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1

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那麼什麼樣的課才能吸引學生呢?才是一節好的美術課呢?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書,一部電影,要吸引住讀者、觀眾,精彩的開頭是必不可少的,上課也同樣如此,沒有精彩的開場白如何吸引學生呢?所以,一堂好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設計得好,先聲奪人,就能激發情趣,創設意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就會對教學產生積極作用。我們常説的“寓教於樂”這“教”就是審美教育。美育是一種運用藝術美和現實美來影響、感染、教育學生,使他們具有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活動。美術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藝術。而審美過程是人們用感覺器官耳、眼感受客體的過程。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導語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線條、美的色彩、美的構圖、美的聲音,從而喚起一種審美的快感。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達到效果:

一、興趣激發法

心理學研究證明:“最大最持久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學科內容的內在興趣”只有這種“內在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運用聲音導入聽覺是最直觀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學工具之一。有時,千言萬語不如孩子們的聽覺,它可以使任何繁瑣複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明瞭,把它運用到課堂上,不僅可以使內容變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我在上《森林王國》這一課時,我以播放動物的聲音,讓學生猜想是什麼?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

2、運用故事導入兒童喜歡聽故事,他們一聽故事,會興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與上課內容有關的故事導入新課,將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圖片欣賞法

“百聞不如一見”。運用直觀形象的插圖、掛圖、畫像、範畫等圖片材料導入新課,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圖片投影,豐富多彩的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

三、想象激發法

黑格爾曾説過:“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體驗的,沒有情感的作用,想象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想象的內容是自由的、寬廣的,所以,我們在美術教學中,可通過各種方法,如生動的語法描述,音樂的欣賞,畫面的展示,學生的表演等作為導入,為學生創設情境,從而提高的想象力。另外,一節好的美術課除了要有好的導入,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過程還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熱情,讓學生了解美,學會創造美的能力。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2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慾望。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裏,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訓練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或採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敢畫,勇於表現自我個性。

對學生來説.美術創作有着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繪畫中的勇於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方法上説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他們增強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各自的才能,引導他們把創新的意識表現在紙上;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喜歡提問學生,及時瞭解他們的.構思想法,引導他們將之表現在創作中。評價時,儘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別一張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毫無目的地放任學生自由發展。那樣會使他們盲目地在原有基礎重複不前。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徵表現等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在繪畫中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為觀察對象。而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寫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素材,儲存了大量的形象,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

2、啟發富於想象的構想。

愛好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我常常提出問題並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啟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繫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總而言之,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並且保持他們繪畫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象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

國小美術教學心得體會3

正確地進行少兒繪畫的輔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説,一張畫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是孩子們面對這個世界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方式。如果要讓這塊神土開出鮮豔的花朵,就要走好繪畫創作的三步曲。

兒童畫稚拙、純真、妙趣橫生,這正是大師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畢加索説:“學會像一個六歲的孩子一樣作畫,用了我一生的時間。”可見兒童畫藴含着鮮活的藝術生命。

作為教師,要懂得兒童畫的寶貴之處,善於挖掘孩子們的藝術天份,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大膽的表現慾望,使其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1、自信是創作的動力。

美術課上我曾遇到過這樣一些學生,當我要求他完成作業時,有的學生問我可不可以畫書上的,有些學生乾脆問都不問就照着書畫;有的學生坐着不動或將作業紙翻來覆去,就是不見他畫畫;還有些學生則原封不動照抄師的範作,面對這些學生我們常説他們懶,不愛動腦筋。其實,這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實質的。

學生為什麼會養成以上這種習慣呢?學生為什麼不肯動腦筋呢?關鍵在於缺乏自信心。他們之所以照書、模仿老師,是因為他們害怕,怕自己畫的不好,不能得到老師的肯定,甚至遭到同學們的恥笑。哪一個孩子不想表現自己,展示自我,這是孩子的天性。

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並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這將激勵會使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因此,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自己創作,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常對班上的同學説:老師喜歡小朋友自己畫的畫;老師最愛看小朋友自己設計的了;老師覺得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最了不起。

或者可以給孩子們一些獎勵,如巡視輔導時對有獨特想法的作業進行表揚、在批改的等級上加個小紅星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次我聽到了令我激動而振奮的話。一個孩子對旁邊正準備照書畫的孩子説:照書不好。極簡明而平常的話,但這至少是孩子自信的良好開端。

2、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畫了。但是,光是敢畫,而沒有生活的積累,仍然不行。孩子們要麼興致很高,但畫了半天什麼也畫不出。要麼勉強畫出來了,但畫面很是空洞無物,毫無情趣。要想真正使孩子創作出豐富、有趣的畫面,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接觸、認識、體驗,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描繪出事物的形象,又何談美術作品的創造呢?

1、欣賞優秀美術作品,明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繪畫創作,首要的是選擇題材。因為學生上創作課,最困難的是不知畫什麼,很容易使創作一般化、概念化。為此,首先要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並且強調説明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因為,成功的美術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評價,是作者理想和願望的表現。要啟發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無論風景、靜物、人物,一盤水果、幾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動人的,都可以入畫,這也可以激發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的積極性。

2、注重創作構思,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完成一幅作品,藝術構思是中心環節。在構思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進行選擇、加工、整理、提煉,力求構思完美。

學生選擇的題材大多都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發生在身邊的好人好事,以及對祖國的歌頌和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園生活的題材,就要仔細品味教材中同齡人的作品,滿懷熱情地去表現自己的生活,從事感人的藝術創作。

再如,處理北京奧運會的題材,就要啟發他們從運動、和平、幸福的角度來立意,用寓意、象徵等藝術語言進行構思、構圖,使學生掌握從題材到主題、從生活到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這一創作規律,對自己所選擇的題材反覆推敲,不斷探索。

對於學生來説,這不僅是一個複雜而艱苦的創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思想認識不斷深化、不斷進步的思維過程。儘管他們的表現技巧還欠嫻熟,但是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靠艱苦的藝術實踐去表現生活的優良品質。

3、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生活中處處有美,藝術家就是善於從生活中不捕捉美。而孩子們不是藝術家,他們如同一頭剛剛學習捕食的小獅子,還必須在母獅的循循善誘下學習捕獲的方法,掌握捕獲的時機。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開發,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欣賞和評價能力,從生活中捕捉美,從而達到創造美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印象深刻的事》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由地表現,我告訴學生什麼都可以畫,只要是給你留下較深印象的事。我滿以為學生會興高采烈地畫自己想畫的,可讓我愕然的是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下筆,相互詢問,畫什麼呢?在我看來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可畫的內容實在太多了,可是他們為什麼不知道畫什麼呢?因為思路太廣了,他們還缺乏一定的整理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引導他們從生活的點滴發現有趣、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於是,我讓他們回想在學校的課堂、課間、課外活動中看到、聽到、想到的人和事,在家裏看到、聽到或自己作的事;在放學途中,在一次旅遊中,在過節時等等這些生活細節中所聞、所見、所感、所悟、所做的。孩子們一下子就有內容畫了,有的畫捉迷藏,有的畫春遊,有的畫游泳,有的畫乒乓球賽,有的畫過春節,還有的畫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這一副副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構圖別緻的繪畫作品不正是學生的創作之舉嗎?

因此,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同樣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路人的作用,領着學生奔向創作之途。作為學生美術創作的啟蒙者,我們要用真誠的心去點亮孩子心靈的蒼穹,燃起他們藝術創作的火花,使他們在人生的行程中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三步曲,不僅全面瞭解了兒童的繪畫水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創造的樂趣,才會樂於創造並勇於創造。只有這樣,才能擴展兒童的創造思維,為孩子將來成為創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xindetihui/ve5g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