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生物説課稿3篇

生物説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生物説課稿3篇

生物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教材特點:

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當今社會,由於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物圈的變化也極大地影響着人類的生活,因此,關注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關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

3、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從宏觀而不是微觀角度來開始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生物課標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本節從生物圈的角度介紹人和其他生物,先讓學生對生物圈有一個概括的瞭解,便於後續內容的學習。

學習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是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認識,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學習重點:

1、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學習難點: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説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描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角色扮演,提高小組合作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2、閲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污染》課題報告,初步認識課題報告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培養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説教法: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角色扮演,閲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向學生提出問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那麼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什麼是生態系統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生態系統特點:有植物、動物、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在某一個區域內;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是一個整體。

二、生態系統的類型:地球的表面並不是都一樣的,而且各地的氣候也不一樣,因此生物的種類也不盡相同,那麼開動你們的思維,你認為在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態系統呢?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來認識各種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等。

三、生態系統的特點及作用: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我愛我家”。兩個學習小組(每個班級均有10個學習小組)合成一個學習小組,分成5組分別扮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農田,發揮你們的想像力,以口頭作文的形式把你們各自的生態系統表達出來,向其他同學展示一下你們的“家”。學生暢所欲言將各自的生態系統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略)

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同學們把各自的生態系統都表達出來了,而且表達得非常好,看來同學們都以自己的家為榮,都非常愛自己的家,這種情感非常可貴。剛才同學們都是以自己的家為中心來談的,那麼生態系統是獨立存在的嗎?與其他的生態系統有關係嗎?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討論,分析自己的生態系統與其他的生態系統的聯繫:農田生態系統需要淡水澆灌;森林生態系統可以為地球大氣提供清新的空氣;海洋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海產品;等等。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發現各個生態系統並不是孤立存在於生物圈中的,他們都與其他的生態系統產生聯繫,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當其中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時候,會影響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態系統。通過我們剛才的分析,從整個生物圈來説你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各個生態系統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其他的生態系統也會受到影響,生物圈就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包括各種生物,還有光、水、大氣等非生物,當某一部分發生變化時,都會影響整個生物圈,所以我們説生物圈它就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五、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在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生態系統遭到輕度破壞時能依靠自我調節能力調節過來,但是當遭到嚴重破壞時,生態系統就無法恢復了。在整個生物圈中,誰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最大?是人類的活動。那麼在你們身邊,有沒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呢?學生暢所欲言將身邊人類的破壞活動揭示出來,並表現出極大的憤慨:白色污染;隨意堆放垃圾;濫砍濫伐;浪費淡水資源;湖泊、河流受到污染;工廠隨意排放廢氣,污染空氣,產生温室效應……

六、保護我們的生物圈:閲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污染》課題報告(《電池對水體的污染》鏈接)後,同學們你們認為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該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達成共識:我們要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不隨意亂扔垃圾;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帶動其他人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要多種樹,綠化環境。

七、教師總結:生物圈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而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壞,就很難恢復,那麼地球上的生物也就無法生存了。所以我們要記住一句話:地球不僅是我們人類的,它也是那些美麗植物和可愛動物的共同家園。

八、課下作業:以“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為題,寫一篇文章。

説學法:因為本節課的教學重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所以更多的是讓學生深入體驗。1、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氣氛中體驗到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特點,體驗到各生態系統是互相幫助,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當其中的某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的時候,會影響到生物圈中的其他生態系統。2、觀看課件裏的環境污染圖片,讓學習認識到地球上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狀況。體驗環境污染的危害。3、閲讀上一屆(6)班的《電池對水體的污染》課題報告,讓學生明白蓮花鎮電池污染的嚴重性及前景是不容樂觀的。同時也可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應從我做起,人小事做起。

生物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包括激素調節的發現、激素調節的實例、激素調節的特點.二課時,本節為第一課時主要對激素的發現和激素調節的'實例(一)進行説課。神經-體液-免疫是維持人體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而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本節內容即相對對立又與神經調節、免疫調節相互聯繫,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通過神經的調節”,知道動物和人體的生命活動會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概述人體內主要的內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激素

描述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2、能力目標

運用構建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

3、情感目標

討論在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中,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通過閲讀科學史實,讓學生了解有關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接受科學的薰陶

(2)血糖平衡的調節

2、教學難點:

激素調節的實例分析,通過構建模型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血糖平衡的調節是一種反饋調節的激素之間抗作用的結果

五、教法與學法

1.小組討論:由學生閲讀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瞭解科學知識. 2.模型構建:通過構建血糖平衡調節的模擬後,認識激素調節的過程及特點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六、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倫敦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場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設計意圖】利用奧運熱點導入,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藉助教材問題探討,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學討論,重温經典

給學生預留時間閲讀“資料分析——促胰液素的發現”,由學生分析出“假説—演繹”的四大環節發現問題、提出假説、演繹驗證、得出結論。

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提到激素,但激素是什麼?激素的作用並沒有形成概念,所以現在通過引入科學發展史,學生閲讀不僅知道激素是什麼,怎麼起作用,而且引申了人體其他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接受了科學的知識的薰陶,體會了科學發現中的不迷信權威,大膽探索的精神。 3、構建模型,化解難點

(1)血糖調節的引入

閲讀易解答思考與討論的問題,從而將血糖的來源和去路線條化,在解答中學生更易抓住人體正常血糖濃度的平衡點.引入胰島細胞,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猜測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進一步得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調節機理.

由學生識圖直接解決問題,引入血糖的來源和去路,深入到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機理,銜接自然,能夠鍛鍊學生的識圖能力,圖文並茂,對兩種激素的作用機理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2)構建血糖平衡模型:學生四人一組,其中三人分擔甲,乙,丙角色,第四人承擔小組內的彙報工作,這樣四人之間必須協調配合,方能完成探究活動。

小組活動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更意在引導學生通過這個探究活動,更好地理解人體內血糖含量的調節和初步瞭解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義,同時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生物説課稿 篇3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節“種羣數量的變化”本課是在學生了解了種羣數量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介入數學知識,用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羣數量的變化,建立數學模型對於幫助學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數量特徵和數量變化規律具有重要意義(能力方面)。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相對較強的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學素養。從知識方面來説初步具備了與數學模型相關的數學知識儲備,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足以理解種羣數量變化。所以,這堂課的學習,學生自己將種羣數量變化的生物學問題歸結成為數學問題,進而嘗試應用建模成果去解決身邊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我對課標的理解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了教學目標,解釋種羣的數量變動。

知識目標: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解釋種羣的數量變動。

能力目標:能夠正確使用顯微鏡,血球計數器對酵母計數;嘗試利用數學模型解釋當地的環境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人類活動對種羣數量變化的影響,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重點:嘗試建構種羣增長的數學模型,並據此解釋種羣數量的變化。

難點:建構種羣增長的數學模型。

三、教學過程分析

(一)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三疑三探”的授課模式來完成所定的三維目標,同時採用多媒體教學為輔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法:自學、合作、探究

(二)教學過程

設疑自探:

首先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前以預習題案為依據進行預習,總結自探提綱,教師歸納、總結自探提綱,並給有貢獻的小組加分並鼓勵,此節歸納自探提綱4點:

1.説明建構種羣增長模型的方法,及其步驟?

2.種羣的數量是怎樣變化的?

3.什麼是環境容納量?

4.影響種羣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解疑合探:

在完成設疑自探的基礎上,各小組學生圍繞自探提綱,進行解疑合探,在學科組長的安排下有序盡心,對難點進行探討整理,達成共識並進行展示,展示結束後,按分工逐題進行評價,教師強調補充,歸納,教師利用評分榜計分,尤其對提出不同見解的其他學生要雙倍加分。經過此過程基本完成教材中主幹知識(完成“J”、 “S”型曲線及相關知識)

質疑再探:

給予學生反思時間。啟發學生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我採用了學生直接質疑,全班學生爭相解答,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直接解答,或引導學生課下帶着興趣探究。

運用拓展:

為了檢驗教學效果,鞏固知識,我結合本節重點、難點和易混點等知識內容出示背景材料引導學生遍題,在此環節中對及時編題,搶答者加分鼓勵。

四、全課總結:

學科組長對此節課進行評價,評價出本節課的展示之星,評價之星,質疑之星及諾貝爾小組。

五、教學反思

“三疑三探”的教學模式,盡最大努力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好的完成知識遷移,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809e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