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言語館 >

範文 >説課稿 >

國小教師説課稿

國小教師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師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教師説課稿

國小教師説課稿1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語文組 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

(板書: 課題),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 》是人教版國小語文( )年級( )冊第( )單元的第( )篇課文,該單元以( )為 主題展開。 《 》是一篇精讀(講讀)課文,主要描述的是。課文雖然篇幅短小, (情節簡單, 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給人很深的啟迪。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 我 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 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瞭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如: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 學生——-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一句話):

難點(一句話):

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2、3個課時。若為幾個課時,則説明現在講的 是第一課時,同時後面講課過程中要説明第一段主要講説明等。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二、説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鐘)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 ) 教學內容, 結合( )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 討論法、 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配合現代教學手段, 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樂於學, 勤于思考。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 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

中勾畫出優美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説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鐘)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 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 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 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 一邊讀一邊想象( ),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

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 詞進行個別指導,掃清學生閲讀文本的障礙。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 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鑑 於此,在“研讀賞析,體驗情感”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出幾個代表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 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 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 )。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 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緊接着,我將根據學生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歸納總結,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借 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 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 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 課重點詞句。如讀到“ ”時,用多媒體展示“ ”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 )之 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 ”、“ ”、“ ”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 點。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 )圖畫,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 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 ) (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 的必需。

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 讓學生想想: ( )。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為了複習、強化學生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 ( )陪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 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優美詞句》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 )。這是我教學過 程的安排,下面説説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説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鐘)

舉例:把火車開到拉薩

板書設計

板書邊寫邊講:本節課中把火車開到拉薩,從出發,遇到的困難1我們採取了方法克 服;遇到的困難2,……。最後成功到達的拉薩。

最後,我談一下本節課教學效果。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 課堂活動, 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 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教師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後評價反思這樣幾個方面來向大家詳細的講解我的這節課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 根據教育學中,教師要整體把握教科書的原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分析:《 》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___組第__篇課文,本單元以“ ”為主題展開,主要寫了___________。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閲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過程,我分以下幾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利,作為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導入新課,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2.初讀課文,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和能力目標:認識____個字,會寫___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討論、探究,體會____________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_______,教學難點確定為________.

同時,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了如下分析: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指定了以下教學原則。 1.識字教學與閲讀訓練相結合,堅持自主學習的原則。

2.識字方法上的讀與思相結合,堅持整體提高的原則。

3.學生能力上的讀與説相結合,堅持合作探究的原則。

4.課程整合上的語文與科學,語文與藝術,語文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堅持學科整合的原則. 二 教法與學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使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本篇課文教學中,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

1.動畫激趣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2.遊戲學習法,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識字,在快樂中自主學習。

3.情境演讀法。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我採用多種形式朗讀:範讀,自由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力求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教學效果。突破教學難點。

當然在教學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順學而導法,本課的內容較淺顯,在結結合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之後,應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

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後,讓孩子們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此在識字教學中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編字謎,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創造性地自主學習生字,又通過猜字謎,摘果子,開火車等遊戲,讓孩子們在自評互評中主動參與學習,達到學中玩,玩中學得教學效果。

3.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1. 2. 3. 4.積累運用 拓展延伸

交流關於_________的知識,在新課標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積累詞語

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

四 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主要堅持簡潔,鮮明,條理,重點突出的原則。

此板書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更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理解文章脈絡。 五,課後評價反思

本節課,我堅持貫徹執行,德育為先,學生為主體,學法為重心這樣一個原則。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能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遺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國小教師説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國小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

闡述。

一、説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讚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

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

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

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

鍵詞,着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

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

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開放的閲讀思維空間,只

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

掌握方法。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

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

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蒐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

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

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

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鑑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説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一説: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説説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説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瞭。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級___冊第__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以“______”為主題展開。《____》是一篇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中心思想) “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中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以及結合這篇文章自身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和技能

2、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本課_____的特點,我將________設計為本課的教育重點。

為了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這一屬性,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__________。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讀(朗讀全文和朗讀能表現人物品質的句子)作為本文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無定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是一篇看似淺顯實則 耐人尋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師精巧設問、層層深入與學生的積極質疑、主動探究緊密結合起來作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學手段。

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所以我嘗試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道德反思,昇華學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後一個教學環境設計了這樣的一些問題:________。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

(1)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

(2)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質和本文主題;

(3)通過質疑交流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詳略安排,思考________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________鑑賞能力;

(4)通過情境創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

(二)學法

在學法方面我採用了(“導—思—點撥——練”)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主參加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在學生的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了(領悟式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點撥式指導法、反饋式指導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初讀課文

(三)研讀賞析

(四)拓展延伸

(五)結束語

六、課後作業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國小教師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本單元以“舟船”為主題組合單元,從船上發生的故事、比喻的船、船周圍的風景,以及摺紙船、航天飛船等方面選編課文,並通過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把對船的認識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日積月累”的練習,引導學生積累詞彙、成語和古詩。“初顯身手”中起名字的練習,有助於學生用最簡練形象貼切的語言,概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筆下生花”指導學生寫簡單的作文。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説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着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第一句是總起句,交待了駱駝生活的環境是沙漠。接着結合駱駝的身體特點,從身高、脖子長——望得遠,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鼻孔會閉——擋風沙,腿上有胼胝——不怕燙,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背上有駝峯——儲存養料,六方面講述了它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環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乾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鬆軟的特點。

第二層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指引方向,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裏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

課文的兩部分內容上有着密切的聯繫,正因為駱駝適應沙漠的惡劣環境,所在沙漠環境中暢通無阻,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沙漠之舟”。

二、説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為什麼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2.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3.能將課後資料進行修改,插入課文相關段落,完善和補充課文內容。

4.培養學生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説學情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為: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難點為:理解為什麼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四、説教法

本課教學採用“問題探究”的教法,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每一次讀,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着重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説教學設計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問題:為什麼把駱駝稱作“沙漠之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課文;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及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教師開課時先板書“舟”字,然後提問學生“舟”什麼意思?船是在哪裏航行的?緊接着出示沙漠的圖片,板書:沙漠,問學生沙漠裏有船嗎?板書:之,指着板書問學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麼?當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沙漠之舟指的是駱駝時,教師可以接着説為什麼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習課文這一環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學生有了興趣,讀課文時的熱情就會高漲,教師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字詞和問題,全班一起解決。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教師通過兩個問題: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裏生活?人們為什麼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方便下面的學習。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邊看圖邊問學生:駱駝生活在哪裏?你看到過沙漠嗎?沙漠是什麼樣的?(學生可能回答:沙漠一望無際,氣候乾燥,很少下雨,缺水,氣温變化大,時常颳大風,捲起黃沙,沙漠地帶植物稀少,動物也不多)

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裏生活呢?請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駱駝身體各部分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跟駱駝在沙漠裏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把相關的詞句劃出來。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在學生自己讀懂的基礎上,教師運用板書,有條理地列出駱駝的生理特點及作用,使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

教師板書:身高、脖子長——望得遠。

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

鼻孔會閉——擋風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燙。

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

背上有駝峯——儲存養料。

在提到旋風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質疑:旋風是什麼樣的?指名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説一説。在講到駝峯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駱駝是怎樣利用駝峯儲存養料維持生命的?(這裏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閲資料,補充課文內容裏沒有的知識。駱駝可以一連幾個星期不吃不喝,可是到了有水草的地方,它能用十分鐘的時間一口氣喝完七十九公升水,相當於好幾桶呢。)

學完這部分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觀察一下:駱駝身上的這些特點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的?經觀察後學生不難發現,這部分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

教師可以接着總結:觀察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這些句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半句介紹特點,後半句説明作用。講清這一點,既有利於學生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有利於提高閲讀能力。那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總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讓學生總結出寫作方法,便於學生寫作時能靈活運用。

學習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

人們是怎樣利用駱駝的這些特點來為人類服務的呢?根據要求,自學課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

1.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裏給人們帶路?(駱駝身體高,能望遠,人們利用它來為旅行的人帶路)

2.駱駝為什麼能在沙漠裏預報天氣?(駱駝嗅覺靈敏,人們可以用它來預報氣象)

3.駱駝為什麼能馱很多東西?為什麼能在沙漠裏作長途旅行?(駱駝有寬厚的腳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駝峯,人們可以利用它做沙漠裏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啟發學生把駱駝的特殊本領和第一自然段駱駝的生理特點、作用,有機地聯繫起來,使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容,有助於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

指導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默讀全文,想一想:沙漠和大海有什麼類似的地方?人們為什麼把駱駝比作沙漠之舟?學生對科學知識文章缺乏有關知識,在教學中,適當作些必要的補充,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鞏固獲得的知識。設計此問題就是要具體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為什麼駱駝是沙漠之舟。

(沙漠和大海類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寬廣無邊”茫茫一片;大海波濤起伏,沙漠裏“到處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風浪很大,沙漠裏的大風“很可怕”,經常“卷着沙粒飛滾”。駱駝和船類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是沙漠裏的重要交通工具。)

小結:這篇課文簡要地介紹了駱駝的生理特點和特殊的本領,説明它適於做沙漠裏的交通工具。讓學生知道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駱駝身體各部分的特點和作用。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第二部分寫駱駝的用處和它與人們的關係。由於作者對駱駝很熟悉,所以能抓住駱駝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又由於作者觀察仔細,而且有順序,所以文章寫得有條有理。

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是“趾、脂、胝”音形義比較着來記,注意“嗅”字不要丟了大上的點。另外要引導學生做課後的第二題,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五)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國小教師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耐力跑

2、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水平三的教學內容之一,是一種常用的自然活動,也是一切運動項目的基礎。但耐力跑是大多數學生覺得很乏味,很不願學習的運動技能。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的難題。所以本節課我以遊戲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耐力跑的練習,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耐力、靈敏素質,促進學生的心肺功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克服困難、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水平三學生的實際,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耐力跑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提高耐力跑能力,明確耐力跑合理控制節奏的重要性。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及克服困難、堅韌不撥的意志品質。

4、重點:學會正確呼吸,判別方向,團結協作。

難點:控制耐力跑節奏。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心理、生理髮育方面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此時他們不僅身高體重明顯增長,而且肌肉骨骼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強。學生的智力有了很大的發展,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逐漸形成,有了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競爭意識強,並希望在生活、學習中體現出來。

三、説教法

為了達成目標,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討論、合作、交流練習”,圍繞這一教學主題,我主要採用講解法、示範法、啟發法、練習法等教學法。

四、説學法

有利因素:八年級學生好動,心理、生理髮育方面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好奇心強,團體意識濃厚,能在集體活動中團結合作,完成活動任務等特點。

不利因素: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對單調、枯燥乏味的練習,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學生的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競賽法、自評法。

五、説教學流程

1、導入、熱身:學生成四列橫隊站立,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安排見習生,師生問好。我以“小反應練習”活動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對本課產生濃烈的好奇心,設計此環節的目的:為接下來的熱身活動和基本部分的耐力跑做鋪墊。

2、體驗練習:通過“開小火車”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耐力跑能力是本

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主、團結合作進行定向跑練習,以及通過換物接力賽鞏固和提高耐力跑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1)由於耐力跑課比較單調,他們會覺得枯燥乏味,學習興趣性不高,所以我設計了以“開小火車”活動的方式然後再安排耐力跑。耐力跑結束後我將及時鼓勵、引導各小組進行簡短交流總結,為更好、更團結地完成下一次活動。

(2)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耐力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我設計了趣味性的遊戲:“貼膏藥”;方法:引導學生分成男女兩個小組進行遊戲。

六、場地與器材

1、場地:校園運動場

2、器材:指南針、旅遊景點圖片、接力棒、標誌筒

國小教師説課稿6

今日説課的資料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的第16課《匆匆》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頭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設計理念、教學流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當代聞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生齒的散文,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詳細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浩歎息。牢牢圍繞“急忙”二字,精緻地描畫了時間流失的蹤跡。

這篇文章很細緻修辭,文中用是非同等,節拍劃一,對仗工緻的排比句,形貌了表現季候更替的詩意化風景;又用一組是非紛歧,節拍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歎息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和散句的聯合,不光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並且顯得既典雅又樸素。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相比性形貌使時間變得能夠覺得,形象而又真實。

本文是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從閲讀的資料想開去”,要求在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底子上,開導學生睜開遐想。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必須的自學感悟本事,能把握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着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於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必須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課文的類型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本事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我喜歡的部分;從閲讀的資料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朗讀品味時間是怎樣匆匆而逝的,感受語言美。

難點是讓學生在讀中體味作者濃郁的情感,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

五、教法和學法:

為了擺正教學中教師“導”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採用朗讀探究法、品詞析句法。

“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學目的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並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我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從閲讀的資料想開去的學習方法。

六、設計理念:

學習語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經過充分地讀,自我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藴。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資料,也不僅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七、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關於朱自清的資料。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初讀課文-品讀感悟-誦讀積累-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激趣導入,引出“時光匆匆”

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課的開始我注意營造氛圍,播放“冬去春來”的輕音樂,圍繞中心,以漢樂府民歌《長歌行》導入,直奔主題,明確學習的方向,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再而創設機會讓學生彙報關於朱自清的資料,給學生供給施展本事的平台,激發學生收集材料的興趣,從而有效地落實了這學期的一項重點訓練——注意收集有關資料的同時,使全體學生對朱自清生平有個初步認識,這為學習課文,理解資料,體會情感墊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時光匆匆”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期望自我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異常強烈。

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先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問自答,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全班交流“經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最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

學生經過初讀,整體感知資料,明白課文主要圍繞“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個問題展開敍述。這樣為感悟、品評做準備。

第三步、品讀感悟,體會“時光匆匆”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地方寫了“時光一去不復返”找出相關的語句深入體會。

2、根據學生彙報,順學而導,品讀“時光一去不復返”資料。下頭從五個環節引導學生學習。

(1)析文品賞。(出示課件)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以讀的多種方式自主觸摸文本,如:師生合作讀,學生個性朗讀,變序改成小詩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與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讀中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在讀中培養了語感。

(2)品詞析句。(出示課件)

那裏的設計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來理解課文資料。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

這個環節由讀引入寫,因為教學中不僅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那裏着重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運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處,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教師的點撥下明晰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這樣既鍛鍊學生駕馭語言的本事,也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感受追問。(出示課件)

這部分着重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

教師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我身邊的普通人。

然後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讓學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我就是珍惜時間的典範。我們也應當做珍惜時間的人,從而體會作者的當時的心境和感受,實現難點的突破。

(5)首尾呼應。(出示課件)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設問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資料想開去。

讓學生圍繞上述問題,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同學交流,鼓勵學生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想開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自我聯繫到他人……進取拓展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並讓學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課文的思想資料,就要從所讀的文章想開去,展開聯想的讀書方法。

第四步、誦讀積累,領悟“時光匆匆”

讓學生把自我喜歡的部分讀熟,甚至能夠背誦。“讀”是研究的過程,“誦”是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語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認識“匆匆”

展示交流詩文、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繼續蒐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我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能夠自我查詢資料,寫出《我所瞭解的朱自清》。

(作業的佈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能夠根據自我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我設計板書的根本思路是為了體現文章的主要資料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瞭然,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課文。

板書設計:

16匆匆

時光匆匆珍惜時間

(無奈……)

一去不返留下痕跡

十、結束語:

語文是滿盈“詩意”與“美”的藝術,因而,語文講授也離不開一個“美”字,語文講堂是應當飛揚着靈性,飄溢着詩意,表露着美感,給人以享受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滿盈“美感”的講堂應當是我們一種抱負,一種尋求。所以,在整個講授歷程中我高興表現新課程尺度的精力,高興凸現“美”,做到:

1、營造氛圍美。音樂是一種情緒藝術,它能引發學生的情緒,變更學生的熱情,資助學生明白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與作者的頭腦情感。在講堂中我恰時恰度地使用潺潺又略帶幽幽的音樂渲染氛圍,營造氛圍美。並在整個講堂講授中,師生之間同等、民主的相同和互動,營造出調和美。使學生在一個調和、寬鬆的情景中學習,在幽幽的音樂的伴引下走進文本,領會情緒。使講堂更有實效。

2、發掘文本美。在講授中,我高興發掘文本美,分外是語言美,引導學生品嚐“語言美”,釀造講堂的“語文味”。

3、表露情緒美。在講授的歷程我以學生自主感悟為本,進而引導學生捉住重點文句品讀,配景穿插資助明白。用換位頭腦領會、仿説遐想引發,引導學生深入思索,學生走進了文本,深入地與作者、與文本對話,遐想到本身國小韶光的急忙流逝,更深入地領會到朱自清對韶光急忙流逝的痛惜與無奈的感覺。進而重複朗讀悟情,受到情緒的薰陶,講授關鍵螺旋上升,使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領會情緒。朗讀天然做到真情表露,入情入境。

國小教師説課稿7

各位考官好,我是應聘國小音樂教師的03號考生,我抽到的説課題目是《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接下來,開始我的説課。我的説課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音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第四課的內容。《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日本歌曲,第一、第二樂句句尾都空出兩拍,讓演唱者表演動作,第三、四樂句密切相連,最後也空出兩拍作動作,所以這首歌曲比較適合表演,情緒熱烈歡快,富於感染力,為了讓學生有創作的機會,課本中只出示三段歌詞,其餘的讓學生自己進行創編。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歌曲《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的演唱,感受歌曲的舞蹈性,學生帶着快樂情緒,藉助肢體、表情來參與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唱演過程中引導學生集體合作意識編創歌詞和對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練唱歌曲,感受和掌握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

教材的分析能夠讓我設定正確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把握歌曲情緒,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並進行獨特的音樂活動,教學難點:指導學生認識降記號,並知其用法。

二、説學情

該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其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調動其自身的各個感知通道,參與音樂,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反覆聆聽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培養他們的聆聽習慣。

三、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範法,猜謎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 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説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説教學過程

1、第一個環節:拓展思維,引入課堂。在創作中尋找樂趣,用課件出示(漂亮的草地,上面有花、樹、房子、藍天白雲)。提問學生看這幅美麗的畫面,他們覺得還缺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創作。

2、第二個環節:(跟伴奏作律動)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

3、第三個環節:趣味遊戲,操練節奏

1)聽完音樂,讓學生感受心情。

2)用這個節奏説一説你現在的心情。出示節奏 x x x x x 0 ?

在這個環節中,我採用鈴鼓這一樂器來進行教學。我會對學生説,需要他們的幫助,並請他們和我一起配合。這樣的設計意圖是充分的讓學生述説自己的快樂、幸福的心情,為後面的學唱做好鋪墊。

接着,我會出示歌詞讓學生跟我有感情的念第一段,然後,跟歌曲輕聲唱。最後,完整的唱歌曲。

在教唱這個環節中,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和老師配合演出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節奏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多次的聆聽中對這段音樂有了完整的深刻的體驗,直至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這個過程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由淺入深,使孩子在快樂的氣氛中完成整首歌的學習。

4、第四個環節創編

A、創編題目,歌曲會唱了,你覺得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呢?生嘗試起名。

因為這是一首來自日本的歌曲,所以在中國,不同的人給他起了不同的題目,有的直接叫它《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有的簡單的叫它《幸福拍手歌》。

B、創編歌詞

我會問學生他們還能通過哪些動作,唱哪些歌詞來表達心情,請他們來當一回小小詞作家、生自由創編然後展示一段。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編中得到快樂。

5、小結

請學生總結這堂課的內容,最後我進行情感昇華,我會告訴學生音樂可以表達人們很多的情感,快樂的、開心的,等等。希望他們以後能夠在生活中多發現生活中的音樂。

六、説板書設計

為了使課堂的氣氛更加的適合學生學習,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我的板書主要分為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內容以譜例為主,譜子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專心的學唱。副板書的內容以節奏型為主,來引導學生掌握節奏型的難點。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國小教師説課稿8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學生要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二、説學情

上好一節課,除了對教材有一定了解之外,我們還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清晰的認識。

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閲讀理解能力,但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為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插嘴、分辯、撫摸、介紹、新疆、陷入、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覆閲讀和小組討論,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白楊的特點和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於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五、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指導下,我講採用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我將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採用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在教學中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並適當的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課件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新課改的教學觀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把學生是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所以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六、説教學過程

對於一節課來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只是一個前提,教好一節課的關鍵在於課堂的教學過程設計。它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有序展開。接下來,我主要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這一部分,我主要從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和小結作業等四個方面來展開。具體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一節新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採用的設置情境的導入方式。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和白楊樹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以及白楊樹挺拔偉岸的形象,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和產生對白楊樹堅強品質的敬慕之情,然後讓學生分享自己所瞭解的西部資料,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最後教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大家知道我們剛才所觀看的圖片中的地方在哪裏嗎?圖片中的植物又是什麼呢?大家有沒有人去過或者是在電視上看到過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課文學習的主題——《白楊》

這樣的導入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提高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的能力。

第二環節: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我的新課講授環節。在這一環節,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步驟:

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的是教師範讀,再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教師範讀時,學生要標出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現重要詞句;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我會讓學生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然後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描寫,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之所以安排,是因為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經典美文,充分的朗讀是讓學生體驗這篇文章的辦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思考,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對於生字新詞,學生也具備的足夠的能力通過藉助工具書來認識理解。

其次,深入研讀,突破重難點。葉聖陶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鑑於此,在本環節中,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解決問題。第一步,讓學生找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再讀一遍,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寫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生可以自由回答。第二步,引導學生體會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環節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説説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第三步,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我將採取對比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研究,然後讓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彙報。最後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得出服從國家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品質。

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談談學生對文章的感受。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

第三環節:鞏固提升

攻克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我會帶領學生對本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並進行相應的拓展。我是這樣設計這一環節的:

利用多媒體出示《白楊禮讚》片段,讓學生討論本篇課文中白楊的形象和反映的品質。在學生討論後,將《白楊禮讚》中關於白楊形象和品質的描述與本課所反映的白楊的形象與品質進行比較,從而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接下來是我的小結作業環節,在這一環節,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小結,我採用的是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進行的,再次體現了課堂教學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先引導不同學生回答,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都有哪些新的收穫,然後再對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總結,得出本文對白楊的讚美之情和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第二個部分是作業佈置,為了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我的作業佈置力求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將以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文字。因為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所以讓學生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國小教師説課稿9

 一、主體的選定:

自我校“心靈小屋”開辦以來,有許多學生通過書信、詢問、交流等方式抒發內心的感受,我發現國小生成長到中年級,其自我意識逐步覺醒,獨立性增強。不僅體現在和父母的交往上,還體現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同甘”但不能共苦,當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或是和同學發生矛盾時,很少能過主動分擔,友善相處。從發展的角度看,引導國小中年級學生接納人際交往的基本法則,搞好同學關係能為今後與他人和睦相處、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與同學友善相處、共同進退的前提就是能夠體察、感受對方,進而“以心換心”,傳遞彼此的理解和關懷。所以,確定“換位細考”這一活動主題既是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現實問題的引導,也是為他們社會性成長奠基。

二、目標的解讀:

基於該階段學生與同伴的交往進入一個雙向幫助、但不能共患難、仍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心理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以下三點:

1、創設情景,嘗試換個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

2、引導學生接納“換位思考,以心換心”的人際交往法則;

3、學會積極樂觀的看待和思考問題,學會寬容,欣賞他人,做一個快樂的兒童。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我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教學環節:

國小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對形式的趣味性相對低年級要求略低,但對於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班級特點、開展活動的環境條件等。本節課,我還考慮了學生之間的交往現狀這一因素,課前深入學生生活,留心觀察,分層瞭解學生的情況,積累了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突出問題-----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不懂得理解、關懷他人。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交際困難,學會交往,我設計了活動過程四部曲:

1、情景導入,心有所動;

2、參與體驗,互換角色;

3、情感分享,結交朋友;

4、拓展互動,共建快樂。

下面,我具體説説我是怎樣教學這一課的:

 一、情景導入,心有所動:

本節課上,我由一封信引發學生對類似感受的體驗,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產生共鳴。聽完了這封信,教室裏格外的安靜,我説“:同學們,相信大家也曾遇到過類似的煩惱,有誰想和老師、同學們説一説你當時的心情?”我記得其中有名學生這樣説:“老師一次課上我想上廁所,但又怕耽誤學習,我的身子接不自覺的左右搬動,老師看見了卻狠狠地批評了我,説我不遵守課堂紀律,當時我又委屈有難過。”這樣通過幾個同學的發言進一步呈現裏在學校生活中與老師、與同學間的種種煩惱和內心的感受,此時傾訴自己的苦腦和傳遞彼此的理解關懷,就成為大家共同的願望。

 二、參與體驗,互換角色;

“是啊,當我們感到苦惱、感到孤獨的時候,多麼希望得到朋友的支持和鼓勵。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在校園生活中遇到過這樣不開心的事,現在你們可以在小組中盡情的傾訴,小組的同學會非常的歡迎你們!”聽了我的活,孩子們消除了心中的顧慮,敞開心扉盡情的傾訴,在進一步激發小組合作後,我請同學們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你是他們,你希望身邊的同學怎樣做?是一句最真誠的話語、一個最有感染力的動作、還是一幅最漂亮的圖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關心和理解傳遞給彼此,同時感受集體的温暖。”伴着大家熟悉的歌曲《朋友》,孩子們第一次真正嘗試了換個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

三、情感分享,結交朋友:

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我提供了充足的時間,鼓勵學生人人蔘與,我通過巡視監控、個別輔導、參與其中來發現典型案例,以便情感分享。在我參與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向我説出了心中的故事,我們彼此換位,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學們,剛才我真希望有一個攝像機,把大家傳的理解和關懷的動人場面拍攝下來,因為老師看到了每一位同學臉上真誠的微笑,你們到底做了什麼?是什麼感動着你們呢?”在學生的自由發言中,我感受到他們的思維是那樣的靈活,那樣的富有創造力。我記得我們班的孩子用了好多表達關懷和理解的方法:有真誠的話語、富有感情的動作、講笑話、唱歌、親手繪製圖片、傾聽心聲等等。當時我真的被他們打動了,並及時的做了小節:“同學們,一句温馨的話語會像春天燦爛的陽光,驅散內心的陰霾;一個富有感染力的動作傳遞着無言的理解和鼓勵;一幅親手繪製的圖畫包含着多少關心和愛。”這樣,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納了人際交往的法則“換位思考”。

四、拓展互動,共建快樂:

“同學們,我們通過互換角色找到了彼此升上的閃光點,結識了更多的朋友,你們高興嗎?”孩子們異口同聲-----高興。“那麼,説一説怎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兒童?才能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班級、校園、社會?”帶着問題,伴着歌聲,孩子們在一次擁有了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老師

的啟發下,他們聯繫社會,拓展到更多的人身上,使教學得到昇華,真正學會了積極樂觀的看待和思考問題,總結出只有多點溝通、多點理解、學會寬容、欣賞他人,才能給他人和自己帶來更多的快樂!

國小教師説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體育與健康》三年級教材《耐久跑》,第二課時,途中跑技術,本節課是國小體育課教學中最基礎的一節課,也是較為單一、枯燥的一節課。對學生而言雖然比較枯燥,但是對學生成長素質過程中,則是一節必須掌握的一節訓練課。本節課在教材安排上把單一、枯燥的內容儘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準備部分選用遊戲“找朋友”;結束部分選用放鬆舞步“十六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即把枯燥、單一的耐久跑轉換了形式,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又儘可能多自然地賦予它達到多個領域目標。

二、教材處理

根據教學的實際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新課程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要求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耐久跑的基本知識,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方法。

2、發展有氧耐力,提高呼吸、循環系統的機能。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鼓舞學生努力完成動作。

重點:正確掌握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技術和呼吸節奏。

難點:正確瞭解耐久跑的體力分配方法。

三、教學方式及學習方法

1、教學方式:講解示範法、直觀教學法、談話啟發法等。

2、學習方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

學法指導只有與教法相結合、與教材特點相結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故結合教法、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實際情況,在本課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自主學習,積極動腦,合作鍛鍊,

在自主學習中,通過看、想、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枯燥、單一的耐久跑轉換成趣味性強的一節體育課。

四、教學設計流程

耐久跑是國小體育課中田徑重點教材,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4分鐘

整理學生隊列,安排見習生,學生在音樂《找朋友》的節奏中進行準備活動和熱身運動。達到課程的初始要求,使學生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中身體處於課程要求的生理興奮狀態。

2、直觀學習,進入新課。4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教師示範,在教師的講解啟發下,進行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並在學生喜歡的遊戲中進行自我消化,達到教學目標。

3、討論分析,分組進行練習、比賽。29分鐘

⑴、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練習,體育幹部要起帶頭和組織作用。

⑵、規定比賽時間5至7分鐘,分組進行比賽,看那一組組成的圖案最多。

⑶、在比賽中,教師要時常進行提醒途中跑技術和呼吸節奏方法,當好比賽裁判。

⑷、比賽結束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各組的情況,表揚優秀團隊,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激發學生自我鍛鍊的興趣。

4、在自編舞《十六步》放鬆活動。2分鐘

5、課堂講評小結,收回器材,師生道別。1分鐘

五、教學效果及教學反思

1、預計生理指標:

⑴、課的密度:30——40%

⑵、平均心率:120——140

2、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及基礎及能力的不同,設計自己的練習目標,在耐久跑的過程中,通過遊戲學生自己主選擇跑動路線,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練,不夠兒童化。

國小教師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體育與健康》三年級教材《耐久跑》,第二課時,途中跑技術。本節課是國小體育課教學中最基礎的一節課,也是較為單一、枯燥的一節課。對學生而言雖然比較枯燥,但是對學生成長素質過程中,則是一節必須掌握的一節訓練課。本節課在教材安排上把單一、枯燥的內容儘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準備部分選用遊戲“找朋友”;結束部分選用放鬆舞步“十六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即把枯燥、單一的耐久跑轉換了形式,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又儘可能多自然地賦予它達到多個領域目標。

二、教材處理

根據教學的實際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結合新課程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要求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耐久跑的基本知識,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方法。

2、發展有氧耐力,提高呼吸、循環系統的機能。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鼓舞學生努力完成動作。

重點:正確掌握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技術和呼吸節奏。

難點:正確瞭解耐久跑的體力分配方法。

三、教學方式及學習方法

1、教學方式:講解示範法、直觀教學法、談話啟發法等。

2、學習方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比較法、自主學習法。

學法指導只有與教法相結合、與教材特點相結合、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故結合教法、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實際情況,在本課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自主學習,積極動腦,合作鍛鍊。在自主學習中,通過看、想、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枯燥、單一的耐久跑轉換成趣味性強的一節體育課。

四、教學設計流程

耐久跑是國小體育課中田徑重點教材,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4分鐘

整理學生隊列,安排見習生,學生在音樂《找朋友》的節奏中進行準備活動和熱身運動。達到課程的初始要求,使學生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中身體處於課程要求的生理興奮狀態。

2、直觀學習,進入新課。4分鐘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教師示範,在教師的講解啟發下,進行自我學習和合作學習,並在學生喜歡的遊戲中進行自我消化,達到教學目標。

3、討論分析,分組進行練習、比賽。29分鐘

⑴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練習,體育幹部要起帶頭和組織作用。

⑵規定比賽時間5至7分鐘,分組進行比賽,看那一組組成的圖案最多。

⑶在比賽中,教師要時常進行提醒途中跑技術和呼吸節奏方法,當好比賽裁判。

⑷比賽結束後,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各組的情況,表揚優秀團隊,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激發學生自我鍛鍊的興趣。

4、在自編舞《十六步》放鬆活動。2分鐘

5、課堂講評小結,收回器材,師生道別。1分鐘

五、教學效果及教學反思

1、預計生理指標:

⑴課的密度:30——40%

⑵平均心率:120——140

2、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素質及基礎及能力的不同,設計自己的練習目標,在耐久跑的過程中,通過遊戲學生自己主選擇跑動路線,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練,不夠兒童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anyuguan.com/zh-hk/fanwen/shuokegao/3me1q0.html