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語文 >

採桑子閲讀答案15篇

採桑子閲讀答案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採桑子閲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採桑子閲讀答案15篇

採桑子閲讀答案1

採桑子 塞上詠雪花①

納蘭性德(清)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②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③沙。

注:①作者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所作。②謝娘,指晉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謝道韞。她曾因詠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享有盛名。③瀚海:謂沙漠。

(1)作者借詠雪花抒發了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詞簡析。(4分)

(2)請簡析這首詞的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

14.(1)他借詠雪花而詠懷,抒發了不慕人世間榮華富貴,厭棄仕宦生涯的心情。(2分)

詞的上片説處於冷處的雪花是令人喜愛的,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它不是那些爭妍鬥豔的牡丹、芍藥一類的富貴花。下片前二句是説此花於天涯飄泊,很少有人憐惜,大有知音難覓的孤寂之感。結句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聲裏的惡劣環境,增加了淒涼冷寞的氛圍。(高潔、孤寂各1分,沒有分析酌情扣分)

(2)借物抒懷或以雪花自喻(寫一點即可),寄託瞭如雪花之漂泊無依的情感。(2分)

用典,謝娘之後無人能和自己一樣懂雪。(2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2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閲讀訓練】:

1.對上面這首詞語句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無情天難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短暫的無限惆悵。

B.歲歲重陽——自然界從不會因為人事變化而改變它的運行規律,年年重陽節都會如期而至。

C.戰地黃花分外香——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見紅軍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詩人。

D.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秋風比春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後一句更表現出詩人樂觀、開闊的情懷。

2.根據“寥廓江天萬里霜”的意境,從《沁園春·長沙》中找出能表現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剛説“不似春光”,下句又馬上説“勝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請説明理由。

4.這首詞哪個字寫出了秋天的景色特徵?這個字使你聯想到了《沁園春長沙》中怎樣的景象?

5.詩中説“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毛澤東為什麼如此頌揚秋天呢?

【參考答案】:

1.A

2.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3.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較單調這一特點而言的。“勝似春光”是就秋天到處見橙黃,時時有收穫這一情景説的。又加紅軍打了勝仗,看到“寥廓江天萬里霜”的景色,自然就發出了由衷的讚美。

4.“霜”字寫出了豐富多彩的秋景。使人想到《沁園春長沙》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

5.從景物特點上看,勁厲猛烈的秋風、霜紅爛漫的秋色、鏗鏘有力的秋聲更能錘鍊人的意志,更能催人進取。從個人性格上看,毛澤東豪放曠達、積極樂觀,“寒秋”的環境,更宜於構造雄深高遠、闊大壯美的詩境,更宜於表現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戰鬥生涯,顯示詞人兼戰士慷慨悲壯、豪健曠達的性格。

採桑子閲讀答案3

原文: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字詞解釋:

1、只解:只知道。

2、不信:不理解。

3、離亭:古代人在長事短亭間送別.因此稱這些亭子為離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長亭。

4、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處指年少時穿的衣服,唐代張籍《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鮮.將作春衫稱少年。”

5、淡:慘淡清冷。

6、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朧,朦朦朧朧。

7、頻:屢次。

8、高樓雁一聲:化用自唐代韓偓《生查子》:“空樓雁一聲,遠屏燈半滅。”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翻譯:

時光只知道每時每刻催人變老,卻並不理解人世間的多情,你看那長亭送別時,傷心的淚水滴到衣衫上,連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卻煩惱。

昨天夜裏,梧桐樹的葉子在西風中急促地響着,月色朦朧而慘淡,我的美夢不斷地被驚醒,不知何處的高樓上傳來大雁淒厲的叫聲。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閲讀答案:

試題:

(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具體分析。(4分)

答案:

(1)因時光的流逝而驚夢;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答出任四點給4分)

(2)①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隙縫,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②運用襯托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托人未歸。③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説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創作背景:

作者由於離別後音信難得,由此產生離別之思。於此同時,作者又把離別與時光無情、年華漸老聯繫起來,形成了雙重的無奈和感傷。此詞就是在作者這兩種感情的影響下寫出的。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賞析:

此詞以輕巧空靈的筆法、深藴含蓄的感情,寫出了富有概括意義的人生感慨,抒發了歎流年、悲遲暮、傷離別的複雜情感。全詞感情悲涼而不淒厲,風格清麗哀怨,體物寫意自然貼切,是晏殊詞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時光擬人化,暗含“多情自古傷離別”和“思君令人老”雙重含義。“多情”二字,總攝全篇。

三、四兩句寫詞人感時光易逝,悵親愛分離,心中的煩惱無可化解,只好借酒澆愁,然而不久便又“淚滴春衫”,可見連酒也無法使自己暫時解脱。

下片先寫不眠,次寫驚夢。西風颯颯,桐葉蕭蕭,一股涼意直透人的心底。抬頭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朧而又慘淡,彷彿它也受到西風的威脅。

“好夢頻驚”寫每當希望“好夢”多留一霎的時候,它就突然破滅了。而且每當一回破滅,現實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齊奔集而來。此時,室外的'各種音響,各樣色彩,以及室中人時光流逝之感,情人離別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剛才的好夢全都打成碎片了。這裏,“好夢頻驚”四字為點睛之筆,承上啟下,把室中人此際的感受放大成為一個特寫的鏡頭,讓人們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處高樓雁一聲”寫室中人沉抑的情緒正凌**織之中,突然飛出一聲高亢的哀鳴。這一聲哀厲的長鳴,是如此突如其來,使眾響為之沉寂,萬類為之失色。這是孤雁的哀唳,響徹天際,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緒提升到一個頂峯了。這一聲代表什麼呢?是感覺秋已經更深嗎?是預告離人終於不返嗎?還是加劇室中人此時此地的孤獨之感呢?不管怎樣,它讓人們想得很遠、很沉,一種悵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綜上,此詞上片概述時光之無情,下片寫春去秋來,觸景生情,相思難禁。詞中“長恨離亭”、“好夢頻驚”等句,用意超脱高遠,表現了一種明淨澄徹而又富於概括意義的人生境界。

採桑子閲讀答案4

閲讀下面的詩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

春夜聞笛1

唐 李益

寒山2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採桑子

南宋 朱敦儒3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註釋:①李詩是詩人謫遷江淮時所作。②寒山,在今江蘇徐州市東南。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詩話》説朱敦儒“靖康離亂,避地自江西走二廣”。

(1)兩首詩傳情達意都藉助了“雁”這一意象。李詩借大雁春來北飛,言遷客欲歸不得(雁歸而人留),寄喻得體,襯托有方。朱詩

(3分)

(2)兩詩中都有一“淚”字,但抒發的情感並不相同,請簡要分析。(4分)

答:

參考答案:

15.(1)借旅雁自比,以萬里反襯自身的孤單,寫雖在戰亂中來到江南作客,但仍時刻不忘那“萬里煙塵”的中原,比喻形象,對比鮮明。

(2)李詩之淚是自傷身世之淚,表現了詩人被貶南方,渴望北歸的遺憾與怨恨;(2分)朱詩之淚是憂時傷世之淚,表現了詩人因中原淪陷被迫漂泊江南的.離愁別恨與擔憂時局的愛國情懷。(2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5

4.【分析】《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悦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清新,堪稱吟詠西湖的名篇佳作。

《採桑子》描繪了春日的杭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全詞從不同側面描寫了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作者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杭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A。有誤,《錢塘湖春行》描寫西湖早春景色,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留戀。

B。有誤,《採桑子》描寫穎州西湖春景,表達作者對西湖美景(大自然)的喜愛。

C。正確。

D。有誤,兩首詩均以高超的詩筆,描寫兼抒情,沒有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

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瞭解詩歌內容的前提下,抓住關鍵詩句來分析描繪的季節即可。《錢塘湖春行》詩人用“初平”,寫出了春水新漲,幾與岸平的情景。頷聯詩人用“幾處”“誰家”,表現飛鳥不多,候鳥還未都從南方返回;又用“早鶯”“新燕”説明鶯燕剛剛從南方飛回。“爭”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鶯爭着擠上向陽之樹地情景,準確地描繪出初春的獨有風貌,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機;“啄”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燕啄泥草,營造新巢的情景。頸聯詩人用“漸”字寫出了野花漸開漸多的情態。“淺草”“才能”表現了春草剛剛萌芽的情形。《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句意: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輕舟短棹,春草碧色,綠水清波,長堤掩映,柔和的笙簫隨風飄來,描繪了一幅淡遠的西湖美景。“西湖”的春天是美麗的,“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湖水明淨“澄鮮”,白雲倒影其中,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

答案:

(1)C

(2)《錢塘湖春行》的景色特點是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熱鬧活潑的;比如“爭暖樹”“啄春泥”寫出鳥兒們的活動,“亂花”寫出早春百花齊放,生長繁茂,表現出春天的一派生機。

《採桑子》的景色特點是淡雅、幽靜、秀麗的,比如“綠水逶迤”“水面琉璃滑”用靜態描寫勾勒春天的靜謐之美。

譯文:

錢塘湖春行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舉目遠眺,但見水面漲平,白雲低垂。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好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採桑子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點評】如何鑑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閲讀、鑑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

採桑子閲讀答案6

採桑子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1)“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詞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具體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因時光的流逝而驚夢;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因月色的慘白而驚夢;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答出任四點給4分)

(2)①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隙縫,慘白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②運用襯托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托人未歸。③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説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答出兩點即可得4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7

採桑子

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②涼生。蓮芰③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注:①指潁州西湖。神宗熙寧四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官,回到潁州私第居住。②塢:湖岸凹入處,汀:水中沙洲。③軒檻:長廊的欄杆。④芰:指菱。

(1)詞中説西湖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詞簡要概括。(4分)

(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月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靜(湖面廣闊平靜、湖岸幽靜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蓮香宜人。(4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2)與上片殘霞夕照相照應,寫出時間的推移;營造出了一種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現出詩人對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1)作者通過多種感官描寫西湖好,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10.【古詩賞析】(7分)

(1)作者通過視覺、觸覺與嗅覺等多種感官描寫西湖好。①視覺上,作者看到殘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雲散,寫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觸覺上,作者手觸軒檻,感到清涼,微風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覺上,作者在晚風中聞到陣陣蓮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愜意。

[4分。答出一種感觀1分,對應分析1分;答對其中兩點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2)抒發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悠然閒適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喜愛,1分;悠然閒適,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對即可。]

採桑子閲讀答案8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1.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麼?上片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5分)

2.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詩人的什麼感情?(6分)

答案:

1.答案: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讚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2.答案: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淨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9

五、詩歌鑑賞(6分)

閲讀《採桑子》,按要求回答問題。

採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①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註釋:①西湖:潁州西湖,歐陽修曾任穎州知州,晚年辭官退隱後便定居此地

23.這首小令寫了哪個季節的景色?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24.這首詞在描寫景物上運用了哪些藝術技巧?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實例分析。

【答案】23.這首小令寫了春季的景色,表達了詞人遊西湖時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運用了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手法。“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從視覺角度綠水、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從聽覺角度寫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

示例二:下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寫風平浪靜;“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寫漣漪微動,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動靜相襯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綠水逶迤,芳草長堤”一句的意象“綠水”“芳草”“長堤”描繪了湖水綿延,芳草滿堤,清麗活潑的景色,明顯帶有春季特徵,所以這首小令寫的是春季的景色。“輕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點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點,“輕舟短棹”給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覺,“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所以詞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題詳解】

本題考查表現手法。

示例一:視覺和聽覺相結合。上闕“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從視覺角度寫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從聽覺角度寫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寫詞人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清麗、恬靜、淡遠的景色。

示例一:動靜結合。下闕“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寫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淨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以動襯靜更顯示了西湖幽靜的特點,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採桑子閲讀答案10

二、閲讀(70分)

4.(6分)課內古詩閲讀,完成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採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1)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錢塘湖春行》描寫西湖暮春景色,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與留戀。

B。《採桑子》描寫杭州西湖春景,傳達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慷慨情懷。

C。兩首詩均運用修辭等細膩的寫景手法,讀來令人感歎詩人細入毫芒的觀察力。

D。兩首詩均以高超的詩筆,描寫兼抒情議論,從自然美中提煉出深刻的哲思美。

(2)兩首詩都寫春光之美,卻美而不同。請結合詩句,簡析兩春景特徵的不同之處。

答案:

採桑子閲讀答案11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注】這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

1、這首詞的上片從哪些角度,寫出了芭蕉怎樣的特點?

2、有人評論,“下片結句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煞住,看似平淡,實極深刻。”試結合李清照生平作簡要分析。

3、請簡要概括上片中芭蕉樹的形象特點。(4分)

4、詞人在下片是如何抒發思想感情的?(4分)

參考答案

1、上片描述芭蕉樹的“形”與“情”。芭蕉樹長在窗前,但卻能夠“陰滿中庭”,這就間接地寫出了它樹幹的高大,枝葉的`繁茂,樹冠的伸展四垂。接着,詞人將描寫範圍縮小到芭蕉樹的細部——蕉葉和蕉心。蕉心捲縮着,蕉葉舒展着,這一卷一舒,象是含情脈脈,相依相戀,情意無限深摯綿長。

2、字面上看,“起來聽”似乎純系由於“北人不慣”,但這裏的“北人”,實際上應解作“流離之人”、“淪落之人”,因此,這種“不慣”也就絕不只是水土氣候上難以適應的不慣,而是一種飄零淪喪的異鄉之感。

3、樹幹高大,枝葉繁茂,(2分)葉心舒捲,脈脈含情。(2分)

4、詞人通過長夜孤枕難眠、雨打芭蕉之聲的單調連綿和客居異鄉的飄零處境,(2分)抒發了深沉濃重、淒涼難耐的思國懷鄉之情。(2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12

採桑子

歐陽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裏聲。

1.上片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刻畫出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2.有人評説此詞流於頹唐,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下片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對比。十年前的月白風清與如今的憂患凋零形成鮮明對比。刻畫出一個老病羸弱,飽經憂患,晚景淒涼,內心充滿幽憤的詞人形象。 (手法2分,分析2分,形象2分,共6分)

2.不同意。鬢華雖改心無改,雖然久經人世滄桑,但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試把金觥,一個把字,更顯其豪邁氣概。 (觀點1分,分析每點2分,共5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此題考察表達技巧的鑑賞。本題兩問,第一問首先要明確手法,再結合詩句分析;對比。十年前的月白風清與如今的憂患凋零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問用概括的語言描述形象的特徵,刻畫出一個老病羸弱,飽經憂患,晚景淒涼,內心充滿幽憤的詞人形象。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試題分析:答此題首先明確觀點。根據詩歌的內容分析,鬢華雖改心無改,雖然久經人世滄桑,但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賞析

此詞開頭是回憶。十年以前,是一個概數,泛指他五十三歲以前的一段生活。那一時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間,寫過著名的《醉翁亭記》。後來移守楊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岡、大明寺、無雙亭等處嘲風詠月、品泉賞花;特別是仁宗嘉祐中,很順利地由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遷參知政事,最後又加了上柱國的榮譽稱號。這期間,多少人生況味,他只以月白風清四字概括。月白風清四字,色調明朗,既象徵處境的順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給人的想象是美好、廣闊的。至憂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現十年以後的生活。這一時期,他的好友梅堯臣、蘇舜欽相繼辭世。友朋凋零,引起他的哀痛。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後來英宗去世,神宗即位,他被蔣之奇誣陷為帷薄不修,私從子婦;又因對新法持有異議,受到王安石的彈劾。這對他個人來説,可謂種種不幸,接踵而來。種種不幸,他僅以憂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虛代實,更有千鈞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陰速可驚,作上片之結,語言樸質無華,斬截有力。速可驚三字,直似從肺腑中發出。

此詞下片承前片意脈,有如藕斷絲連;但感情上驟然轉折,又似異軍突起。時光的流逝,不幸的降臨,使得詞人容顏漸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於是他豪邁地唱道鬢華雖改心無改!他是把一腔憂憤深深地埋藏心底,語言雖豪邁而感情卻很沉鬱。這裏,詞人久經人世滄桑、歷盡宦海浮沉的老辣性格,似乎隱然可見。以縱酒尋歡來慰藉餘年,其中滲透着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感情。詞中接下去就説試把金觥。金觥,大酒杯。《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本來就有銷愁的意思;但此詞着一把字,便顯出豪邁的氣概。

結尾二句緊承前句。詞人手把酒杯,耳聽舊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盛慨裏。這個結尾正與起首相互呼應,相互補充。這裏,詞人説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裏聲,便補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應,運轉自如,於是便構成了統一的藝術整體。曲既舊矣,又復重聽,一箇舊字,一個重字,便把詞人的感情和讀者的想象帶到十年以前的環境裏。

這首詞以情語取勝,即使談到十年前後的景況,也是抒發感情時自然而然地帶出來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氣呵成之勢;又沉鬱頓挫,極一唱三歎之致,已頗具豪放派之詞風。

採桑子閲讀答案13

採桑子·舟夜雜憶寄閨人

清 周星譽

紅閨只恨蘭宵①短,卸了殘粧,倚遍迴廊,月在櫻桃樹底黃。

可憐此夕篷窗宿,費盡思量,挨遍淒涼,不信離家夜更長。

【注】①蘭宵:指七夕之夜。

(1)簡析“可憐此夕篷窗宿”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2)簡要分析本詞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4分)

【參考答案】

(1)“篷窗宿”寫自己夜宿孤舟,“此夕”之七夕之夜,(1分)如此時節,本應夫妻團聚,卻兩地分離,(1分)故用“可憐”一詞,表達出漂泊他鄉的淒涼與無奈。(2分)

(2)①虛實結合。詞的上闋想象妻子在家思念自己的情景,是虛景;下闋寫自己獨守孤舟、難耐淒涼,是實景。 ②細節描寫。上闋以“恨”“卸”“倚”等詞語描寫妻子因思念自己的`而輾轉閨中之情景,下闋以“費”“挨”“不信”等詞語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表現思妻之切。 ③融情於景。“月在櫻桃樹底黃”一句“明月”“櫻桃”之景,暗示妻子徹夜未眠,夜已深沉仍未睡下。 ④對比鮮明。妻子“只恨蘭宵短”與“我”“不信離家夜更長”形成鮮明對比,但不管是“長”是“短”,都表現了夫妻之間刻骨銘心的思念。(答出兩點即給滿分)

採桑子閲讀答案14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8. 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的作用是什麼?上片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5分)

9. 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了詩人的什麼感情?(6分)

8.答案: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讚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9.答案: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淨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8.這首詞上片出現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9.首詞下片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簡要分析(4分)

8、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長堤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湖水綿延,芳草滿堤,清麗活潑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9、①比喻,把風平浪靜的水面,比作琉璃,寫出水面的晶瑩澄澈。②以動襯靜,寫漣漪微動驚動沙灘上的水鳥,使之掠過湖岸飛去,更襯托出西湖的幽靜。(4分,每點2分,答動靜結合襯托反襯亦可)

採桑子閲讀答案15

閲讀下面宋詞,回答下列題目(6分)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流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1)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3分)

(2)有人説“穩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嗎?為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人們乘坐彩繪的遊船,音樂助興,美酒作陪,盪漾於湖光山色之間,白雲朵朵,藍天悠悠,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雲也在遊動,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飛。描繪了一幅優美、愜意的西湖泛舟圖。(2分)

(此題關鍵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關鍵意象有 “畫船”“急管”“玉盞”“酒”“空水澄澈”。如果只羅列意象,沒有歸納畫面特點,只給1分)

表達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輕鬆愉悦、愜意的'心情。(1分)

(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任”字即“任意”“隨意”“任憑”之意,形象的描繪出西湖風平浪靜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盡興後安心躺在船上睡覺,任憑小船平穩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恬適,自在的心情。(2分)

(此題答出觀點1分,解釋含義,描繪畫面1分,作者心情1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yuwen/d92o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