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語文 >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科學規範的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

(一)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經度之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1)這段文字説明的內容是

(2)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句,這段文字是按順序解説事理的。

(3)用大連和北京、濟南和煙台相比有什麼作用?

(4)文中運用了等説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麼表達作用?

(二)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

(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

(4)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

(5)是否能將趕快種穀子後邊的句號改為分號?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為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

B.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穀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裏説。

C.不能。因為前者説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後者説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D.能。因為三句都是在説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係,杏花、桃花和布穀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6)本段説明的內容是:

(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説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係?

(8)本段的説明順序是

(三)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地沉睡中(A.清醒B.甦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翩然:

3.這段文字的説明對象是()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説明順序是,主要的説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麼?

6.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這樣寫好在哪裏?

7.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麼?這樣命題好不好?為什麼?

8.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麼意思?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説明什麼道理?

(四)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7.本段描寫自然現象的順序是。

8.將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所表示的意義寫在句後的括號裏。

①各種花次第開放()學生不要亂花錢()

花言巧語迷惑人()爺爺的眼早花了()

②到了秋天,果實成熟()這條路,小王最熟了()

俗話説:熟能生巧()他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

③年年如是,周而復始()是毒草就必須進行批判()

要學會明辨是非()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候()

9.本段描寫的`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是為了説明什麼?

10.課文中説,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沒有大自然的語言?試舉例説明。

11.文中年年如是的是為指示代詞,請説明它指代的內容。

(五)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2.本段採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扣住了什麼來舉例子?

13.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的禾指的是什麼?

14.本段説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畫出關鍵的詞語。

15.本段語言有什麼特色?

(六)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A)的日數因季節的(B)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1.給文中A、B兩處分別選擇恰當詞語。(1)差別(2)差異A()B()

2.給文中①②兩處選擇恰當的連詞()A.雖然但是B.由於因此C.可是因而D.但是所以

參考答案

(一)

(1)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2)①;概括到具體(邏輯)(3)説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4)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5)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

(二)(1)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2)榮枯去來(3)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3)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4)①傳語②暗示③唱歌

(5)A.B.C.D.(6)以實例説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7)①杏花開了②桃花開了③布穀鳥開始唱歌(8)邏輯順序

(三)1.BAC

2.銷聲匿跡:這裏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A4.時間順序;舉例子

5.不行。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

6.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説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説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8.(1)次第,一個接一個。(2)説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裏,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

(四)7.時間順序

8.①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費用來迷惑人的模糊迷亂②長成知道得清楚熟練程度深③這樣是(判斷詞)正確正是9.説明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10.有;例如燕子歸來。11.本段前面的內容。

(五)12.扣住了第①句話。13.指稻秧。14.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15.生動。

(六)1.A(2)B(1)2.D3.(1)強調説明相差數少(2)表示春天短促4.C5.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

看完這篇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同學們是否都這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呢。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2

閲讀《大自然的語言》選段,回答小題(8分)

①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②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小題1:這兩段文字的説明對象是什麼?主要使用了什麼説明順序?(2分)

小題2:結合第①段內容,説説劃線詞語“次第”的作用。(2分)

小題3:第②段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2分)

小題4:為什麼説“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物候(現象)。(1分)(答“大自然的語言”不給分); 時間順序(1分)。

小題1:“次第”是一個接一個的意思,修飾限制“開放”,突出強調了各種花是有序的、一個接一個開放的(1分),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小題1:第②段畫線句運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1分),把花香鳥語,草長鶯飛比作大自然的語言(0.5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地説明了物候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有吸引力(0.5分)。

小題1: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自然現象和氣候有密切關係(1分),它們好像在用語言提醒農民據以適時安排農事。(1分)。

小題1:本題考查説明文的對象以及説明順序。説明文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小題1:本題考查説明文語言的特點。解答此題時一般方法:解釋+分析+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在分析效果時必須聯繫具體的'語句。(注:不解釋“次第”的含義不扣分,但建議在教學中要求對詞語的含義進行解釋。)

小題1:本題考查説明方法以及説明方法的作用。答題方法為:説明方法+説明對象的特點。

小題1:本題考查閲讀文章的能力。解答此題一定要結合上下文。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3

別以為人才説話, 大樹如果被砍倒,

大自然也有語言。 你會把年輪發現一一

這語言到處都有, 一年只長一圈,

睜開眼你就能看見。 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看那天上的白雲, 你如果釣到大魚,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魚鱗上也有圓圈一一

白雲飄得高高, 一圈就是一歲,

明天準是晴天。 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你看那地上的螞蟻, 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

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嵌在喜馬拉雅山脈。

螞蟻忙着搬家, 這是在告訴人們:

出門要帶雨傘。 那兒曾是汪洋一片。

蝌蚪在水中游泳, 大自然的語言啊,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真是妙不可言。

大自然在水面寫着: 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

春天來到人間。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發現。

大雁在編隊南飛,

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上寫着:

秋天就在眼前。

1.大自然的語言有哪些?用“ ”畫出。

2.把你收集的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展示出來?最少寫2條。

參考答案:

1.白雲飄得高高;螞蟻忙着搬家;蝌蚪在水中游泳;

大雁在編隊南飛;大樹的.年輪;魚鱗上也有圓圈;“三葉蟲”化石;

2.①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來獲知方位。在北半球以樹木而言,樹葉

生長茂盛的一方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濕長着苔蘚的一方即是北方。

②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答案不唯一)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4

閲讀《大自然的語言》中的幾段文字,回答14-18題。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温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温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説,春天提前九天。

14.文中①②兩處應填入的連詞恰當的是D

A.雖然 但是 B.由於 因此

C.可是 因而 D.但是 所以

15.選文的説明對象是B

A.大自然的語言 B.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C.物候現象的特徵 D.物候的研究意義

16.選文的説明順序是C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邏輯順序 D.程序順序

17.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這句詩與選文中意思一致的一句是A

A.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B.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

C.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D.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18.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題目“大自然的語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這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説明方法。

C.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D.“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9天。”這段文字中“後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5

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 (8分)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隨着時節推移的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温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小題1:根據所供材料,請你給物候學下個定義(所填不超過15字)。(2分)

物候學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學 。

小題2: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分別採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説明方法?(2分)

小題3:第一自然段中所選的三個例子能否調換順序,為什麼?(2分)

小題4:“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是一則農諺,請你再例舉一則農諺,並説説它所包含的物候知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物候學就是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

小題1:作比較打比方

小題1:不可以,因為這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小題1:略

(1)這是説明方法的變式考查。學生應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並理解每種説明方法的特點與作用,結合文章信息用事物的本質特徵下定義。(2)這是對説明文説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學生應瞭解常見的.説明方法,並理解每一種説明方法的作用。(3)瞭解説明對象的特徵學會判斷説明順序。這裏的説明順序是按照春夏秋冬來安排,所以是按照時間順序,故不能顛倒位置。(4)這是有關與文章內容相關的遷移訓練。在説明文閲讀中加入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拓展性的題目,就是為了讓同學們充分展示才能。這是新課標重在從多方面展示同學各種素質的要求,也是近幾年會考熱點題型之一。從解題方法來看,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從材料出發,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能用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話,並能做到個性化、富有創新意識言之有理即可。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6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4分,每題2分)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選自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

小題1:下列對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第一段生動地勾畫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形象地説明了花草鳥蟲的變化和氣候的關係。

B.“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用具體的物候變化表現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

C“年年如是,周而復始”,既點明瞭四季變化的`自然現象是有規律的,又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D.杏花“傳語”、桃花“暗示”、布穀鳥“唱歌”,運用擬人手法具體形象地説明大自然的語言。

小題2:選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説明文的樸實嚴謹,作者採用生動典雅的語言描述有什麼好處?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1:既引人人勝又使人聯想,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增強了文章的文采。(或:增強了説明的生動性、可讀性)

小題1:“表現了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錯,這句話描述的只是春天的景象

小題1:是對説明文語言的考查,生動的語言有什麼作用,平時要有所積累,主要是生動,有文采,有吸引力,激發興趣。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7

大自然的語言

①幾千年來,他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與氣候之間的聯繫,並據以安排自己的農事活動。在農民看來,鳥語花香、秋山紅葉都是大自然 的語言。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他們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他們趕快種穀子。春末夏初,布穀鳥開始唱歌,可是我們的農民卻懂得她在唱什 麼:她在聲聲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② 這一類的自然現象,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動物和植物), 候就是我國古代人民所稱的氣和候。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變換分為所謂二十四節氣,把在寒暑的影響下所出現的自然現象分為七 十二候。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國為最早。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關於物候方面的農諺,就是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

③ 利用物候知識來指導農業生產的研究,在世界各國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叫物候學。物候學和氣候學相似,都是觀測一年裏各個地方、各個區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 移,它們都是地方性的科學。所不同的是,氣候學是觀測記錄某地的冷暖晴雨,風雲變化,例如某天颳風,某時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熱等等,據以推求其原因和 趨向。物候學則是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往來、養育,例如楊柳綠、桃花開、燕子始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氣候變化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氣候觀測是記錄 當時當地的天氣;而物候觀測的記錄,不僅反映了當天的天氣,也反映了過去一個時期內天氣的積累。所以物候學有時也叫生物氣候學。

物候觀測所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構造比一般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因此,物候觀測的數據是綜合氣候條件(氣温、濕 度等等)的反映,同時也反映了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把它用於農事活動,就比較簡便,易為農民所接受。物候對農業的重要性就在於此。下面是一個例子。

④ 去年(1962年)五一節前後在華北是比較冷的,但五一節當天早上的温度記錄卻比1961 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記錄高攝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記錄卻反映出了這一事實。去年的山桃、杏樹、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節左右開花 的洋槐的花期,總的説來,比1961年遲開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開五六天左右。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農業季節來得較晚。去年,北京 地區的農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種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了低温的損害。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 可能避免。

1、選文的説明對象是什麼?是按照怎樣的説明順序説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結合選文內容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選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點的“凡是”有什麼表達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節選自《大自然的語言》。請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標題,有什麼好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但在説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是為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4分,每一問2分)説明對象: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2、(4分)因為高下的差異會影響到物候的變化。(或答“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也對)。

3、(6分,每小題3分) (1)“凡是”表示範圍,説明無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寒冷。這就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大自然的語言”是物候現象形象化的説法,以此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或答: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物候現象比喻為“大自然的語言”,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

4、(4分) 舉例多少應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區的氣温,一般人籠統地以為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春天比內陸反而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如果只舉一個例子,讀者會以為有偶然性,舉兩個例子,更具説服力,讀者就確信無疑了。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8

《大自然的語言》

(一)

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經度之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1)這段文字説明的內容是(經度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2)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①__句,這段文字是按概括到具體(邏輯)順序解説事理的。

(3)用大連和北京、濟南和煙台相比有什麼作用?

[説明經度的差異影響物候的來臨。]

(4)文中運用了___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___等説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麼表達作用?

[表示沒有例外,這樣就準確地表達了經度對物候的影響。]

(二)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

(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榮枯去來]

(4)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

(5)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①傳語②暗示③唱歌]

(5)是否能將“趕快種穀子”後邊的句號改為分號?判斷下列説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為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

B.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穀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裏説。(√)

C.不能。因為前者説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後者説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6

D.能。因為三句都是在説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係,杏花、桃花和布穀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6)本段説明的內容是:[以實例説明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説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係?[①杏花開了……②桃花開了……③布穀鳥開始唱歌……]

(8)本段的説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三)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甦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_________(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_______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B A C]

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這裏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這段文字的説明對象是(A)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説明順序是:[時間順序],主要的説明方法是:[舉例子]。

5.去掉“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麼?

[不行。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

6.本段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這樣寫好在哪裏?

[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説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7.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麼?這樣命題好不好?為什麼?

[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説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8.揣摩本文兩個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麼意思?

[次第,一個接一個。]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説明什麼道理?

[説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裏,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9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温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温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説,春天提前九天。

1選文的説明對象是什麼?是按照怎樣的説明順序説明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結合選文內容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選文,回答下面問題。(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點的凡是有什麼表達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文節選自《大自然的語言》。請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標題,有什麼好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但在説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卻舉了兩個例子,這是為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4分,每一問2分)説明對象: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2、、(4分)因為高下的差異會影響到物候的變化。(或答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也對)。

3、(6分,每小題3分) (1)凡是表示範圍,説明無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寒冷。這就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大自然的語言是物候現象形象化的説法,以此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或答: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物候現象比喻為大自然的語言,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

4、(4分) 舉例多少應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區的氣温,一般人籠統地以為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春天比內陸反而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如果只舉一個例子,讀者會以為有偶然性,舉兩個例子,更具説服力,讀者就確信無疑了。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0

學習可以這樣來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過程。編輯了語文寒假作業:大自然的語言作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1)(A清醒;B甦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2)(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3)(A紛紛;B刷刷;C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在語段中的括號裏選擇恰當的詞語。

(1)(B)(2)(A)(3)(C)

2.解釋下列詞語。

銷聲匿跡:這裏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

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這兩段文字的説明對象是(A)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説明順序是:

時間順序;主要的説明方法是:舉例子

5.去掉“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麼?

不行。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

 6.作者為什麼説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因為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各種自然現象喝氣候有密切關係,它們好像在提醒農民適時安排你農事,起到了語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説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7.(1)段主要表達方式是:

[描寫],這樣寫好在哪裏?

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又給人以強烈的懸念,從而為下文説明大自然的語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鋪墊。

8.本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實際指什麼?這樣命題好不好?為什麼?

題目標作“大自然的語言”,其實是“物候現象”的形象化的説法。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義。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次第”是什麼意思?

次第,一個接一個。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三個例子説明什麼道理?

説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裏,起着預報農時的作用。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1

讀下面《大自然的語言》選段,完成後面的題目。(4分)

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着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裏,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下面是一個例子。

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1962年農業季節來得較晚。而那年春初種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低温的損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

小題1:根據選段內容,判斷下面説法的正誤,在後面的括號裏打“√”或“×”(2分) A.物候學就是觀察物候現象的科學。()

B.研究物候現象所用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中“這裏”指“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

D.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説明方法。()

小題2:文中劃橫線一段,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A×B×C√D√

小題1:運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説明了説明物候學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避免一些損失。

小題1: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物候學就是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一門科學。B、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小題1:本題考查説明方法以及説明方法的表達效果。説明方法根據説明方法的各種類型來判別,説明方法的作用一般都是該段的中心句或該段的主要內容。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2

①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帶和亞熱帶區域裏,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②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③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着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④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温、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裏,比較簡便,容易掌握。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下面是一個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根據這些物候觀測資料,可以判斷北京地區1962年農業季節來得較晚。而那年春初種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種的,結果受到低温的損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我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為了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必要的。

⑦物候學是關係到農業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

16.閲讀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答:

(2)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

答:

17.為什麼“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業就包含了豐富的物侯知識。”一句中的“許多”不能刪去?(2分)

答:18.結合第四段的內容,説説“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一句中的!“這裏”具體指的是什麼?(2分)

答:19.結合第三四段的內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別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着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説明方法:作用:(2)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

説明方法:作用:20.閲讀第六段,請具體説説本段是按什麼順序進行説明的。(3分)

答:

(一)閲讀《大自然的語言》(15分)

16.(1)“沉睡”和“甦醒”兩個動詞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種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景象。

(2)“次第”貼切地表現了春回大地時各種花兒開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萬物復甦的氣息.“翩然”寫出了小燕子的活潑伶俐,使春天充滿活力的特點更加具體鮮明。(每小題2分,共4分)

17.“許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數量和範圍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這裏“許多”説明古代流傳下來的農諺中有很多與物侯知識有關,但不是所有古代流傳下來的農諺都“包含了豐富的物侯知識”.若去掉“許多”,就與事實不 相符.“許多”一詞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2分)

18.是指物候觀測的手段和物候觀測的數據對農事活動的重要意義。(2分)

19.(1)説明方法 :舉例子.

作用:通過列舉桃花開、燕子來對應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等自然現象的實例,具體形象地説明了物 候學的內容和目的,即:通過物候學“瞭解隨着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2)説明方法:作比較。

作用:通過把物候觀測儀器與氣象儀器相比較,從而突出了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為物候觀測儀器的特性。

20.作者從“首先”“此外”“還可以”“也可以”幾個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説明了物候學的研究對於農業以及山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3

(1)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2)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3)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台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4)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温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温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5)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説,春天提前九天。

7、選文説明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第(1)段與(2)(3)(4)(5)是________結構關係。(2分)

9 、除了舉例子,選文還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説明方法。(2分)

10、第(5)段前者和後者分別指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舉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説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有必要嗎?為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詩句含有物候規律,如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裏面就有物候學上的兩個規律:一是芳草的榮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環;二是這循環是隨着氣候轉移的,春風一到,芳草就甦醒。請你再舉一個含有物候規律的詩句,並説明其中的物候規律是什麼。(4分)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規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大自然的語言》(17分)

7、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緯度、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8、總分。

9 、作比較、列數字

10、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

(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的平均值)

後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

11、有必要。因一般人籠統的認為近海地區的氣温比內地暖和,事實上近海地區的氣温比內陸的春天寒冷,這是讀者比較陌生的現象.只舉一例讀者一位偶然性,舉兩個就確信無疑了。

或者:有必要。因為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地區冬天温和,這是人所共知的。若依此來推論,春天會來得早,但事實上是春天反而來得遲,且又寒冷。舉兩個例子説明,才能使人對此確信無疑。

12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規律:高下的差異會影響物候現象的來臨。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詩句: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規律:氣候與緯度的關係,在北温帶,緯度越北,冬季越早。(其餘見教師教學設計16課課後)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4

閲讀下面説明文片斷,完成後面題目。(4分)

物候現象的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③。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①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③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台靠海,春天便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温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温層。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説,春天提前九天。

23.對《大自然的語言》選文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這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説明方法。

B物候現象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9天。這段文字中後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題目大自然的語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

D物候現象的臨決定於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24.下面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3、D

24、①舉例子 ②以事實證明逆温層的存在,從而説明研究高下的差異這個因素時,要注意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大自然的語言》閲讀答案15

別以為只有人才會説話,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

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樹樁上一道道的圓圈,一圈就是一年。

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1.從文中找出一對反義詞。

( )——( )

2.從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種大自然的語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細心 粗心

2.(1)白雲飄得高高,第二天準是晴天。

(2)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

(3)樹樁上的年輪,一圈表示一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yuwen/nrgj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