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精選説課稿七篇

精選説課稿七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七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 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二第6課《"法"在我身邊》第2課時。

首先,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養。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將學生帶入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從三年級學習過的居委會和村委會直接選舉所帶來的變化入手,認識這種選舉的現實意義。然後,對於選舉代表進行管理這種民主形式做初步的瞭解,通過教師中的人民代表為國小生的安全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實例,感受人民代表與廣大羣眾息息相關。並從這個實例開始,認識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對於共和國、公民、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有最初步的理解,對於我們國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行初步的認識,瞭解這種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民代表大會的基本職能。由此進一步延伸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普遍性,瞭解法所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所有這些學習雖然程度比較淺,卻能夠為學生今後進行有關內容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是小小主人翁”以五年級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真正體現了思品課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法"在我身邊》初步感受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對應關係。能夠理解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與封建社會國家的區別,懂得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的優越性,能夠初步嘗試從權利和義務的角度思考個人行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懂得法的特殊地位,以及法律在人們生活中的普遍意義。

經過思考,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與國小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法律。

2.知道法律廣泛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並且與每個人相伴終身。

3.知道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教學重點)

4.知道法律賦予每個公民權利和義務。(教學重點)

教法:1、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引導他們認識、體驗、感悟。2、注重民主、平等,特別是討論。3、設立激勵機制,。

學法:激情體驗、積極參與、熱情實踐。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課前準備

法律的內容條款有助於學生對於法律意義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蒐集一些有關的法律條文,並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要注意避免選擇那些離學生生活太遠而令他們難以理解的內容。

二.導入

什麼是法律

三.探究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你感興趣的法律26頁——27頁説説這個法律的大概的內容

然後彙報(投影法律條款)

教師強調:現代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隨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法律

四.閲讀與講解

1.讓學生帶着問題:制定法律的依據是什麼來閲讀教材思考回答。引導學生理解權利和義務這兩個概念,通過閲讀教材上的文字和圖片掌握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教師板書

2.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通過幻燈片出示法規定其它的權利與義務

3. “從前面的學習中,同學們瞭解了我們國家的許多法律,它們與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既然法已經確定了公民的各種權利和義務,為什麼還要有各種各樣其他的法律呢?”

4. 提問學生:“是不是隻有共和國才有法律?我們國家的封建社會有沒有法律?那時的法律與今天的法律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也有法律,但那時的皇帝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統治人民的工具,在內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從。如必須做什麼、不許做什麼,如果觸犯了就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等。只有義務和被懲罰,幾乎沒有權利。現代的法律不同,因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過代表大會自己制定,並以此來管理國家的。它不僅規定了義務,而且規定了權利,比如受教育的權利,

五、激情小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作為國小生要知法,懂法,手法,用法。

説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1、《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的選材非常好,有以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動物保護意識。

(2) 課文適應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2、教材與學生

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的對象,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因為這篇課文屬於“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號召全社會都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3、教學理念

(1)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面,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4、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複述斑羚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在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悲壯,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 通過總結課文中作者的暗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人和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珍視生活、關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責任感。

(4) 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問題的能力。

5、教學重點

(1) 引導深複述故事

(2)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美,讓學生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6、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 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班上的學生按照學習強弱的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小組,這樣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1、 教師的導入不易太生硬,應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 教師可適當的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展示有關要檢查的預習情況如生字、斑羚簡介、傷心崖、用畫面生動再現斑羚飛渡的悲壯場面。

三、學法

1、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 條件的學生可以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通過一系列的語文活動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能夠

(一)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1、 朗讀課文2~3遍。

2、 自學課後生字並製成卡片,寫出重點詞語的解釋並造句,做在語系筆記上。

3、 準備複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4、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並做一符號。

5、 蒐集有關斑羚的有關資料。

6、 根據預習課文時自己的感受,加上自己的體驗和經歷,想一想主旨和本文相似的人和事。

(二)課堂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在上課之初,老師想為同學們講一個故事。(點擊鼠標,flash顯示畫面,音樂響起。)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螞蟻家族不得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遷徙。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螞蟻迅速地結成一個球體。為了那一線生的希望,它們衝向了火海。伴隨着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最外層的螞蟻被火吞噬了,燒焦了。然而,這藴含着生命的團體仍向前滾動着,噼啪聲越來越響,螞蟻團越來越小,最後滾出火海的螞蟻只剩下了一小團……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螞蟻的故事。

(學生們被老師聲情並茂的故事給打動了,課堂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稍作停頓,教師的敍述繼續)

的確,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呢?可是,這羣螞蟻卻生得艱難,死得輝煌。今天,我們同樣要聆聽一個悲壯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及作者)

2、 檢查預習情況(大屏幕顯示)

1)、生字(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

2)、斑羚簡介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 分佈:東北、華北、西 北、華南等地 國家二級保護動 體大如山羊,但無鬍鬚 體長110-130釐米左右 重40-50千克。雌雄均 具黑色短直的腳,長15-20釐米。生活在山地 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羣 生活。多在清晨和黃昏 活動,極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 聽覺很敏鋭。

3)、傷心崖傷心崖 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峯,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峯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

4)、至於作者,我們已在預習中讀過了,這裏不再介紹。

3、 根據我們課前預習課文的情況,大家在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故事情節。(準備時間兩分鐘,同學們思考後交流,並推舉出一、兩名同學複述。)

4、 複述完故事後,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斑羚飛渡場面的悲壯。注意:在觀看過程中請大家留心彩虹出現的次數和時間,並思考它每次出現都有何作用。

討論並歸納:

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祕色彩;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再看大屏幕顯示的三幅畫面,它們暗示出了本文的結構:請同學們用三個字分別概括出來。

飛渡前—飛渡中—飛渡後

5、 合作探究性學習,討論、交流:

對這篇課文我們有何感受,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哪些,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討論並歸納:

從斑羚身上我們能學到:集體主義精神、團結、無私奉獻精神、勇於自我犧牲精神。

從人身上我們又能想到:不做動物的殺戮者,要做動物的保護者。

(以上討論分四人一個小組進行,派代表發言)

6、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

(1)文章從哪兒可看出斑羚羣們已陷入絕境?

2)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隻斑羚,那隻斑羚作者是怎樣説清楚的?

3)七八十隻斑羚,有三四十對,作者是怎樣描寫這次飛渡的?

在這羣斑羚中,你對哪隻斑羚的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4) 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後來為什麼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裏了?

7、拓展遷移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講述課文主題相關類似的故事。

8、小結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深為老斑羚在危急關頭為了贏得種羣生存的機會,心甘情願地選擇死亡的獻身精神所震撼,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情景引起了我們深刻的思考。使我們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許多類似的人和事,他們默默無聞,危急關頭,勇於自我犧牲,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無窮的人格魅力,他們是時代中最可愛、可敬的人。

五、情感評價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營造出一種凝重的氛圍,學生被螞蟻的犧牲精神所打動。

通過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測,可以看出大家都在課前作好了預習,認真地完成了預習筆記。

通過讓學生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既鍛鍊了學生的分析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鍛鍊了學生大膽質疑的勇氣,發現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生談自己身邊的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也會暗示學生平時要留心生活、留心觀察。

總之,這堂課同學們表現非常主動,積極活潑,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大家在今後的日子裏更加珍惜生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堂課對我個人來講,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批評和指正。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動物的傘。

《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羣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和仿編。

一、説學情:

孩子們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彙,並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説教材:

(一)教學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現狀,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的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二)重點和難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語言的美。"上,難點是: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三、教法和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學習。其中,我還運用了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與方式:

這堂課我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用傘舞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演示傘舞)欣賞完後,我提出問題"這是什麼?它是做什麼用的?"對於這種生活經驗比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並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環相扣的問題:

第一的問題是"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森林去玩,看看那裏發生了什麼故事",通過展示課件,把幼兒帶入詩的意境中。這個故事把幼兒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瞧,這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雨聲,多美妙啊!

我設計的第二個問題是"哎呀!這些小動物會用什麼東西當傘呢?"這個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老師,大樹是小鳥的傘"、"荷葉是青蛙的傘"等許多自編的詩句,激活了幼兒的思維。

緊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哪裏的什麼是誰的傘?"使幼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思維方向,回答起來比較有條理。在看看、想想、説説的過程中,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以此來激發每個孩子學習詩歌的願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

第三環節,我安排的是創編活動。啟發幼兒進行拓展學習:小鳥、螞蟻、青蛙都有了傘,可是還有些小動物沒有傘呀,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什麼東西能當它們的傘?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直觀教學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進行自由創編,我再加以適當調整幼兒的語言,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更多的是運用激勵的手法,沒想到在一首短短的四句小詩之後,幼兒們竟又創編出許多優美的詩句,超出我的想象。這正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調動發掘幼兒潛能所至。

第四環節安排的是幼兒最喜愛的遊戲活動。我自制了一些可愛的頭飾(一一展示,介紹)。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感受快樂。這是我和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時的歡樂情景。充分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精神實質,達到玩中學的目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續,為此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請幼兒們為自己喜愛的動物或自己設計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五、最後,説説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在創編活動中,首先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使幼兒順利地説出畫面中小白兔和小雞的傘。在我進一步的引導下,孩子們的思維立刻變得活躍起來,竟然想到了"白雲是小鳥的傘"、"媽媽是我的傘"等許多意想不到的詩句,孩子們的想像力真是海闊天空!當然只要是合理的,當時我都予以了肯定,而我們老師更要為他們創設這種想説、敢説的情境。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藴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駑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的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課文按照人們觀察事物,瞭解事物的規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細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順序來結構全文。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洶湧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歎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鐵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着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縱觀全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悟文字,積累語言,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因為學生沒有真正感受過黃河那波浪滔天的氣勢,更無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駕船技術,所以透過文本感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難度。針對以上學情,結合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標理念,我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準確找出最能體現本課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這句話的含義。

4. 道理。

5. 能結合課文內容,激發挑戰大自然的豪邁氣概。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分別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他憑着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這句話的含義和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領會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四、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以語言文字為“根”,通過情境展示、拓展閲讀、自悟討論、情感朗讀等方法,始終引領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賞析和運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的人物形象,使學生從黃河的磅礴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而輕,面對艱難險阻艄公的表現、乘客的談笑風生等方面來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鎮靜的風采。讓學生在自主積極的閲讀實踐中來獲得心靈的震撼和人生的啟迪。

2.讀寫結合。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要用好這個資源,創設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學生理解感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創設“當艄公遇到艱難險阻時的不同場面會怎麼做怎麼想”的情境,讓他們及時表達,從而把寫作字訓練和學生心靈的感悟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把她分為四大板塊

一、多管齊下,感受黃河的壯美

首先複習文中詞語,讓學生在對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

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黃河,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氣勢,讀出黃河的壯為了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內容,可以通過黃河的視頻欣賞,引導學生感悟眼前的黃河的洶湧澎湃的景象。

(簡評:這一個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黃河的驚濤駭浪所帶給作者的震撼。)

二、賞讀結合,體驗筏子的驚險

這個環節可以分三步進行:

1.認識筏子。出示筏子的圖片並介紹讓學生體會筏子的渺小,從而認識水上這一交通工具。並介紹一些筏子的駕駛知識,讓學生初步瞭解艄公的技術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學習2-3小節,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作者看到筏子後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這其中抓住重點句是數數的和一個小小的“啊”字進行品讀,感受作者的那份擔心、驚訝,體會筏子在黃河上的那份驚險。

3.創設情境,體會乘坐的險。老師設問:如果是你,敢坐這樣的筏子嗎?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乘坐羊皮讓人膽戰心驚的情景。然後老師過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鷹的旁邊,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雙眼緊閒,不敢看一眼,因為腳下就是滾滾的黃河。

(這一個環節由直觀圖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觀的影像讓學生對羊皮筏子在黃河上漂流的那份驚險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感悟到乘筏的心驚膽寒的體驗,為下文感悟人物品質做了反襯與鋪墊。

三、讀寫結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

首先,老師老師渲染情境,動情描述在這樣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學習第六自然段。

老師引導:看一看,課文中乘客們怎們樣呢?讓學生髮揮想象,想象一下,他們談笑風生,可能會談些什麼,説些什麼,笑些什麼呢?為什麼乘客們會談笑風生呢?

引導學生感悟,他們是憑着對艄公的信任才會如此的談笑風生,那艄公又憑什麼贏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呢?課文沒有具體的描寫,僅用了一句話來寫:“那艄公卻很沉着,他專心致志的撐着篙,小心地注視着黃河水勢,大膽破浪前行。”如果僅憑這一句話就讓學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學生很難形成具體形象的認識。而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為此,老師首先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一句話,深入到文本,自讀自悟,互論互品,用自己的話談談梢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分別表現在哪裏?讀相關的句子,適當地點撥、評價,讓學生讀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後,創設具體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再一次走進艄公,深入艄公的內心世界,去發現艄公能戰勝黃河的其它原因。老師設計在艄公駕筏行進過程中遇到的不同情況是怎麼解決的,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想象當時的場景寫下來,這樣不僅豐富了對文本的內容,又深化了對艄公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形成鮮活的印象,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評價:這個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通過想象具體的語言情境來感悟人物品質,與文本對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圖。同時,以“讀寫結合”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潛心會文,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在交流中將自己的認識不斷完善。)

四、化文為詩,昇華艄公的精神

1.學生從外到內認識了艄公,認識了這樣一位看似普通卻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學最後一自然段時,以詩歌的形式在屏幕顯示,先讓學生自由練讀,然後採取師生配合朗讀,激發學生興趣, 讓學生再一次面對滾滾的黃河,面對滾滾黃河上的艄公,昇華對艄公精神品質的理解——因為他們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終於成了這黃河的主人。

《黃河的主人》教案

漣水縣南門國小 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齊讀課題

2.同學們,上節課有的同學説有個心願,想去親眼看看黃河是什麼樣子?這也是我們在座每個同學的心願,是不是?

那我們現在就去看一看吧。(配樂放黃河錄相)同學們,這就是黃河!看着這驚心動魄的畫面,你們一定有話要説吧,想説什麼呢?

3.今天我們學的《黃河的主人》,黃河在作者袁鷹的眼中是怎樣的情景呢?一起把課文第一段朗讀一遍

再讀一遍。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中華民族,她養育了中華兒女。多少年來,我國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聲讚美黃河。無數詩人都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出示),讓我們一起來和着詩人的感情,讚美一下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起。(生讀)

師:(充滿感情色彩)黃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滾滾流到了人間,奔騰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讓我們再一次吟誦這兩句詩詞!“黃河之水——”起。

(學生大聲朗誦)

4.這就是詩人眼中的黃河。

看着這樣的黃河,作者的感受是什麼啊?書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語啊?板書膽戰心驚,理解。

這是我們站在偉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黃河面前的感受——膽戰心驚!拿起書,再讀,把作者第一次見到黃河的感情讀出來。

“黃河滾滾——”起。

師:膽在顫抖,心在害怕,這就是黃河,這就是母親河,來再讀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這樣的黃河怎能不令作者膽戰心驚呢!可就在這波濤滾滾、讓人膽戰心驚的黃河上卻有一個小小的東西在漂流,是什麼呢?讀讀課文234節。

作者看到了什麼了呀?

見過羊皮筏子嗎?(屏幕顯示羊皮筏子)介紹。

這麼小這麼輕的羊皮筏子在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黃河上漂流,站在旁邊的作者袁鷹看到這樣的情形心情怎樣?

2.出示:自由讀課文234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並劃出有關詞句,多讀幾遍,再與同桌交流交流。

3.這兒有個詞,老師不知道該怎麼讀?(啊 變紅)

師範讀

4.這裏面還有一句話,是數數的,該怎麼數?

真不敢相信,這麼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還有人,還不只一個人,坐着六個人。哎呀,真讓人擔心。讓我們一起來讀讀234節,感受一下作者擔心、驚訝的心情。

5.出示圖片

同學們請看,在湍急的黃河上有一隻羊皮筏子在貼着水面漂流,它那麼小,那麼輕,彷彿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難怪作者會如此擔心,如此驚訝。

讓我們捧起書,再來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節

同學們,這樣的羊皮筏子讓你坐,你敢坐嗎?

如果我在作者袁鷹的旁邊,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雙眼緊閒,不敢看一眼,因為腳下就是滾滾的黃河。

聽坐過羊皮筏子的人説(口述第7節)

1.課文中乘客們怎麼樣呢,讀6自然段,找一找。

2.板書 談笑風生

一起讀讀,什麼意思?

3.誰來讀讀乘客們談笑風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樣的笑談風生,那座古塔是怎樣的古塔?那裏的景色好美。

4.為什麼乘客們會談笑風生呢?板書 艄公

那稍公憑什麼贏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書:勇敢和智慧

鎮靜和機敏

從哪兒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鎮靜、機敏?

請同學們再讀第6小節,劃一劃,寫一寫。

5.交流。

6.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既然他大膽了嗎,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嗎?

(小心黃河水勢,大膽破浪前行)

7.同學們,這可是在波浪滔滔、一瀉千里的黃河上呀,艄公在駕馭羊皮筏子的時候一定是困難重重,險象環生。遇到危險時,請同學們想一想,艄公是怎樣沉着應對的呢?

出示

請同學們拿起筆,選擇一處,想一想,寫一寫。

指名讀。

引讀:

正因為艄公這麼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皮筏上的乘客讀------

之所以乘客能談笑風生,那是因為再讀——

這樣的艄公令我們肅然起敬,讓我們不由得讚頌。一起讀最後一節。

8.他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壯的詩。

自由讀。(屏顯:用詩歌的形式顯示最後一小節)

師生讀。分組讀。全班讀。

此時,我們心中一定有很多話要説,誰來説?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黃河的主人!

師:此時的語言已經匯成了一首壯麗的詩篇,這不僅是艄公戰勝黃河的動人詩篇,更有艄公對黃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對黃河的熱愛!

四、總結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袁鷹一起領略了黃河的氣勢,艄公的丰采。

我們第一眼看到黃河時——膽戰心驚,我們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時——擔心,驚訝,但是筏子上的乘客們卻談笑風生,因為他們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

同學們,作者袁鷹寫第一眼看到黃河時膽戰心驚,寫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談笑風生,這與艄公成為黃河的主人這一中心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叫襯托

我們以後在寫作時,不妨學習運用側面襯托的方法來更好地表達中心,這樣你的文章將更具感染力。

作業。

板書:

黃河的主人

“我” 膽戰心驚

乘客 談笑風生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鎮靜和機敏

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與保護環境同等重要”為主旨,敍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環保人士大聲疾呼: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事!

位於山豬潭邊的坪林村,住着幾十户人家,棲息着好多美麗的白鷺鷥,昔日的那裏有綠茵茵的草地,無邊的相思林,迷人的山豬潭。在這種生命綠洲裏,人們也一直引用潭裏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過着平靜愜意的生活。而今這一切不復存在。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正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所造成的悲劇。

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6個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品讀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品讀重點詞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環境保護認識的基礎上,明白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的道理。

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鷺鷥心理變化的過程,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説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則獨特的遺失啟事(出示遺失啟示的燈片),哪位同學願意為我們讀讀!你認為它獨特在什麼地方呢?

(預設: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鷺鷥不見了,人們感到很痛心,想把它們找回來。人們遺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從第22課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燈片和板書)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燈片)認準文中的生字,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完後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坪林村、山豬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

瀏覽全文,想想: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法指導:抓線索歸納內容

(燈片出示鷺鷥的變化:議論紛紛—都先搬走—急着飛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你看,多麼可愛的鷺鷥呀!多麼美麗的景色呀!(欣賞美麗風景圖片和鷺鷥短片)

(過渡語:真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坪林滿山翠,天光雲影映碧潭呀!)

2、(出示燈片)現在,藍色的湖泊不見了,綠色的山林不見了,美麗的白鷺鷥不見了。撿到的人還給了坪林村,還給了山豬潭,還給了大自然沒有?(沒有)是沒有還?還是不可能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通過對文中語句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時,老師提示學生邊讀邊找句子時,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習寫批註)

3、學生談看法。

預設1:工程車來來往往,整天轟隆轟隆的,塵土飛揚……巨大的看板擋住了鷺鷥回家的路線……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因為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還有人類的威脅,所以白鷺鷥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特別是“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和“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3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羣白色的鷺鷥。教師接:是呀,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

預設2:加上工人抽取潭裏的水,不到半個月工夫,山豬潭變小了……水田不見了,潭邊築起了堤防,堤邊正在修建環潭公路……潭面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小到當白鷺鷥去喝水的時候,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抓住“藍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山豬潭會變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會乾涸,會消失,所以藍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追問,比如:一個月後呢?半年後呢?此時的山豬潭是什麼顏色呢?)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1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個藍色的湖泊。教師接:是呀,藍色的湖泊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1、3兩句。)

預設3:……草地不見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導學生抓住“綠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感悟,得出山林被開發建山莊了,綠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2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片綠色的山林。教師接:是呀,綠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2、3兩句。)

4、再看看現實社會中,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吧!

(燈片放映破壞環境的資料:乾涸的河牀、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燒垃圾、日本捕鯨)

5、(出示遺失廣告的燈片),此時,你覺得我們僅僅遺失了藍色的湖泊、綠色的山林、白色的鷺鷥嗎?

6、説説:你此時心情如何?本

(預設1:氣憤、着急、沉重、憂慮、無奈)

(預設2:學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詞,先理解,在着重指導學生朗讀遺失啟示的最後一句,體會痛心疾首的感情,採用指名讀、教師補白(不可能啊)與學生個別對讀、教師補白與全體學生對讀、換讀)

五、情感昇華:

1、當最後一隻白鷺鷥被迫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時我又有些疑惑:它怎麼當初不和其他鷺鷥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時候才離開呢?

預設1:生答“如果這裏變成了山莊,那我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過渡:哦,原來鷺鷥認為建“鷺鷥灘山莊”不僅對坪林村的人有好處,對白鷺鷥也有好處呀!所以,它才沒那麼緊張呀!)

預設2:生答:廣告語讓鷺鷥認為人類會在開發的時候能保護環境的。

(出示廣告語)追問:從這則廣告你讀懂了什麼?(人類開發與動物、與大自然會和諧相處。)

2、可人類只想着發展,而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讓鷺鷥們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後只能絕望的離開自己的家園,此時,最後一隻鷺鷥最想對人類説什麼呢?

(引導學生的發言最後落在本文“和諧相處”的主旨上。)

六、 結束語:

鷺鷥有美好的願望,我們人類也有美好的願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最後,讓我們飽含激情朗讀這則能代表我們共同心願語段吧(燈片:將廣告語的最後一句改為:給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園!)

我相信:如果最後的鷺鷥聽到了,它一定會回來的!

説板書設計:

最後一隻白鷺鷥

沒那麼緊張 實在太可怕了 和 諧 相 處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解讀: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作者用“與象共舞”為題,體現了泰國人與大象和諧共處,關係十分密切,大象給泰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本文被編排在五年級下冊的第八單元,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並注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此外,作為本冊最後一個單元的選文,對本學期注重培養的閲讀能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義深刻的語句等,要加以複習與鞏固。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它的選編要求和學生的情況,特制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悠閒、鬆弛、尷尬、氣氛、感染、笨重、熟視無睹、彬彬有禮、衝鋒陷陣、翩翩起舞、搖頭晃腦”等詞語。

2.瞭解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理解課題的深意,滲透環境保護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3.領悟課文先概述後分述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目標,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瞭解大象的特點,以及大象與人的親密關係;難點是比較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觸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有了新課程的明確指導,也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決定採用以“朗讀感悟”為主,“情境表演”和“對比閲讀”為輔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閲讀,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朗讀感悟”即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讀——討論——感悟”的過程中,賞讀描寫大象的外表、神態、動作以及性格、善於表演等的句段,瞭解大象的特點,感悟它與人的密切關係。在弄懂課文內容的同時,能自己悟出一些有關於事物表達的方法,同時受到熱愛動物與熱愛生活的相關教育。教師引導討論交流,適時點撥小結。

“情境表演”旨在創設情境,始終使學生置身於萬象之邦人象共處的情境中,以遊客或導遊的身份,感受這種和諧美好歡樂的氛圍。同時也為學生創設出表達自身感悟和情感的情境。

課堂上還將採用對比閲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

五、説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我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讀題質疑。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此,我們選擇了創設情境式導入法。

1.談話: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特別的朋友,它是誰呢?(播放大象影像)在你心目中,象是怎樣的動物?在我們國家的南面,有一個風光美麗、文化獨特的國家 ──泰國。泰國素有“萬象之國”的美稱。腿粗如柱,身似城牆的龐然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徵。今天,讓我們隨作者一起來到泰國,“與象共舞”。

2.板書課題,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象”的“舞”的寫法。

看到這個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什麼叫與象共舞?誰與象共舞?)

這樣,憑藉影像和教師語言的描繪,去展現人象共處的'場景或奉象為神的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給學生一種直觀感,透過眼睛、心靈縫合時空的距離,激發學生對異國風光的好奇,激發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而結合課題,在導入中提出疑問,激發懸念,讓學生心存疑問,在渴望探究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帶着針對課題的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通過讀書又產生了什麼疑問。

2.出示“齊齊樂”反饋互動教學軟件按點一:

以下詞語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尷尬 彬彬有禮 氣氛

A、gān gà bīng bīng yǒu lǐ qì fēn

B、gāng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èn

C、gān gà bīn bīn yǒu lǐ qì fēn

嘗試用一個按點,突破多個難讀字的讀音,提高學習效率。

3.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認讀:

熟視無睹 以一當十 以一抵百 衝鋒陷陣、翩翩起舞、搖頭晃腦

悠閒 感染 鬆弛 按摩 尷尬 紳士 氣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過讀書,你們讀懂了“什麼叫與象共舞”“誰與象共舞”了嗎?初步感知“共舞”意思和人象和諧共處。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掃除課文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為深入理解課文提供條件。

三)、緊扣主線,研讀課文

“人與大象的關係”是本文中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起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之效。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將引導學生按照閲讀提示解決問題: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係是怎樣的?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討論——感悟” 展開教學,悟出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首先拋出問題: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係是怎樣的?(和諧)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這也是課文的重點)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這時,要給學生充分自主閲讀的時間。

然後隨機引導討論交流品讀重點句段的體會和感悟。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想象自己身處這種和諧之境時的感受,補白文本的空白處,感悟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先概述後具體描述的寫法,歸納抓重點詞、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的閲讀方法;隨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以多種形式的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彙報交流,隨機指導:

1.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國的國寶。這個國家最初的發展和興盛,和想有着密切的關係。”

課文是怎麼具體寫的?你瞭解到泰國的大象還為當地人做哪些事?

“馱着武士衝鋒陷陣;為泰國人做工服役;充當旅遊大使;表演雜技,帶去歡樂……”

如果你讀的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話來概括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句?

小結揭示寫作方法:先概述後分述的寫作方法。

2.第一自然段。

生彙報第一自然段,抓重點詞“熟視無睹”“悠閒沉着”“不慌不忙”體會幷讀出大象的悠閒沉着、人象二者的和諧。

3.第三自然段:

“在泰國,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近距離看大象,我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我起初那麼緊張,為什麼一下子放鬆了?聯繫上、下句解答:

“起初我有些緊張,但看到周圍那些平靜坦然的泰國人,神經也就鬆弛了。”

“在很近的距離看大象,我發現,象的表情非常平靜。那對眼睛相對它的大腦袋,顯得極小,目光卻晶瑩温和。和這樣的目光相對,你緊張心情自然就會鬆弛下來。”

這温和的目光裏彷彿在説些什麼?

師:是呀,近距離看象,它是那麼平靜、温和。看到這樣的大象,你還會害怕嗎?就像作者所寫的:在泰國,人與大象之間沒有距離。

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字裏行間間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對泰國大象的喜愛之情)

4.第四自然段:

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a、會 ——會——會

b、大象為人做按摩。如果這時你躺在地上,讓大象按摩,你會害怕嗎?為什麼?

引導從“慢慢地、小心翼翼、尋找、伸出、輕輕撫弄”感受人與大象相互信賴。點評學法:抓關鍵詞品讀。

c、與人開玩笑。

我看到一頭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亂叫。此時,這頭大象心裏在想();當大象用鼻子揮舞完皮鞋,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邊,把皮鞋還了她。如果大象會説話,當他面對受到驚嚇的女士行屈膝禮時,他會説()

師:如果你讀的這段文字用本段的一句話來概括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句?

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5.第五自然段:

看大象跳舞

從哪些詞語當中體會出人與象的和諧友好。看到這令人難以忘懷的場面,此時,你也正在與大象跳舞的人羣中,你會想此什麼?會説些什麼?

小結:我們通過讀書,體會出人與象的和諧融洽,相互信任。讓我們一起再與象共舞吧!師生合作讀最後一段。

以上重點句段,學生説到哪,教師就引到哪,隨機感悟人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和作者先概述後具體描述的寫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1)象是泰國的國寶。

(2)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3)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愛與人開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種享受。

(四)、總結拓展,感悟內化:

1.回顧課題,總結昇華

課題“與象共舞”僅僅是指人和大象一起跳舞嗎?藉此引發學生的深思,感悟人與象和諧共處的境界是多麼美好,令人愉悦。

2、對比閲讀,感悟寫法

學到這裏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喜歡作者筆下的人與象嗎?作者是怎麼讓我們喜歡上的呢?説説《威尼斯的小艇》與本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異同這處?學生髮言後歸納小結:運用了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將大象的外表、作用、與人關係等特點融合在段落中,將思想感情融入到對物的描寫之中。

3、情境表演,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以導遊的身份結合課文與收集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介紹泰國人與大象的親密關係(任選一個方面或結合全文講述均可),注意模仿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表達方法。這種在情境中複述課文的方式,旨在為學生創造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內化文本,超越文本,重塑文本,同時,也進一步鞏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選擇2-3個小導遊在全班交流,設置“齊齊樂”反饋互動教學軟件按點:最佳導遊我選你——1、2、3。這樣要求其他學生帶目標傾聽,邊聽邊想邊評價,培養聽的能力;聽後説説自己把選票投給1號、2號或3號小導遊的原因,培養説的能力,同時啟迪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人。

六、板書設計

27與象共舞

人 象

相互信任

和諧共處

板書設計用四段弧線將四部分文字連接成一個橢圓形,力求簡明扼要揭示文章主旨:在泰國,人與象的關係已密不可分,共同打造了獨特的“萬象之國”的風情文化,以及人象共依共存的生態圈。

説課稿 篇7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課文《竊讀記》。我將從六個方面來説對這節課的思考。

一、 説教材

《竊讀記》以自語式的內心獨白手法,刻畫了作者林海音孩提時代因家境貧寒,無力購書,卻又酷愛閲讀,以至不得不遊走於多家書店之間,潛藏於讀者之中以竊讀的苦樂經歷。

《竊讀記》是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我愛閲讀”為專題進行編排,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

閲讀的重要意義,激發起閲讀的興趣,逐步養成閲讀的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閲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三個圍度”來考慮,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飢餓”等詞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

3、 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4、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到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我把本課的學習重點、難點確定為:

學習重點:抓住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一些表達方法《竊讀記》説課稿《竊讀記》説課稿。

學習難點:通過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

在確定了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之後,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此次向各位評委回報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學情以及教法和學法。

二、學情分析

通過四年級的語文課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師要在繼續培養學生這一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領悟一些表達的方法。

三、説教法(提問情境探究)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四、説學法(朗讀自主比較合作)

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抓住文中描寫的細節重點。

2、朗讀法:指導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由高爾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格言進入題目解讀,首先,看看題目,竊字的原意是指什麼?竊讀又是什麼意思?連起來,竊讀記可以解釋為。

設計意圖:從讀書的氛圍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文本。

(二)、整體感知(8分鐘)

快速默讀全文,四人小組交流,找找“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竊讀”的,試着用一兩句話分別概括出來。

假裝問價錢來竊讀

貼在大人身邊來竊讀

下雨天竊讀

飢腸轆轆的竊讀

(三)、品讀賞析(18分鐘)

(過渡:通過剛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時候想出了許多方法來“竊讀”。那麼有誰能很快找出課文中集中體現作者竊讀時心情的語句呢?“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1、圈劃出描寫竊讀時心理活動、動作等詞語或語句,並簡單談談你的體會。

追問:作者又是如何表現他的快樂和恐懼的?請大家從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兩方面入手圈劃出自己喜歡的詞句,並談談自己的理解《竊讀記》説課稿教學反思

2、學生交流,相機指導朗讀。(在學生比較準確的説出自己的體會之後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四)迴歸整體

齊讀課文,共同品味“竊讀”的“快樂”與“懼怕”。

(五)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並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閲讀的快樂。

六、板書設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標籤: 説課稿 七篇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5jeg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