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

説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滲透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為便於學生理解,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使學生對排列的有序性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能依據一定規律來處理排列問題,做到不重不漏,為以後探索其他有關的數學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説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識來解決,如數字組成數、照相時的位置安排等等。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有時也可能運用到排列知識解決問題,但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排列”的數學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給他們“排列”的有關概念術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自主嘗試學習解決問題,經歷簡單的排列規律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逐步培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説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在自主嘗試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説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的過程,滲透“排列”的數學思想。

説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的排列規律。

説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課件、作業紙。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構建知識坡度。

1、都説咱們二(2)(或1)班特別喜歡學數學,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數學廣角闖一闖,有沒有信心?(課件出示:數學廣角)可是,大門被一把密碼鎖鎖住了。小朋友們有信心解開嗎?(有)

2、(課件出示)密碼是1和2組成的兩位數。(請學生齊讀)

數字1、2擺在一起,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呢? (12或21)(板書)

3、那麼12和21這兩個數有什麼不同?(引導: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交換了位置)

4、你覺得可能是哪個數?

5、那12和21你能確定哪個是密碼嗎?(不能)

6、提示:密碼是1和2組成的兩位數中的較小數。(請學生齊讀)(12)

點擊“12”,課件演示鎖打開。

(設計意圖:教材中直接呈現了給出3個數,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對於部分學生還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先出示1和2兩個數,利用開門密碼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體會排列是有順序的,也為後面三個數的排列提供了活動經驗和思維方向。)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一)嘗試學習

過渡語:歡迎順利進入數學樂園!讓我們用我們的智慧開啟“數學城堡”之門吧!還有沒有信心?

第二道門出現。

1、獅子大王來提示!這道門的密碼也是兩位數,但它是由1、2、3當中的兩個數字組成的。

(課件出示:密碼是用1、2、3組成的兩位數,這個兩位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不一樣。)

2、指名讀提示,問:這個提示告訴我們什麼?

3、追問:有可能是11嗎?為什麼?

4、誰先猜猜可能是幾?(12、23等)

這麼回答很亂,容易遺漏和重複。怎麼把組成的兩位數的情況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來呢?請你們小組合作,用數字卡片擺一擺。(師介紹3張數字卡片)

5、(課件出示)要求:同桌兩人分工合作,先商量怎麼樣擺出的數既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並確定一人擺數,一人把擺出來的數寫在練習紙的背面,最後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兩位數。

學生活動,師巡視

(二)展示交流

師指名3組上台交流。

彙報交流結果並介紹方法:一個組到前邊來彙報,要求2個人一起來。一個人擺卡片,一個人把

擺出的數在黑板上寫出來。

預設:

1、 12、21、13、31、23、32 共6個

師:哪些同學跟他們一樣?誰來猜一猜他們是怎麼擺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交換一下。(師板:交換位置法)

2、 12、13、21、23、31、32 共6個 (固定十位數)

3、 21、31、12、32、13、23 共6個 (固定個位數)

請學生多説幾遍:誰聽懂了他們的想法?你再來説一説?

老師發現我們的小朋友真有辦法,排數的時候能按一定的順序來排,這樣不會遺漏也不會重複了。

(板書:有順序 不重複 不遺漏)

展示課件(3種方法)並追問: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密碼提示:第二把密碼鎖的密碼是其中最大的兩位數 。你們説是幾呢?

點擊“32”,媒體演示鎖打開。

(設計意圖:教師點撥提升,讓學生進一步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為承上啟下,又讓學生找出密碼數:32,再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三、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師:恭喜你們,闖關成功,門打開了。我們到智慧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吧。(課件出示任務)

1、 你能用數字9、3、7組成( )個不同的兩位數。

請寫出來:

其中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

(1)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適當指導。

(2)全班交流。

2、 9 3 0

這三個數字能組成( )個不同的兩位數,

請寫出來:

小結:0不能排在高位!

3、任務二:幫照相。(練習二十四第1題)

數學城堡為了獎勵你們剛才破解兩道門,想給你們照個合影,你們樂意嗎?

(1)學生先寫一寫。

(2)指名3位學生演示拍照位置展示。

(3)展示課前的拍照。

(設計意圖:以活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通過不同內容的活動練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特別是課外作業的佈置,讓學生在完成明白考慮問題要全面,沒有十位上是0的兩位數,這需要靈活地學以致用,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你們在數學廣角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會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你們能到做嗎?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問題,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把生活裝點得更加美麗!

五、板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二、説學生

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三、説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技能目標: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

數學思考:在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

難點:1、對沒有旋轉到一週的物體的判斷,如盪鞦韆等。

2、建立學生的空間觀點。

五、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遊樂園主題圖及各種遊樂項目運動現象的部分圖等。

學具:學生學環境中的書、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 教學方式與方法

1、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式 2、觀察法與分析法

七、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安排了六個層次,分別是玩一玩、學一學、説一説、畫一畫、做一做、練一練: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與旋轉運動現象

我是這樣引入的: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公園去玩一玩,(出示主題圖),哇,你發現了什麼?(通過教師誇張的語言將學生吸引住,然後出示多媒體:旋轉椅、纜車、摩天輪、蹺蹺板、滑滑梯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並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根據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分類,一類旋轉,一類平移,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二)學一學——分析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特徵

(課件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説説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三)説一説——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以後,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説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説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後,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

(四)畫一畫——體驗在方格紙中畫出平移後的物體

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多媒體呈現“螞蟻搬家”遊戲來互動學習突出重點,讓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

(五)做一做——在做中體驗平移和旋轉現象

讓學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學具或自己的身體等做一做旋轉與平移現象。在做的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將做的好的點到前面。讓他們表演並説説自己做的是哪種運動現象,下面的學生判斷正確與錯誤,並説説為什麼?

等學生做完以後,教師用一根線栓住一隻粉筆旋轉,讓學生判斷,然後停下,不做完一週,做盪鞦韆狀,又問學生,這是什麼現象?為什麼?緊接着推門問:門的運動屬於什麼現象?為什麼?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象剛才粉筆運動和門的運動,雖然沒有做到一週,但是仍然是圍繞中心運動,屬於旋轉運動。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這樣旋轉的現象。在這裏通過老師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難點。

(六)練一練——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回答,然後核對。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指生説説為什麼這樣畫?第三題,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自己選擇用符號表示出來,然後指生説説為什麼這樣判斷。第四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用動畫形式集體訂正。第五題作為課堂作業獨立完成。

八、板書設計

旋轉與平移

旋轉現象 平移現象

圍繞一箇中心運動 直直地移動

方向發生改變 方向不變

九、本節課要注意的地方:

1、語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羅嗦,要簡練。

2、學生很可能要説出一些錯誤的旋轉與平移現象,要注意引導他們運用旋轉與平移的特徵,去加以判斷。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3

一、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後學習稍複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學法設計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件,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這一部分我我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並説: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麼設計,目的在於點燃學生的好奇心,並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麼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麼列式?通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_2=8、2_4=8三種算式,我選擇4_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後,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台展示,並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着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後,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説: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麼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算法:5_7或7_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後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並彙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彙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麼?通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3、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

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六、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穫,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4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角和直角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以前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前面的幾何知識和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角,這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感性認識基礎。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準上,這就要求教學時,既要巧妙地避開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質屬性。為中高年級繼續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奠定基礎。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開始,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用一張紙折角,用兩根硬紙條做活動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後再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可見,這種獲取知識的途徑實際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

從學生認知水平來看,由於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思想情感方面: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難點是: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和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我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識規律,採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學手段,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親身感知親手操作,把外在可見的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鑑於此,我在教學設計上着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加強觀察和操作,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因此,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具體的操作與觀察。因此,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摺疊、製作等活動,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在手腦並用中獲得感性知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我讓學生依次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並指出這些物體表面的角。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接着,出示一張圓形紙,讓學生觀察有沒有角,啟發學生用圓形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講怎樣折,而是鼓勵學生自己折。再對摺出的角進行觀察比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後讓學生用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本質屬性。

最後,鼓勵學生用圖釘和硬紙條做一個可以活動的角,也是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做。然後讓學生隨着教師一起活動自己的角,邊活動紙條邊觀察: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這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渡到動態中的角。使他們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由此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

在學生的所有操作活動中,我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教具為自己動手,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多感官並用,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操作的主體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造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優勢,優化課堂教學。

這節課,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直觀、形象的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優化課堂教學。

1、利用多媒體,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教學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過程,使其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本節課中,從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是教學的關鍵。如何把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呢?這又是教學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分兩個層次進行突破。

首先,從活動角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教學中,讓學生從觀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動角,然後從活動角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如何抽象呢?為此,我設計了由活動角到角的幾何圖形抽象過程的動畫。用點來代表圖釘,用一條直直的線來代表這根紙條,再用一條直直的線代表另一根紙條。這樣,變抽象難懂的知識為直觀的畫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實物中的角與角的幾何圖形聯繫起來,增強了角是源於生活的認識。而且,用線代表紙條的連續過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形成的圖形這一幾何概念。

然後,從學生已經感知過的實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學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後,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生感知過的實物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利用動畫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上的角的形狀,緊接着把實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幾何角。讓學生觀察這些角雖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麼共同特徵?這時畫面上同時閃動所有角的頂點,然後閃動各自的兩條邊。幫助學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就實現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2、利用多媒體,變靜為動,化難為易。

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為學生認知水平還處於具體形象階段,其思維活動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而讓學生直觀感知不管邊伸長還是縮短,角的大小始終不變,在傳統教學中很難做到。比如用實物演示,首先角的兩邊伸長縮短的教具難以製作,其次是演示時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變動,不易比較。於是,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通過活動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紙條張開的大小有關,再提出疑問:角的大小跟紙條的長短有沒有關係呢?這時,我設計了把活動角的兩根紙條伸長和縮短的動畫,讓學生觀察,角的大小變沒有?學生非常形象直觀地看到,不管紙條伸長還是縮短,角的大小始終不變,説明角的大小與紙條的長短無關。這樣,就達到了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化難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練習題第二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我先用動畫演示怎樣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個角,接着讓學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學生得出兩個角的大小一樣的結果後,我又告訴學生:剛才,我們是藉助三角板比出了這兩個角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重疊的辦法進行比較。這時,又藉助多媒體用動畫演示把兩個角移近,使兩個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動地説明兩個角一樣大,而且也教給了學生比較物體大小的不同方法,藴含了數學學法的指導。

三、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説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1、導入激趣。

課一開始,我就用動畫顯示出色彩鮮豔的鐘面,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在滴答滴答地走動,有聲有色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等聲音和畫面靜止後,才問學生:剛才是什麼聲音?對,剛才是時鐘走動的聲音。這時閃動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問學生:現在,時針和分針之間形成了一個圖形,認識這個圖形嗎?這是什麼圖形?自然地導入了新課。這樣,利用模擬逼真的動畫和聲音,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於課堂,而且渲染了氣氛,創造了意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2、在動中感悟知識。兒童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對單調的刺激容易產生厭倦。針對這些特點,我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例如,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在師生共同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3、練習中創設故事情景、競賽情景。這節課我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這一得天獨厚的教學功能,使練習生動有趣。如判斷角的大小一題,我是這樣出示的:小烏龜畫了一些圖形,這些圖形是不是角,要請小朋友們用角的特徵來判斷一下。然後投影出示一隻小烏龜和圖形,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並伴隨有趣的聲音。又如,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一題,我也是把題目融入故事當中,對學生説: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請你當裁判。有兩個角,一個叫紅角,一個叫藍角,一天兩個角爭吵起來,紅角驕傲地對藍角説:我比你大,可藍角不服氣地説:你並不比我大,那麼,這兩個角到底誰大呢?請小朋友來噹噹裁判。並伴隨藍角紅角的聲音。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故事,激起了學生解疑的興趣。最後的發散練習勇奪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誰最聰明能幹,誰能奪得智多星,創設競賽的情景,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的目的。

四、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注重人際交往活動。

素質教育要求課堂的交往形式優化和多樣化,根據教材的特點,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摸式,能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創造力。為此,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採用了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動中,讓學生在各自獨立學習的基礎上,一起討論,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問題。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以活動的空間,各個學生親身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使知識的獲得有活力、有創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積極創設一種平等和諧、富有人情味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且,培養了學生的互相協作精神,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上就是我設計本堂課的一些想法。

總之,教學中我本着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思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在生動、活潑、和諧、合作的氛圍中,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的,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設計中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7的乘法口訣》是人教課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72頁的內容。本節課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針對國小生好動、好奇的特點,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義,編制7的乘法口訣。

2.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編口訣、用口訣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感悟口訣編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熟記。

教學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三.教學策略及方法:

針對本節課知識教學的特點、教學內容及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我預設採用創設情境法、類推教學法、引導教學法、觀察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來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預設按照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聯繫生活,拓展延伸——總結收穫,回顧提高的模式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新知的學習來説尤為重要,本節課的導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心理特徵進行,利用答題比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即是對學生已掌握的2——6的乘法口訣的再次温習,又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個環節主要通過整體猜想——編口訣——驗證口訣——記憶口訣這幾個步驟來完成的。推導7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了1-6的乘法口訣之後,學生已掌握了一些編制口訣的思路與方法。對於7的乘法口訣,我不再做過多講述,而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運用遷移,大膽實踐,嘗試着自己編寫口訣。教師從中抓住學生彙報的契機,進行適當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説出所思、所想,讓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進行知識的互補、沉積與積累。觀察比較,記憶口訣。相鄰的兩句口訣之間有什麼規律呢?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規律去記憶口訣時,就不會在感到枯燥疲憊,而會主動積極的去記憶,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訣記憶之後,採用全班一起背、開火車背、對口令等形式,紮紮實實地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3、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各種數學活動,及時內化對知識的理解。首先,我安排了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初步體驗成功的樂趣,形成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積極、愉快和富於想象的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接着讓學生解決情境中的問題,這個環節體現了讓學生體驗數學化的過程,也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這樣的練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有助於其應用意識的培養。

4、總結收穫,回顧提高。

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學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暢談學習收穫和遺憾,使學習的氛圍和諧,在和諧中發展。

總之,本節課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同時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和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材把編制乘法口訣讓學生去完成,留給學生更大的空間。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6

【設計理念】

本課程主要是在學生們知道幾種常見的圖形圖形,通過摺疊,剪切,打架學生的活動,簡單的圖形分解和拼湊起來,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創造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學

習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初步形成有意識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語言技能,給學生充分思考和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主要使用摺疊,剪切,比賽,説話等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活動中學習知識,為學生充分發揮空間的想象力。

在課堂上從學生開始思考,設計了大量的動手活動。同時注重運作和思考,共同探索指導學生在運作中的思考,運作作為探索知識的手段,以運營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分析

學生在飛機圖形的生活中有很多知覺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在觀察的操作中已經觀察到, 理解常見的四種平面圖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圓形,在此基礎上學習這一課,學生們非常喜歡。有些學生非常英俊的能力,會用紙張摺疊出幾種圖案;有些學生可以摺疊圖案;有些學生不會摺疊。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他們應該注重教學設計。

一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差,不喜歡乏味的解釋和分析,對於學生的特點,本課通過自己喜歡的遊戲教學教學,教學過程主要使用摺疊,剪切,比拼,讓學生操作,探索,觀察活動,學習知識,為學生充分提供空間的想象力,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目的】

1,通過摺紙,切紙,拼圖等活動,進一步瞭解圖形圖形的特點。

2,將使用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拼寫出一些模式。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積極探索精神,學會欣賞別人,建立與人的合作意識。4,初步培訓實踐操作,觀察,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創新意識 的

【教學過程】

首先,創造情況,激發興趣

創造一個戲劇的王國的智慧的情況,讓學生欣賞國王畫三幅畫,審查了幾個常見的圖形圖形,這導致的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智慧的宮殿這種情景設計,可以動員學生的熱情學習,並通過國王的三個筆畫學習飛機學習圖形,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二,親身操作,探索新知識

新的贈款,設計突破了遊戲,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打破遊戲是國小生最喜歡的方式,它可以娛樂,讓學生在高中玩,在學校玩,教學效果不錯,而在智慧的王國可以讓他們在輕鬆的環境中開始學習。)

第一個:摺疊一下,剪一個

學生第一步切割廣場,總結了法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老師自己的幫助下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利於後面這種方法的內容探索學習。

二折:摺疊,剪切

讓學生摺疊矩形,三角形和圓形。 (加強難度)

(設計意圖:矩形,三角形,圓形 摺疊成同樣的兩部分,有很多種摺疊方法。學生在實踐中實踐探索不同的法律,在小組展示,交流,學習,給予學生充分反思和自我表達的空間。 )

三,鞏固和完善,發展思維

第三個障礙:打一場戰鬥,談論

第一步學生享受各種各樣的謎題,和談論哪些平面圖形從什麼?法術究竟是什麼?(設計意圖:在同一張表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嘗試接受他人的觀點,分享成功的經驗。

第二步讓學生模仿戰鬥,讓學生拼圖遊戲,使用平面圖形拼寫出各種漂亮的`圖案。(設計意圖:使用矩形,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拼圖,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使用大腦和大腦,在操作的活動中掌握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矩形,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特點清晰的理解了教學過程,讓學生模仿第一場戰鬥,然後自由創意,不僅有助於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且鍛鍊口頭表達,同時攜帶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 第四,整個課程總結,談談感受

獲得智慧和更多的星獎,整個班的結束。

(設計意圖:經過一系列突破性的遊戲,學生學會在知識中發揮,培養活躍在教室氣氛的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使用腦和大腦,充滿活動,實現生動,活潑,積極和快樂的學習最終選擇的智力多星,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客觀地評價他人,知道如何有一定的評價標準。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7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5、86頁例7、例8及相關練習的教學內容。

1、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

(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打下基礎。

(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學習萬以數四則計算創造條件,也能為以後學習多位數的讀寫打下基礎。

2、學情簡析

學生已經學過千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學過了中間帶零和末位帶零的讀法和寫法,所以這節課針對已學知識,重點放在中間帶兩個零和中間末位各有一個零的數的讀法和寫法,這節課就是讓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感受生

活中的數學。

3、設計意圖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在使用教材時,在深刻體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教材呈現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和調整,力圖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成功體驗,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下獲得主動發展。

4、目標預設

(1)藉助計數器利用知識遷移,使學生理解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2)從一般到特殊,引導學生探究並歸納出萬以內數的讀、寫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數感。

(3)通過讀、寫生活中的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獲得知識的成功感。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會正確地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掌握中間有零和末位有零數的讀法和寫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1、如果按部就班的使用教材所提供的數據,學生會因離他的生活較遠,感到乏味,缺乏學習的熱情。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意義的,本着“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點,結合練習的需要補充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

2、整節課的教學程序合理、層次分明,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先讓學生試讀、觀察,然後將收集來的數分成兩類:沒有0的數和有0的數,使讀數過程也分為兩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嘗識讀數,讓學生在嘗試體驗中總結規律。這節課的整個知識規律的得出過程中教師基本上起到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作用。

3、學生通過讀一讀、撥一撥、寫一寫、連一連、擺一擺等方式進行探究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鞏固知識的理解,整堂課中學生能積極參與、學習興趣盎然。

4、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練習的材料,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出發,用自己的方法來嘗試讀數,在讀數中總結自己讀數的方法,並運用同桌交流、集體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在讀中總結,讀中感悟,所有讀數方法都是由學生自己主體參與,嘗試探索來獲取的,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學程序設

(一)導入:(鋪墊助學)

1、複習數位順序表。

2、看計數器上的數,複習數的`組成。

這個數的最高位是( )位,它是由( )個千、( )個百、(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3、看計數器複習百位數301和310的讀法和寫法,注意中間帶零和末位帶零的讀法和寫法,以及那當上沒有計數單位就用0佔位。

[設計意圖:複習數位順序表,千以內數(中間和末位帶零)的讀法和寫法,萬以內的數的組成,為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打下基礎。]

(二)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合作探究)

1、學習千位數的讀法。

(1)出示計數器表示的3745,讓學生説一説數的組成。

(2)根據計數器分別寫出不同數位上的數,學習千位數的寫法。

(3)學習千位數的讀法,提示學生要從高位讀起,讀作:三千七百四十五,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其中的“千、百、十”是什麼意思?(計數單位)

2、學習帶零的千位數的讀法。(黑板上出示計數器圖片)

(1)引導學生從千位起,説出數的組成。

(2)兩組計數器,分別是哪個檔沒有計數單位,沒有計數單位的檔應該寫什麼?請兩名學生分別在圖片下面寫上各個數位上相應的數字,書寫時要與計數器數位對齊。

(3)兩個計數器表示的數字20xx和6009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都有兩個零)

這兩個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0xx中間一個零,末位一個零,6009的兩個零都在中間)

(4)複習百位數帶零的讀法,中間有零要讀零,末位有零不讀,所以20xx讀作二千零八十。(在20xx中間的零下面寫上“零”,在末尾的零寫上“不讀”)。

(5)學生判斷,6009中間應該讀一個零還是讀兩個零?舉起一或二根手指頭表示。

教師給予答案,萬以內的數,中間有兩個“0”的只讀一個“零”。

[設計意圖:通過從沒有零到有兩個零的數(位置不同讀法不同)的比較,引導學生探究四位數有兩個零的數,由於零的位置不同讀法也不相同。]

(6)學習萬以內數的讀法歌謠。 從高位讀起,中間不管有幾個“0”, 只讀一個零, 末尾不管有幾個“0”, 一個都不讀。

[設計意圖:利用歌謠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中含有零的讀法的理解和記憶。]

3、通過介紹旅遊的方式,聯繫生活實際,複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同時,擴大學生們對單位名稱的瞭解與掌握。

[設計意圖:以旅遊過程和見聞的方式展現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讀生活中的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獲得知識的成功感。]

(三)學習萬以內數的寫法。(順思導學)

1、讓學生們獨自根據讀法在計數器上撥珠,再根據撥珠的結果寫數。

2、指定同學在黑板上寫出數的寫法(要和教師給的數位線對齊)

3、課件上出示答案,讓學生找出只讀一個零的數和一個零都不讀的數。

[設計意圖:通過讀一讀、撥一撥、寫一寫,判斷等方式學習萬以內數的寫法,加深學生對數的寫法的掌握。]

4、學習萬以內數的寫法歌謠。

從高位寫起,哪個數位上沒有計數單位, 就用“0”佔位。

[設計意圖:利用歌謠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中含有零的寫法的理解和記憶。]

(四)鞏固練習:(應用促學)

[設計意圖:複習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能夠準確判斷出是否正確,正確修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學生動手連線,集體訂正。

3、學生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 □3、□8、□0、□0四張數分別擺出只讀一個零的四位數和一個零都不讀的四位數。並將擺好的數寫在練習紙上。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是知識的一個拓展,通過擺一擺,寫一寫,加深對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課堂小結:(梳理評學)

1、今天學習了什麼?

2、複習萬以內的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歌謠。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並掌握了比較大小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班裏的大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而且一部分學生從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的萬以內數的讀寫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針對學生的情況,我在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去探索、學習新知。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是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在備課的時候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佔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於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後再讀數寫數,讀寫後數一數數位。比如:在出示了計數器後,先讓學生隨着老師的提問回答:這個數是由幾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哪個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這個數的最高位是什麼位?寫出的數應該是幾位數?這樣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佔位,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8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數據的收集整理》這一課是人教版最新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這是一節授新課。

2、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基本知識。為了讓學生能瞭解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生活情景,通過參與有趣的調查活動,使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瞭解調查的方法,學習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本單元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是調查、記錄和整理結果,意在使學生體會抽樣調查的合理性和記錄方法的多樣性。學會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使結果易於整理。

3、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與統計相關的初步知識,為本單元進一步學習調查、記錄和整理,簡單分析數據奠定了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與統計相關的生活場景,只是學生沒有發現,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研究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4、教學重點

本着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在充分研究了新教材的基礎上,我把這節課教學重點確定為讓學生掌握如何收集數據並整理數據,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5、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確定為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學生在多種計數方法中篩選出用“正”子計數這種最簡單的方法,並且在統計時不要忘記統計上自己,能夠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

6、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會收集數據的方法,能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2)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3) 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説教法

在教學上,本節課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關注的是教學過程,所以學生在討論中悟,悟中獲,獲中學,學中創新。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以學校打算給全校的同學定製校服選顏色入手,問學生怎麼可以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各有多少人?然後老師選出喜歡每個顏色的一個代表,站在最前面,手裏舉起一張和這個顏色相同的卡片,其他喜歡該顏色的學生站在這位同學的身後,由舉卡片的同學數出該組有多少人,然後老師填在課件上,告訴學生像這樣分類數一數,再把大家喜歡每一種顏色的人數填在課件上面就叫“數據的收集”過程,然後老師板書“數據的收集”,繼續演示課件,將剛才的數據放進一個表格裏,然後告訴學生,像這樣把收集的數據填到表格裏叫“數據的整理”繼續板書,完成課題“數據的收集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在教學新知識時,我有意創設問題,舉手調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究調查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討論體會抽樣調查方法的合理性,學會進行抽樣調查。

2、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在統計兩個人選誰參加故事會,引導學生體會記錄數據方法多樣性。這些方法中。最好採取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突出“正”字收集法。我這樣設計使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緊接着利用學生收集到的是數據,製成統計表。因此,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繪圖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困難和合作的意識。同時,也使學生受到團結互助的教育。

(三)拓展應用

1。為了體現教學的使用價值,調查學生最喜歡到哪裏去春遊。然後根據自己統計的數據,填寫統計表。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掌握統計方法之後應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學習統計知識的`必要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2。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教材的重點,又與生活實際聯繫,警察叔叔統計某一路段各種車輛經過的數量,看動畫,數一數各種車輛經過的數量,學生在老師發的練習紙上做出統計,學生在觀看動畫後,有的紛紛放下了筆,因為每人統計4種就會跟不上,因此老師提議一組統計一種車輛,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根據已有的計數知識,有的同學用1+1+1+1+1,有的用√√√√√√,有的用圓圈,有的用“正”字,投影展示各種計數方法,讓學生説出哪種方法好,學生指出用“正”計數最好。然後讓學生説一下原因,完成了收集與統計後,在課件上填完善後,根據課件回答問題:

(1)在這一分鐘當中,( )車經過的數量最多,一共經過了( )輛。

(2)從這個統計表當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進行小結:讓學生説要在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學生們喜歡不喜歡這種方法,願意不願意解決更多的統計問題。

3。根據課後第六頁第六題

課件給出:老師想要舉辦一個聯歡會,想要調查一下,同學們最愛吃哪一種水果,用“磁老虎”把四種水果,粘在黑板上,找上4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統計,用剛才大家都覺得好的“正”字方法,其他同學依次説出最愛吃的水果名字,注意:黑板上進行統計的小組長也要説出最喜歡的水果。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數據整理,完善板書。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己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抽象概括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意識。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力求簡潔,把標題和主要知識點或圖板書出來即可,因為大多數內容可在課件中展現,那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簡潔的板書,更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素質教育的新理念中進行的,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形成統計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9

我説課的題目是《》,下面我從説《》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一下闡述: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

《剪一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後的實踐活動課。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鍛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感受圖形的平移。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圖形的形成過程,探索剪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初步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剪出漂亮的圖案,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畫和剪1個、2個、4個連續的小人,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找“紙對摺的次數增加與小人個數的增加之間的關係”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教學準備:學生準備剪刀、彩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書貼片、展板等。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分析:本次教學活動是以“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總結整理”為教學框架結構,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動構建並理解知識,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融觀察、實踐、交流、評價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2學法指導:本節課我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實現從“學會”到“掌握”這種質的飛躍。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動手實踐,感受新知

(三)歸納總結,拓展思維

(四)板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向同學們展示漂亮的剪紙圖片。讓學生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剪紙圖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數學知識源於生活。

(二)動手實踐,感受新知:

1.猜一猜。老師這裏有一張紙,把它對摺,然後在不開口的(有摺痕)折邊畫出半個小人。請大家猜一猜,沿着畫線把它剪下來,打開會是什麼?

喚起學生對對稱圖形的回憶,有意識的為下面的探索新知做好準備。

2.説一説,剪一剪。讓學生觀察剛才剪下來的小紙人變成了什麼樣子?並讓小組討論説一説,怎樣才能很快剪出兩個連續的小人。

主要採取啟發、動手操作、交流為主的`教學方法,並在實踐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觀察、交流、合作的學習品質。

3.評一評。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收集學生的不同作品。並讓學生評一評,議一議這些作品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設計意圖:通過評一評,議一議,使學生認識到在剪紙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並加深對圖形平移的認識。

4.想一想,找規律。讓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三次,看一看能剪出幾個連續的小紙人?並想一想如果把紙對摺四次,又能剪出幾個連續的小紙人呢?設計意圖:以上做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充分體現新課精神,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並讓學生在想一想的過程中去獨立發現其中所藴含的數學規律。

(5)開放活動。教師先出示自己剪出的連續圖案,並讓學生評價。然後讓學生剪一剪自己喜歡的連續圖案,並向其他同學展示。這一教學環節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合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更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

1.你發現紙對紙次數的增加與小人數的增加之間的規律了嗎?

2. 他們之間的規律是什麼? 3.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4. 你有什麼感想?

5. 你還有什麼疑惑?

6.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7.你認為剪連續的圖案應注意什麼?

(四)板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及對稱圖形。這些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認識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軸。

本課難點是:認識對稱現象及找對稱軸。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新課開始,通過觀察玩具小狗,用遊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複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接着設計一個畫小狗的情景,讓學生動手畫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畫出的小狗的形狀不同。然後通過設計分禮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學生探索對稱圖形的學習高潮。

2.演示法 充分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對稱圖形時,通過電腦動態演示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的畫面,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着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對稱事物,使學生感受對稱美,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3.發現法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發給學習小組一組圖片,引導同學仔細觀察、動手摺一折、比一比、畫一畫,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分類。當學生分出對稱與不對稱的兩類圖形後,再次引導觀察發現。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學例1時,設計讓每位同學把觀察到小狗的形狀畫下來,通過動手畫,親身感知、體驗 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如,教學對稱圖形時,學生在折、畫、比等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比較、分析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徵。

3.觀察法 例1觀察物體及例2的對稱圖形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狗,畫小狗,再觀察其他同學畫的小狗,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同一只小狗為什麼同學們畫出來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1、激疑引入,讓學生猜一猜今天要觀察什麼物體,然後出示玩具小狗。

2、明確位置 ,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説一説,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麼位置,可能看到小狗

的什麼。

這樣教學設計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了學習的內容又複習了舊知為探索新知做準備。

3、畫小狗

請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樣子畫下來。教師從正面、背面、側面各選一張小狗圖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4、質疑明理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同樣一隻小狗,為什麼他們畫出來的形狀卻不一樣呢?組織各小組同學討論。

然後反饋彙報結果。最後引導小結:因為這三個同學觀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狀就不一樣。

5、全面觀察,體驗新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全面觀察,這時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全面去觀察這隻小狗,並引導總結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必須全面地去觀察。

6、知識應用

此環節的教學通過讓4名同學分別坐在4個方向,觀察同一物體,並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然後組織質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觀察物體。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認識對稱圖形

1、引導分類,初步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

首先教師通過分禮物的情景,讓學生又進入探索高潮。這份禮物裏有四個對稱圖形和一個不對稱的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這些圖形,再動手摺一折,比一比,説説有什麼發現後把它們分類,並在小組內交流。

彙報分類方法,當有學生説出把梳子分一類,老虎、蝴蝶、樹葉、七星瓢蟲四種圖形分一類時,引導全體學生再次觀察、操作,發現這些圖形的兩邊確實都是一樣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

接着電腦驗證並在此基礎上揭示什麼是對稱圖形

2、認識對稱軸

然後教師通過讓學生找藏在對稱圖形裏的一位線朋友,請同學給這位線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動認識對稱軸。

電腦演示對稱軸

最後教師示範畫對稱軸

3、(接着)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環節教學,不經教師提示而直接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後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第二次觀察、比較、分析,在充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同時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聯繫生活實際

1、課件出示一組日常生活的對稱圖形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並激發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美的慾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對稱的。

(四)創作,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創作對稱圖形比賽。

(以上兩小節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理解對稱圖形的性質,並利用對稱性質創作出美麗的圖形,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五 、總結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

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56——61頁,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一、聯繫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

二、使學生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實物圖案和平面圖形中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三、使學生在認識和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和製作。

教學難點:

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剪刀、彩紙、圖形紙、釘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情景導入

(一):欣賞錄像。(課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遊的景象)

二、觀察、操作——探究特徵

(一)、觀察,初步感知

1、認識對稱

觀察照片,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嗎?(師課件點擊放大剪紙圖。)

生:它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

(課件點擊返回)那其它物體有沒有兩邊也是一模一樣的呢?

2、揭示對稱

像這樣物體的兩邊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就説這個物體它是對稱的。那這些物體它們都是對稱的。

3、擴展認識

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對稱的呢?(課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同桌之間自由説,全班交流)

(二)、操作,體會特徵

1、從物體到圖形的認識

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電腦出示按天安門、飛機、獎盃、蝴蝶等實物畫下來的圖形)

繼續觀察,這幾個圖形有什麼特點呢?

任選一個圖形,在小組內合作,嘗試能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它

們是對稱的呢?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選擇不同的實驗方法。)

交流反饋。演示摺紙過程:對摺後兩邊是對稱的

板貼:對摺

師:那再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把圖形對摺後發現了什麼呢?在小組裏説一説。(學生小組交流)

生:它們對摺後兩邊是對稱(一模一樣)的。

師:那其他圖形也是這樣的嗎?師加以補充:像這樣,對摺後摺痕兩邊的部分完全一樣(對稱),稱為完全重合。板貼:完全重合

師: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們請電腦老師來演示一下。(電腦演示:2個對摺完全重合的過程)。請大家把其餘的兩個圖形再折一折,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操作,小組交流述説)

師:這些圖形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點名回答)

生:它們對摺後兩邊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結:像這樣,對摺後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帖: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軸對稱圖形(板貼課題:軸對稱圖形)

師:這些圖形都是(學生講軸對稱圖形),那誰來説説這三張圖形為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呢?

生:(點名回答)它們對摺後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軸對稱圖形。

師:如果把剛才對摺後的圖形打開來看看,還發現什麼呀?

生:一條摺痕。

師:有一條摺痕。這條摺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電腦演示對稱軸)(板貼:對稱軸)

師:你能找出另外兩張圖形中的對稱軸嗎?相互説一説。(同桌交流)

師:(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什麼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在小組裏交流一下(小組交流)

二、識別,加深體驗——動手操作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今天,一些圖形娃娃也非常高興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但它們有個要求(電腦出示P57“試一試”)要請同學們運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大家能滿足圖形娃娃的要求嗎?組長拿出信封中的圖形,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動手摺一折,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你選的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小組合作操作)

師:(點名回答)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

(點名回答,學生投影展示)

師:那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

(點名回答並投影展示)

…………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操作,同學們知道怎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請2—3名學生説)

三、訓練,鞏固特徵

師:看來同學們學得真棒啊!下面吳老師呢就要來考考大家了。

(一)師:(課件出示第58頁第1題)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會看到的一些圖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們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直接提問,課件演示1—2個是軸對稱圖形,對有疑問的再演示)

(二)師:同學們知道嗎,我們學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軸對稱圖形呢!就讓我們在搶答遊戲中把它們找出來吧,看誰的反映最快。(教師舉字母卡片,學生搶答)

(三)師:(小結)為什麼N、S不是軸對稱圖形呀?

生:(上來動手摺一折)因為它們對摺後不會完全重合。

師:所以軸對稱圖形一定要對摺後能完全重合。(學生一起説)

四、做一做——內化新知

(一)教學例2做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做一個呢?請組長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組合作,各顯神通吧,看哪個小組製作的軸對稱圖形最美了。(小組合作設計,教師巡視)

師:誰來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呢?

(請2種不同的方法到實物投影上展示,講講他們的做法)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們做出來的軸對稱圖形對摺後能(學生講完全重合)(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演示,並把一些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二)師:昨天吳老師也剪了幾個軸對稱圖形,(電腦出示P59第4題)下面的圖案各是從哪張紙上剪下來的,你能連一連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9頁,在書上完成。(學生獨立完成,再點名回答,電腦相機演示連線)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呢?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你的小組同學。

(學生小組交流,再點名回答)

(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對摺後的摺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還學會了做軸對稱圖形。)

六、鞏固練習

(一)師:同學們的收穫可真大啊!那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每個國家都有國旗,大家知道我國的國旗嗎?(電腦出示P59第5題)你能在下面一些國家的國旗中,找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我們用手勢來表示,如果是軸對稱圖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軸對稱圖形你就搖搖手,明白嗎?

(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達,老師在電腦上演示)

(二)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那麼多的軸對稱圖形,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畫一個軸對稱圖形呢?(電腦出示P58想想做做3)畫出下面每一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圖形!

(翻開書到P58,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再電腦演示,做對的舉手)

七、看一看——拓展延伸

師:軸對稱圖形以其特有的對稱美,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和諧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的建築也是對稱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對稱的建築,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電腦配樂欣賞著名的建築圖片)

師: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到雅虎、百度網站去查閲一些有關軸對稱圖形的資料,和同學交流一下。

教學反思:

本課是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

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悦。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後的製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第四冊《萬以內數的認識》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學習過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數的延伸和擴展。因為1000和10000都是比較大的數,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儘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裏顯得格外重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親自操作數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

2、在鞏固“個”“十”“百”等計數數位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計數單位“千”,感受大數的意義。

3、準確認讀寫千以內的數。

過程方法:

1、 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結合現實材料感受大數的意義,逐漸發展學生的數感。

情感與態度:

1、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進一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

在本課設計中,我主要採用實踐探究法、問題情境法。本課要在1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上設計教學,努力促進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通過一根一根的數,十根十根的數,明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為學習一千做好了鋪墊。在實踐探究過程中,學生在因猜測、產生問題的基礎上展開質疑、探索。通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給學生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交流、質疑、互動,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成功體驗。

三、説學法

1、學情分析

在現有基礎方面: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部分學生對1000以內的數也有所熟悉。

在學習動力方面:二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能力方面: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2、學法指導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應掌握以下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四、教學程序設計

關於本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本環節通過數數練習,明確一百以內數的順序,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進一步鞏固十個一是十,十個十一百。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個小組準備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讓學生估一估,在合作數一數本小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數完之後,引導學生看一看如何擺一擺、捆一捆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小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從而引發學生對數位的探究。

3、實踐操作,質疑突破:

本環節讓學生實踐操作,明確十個十是一百,學生在動手數數,通過擺放數位盒,一次又一次經歷滿十進一的數數過程,初步理解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關係,而且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建立了“個”“十”“百”“千”等計數單位,在數數的過程中,自然安排寫數,讀數以及數的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貼近生活,應用新知:

本環節通過燈片展示校園生活中的數據,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生等數學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嚐求知過程的愉悦同時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五、板書設計:

1000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是(一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3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我在設計教學時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1、瞭解學生作好必要的鋪墊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對“估算”理解模糊。在加減法估算之前,剛學習了兩位數的加減法筆算,一直強調計算要仔細認真,估算卻與精確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經驗,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意圖,急着精確算。若單刀直入,就會導致學習開始階段的目標不明、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展開。因此我認為不妨先來一段前奏,為學生帶帶路,作好認知與心理上的鋪墊,待水到渠成之時再展開教學。於是,課始,安排了一個環節,通過猜人數、猜體育用品的價格、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關鍵詞“接近”、“大約”,從而揭示估算的意義:不追求準確的結果,而只需一個數值範圍。

2、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及培養目標,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創設與生活密切聯繫的活動情境,儘量將學習材料生活化,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與補充,使學生親身體驗富有趣味的學習過程,身臨其境的去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內在價值。本節課我設計了:估算教室的人數——估算老師買體育器材帶的錢夠不夠——估算參加運動會的人數——估算啦啦隊的人數——估算轉呼啦圈的個數——估算水彩筆的枝數——估算買禮物的錢數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於校園生活氣息的情境,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究,去積極發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向上的發展。

3、體現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驗和運用也各不相同,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集體氛圍,充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符合科學性,教師都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如在探究100元錢買三件運動器材夠不夠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提出很多方法: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用連減的方法、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老師都應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在教學中我們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發掘和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個性化。體現新課標中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使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當出現多種方法後,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4、拓展時空,體驗知識的生活背景和應用過程。數學,源於生活,尤其是國小數學,幾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提倡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而生活中的數學,更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精選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作為學習的素材,必能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節課圍繞“校園運動會”這一主線展開,由估體育器材單價,到買體育器材,到估計運動員人數,再到運動員獻愛心買禮品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於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鬆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着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將學數學和用數學有機聯繫起來,讓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通過交流合作,發現問題並進行解決。在教學設計中,創設為孤兒院的孩子們買禮品的具體情境,“該怎樣設計購物方案呢?請你們設計一個購物方案,大約需要多少錢?實際要多少錢?你們的錢正好夠用嗎?剩下的錢怎麼辦?多餘的錢怎麼辦?”這個實際問題,將教學內容更好的融入了學生熟悉的、新鮮的生活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在國小數學中,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置各種數學活動,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4

一、説課內容: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認識釐米 2、認識米 3、認識線段 , 量、畫線段

二、 本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比長短”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

米和釐米是兩個最基本的長度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進行估測或實測,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比如,學生形成了1釐米、1米實際長度的表象,就不至於產生“1米=10釐米”的錯誤,才有可能利用表象進行一些簡單的估測,如估計窗的寬和高約是幾米。反過來,學生在進行實際測量的活動中,也能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有關長度單位的`觀念。

線段的概念與直線有着密切的聯繫,但直線的概念比較抽象,教學時無法藉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因此教材在這裏不教學直線,只教學線段, 課本上是線段圖並配了一句話: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三、本單元學情分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個單元,兩個月的暑假可能讓學生在很多時候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學這個單元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讓孩子以一個良好的狀態進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進行整體和個別共同關注相結合的原則。通過一年級上學期“比長短“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本單元的知識, 學生容易接受。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五、教學重難點:

1、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

2、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

六、單元教法與學法:

教法以親身體驗法、講授法、觀察法為主, 學法以動手操作法,小組合作法為主。注重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課堂教學“一刀切”的現象,分層次向學生提出要求。

七、單元教學準備:

主題圖、1角硬幣、曲別針、正方體、米尺。

八、課時安排、

這部分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統一長度單位?(1課時) 2、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1課時) 3、認識米 用米量???(1課時) 4、認識線段 量、畫線段???(1課時)

九、教學建議:

1、注意讓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覺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釐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認識長度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瞭解1釐米、1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直釐米和米的長度表象。

3、把握好線段的教學要求。

過去線段是從“線段是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來教學的,現在教材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改編了教材。因此教學線段時,不應再從線段與直線的關係來教學,而應採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我們要補充線段的練習,儘量不要將直線與線段進行對比。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説課稿15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稿的題目是《倍的意義》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46、

二、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後出現的。引導學生用畫圓圈圖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重 點 :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上就是看: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

難 點 :在理解倍的意義基礎上,掌握求一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學練習本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採用電化教學、啟發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説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由於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奇花島探迷,先複習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從而推進學習自動生成知識: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就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 切入舉偶,談話導入

二、 對話平台

温故知新

原來老爺爺在給他做介紹呢:“我今年種了牡丹花和蘭花(隨機操作課件:牡丹花為1個2,)誰能來説説蘭花是(4)個(2)。”

生回答。

師:“表現得好,(多媒體)送你們一枝蝴蝶花,看!漂亮嗎?”“再來一枝。”

你看到了什麼?數數果實有幾個,花朵有幾朵?

“誰會再來説一説這句話?”

(多媒體)師: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機,萬物復甦,老爺爺想把奇花島打扮得更加美麗,他想在南邊的坡上種上一些花。看,爺爺把坑都挖好了。

師:大家看看爺爺挖的兩排坑數有什麼關係呢?

誰再來説説第二排的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幾倍?

師:你知道為什麼説第二排的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二倍嗎?

生反饋。

師:看看大家的勞動成果吧!(多媒體)操作課件以示獎勵和讚賞。

師説:如果老爺爺在第2排再挖3個坑,現在的你們還能發現什麼“倍”的關係嗎?

生思考,反饋:第二排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三倍。

師:你説得真棒!可你知道為什麼説第二排坑數是第一排坑數的三倍嗎?

師:想知道第二排的個數是第一排個數的幾倍,就先想想第二排的個數裏有幾個第一排的個數。

師:孩子們你們表現真的精彩!我提議,大家為自己鼓鼓掌加把油好不好?

玩中學

師:3個題目都沒有難倒大家,爺爺十分高興,他要邀請大家到他的後花園去玩玩。

師:喲!爺爺後花園門口就有兩種漂亮的花。嘿,這邊牆上還有兩行字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喇叭花2朵,白玉蘭12朵)

師:過去我們都用O來表示物體,今天我們用一個O代表一朵花,比如:

喇叭花:OO

玉蘭花:OO OO OO OO OO OO

請大家拿出練習本來畫一畫吧!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學生繪畫,老師巡視。

生反饋繪畫過程和想法。

師:如果現在請你來圈一圈,你認為應該幾個圈一圈?

師:好,動手圈一圈吧

把你發現的説給大家聽聽吧!

你能試着寫出算式嗎?

生反饋

師:倍不是單位名稱,不能帶作單位。師小結並板書:像這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用除法。

齊讀

師:今天同學們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在奇花島上獲得了一個關於求誰是誰的幾倍的祕密方法。學了這麼久,大家想不想玩一個刺激的。現在老師要來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好嗎?

學中做

(操作多媒體:)擺花

老師在第一排擺上2朵花,在第2排擺上2個2朵,請大家説第2排花的朵數是第一排的幾倍並且説出算式。

老師在第1排增加到4朵,在第二排擺上12朵,學生説倍數以及算式。

第一排擺上3朵,如果我想讓第二排的朵數是第一排的2倍,我該怎麼擺?

大家看看這兩排花下面還有3行字,大家齊讀題目:

把第一排的花朵數看成()份,把第2排的花朵數有這樣的()份,所以,第2排是第1排的()倍。

把你想到的説給周圍的同學聽聽。

反饋。齊讀。

玩中樂

師:美景欣賞夠了,我們來做個拍倍數的遊戲好嗎?

生拍我跟:生拍2下,我拍6下,説:老師拍的次數是你的3倍。6÷2=3

我拍生跟:生説倍數,説算式。

生生互動。

做中得(多媒體幻燈)

1、書中練習P46-47

2、按ESC退出奇花島課件,切換到幻燈課件。

3、填空:

4、課件出示主題圖:再過兩個多月就要到元旦節了,咱們校長和老師為了讓同學們能夠過得有意義和快樂,決定在那天進行一場文藝演出,瞧!這就是同學們在彩排節目的現場。

咱們一起把上面的句子讀一讀吧。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寫算式,説想法。

小結:我們在這節課中學會了什麼?

三、 活動延伸,知識應用與拓展

量一量班上的黑板的長度和寬度,再估一估長度大約是寬度的幾倍。

這裏有一封信,是我們剛才離開奇花島的時候老爺爺悄悄給我的,他告訴我考驗完小朋友的時候,一定要記着把這封信讀給大家聽聽。大家想聽聽老爺爺都給我們寫什麼了嗎?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粗淺的見解和認識,歡迎提出您寶貴的意見,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87zm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