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通用11篇)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通用11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通用11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通用11篇)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1

8月24至25日我有幸參加了在三亞市實驗國小舉行的新課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xx年版)及新教材培訓,聆聽了陳樂輝、王文輝、吳雲海、王欣欣、黃運山五位省市級骨幹老師及三亞市體育教研員黎回青老師對《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解析,以及對具體的實施方案的講解,使我思路大開,受益匪淺。

10年的課改改得轟轟烈烈,給我們老師帶來許多的驚奇,許多的收穫,許多的困惑!驚奇的是我們體育課教學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靈活多樣,一教具可用不同的教學當中;收穫的`是我們不斷地進步和成長起來;困惑的是我們在一些項目的體育課教學中找不到方向,沒有成就感,只是因為談化技術技能的學習。

在此次的改革,我們看到:“體育課”變成“體育與健康課”,突出了健康的重要性,也符合了課標“健康第一”的原則。我們看到:增強學生體質這一塊的教學佔40%比例,在現時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狀況下,這對增強學生體質的是非常有效的舉措。我們看到:對運動技術技能和安全教育教學方面的重視,提倡在不同年段的學生要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

此次的學習,我更清楚往後的教學方向,我將遵照九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不斷地學習、深入鑽研教材教法、領會課標的精神,不斷地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技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教育管理者,能給予體育與健康課更多的重視,讓專業老師上專業課,使我們的下一代能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原實驗稿全名為《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修訂後的正式名稱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xx年版)。將國小1~6年級的課程名稱從“體育”轉變為“體育與健康”,與7~12年級的課程名稱統一起來。同時與高中《標準》分離。(xx版)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上突出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定義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時,加上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二是強調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的學科特性。尤其是在幾條課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強調:

1、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理念中,強調了本課程要努力構建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並強調在重視體育學科特點的同時,融合與學生健康成長相關的各種知識。

2、在“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的理念中,為了防止教師誤解“激發運動興趣”理念,不重視學生對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最終導致“放羊課”教學的現象,在強調激發運動興趣的同時,提出要“重視對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學生刻苦鍛鍊的精神”等。

3、在“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個學生受益”理念中,強調各地各校要在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充分關注地區、學校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形成教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幫助學生達到國家課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2

暑假中,在x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後,我收穫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閲讀教學該怎麼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閲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為什麼要學會閲讀呢”、“閲讀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後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為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但是讀就是為了寫嗎?而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閲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閲讀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閲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閲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閲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閲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閲讀習慣的過程。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國小語文教學任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閲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為此設立了新的閲讀教學理念。因此,作為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閲讀能力。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同,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及表達另行設計等。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本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寫的場面非常多,由於學生都是有着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因此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對比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着跟頭、吹着“麥哨”、露天吃着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閲讀方法,並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閲讀敍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瞭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自己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但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閲讀中加引內化並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一定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形成正是老師與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一次的集體閲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為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閲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閲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閲讀量,第一學段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這些都表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閲讀教學要立足於課本但決不能禁錮於課本。課內閲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閲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應樹立“鏈接”性閲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為鏈接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為縱向,拓展閲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內容為鏈接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鏈接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劇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祕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閲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閲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藴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閲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於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閲讀要求與閲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宂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能力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多餘的課時用於指導課外閲讀。每週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閲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閲讀,學會為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查找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閲讀源”,在閲讀的基礎上,儘量培養閲讀的反饋能力,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內容用精煉的語言複述並儘可能的談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在閲讀前,老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信息,讀後可以開展讀後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閲讀的興趣,提高閲讀的水平。甚至可以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閲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老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閲讀的量,也提高了閲讀的質。

這樣的閲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大量的有指導的閲讀,並且是精品的閲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閲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閲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閲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況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後,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3

8月24日上午,我在縣教研室參加了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此次的培訓精神是“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經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談談我在這次培訓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共分為五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和附錄,這次培訓主要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整體目標,強調了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並且強調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2、強調了物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的聯繫。如:在內容標準中“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説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等大量的課程內容目標體現了這一點。

3、進一步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已將“科學探究”寫入了內容標準。這一次,同樣將“科學探究”寫入了課程內容中,強調了“科學探究”不僅是物理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4、內容目標中的行為動詞更明確。

課程標準在認識領域中只設立了瞭解、認識和理解三個層次,沒有了初步瞭解、大致瞭解等較含糊的動詞,並對用到的行為動詞都劃分到了對應的三個層次,教學要求更為明確,使老師們教學心中有底。

5、對物理實驗的要求更為明確相比實驗稿中的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三級主題中明確了實驗條目(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等),並且在附錄中補充了20個學生必做的分組實驗,消除了教師們對實驗要求的疑慮(哪些實驗需要分組,哪些演示),也明確了實驗要求。

6、刪去了部分內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實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比如:刪去了“顏料的混合”、“波長、頻率和波速關係公式”;對“機械效率”、“我們是怎麼聽到聲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更切合了教學實踐、注重了多維課程目標的落實,

不僅強調了知識,更強調了“過程”和“情感”兩個維度的目標。

教學評價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讓學生參與評價,家長、教師、學校共同評價學生,改變評價方式,用學習檔案等手段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而不只是為了選拔。

二、對於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更有利於探究活動的開展,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有一定的彈性,為不同的學生髮展提供空間。

1、內容次序進行了重大調整

將原來八年級下學期的電學內容放到了九年級進行了,將原來九年級的“機械運動”調整到了第一章,先學習測量知識和速度。相當於將力放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重點是電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的調整降低了八年級下學期學習電學的難度,待學生能力有所發展再在九年級突破電學的難點。

2、刪去了部分內容從第一冊看,將“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整合到了“科學世界”、刪去了“顏料的混合”,將“看不見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節中等,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

3、修改了部分習題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車時刻表”相比老教材,學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內容

比如:隨着新課標的實施,增加了“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的一些想法

1、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物理課程過分重視知識結果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着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的變化很大。由於教學理念的變化導致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師們重視探究式教學,同時教學方式又是多樣化的。物理教學要教什麼?物理學不僅僅是指知識、概念和規律,是一個更寬泛的範圍。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都有提高,學生視野得到拓展。教學方式的變化以教學理念上的變化為基礎。現在我們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再就是,我們提倡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當中,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閲歷,精心設計教學的引入,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繫的,是來源於生活的。課堂引入,這是決定學生是否用心聽你一堂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儘可能要出奇制勝,可以採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謎語或者是生活中很鮮活的例子。

4、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這是在國中物理教學實施當中,最引起老師們重視和關注的一個環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事實上主要體現在科學探究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在探究過程當中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儘管有的結論還是比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能夠在動手、動腦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分析過程當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其意義並不在於他們探究的內容,探究的方式有多複雜、多深奧,而是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確認識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注意把握實驗教學的特點,合理開發實驗教學的課程資源。除了正規的教具外,我們還要利用身邊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這也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

經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中找準自己的出發點和位置,並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師如何實施國中物理課堂教學。

(一)課程的實施者之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每堂課的發展方和目標,要設計好引導學生學習的若干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要求學生,規範學生的行為及語言表述。教師的靈活度可以更大,教學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國中生,比較容易片面地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聽與不聽”,也很容易根據教師講課的“有趣或無趣”來選擇自己“聽與不聽”。如果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努力讓學生直接接受認識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很多老師在課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實驗的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教師的架子,參與到學生實驗中,在實驗活動中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從實驗現象歸納出物理結論或規律。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理解透,記得牢。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課堂內容的實施。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這就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活動、民主、自由”的主題。那麼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其過程中又應注意什麼?作為課堂教學的對象雙方,眾多的新課程研究者告訴我們,要注重“雙邊活動”、“雙向交流”等。為了營造良好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應該在這幾方面多做努力

1.課堂演示實驗,這是讓學生加深一些自己從書本上無法直接獲取的知識,也是學生學習教師實驗規範的一個窗口,所以務必在這一環節中,力求可見性高,科學性強,規範性到位;

2.問題討論,這個步驟是消化課本知識的重要過程,教師要善於從與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並且在此過程中增進與學生的感情,培養學生科學討論的價值觀,認識“討論”在學習課程環節中的重要性,不要讓課堂討論流於形式;

3.收尾總結,很多老師忽略這一環節,容易造成“虎頭蛇尾”,對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有阻礙。以上三點實施得好了,一堂課的條理性,規範性就可得到充分體現,課堂的氛圍就會較好,學習的成效也會較高。

(四)教師要努力汲取知識,不斷吸收“百家之長”。由於學生現在瞭解認知世界的途徑寬了,只要他們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都有可能被他們識記下來,教師要不落伍,要走在學生前面,只能不斷的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的淵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教師有了淵博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得心應手,學生也會因為教師“淵博的學識”,而更樂於與教師接觸,這樣反過來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4

有幸聆聽了奔牛實小的潘老師解讀20xx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感覺受益匪淺。新出台的《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比原課標,其改動比較明顯。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1)體會: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領悟: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3)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4)反思: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衷心期盼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再次變成一個“新”老師,接受新挑戰!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5

今天通過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範、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説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説話是否完整,説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6

雖然培訓只有短暫的1天,但對我來説卻收穫頗多。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一天我認真傾聽了呂世虎老師的講解,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通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7

通過參加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培訓,作為體育教師,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讓我自身有了非常大的收穫,頗有些感悟。

一、瞭解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1.建立教學質量的管理:任何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質量放在首位。

2.加強對運動技術學習的要求。讓學生真正能夠擅長掌握一到兩項最好是兩到三項運動技術,既可以用於自己鍛鍊,增加自己的體育信心。又能夠體現運動樂趣。

3.防止出現“非體育”的教學。這些東西不是我們的體育文化,也不是能夠有效地鍛鍊學生身體的最好的方法,更不是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運動技術。

4.防止教學中的“温情化”。運動的樂趣不是這樣的。相反只有讓學生經過刻苦的鍛鍊,不斷地取得成功,掌握運動技術,才能夠體驗到運動中真正的樂趣。

二、提高了思想認識:

通過學習,我們在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知識觀,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考試觀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認識和認真反思的必要。其次,隨着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照此要求,我們任重道遠,確需努力。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經常地進行科學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既是教師形成創造性勞動態度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工作興趣、靈感的源泉。

三、明確了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

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我要把這段時間學習的理念帶到今後的工作當中去,我不再滿足自己只是一個一板一眼的“教書匠”,雖然我成不了教育家,但我願意做一個有個性,有想法,有追求的好老師!如果我真的'用心去做了,我的學生也會更快樂,更幸福!我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把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的運用到課堂中、滲透和感染每一位體育工作者,為學生“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培養髮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展望未來的工作、學習之路,將是永無止境而又艱難曲折的,而我卻願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追求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相信,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敢於實踐,勇於創新,一定會為我們的體育教育教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8

今年,我參加了國小語文教師置換脱產培訓,深感受益匪淺。面對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髮展變化,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而此次國小語文教師置換脱產培訓班的學習,猶如幫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一次收穫豐厚的`學習。

在此次國小語文專題培訓中,教師認真詳細地給全體語文教師分年段解讀了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修訂,修訂後的課程標準跟原來的實驗稿有哪些區別,從課程理念的調整、教學目標的升和降、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具體地闡述,為我們指明瞭今後閲讀教學的方向。

他們把課程標準理念與具體課例以及自己豐富的從教經歷相結合,生動幽默、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閲讀教學該怎樣從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出發進行教學,如何正確有效地在日常教學中地把握好教學目標的階段性;閲讀教學如何根據各年段的學生特點找準起點,抓住重點,更深刻把握年段目標。具體全面的解析了各年段目標,總的概括為低年級學段目標:字識得鞏固、寫得端正;能正確朗讀;在背誦中積累詞句;敢於説、樂於寫。中年級學段目標是:進一步加強識字能力,加強朗讀學習;繼續加強詞句訓練,加強段的訓練,向篇過渡;多讀書、重積累;自由表達;有內容、有真情;在口語交際中要聽懂、説得通。高年級學段目標是有較強識字學詞能力,把字寫美觀;會朗讀、默讀、略讀、瀏覽;在詞段練習基礎上加強篇的訓練;會寫記事作文、想象作文、應用文等等。

強調國小語文課本不是全部的教學內容,學生閲讀數量要增加,多閲讀經典書籍。我們語文教師要學會藉助課文這個例子進行語文能力訓練,從課文提供的語文材料出發找準三個點:即語言訓練點、能力培養點、方法習得點,抓好國小生閲讀和積累,進行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教學,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我非常清楚“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我也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課堂教學能力。沒有深厚的積澱,沒有長期的浸沉,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培訓,也讓我們意識到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廣闊的知識,飽滿的激情,橫溢的才華,才能澆灌祖國未來鮮豔的花朵。我將用我的所學指導我的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的天地裏開出美麗之花。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9

20xx年9月11日,我們有幸來到湛江市第十二國小聆聽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關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解讀。在這次新課標解讀培訓中,張金麗老師主要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進行解讀,我從中受益匪淺。

一、教育要與時俱進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張老師從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時代背景講起,道出了作為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教育也要與時俱進。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甚至是人工智能走進課堂,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需要掌握自主學習,提出問題,人際交往,創新思維和謀劃未來的能力。

而作為教師,教育要與時俱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就必須在教學中緊緊與時代相聯繫,不斷學習。例如,不僅僅是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將學生的經歷上升為自身的經驗。慢慢地,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二、課程理念要轉變

新課標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句話道出了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良好的數學的權利,而且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這讓我想起了平時課堂上的教學,促使我反思,真的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並且因材施教了嗎?當真正迴歸到數學課堂,因為教學經驗的缺乏,各種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有時候並沒有真正轉變課程理念。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依然活躍在課堂上。

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上轉變課程理念呢?首先,教學設計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再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教師主導與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

三、課程目標要落實

新課標主要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四方面進行課程目標的闡述的,其中,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是從經歷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等過程,掌握這四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思考,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用數學的思想和思維去思考問題。問題解決,就是要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情感態度,就是要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科學的態度等。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這三方面。在現代這個社會中,學生不僅僅需要的是知識,更是要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僅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要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僅僅需要的是自我學習的過程,更是要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與人合作等人際交往的過程。

四、課程內容要掌握

在整個國小過程中,課程內容包含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這四個模塊的`內容。其中,數與代數包括了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規律。圖形與幾何包括了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統計與概率包括了簡單數據統計過程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綜合與實踐是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作為教師,必須掌握並熟悉課程內容的安排,注意內容間的鏈接與聯繫。在數學課堂上,做到心中有數並且胸有成竹。例如,當講到小數除法時,要聯繫到之前學過的整數除法,小數乘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要知道小數除法後面將要學習什麼內容。在課堂上,哪些知識是重點,哪些知識是難點,如何與之前學過的知識相聯繫,如何為後面將要學習的內容打好基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熟悉,是有效地給學生傳遞知識的基本保障。

總之,張金麗老師給我們培訓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後,讓我對新課標又有了一次新的認識。新課標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指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以新課標的內容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落實課程目標,傳授課程內容,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10

音樂教育是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讓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體會如下:

首先,明確審美教育目標,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學習到知識。

其次,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吸取克達伊教學法和奧爾夫教學法的精髓部分,把律動教學和情境教學引入到課堂中。實踐證明,用這樣的方法使學生的反應非常積極,效果良好,不但對節奏理解加深了,而且很自然地經歷了音樂創造的過程。

柯達依手語是用手語代表音高的一種方法,邊做邊唱,能使學生加強對音高的控制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還設計了遊戲,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上完了一堂識譜課。我由此感到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用心研究出學生喜愛的方法,我們便達到了新課標的基本要求。

之後我們又觀看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時的錄像。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法,或是律動或是情境,都是由學生參予到其中,完成教學的過程。同時也發現了問題,有一部分情境教學過於注意佈景,音樂處在了次要的地位,成了一堂表演課。我又想起之前看過一個專家上的'一堂《走進西藏》,不是太成功。他的課準備的非常精心,蒐集了許多關於西藏的歌曲,知識點非常多,並且非常有條理。不過一堂課下來,學生都沒什麼反應。我認為,學生情緒沒有調動起來,沒有參與到其中。這堂課不能算成功的課。我們今後教學當中就應當儘量避免。

總之,新課程對以前音樂教學大綱中一些不現實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做了相應的改動,更加貼近基層,尤其是教學的出發理念與之前相比發生了變化,更加突出了實用性,使其層音樂教師又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通過新課標的培訓,我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改良了方法,促進了教學。

教師課程標準培訓心得11

八月x日我參加了國小語文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語文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xindetihui/l41d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