,農家庭院熱鬧非凡,幾家人合夥打餈粑。為什麼要幾家人合夥呢?因為打餈粑必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幾家人在一起打餈粑,你一定會擔心弄錯吧?別擔心,他們自有辦法。他們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裏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這一天,院子裏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興,大家先分好工:婦女們負責蒸米,力氣大的男人負責把蒸熟的米搗爛,老年人則負責定型,至於小孩子嘛,主要是幫忙遞東西,或者在一旁“搗亂”。

分工完畢,大家各司其職。婦女們將頭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後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裏,倒進碓窩,兩個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勁搗。待搗爛成泥之後,兩人人完成後續工作——定型和印花。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強,容易粘在手上或擱板上,所以必須準備一些芡粉防沾粘。眼看糯米搗好了,幾位老人連忙抓點芡粉放在手心裏搓一搓,準備做餈粑。一位老人像揉麪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條狀,分成小團,幾位老人連忙各抓一團去做。他們把米泥放在擱板上揉揉,拍拍,就像變魔術似的,幾下子就把糯米糰變成了圓溜溜的大餈粑。然後把餈粑交給“美容師”印花。給餈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種圖案,有花鳥,雙喜和“福”字,還有“龍鳳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只要把餈粑放在印盒裏,用手板按一會兒,精美的圖案就印在餈粑上了。

正月裏拜年,別的可以不帶,但餈粑少不了,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説拜年帶上餈粑才成敬意。

餈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土家人尤其喜歡把餈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進甜酒裏煮了吃。

餈粑的儲藏方法也很簡單,直接把餈粑泡在清水裏,過幾天換一次水,好幾個月都不會變質。如果實在擔心時間太長餈粑會壞,就把它切成薄片曬乾,再用食品袋裝着,放進冷藏室,以後炸了吃。

正月來到恩施,走進土家人的廚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裏,躺着白花花的餈粑,饞得讓人流口水。

打餈粑作文 篇21

冬至節氣早過了,天氣非常陰冷,一連好幾天,難得見太陽。田地裏的活早就歇了,人們貓在家裏,也懶得出去。這些日子裏,最要緊的事就是打餈粑。

打餈粑是平常農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餈粑就意味着要過年了。父親老早就説,機器打的餈粑有股子鐵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請來,一家人都出把力氣——自己打。

我長這麼大了,還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打餈粑,特別好奇,於是天天跟着父親,看他在忙啥。

石頭鑿成的粑缸是現成的,就在老屋的門背後卧着。父親早就將它清理出來,並洗得乾乾淨淨。當他滿懷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樓。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過的粑棍時,才發現那些木頭棍子早就爛得不堪用力。不過這也難不倒父親,父親本就是一個半邊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鋸、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樹新做的粑棍就妥妥當當了。

白得像雪一樣的糯米被母親淘洗乾淨。父親一邊把一個人也難以抱得過來的木甑架在上滿水的鍋裏,一邊讓我在灶下使勁地往灶膛裏塞着棉稈、劈材,灶膛裏一片光亮,紅紅的火苗撲哧撲哧地舔着黑乎乎的鍋底,時而衝出灶口,差點就燒到了我的眉毛。鍋裏的水很快開了,騰騰地冒着熱氣,母親挽起袖口,用鐵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進去,最後用木鍋蓋蓋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間,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脱了棉襖,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飯蒸好了,叔輩們抬出飯甑,將米飯倒人粑缸中,大家圍着粑缸一陣亂摁;摁了一陣,大家又圍起來左轉一轉,右轉一轉,末了又是一陣亂摁。

粑終於摁好了,父親從面盆裏取出浸過水的白麻布,將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團一團的,擱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鋪好一層炒米粉,案子裏面還擱着糖罐。我知道,這先揉出來的餈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給左鄰右合的。到澱粉拿上來的時候,揉出來的餈粑才是留着過年及平時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飯很快就變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塊又一塊的餈粑,讓人的心裏覺得愜意和滿足!

屋外寒風冽冽,屋內紅紅火火,我想,這也許就是農家日子的味道吧!

打餈粑作文 篇22

祖源村是一個被羣山環繞的小山村,我們坐着車子,走盤山公路進村。盤山公路有許多轉彎,還時不時有急轉,我們像是在坐過山車一樣驚險刺激。盤山公路右邊是深深的峽谷,左邊是高險的山峯,好像隨時都會掉下去。

吃過午飯,我們準備去一個農户家打餈粑。我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聞着草木的清香,聽着鳥兒們的歡歌,路邊全是農田,四面都是羣山環繞,田裏種着山芋、大冬瓜和南瓜……真是應有盡有。

剛走到農户家門前,我們就聽到了一陣“嘭嘭”的聲響,我仔細一看,一位阿姨正拿着一個大錘子,敲打着木桶裏的芝麻,芝麻越打越碎,香味就越來越濃,我們都饞得流口水了。阿姨把芝麻碎倒入盆中,放在一邊,阿姨説這是做餈粑時要用的。

過了一會,阿姨端來一鍋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倒入木桶裏,拿起木錘子,使勁地捶打起來。我看了,很納悶:不就是一個木錘子嗎,需要那麼費力嗎?於是,我就躍躍欲試,想試一試打餈粑。等我一拿起錘子,才明白我原先的想法是錯誤的,原來木錘的前端是鐵皮包裹的,十分重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舉起來,再砸下去,一下、兩下……我的額頭就冒出細密的汗珠,第三下我已經舉不起來了。

後來,每個人都去試了試,其中最逗的是一位叔叔:他使勁地舉起大錘子,大家都認為他會把糯米打出去,當時全場鴉雀無聲。誰知道,他的動作威武,砸下去卻沒有一點聲響,哈哈哈,全場人都笑得前仰後合。

在我們的捶打下,一粒一粒的糯米飯變成了軟軟的糯米糰,這時餈粑就打好了,接下來就是做糯米粑粑了。把糯米糰揪下鴨蛋大小的一團,在手心裏沾點水,把麪糰拍成一個圓餅,讓它在芝麻碎裏滾一滾,再蘸上白糖,一個芝麻餈粑就大功告成了。我做了兩個餈粑,自己一個,媽媽一個。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糯的,有芝麻的香味和糖的甜味,真是太好吃了。

這次打餈粑的經歷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像看上去那麼簡單,不親身經歷你就永遠不知道其中的辛勞。就像《小馬過河》的故事一樣,小馬不去試試,就不會知道河水的深淺。

打餈粑作文 篇23

“四季發財,啪啪,五穀豐登,啪啪……”村子裏傳來了漢子們一聲聲粗獷的吃喝聲。八成是又有了什麼喜事。愛湊熱鬧的我不由自主地尋聲找去。噢,原來是一羣大伯大嬸們在準備年貨——打把把,難怪這麼熱鬧呢!

説起打粑粑,可有些講究呢。到了臘月二十三四,預先約定好的幾户人家,抬着早已浸泡一天一夜的飽飽脹脹的糯米湊到了一起。大嬸大嫂們主管燒火,蒸糯米飯。只見屋子裏一股股白霧騰騰上升,糯米飯的特有香味便瀰漫開去,引來了各家的小淘氣,一雙雙小手迫不及待地搶着揭鍋蓋,看見顆顆白似珍珠的糯米飯,口水都不斷往下滴。

“我要……”的“要”字還未落音,只聽見“喲”一聲,兒個身強體壯的漢子,將那晶瑩透亮的糯米飯倒進了早已刷洗乾淨的圓台形石槽裏。接着只見那紡錘似的把把錘上下揮舞,於是,渾厚的山歌聲、號子聲叫得小山村似乎都在顫動,小淘氣們不再要糯米飯了,一個個張大嘴巴,瞪大眼睛,瞧着、瞧着。

那些大嬸大嫂們更是忙乎,她們熟練地將打好的把把揉成圓團,再用手把它們壓扁得像十五的月亮。然後用力摔到一塊木板上晾着……

俗話説,“三個女人一台戲”這話不假,聽,那不就是。

“大嫂,打了幾鬥米呀?”

“要打幾鬥呢,誰還希罕這個?只是過年了,也做了個團團圓圓的小東西;討過吉利歎。”李大媽得意地回答説。

“她家去年蓋了兩層的樓房,還愁麼個(什麼)?”

“是的。他大伯在城裏哪樣沒有?前天帶信來説,幾年沒吃餈粑了,想嚐嚐……”

“我啊,不像你們那樣,富得流油吃不下去。往年,總想好好地飽吃一頓,就是沒得,現在家裏彩電、電風扇洗衣機這些用的樣樣都買起了,想吃點麼個也沒愁。”只見那胖嫂肉嘟嘟的大手一拋,一個糯米糰便飛進了她的嘴。

“你這餓婆,小心給噎死唆!哈哈哈……”

“莫亂講,好日子才開頭呢,誰捨得死呀!哈哈哈……”

“好年頭就有好兆頭,好兆頭又有好年頭……”那邊的張大媽插不上嘴,乾脆打開了她那嶄新的影碟音響。那唯恐天下不亂的小淘氣們便合着節拍,扭起屁股來,嘴裏還奶聲奶氣地哼着,把大嬸大嫂逗得笑彎了腰。這笑聲,歌聲在小山村上空久久迴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zuowen/mjvo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