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必備】國小説課稿範文七篇

【必備】國小説課稿範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國小説課稿範文七篇

國小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牛津英語"教材把語言結構、 語言功能和主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所以語言的信息輸入量大, 選材廣泛、 主體有序、 內容集中, 學習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迪斯尼樂園, 瞭解華特?迪斯尼, 這兩項內容也是學生較為熟悉和感興趣的。課文本身內容比較簡單,所以我要求學生直接藉助於網絡進行查閲相關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使學生的信息量有了大大的增加,由學生的被動的接受變成了主動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單詞create, character, amusement park, 應該説這些單詞的掌握並不難, 開學初我已把單詞全部教完, 在此只是重現和鞏固。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自然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香港迪斯尼樂園明年將在香港開幕這一契機, 讓學生扮演一位經理在開幕式上發言,通過這一環節, 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

二、説教法

(一)教學設計的原則

1 堅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

教師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 單項灌輸的陳舊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 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更重要的是在頻繁的交流中,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

2 遵循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原則

交際性原則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指導性原則, 教學最終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在交際性練習中培養交際能力, 而培養這種交際能力, 就是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以主人翁態度, 積極、 主動、 大膽地參與英語課堂練習活動的主體意識上。

3 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要在民主, 平等的氛圍中體現, 更要在科學, 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 課堂教學不僅要處理好老師、學生、教材等關係, 還要儘可能地發揮三者各自的特長, 這就是教學的最優化。在課堂教學中, 既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去感知、理解,又要讓學生不斷地感悟。

4 拓寬學生的視野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 一定量的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基礎, 即語言的輸出有賴於語言的輸入。只有在大量吸收的基礎上才能提高表達的技能, 也只有在吸收信息和表達自己意願的過程中才能培養語言交際的能力。因此,教師根據教材做了很大的擴展, 要求學生儘可能用英語向同學展示你學習後的成果, 你的愛好及緣由等, 使教學更趨向真實。

(二)教學手段

1、直觀性: 本課時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副語言行為, 即通過教師親切的語調, 鼓勵的目光、 幽默的舉止, 自然的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 克服交際中的心理障礙。另外,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用一些色彩豔麗的圖片,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 使學生更加踴躍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分頁標題#e#

2、趣味性: 對於課程學生非常熟悉, 但是如果一味讓學生説, 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 教師儘可能把枯燥的內容形象化, 把課堂知識由學生的間接需要變成學生的直接需要, 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説教學程序

Step 1 Pre-task preparation

教師圍繞本課的內容, 先通過一段學生喜歡的卡通片引出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並讓同學們進行親切的交流,談論他們最喜歡的卡通人物,縮進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帶着輕鬆的心情融入課堂

Step 2 While-task procedure

通過卡通人物的呈現, 順利的導入Walt Disney, 讓同學小組討論Walt Disney 和Disneyland Park, 繼而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 這其實對是同學們通過網絡自查和歸納總結的成果的展示,也是對他們自我學習,合作學習的一種肯定。隨後讓同學們通過回答問題,完成關於Walt Disney 和Disneyland Park的表格,這樣教師對他們學習成果也進行檢查,從一定程度上也為課文的快速閲讀並理解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在此基礎上,邊聽課文邊完成Task 1—True or false並進行校對. 基於剛才的交流, 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已經迎刃而解. 之後,學生讀課文,進一步的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鞏固. 隨後根據課文中的內容,完成Task2—Cloze Test,這其實也是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Step3 Post—task activity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抓住了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香港迪斯尼樂園這一契機,,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如果你是一個經理,你會在開幕式上如何發言,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榮譽感.

Step4 Homework

牛津英語的作業形式是多樣的,開放式的作業是牛津教材最明顯的特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我把課開始播放的一段動畫片作為要求,讓他們根據故事情節寫一則故事,既鍛鍊了它們的寫作能力,也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也樂意去做.

國小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位外國作家説: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

是的,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裏,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假如》一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

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衝動。這都要建立在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良、縮”等9個生字。會寫“尋、哭”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愛護環境的.願望。

三、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心生活,關愛環境。

認識9個生字,並會寫8個字。

四、教學難點

讓學生也動手寫詩。

五、 教學時間: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故事導入

1.聽《神筆馬良》的故事。(錄音)

2.教師語言: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麼呢?(示題)讓我們來讀課文。(請同學自由讀)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課文朗讀的錄音。

(1)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這句話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四次,可以按下面的提示指導朗讀。

讀第一次時,起音舒緩一些,停頓長一點,造成一定的懸念。

讀第二次時,語速加快,形成一種關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

讀第三次時,重讀“馬良的神筆”。強調“馬良的神筆”,意思是下面講的事更重要。

讀第四次時,聲音由重到輕,語速由快到慢。

(2)“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畫許多好吃的穀粒”“畫一雙好腿”。

讀這些語句時,感情也不一樣。第一個是興奮,第二個是喜悦,第三個是沉重。

2.假如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願望?教師歸納。

3.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

4.出示課件,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

5.小組逐節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

1.小組學習

(1) 課文用三節寫了小作者的三個願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小組裏讀一讀。

(2) 在這一小節哪個句子、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麼?

2.給時間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3.交流自學情況。

4.感悟句子

(1)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思考:我的第一個願望是什麼? 反饋。

比較句子: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

(第2句更能説明太陽的需要大。)

(2)學習第二段。

小組讀,思考:我還有什麼願望?

問:小作者為什麼有這個願望呢?

比較句子: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穀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小作者憐惜小動物,説明小作者很有愛心。)

(3)學習第三段。

小作者還有願望呢?聽老師來讀讀第三段。

西西是個怎樣的孩子呀?所以,小作者要給西西畫——

假如,西西真的恢復了健康,他會對小作者説什麼呢?

5.擴展説話:我要給……

6.感情朗讀。

(1)讀懂了你喜歡的詩節,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把這一節讀好。

(2)指名讀、範讀、模仿讀、男女生比賽讀。

(3)説説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四)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2.找自己的好朋友競賽背。指名背,分組背。

[第2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

2.背誦課文。

(二)複習要寫的字,指導書寫。

1.複習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形,擴詞,用詞語説句子。

2.按照複習步驟小組自學。

3.小組交流。

(1)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2)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4.指導書寫。重點提示: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後一筆“點”。

雙:左邊的“又”寫得稍窄些,捺變點。

食:上面的“人”寫得舒展些,最後一筆是“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得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要加強範寫指導。

5.鞏固要求認識和要求會寫的字,並通過組詞語理解字義。

(三)拓展活動

1.小組討論: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麼呢?

2.用小畫筆把你的願望畫出來,再把你的想法寫在旁邊。

(四)實踐活動

課文最後一段,沒有説為誰畫什麼,可讓學生髮揮想象,仿照課文,説或寫一段詩歌,還可以用圖畫來表現自己想象的內容。

國小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省編義務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課《兩頭翹》,主要教材內容為兩頭翹、仰卧起坐傳遞球和投擲。“兩頭翹”又稱“俯卧挺身”,和“仰卧起坐傳遞球”一樣是一個以腰背腹肌活動為主的素質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為枯燥的,而且與生活實際相關不大,然而,它們對發展學生腰腹背肌彈性和力量有一定的實效性。“兩頭翹”在二、三年級的教材中曾經出現過,但由於當時學生年齡小、力量素質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完成的質量不高。本課把“兩頭翹”作為主教材,目的在於通過嘗試性的輔助練習和比誰翹得高,提高“兩頭翹”的動作質量,以便有助於以後學習難度更大、動作更為複雜的滾翻、平衡等技術動作。

投擲在田徑運動和達標內容中佔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必須具有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它對鍛鍊和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爆發力、協調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向投擲壘球技術,四年級起逐步學習上步、助跑投擲壘球技術。本課通過“投擲過關”、“投擲目標”等練習,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的技術,使學生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的關係,為今後學習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奠定紮實的基礎。

本課從教材性質出發,把技術性強的“兩頭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這樣更有助於學生掌握技術;把趣味性較強的投擲練習安排在課的後半部分,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二、學情分析:

1、國小四年級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徵:A、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強;C、好奇心強;

2、四年級學生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學生有很大的興趣;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故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3、我所上班的班風活躍,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守紀樂學,愛好文體活動,而且大部分學生平衡能力和投擲能力均較強,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學生力量素質較差,這樣對學習“兩頭翹”和進行投擲教學可能會產生一定的負效應,因此要求教師區別對待、正面積極引導。鑑於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俯卧挺身的動作概念和投擲壘球時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標:A、學會俯卧挺身技術,力爭有90%左右的學生能獨立完成,發展學生腰背腹彈性和力量;

B、通過“投擲過關”等投擲遊戲,複習鞏固原地正面、側向投擲壘球技術,提高學生投擲能力:

3、情感目標:A、初步具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並通過遊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B、通過學生的分組自練、自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本課重點:A、俯卧挺身時兩腿配合上體協調上舉;

B、投擲壘球時的出手時機;

本課難點:A、俯卧挺身時兩腿夾緊並充分伸展;

B、投擲壘球時轉體和揮臂的連貫性。

四、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示範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後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後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場地與器材準備:

在一塊籃球場的中間擺放三排小墊子(共24塊、前後間隔為3米、左右間隔為2米)、兩隻籃圈間拉一根掛有彩色氣球的橫繩、小黑板8塊、錄音機1台。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8-9分鐘):

1、常規教學(1-2分鐘):

學生跑進上課場地,師生問好;

2、模仿練習(2-3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搖櫓”動作;

(2)學生跟教師做原地和行進間“搖櫓”模仿練習;

(3)學生跟隨教師模仿漁船出海動作;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一路縱隊,繞墊子行進。

3、自編遊戲:“大鯊魚”(4-5分鐘):

方法:教師扮演“大鯊魚”,學生們演各種“小魚”,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魚”們在“大海”上游動。音樂停,教師喊:“大鯊魚來了”,“小魚”們迅速兩兩一組逃到“礁石”(墊子)上,“大鯊魚”迅速去追趕“小魚”,“小魚”在逃進“礁石”或沒有組成小組前被抓住的,與“大鯊魚”互換角色,遊戲重新開始。

教學步驟:1)教師提示,並模仿各種魚類遊動的動作;

(2)學生髮揮想象,進行各種魚類遊動的模仿練習;

(3)教師先扮演“大鯊魚”,共同參與遊戲;

通過上述幾種練習手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創設情境,通過“愉快--緊張--喜悦”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為主教材內容的出現,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展開(26-27分鐘):

(1)、兩頭翹(10-11分鐘):

方法:俯卧墊子上,兩臂前舉,頭、肩用力上抬,背部用力後弓,同時兩腿用力(並腿)後舉。

教學步驟:1)教師正確的示範,並結合“造船”創設情境;

(2)學生嘗試性練習;

(3)手持輕物和兩腿夾物做“一頭起”練習,並觸及上方的標誌物(即“造船頭”和“造船尾”);

(4)學生在同伴幫助下(同時託兩臂和兩腿)完成動作(即“造船身”);

(5)學生獨立完成;

(6)優生表演,相互對比,集體研究,小組自評;

(7)分組比賽:A、看誰“造船”造得高;B、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造得多。

組織隊形:二人一組一塊小墊子

教學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使一個枯燥乏味的技術動作教學變得較為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嘗試、相互比較、研討的過程中掌握技術要領。

2、仰卧起坐傳遞輕物(3-4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

(2)學生在教師統一的口令下練習;

(3)每組連續做十次,看哪一組先完成。

組織隊形:四人兩塊墊子(合併)同時練習。

3、投擲(8-9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範正面和側向投擲壘球技術;

(2)學生在教師統一口令下練習正面和側向投擲壘球;並比較兩個動作的投擲遠度;

(3)帶着問題,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距離進行投擲過關的遊戲;

(4)理解道理後,面對氣球進行投準比賽;並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創造性練習;

(5)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6)教學情況反饋。

組織形式:散點練習。

投擲教學,主要採用對比教學法,通過不同動作比較,找出共同點,研討得出要想投得遠必須有一定的出手角度且揮臂速度要快、要想投得準轉體方向正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比賽,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最客觀的評價。

4、接力遊戲:十運會金牌榜(3-4分鐘):

《兩頭翹》説課稿 -説課稿專題,本站有更多關於説課稿,説課稿方面的作文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安排了浙江“十運金牌榜”的接力遊戲,將思想品質教育融入到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方法:按小地毯的序號,排成八路縱隊。排頭學生手持小地毯,站在起跑線後,令下,迅速跑出並將自己的小地毯上寫的金牌項目與折返處小黑板上的金牌運動員相對應後跑回,拍第二個同學的手,第二個同學出發;依次進行,看哪一組又快又正確。

教學步驟:1)教師提示並示範;

(2)學生跨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貼在小黑板上,直線跑回;

(3)學生繞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取回,直線跑回。

組織隊形:八路縱隊

(三)延伸(4-5分鐘):

1、自編舞蹈:《歌聲與微笑》

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舞蹈。2、小結講評,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學生經激烈運動後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心理負荷,應在課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減輕和恢復,並將課堂中的興趣保留到課後。本課安排了遊戲和舞蹈,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七、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學習的情緒高漲,並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悦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為175次/分左右。

國小説課稿 篇4

一、依據課標

説理念

本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文中的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脱的辦法描寫得細緻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着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本文的設計理念是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二、緊扣特點

説教材

《我為你驕傲》一課表現出小男孩的誠信讓人感動,老奶奶博大的胸懷也值得我們稱讚,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後,會有更多自己的獨特體驗。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寫剩下的兩個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情感目標:培養承擔責任,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寫兩個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會故事中的道理。

、情感互動説流程。

1.複習鞏固

創設情境

上課之初,我先引出上節課可愛的小魚教會我們許多字詞,現在你們還想與他們見見面嗎?以生字見面會為本課的開始,此環節的設置能一下子讓孩子愉悦的進入課堂為後面的語文課埋下了一個精彩的伏筆。

2.合作探究

體悟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和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請感朗讀,使學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個坦誠敢於承擔責任的孩子,老奶奶慈愛,善良值得我們稱讚,從而給孩子們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啟迪。

3.拓展昇華

學寫詞語

(1)聯繫生活

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講講你在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情嗎?

(2)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寫字指導。

4.板書設計

為突出直觀性,使知識簡要,集中並體現教學的重要內容。

國小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您們好!

我是第 二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國中八年級主題班會——《我成長,我擔當》。下面,我將從這節課的設計背景、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七個方面進行説課。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指正。

一、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設計背景”

當前,我們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於平時家長們的溺愛,包辦太多,這種先天的嬌生慣養和後天的溺愛造成了他們責任感不強,他們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於角色不同所應該承擔的責任有哪些。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所以,認清角色與責任,讓學生“知責任、明責任、擔責任”對成長中的國中學生來説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根據這一需要設計了這節以《我成長,我擔當》為主題的班會課。

二、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班會課活動的開展與交流,而我想讓我班的孩子們認識到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敬畏生命,快樂成長,學會擔當,去做一個“知責任、明責任、擔責任”的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並且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通過參與本節班會課活動,使學生能夠明確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他人應盡的責任。

3、通過本節班會課活動的開展與交流,而能使同學們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的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三、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準備”

為了使這節班會課的教學目標順利達成,而課前需要做一定的活動準備。分為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二塊進行。

教師準備:蒐集大量的和愛崗敬業、責任及擔當等有關的資料、視頻、圖片、案例等。

學生準備:

1、課前蒐集愛崗敬業、責任擔當的相關故事;

2、排演情景劇、詩朗誦、小品等,要求同學們自創、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自感自悟!

四、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這節課,要讓學生們理解(感受)到責任心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學生們要學以致用,逐漸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五、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主題和具體內容,結合國中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及認知基礎等因素,我準備採用講述法、課堂討論法、學生互動交流法、表演節目、舉例子等方法來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

學生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方法,充分地調動國中年級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然後讓他們儘可能的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去感知、體驗、思考、收穫,以達成最初的教學目標,並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六、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過程”

根據本次班會的主題、教學目標,結合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情境導入”、“互動平台”、“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

由視頻引入,播放視頻《5.12地震的一瞬間》。視頻中,由於教師的盡職盡責挽救了許多生命,通過視頻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們説出“責任”主題詞,讓學生以前人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責任感;為什麼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怎樣做才是有責任心的人呢?由此,導入這節主題班會課。

(二)互動平台

1、學生觀看視頻《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鄉村教師鄭光和》;

2、學生表演情景劇《最美司機》;

3、學生詩朗誦《天使是什麼》。

4、他們都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沉思:他們那一顆顆閃光的責任心讓我們不由地想起“我的責任”。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該肩負起怎樣的責任呢?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責任”的含義。(幻燈片顯示)

1、“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該做的工作。

2、“我的責任”有哪些?

(教師明確):人生於社會,享有人生的權利,也要盡人生的責任和義務。人生責任包括哪些?我們一起來帶着這個問題進入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設計小品《今天誰值班》,讓我們看到周圍的不和諧的音符,同時安排孩子們對小品“議一議”。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以此,過渡到話題討論“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有哪些危害?”通過正反兩方面的討論來糾正同學們的錯誤行為,進一步增強做一個愛崗敬業、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的決心。

2、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演一演常見的責任方面的故事。而通過典型事例充分感受責任心體現在平時點滴小事之中,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3、讓學生宣誓,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通過宣誓引起孩子們思想上的共鳴。

4、聯繫實際,討論並明確“我的責任”。

(教師明確):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中,在不同場合裏都會擁有不同的身份,擔當不同的角色。但不論擔當什麼角色,都要負起角色責任。

a、接下來要求學生按下面的方式簡要回答,以瞭解自己具有不同的角色,而產生不同的責任。

在家庭,我是子女,我的責任是孝敬父母、承擔家務、好好學習等;在學校,我是學生,我的責任有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熱愛集體等;在社會,我是公民,我的責任有遵紀守法、以良好行為創造美好的社會等。

(教師提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責任。如子女應該孝敬父母長輩,承擔一定的家務,為父母長輩分憂等;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要尊敬老師,努力學習,同學的責任,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等;而擔任社會角色時,作為一個公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等社會規範,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由於這些角色經常是重疊的,責任也就是多重性的;一個角色有時同時承擔着多種責任。)

b、結合平時實踐活動,請學生談談擔任不同角色時有哪些不負責任的行為。

舉例:比如有的同學不認真做值日工作;有的同學熄燈之後喜歡講話;有的同學認為學校各種活動與己無關;有的同學經常和父母吵架,甚至以不讀書為藉口失蹤幾天;有的同學結識社會青年,參加打架鬥毆等等。

c、暢所欲言:“我的責任”.

在家、在校、在社會,我該怎樣負起我的責任?要求:把行為具體化,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可結合自身的生活、學習,具體談談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

d、列舉社會上負責任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你明白自己的責任有哪些嗎?怎麼做才是負責任呢?

首先想想:你有責任感嗎?比如:對班級你有責任感嗎?你的責任感體現在哪裏?我做得是不是還不夠好?例如… …我怎麼就可以做得更好?

(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老師明確):在我看來,責任感不僅表現在對自己的學業上,要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還表現在對校園生活和班級生活方面的態度上。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在他的《飲冰室全集》中這樣論述責任: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揹着一種未來的責任。人生第一樂事當然就是這責任的完成。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長久,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所以,希望同學們時時記得身上揹負的重任,為家人,為自己,為社會,為別人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吧!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只是一株小樹苗,但只要你學會負責,學會擔當,明天你就是國家的棟樑!謹記: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自私的人;擁有責任心的人是一個成功的人!

同學們還要知道:向今天負責的人,才是對自己負責的人。現在的你不知有沒有對小時候的你所做的事感到後悔?怎麼才能對那個今後的你負責呢?答案只有一個:對今天負責,抓住今天的機會,為今後的你打好基礎!

在《責任之歌》的音樂聲中結束本節主題班會課。

七、説本次班會課的“教學反思”

本次以《我成長,我擔當》為主題的班會,不僅給同學們增添了一次鍛鍊自我的機會,也給有才華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台,更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有責任心、愛崗敬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過這次班會課,同學們更加了解如何更好的做到成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這也是我們開展這次主題班會課的最大初衷。

以上,是我這節《我成長,我擔當》主題班會課説課的全部內容,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專家評委及同仁們批評指正。第二號選手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國小説課稿 篇6

本課藉助“任務型”教學通過聽、説、玩、演、唱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聽、説、讀、寫等綜合語言運用技能,即所謂的Learning by doing /playing /acting /singing 。同時,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創造和諧、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並且,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EP),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A部分 第三課時。

A. Let’s make 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A. Let’s play 本部分學習一首短小活潑的歌曲,使學生鞏固所學詞彙。

2、教材簡要分析:本教材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表演中學。

3、下面,我分析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目標要求,現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目標

(1) 通過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在觀察、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鞏固所學詞彙,並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2) 學唱歌曲:Old Macdonald

通過以上知識技能目標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想象、觀察和創新能力,以及初步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策略目標

(1) 通過各種視聽、説、唱活動,充分挖掘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創造力。

(2) 精心設計合作小組的學習活動,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動、互評,創造自由、平等的生生關係,引導學生學會彼此認可和信任,彼此接納和支持,逐步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精神;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展示和互評,培養學生欣賞他人、公正評價他人的能力。

(3) 通過做動物手影,以及動手動腦的遊戲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通過創設大量的情景,使學生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對所學內容能主動練習與實踐,從而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以他們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創設能激發他們興趣和創造意識的情境,自由創編歌曲,真正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説英語、背歌謠、做遊戲,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合作,能夠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於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文化意識目標:通過文化滲透,各國的代表性動物。China: panda; USA:Eagle; UK: fox; Australia: kangaroo.培養學生拓展所學的知識。

4、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激發學生對用所學的語言獨立做事的興趣,並通過做動物手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5、教學難點:難點是熟練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

我對本課的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努力創設生動而真實、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任務型學習以及學習評價中體會學習英語的快樂,逐步形成在動態的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積極性,並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歷,自由創編歌詞,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英語課堂教學回歸於學生的生活世界。我主要是通過圍繞教材,設置語境,回到教材,領悟感知,拋開教材,靈活運用這三個教學環節來突破教材重難點,也就是説在設計教授重難點教學活動的'開始,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經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英語錄像、卡片、錄音等種種教學手段為學生設置幾種學生喜愛的特定情景和類同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去體驗與實踐、討論與合作。在初步掌握教材內容之後,我又立即將學生帶回教材進行系統地感知,並做適當的認讀練習,最後,指導學生拋開教材對話框框,結合學生自身實際的生活體驗,自由創編歌詞。加以真實運用,進行逼真的信息交流,實現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目的。

6、教具:教師可準備農場的課件,也可以用圖畫代替,各種動物頭飾和圖片。學生自己也可以準備一些動物頭飾。

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所授對象是剛學英語的三年級學生,學生的年齡大多8—9歲,此年齡段的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慾望。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其在教師營造的濃厚的英語環境中大膽地學習和使用英語。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本課的教法進行具體闡述:

説教法

1、教學觀。積極創設朋友之間師生間的真實和仿真語景,並以此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興趣。

2、教學模式。課堂以一首chant表演動物來開始,以調節課堂氣氛; 以chant來複習舊知識,為課堂的逐步展開教授新的知識作為鋪墊。

3、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的大前提下,運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下面我説一下對教學模式的安排:這個模式為激情設境——語言交流——人格發展模式。具體環節就是教師導入新課,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運用特定情景,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框架;類同情景,促進小組協作學習,交流思想;交換情景,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後讓學生自己創設應用情景,引導個性發展。這個模式的特點就是運用電教媒體和自制教具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首創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下面我説一説對教具,學具的安排使用: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充分利用單詞卡片、圖片、錄音、錄像、幻燈片等各種媒體設計教學。學生們則利用自己繪製的圖畫等貼近生活的媒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接下來,我説一説教學程序的設計。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寬視野,發展個性,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過程。所以整個教學程序我採用了聽、説、讀、寫、唱、玩、演、練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複習、新知展示和操練、理解、運用、評價這五個步驟。

Step 1 Warm up培養興趣,自然導入。在教學活動開始,我設計了 “Sing an English song”和“Let’s do” “Let’s make” “Let’s play”複習學過知識,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玩玩唱唱”的熱身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

Step 2 Knowledge and drills 注重能力,層層突破。

首先我利用本課duck的圖片貼到離自己稍遠的地方,指向遠處的圖,問What’s that in English? It is a ..,同時注意對比,here的there的區別。卡片等來設置特定情景,教學生學習新語言點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教具完成整體感知——個性探索——小組討論——兩人交流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深層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然後設置類同情景學習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並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再設置特定情景引出dog幫助學生創編新歌詞,最後設置類同情景學習woof,同樣讓學生利用新知自己創編新歌詞。

Step 3 Comprehension整體感知,聽説認讀。將學生帶回到教材,首先讓學生靜聽錄音,進行整體感知;然後標出歌詞順序,進行認讀練習;下一步是跟讀錄音(just speak),進行強化練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歌詞有了整體的認識,又可以加深對所學語言點的理解與記憶。(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Step 4 Application 設置語境,靈活運用。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所學過的語言知識,結對自編,表演新歌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在共享成果的基礎上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Step 5 Evaluation 鞏固訓練,評價反饋。

在課程即將結束前,對全班三個小組的成績,給予適當的總結,公平,公正並以激勵為主予以不同的表現評價,最後,以 Let′s play. 做為全課的結束,讓學生在強烈的節奏感中鞏固所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願望。

本課的板書我將重點句型和單詞設置於黑板正中的農場上,將重點單詞配以圖片,放於重點句型下,黑板兩邊設置了三個小組的組名cat, dog, duck.,同時它們還是本課應掌握的三個單詞,這樣形象生動的板書設計可以使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記憶。

最後,我説一説本課的作業,完成《課堂教學評價表》,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

國小説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此主題有三個教學重點:通過認識生活中某一物品的發展變化,認識生產要根據人們的需求不斷革新和發展;從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中,知道生產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勞動工具發展變化的認識,體驗人們在勞動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們為什麼要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的原因。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物品的多樣化和便利化入手,明確社會進步、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之間的密切關係,重點教學前兩個主題。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成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們的求知慾十分強烈,這是完成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利因素。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興趣也有能力,關注自己的一些學習能力、學習途徑,從身邊的一些變化中探究其變化的原因。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有力條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認識生活中電視機的發展變化,認識各種產品的不斷更新,知道科學的發展是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能力目標:通過調查發現生活中產品的不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有設計、更新產品為生活服務的意識,並進行簡單的設計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到科技不斷髮展、社會不斷進步、祖國不斷強大,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科學發展、生活水平、生活需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關係。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當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產品不足時,能進行簡單設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前小調查表、電視機變化的課件、其它物品變化的課件、

學生蒐集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隨着當今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上課伊始,我便在變化上做文章,介於對即將上課這個班級的瞭解,我會問:“同學們開學快一個月了,你們能説説咱們班都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嗎?”(板書:變化)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層面展現班級的變化。接着我將及時引入本課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我們的集體,大到社會、國家,在每個時期都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交流、研究我們生活中的“變化”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研究研究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板書:從電視機説起)

二、新授部分:

活動一:七嘴八舌話電視

1、交流彙報家庭電視機小調查。

電視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物品,學生對它再熟悉不過了,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調查一下自己家的電視機是否進行過更換,什麼原因,及更換的時間、款式和功能。上課後我首先會讓他們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調查情況有的會很詳細,有的簡單,但對電視機的變化都有一個較清晰的瞭解。並隨機問學生通過調查有什麼感受?(板書有關話題: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這樣從兒童的家庭生活手入,讓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的、調查得出的知識來説説電視機的變化,會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讓他們説自家的變化,也能激起孩子們的`自豪感。

2、“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覺得調查情況受年齡影響,無法真正體現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於是我就會向學生介紹我家的電視機更換情況。“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像你們這樣大時,家裏只有一台黑白的14寸小電視機。(課件)頻道要用旋鈕,搜索節目還要用天線控制,有時候信號不好,什麼也看不清。你們猜猜老師當時收看這台電視的心情怎麼樣?(學生眾説紛紜,多數猜一定是不高興。)其實老師當時還高興得很呢!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一台電視收看就已經很滿足了!不過漸漸地,我也像你們剛才説的那樣,渴望能有一台色彩更鮮豔,收看更便捷的電視機。終於在我上國小四年級時,家裏新買了一台彩色電視機還是日本原裝的那,聽爸媽説還很難買那!,大家再猜猜,我這回又是怎麼想的?(學生又猜錯了)為什麼?是呀,還想看更好的呢!”教師幽默、風趣的談話方式,使課堂輕鬆愉悦。

3、知識拓展:展示幾款新型的電視機

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電視機的發展史,從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到大屏幕電視、到低輻射電視、到高清晰度電視等。讓學生感受到電視機的發展變化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又會課件出示環保的低輻射電視機——不傷眼睛的液晶電視機,還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等離子電視機、即將大量投入市場的3D電視機、惹人喜愛的卡通電視機。

學生通過了解之後,很自然地會發現產品的更新是隨着人們的需求變化而變化的,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有關。我趁熱打鐵問:剛才咱們説了這麼多關於電視機的話題,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呢?(結合板書談感受:生活需要、科技發展、生活水平)

4、學生的感受不會很全面,教師及時的進行總結: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了,這樣就促進人們產生很多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又會促進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板書箭頭)為了引入下一環節,我會很自然的拿起桌上的一個小杯子説:今天出門,為了攜帶方便,我就帶了這麼一個輕巧又不易損壞又不漏水的塑料旅行杯,多方便呀!同學們,你們有嗎?拿出來?這真是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創造!(板書:需要創造)

活動二:尋找身邊其他方面的變化

因為課前我都讓孩子們做過調查,所以他們在小組交流及班級彙報中一定能夠很快地説出來。此環節目的在於通過感受周圍事物的變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發明。

活動三:“金點子”行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動一動,想一想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投入到課堂中來。這一活動是一個聯繫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環節,但考慮到課上討論的時間一定不夠,學生想法也會有很多考慮的不夠成熟。於是採取舉辦一次奇思妙想金點子行動,把點子寫在自己的小卡片上,便於課下繼續交流。學生們稍作思索後,便開始回答,一定是有的想發明這個,有的想改進那個。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設計出更方便於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會夢想自己的創意能成為現實,熱愛科學,努力學習良好氛圍油然而生。我也會及時評價與總結:從同學們的創意裏,我深受啟發,彷彿看到了一個個小發明家小設計師正在冉冉升起!這樣把大家把你們的金點子貼在這張愛心卡上,我下課粘到學校宣傳欄裏,讓全校同學一起分享。這是學生們的盡頭會更足,使課堂學習氣氛達到高潮。

三、總結提升,迴歸生活:

“同學們,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發展,我們的生活之所以有變化,就是因為我們人類自己的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正如奧林匹克精神所説的,我們將永遠向着“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前進着,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用一雙睿智的眼睛去發現,一顆敏鋭的頭腦去思考,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節課我力求避免講大道理,學生回答內容緊緊圍繞生活實際,特別注重課堂平等的學習氛圍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並想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教學內容層層遞進,能夠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qjo0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