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推薦】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推薦】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二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彙總6篇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同行們:

大家好!

我是興旺鄉中心國小教師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彙報的説課內容是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鴨子得救了——看圖編故事》,我説課分以下幾部分。

(1)教學內容簡單介紹

《小鴨子得救了》是單幅圖的看圖訓練,圖上表現的是有一隻小鴨子掉進坑裏,小猴子拿着竹竿,小熊拎着一桶水,大象站在坑邊想辦法救小鴨子的場面。這幅圖以小鴨子掉進坑裏為起因,以三個小動物想辦法救小動物為主要經過,小鴨子救上來為結果,説明了別人遇到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幫助。

(2)教學目標設立及重點難點制定的依據

在講課之前我首先學習了大綱,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説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本次看圖作文訓練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本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礎上重新排列組合的,文章體裁一致,都是童話,借小動物的故事説明一個道理,從不同側重滲透實踐、認識的哲學觀點,以及做事積極動腦,不要盲從的思想方法,從而達到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發展認識的目的。從思想內容來看,前單元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看問題,注意事物之間聯繫的教育,後一單元又是向學生進行怎樣做人的教育,幾個單元內容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閲讀分析,有了一定的認識,即做事要動腦想辦法。同時,二年級學生又具備了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鴨子救上來了》一課,實際上在學生學習了五、六單元后,對學生觀察思維、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閲。

從作文訓練的目的來看,作文訓練無論是口頭或筆頭的訓練,要解決的無非是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詞成段的能力,即表達能力,也就是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第二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能力,也就是寫什麼的問題,明確了寫什麼,再把所觀察的材料經過頭腦的思維加工整理,實現於筆頭,落實成文章。即通過思維將寫什麼與怎樣寫聯繫起來,概括説:先觀察——思維——表達。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及作文訓練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弄清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想辦法救它及最後得救的經過,並能用一段完整的.話敍述出來。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表達等綜合能力。

德育目標:滲透事物間聯繫,教育學生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動腦、想辦法去幫助解決。

教學重點;按事物發展經過用準確恰當的語言敍述畫面內容。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合理想象三個小動物救小鴨子的經過。

(3)教學本課的總體思路及構想

總體思路:

1)導入新課,弄清畫面人物,從整體感知畫面內容;

2)合理想象小鴨子掉進坑後的情景(起因),小動物們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結果);

3)指導學生按照事物的發展經過完整地講述這個故事。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首先使學生感知畫面,弄清靜止畫面的內容,即小鴨子掉進坑裏,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它,這樣就給我們這節説話課定了主要基調,後面我們展開的情節,都要圍繞這一事件來説。

接着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小鴨子怎樣掉進坑裏(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動物分別想了什麼辦法救小鴨子(即事件的經過),小鴨子救上來後的情景(即事件的結果)。這個過程實際是使訓練學生學習記事文章的寫作方法,即敍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經過、結局。

然後指導學生按照上述方法將這幅圖用一段通順的話敍述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成文的過程。

因本幅圖是單幅畫面,在觀察和敍述時要考慮到畫面多個人物各自的活動,又要協調查閲畫面人物與人物的關係,此外還有敍述畫面人物活動的先後次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説,它較多幅圖要難得多,所以我在教學時,採用了把畫面分解成幾個小部分,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思考的辦法,即先小鴨——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後把分解的意義合起來就是整幅圖的內容。這種分解、觀察、突出了觀察目標,提供了觀察次序,為有層次觀察和有次序敍述圖意打下了基礎。

(4)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辦法

突破難點: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合理想象三個動物各想什麼辦法救小鴨子的經過,這個合理想象的過程,實際是引導學生觀察到的畫面內容:1)小猴子拿着竹杆在樹上玩;2)小熊拎着水桶;3)大象甩着長鼻子站在坑邊,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思維訓練過程,二年級的學生,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侷限於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採取如下辦法突破難點。

1分散難點:如下面所説,分部觀察、想象;

2問題針對性強:如小猴子手裏有竹杆,同學們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鴨子,然而小鴨子能否救上來呢?我設計了:竹杆有什麼特點?小鴨子能爬上來嗎(腳扁、平抓不住竹杆)兩個問題。

3看看——説説——議議: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有一定難度的話,那麼小熊和大象想辦法的經過就更難合理想象,因此,我在這部分教學時,首先請同學觀察畫面(看看),然後提問,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麼辦法(説説),最後請同學們自己分析討論(議議),同學們可能提出以下幾種看法:A小熊去河邊打水,水多了,小鴨子浮上來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邊打水;C小熊把桶掛在大象鼻子上,小鴨子坐在桶裏;D大象用鼻子把小鴨子捲起來,等等。

學生可就這幾種辦法展開熱烈的討論,第一種辦法,坑深水少,浪費時間;第二種辦法即大象鼻子有長而玲巧的功能,我們採用直接捲起的辦法,這樣不更具合理性嗎?通過分析、比較,最後得出一種基幾種最佳的辦法,這種分析比較,就比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給出小動物們救小鴨子的辦法,限定一種合理想象,更具説服性。同時,在爭論的過程中,調查動了思維的積極性。

確定了小動物辦法的合理性,怎樣引導學生表達出來,這是本課的重點所在,高年級教師常常責備、埋怨學生作文精製濫造,條理混亂,造成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階段,七八歲時,沒有捕捉教育時機,教師往往只給學生提出簡單的提示問題,就而面對這樣有難度且複雜的畫面,學生只好瞎編一氣。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低年作文訓練時,就要採用恰當的辦法,使學生口頭作文能力在低年階段獲得最大的發展。為了突出表達的重點,我採用如下辦法:

1) 説話訓練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每一部分內容都請同學用恰當的語言描述。

2) 在指導學生敍述時重在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學習一詞一句的運用,布 局計劃謀篇的方法、表達的次序,而不是讓同學抄一篇範文就解決問題。例如,在指導學生表述小鴨子掉進坑裏的經過時,我提示按小鴨子是怎樣掉進坑裏,小鴨子怎樣做的説説第一部分;指導小猴子救小鴨子的經過時,按照看、聽、想、做的過程敍述;在敍述全文時,使學生結合板書,依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敍述,這樣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及時修改。這個過程實際是對學生口頭作文的批改過程,二年級的國小生,由於識字量、閲讀量及語言感受運用能力的水平較低,還正處於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要求他們一次表達完整到位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允許學生表達欠妥,卻不允許我們面對學生錯誤的表達置之不理,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或教師指正,或學生指正,這樣即完善和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間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學生的修改、評價、正確運用和錘鍊語言能力。

(5)教學環節間的轉換

這節作文訓練課是要求我們根據畫面編故事,從作文訓練的角度來説,屬記敍文中的記事範疇,就應該有事情發展的經過(起因、經過、結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備了情節絲絲入扣、扣人心絃的特點,因此,在課堂環節轉換上,我採用:A開篇以情入境導入,設立懸念;B中間情節過度,展開豐富的想象;C結尾、欣賞全文,達到高潮。

1) 開篇我採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環境和背景的辦法,把學生們帶入小動物們所生活的大森林裏,學生進入情境後,彷彿自己也置身於美麗的大森林裏,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篇頭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節過度。我設計瞭如下問題:①小鴨子掉進坑裏,它多麼着急呀,這時誰聽見叫聲趕來了?②誰可能最先想出辦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麼辦法?④小鴨子得救了嗎?幾處過渡,不僅將畫面內容巧妙地聯繫起來,同時又不露痕跡地將觀察點提到學生面前。

3) 結尾處由學生自己作文到欣賞全文的轉換。通過運用現代 化的聲、光、電的電化教學手段,色彩鮮豔的畫面,聲情並茂的敍述,優美動人的旋律,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的效應再次將學生帶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願望,以便更好地將本課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以達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6)德育目標的實現

國小語文課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獨厚,《小鴨子得救了》故事雖短,但意義深刻,他通過小動物們積極動腦、想辦法幫助小鴨子擺脱困境這一故事,教育學生別人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這對於入學不久,而多是獨生子女一貫依賴別人,缺乏獨立解決困難的國小生來説,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積極調動國小生想象小動物們想辦法救小鴨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同學們自己動腦想辦法的過程。同實,本課教學的結尾我順應進行了幾句總結,達到了教育學生的目的。

(7) 教學效果預測

1)通過集體練説,全班同學應該達到合理敍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學生表達具體完整。

3)尖子同學敍述生動具體。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恐龍的滅絕》是人教版第四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有關恐龍滅絕的幾種説法,詳略皆有。紛紜的説法,大膽的推測引發了學生對恐龍滅絕這個謎的探索。

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這些説法的合理性。教學時,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語文“以讀導讀”為課堂的主要模式。讀中,要把課文讀懂、讀通,理解課文的意思;讀中要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讀中,要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要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慾望。使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質疑、合作學習、體味過程。

二説重難點

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會寫“迷”字。理解並積累“躲避”“耐不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恐龍滅絕的5種説法。能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有對恐龍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願望。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閲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朗讀,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極參與交流、歸納、激活學生內在動因,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教學中並輔以“情景教學法”。

課堂上用音樂渲染,為學生創設情景,學生很快便能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在本課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採用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會學。總之,我在儘量地嘗試着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

三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複習字詞,激趣導入——整體感知,理清層次——讀中促悟,悟中積累——激發興趣,指導寫字——迴歸主體,昇華情感——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1複習字詞,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我指導學生從字詞入手,温故而知新。複習環節中我將字詞的認讀和為詞語選擇正確讀音一同複習。使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得到鞏固,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恐龍片段的播放更是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恐龍滅絕原因的慾望,從而直接進入主題教學。

2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光知道這5種説法是不夠的,因為由此並不能瞭解恐龍滅絕的奧祕。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就是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

3讀中促悟,悟中積累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在閲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學着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讀中積累詞語,並進行了隱形的字詞複習,從而也瞭解了恐龍滅絕之謎。

故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前一環節的朗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一定感受與體會。“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些呢?”培養學生對恐龍滅絕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與願望。

4激發興趣,指導寫字

此環節中,讓學生質疑恐龍滅絕的説法,自己談談對恐龍滅絕的説法中有哪些不讓人信服的地方。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相互質疑,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記住生字“謎”。

5課外鏈接,拓展視野

課堂40分鐘的教學,並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恐龍的奧祕。故此,在最後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3條線索。分別是:推薦書籍、參觀恐龍館和介紹網址。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選擇,從而引導了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

四説板書

板書的設計主要突出了恐龍滅絕的5種説法以上,“謎”字的加入更能激發起學生探索的慾望。也就是直接揭示了教學重點,在難點上也有所含義的體現。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美麗的丹頂鶴》是國小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它在第八單元是第20課。

2、教材分析:我初讀這篇課文,第一感覺就是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字裏行間流露出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課文篇幅不長,層次清楚,內容生動,語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為老師我也從來沒有親眼見到過丹頂鶴,很難有真實的感受,要讓學生只靠讀書就能體會丹頂鶴的美麗、高雅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後來,我不斷地鑽研教材,並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丹頂鶴的知識、圖片、音像資料。在此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和高雅。當我拿起書來再讀課文的時候,便情不自禁地將這種對丹頂鶴的喜愛、欣賞融入課文的字裏行間,相信二年級的國小生讀完課文也會被丹頂鶴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學目標分析: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本課教學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虎字頭”。

B、技能目標

認識並掌握表示顏色的疊詞;能用“不論……還是……都……”的句式練習説話,培養語感。

C、情感目標

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詞句,並感悟丹頂鶴的美。

二、説教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通過朗讀訓練,整體把握知識內容和情感態度。根據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語言描述、動作體驗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三、説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課文重點詞語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學法指導上主要以激趣為主,學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讀、領讀、比讀、演讀。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

四、説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丹頂鶴的美,懂得丹頂鶴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第二課時:主要是精講第二、三、四自然段,完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五、説教學流程:

導入環節,直接引入課題後,複習鞏固一些詞語,然後引讀第一自然段。

精講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説説丹頂鶴美在哪裏。在重點抓住幾個表示顏色的詞。當講解“鮮紅鮮紅”一詞時,先比較“鮮紅”、“鮮紅鮮紅”,説明疊詞所表達的程度更深。再運用幾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學會運用,同時也積累一些詞彙。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給丹頂鶴的圖片塗上顏色,然後讓自己的丹頂鶴飛起來,貼到黑板上。並運用書上的文字,讚美一下(黑板上)聚集在一起的`那羣丹頂鶴。

精講第三自然段時,從丹頂鶴的另外一個名字引入,然後讓學生説説它為什麼被稱為“仙鶴”,從傳説和外形進行精講。在讀到丹頂鶴的外形時,對“不論……還是……都……”的句式進行了練習。先分別出示丹頂鶴不同姿態的圖片,讓學生運用“丹頂鶴在哪裏做什麼”的句式先進行説話,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運用關聯詞把幾個短句合成一個長句。這一練習的設計,既緩解了練習難度,又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姿態丹頂鶴的美。

第四自然段,以引讀的方式引入,並出示地圖,讓學生直觀瞭解丹頂鶴的生活環境及人們與它們和平相處的情景。在此基礎上,講述了徐秀娟的故事,感情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生字教學,選用了兩個半包圍結構的字,通過認讀、組詞、筆順、範寫、描紅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並掌握這兩個字,並能正確、端正地書寫。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愛吃的水果》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是讓學生把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作為討論的內容,説説自己對水果的瞭解,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識。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低年級口語交際課的要求及低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我對本課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能抓住水果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説出水果的名稱、樣子、顏色和味道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想像力。能積極參與討論,圍繞水果這一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專心聽別人説話的習慣,激勵學生敢於評價,學會欣賞。

3、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説出自己最愛吃的水果的特點。

4、教學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本課的難點在於:引起學生説話的興趣,鼓勵學生説、問、評,突出雙向互動特點。

本節課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利用實物水果激發這生學習的興趣,利用採訪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

二、教法、學法設計

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口語交際要使學生認真聽別人説話,學説普通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態度大方,有禮貌。因此本節課創設多種交際環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調動學生愛講、敢講、會講,針對以上教學理念,教學中採用了以下方法:

教法:

(1)、指導觀察法。觀察是説話的前提,是交際的基礎。本節課,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他們有順序、有重點,抓住特點細緻地觀察水果。

(2)、實物輔助教學法。藉助實物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鼓勵欣賞法。在小組中、在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生自信心。

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問、評、議等口語交際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根據交際課的特殊性,堅持聽、説、評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説”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程序設計:

1、在激趣中交際。

一開始,準備幾個謎語,讓他們猜猜是什麼?通過這種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學生猜出水果後。緊接着,讓孩子看看籃子裏有什麼?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再指名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説一説。學生説完之後,有問他們這麼多的水果,想吃嗎?光想可吃不着,得用嘴來説,説得好才吃得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愛吃的水果。在揭示課題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導入新課,激發學生探知的積極性。教師通過採用“猜一猜”的形式變機械的傳授為自主的探究,以猜促學,以動促教,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中步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在觀察中交際。

理想的課堂教學不應是刻意雕琢的幾個程序或環節,應是一種無縫的,無痕跡的師生間心與心的溝通和鏈接。採用聊天似的語言來打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裏距離,抓住低年級學生愛參與、喜歡錶現的特點,通過情景會話,讓學生看着水果説水果,吃着水果説水果,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介紹一種水果的要求,從大小,顏色、形狀,味道等。這樣能使學生感覺到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聊天,能主動參與、樂於參與。這樣的教法才是學生喜歡的,也應是我要努力達到的。以“香蕉”為例,引導學生觀察並有條理地説説水果的樣子、顏色、味道。

【設計意圖】為了張揚孩子的個性,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直接的感性知識和實際的生活體驗,再一次創造了口語交際的興奮點,讓學生感受到獲得成功的滿足。

3、在説水果中交際。

①先仔細觀察自己所帶的水果,然後四人一小組圍在一起把帶來的水果給小朋友介紹一下,要説出它的名稱、樣子、顏色和味道。這樣以小組為單位,面向每一位學生,認真參與,互相交流,聽説結合,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同時,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養成他們認真聽別人説話,樂於與小夥伴進行交流的好習慣。

②同學拿着自己愛吃的水果説一説這種水果的名稱、樣子、顏色和味道。如果還知道這種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識,也可以説一説,這樣幫助學生擴展知識。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老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科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促進者,課前放手讓學生查詢有關資料;課中,已經過“認水果”、“猜水果”的口語交際過程,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水果已有了相當的認識,進一步誘發學生積極思維,掀起了口語交際的又一個高潮。

4、在遊戲中交際。

把自己當做水果,給大家介紹一下。

藉助學生的表演創設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表演的積極性很高,他人在忘我的情景下放鬆地進行交流,在活動中把看、説、想、做、評有機地融為一體。

【設計意圖】課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自主收集整理資料,師生合作努力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實踐精神、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課堂上學生參與率高。

5、總結

選擇一兩種沒説過的水果,説説他們的顏色味道和樣子。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力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教學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及時發現口語交際中的不足,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在課堂上不僅讓他們聽清楚、聽明白,在聽的基礎上還要學會思考,學會給別人以補充和幫助,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月亮灣》,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月亮灣》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清晰的條理,展現了一幅迷人的田園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點明瞭“我”的家鄉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課文中配備了插圖,分別按順序講了月亮灣村前、村後的自然景物。

説目標:

根據國小二年級下學期的小朋友以具備了初步的閲讀基礎,結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順序介紹的典範性和文質兼美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了《月亮灣》的教學目標。

1.充分發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從而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語言,進而背誦全文。

2.藉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插圖的觀察,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在讀中領會課文的一些生字新詞,如“月牙”、“緩緩地”“倒映”、“燦爛”、“朝霞”、“不時”等,學會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灣”、“繞”、“緩”等9個生字,為今後的閲讀與寫作打基礎。

3.利用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結合文中優美的插圖以及預設的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感受月亮灣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在指導課文理解的同時,學習按順序地觀察景物的方法。

為更好地達成以上四個學習目標,我準備製作一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學生準備好一張白紙、彩筆若干。

全文我設計2課時來完成。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下面我就以第2課時為重點,來説説我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用親切的口吻告訴大家:今天的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讓我們一起去美麗的月亮灣遊玩吧!於是畫面中出現了一輛大巴,可是司機攔住了老師,他説呀“只有通過他出的智力測試題我們才能上車。”接着屏幕出現了三排課文中的詞語,學生很喜歡這種帶有挑戰性的題目,都能欣然地朗讀詞語“緩緩地、山坡、倒映、綠油油、不時、朝霞”等。教師指名3個學生分行朗讀,相機指導糾正字音。因為識字是閲讀的基礎,這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純粹的朗讀學生會覺得枯燥,從而降低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設計的圖片很受學生歡迎。最後教師欣喜地告訴大家“我們通過測試了,讓我們出發吧!”畫面中的汽車配合着嘟嘟叫着開走了,小朋友跟着《郊遊》的樂曲輕輕哼唱,於是大家學習的氣氛被調動了起來,就能積極地投入到第二個環節。

二、品讀課文,讀中悟情。

因課文條理清晰,所以我準備按課文的敍述順序展開教學。

首先學習第一段.

指名學生朗讀後説説知道了什麼?請1、2個人回答後指導朗讀“各位小朋友都是‘月亮灣’最受歡迎的遊客,讓我們一起來把那美麗的村子誇一誇吧”於是學生齊聲朗讀第一段。

接着學習第二段。

“月亮灣”到底美在哪兒呢?請大家趕緊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吧!等學生一鼓作氣地自己朗讀完後,指名請一個學生朗讀全段,讀完後屏幕上出現月亮灣的插圖,其他人邊觀察圖畫邊聽課文,這樣學生對月亮灣的風景就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就能稍做思考後回答出月亮灣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接着引導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個地方的風景。在討論中大家能增進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充分的討論也能使小組交流時各個代表各抒幾見,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口頭語言的鍛鍊也為書面語言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間教師要注意學生可能會不按照課文的`順序而按自己的想法來説。這時教師還要把學生説的相關內容的關鍵詞變成紅色,如“小河、河水、河裏”等。

①教師根據學生選擇的語句欣賞動畫,觀察“月牙一樣的小河”。讀詞卡“月牙”。觀察“河上有一座石橋”,讀好詞卡“石橋”。.指導朗讀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讀。領讀、指名讀、齊讀。

②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映示句子“河水饒着村子緩緩地流着”,齊讀。欣賞動畫,幫助理解詞語。“緩緩地”一詞換詞説説。“饒着”一詞,請兩名學生上前演一個饒着另一個轉。.映示句子“一羣羣魚兒在河裏游來游去。”欣賞動畫,直觀“一羣羣”的魚。指導朗讀第二句。先讓學生自讀體會,並説説怎麼讀才能讀出美來,再適當指導。“緩緩地”讀慢一點,後半句讀出魚兒的歡快、自由。最後這一句寫了哪裏的美景?(可看看畫面,答後板書“河裏”)

③過渡:河裏還有什麼美景?學生交流,相機欣賞動畫,比較句子: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集體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綠樹和小橋。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綠樹和小橋。

在明白了第一句寫得生動之後,指導朗讀第三句,重讀“清清的”等詞。引讀第二、三句,邊看動畫。

④.生答“河岸上栽着許多桃樹。”相機欣賞動畫,貼詞卡“河岸”。問:哪個詞是“種着”的意思?讀詞“栽着”。

⑤.生答第五句。看動畫説説什麼像“一片朝霞”?有什麼相同之處?指導朗讀第四、五句。重讀“許多”、“開滿”、“一片”“燦爛”等詞。邊看動畫引讀第四、五句。

⑥學習第六句。看動畫體會“綠油油”的農田的美。

比較句子/過了石橋,是一片農田。

\過了石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板書詞語“農田”,再指導朗讀。重讀“綠油油”一詞。

然後、學習第三自然段。

教師引讀第三自然段,指導朗讀“一片”引導學生想象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讀出月亮灣人們的喜悦心情。再看畫面提問:

(1)這長滿茶樹的山坡在哪裏?(相機板書“村後”。)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的內容?(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那麼,第二自然段寫了哪裏的景色?(答後板書“村前”)再讀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村前”的景色的?(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

接着邊欣賞動畫邊試背二、三自然段。

下一個環節就是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月亮灣真是個美麗的村子。學了《月亮灣》這篇課文,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也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其實我們自己的家鄉也很美麗。請學生説説美在哪裏,指導學生按空間順序表達,接着把家鄉的美畫在白紙上,最後選擇好的予以展出。

四.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

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再給生字找朋友(説説詞兒)。4個左右結構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餘3個字左窄右寬。

指導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二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第十課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課文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明白對像狼一樣的壞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應該以智取勝。

重點難點

1、朗讀、理解課文。

2、理解狼的三次藉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兒”。

3、分角色讀課文

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生動,學生能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悟理的教學方法。

一、讀中品味詞句,瞭解角色性格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詞語。在理解“找碴兒”這個詞語時,我充分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和語言環境中理解“找碴兒”這一詞語的意思。既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滲透其中,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這些詞語時,我讓學生上台貼圖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邊來理解,並讓學生講一講為什麼要這麼貼。體現了新課程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抓住這個重點設計提問: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幾次“碴兒”?學生回答三次。圍繞三次“找碴兒”進行本節課的教學。通過狼三次找碴兒的神態各是怎樣的?抓住“氣沖沖、大聲、喊道”等詞進行分析,刻畫狼的兇惡。狼的三次説話中抓住“壞傢伙、背地裏”等詞句進行講解,來理解狼兇惡,蠻不講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驚、温和、可憐”等詞細細品味,瞭解小羊善良的性格。為下一步弄懂課文寓意打好基礎。特別是在教學小羊第二次反駁狼説的話時,我通過分析理解,讓學生體會出小羊此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害怕、委屈、難過等。接着我又把這幾個詞語加到課文中去引讀“可憐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憐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憐的小羊難過的喊道。”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小羊的心情。因為新課程提倡個性化的朗讀,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讀出學生自己心裏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課具有極強的戲劇衝突

故事形象生動,文中角色性格鮮明,非常適宜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學完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基礎上選出一組上台表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更透徹,也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參與性。

三、展開討論,課外拓展,安全教育

1、設計問題: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講道理,為什麼狼還往小羊身上撲去?小羊該怎樣做才不會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這隻狼,你會和它講道理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對付它?學生會回答:“因為狼的本性是兇惡的,所以跟它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想辦法叫獵人來打死它。”“小羊用石頭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後把它推進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課外拓展,聯繫生活,安全教育:對於蠻不講理的壞人是無理可講的,只有通過用智慧才能戰勝他。接着,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樣的壞人該怎樣做,如果有時間可假擬事件進行討論,如何保護好自己。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教育他們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後,讓學生續編故事

小羊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説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説小羊想辦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維永遠是超乎我們的想象的,不管他們如何回答都是經過思考後説出來的,都應該給予鼓勵。

不足之處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本節課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批評指正,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g696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