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彙總六篇

【精華】説課稿彙總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説課稿彙總六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學內容

《小小竹排畫中游》 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講的是江南水鄉的一個小男孩撐着小竹排順流而下,觀賞兩岸美麗風光,如同在畫中游。課文貫穿着一條明顯的感情線索。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遊”,表達了十分歡快的心情。課文中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包含着讚美的感情。

説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説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3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説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

2.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體會到祖國的江南是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

説教學準備:

演示課件、備課時我點開現代遠程,查閲《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演示課件,我發現資源有限,僅僅 表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的江南水鄉風韻,(點幻燈)但演示課件沒有表現出江南 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於是我就在演示課件的基礎上作些修改,添加一些描述江南 物產豐富的畫面。

説教學策略

關注興趣,創設情境。然而,由於孩子生活經驗少,對江南沒有感性認識,僅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江南的“情”是很難以激發起來。所以教學中要藉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讓他們瞭解江南,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1、一年級學生擅長直觀,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詞時,應採取多種形式:看圖理解.聽音理解.聯繫生活經驗理解等.

2、學生的個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指導看圖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江南去作一次愉快的旅遊。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後我又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眼睛。然後,我按下錄音機鍵,教室裏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彷彿真讓學生感到乘上了飛機,來到了江南。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又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江南的美麗景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江南的樹真多啊,江南真美啊……學生們置身於江南的美景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它以視覺為主,視聽並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助於學生集中注意力,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心中怎能不湧動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這裏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於觀賞和學習呢?我在這裏運用遠程資源,遵循了學生的認識過程,找準遠程資源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在課堂恰當的時間展現給學生,是我們應用遠程資源的關鍵。

看來大家非常喜歡江南的`景色,我也和你們一樣喜歡,《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首詩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想讀讀嗎?趕快打開書讀讀第3課。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請學生試着讀一讀,先把不認識的字圈下來,藉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麼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 初讀課文,讀通順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小朋友,你知道這首兒歌有幾句話嗎? 那老師告訴你,一個句號説是一句話,小眼睛肯定發現了,跟着老師一起標。

2有3句話,請你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美美地讀給大家聽,小小評委豎起耳朵聽仔細,哪個字讀得特別棒,誰能向他一樣讀一讀。

3誰能把整首兒歌連起來念,用你的朗讀,把江南的美傳遞給我們在坐的每一個人。我們一起來讀。

四、 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在朗讀感悟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讀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句。先同學之間答疑,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作指導。學生畫出了“竹排”、“順水流”、“密”、“禾苗”、“綠油油”、“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本課有些詞語比較難理解,我就充分發揮遠程資源的作用。藉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竹排”,通過看電視,讓學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紮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然後演示小竹排的活動狀況,讓學生知道“順水流”的意思。又如,指導學生看電視,讓學生懂得“密”是樹木很多,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枝葉茂盛。“禾苗”是指水稻的幼苗。“綠油油”是形容禾苗顏色濃綠,而且有光澤,説明禾苗茁壯,長勢喜人。江南一帶小河多,河裏有許多魚蝦,那裏還種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叫“江南魚米鄉”。演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江南水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小小竹排就像在畫中游。我在這裏運用遠程資源, 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為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

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體現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設認識環境方面的確非傳統媒體所能比擬,但在展示重點的字、詞、句時,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適當的板書,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起到畫龍點晴的效果。再如,強化誦讀、注意積累,也是提高語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遠程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 如果説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悦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食品包裝袋上的學問》。

主題背景説明:(課件)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加工、精加工的食品已成為人們的重要食品之一。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到食品包裝,已經關注到了色彩亮麗、美觀精緻的食品包裝上有很多信息,但他們不善於或不會有意識地去觀察,也不會深入地思考,能從這些信息中獲得些什麼。現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食品擺在學生面前,包裝袋就成為學生了解食品的主要途徑。通過對食物包裝袋的研究活動,學生不僅能對自己吃的食物,有感性的認識。並能有意識的關注周圍的世界。學會在過程中去發現問題,並能想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目標:(課件)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選擇商品的有關常識,學會看包裝中的有關信息,能根據這些信息辨別商品的真偽、優劣。

行為與習慣: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購物品質及購物習慣,並能運用於生活實際。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實施方案:(課件):

整個研究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究包裝物上的信息這一過程,學會收集相關信息,並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從而幫助他們識別食品信息,有效抵制偽劣食品,用知識改善生活,提高飲食質量,提高生活質量。這節課分以下幾個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收集食品包裝、整理知識。通過自己的親自收集、分析、整理,瞭解食品包裝袋上藴含的信息,初步瞭解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知識;

第二環節:彙報交流。通過小組、大組交流彙報,更加全面深入瞭解食品包裝袋上的相關信息,瞭解食品配料、條形碼、QS 食品安全標誌等知識;

第三環節:深入研究。通過實際調查、查閲資料等手段進一步就某一知識進行深入研究,以求全面正確詮釋與其相關的知識。

第四環節:模擬社會實踐學會維權。

怎樣處理購買的不合格商品?

通過活動告訴學生怎樣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實施過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明確主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關注兒童現在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才能做到讓品德課堂真正迴歸生活。從而激發兒童的探究*望。

上課伊始,課件出示一些商品,讓學生猜猜看,裏面裝的都是什麼?是怎麼猜到的?引出課題:包裝袋上的學問。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望,從而興趣昂然地參與學習,活動,為學生進一步瞭解有關包裝袋上的知識做了積極鋪墊。

第二環節:觀察信息,分類整理。

1、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完成一項實踐活動,選購一件商品或尋找一個完整的包裝袋、包裝盒。課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把各自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互相研究研究,看看他們能發現包裝袋上有哪些信息?把整理好的信息填入資料卡一中。(課件出示卡一)

食品名稱

包裝袋上的信息整理

我的發現

2、討論交流:

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整理,説説從食品包裝袋上能獲得哪些信息?通常情況下,有哪幾類?初步發現包裝袋上的學問,並引導學生髮現有的包裝袋上沒有生產日期,有的沒有廠址,從而瞭解什麼是“三無產品”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商品?認識到這樣的商品來路不明,往往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我們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閲讀包裝袋上的信息。

接下來,再次觀察手中的食品包裝袋,找出三無產品,加深印象。

除此以外,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手中的食品包裝袋上,觀察發現平日不在意的信息,如:“QS”是質量安全標識,通過播放課件:QS的'自我介紹和找一找食品包裝袋上的QS標誌這些活動,瞭解食品包裝袋信息的重要性,為進一步研究、分辨偽劣商品作準備。

第三環節:藉助信息,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包裝袋上的信息,是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各種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非常豐富,但是最重要的是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及產品配料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教師通過問題“在這麼多的信息當中,你認為那些是最重要的?為什麼?”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這些信息,並進行深入研究、討論,同時串聯了幾個相關的小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活學活用,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一)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這一活動中,設計了“找一找”: 食品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及它們所在的位置、食品包裝袋上其他與時間相關的信息“保質期”;“ 填一填”:資料卡二(課件出示)

收集信息

食品名稱

生產日期

保質期

保存條件

整理信息

我們發現:

1、最早生產的食品是( )最遲生產的食品是( )最新鮮的食品是( )

2、保質期最長的食品是( )保質期最短的食品是( )

3、我還發現了:

“説一説”自己的發現。從而瞭解:生產日期要與保質期對應起來,購買商品時,應計算一下什麼時候到期,從而選購離保質期時間較長的商品,相對安全。

然後,通過小實踐活動“選一選”:從兩袋牛奶中進行選購,你會選哪一袋?並説明理由。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二)學會看配料:

包裝袋上的配料能夠清楚地顯示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和添加劑的含量,這些都是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是在選購食品時不可忽視的方面。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設計了兩個小活動:

首先出示課件:一包膨化食品的配料表。

讓學生找一找:有哪些成份?然後,想一想:在這些成份裏面有沒有危害身體健康的東西?(學生會找出色素、膨鬆劑、食品添加劑等)出示有關文字拓展資料:明確食品添加劑的危害。

接下來又設計了一個小實踐活動:選一選:(課件)小紅的爺爺有糖尿病,小紅買一包甜餅乾送給爺爺吃,你認為小紅這樣做合適嗎? 讓學生學會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食品才更安全。

第四環節:親身體驗,綜合實踐

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小情境:(出示課件)鄰居李奶奶昨天採購了一些商品,也不知是不是合格產品。今天,她特意委託我帶來請同學們幫她鑑別鑑別。

然後,把商品分發給各小組,四人小組合作鑑別。彙報鑑別情況。這一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創設了親身實踐體驗的情境。既帶給學生真實的問題,又能使學生學會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思考和研究中增長了生活的本領。

現在李奶奶買了這麼多不合格產品,該怎麼辦呢?請同學們幫她出出主意。(找廠家或商家退貨、打投訴熱線12315)

課件出示:友情提示——投訴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12315;消費者權益日:每年的3月15日)

小結:謝謝同學們,我一定把你們的好辦法轉告給李奶奶,買到不合格產品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權益,要求退貨或投訴。只要大家行動起來,那些不法廠家和商家就無立身之地。讓我們大家做個小小宣傳員,把我們今天這節課所掌握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親朋好友,讓大家從食品包裝袋上了解信息,辨別真偽。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創設了親身實踐體驗的情境。既帶給學生真實的問題,又能使學生學會處理類似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思考和研究中增長了生活的本領。

下面再展示一下本節課的拓展資料(課件)請看

拓展資料包括五部分,內容分別是:1、各國元旦習俗與慶祝方式;2、全中國過元旦方式;3、元旦的由來和慶祝方式的文字資料4、5、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中學語文組__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松鼠》。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説教材

《松鼠》是蘇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説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通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本文旨在説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説它是文學作品,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説明,它是將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這種文藝性的説明文又稱為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説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敍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

説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文本鑑賞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對自然界的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閲讀思考中瞭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覆的閲讀中體味説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是: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是: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分析説明文的能力,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學習説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説明文鑑賞能力。

説教學重難點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分析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説明文的寫作方法;本文難點是提升學生的説明文鑑賞能力和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感悟作者對松鼠的熱愛與讚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目標的制定,使得課堂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但任務的完成,還得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孟子説:“教亦多術矣。”“術”即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靈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達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據閲讀教學的特點和本課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本課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圈點,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3、比較法:通過《辭海》介紹松鼠的短文與課文語言的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4、歸納法:通過歸納,總結出學習説明文,寫好説明文的方法。

5、拓展遷移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

學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見效率。

就這堂課而言,主要方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理由: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習慣),體驗法(理由:讓學生盡情地説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南師大教授吳永軍先生認為,閲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對於文本的解讀,誰都不能聲稱自己具有特別的見解或洞察力,在極端的意義上,所有見解都是旗鼓相當的。)

説課稿 篇4

微課作品介紹

本作品是針對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這一知識點而設計的微課。適用於義務教育六年級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些學生可能通過預習等途徑已經知道了圓錐的體積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如何推導而來的?怎樣透過公式瞭解原理?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針對這個學習內容製作了本節微課。

通過本節微課的學習,學生能突破“圓錐的體積是怎麼推導得出的”這一難點,能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體積公式的由來,進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運用圓錐體積公式,為今後學習立體幾何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

本節微課適用於即將學習“圓錐的體積”或者已經學過但仍需鞏固的學生。本節內容是在學生了解圓錐的特徵、掌握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高年級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逐步增強,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幾何知識,瞭解部分幾何圖形之間的轉化方法。但學生的立體空間觀念還沒得到完全發展,形體之間的轉化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觀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讓學生切身體驗知識的生成和形成。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國小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是國小學習立體圖形體積計算的飛躍,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想象能力,較深入地理解幾何體體積推導方法的新領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重視類比,轉化思想的滲透,直觀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類比、觀察、實驗、探究、推理、總結”的探索過程,理解並掌握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分析

1.使學生在認識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基礎上,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設計

(一)定向明法。

1,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圓錐形的物體。

生:今年我家糧食大豐收,爸爸他們把稻穀堆成一堆一堆的,就是一個個大圓錐。可是,這些圓錐的體積怎麼 求啊?

師:思考一下你能幫助馬小蘭同學解決這個問題嗎!?

2,揭示課題。

(二)實驗驗證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怎麼探索圓柱體積公式的(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

師: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怎麼探求圓錐的體積?

師:哦,是的或許,我們可以把圓錐的體積轉化成圓柱的體積!

1,估計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係。

出示圓柱和圓錐的直觀圖

師:請大家估計一下,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怎樣的關係呢?

問:這僅僅是我們的估計,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估計呢?

師: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想,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2, 明確實驗方法。

(1)實驗思路:在圓錐容器裏裝滿沙子,然後倒入空圓柱容器,看幾次正好倒滿,就能得出這個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

(2)實驗注意點:①裝沙子要裝滿,又不能多裝;

②倒的時候要小心,不能潑灑;

3,彙報總結。

(1)比較原來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有什麼特點

(2)結論:等底等高時,①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②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3)總結得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圓錐的體積=× 底面積×高

(三)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圓錐體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嗎?以後遇到圓錐形物體,它的體積你會求了嗎?

(四)課後鞏固。

一堆大米,近似於圓錐形,量得底面面積是18平方分米,高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學習指導

請在預習或複習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圓錐的體積”時使用本視頻,並嘗試在觀看後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外,相關資料還有很多,可以去網上搜索更多進行鞏固。

配套學習資料

蘇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

製作技術介紹

製作PPT課件,再利用錄屏軟件錄製過程,用攝像機拍攝實驗過程,最後用非編軟件進行整合。

説課稿 篇5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秒錶巧用》,這是一堂技術實踐課,要求學生在教師的講解和演示下能夠自行完成,製作出作品。

一、説教材

“秒錶巧用”是廣教版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四章第一節“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內容的延伸。

1. 本節的作用和地位:

在生活中始終滲透着如何利用VB編程的問題,而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我們除了使用別人的軟件程序外,還可以親自動手來設計程序,滿足我們特定的需要。

2. 本節主要內容介紹:

本節課主要就是利用VB這個輔助軟件來製作一個秒錶小程序,最後利用這個秒錶程序進行下節課的.預習。

二、説學情

知識、能力基礎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認識到VB的作用,也大概瞭解了VB的界面,能夠理解簡單代碼的含義,這節課給學生介紹VB中建立工程最後生成可執行文件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VB的安裝方法及界面的介紹(利用微課的形式);

體驗程序的概念,體會程序的運行過程;

讓學生掌握簡單VB界面的繪製方法,激發學生對程序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理解簡單的代碼的含義,能夠解釋簡單代碼;

熟練掌握時間控件的使用;

(二) 過程與方法

採用案例學習、問題驅動的過程,掌握VB的使用方法

(三)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提高學生在信息社會的生存技能

2. 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機編程意識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程序運行的過程,能夠用VB生成簡單的小程序。

教學難點:

對程序代碼的理解和解釋。

五、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採用講授法、演示法、小組討論法、邊學邊練法進行教學,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引出秒錶,如何安裝VB。

{新課講解}

(一)製作秒錶

⑴介紹VB窗體,菜單。

⑵創建窗體。

⑶代碼

運行。成功後生成

(二)巧用秒錶:一站到底

課後反思:

説課稿 篇6

我説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數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中的圓柱體的體積。

因為這是首次學習含有曲面的幾何體的體積,不論是思考方法,還是對立體圖形的認識上,都更加深入了一步,難度也加大了。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理解。難點是: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知道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及相關的推論。並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滲透一些關於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習本節課應具備的舊知識是: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及推導過程。2、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在教學中就是要運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將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從而由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體積公式。因此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有目的的運用啟發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

2、採用演示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現規律,找出體積公式。

3、適當採用“嘗試——失敗——總結——再嘗試——再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推導公式的合理方法。

4、利用多變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內涵。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體積公式。通過直觀實驗,吸引學生主動、認真觀察圖形的拼接過程,積極回答觀察結果,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並且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歸納概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概括能力。

本節課所需教具為:圓柱體割拼組合教具及事先寫好習題的小黑板。

教學一開始,首先複習。目的是:一是通過複習舊知識,為新課作好準備;二是引出新課。

一開始先複習體積的概念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練習可採用提問的方式,但是這些知識已學過較長時間,所以適當的時侯教師要加以啟發提示。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為新課做準備。

然後,提問:圓柱體的特點是什麼?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公式是什麼?由於這些內容剛剛學過,學生很容易回答,可以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並加以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提高興趣,以便學習新課。

通過以上覆習,鞏固了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同時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教師及時引導、設疑:

圓柱體也是立體圖形,也會佔有一定的空間,大家一定很想知到道怎樣求出這個空間的大小,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求它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體的體積

這樣就順利轉入了新課的學習。

這時教師出示圓柱體模型。

首先引導學生用長方體公式的推導方法嘗試。提問:“我們學過的長方體體積是用單位體積的小正方體塊來量出的,現在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來量一下,現在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反覆嘗試後回答:“無法量出。”

這時教師再問:“什麼地方量不出來?為什麼?”

學生回答:“圓柱體的側面是曲面,無法量出。”

在學生嘗試失敗的基礎上,促使他們改變思路,去尋找新的方法。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學生情緒,轉入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

教師啟發提問:“圓柱體上下兩面是什麼形?圓面積公式是怎麼得到的'?”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新思路:用割拼的方法將它轉化為其他的圖形。

得到了新的方法以後,教師進行演示實驗1:先將圓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學生觀察割拼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這個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什麼立體圖形?為什麼説它是近似的?它的哪一部分不是長方體的組成部分?”

學生回答後,接着再進行演示實驗2: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

再問:“這次是不是更象長方體了?”

這時教師啟發學生想象;“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這樣拼成的圖形將會怎樣?”

教師總結:“將會無限趨近於長方體,並且最終會得到一個長方體。”

然後及時引導學生觀察這個長方體,並把它與圓柱體進行比較,提問:“這個長方體的哪部分與圓柱體相同?”因為模型各面的顏色不同,所以學生會很快回答出來:“底面積與高。”

“那麼這個長方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相同。”

“長方體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回答:“底面積乘以高。”

“那麼圓柱體是否也可以這樣算呢?”學生回答:“是的。”

這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這兩個公式。

通過以上的教學,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了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樣先通過複習做知識的鋪墊,然後由學生進行嘗試,充分運用思維的遷移規律,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搭起了橋樑,順利地實現了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並且在推導過程中滲透了關於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生通過嘗試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思想高度興奮。教師及時利用這一時機,將公式向深處拓展。設問:“如果不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怎麼求體積?”學生考慮,教師出示嘗試題:

1、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2、已知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3、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體積?

4、已知圓柱體的側面積和高,怎樣求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完畢後,每組選一名代表回答,其他同學做適當補充。學生回答完畢後,教師及時進行總結,並且板書有關公式的推論。

通過以上練習,避免了學生只注意了公式的表面特徵,而忽略了公式的本質特徵。使學生明確,不論條件怎樣變化,最終都要歸到底面積乘以高上來。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本公式的內涵,為靈活運用公式做好了知識的準備。

最後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由於此方法學生早已熟悉,所以可全班集體回答。

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公式後,教師及時出示習題,指導學生將公式應用於實際:

(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

例4、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面積是50平方釐米,高是2·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5、一個圓柱形水桶,從裏面量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25釐米。這個水桶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提問:“這兩道題是否要進行單位換算?各應選用什麼公式?”學生回答完畢後,一起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最後,對本節課進行小結。提出應用公式時應注意的問題:1、仔細審題,弄清條件的變化。2、單位名稱要統一。

佈置課後作業。

本節課到此結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4drq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