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心得體會 >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暑期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

拜讀了特級教師黃愛華的文章,觀摩了數十節精彩而又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使我深受感染和啟發。黃愛華老師在教學上孜孜不倦地思考與實踐的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

1、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按照《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的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四個方面。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是交織在一起的。從某種程度上説,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以發展為核心,學生要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從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難發現這一點。

2、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學生又是一個個存在個性差異的活動對象。由於學生在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導致課堂教學中的“差參不齊”,但我們絕不能就憑此而人為地把學生分為好學生與差學生,只是發展的進程有快有慢罷了。黃愛華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把握好了兩個字:“和”、與“平”。“和”指的是“和諧融洽的氣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學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一位“獨裁主義者”,應該是一位致力於幫助學生、涉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的擁有先進教育理念、善於合作的`“良師益友”。在黃愛華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表揚與鼓勵、蹲下身子走下講台與學生交流合作;我們也經常聽到“再想想看,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偉大了,堅持下去前程似錦”等許多沁人心田的話語。所有這些無不反映出黃愛華老師高尚的師德、先進的教學理念也為人處事的原則。

二、追求卓越的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已成為廣大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識。藝術是什麼?藝術就是“無意於法則,而自合於法則”“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體現。黃愛華老師的教學藝術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求“實”。

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結合自己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教學。“沒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就沒有教學藝術的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只有教學的合規律性和合個性的統一,教學才成為引人注目、令人為之傾倒的藝術品,教師才能成為受人欽佩的教學藝術家。”

求“活”。

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方法或技巧來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益。教學藝術是在科學地再現的求“實”中,師生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活”化,以達到科學再現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統一。

求“美”。

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審美意識與情趣,使他們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通過誘發和增強學生的審美感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這種手段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得知識的營養和美的享受。

求“趣”。

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説:“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求“新”。

在學習別人教學藝術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新與發展,顯現自己鮮明的個性。創造是一切藝術的特質,沒有創造也就無所謂藝術。這些創造,或表現為對常規的、傳統的教學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種革新;或表現為對課堂結構的新穎而獨到的設計;或表現為對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現為對教學內容的科學選取與藝術的加工。

求“效”。

學生在藝術的課堂教學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學效益。

寫到這裏,我似乎又有了一種更深的體會:與其説黃愛華老師是一位名師,倒不如説黃愛華老師是一本書,一本只有認真思考、認真實踐後才能讀懂的書。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2

近日,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增補本),這裏邊的內容、故事,每一部分的手記都是如此的感人至深,真的是一部讓人感動得流淚的教育故事,看完後使我重新思考做教育的責任,讓我更深入的去思考如何去做個更好的老師。原來,師生的情誼是如此的深厚。以前,我認為我的老師工作已經做得還算可以,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汗顏的知道比起李老師我所做的僅僅是微不足道的,是那麼的粗糙與淺薄,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是如此的疏忽大意,還自認為很好了,這本書再次給我的教育工作增添了無窮的動力,為提升我的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做學生工作,就應該向李鎮西學習,象李鎮西那樣去工作。

在所有的手記中,最讓我深思的就是手記五,正如他的標題一樣“沉重的思考”,主要記述了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思考,大體經過是這個女同學從小就各個方面都很優秀,隨着年齡的增長,自己所見到的現實狀況相差甚遠而不可理解,最終在16歲那年服毒自殺,(詳細內容見書上195---215頁)我們的德育工作做得是太差了,正如學生所説:“老師講的,不是我們想的,我們想的,恰恰是沒有人回答的”。我們確實不自覺的的培養出不少兩幅面孔的人:想的和説的不一樣,言不由衷的作文,口是心非的演講……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很多,但是德育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虛假是原因之一……(第219頁)

於是,一些學校不準學生與社會上的人接觸,儘量減少學生與校外的聯繫,嚴格控制學生放學後回家的時間,有的學校連春遊都取消了……這不正是大英中學的寫照嗎?大英中學的領導不正是這樣做的嗎?這還不算,大英中學甚至運動會、五·四節等所有的活動一併取消。而在去年就引發了一起學生跳樓自殺案一例。公安局的結論與寧小燕自殺的結論一樣:心理問題。最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條人命也並未引起學校對德育教育的思考。反而強調的是如何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老師要及時清點人數,加大全校教師對學生的每時每刻的監管。學校的德育工作進入死衚衕,而沒有一個人能夠調轉方向,現實中,德育工作難啊!

一方面,面對日趨複雜的社會現象和緊張的生活節奏,學生的青春期心理疾病漸漸增多,需要教育者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而過去我們的教育除了“政治思想工作”,幾乎沒有真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保健。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喚醒人們的主體意識,並期待着對公民的獨立人格、法治觀念和民主精神的培養成為我們教育的應有內容。另外,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價值觀念、效益觀念、競爭觀念、信息觀念、人才觀念、創新意識、平等意識、守信意識、自立意識、破釜沉舟的冒險精神、越挫越勇的進取精神、機動靈活的應變能力、明察秋毫的預見能力以及人際關係處世藝術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傳統德育所缺乏或比較薄弱的。

世紀之交的中國基礎教育,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當首推“素質教育”。對於素質教育,已經有許多專家提出了不少精闢深刻、令人折服的見解。我是長期在基礎教育第一線從事教育的實際工作者, 因而不具備宏觀的、高層次的理論思維,但十年鮮活的校園生活使我對素質教育不但全身心地擁護,而且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

什麼叫“好人才”?一句話,就是新時代需要的人才。這個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應該是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應該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這樣的人才,當然具有獨立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風。如果缺乏這種時代精神和新的品質,沒有理想、沒有紀律、沒有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管有多少知識,也不能算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教育內容的固定、僵化,把學生引導到追求高分數上去。這種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人才,只能是唯書、唯上,必然缺乏創造性和進取精神。歷史上,凡是對人民做出較大貢獻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是或多或少地突破這種教育思想的結果。我們現在要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就應該改革陳腐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大大發揚實事求是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

讀完《愛心與教育》,感觸頗深。如果説它是一部成功的著作,倒不如説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其文筆細膩流暢,感情豐富,情節動人,結構飽滿。既有典型的教例剖析,又有精要的教理闡述。作者憑藉對教育的滿腔熱誠,憑藉對學生永無止境的愛,在他十七年積累、自創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他的素質教育的理論,模式,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提煉,昇華,從而逐漸邁向教育的前沿陣地。這個探索的過程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思。

如果説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為了培養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的人才,那麼德育教育意在塑造具有高尚品質,高尚情操的偉大思想的人,若將兩者進行比較,我們心靈的天平該如何傾斜?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素質教育探索手記則給我們作了最好的詮釋,“既然教育學生學會做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那麼對教會學生做人最直接的德育,我們理應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3

內容簡介: 本書有一百條給老師的建議,內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是本教育經典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來,中國的教育專家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説,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這樣的一本書,應該讓所有一線教師人手一冊。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

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説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説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在書中,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來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感受頗深,啟發非淺。

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一、教師語言的純潔性

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悦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污言穢語。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二、教師語言的準確性

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裏,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三、教師語言的啟發性

教師的語言要含蓄、幽默、富於啟發性。教師如果言語豐富,措辭優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讓學生置身於語言美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學生就會心情愉快,興味盎然,思維敏捷,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語言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工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在教師勞動的每一領域,都需伴有取得溝

通教育對象心靈最佳效益的語言;教師應有一個語言庫,貯有豐富的資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還應具有很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根據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用得妥貼。這就要研究學校教育活動每一領域的語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學語言成功和失敗兩方面的經驗,要研究不同教育對象的語言特點,要研究不同學科教學語言的特點,還要研究其他行業可借鑑的語言。在研究中,勤於採集大量語言材料,善於分析綜合語言材料,還應持之以恆對某一語言現象進行跟蹤積累、研究,並對教學語言的效益進行評估。

教師的語言修煉是無止境的,一個成功的教師,重要的標誌是超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發音準確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麼樣表述的更生動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處.我想,這是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要研究和雕琢的

做最好的教師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師》內容簡介及目錄

內容簡介: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凝聚了李鎮西老師25年來教育思想和教學智慧的精華,他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和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

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寫到:“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李鎮西老師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李老師以他對教育工作的執着和獨特的人格魅力震撼了每一位讀者。

《做最好的老師》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的精華集萃,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是中學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權威”“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師愛之源”“變應試

語文為生活語文”“德育觀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學、個性”“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是教育的靈魂”??其“愛心、民主”教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實踐讓廣大教師感動、哲服,“未來班”的模式演繹着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嚮往,很多身處“迷茫”中的教師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王明芳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近來拜讀李鎮西老師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使我真正全方面瞭解他多年的教育心得及理念。這本書對我的教育意義很大,李老師身上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首先,我十分敬佩李老師高尚的人格。雖然他如今已成大名鼎鼎的教育專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他至今仍戰鬥在教育第一線,一直站在講台上,一直都和學生保持零距離!由此我想到自已,剛從大學畢業時,我也曾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併為之驕傲自豪地奮鬥了上十二年,可是隨着工作的調動我由大學來到中學,我遇到了從教多年來最大的困惑,教育的對象一下變成了中學生,我原來的那套方法似乎全不靈了,學生不理解我的苦心,通常只需講一遍的問題我要重複很多遍,他們還是會犯同樣的錯,作業也常有拖欠不交現象,課堂紀律也時常是讓人頭痛??我一度十分懷念以前的日子,那些學生多勤奮啊,根本不讓我操心欠作業、違反課堂紀律方面的事。現在無論我怎麼努力,那些後進生的成績還是提高不了??,我有時累得直歎氣,很懷疑自已的價值和能力;可是李老師卻把做最好的老師當做自已畢生的追求。可見當老師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心態調整好了,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説到心態問題,我們來看看李鎮西老師是怎麼衡量自已的教學工作,他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做更好的老師”,因為他從不拿自已和那些教育專家比,他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用心去處理每件事,力爭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中的“愛心”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4

暑期閲書,有所感,談幸福從師德談起,因為幸福正是師德之水灌潤而成的那樹繁花。

關於師德,我是一個具有嚴格自我評價意識的人,我堅守我的原則和信仰,不求突顯於人,但必不負於學生。我始終謹記: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具有被尊重、被關愛權的平等生命體,因此,不可輕視,不可欺壓,更不可放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人可以剝奪,也沒有人應該被剝奪。所以,我不是個迷信權威的老師。

曾經有同行義正詞嚴地説——需要什麼理由?你説對就對,錯就錯,這點權威都沒有還當什麼老師?——我驚愕失語,有此認知,出此言論,其對學生之“風範”可想而知了。

如此權威,效果的確立竿見影。但,請把眼光放長久些,你的權威能由始至終嗎?你可曾看見,那嘴角的怨氣——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聽見,那日積月累沉澱下的憤怒在心裏汩汩奔湧?你可曾想象,在他們覺醒的未來生命裏你烙下了怎樣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後,他們在埋怨還是在想念?

我不願意給學生下馬威,也不會嚴詞厲色震懾學生,學生從不懼怕我;我輕易不會生氣,也不會出離憤怒,只是有時會“痛其不爭”;我會受傷,會輾轉反側,因為我在乎學生,讓他們活在我心裏。

奇怪的是,不權威甚至有點傻的我居然並不是個很失敗的老師。隨着時機的流洗、交流的澄澈、瞭解的醇厚,桀驁的學生變得温順,沉默的打開了心扉,原本牴觸的逐漸融化,一切走向和諧。身處其間,我日益輕鬆平和,去傾聽去擁抱那一顆顆青春的、鮮活的、可愛的.靈魂,幸福感無限蓬勃着。

清楚記得那天,那個身材壯碩脾氣火爆極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學拌嘴衝突,揮着銅錘大的拳頭就要砸下去,誰也攔不住!我刷的衝過去擋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氣緊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頓挫地説:“沒事,別急,好好説,老師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緊咬着牙,臉上肌肉抽搐着,額前的劉海在顫抖,終於在決堤的那一瞬間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鬆開了拳頭,其實我心裏也很恐慌——那是一個多麼偏激執拗強悍又極度憤怒中的學生呀——我一點都沒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後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裏的分量,他出於對我的尊重強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幾年在家養病,學生們電話短信慰問不絕,每到週末就三三兩兩的來探望。我心裏很温暖很豐厚,他們這麼信任我,關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崗,我的付出醖釀出了真正的意義。

學生們常會問:當老師,幸福嗎?坦誠説,作為職業的教師,對於那些教育教學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並不樂意;但只作為學生的老師,望着那一雙雙專注熱情閃閃發光的眼睛,我無比幸福。是呀,我告訴他們,你們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後,你們也許忘了我教的字詞句篇,但請記住,你們曾經讓我幸福,也請一定努力讓更多的人幸福,讓你自己幸福!學會愛,學會被愛,這才是老師想要幫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與人相處,其實簡單,你給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學生是和你一樣需要坦誠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築實理和愛的大地,讓學生如白雲如飛鳥輕靈愉悦地飛天,我才成就了一個大寫的師字。

所以,我不權威,但很知足。我惟願從從容容,簡簡單單,踏踏實實,做着該做的,平靜而幸福。雪蓮正在盛開,天籟之聲響起。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5

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情,它們是那樣的相似。記得在一節班會課上,我向學生強調校園文明行為的養成問題,特別強調部分同學在看到老師時候熟視無睹、缺乏禮貌的現象,希望大家能自覺樹立“以文明有禮為榮,以目無師長為恥”的榮辱觀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中去。但在課後,一位學生對我説:“老師,我向有的老師問好,但是他不理我,這樣還要問好嗎”?

學生的問題觸發了我的深思,學生談到的這個現象確實存在。我們常常聽到有的老師抱怨現在有不少學生缺乏教養、沒有禮貌,以前我也這樣認為。但是後來我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有所覺悟:是不是教師的某些行為促發了學生的“無禮”呢?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需要一種良性互動,我們在強調學生對老師主動問好的同時,卻似乎忘了自己該做些什麼。如果學生一次向您問好,您不理不睬,兩次、三次,長此以往,他還會主動問好嗎?也許您忙於工作,也許您正在思考,也許您要事在身,也許……但這些“也許”,都不應該成為您疏於迴應的理由。

面對學生的質疑,我作出的.回答是:“大家要理解老師工作辛苦,這種現象只是偶然的,老師不是故意不作迴應的。有一點我們要明白:你向老師問好是一回事,而老師迴應與否是另外一回事。記住:好學生、好習慣是一如既往的!”

我不知道,這種“引導”能否自圓其説,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又有多少呢?我們的部分老師您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呢?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6

心境不好時,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容易引發你的雷霆之怒,但作為班主任,面對班級學生的惡作劇,我們必須剋制自己的情緒,忍耐、再忍耐。

惱怒是所有情緒中最不好控制的負面情緒。作為班主任,這種情緒的破壞性更大,常常會激化師生矛盾。某些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不是由於他們業務水平不夠,教育能力不強,方法不濟,而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缺乏瞭解與自控所致。諸如憤怒、衝動、暴躁、因循守舊等不良情緒嚴重干擾了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極易形成師生對立情結,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障礙。作為班主任,應自覺抵制種種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干擾,使自己的情感衝動和言行舉止限定在合理範圍之內,並能通過自我疏導,從矛盾、衝突和窘境中解脱出來,理智制怒,以寬容和耐心喚起學生心中的自律。

本文中學生餘長盛身上的毛病雖多,但釣魚事件卻凸顯了一個學生對班主任的拳拳真愛。如果班主任不是理智地剋制怒氣,瞭解了事情的真相,而是怒火中燒地厲聲呵斥,不僅誤解了學生的一片真情,更會給學生留下永久的內心傷痛。增加後進生轉化的難度。

能夠控制自己不亂髮脾氣的老師,就是一個能自由運用教育藝術的大家。不怒才會有機智,才會有藝術。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7

師德,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詞,它站在教育的制高點,既為老師指點方向,也考察着教師的行為道德點。讀暑期師德培訓之書,結合個人經歷,頗有體會,經思考總結,現歸為三點:

一、思與行。

三年的教學生涯,斑斕多彩,五味紛呈。直面學生,我也曾言辭犀利地罵過,也曾舒適婉轉地笑過,也曾怒髮衝冠地氣過,也曾倍感温馨地暖過。但那些都是“曾”,為何?--往事未曾沉澱,精華與糟粕混合,劣根與清水相銜,縱使再過璀璨的金子,也沒入沙堆隱不見光。此處的金子,並非指學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見金子而不淘,處三事而不思,即便閃光點熠熠生輝,卻也終將寥落塵泥碾作塵,不復長存。故而,教師遇事要三思,思過、思功、思心得,思之後再付諸行,行中再思、思後再行,

循環往復,漸次上進,為了教育事業的光輝蓬勃而付出一磚一瓦,為學生,亦為自己,為社會,也為國家。我愛“曾”,也惋惜過“曾”,但我更想珍惜“現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與人交談時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後更能有一番“現下”的成功事蹟與“未來”的期望預設。

很可惜,本人較懶,三年中應上方要求也寫過許多各類心得與總結,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數為東拼西湊,他人之語,為我而用亦。

二、勤與志。

照實説,“懶”很難克服,誰不留戀舒適的被窩,誰不享受愜意的生活,作為一名老師,平日裏無比渴望一絲清靜、一絲悠閒,閒看雲、野養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終是塵世之人,若要出塵,必先入塵,若想悠遠嫻靜,必先經紛擾的'洗禮,平日裏諸多事情--不管美事、醜事、瑣事,還是無事,都能處理得風輕雲淡遊刃有餘,那麼我想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懶中勤,勤中懶,所以教師,若能在教學的繁忙中偷得“閒”,在大事小事不斷上演的學生世界中能識出天地之自然無華時,那便擁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謂大隱隱於市,未必不如此。

再懶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絲一毫的“勤”,作為教師,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無心無得也是一天。為自己找個藉口,教師的“懶”情有可原,這份“懶”是工作下班後的放鬆身體、放鬆頭腦,是清清耳根子緩一緩痠軟的臂膀,是正常的放鬆,是迴歸於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賜予人類一天24小時,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而人的不同在於剩下的8小時如何處理利用--但話到極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強求,鴻鵠與落雁,難道因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駁另一方的盲點嗎?於此,對於那些“懶”中願意也能夠剝離出一絲“勤”的人來説,若有心飛天,就應該抓住“勤”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盡力遊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陸彼岸,看另一世繁華。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給個藉口於自己,人生有童年,事業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頭三年為“事業童年期”,那麼童年期之後呢……

人應有志,志當長存,存必實踐,方能吹盡狂沙始到金。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8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9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強者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而活,不為流言蜚語所惑;那麼,相比之下的弱者則極易被它左右。因此,當身處的環境被是非議論所包圍時,還需謹慎的選擇處理的方法,切記魯莽行事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説過:“對於正面的敵人,我總能應付;但是對於背後的狙擊,我卻不能保護自己。”由此可見,來自背後的惡意中傷、流言蜚語是每個人都避之不及的,同時也證明了它的殺傷力極強。

人言可畏,每個人的身邊都不乏造謠生事之人,並且謠言的傳播速度讓人驚歎。但是,即便它再“驚悚”,它也抵不過“真相”。它或許可以讓人暫時的'功虧一簣,但是一定要記得另外一句話“禍從口出”,管好自己的嘴巴,少談別人的是非才是明智之舉,莫等到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時才知道“大嘴巴”的害處。

可即便道理如此,這個世界上依然不缺搬弄是非、指手畫腳、圖謀不軌、攻於心計、損人利己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造謠生事。這或許就是人生,“彩色”的人生,大家或許都習慣了相互“議論”,甚至覺得這是人之常情,覺得這個世界上,有誰不被論,又有誰不議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而施於人,誰又能真正的做到?

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流言蜚語呢?生活在如今的社會中,不被議論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對它的態度,只要我們為人處世正直、只要我們內心善良、只要我們不做虧心事,那麼,又何懼它怎麼變幻莫測呢?

其次,我們做人要有原則,不要被他人的行為和思想所左右。面對是非對錯,不要偏聽偏信並加以傳播,否則就會成為被別人利用的棋子,也成為了謠言的散佈着,這種本就不道德的行為,我們不該讓它生根發芽。

簡而言之,人的一生註定坎坷崎嶇,面對別人的惡語相向,我們要做的不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是要保持冷靜和沉默。因為,謠言始終是謠言,若對它迴應只能是徒勞的,保持沉默,它將會自動消沉。一位哲人説過:“棍棒、石頭或許會擊傷我的肋骨,但語言無法傷害我。”所以,泰然處之的去面對,它將不攻自破。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0

作為一名年輕的特崗教師,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8月23日—8月24日的《案例分析》指導建議。聽到市裏專家給我們的深刻分析,讓我覺得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去影響學生,所以一個教師只有具有良好的師德,才能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因此,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師德師風,則是一個學校的立身之本。

針對這次暑假期間的學習。我對這個神聖職業有了深刻的認識,特別是以下幾點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一、依法執教。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一定要依法執教,過去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我們一定要糾正,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學習方法,他們各自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區別,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孩子來學習,我們也不能因為自身的着急對孩子動粗,那樣是不對的,今後我將繼續依法執教,對孩子對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我相信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書育人。雖然表面上只有4個字,但卻含有豐富的內涵。以前總認為,我只要按照大綱要求,將學習知識傳授給學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但現在我重新認識到其實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責任,當作一種義務,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教育,同時最後的評價也要改進,不能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要充分運用綜合的評價的手段,將過程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

三、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那就要處處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紮根發芽。學生在學校的與老師交往的時間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時間都多,所以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品德、做人的各種道理的教育,只要這樣才能不枉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我們應該自身做一個道德行為的楷模。

四、終身學習。以前總是強調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實際上現在已經不夠了,隨着知識的多元化,綜合性的加強,現在的教師要具備更多的知識,現在要做自來水,甚至都不夠,必須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今後我將利用課餘時間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將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

五、關愛學生。作為教師,要像關心自己的孩子那樣。關愛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時送他去醫院,在他家裏出事時關心他們,而應該在平時就要更多的從生活、學習、身體等等各個方面來關心他們,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難、困惑時,我們都要做有心人,主動去關心他們,主動去疏導學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這個意義上,教師也要再次認真學習心理學,做一個稱職的心理醫生。

總之,這次暑期培訓我的收穫非常大,雖然天氣很炎熱,但我覺得得到了如此大的收穫,值得!除了集中學習,我想自身利用假期的時間來進行自身讀書再教育。我將再次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再看一些名師講座和優質課堂,來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1

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從書本中獲取知識,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民主教育的內涵,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

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説: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

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2

餘秋雨先生曾經這樣評論過書籍的功能,他説: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閲讀。

讀一本好書,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繞懷,久久不忘。一本好書,可以讓頹廢的心靈得到鼓勵;讓憂傷的.心靈得到撫慰;讓迷惘的心靈得到指引……

但願書讓心靈的土壤植滿晶瑩的種子,傳遞心靈深處那份特有的靈感,讓寬廣的胸膛飄滿温柔的花瓣,綻放心靈之光!

有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人説,我愛讀書,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通過閲讀你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對於ー個生命有限的人來説,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書,給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給你靈魂的提升空間。來吧,走進書籍的世界;來吧,談談讀書的心得,分享你的讀書故事……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3

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花了40年的時間,收集了9萬名學生所寫的信,內容是關於他們心目中最喜歡的老師。據此,保羅.韋地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人格魅力的12個方面:

—友善的態度。"她的課堂有如一個大的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

—尊重課堂內每一個人。"她不會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戲弄。"

—耐性。"她絕不會放棄,直到你能做到為止。"

—興趣廣泛。"她帶給我們課堂以外的觀點,並幫助我們去把所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

—良好的儀表。"她的語調與笑容使我很舒暢。"

—公正。"她會給於你應得到的,沒有絲毫偏差。"

—幽默感。"每天她會帶回來少許歡樂,使課堂不致單調。"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與其他人一樣會發脾氣,不過我從未見過。"

—對個人的關注。"她會幫助我去認識自己,我的進步有賴於她使我得到鬆弛。" —坦率。"當她發覺自己有錯,她會説出來,並會嘗試其他方法。"

—寬容。"她裝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將來也是這樣。"

—有方法。"忽然間,我能順利唸完我的課本,我竟然沒有察覺是因為她的指導。" 第6篇: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説,讀書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學校。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暑期讀書活動中使我受益匪淺。現將個人體會總結如下:

首先,敢於正確面對自己,認識自己。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4

蘇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書中作者以“建議”的新穎形式,懇切地與讀者談心,使人聽來毫無刻板、説教之感。單是看看目錄,“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怎樣檢查練習本”“興趣的祕密在哪裏”“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祕在哪裏”等等,就感覺到這本書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從我們教師的身邊出發,探討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全書皆為經驗之談,讀來令人備感親切、深受啟發。讀此書,就好像這位教育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與我面對面的交流,給我指點迷津,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能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水平。閲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我感觸頗深,我覺得這些經驗一定對我們教師有着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這本書給我的最好的建議就是——閲讀。古人云:“開卷有益”,“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常讀書、常思考,人才能不斷進步。結合教學實踐我更深刻理解到,閲讀不僅是教師自己讀,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讀。

一、 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

我們總在抱怨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每天的工作疲於應付,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教育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教育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二、學生的時間從讀書中來

如果教師只考慮怎樣迫使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坐在那裏摳教科書,那麼負擔重的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學生每天的生活都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滿滿,而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的時間微乎其微,學生負擔過重,疲於奔命,對學習本身也失去了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何為學生贏得自由自配的時間呢?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會將他的每一個學生領進書籍的世界。蘇霍姆林斯基還指出:“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決定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着,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閲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取決於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識,有了這些常識,他就會把毫無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所以,要想讓學生專注於教材中的知識,教師就要推薦他們讀一些跟這些知識有關的有趣的書,讓他們有一定常識的儲備,這樣在講授教材時,就會觸動學生的思想,積極地思考,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了,他學起來也就輕鬆了,而且這樣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是非常深刻的,也就不用把全部負擔轉移到課後複習上去,也就減輕了學習負擔。所以,“通過閲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這樣也就為學生贏得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所以説,學生的時間來自課堂,而歸根結底是來自於閲讀。

教師要讓學生閲讀——出於愛好、出於求知願望的閲讀,而不是出於背誦和記憶的要求的閲讀。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教師要這樣來教育學生:造成一種風氣,使他們感到不學無術、對書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百條“建議”, 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而且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教學中都會接觸到的實際問題。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充滿人生哲理和教育智慧,通過讀此書,收穫很多,但是如何讓這些收穫真正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所用,我想最主要還是要付出行動去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而引領我們實踐的一盞明燈就是不斷讀書,只有讀書,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贏得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的教學。

教師暑期讀書心得 篇15

學習《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時,拜讀了魏老師的《自強。育人。教書》一文,領悟了他的教育思想,感慨頗多,然本人筆拙,現只將不吐不快的點滴體會分享與大家。

身為一名教育主管,仍兼班主任和語文學科教師,還要外出講學。教學時間哪裏來?教學任務如何完成?這是我幾年來心頭的疑團。直至今日,拜讀其作,豁然釋疑。原來魏大師和學生探索了一條語文教學管理科學化的途徑。它分為三個系統,首先是計劃系統,將34件實事分為6類:每天必做的6件事、每天按學號輪流做的3件事、每週做一次的3件事、每學期做一次的9件事、不定期的6件事、滲透於語文教學中的7件事。其次是監督檢查系統,建立了五種檢查監督的方式,並且制定了具體的檢查時間、檢查方法和獎懲措施。最後是反饋系統,有個別討論反饋、班幹部反饋、班集體反饋和家長反饋。並且每個系統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案。難怪魏老師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仍舊保持高質量的教學效率,緣在於語文教學走上了法治的軌道。

魏書生的敬業精神、寬容的美德、民主的育人思想和科學的管理理念,是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之楷模。

一、敬業。

沒有敬業精神而談教學、班級管理,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皮之毛。所謂敬業精神,從魏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就是“迷戀上了教書”。“迷戀”,説得多好。正是因為“迷戀”,才會全身心投入而無怨無悔;正因為“迷戀”才會興趣盎然而動力不竭;正因為“迷戀”,才會殫精竭慮而有奇思妙想;正因為“迷戀”,才不會感到瑣碎苦累。因此,我始終沒有覺得做班主任工作對我是一個額外的負擔,蓋源於此。

二、寬容。

魏書生説:“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誠哉斯言。我剛開始工作時,也經常埋怨學生太差,學校條件落後,設備簡陋……埋怨的結果怎樣?環境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自己的脾氣更壞了,愛挑剔、愛發牢騷、喜歡評頭品足。

魏書生的理解是:“埋怨別人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環境太惡劣、太困難,常常是我們自己沒能力,主觀努力不夠;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自己方法少。”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是的',怨天尤人有什麼益處?因此,我在工作中對於學校的內外部的環境,不再説三道四。能夠想辦法解決或改變的就儘量想辦法解決或改變,實在無力解決或改變的也能夠泰然處之。要有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境界。對於學生,不論是多麼差的學生,不再埋怨,更不諷刺挖苦。魏書生説:“我總覺得即使是最淘氣的學生,即使是各科成績都倒數第一的學生,也確實都是我的助手,他腦子裏一定有和我一致的成分,我幫助他學會管理自己、學會學習之後,他一定也幫助我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把學生當成助手而不是對手,這就是寬容的美德演繹出來的高明的方法。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及班級管理每一方面都有助手,人人是助手,班級工作充滿活力。

三、民主。

魏書生説:“要看到自己和學生的長處,千方百計發展這些長處”。“我感到自己的最主要長處就是善於商量。語文不會教,跟學生商量商量,就想出了一些辦法。不會教後進學生,便多次跟他們商量符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他們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一點點地超越自我了。”我覺得這“商量”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主人”,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我是絕體會不到這一點的。

四、科學。

魏書生説:“我們努力將事情、時間、承包人三者落到實處。朝着‘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時時有事幹,事事有時幹’的目標努力。”這將大大減少隨意性,減少人治的成分,提高工作效率。

我想如果試着與學生商量,班級裏將會有哪些常規工作要做,誰來負責幹,什麼時間幹,多長時間幹完,結果如何,一定到位,這樣大家幹起事情來有條不紊,效率一定會提高高,效果一定不錯。

總之,我深感:魏書生是中國大地上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老師、是中國教育界傑出的人物,不愧稱之為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教育思想值得學習、魏書生的教學方法值得研究、魏書生的改革精神值得發揚,從教當學魏書生,為師當學魏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xindetihui/j1ox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