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三個兒子》説課稿

《三個兒子》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個兒子》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個兒子》説課稿

《三個兒子》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良好的頭腦品格教誨融合在生動風趣,沁人心脾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臨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極重繁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裏的水桶視而不見;而誰人“沒有什麼分外的地方”的兒子,卻能資助媽媽拎水桶,如許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難怪老爺爺説他只看到一個兒子。這是一篇非常淺近的課文,二年段門生已經具備了肯定的閲讀本領,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並能簡樸談談本身的感覺,具備開端的明白、闡發本領。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字。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利用“三步預習法”進行自主預習,課堂上,我會努力落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動起來”的新理念,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時運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法,把競爭引入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説過程

第一環節檢查字詞導入

老師開始有重點的檢測學生的生字情況,如:指名讀“沉甸甸胳膊晃盪”等詞語。在檢查完課文字詞之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出示,如:老爺爺為什麼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第二環節品詞析句在文本中動情

在課堂教學中,走進課文:“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什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呢?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三個兒子吧,他們又是怎樣的孩子?”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去閲讀課文,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以學生彙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學生在閲讀、自學、研討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揣摩媽媽的神態和語氣,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愛的無私和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他平和的心態。

結合句子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

聯合重點的文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來領會這通水的極重繁重,讀出媽媽提着這通水的費力。讓門生置身於課文的腳色中,不但要讀出語言出現的畫面,還要讀出語言的深刻意藴——那便是媽媽的費力和對兒子孝行的等待。通過賞讀,讓門生明確"誰人用現實舉措來分管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訓練讀好老爺爺幽默滑稽而又意味深長的話,交換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他只瞥見一個兒子?是誰人兒子?從而弄清孝順怙恃才是真正的兒子。

第三關鍵、與“生存”相連,將孝心連續

保舉門生課後閲讀讀故事《黃香扇枕温席》”、“誦記《三字經》”將語文學習延至課外,信賴也將孩子對怙恃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這才是人文情緒的深遠影響!

《三個兒子》説課稿2

一、縱橫聯繫,説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根據"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這篇課文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教學中應極力避免灌輸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説教式做法,也不應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在多形式的閲讀活動中,引領學生與課文進行真實的對話。在閲讀中思考、發現,進而獲得豐富的感受和體驗。啟發聯繫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閲讀中提升自己。

1、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我主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此環節教學中,同學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體會。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3、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説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説説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激勵學生説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個兒子》説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教師:1、製作相關課件; 2、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閲讀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説,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説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説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台: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閲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閲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模擬文本情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一誇第三個兒子中,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相機推薦幾個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拓展閲讀中情感得到再次昇華。

九、關於板書

23、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 翻

2比不過

2 唱

3 沒有什麼特別 3 提

真正的兒子

《三個兒子》説課稿4

一、縱橫聯繫,説教材

《三個兒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媽媽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這篇課文在串連一、二組教材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第二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獨立閲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二、靈活多樣,説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這既為上課的對比做好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説起,説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

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閲讀,説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初讀生疑:

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有關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為課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通過教師的激qing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是,生活中,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孝敬長輩,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三個兒子》。

在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正確,並説説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弄不明白。在此環節中,可結合讀文,讓學生當"小老師",解決文中新字、新詞的認讀。

2、精讀探究:

梳理疑難,歸納出學生共性的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走過來,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在精讀過程中,可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① 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 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 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只有能幫助媽媽分憂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弄清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説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説説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可通過設置“凡人名言”欄目,激勵學生説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三個兒子》説課稿5

一、分析教材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敍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基於這樣的分析,我讓學生認讀三位媽媽的對話。充分感悟媽媽的辛苦從而引導學生對比三個兒子的表現,我把把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做為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重要環節,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説出識字方法。所以我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設計了教學目標:

1、在知識目標上,強調會認讀6個生字。

2、在能力目標上,強調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在情感態度目標上,強調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一、啟情導入,初讀感知。以談話導入的方式引入課文,問學生爸爸媽媽因為什麼事,是怎樣誇獎你的?挖掘學生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思考,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這部分分兩個環節,一是進行識字教學,二是讓學生説出主要內容。識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節我追尋識字教學規律,先讀帶音節詞語,再去掉音節讀,最後讀單個生字,學生通過自讀,領讀,男女生接讀,開火車讀等各種教學方法,來認讀詞語。讓學生小組交流識字方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並通過帶有生字的一段話來及時鞏固識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識字效率。

三、重點認知。讓學生精讀1-6自然段,找出媽媽誇獎兒子的話,並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三個兒子的特點。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讓學生模仿媽媽,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孩子們在仔細閲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媽媽很辛苦。並通過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重,媽媽的辛苦;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準確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彙報。隨即,老師問學生文中的“老爺爺明明看見三個兒子,可為什麼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看到了一個哪個兒子?為什麼?這正是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孝順的兒子。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在總結課文的同時,讓學生説説對那兩個兒子的看法。讓孩子們體驗角色,豐富認知,實現與學生生活的鏈接,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五、教學設計反思: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和激勵性語言的評價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時在課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我想這些都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個兒子》説課稿6

【教案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為了保證低年級學生的閲讀質量,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要着眼於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加強新課程下的語文閲讀教學實踐,培養孩子的個性化閲讀。閲讀是孩子的個性化行為,閲讀也是複雜的心智活動,不同的學生閲讀同一內容的感受必然會出現差異。為實現高效的閲讀教學,在充分考慮國小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閲讀情感。有意識地把閲讀指導、學生學習知識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提高閲讀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質。

【説教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説目標】

1、知識與能力:深入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

2、過程與方法:爭取多種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關心、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

教學難點:理解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見一個兒子,體會媽媽們的辛苦。

【説教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以讀代講。《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説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閲讀。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結合教學目標及本課的重難點,第二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教學流程如下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營造氣氛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三個兒子>>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還記得嗎?請看大屏幕,藏着生字寶寶的新詞,你能把他們讀準確嗎?

1、老師請坐姿最端正的小朋友來讀。小朋友的坐姿都這麼端正,那麼,全體起立,同桌互讀,他會了就請他坐下,不會的,就請同桌幫幫他。

2、剛才小朋友的坐姿真端正,那麼咱們再來個男女生比賽讀好麼,比一比誰朗讀地更準確,更動聽?

3、同學們掌握的不錯,那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玩摘星星讀詞語。

【此環節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生字鞏固是識字教學中比較枯燥、乏味的環節,因此我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説,識字仍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識字鞏固過程中,通過老師真誠多樣的誇獎,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形成閲讀期待,這樣孩子們就自然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情感體驗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由教師充滿激情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發閲讀猜想,形成閲讀期待。因此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表揚孩子,“孩子們真能幹,這麼多的生字都順利解決了。真是太可愛了,老師相信在家中你一定是媽媽的小寶貝,能跟老師説説在家中,當你做了一件令媽媽高興的事的時候,媽媽是怎樣誇獎你的嗎?是啊,上一節課我們學過的<<三個兒子>>中的媽媽也在誇他們的兒子,請你快快打開書,找一找,再讀一讀。

1、請小朋友把書放下,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讀一讀媽媽的話。

2、聽,他們的語氣一樣麼?能告訴大家為什麼有不同的語氣嗎?

3、那讓我們帶着自豪、平淡的不同語氣。再來讀一讀給你的同桌聽!

三個媽媽對自己的兒子有不同的評價,那麼你能根據課文裏的內容,把媽媽們的評價補充完整嗎?(填空)

【這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同時,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並且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説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

三、合作學習研讀交流

二年級的教學要讓孩子充分的讀書,特別是引導學生帶着問題探究的讀課文,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感知課文內容,達到生生互動。並且要在閲讀中培養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因此此環節我設計:

聰明又有力氣、唱歌好聽、沒有特別的兒子們,真的如他們媽媽所説的那樣嗎?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

出示媽媽提水的圖片

師:三個媽媽從井邊打了水回家,看(出圖),邊看圖,邊讀下面的一段話,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讓我們再讀讀這段話,感受一下媽媽的辛苦吧!

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呢?請你邊默讀,邊用“——————”畫出。

藉機引導“沉甸甸”的甸的讀音。我是這樣處理的。看,大屏幕,這個字是“甸”老師想提醒小朋友,“甸”單個字讀的時候念四聲“甸”,但是放在疊詞當中,變成ABB詞語的時候,他就變成一聲了,跟老師讀一邊,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老師這還有類似的詞語,和“沉甸甸”一樣,後面的字不管是幾聲的,都要讀成一聲,引導學生讀,再照樣子説一個。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把握詞語的讀音規律,落實教材中的知識點。

接下來:用“三個兒子有自己不同的做法,那麼你喜歡這哪個兒子?説説為什麼喜歡他們?”引入下面的學習。

1、這真是一個聰明又有力氣的兒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翻轉)

2、這真是一個小小歌唱家,讓我們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3、在媽媽眼裏,雖然他是一個沒有什麼可值得誇獎的兒子,但此時此刻,他卻用行動幫媽媽消除了疲勞,老師也很喜歡他,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4、三個孩子都是那麼討人喜歡,可是坐在旁邊休息的老爺爺卻這樣説:“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這是為什麼呢?小組之內討論討論吧。

師:雖然好看的動作和好聽的歌聲都能讓媽媽們快樂,但只有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幫助媽媽消除疲勞,所以老爺爺看到的是第—————————————那讓我們再走進文章,去感受一下老爺爺意味深長的話吧。你想怎麼讀?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

【此環節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老爺爺,他説的那一個兒子是誰,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並且以“沉甸甸”為突破口,挖掘教材的知識點,是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四、揭示主題拓展提升

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拓展題。第一個是假如,第三天,三個媽媽再次來提水,水桶還是那麼沉甸甸的,三個孩子又會怎樣做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第二個問題是“這是課文中的兒子們都這麼孝順,那麼你們在家中又應該怎麼表現呢?”教師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回答。

【本環節在最後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使孩子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不光要説到,還要做到”,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三個兒子》説課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四冊二十三課《三個兒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後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與板書設計這些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分析教材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温席”、“卧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呢?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 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難怪老爺爺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因為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長的兒子卻能幫媽媽幹活,他才是真正的兒子。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説內容,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二、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本文內容淺顯易懂,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讓學生感悟課文以後,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時,要注意感情朗讀。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親無私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她平和的心態。這節課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老爺爺的話是一個教學重點難點。下面,我主要説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以學習課文明白道理為重點,因此朗讀、討論問題是主要環節。複習完生字詞以後,朗讀先以自由讀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邊讀邊以劃線的形式找出老師在幻燈片上寫的表格上的問題。認學生找出三位媽媽介紹三個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具體表現。新課改要求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老師是指導、引導他們學習的對象。老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他們讀讀、劃劃、説説。根據課文內容,多讓學生説説“三個媽媽介紹兒子和兒子看見媽媽提水的表現”,並會用“一個……一個……另一個……”句式連貫地説幾句話。這環節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學生知道課文內容以後,老師再板書問題,讓同桌兩人討論;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麼説只有一個兒子?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學習心得:你對三個兒子有什麼看法?多讓學生説,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低年級能説連貫的幾句話,為以後寫作作為鋪墊。老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要注意糾正指出錯誤的地方。最後,老師再作歸納:只有一個兒子幫助媽媽幹活,另兩個只顧翻跟頭、唱歌,沒有幫媽媽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爺爺説只有一個兒子。學生各抒已見:對三個兒子的看法後,老師作正確的歸納: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翻跟頭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體貼勞累的母親和孝敬母親。

四、教學程序(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是複習舊課。老師通過生字卡讓學生複習認讀已學的生字。讓他們組詞、造句,讀句子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認識。接下來第二環節學習課文。先自由朗讀,根據板書表格讓學生劃出三個媽媽介紹自己兒子及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拎水的具體表現,這要體現學習主動性,獨立完成,注意閲讀與思考的`結合。第三環節討論法學習課文難懂的地方。同桌討論:老爺爺為什麼説只有一個兒子?三個兒子,你有什麼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這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環節,老師可以巡堂,指導討論。最後讓學生彙報交流情況。老師再根據學習的回答,作歸納。第四環節是朗讀教學。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先小組形式讀,然後選幾個好的分角色朗讀。老師指導同學要讀好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前面兩個媽媽誇自己的兒子語氣充滿自豪感。

②第三個媽媽的語氣很謙虛。

③讀出兩個兒子只顧自己表演時驚歎的語氣。

④讀另一個兒子的表現要平凡、深沉。

⑤老爺爺的話要讀出語重心長。

最後一個環節可以是課文的拓展認識。再次讓學生説説,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自己對待父母是怎樣的。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聯繫起來,懂得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五、板書設計

一 二 三

力氣大 嗓子好 不會

翻跟頭 唱歌 幫媽媽

好兒子

《三個兒子》説課稿8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編選,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本篇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①、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用縱橫碼分析生字、識記生字,並能熟練地運用縱橫碼打出生字。

②、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③、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由於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書寫。第二課時: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繫生活

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時,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文本。

2、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3、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4、分析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縱橫碼分析生字字形,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牢固掌握生字。

三、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製作了課件。

四、説教學過程

(一)欣賞廣告,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上課時,我特別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孝敬父母的廣告。(播放視頻)它將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音、行、色集一體,很快吸引住學生,讓學生迅速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廣告描寫的是一個小男孩為媽媽端水洗腳,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欣賞廣告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隨後我説:“小男孩這麼小,就知道心疼媽媽。今天,讓我們走進《三個兒子》,看看他們的表現如何?一個問題頓時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學生質疑

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為了防止生字回生,複習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朗讀課文之前,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詞語檢查學生認讀情況,讓學生再一次接觸生字、生詞,為正確朗讀課文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生字,我引導學生將生字歸類:胳、膊緊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意在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學生質疑,瞭解學情,做到有目的、有重點地講,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三)朗讀感悟,解決疑問

1、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三位媽媽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孩子的(出示課件第3頁)。學習默讀是二年級下學期的一個訓練要求,它能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邊讀邊畫,意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讓學生體會三位媽媽説話時的心情,我讓學生回顧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稱讚,並模仿媽媽當時説話的語氣和神態進行朗讀。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通過評議,讀出三位媽媽的不同內心世界,即驕傲與平淡。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老師範讀第八自然段後提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馬上説:“發現水桶很重。”我又説:“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水很重的?”學生馬上認真讀課文,很快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關鍵詞語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朗讀、動作來表現出水的重量。體驗過後,讓學生説説自己提水的感受,並説説此時自己最希望出現什麼,進行換位思考。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

3、為了更好的運用語言,完成課後練習,我採用分組朗讀,(出示課件第四頁)讓學生理解“一個……一個……另一個……”,並聯系生活練習説話,(出示課件六頁)做到活學活用,積累語言,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緊接着,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內心的感受,假如三個兒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們中間的一個説些什麼。學生個個有感而發,很快明白了第三個兒子的優點。

4、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奇怪了,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您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呢?”(出示課件第七頁)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誇讚第三個兒子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情感昇華,總結延伸

在動情的音樂:感恩的心的中我讓孩子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問孩子們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出示課件第八頁)

孝敬父母就是提一桶水這麼簡單。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忙碌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到家的時候……

孝敬父母就是當爸爸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草莓時……

孝敬父母就是在爸爸媽媽累了一天,靜靜休息的時候,……

孝敬父母更是在吃飯的時候給媽媽夾……,給爸爸盛……

孝敬父母也是在早上上學的時候説一聲……,

放學回家的時候説一聲……

此時,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反應文章的中心,同時還要美觀。我針對媽媽對三個兒子的評價以及三個兒子見媽媽提水時的表現進行板書,從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如下:

23 三個兒子

聰明有力 翻跟頭

嗓 子 好 唱 歌

孝敬父母

提 水

六、説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鼓勵質疑: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讓每位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3、縱橫碼輸入法是我校重點研究的課題,這次我們課題組成員把縱橫碼輸入方法和語文生字教學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不僅教給了學生新的識字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漢字的輸入速度,為學生以後的識字和電腦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個兒子》説課稿9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裏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也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温席”、“卧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的文章。

本課中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唯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

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教學時,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講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三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自然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説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交流平台: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麼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將“授之以魚”轉換成“授之以漁場”。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閲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抓住“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

(四)模擬文本情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又有動作地朗讀出來。最後,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説説,講講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自己對待父母是怎樣的。這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教育,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板書設計

一二三

力氣大嗓子好不會

翻跟頭唱歌幫媽媽

好兒子

《三個兒子》説課稿10

一、教材方面

這篇課文十分淺顯,但淺顯的文字中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孝敬父母”。教學時,我覺得給二年級的孩子們不必講過多孝敬父母得道理,只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是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討論就可以了。

二、説目標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分為兩課時,其中,我所講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兩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分角色讀。

(3)學會體貼、孝敬長輩。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在本文內容中,人物對話多,抓住人物對話,揣摩人物情感是教學的重點。把“明明是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

四、説教法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學校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在講解本課時,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鞏固 導入新課

在複習時利用“摘蘋果”遊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要求孩子們讀準音,記住字形。在這個遊戲中,我採用適當的鼓勵方式,如摘下的果子送給孩子,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啟發引導學生。孩子們也表現的不錯,紛紛發言,爭奪果子,還發揮想象力,利用編字謎,形近字,熟字加偏旁等識字方法記生字。

(二)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參與。激發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神態,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很自然地導入到新課學習。

(三)尊重教材特點,自讀自悟,合作研討

我在這裏設計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引導孩子找出對話,並啟發學生學媽媽語氣讀出來。然後我用貼卡片的方式,把重點語句貼在黑板上,這樣既讓孩子揣摩三個媽媽的心理,又能很自然地完成板書。第二個環節抓住重點語句“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中的一個……一個……另一個造句,培養孩子説話的能力。

(四)進一步讀課文,體會孝敬父母的美德

讓孩子模仿老爺爺説的話,“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孩子”從這句話中懂的“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五)模擬文本情景,促進情感昇華。

讓學生回憶爸爸媽媽曾為我們的付出,給我們的關愛,並在心形卡片上寫出最想對父母説的幾句心裏話,感謝父母的養育和關愛。使情感得到昇華,進一步流露出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是我對《三個兒子》的説課,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各位同行提出寶貴的意見。

謝謝!

《三個兒子》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難點: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四、主動參與,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説起,説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自主學習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我設計了本課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課前盡力完成1、標註自然段2、會認讀生字,3、能正確朗讀課文;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六、教學資源準備

關於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黃香孝親》;

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並認真感受,寫出觀察日記。

教師製作本課課件、準備音樂《母親》

七、第一課時設計特色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範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閲讀興趣;

1、檢查學生預習認讀生字、詞語和課文朗讀情況。

2、真誠地表揚: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幹呀,這麼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表揚你的嗎?(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學生自由表演)

5、導入新課: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閲讀內容。

1、出示自學提示:a、三個媽媽分別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b、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4、在你的學習小組裏和小夥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學生相互交流)

(三)、朗讀交流,發現閲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指名生讀)

1、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誇獎您的兒子,一邊説,一邊在想些什麼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幹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誇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交流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個媽媽是怎麼説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麼可説的,他沒有説很麼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麼也沒有説,這是為什麼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説這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四)、自主發現,從細小見真情。

1、自學提示二: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學後交流反饋:

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麼發現?(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重嗎?

3、朗讀提高。

4、自學提示三: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畫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五)、體會感悟,挖掘孩子內心的想法。

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孩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呀?想説些什麼?(學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昇華主題。

1、自由表演: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準備一下,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對話。

2、上台表演:指名兩個組來表演。

隨即採訪: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呀?

3、全班參與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練習: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説什麼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最後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於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時,課堂上的閃光點也由這個環節而顯現出來,成為整節課的高潮。

(七)、播放音樂,總結全文

欣賞音樂《母親》, 聽一聽歌中媽媽為孩子做了什麼,回想一下,自己的媽媽為每天為自己做了什麼?想一想,你今後將如何關心自己的媽媽,聽完歌曲之後説説自己的打算。

《母親》歌詞: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走多遠 無論你在幹啥 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你身在(那)他鄉住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那)家裏邊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那)病牀上有人(他)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啊,這個人就是娘 啊,這個人就是媽

這個人給了我生命 給我一個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無論你官多大

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

教師小結,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奉獻着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我一起,像媽媽愛我們那樣去愛她吧!

(五)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三個兒子》説課稿1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我先從教材分析和設計理念説起,然後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準備、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這些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分析教學及設計理念

兒子在媽媽的心裏是神聖的,可是媽媽在兒子的心裏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揚母愛的時候,也應該引導孩子讀讀“子路借米”“卧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孝心、感恩父母的文章。

《三個兒子》是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課,課文講述的是三個兒子看到自己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時,前面兩個兒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長,只有第三個兒子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即無論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恆的美德。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讓心靈走出最美的音符。即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三個兒子》是本單元的第三課,從情感與表達方式上傳承前兩篇,又為下篇課文做了鋪設。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文本的認識,結合本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以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會用“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説話。

2、通過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懂得孝敬父母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

3、進行拓展閲讀,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老爺爺話的含義,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作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教學方法。

《三個兒子》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着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裏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難怪老爺爺説他只看到一個兒子。這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二年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並能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利用“三步預習法”進行自主預習,課堂上,我會努力落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動起來”的新理念,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時運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法,把競爭引入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説過程

這篇課文擬定用兩課時來完成。現在,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確定了三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檢查預習由已知導入

語文課標中明確提出: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在師生板書課題之後,我先請學生拿出自己的預習本,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和課文的朗讀情況,全部讀正確的可以得到同桌畫的笑臉,不會讀的快速教會,鼓勵生教生、生幫生,生生互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以飽滿的態度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然後老師開始有重點的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如:指名讀“沉甸甸胳膊晃盪”等詞語,檢查結果捆綁計入小組評價。

在檢查完課文字詞之後引導學生集體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從而理清課文思路。交流自己提出的疑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板書,如:老爺爺為什麼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這一環節通過對課前預習的檢查,瞭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了學生質疑、設疑的能力。在課堂上更容易把握重點,攻破難點,真正做到心中裝着學生。

第二環節品詞析句在文本中動情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自我的揣摩、感悟和體驗。因此,在精讀全文時,我以學生品讀、感悟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在課堂教學中,就着學生的預習情況走進課文:“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什麼説只有一個兒子呢?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三個兒子吧,他們又是怎樣的孩子?”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去閲讀課文,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以學生彙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學生在閲讀、自學、研討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揣摩媽媽的神態和語氣,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愛的無私和無我的愛,用平穩的漁區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他平和的心態。

結合句子: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抓住“一個一個另一個”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

結合重點的詞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來體會這通水的沉重,讀出媽媽提着這通水的辛苦。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不僅要讀出語言呈現的畫面,還要讀出語言的深刻意藴——那就是媽媽的辛苦和對兒子孝行的期待。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又意味深長的話,交流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他只看見一個兒子?是那個兒子?從而弄清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兒子。

第三環節、與“生活”相連,將孝心延續

課程標準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葉聖陶老先生也説過:“課文只是一個例子”在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在動情的音樂《感恩的心》中我讓孩子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並交流自己在家裏都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濃濃的情感會沉潛在學生心中,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得到質的昇華。

最後,利用生字五步教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拎桶、停、嗓”。並推薦學生課後閲讀讀故事《黃香扇枕温席》”、“誦記《三字經》”將語文學習延至課外,相信也將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這才是人文情感的深遠影響!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本板書採用“抓主幹,明中心”的方法設計。就學生的發言我板書了:

三個兒子

翻跟頭真好看

唱着歌真好聽

拎水桶好兒子

“拎水桶好兒子”用紅色來寫,目的就是為了為了解決老爺爺的問題,同時突出本課的主題——孝敬父母。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大家!

《三個兒子》説課稿14

一、縱橫聯繫,説教材

《三個兒子》是第五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她們一邊打水一邊誇自己的兒子。當母親們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時候,三個兒子都來了,但只有一個兒子接過**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這篇課文在串連一、二組教材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的小結運用,又將對第二組訓練重點"多讀多想,讀通課文"作好鋪墊。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略讀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根據"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的道理,在生活中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老爺爺的話,他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二、靈活多樣,説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這既為上課的對比做好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身邊的事例基礎上,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三個兒子》一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自身與父母的關係説起,説平日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也談自己在父母繁忙時的一些做法。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三個兒子》過程中,要着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閲讀,説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初讀生疑

上課伊始,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有關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為課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並通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是,生活中,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孝敬長輩,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三個兒子》。

在齊讀課題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流利、正確,並説説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什麼問題弄不明白。在此環節中,可結合讀文,讓學生當"小老師",解決文中新字、新詞的認讀。

2、精讀探究

梳理疑難,歸納出學生共性的問題:明明是三個兒子走過來,老爺爺為什麼説只看到一個兒子?

在精讀過程中,可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的過程中,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①一個孩子翻着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着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裏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只有能幫助媽媽分憂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從而弄清老爺爺説只看到一個兒子的原因。

3、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通過賞讀,讓學生明白"母親總是很愛自己的兒子的,她們情願負重,也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那個用實際行動來分擔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的道理。

4、活讀延伸

學生在以文本展開卓有成效的對話後,引導其説出心中的感受將變得水到渠成。在活讀階段,可讓學生在通讀全文,説説你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了什麼。在此間,可通過設置"凡人名言"欄目,激勵學生説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並由此形成一個課堂高潮。而後,再讓學生完成彈性作業:回家後,認真地完成一件家務事,把做的、想的寫下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並以此帶動形成家庭"親情高潮"。

《三個兒子》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製作相關課件。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説,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説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説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台: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閲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閲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 模擬文本情 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你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誇第三個兒子,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 關於板書

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 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onox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