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作文 >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9篇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9篇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1

代代人的堅守,代代人的傳承,代代人的喜愛,皆是不變的情思。

——題記

我第一次看戲,是一個傍晚,在那個蟬鳴兒消退的季節。

放學回來,就看見村口的小廣場上,搭起了戲台子。台上三兩個人,台下三兩個人,急急忙忙地來來去去。一旁角落裏,站着唱戲的人。儘管穿上了戲服,可還是他們自己的樣子。還沒到家門口,就見奶奶挎着兩個板凳,提着一個小水壺,出了衚衕口。奶奶看見我,招了下手,我便小跑兩步過去。“丫頭,今天戲團下鄉,你先回家吃飯,我去佔個好位子。”

以往隨奶奶聽過幾齣戲,可還未親眼瞧過人唱戲,心裏滿是期待與好奇。就好像一個上了鎖的小匣子將要被人打開一樣。我趕忙吃了飯,跑去小廣場。

傍晚還有些許悶熱,隨着月牙兒升起,熱氣就漸漸被驅走了。人卻越聚越多。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們搬來凳子看戲,孩子們則從家裏拿來自己珍藏的“寶貝”,湊在地上玩耍。在村子裏,晚上看見東西可不容易。靠着月光和戲台子上打下來的燈光,還有一雙敏鋭的眼睛,終於找到了自己先前放下的凳子。我沒和奶奶坐在一起,而站在了廣場末角人少的地方。

人們不再鬧鬧嚷嚷。戲,終於開唱。

我自是不知不懂戲,不過是咿咿呀呀,道來故事罷了。可台上人一現身,我便驚奇了,竟能如此漂亮。先是一抬腳,一落足,彷彿踩在雲端,行過之處,灑滿此刻夜空中的繁星。而後一起手,一落袖,又好似入了仙境,拂過之處,朦朧中生出幾枝輕盈乾淨的梨花。一雙清如水的眸子,深處盡是柔情;眉如柳葉,眉間點綴絲絲哀婉。微微開脣,不覺她用力,恰似和煦春風,恰似潺潺流水的一抹悠揚,便傳入耳中,散開在這個夜晚。

於我而言,這不再是一齣戲,而是一片景。細雨斜斜,灑在心田。梨花香撲面而來,遠處墨色的連山,近處青色的竹林,炊煙裊裊,讓人心醉。一曲終了,情思仍在。

散場,和奶奶走在銀色月光下。

“丫頭”,奶奶緩緩開口,“我年輕的時候,常聽戲、看戲。忙一天,累一天,就聽見咿咿呀呀的聲兒,心才放鬆下來。這唱戲的人啊,就跟天上的星星似的,都守着自己的雲。”

很奇怪,打那以後,我竟迷上了戲,至此。

一代代的台上人,唱着前人的故事,唱給後人聽;一代代的台下人,聽着前人的故事,聽着後人唱。這份情思啊,隨着永恆的時間,永遠不變。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2

踱於長廊,獨見屏台微亮,欲掀袖近望,卻揮散一地螢燭,襯着頁頁文字,燃起一段過往。

不知情從何起,卻一往而深。牙牙學語之時,你就陪伴左右,我眨着懵懂雙眸,望着你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頑皮可愛轉瞬成“怕得魚驚不應人”的幼年小童,我也一直追隨左右,不知怎地,你總是那般捉摸不透,跌跌撞撞地走在時光長廊,焦急地呼喚:“你在哪呢?”

我猜,你躲在了我那條鮮豔紅領巾上,伴着風兒晃呀晃,漾進春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中;躍於“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魚羣間;立在“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之上,待風停了,雪化了,你又彎了眉眼述説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伏在窗邊,靜聆你給我牽來的串串笑音,繞於心裏。

我猜,你藏在了樹葉的縫隙裏,一定是沐了陽光的那角,否則,我怎會不自主地抬眼,好讓眸間刻映這片方向?立於教室,你就在對面的樹上,使勁兒搖了樹枝,好讓耀陽暈入眼底,反射一片粼粼湖波,聽得“桃花潭水深千尺”外的隱隱踏歌,“楊柳青青江水平”的鬱然之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滿心暢然。待浮華散去,“多少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慷慨氣魄燃出一竄星點火光,轉瞬燎染了整片原野!悲情,幽歎都在一場紅色洗禮中化為灰燼,隨虛塵終落入名曰歷史的歸土,卻封不住一股情思繞成線破土而出,我伸出手任線圈圈纏指,在最後一抹光中縫入心間,我睜開雙眸,只餘桌角的書卷與半斷嬌花“莫待無花空折枝”,是你去下一個旅行前贈我的禮物。

我猜,你不小心落入了校園的喇叭,不然怎會把我與你的祕密散在同學們的腳步裏?於是這不再是祕密,同學們誦着“春花秋月何時了”,歎着“江山如此多嬌,引多少英雄盡折腰”,我無奈地笑着,默唸皆是“天涯讀書人”。這一次,我找到了你,我抱怨着你的失信,你卻笑答:“一切從未變過,我也是,一直在你身邊,從未離開。”驚覺張望,那條綿長情思,不知何時早已繞進每個人的心裏。

待螢燭熄滅,輕拾小折,拂書笑望,情思是,你是,是那永不會變的,詩意。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3

我的書桌上一直放着一張照片,是我百日的時候媽媽吻着我小腳丫逗得我咯咯地笑,感謝攝影師抓住了這精彩的瞬間,説是書桌,其實就是一塊大木板搭在壘起的磚頭上供我學習看書的地方,農村人,有這我很知足。

小時候爸爸在外打工,農活自然由媽媽承擔,幾畝薄田,硬是把俺媽鍛鍊成了行家裏手,凡事她不甘落後,挖蒜時她連滾帶爬、插秧時她行雲流水、割麥時她鐮刀舞翩躚,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農村人的身教勝似言傳,農閒時,我最愛在牀上聽媽媽講故事,高中畢業的媽媽,文學功底深厚,一旦講起來,那是眉飛色舞,沉醉劇情,或柔聲細語;或愛憎分明,動情處淚眼朦朧,高興時開懷大笑,最後總不忘撓我腳心一下,感覺癢癢地,把我拉回現實。

總感覺家裏的錢很緊張,買化肥、農藥媽媽還經常賒賬,種田靠天吃飯,下雨,媽媽擔心農作物被淹;天晴,媽媽害怕農作物旱死。媽媽的表情就大蒜的行情表,只有我能讀懂媽媽的內心,就是希望我出人頭地,不再重複她的足跡。

我還算爭氣,國小我的成績一直優異,我真的很懶,國小六年腳趾甲都是媽媽幫我剪,洗完腳,我把腳伸到她的懷裏,獨自看書,媽媽彷彿是在完成一件藝術品,輕攏慢捻抹復挑,末了還把我胖腳丫放在鼻前聞聞,説好臭噢,逗的我嘿嘿地笑,真是我今生不再有的享受。

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中學,離家了,住校了,很不習慣,12歲的我想念媽媽,晚上也懶得洗腳,淚水時常濕透枕巾,渴望週末、放假、休息,各種的不適應導致我成績下滑,一次週末我睡在牀上不想去學校,無論怎麼説,我就是無動於衷,媽媽最後用樹條狠狠地抽我的腳,最終我屈服了,上了公交,發現後視鏡裏媽媽在擦拭着眼角。

八年級的時候我成績就再也沒有下來過,我花的錢帶着媽媽的體温,我吃的飯含着媽媽的汗水,月假的時候,媽媽還想替我修剪腳趾甲,她不知道孩兒已經長大,她很難再攬腳入懷,只是在睡前,摸摸的我腳丫,問問我的家長裏短。

真快,馬上就要會考了,聽説今年人數多,競爭力大,我莫名地緊張了,和媽媽通了電話,她聽出了我的焦慮,那晚她接我回家,把我的腳攬在懷裏,和我説着悄悄話:孩子,無論你最後考的結果是啥,在媽媽眼裏,你都是那個最棒的娃……

我扭過頭,看了一眼桌前的百日照,淚如雨下……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4

“留住一段記憶只是片刻,懷念一段記憶卻是永遠。”——《星空》

藍藍的天映在綠綠的水裏。也變成了綠色,水天一色,好不美麗。

那是記憶中的湖。

老家的老宅前有一個大湖,“翠湖”,人們這樣喚她,像喚着心愛的小女兒似的。

兒時同奶奶生活在一起,大湖也成了碎片中最亮的剪影。我常趴在窗台上看翠湖,遠遠的,亮亮的,清清的,像未經雕刻的天然玉石。沒有人工的調和,更顯質樸美麗,一碧如洗的天空藍寶石似的。悠悠的白雲,慢吞吞地晃着,吐出淡淡的水氣。在無盡的遠方,綠色和藍色漸漸纏綿。搖着搖着就走在了一起,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水。

我喜歡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湖邊,雙手托腮,微閉眸子。細聽一隻鳴蛙的高唱,一隻小蟲的囈語。

“噔!噔!蹬!”奶奶拄着枴杖慢慢走來,把小小的我抱在懷裏,粗糙的手掌撫着我的臉蛋。奶奶一生操勞,撫育四個兒女,老來無伴,歷經滄桑。手上是老繭,推着老繭,皮兒翹起,深深的手溝中有常年洗不掉的泥垢。而我呢,水淋淋又嬌嫩肌膚,用奶奶的話説,軟的能掐出水來,那經得住奶奶的撫摸,又疼又癢,似有一股股的電流經過,我笑着掙脱。一來二去便鬧在了一起,從村口望去,便成了這樣的一幅畫面。

夕陽西下,在湖面上耀起層層粼波,金光閃閃,美麗動人,反射着依偎在一起的祖孫倆微風吹動,拂着衣襟,髮絲。湖邊的蘆葦輕輕搖動,整個世界都那麼安靜。

我想到了一個詞:歲月靜好。

長大後,時間的轉軸運動得稍快了些,不常回去了,只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奶奶接電話的速度越來越慢,抱着電話“喂,什麼的”次數越來越多,口齒不再清晰,思維不再靈敏。我知道,奶奶老了。

老家要拆遷了,爸爸獨自前去接奶奶來我們家,爸爸拍了幾張照片,其中就有我兒時日夜望着的翠湖。它不再青翠,變得灰了,渾濁了,湖上堆積着垃圾,泛出令人作嘔的油花。就連天也是灰的,不見了白雲,不見了飛鳥,更不見了蛙鳴。若不是湖旁五顏六色的垃圾,興許我會以為這是一張黑白照片。這是我記憶中的翠湖嗎?依舊是水天一色,但,卻是,灰色。

從前的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可從前的水,很清,天,也很藍,心中的那個人也只在夢中相見。

我念着翠湖的心沒變。它依舊是那個藍藍的天被映成綠綠的美好的畫面,依舊能牽動我的心絃,勾起我的情思。故鄉,童年,大湖,一切的`一切,都被我深藏在青藍色的記憶裏,永恆着,美好着,温暖着,永遠不能忘懷。

故鄉,永遠不變的情思!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5

又是一年春天,微風拂來,撲在臉上,帶來了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童年的回憶便隨着這花香重新湧上心頭。

四月,家鄉的槐花盛開,像是下了一場白得耀眼的大雪。正是花開最美的時候,一簇簇的槐花裝飾着每家的院落。小時候的我,最喜歡呆在院子裏,看着灑滿一地的星星點點的槐花瓣,不停地跑着,嬉鬧着。

一到這時,奶奶就到鄰居家借一把梯子,架在槐花樹杈上,樹上的槐花也開的飽滿,有的伴着風,輕輕一碰便會掉落在地上。奶奶拿着籃子,慢慢的邁上梯子,梯子上一伸手便能夠到槐樹枝,手指從小枝的底部往上一捋,便採下一枝的槐花。急切的我連忙跑進屋搬出個小板凳踩着,仰起頭看着奶奶的身影在樹葉間若隱若現。奶奶靈巧的雙手在樹枝間穿梭着,籃子裏便不斷的掉落着槐花,不久便裝滿了一籃。“寶兒,接着!”奶奶一吆喝,我便立馬接過籃子,籃子裝滿了,但是卻很輕,我穩穩當當的跳到地上,懷裏的槐花散發出一陣一陣的香味。我胡亂抓起一把槐花就塞進嘴裏,樹葉微微有些苦澀,但是花卻有一絲甜味,我慢慢的咀嚼着,脣齒間縈繞着香味,心裏也樂滋滋的。

採下來的槐花,分成兩半,其中一些拌上些麪粉蒸一蒸,是道美味的菜餚。剩下的一半,奶奶來做我最喜歡吃的槐花餅,把槐花洗乾淨,拌上金黃的雞蛋和麪。槐花在碗裏十分聽話,配合着奶奶旋轉,而我總是站在旁邊痴痴地笑着,看着奶奶把麪糊放到熱油裏,直到慢慢的變成金黃色,院子裏到處瀰漫着香味。“可以吃啦!”奶奶笑着遞給我一個盤子,盤子裏放着一張圓圓的槐花餅,我趕忙咬上一口,剛出鍋的餅燙的嘴巴不敢説話,卻讓心裏暖暖的。,那是春的味道,是愛的味道。

今天的桌上,又擺滿了豐盛的菜餚突然,看到了那放在角落的槐花餅,坐在我對面的奶奶,依然是那個笑容,“今天有槐花餅啊!寶兒最愛吃了!”“好。”我夾起一塊餅,心中的情緒翻滾,還是那故鄉的味道,還是那愛的味道

形形色色的事物在世界中瞬息萬變,但那充滿愛的槐花餅,卻是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6

故鄉的小村莊藏着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那是個收麥子的季節。父親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就早早起來磨好了鐮刀,買好了煎餅油條。吃過早飯,趁着太陽還未出來,我們就走向田野。

黃金鋪地,老少彎腰。在收穫的金色斑紋之中,我的父老鄉親們早早就分散在地裏弓腰割麥。

一色的金黃包圍着村莊,四通八達的道路是村莊呼吸的氣道。我一蹦一跳地走在小路上,時不時有長輩笑着説:“你不能多割麥子呀!你還小,別累着。”鐮刀揮舞沒多會,那些先前湧上心頭的詩意很快就退化了。麥稈上的灰斑撲到你的身上。只要是裸露的手臂,一會就變了色。麥芒時不時探出尖尖的刺撓你兩下。父母親不時讓我休息。停下來後,我就趕緊尋找麥茬地裏忙忙碌碌的小蟲,逗着他們玩。這時候,勞累已經被拋到腦後。

有一年湖裏的麥地遇到洪水。麥子在大水中奄奄一息,只露出不長的麥穗在水中張望。村人不得不在水中割麥。鐮刀下水,刷刷的水聲攪動着水和麥子的世界。沉重的麥個子滴着嘩啦啦的水,那是世界上最重的麥捆。爸爸把家中的兩塊門板也卸了下來。我和他一人拉一塊,在擁擠的水道中前進着。我拉着拉着,就遊了起來。跟着大人來的小夥伴們在河道里打起了水仗,水花四濺。這些“小螞蟻”來回搬運着麥捆,還不忘着玩樂。

夏季的場地,聚集了忙碌的人們。收穫後鍘過的金黃的麥秸平攤在場地上,圍成一個圓圓的圈。爺爺牽着餵飽的牛繞着場地轉圈子。時間一分一秒地走過,厚厚的麥草被碾壓成扁平狀的光滑麥草,麥粒被石磙碾下悄然藏在草層中。我拿着一把叉子在圈子的周圍把碾出圈外的麥草麥粒撥到圈內。爺爺一邊和我説話,一邊和那頭老黃牛拉呱。

寧靜的夏夜,場地上多人露天看麥。勞累一天的農人嘮嗑一會,交流下當天的收麥情況,聊聊夏季種啥,拍打着蒲扇驅趕着蚊子,慢慢睡去。我依偎在爺爺身旁聽着他如雷的鼾聲,數着天上的星星。

這也是收麥子的季節。黃金鋪地,機器彎腰。突突的收割機代替了鐮刀,也帶走忙碌的記憶。打麥的場地沒有了,年邁的老人騎着電動車跟着收割機轉悠。沒有了割麥的勞累,村人也無需像以前那麼操勞。

走在意楊圍繞的小村外圍的路上,看着曾經的麥田和打麥的場地,我突然感覺村莊瘦了,瘦骨嶙峋。瘦瘦的村莊後,藏着一個童年的我。

這裏,我小時候的樂土。這裏,有我童年的記憶,藏着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7

時光如水,漫過眼簾,從新苞吐蕊到葉綻荼蘼。而潮起潮落之中,唯留我永遠不變的情思。

四月春已至,一片片嫩葉才剛剛探出頭來,花兒們便已爭先恐後地綻放了許久,灼灼桃花粉嫩櫻花在整條街道暈染開來,我忽的想起了沙棗樹那淡黃色的小花。

小時候我家院前就有棵沙棗樹,灰綠的葉片,十分低調,而他盤虯的枝條是歲月的證明。我總是喜歡爬上去,趴在它與地面幾乎平行的枝幹上斜瞪着小腿,每次玩的盡興,睡着了,醒來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奶奶那張温柔的笑臉。

沙棗樹的花盡管開得小巧,但綻出的沙棗卻總能綴滿樹枝,那時奶奶便會帶着我去摘沙棗,每當奶奶抬頭摘沙棗時,我總會偷偷的撿幾個囫圇塞到嘴裏。酸酸甜甜的,美味極了,果肉沙綿軟糯,吃完脣齒間還留有香味,令人回味無窮。然而這點小動作又怎能瞞過奶奶,她只看了看我,不説話,轉過頭,接着摘正當,我準備再偷吃一個時,奶奶突然説:回去要洗洗啊,不然吃了會壞肚子的。我當即應道沒錯,洗乾淨再吃。還是白的甜些,紅的有點酸啊!奶奶説。就是,我剛剛嚐了一個紅的,又酸又澀。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説完我就愣住了,怯怯地朝奶奶看去,發現她也正笑盈盈的看着我,相顧無言,繼而我們又都笑了起來。

也只有奶奶能治得住我,又讓我心甘情願被收服了,心靈手巧的奶奶常用沙棗給我做些小零食,這使我對那些外面賣的袋裝食品毫無興趣,有段時間我迷上了小賣部的一種汽水飲料,每天都要來上一瓶,為此,沒少數落我,而奶奶沒説什麼,只是第二天早晨我去背書包時,發現我的水平是滿的,打開一看,僅適用沙棗和葡萄乾熬成的飲料,自那以後,我再未碰過那種汽水,而每天水瓶裏的沙棗飲料,則是我最大的滿足。也只有奶奶能治得住我,又讓我心甘情願被收服了,心靈手巧的奶奶常用沙棗給我做些小零食,這使我對那些外面賣的袋裝食品毫無興趣,有段時間我迷上了小賣部的一種汽水飲料,每天都要來上一瓶,為此,沒少數落我,而奶奶沒説什麼,只是第二天早晨我去背書包時,發現我的水平是滿的,打開一看,僅適用沙棗和葡萄乾熬成的飲料,自那以後,我再未碰過那種汽水,而每天水瓶裏的沙棗飲料,則是我最大的滿足。

後來我們搬家了,再後來奶奶也離開了那棵沙棗樹,或許早已不在了吧?其實生命有時就是如此,下一刻無法預料,上一秒又無力改變閉幕,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春天沙棗樹下那温柔的笑臉,那是我埋藏在心底,從未改變的情思。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8

一蓑,一笠,一漁翁;一撥,一撐,一劃動。人動,影動。抿一口酸酒,米香流連舌上。青瓦素牆,一點,一潑,一酒,變成了通住江南的路。

我想,那時正好是天雨初春時節,江南的初春會不時淅淅瀝瀝下點小雨,聽着那砸在灰青瓦上又順着飛檐滑下,砸在撐着的油紙傘上的聲音,別提多叫人心曠神怡了。風兒微起,拂過了清溪,不知誰家樹枝,在雨中開了蜀錦。雨,順着從天搭到地的橋來到了江南。

青石板·路

在這樣氣温正好微風不躁的時候,撐一把油紙傘踏進江南青冷古樸的小巷,和着鮮綠的青苔,顯得悠遠寧靜,彷彿在訴説着什麼。我不禁放慢腳步。一陣丁香襲來,我看見了戴望舒筆下結着哀愁的姑娘,素白的手指捏着傘柄,太息般的目光直視前方,丁香般的惆悵縈繞身旁,是那樣清冷悽清又惆悵,直至她走遠,到了路的盡頭——頹圮的籬牆,我才悵然回神。雨稍止,懷着愁思,踏着滿地殘花,來到了江邊的烏篷船上。

江南水·路

青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的水是柔情的,伴着船槳的咿呀聲劃出層層碧波盪漾。風輕輕柔柔拂過指尖,把那浮在水面上嫩碌的柳枝也惹得浮動起來。穿過玲瓏的小橋,看岸邊遊人如織,不禁想起柳永筆下的江南。煙柳畫橋,風簾綴著,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現今雖不如當年盛世,卻也能體會一番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的滋味了。

青瓦黛牆,雨打青石。煙雨江南,夢迴前朝。

直至夕陽籠罩,給所有景物鍍上一層金光,晚霞在天邊翻滾,小鎮靜靜地矗立,用無聲的眸子注視着,待黑夜降臨。白馬秋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每一份柔情的骨子裏都藏着不為人知的悲寂與蒼涼。

江南的美與愁都浸潤在它的水中,都浸潤在它的古樸韻味中。每一條路,都鐫寫着古樸江南的詩情畫意;每一條路,都記敍着歷經艱辛的江南時光的哀愁憂思。月橋花院,瑣窗朱户,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能不憶江南?

那雨,那水,那夕陽,那青石板……一紛紛的情絲,聯結成那通往江南的路。

永遠不變的情思作文9

記憶中對故鄉的眷戀永遠不變。

興化戴窯是我的老家,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河道多,成了那裏的第一大特點,而且那裏的水綠,綠得深沉。打漁人在早晨晨霧未散盡的時候便撐着一葉小巧的、兩頭上揚的小舟出沒在水面上。我喜歡看他們在霧中那若隱若現的身姿,打漁人的雙手靈巧地用一根細而長的竹竿驅着小舟在水面上自在地移動。他們一揮臂,那漁網便像煙花綻放的樣子落入水中。興許是那時的魚兒剛剛睡醒,昏昏沉沉地就被撈上來。他們將裝滿魚的網放在小舟上,再一條一條的裝進籮筐裏。這時,打漁人那黝黑、滄桑、皮膚簸皺的臉上不禁溢出一種滿足的笑,我想,這便是打漁人的幸福吧。他們撐着舟離去,在水面上泛起兩道波紋。

船走了,可打漁人的幸福久久地在我腦中寄宿下。

貫穿小鎮的一條步行街,是這水鄉最熱鬧的地方。這兒人多,店也多。往裏走,那中段必會有個小攤,是賣糖畫的。賣糖畫的人是個和善的老頭子,你給他一元錢硬幣,他用那青筋裸露的手接過,丟進腳旁的泡沫盒子裏,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然後,他用同一隻手,握起一把勺,往糖漿鍋裏一送,盛出一勺金黃色的糖漿,將它們均勻地傾瀉在鐵板上,用它作畫一個漂亮的圖案:或是鳥獸魚蟲,或是神話中的人物便呈現出來,在我記憶裏那人手下的糖畫包羅萬象,無奇不有,可讓人羨慕了。再往上放一根竹籤,等上一小會,那老頭就會遞給你一幅糖畫兒。小心舔,慢慢慢舔,那味道便成了童年的回憶,淡淡的甜永遠留在我的舌尖上。

興化的大閘蟹也是鼎鼎有名。

在婆婆家能嚐到最美味的蟹。當涼爽的秋風吹過這裏,便正是螃蟹肥嫩時,從菜市場採購最新鮮的蟹回來清蒸後,用筷子的一頭插進蟹身與蟹殼之間,翹開,那裏面的蟹黃與蟹膏定讓你讚不絕口,濃濃的香彌散到屋裏的每個角落,蟹身裏的肉嫩、白、鮮、滑,配上醋和生薑粒,分分鐘抓住了我的味蕾。

故鄉的一切是那麼誘人,讓人眷戀,它承載着我兒時看打漁人捕魚、嘗香甜的糖畫、品肥美大閘蟹無憂無慮的記憶,寄託着我對它無比愛戀、懷念的情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zuowen/54eq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